一、建设事业IC卡“十五”发展规划(论文文献综述)
赵明[1](2020)在《基于Hadoop的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时空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蕴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是进行乘客出行特征分析、城市交通服务能力评价以及公共客流预测的数据基础,是城市公共交通科学管理和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部门积累了体量超大的交通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为传统的交通数据分析软件无法对大数据进行加载、处理和分析,所以一般采用从大数据中抽取数据的方法,样本量较小,并且分析结果大多以二维图表为主,数据可视化效果一般。为此,本文以北京市公交车刷卡数据和出租车GPS轨迹数据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搭建Hadoop分布式计算平台。利用实验室八台电脑搭建微型分布式集群,将30天公交车刷卡数据和7天出租车GPS轨迹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并利用MapReduce编程模型进行数据清洗、预处理和数据挖掘。(2)构建公交车乘客出行链和交通工具客流模型。研究建立基于时空约束的公交车乘客出行链、基于公交站点的公交车客流模型和基于车辆状态的出租车客流模型。基于上述模型完成公交车换乘数据、公交车客流数据、出租车客流数据的提取和计算。(3)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时空分析。根据不同种类交通工具的运营特性和乘客出行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包含公交线路运营分析、交通枢纽客流分析和识别乘客职住地在内的多种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分析方法,并从出行时间、出行热点和出行时长三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种类交通工具乘客出行特征的差异性分析。(4)基于WebGIS的数据可视化。为充分展示交通大数据的时空特性,通过整合在线地图服务、二维空间数据和三维模型数据,并采用热力图、三维柱状图、交互式地图和非空间地理图表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交通大数据分析计算结果的可视化。(5)在技术上整合WebGIS和Hadoop分布式计算平台。充分利用WebGIS丰富的表达手段和Hadoop分布式存储计算的优势,实现从客户端发布数据请求、Hadoop集群分布式计算到利用WebGIS进行数据可视化的闭环流程作业。本文通过搭建Hadoop分布式计算平台进行交通大数据挖掘,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建立基于WebGIS的可视化系统进行数据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分析,为人们带来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有利于发现可视化隐含的规律,并将WebGIS架构与Hadoop进行整合,减少人工中途干预,从而解决了大数据集中调用显示的难题。
苏瑞兵[2](2020)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在持续增加中,中国未来将继续按照县、镇、乡等辖区的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的迁移趋势发展。流动人口的迁移一方面造成了国内的四五线城市和县区、乡区的人口凋敝,基础设施投资利用率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城市的人口基数过大,房价飞涨,建筑能耗过多、雾霾严重、交通堵塞等问题。从表面情况来看,大城市的人口流入过多造成了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增长点无法统一,但从实际的社会发展角度来说,大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增加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学家陆铭教授曾谈到,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依赖于金融投资,而投资回报率则建立在城市的人口基数之上。中国是劳动力社会,城市经济的发展基础是在于底层人民,流动人口的增多是加快大城市发展建设的助燃剂,特别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变革时期,这种情况下大城市对于流动人口更不能限制流入。但是,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这些新入驻的社会群体必然会对城市的经济、社会以及大众心理这三个发展层面造成影响,所以在城市流动人口数量提升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对于流动人口问题的管理研究必须进一步加强。呼和浩特市做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辖4个市辖区:回民区、玉泉区、新城区、赛罕区,4个县: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1个旗:土默特左旗。流动人口的增多势必会对社会治安形势造成复杂的影响,再加上流动人口本身带有一定的“异质性”和“排他性”,这使得流动人口更容易和城市的本地住户发生冲突。为了探索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加强地方对流动人口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回民区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如何管理做出相关的论述。文章将分成六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绪论部分,阐述本文的背景和选题意义,国内外对于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将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个板块是阐述了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概念以及本文中运用相关理论基础。第三个板块是梳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相关基本情况,总结近年来回民区流动人口的迁入过程、方式,以及分布情况,并详细分析回民区的流动人口特征。第四个板块是对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探析当前的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成因。第五个板块提出完善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最后为结束语,指出加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流动人口增加对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的影响作用。
王慧颖[3](2020)在《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信息化关注度的提高,公共交通信息化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运用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来改善城市公共交通运行和服务水平,通过数据的分析运用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解决公共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济南市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交通堵塞、大气污染等问题,急需通过公共交通信息化的发展带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为促进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解决当前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等核心概念,运用技术治理理论和整体性政府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对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及成效进行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通过分析国内外先进的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经验得出相关启示,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了优化措施。通过研究发现,近几年济南市在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水平和服务质量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系统建设及应用滞后、信息共享程度低、服务水平与群众需求尚存差距、政策工具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济南市需要考虑从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优化公共交通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水平、促进信息共享与整合、完善保障机制几个方面入手,要求政府部门从管理、定位、体制等多个方面改善自身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同时,还要整合协调企业、社会、公众的力量,来共同提升济南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水平。
周璇[4](2020)在《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系统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城镇饮水工程建设,面向城镇的自来水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步伐正逐渐加快,发展智慧水务已成为必然趋势。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赋能,尤其是近年来窄带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水务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县镇地区大多仍采用人工抄表的方式,管理效率低,且用水信息尚未得到科学利用。本课题结合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融合人工智能思想,面向我国县镇地区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系统,提供远程抄表、计费管理、用水量预测等信息化、智慧化服务。本文第一章首先综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接着分析了涉及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智慧水务研究中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最后对本文主要内容进行了安排。第二章提出了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从数据库设计、服务端设计、用水量预测方案等方面分析了系统的设计目标,规划了水务云平台的总体架构、功能结构和技术路线,设计出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用水量预测总体方案。第三章设计了基于My SQL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案,对于用水数据的存储,本系统采用数据流程分析、数据关系分析的方法对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对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划分,详细设计了5个子模块的数据库E-R图、规范化模式以及数据表。第四章设计了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系统服务端。首先设计了4个功能模块,包括基于NIO非阻塞通信方式的NB-IoT远程抄表模块、基于分级管理的用户账户模块、基于微信支付的计费管理模块、基于定时自动轮询技术的异常报警模块;其次,设计了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系统安全服务模块;最后,采用MVC框架,通过Java编程语言实现了系统功能。第五章设计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用水量预测方案。首先分析用水量预测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LSTM的短期用水量预测方案。对用水数据预处理后,建立基于LSTM的用水量预测模型,采用注意力Attention机制对模型进行优化,并对模型的重要参数调优。与采用BP神经网络和ARIM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LSTM的预测模型的精度较上述方法有所提高。第六章搭建了系统软件平台,对部署和联调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并且从系统功能和系统性能两个方面对系统各个模块进行了测试:使用自动测试工具结合人工测试方法对云平台各个模块功能进行了测试;使用Jmeter对云平台抗压能力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本文研发的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系统,完成了远程抄表、用户分级管理、自动计费、异常报警和用水量预测等诸多功能,达到系统设计目标,已在实际中投入运行,提出的技术方案路线对类似水务系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郗璇[5](2020)在《地铁枢纽站乘客接驳方式选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地铁的蓬勃发展,各大城市纷纷建设以地铁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由于地铁本身具有施工成本较高、可达性较低等因素,只有与常规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有效接驳才能更好地发挥地铁功能,提高地铁吸引力。地铁枢纽站作为一个大型换乘站,其交通功能更加复杂,城市功能更加重要。本文在此背景下,对地铁枢纽站乘客接驳方式选择进行研究,以大行宫地铁站乘客接驳方式选择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地铁乘客的接驳特征,研究乘客接驳方式选择与乘客市场细分,为不同细分市场的乘客提供接驳方式选择建议。首先,分析了地铁枢纽站的特点和乘客的接驳过程,以及不同接驳方式的特征,从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方面阐述了影响乘客接驳方式选择的因素。其次,根据RP调查法制定地铁站点乘客接驳方式选择调查方案,通过分析影响因素,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出行者个人基本信息、出行信息和接驳信息三方面。根据调查方案对南京市大行宫地铁站进行实地调查,从出行者个人属性、出行特征属性和接驳特征属性三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再次,分别选取性别、年龄、出行目的、出行人数、进出站方式、接驳距离、接驳时间和接驳方式等因素,全方面总结地铁站点乘客的接驳方式选择特征,研究三个属性内部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交叉分布,以及出行者个人属性对出行特征属性、出行者个人属性对接驳特征属性以及出行特征属性对接驳特征属性的影响,得到了地铁站点乘客接驳方式选择之间的统计关联。然后,介绍潜在类别分析理论,从出行者个人属性、出行特征属性和接驳特征属性三方面,分别选取性别、年龄、出行目的、出行人数、进出站方式、接驳距离、接驳时间和接驳方式共八个因素构建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地铁站点乘客接驳方式选择的潜在类别,得到乘客细分市场。以大行宫地铁站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乘客可以分为4类,分别命名为女性长途出游型、男性上学工作型、日常随机出行型和老少短途出游型,分类正确率在87%左右,结果较好。最后,针对大行宫地铁站4类乘客细分市场给出接驳建议,以期优化地铁站点接驳结构,提高出行效率。
郭季[6](2020)在《不同规模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机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交通供给水平滞后于交通需求,导致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加剧,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障碍。为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交通问题,从需求侧入手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不仅效果显着而且利于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深入研究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可以科学地引导居民的出行,促进公共交通的使用,从而优化出行结构,平衡交通供需。本文对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和选择机理,比较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差异,为相关部门制定因地制宜的交通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山西省城市居民出行选择行为和意向调查数据,研究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和出行方转移意愿。首先,对居民选择公交车出行的因素和机理进行研究。分别利用大、中、小3个城市的数据,以个人属性、出行偏好、交通供给、公交出行行为、出行特性和公交出行为作为潜在变量,选取了26个相关变量为观测变量,构建了居民公交出行方式选择结构方程模型,并使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再将所有调查城市的数据进行整合,在原有变量的基础上,新增城市规模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类潜在变量对居民的公交出行选择有显着的影响,且不同规模的城市,影响因素存在差异,较大规模城市的居民比较小规模城市的居民更倾向于乘坐公共交通。然后,对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研究。针对大、中、小3个城市的数据,使用MIMIC模型将影响出行偏好的个人属性原因变量与解释出行偏好的指标变量进行关联,构建居民出行偏好态度模型。然后,将出行偏好引入巢式Logit模型,选取包括出行偏好在内的19个自变量构建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SEM-Logit模型,发现个人属性、出行活动属性、环境属性和交通方式属性对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步行/自行车的使用产生影响,但对每个城市的出行者而言,具体的影响因素有差异。再将所有调查城市的数据进行整合,新增城市规模变量构建SEM-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是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显着因素,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意愿增加。最后,对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意向进行研究。对各个城市实施公交刷卡6折制和公交刷卡5折制的条件构建了居民出行方式转移意愿二项Logit模型,使用概率集计法预测了各城市中有方式转移意愿的居民比率。研究发现实施公交优惠政策后大量居民愿意乘坐公交车出行,且中等城市居民转移意愿最强烈,小城市居民对折扣最敏感。再针对大城市开通地铁后的情形进行假设,构建地铁出行方式转移意愿二项Logit模型,使用概率集计法预测了愿意乘坐地铁出行的居民比率,发现对大城市居民而言,地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为不同规模的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和优化居民的出行结构提供了参考。
宋欣[7](2020)在《基于AI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化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目前随着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以及结合幼儿园对于儿童成长信息管理的需求。因此结合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不仅能够实现儿童成长数据的自动采集,大幅提高效率。还能基于采集的数据在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让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更直观的感受和有针对性的帮助。该研究成果还可扩展应用在幼教、社区医院、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场所中,有助于以上机构对儿童健康成长管理的科学性。本文以在幼儿园使用为例进行研究,主要包含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了基于AI大数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目前幼儿园晨检场景为切入介绍该系统的研究意义和背景。总结了基于AI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化系统的主要研究方法、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和创新性方面。第二章为关键技术的研究。本章首先介绍了基于AI儿童健康机器人是如何实现儿童成长数据的自动采集。以及儿童大数据的存储、分类、标签及应用方面等方面的研究。第三章为系统相关的实现与落地分析。介绍了当前儿童成长类机器人的特点和市场环境,从当前幼教行业对于儿童成长信息的采集、管理及应用方面进行需求分析,梳理出基于AI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化系统的功能要求,解决当前幼儿园对于儿童成长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为本系统的研究提供目标与思路。第四章为基于AI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化系统的设计。本章从系统的设计原则、智能采集儿童数据、系统功能、数据管理和应用设计及儿童成长数据的安全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设计,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易用性及安全性。第五章为基于大数据幼儿成长信息化系统研究的具体实现。从儿童数据采集功能、人员信息管理、儿童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实现具体落地;同时还对系统实现效果从管理效率、利用率、应用场景和趋势等方面进行系统推广实现后的分析。第六章结语。本章阐述了基于AI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化系统研究的总结与该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周晓舟[8](2019)在《惠州市社会保障卡发行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保障卡,主要应用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行社会保障卡是一项便民利民的利好政策。自面向社会公众发行以来,人社部门一直致力于“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全覆盖目标。本文以社会保障卡作为切入点,立足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通过对惠州市社会保障卡发行情况的广泛调研,查找出制约社保卡发行的主要问题,并在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基础上提出优化对策,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无缝隙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共服务。本文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以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惠州市社保卡发行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首先,简单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以及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简要阐释;对本文涉及的两个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本文运用的关键理论,即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对国内的社会保障卡建设现状进行总体描述,总结在社会保障卡发行上,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等发达城市的先进做法,为惠州市提供经验参考。再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梳理惠州市社会保障发行的实践现状和成效,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广泛调研结果,查找出惠州市社保卡发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形成上述问题的成因。最后,结合上述的分析结果,结合惠州市的实际,提出如何从政府主导、完善机制、公众参与和拓展应用等角度,提出优化对策并形成一套有指导意义的社会保障卡发行的建设思路,为进一步推进惠州市社会保障卡发行工作提供必要理论支持。
曹飞[9](2019)在《重庆市城市公交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指出作为党和政府服务民生的载体,城市公共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公益性事业,应促进广大市民选择公共交通进行出行,提高生活效率,同时也能推动城市公共管理部门不断改进城市规划工作,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已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各行各业都将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作为导向,以期内部高效集约、外部提能提质。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开始认识到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对公共交通事业的影响,不少学者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针对重庆市城市公交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实现公共交通信息化对重庆公交意义重大,对公共管理部门管理能力及科学性提升有着很大影响。本文对公交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城市公交中的信息化管理具有显着的地位和作用。从宏观角度来说,公共管理部门可以借助公交信息化技术分析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情况是否满足百姓的生活需要,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决策。由于多种公共出行方式对于城市整体运行而言是一个整体,公交信息化可以协调多个主体,提高交通效率,解决当前存在的交通问题。从中观角度来说,公共交通企业通过推进公交信息化,合理控制成本,同时推动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如信息化技术可以代替大量人力资源,而且可以快速统计和分析公交车辆的能源消耗情况,帮助改进能源管控技术,节约资源成本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公交企业的的交通资源有效配置也可以推动城市规划的完善,提高整个城市运行的效率,满足社会群众的通勤需要。如今各种交通方式和出行方式层出不穷,过去单一的公交服务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做出调整,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丰富服务类型,为所有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其满意度。本文选择重庆市城市公交信息化的开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当前时代和社会发展背景下,学习国内和国外在城市管理和规划中的经验,帮助重庆公交信息化在未来智慧城市管理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反哺于公共管理,为公共管理部门日常管理、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郭鹏[10](2010)在《鹿城通项目一期工程商业计划书》文中研究指明这份计划书是基于包头市“鹿城通”项目一期工程而做。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信息化被各级政府提上议事日程,2008年包头市人民政府提出实施“包头市便民服务一卡通”(简称“鹿城通”)项目建设。XD公司按照与市政府合约成立包头市城市一卡通有限公司负责鹿城通项目全部系统的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从2009年开始,5年内完工。本商业计划书就是对该项目一期工程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项目的网络架构、项目的目标用户;项目运营的组织结构、营销策略;项目的财务规划包括资金投入计划、投资盈利预测;项目运营面临的风险及对策等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论述。本文首先简要地对国内外类似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概括叙述了国内外相关产业与技术发展状况,政策环境,项目策划背景,并以香港“八达通”和深圳“深圳通”为例详细分析论证了该产业具有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的特点,是一个利国利民,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计划书接着从宏观层面着手,对包头市的市场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市政府的相关决策和行动,包头市的经济、人文、文化生活、市民消费等方面一一做了分析;然后通过对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分析,确定公司应先细分市场,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由点及面,分期建设,分阶段营销的方式来拓展市场及制定营销战略。宏观论证分析后,计划书从微观层面着手,对项目的网络架构进行了规划,根据项目的特点设计了运营公司的组织系统,制定了详细的项目营销计划,包括项目运营的载体——“鹿城通”卡的发行和使用、项目的市场推进计划和营销策略,并根据项目的进度及投资计划做了成本费用分析、投资收益分析,文章最后对项目运作的风险做了预测,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论证分析,该项目一期工程需要初始投资约4000万元,投资回收期约5年。
二、建设事业IC卡“十五”发展规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设事业IC卡“十五”发展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Hadoop的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时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研究现状 |
1.2.2 数据可视化研究现状 |
1.2.3 WebGIS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
2.1 时空大数据 |
2.1.1 时空大数据概述 |
2.1.2 时空大数据挖掘 |
2.2 大数据计算 |
2.2.1 Hadoop生态体系 |
2.2.2 HDFS与 MapReduce |
2.3 聚类算法 |
2.3.1 k均值聚类算法 |
2.3.2 DBSCAN聚类算法 |
2.4 数据可视化 |
2.4.1 数据可视化概述 |
2.4.2 基于WebGIS的数据可视化 |
第三章 数据预处理与客流分析 |
3.1 数据预处理 |
3.1.1 数据准备 |
3.1.2 数据清洗 |
3.2 构建分析模型 |
3.2.1 公交车乘客出行链 |
3.2.2 交通工具客流模型 |
3.3 提取空间分布结构 |
3.3.1 识别乘客职住地 |
3.3.2 提取热点乘车区域 |
第四章 交通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
4.1 公交刷卡数据可视化分析 |
4.1.1 公交线路运营分析 |
4.1.2 职住地可视化分布 |
4.1.3 公交客流换乘分析 |
4.2 出租车数据可视化分析 |
4.2.1 热点乘车区域分析 |
4.2.2 交通枢纽客流分析 |
4.2.3 空间关联规则分析 |
4.3 出行特征差异性可视化分析 |
4.3.1 出行时间差异性分析 |
4.3.2 出行热点差异性分析 |
4.3.3 出行时长差异性分析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选题的背景 |
2.选题的目的 |
3.选题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
1.国外研究状况 |
2.国内研究状况 |
(三)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1.流动人口 |
2.流动人口管理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
2.新公共管理理论 |
三.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管理的成效分析 |
(一)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概况 |
1.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统计信息 |
2.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的特征 |
(二)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管理主要内容 |
(三)当前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本途径 |
(四)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管理的初步成效 |
四.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管理思路传统且管理体系臃肿 |
(二)考评模式落后且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
(三)工作机制未满足城市化建设下对流动人口的高效管理 |
(四)流动人口的制度保障不到位 |
五.完善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 |
(一)改变传统的管理思路 |
1.完善条块管理模式 |
2.建立行政评价制度 |
3.寄管理于服务中 |
(二)打造一流的管理队伍 |
(三)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 |
(四)构建合理的制度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信息化 |
2.1.2 城市公共交通 |
2.1.3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技术治理理论 |
2.2.2 整体性政府理论 |
3 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现状 |
3.1 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1.1 必要性分析 |
3.1.2 可行性分析 |
3.2 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实践 |
3.2.1 责任主体 |
3.2.2 建设内容 |
3.2.3 运作机制 |
3.2.4 政策工具 |
3.3 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成效 |
3.3.1 建立城市公交信息采集与监测体系 |
3.3.2 初步实现公共交通信息统一管理与共享 |
3.3.3 建立公共交通应急调度与决策分析体系 |
3.3.4 市民公交出行便利性和满意度显着提升 |
4 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责任主体不明确 |
4.1.2 系统建设及应用滞后 |
4.1.3 服务水平与群众需求尚存差距 |
4.1.4 信息共享程度低 |
4.1.5 政策工具不完善 |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
4.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
4.2.3 财政资金保障不充裕 |
4.2.4 信息安全与人才缺乏保障 |
5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国内外经验借鉴 |
5.1 国外相关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经验 |
5.1.1 纽约 |
5.1.2 首尔 |
5.1.3 东京 |
5.2 国内相关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经验 |
5.2.1 广州 |
5.2.2 深圳 |
5.2.3 南京 |
5.3 国内外经验分析 |
6 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优化措施 |
6.1 建立科学的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体制 |
6.1.1 建构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
6.1.2 明晰政府与企业职责定位 |
6.2 优化公共交通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水平 |
6.2.1 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信息化系统 |
6.2.2 提高公共交通数据的分析运用水平 |
6.2.3 提升公共交通信息化服务水平 |
6.3 促进信息共享与整合 |
6.3.1 信息化应用成果共享 |
6.3.2 加强行业标准编制 |
6.4 完善保障机制 |
6.4.1 加强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 |
6.4.2 强化公共交通信息化人才保障 |
6.4.3 构建公共交通数据安全屏障 |
6.4.4 优化政策工具组合 |
总结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慧水务系统 |
1.2.2 水务云平台 |
1.2.3 用水量预测 |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设计目标 |
2.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3 关键技术路线设计 |
2.3.1 水务云平台 |
2.3.2 用水量预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系统数据库设计 |
3.1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系统数据库架构设计 |
3.2 用户账户信息E-R图及数据表设计 |
3.2.1 用户账户模块E-R图设计 |
3.2.2 用户账户模块数据表设计 |
3.3 自来水厂信息E-R图及数据表设计 |
3.3.1 自来水厂信息E-R图设计 |
3.3.2 自来水厂信息数据表设计 |
3.3.3 水表制造厂信息数据表设计 |
3.4 管理员信息E-R图及数据表设计 |
3.4.1 管理员信息E-R图设计 |
3.4.2 管理员信息数据表设计 |
3.5 水表流量信息E-R图及数据表设计 |
3.5.1 水表基础信息E-R图设计 |
3.5.2 水表基础信息数据表设计 |
3.5.3 水表流量信息表E-R图设计 |
3.5.4 水表流量信息数据表设计 |
3.6 计费模块E-R图及数据表设计 |
3.6.1 水表价格信息E-R图设计 |
3.6.2 水表价格信息数据表设计 |
3.6.3 充值历史记录E-R图设计 |
3.6.4 充值历史记录数据表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系统服务端设计 |
4.1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系统服务端整体架构设计 |
4.1.1 服务端整体架构 |
4.1.2 MVC框架 |
4.1.3 负载均衡技术 |
4.1.4 数据库读写分离技术 |
4.2 远程抄表模块设计 |
4.2.1 NB-IoT通信模块设计 |
4.2.2 基于NIO的非阻塞式通信 |
4.3 用户账户模块设计 |
4.3.1 用户系统分级管理 |
4.3.2 用户账户管理 |
4.3.3 异常账户管理 |
4.4 计费管理模块设计 |
4.4.1 营业厅收费服务系统 |
4.4.2 基于微信支付的微信公众号 |
4.5 系统安全模块设计 |
4.5.1 防火墙防御 |
4.5.2 SQL注入攻击防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LSTM的短期用水量预测研究 |
5.1 短期用水量预测算法设计分析 |
5.2 LSTM网络的建立 |
5.2.1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
5.2.2 注意力机制的LSTM网络 |
5.3 用水预测案例研究及分析 |
5.3.1 评估标准 |
5.3.2 实验数据及预处理 |
5.3.3 模型调参 |
5.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联调与测试 |
6.1 系统部署 |
6.2 问题与解决 |
6.3 系统功能测试 |
6.3.1 用户账户模块测试 |
6.3.2 充值管理模块测试 |
6.3.3 查询统计模块测试 |
6.3.4 价格管理模块测试 |
6.4 系统性能测试 |
6.4.1 系统并发能力测试 |
6.4.2 数据库性能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课题研究总结 |
7.2 课题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阶段研究成果及学术论文情况 |
(5)地铁枢纽站乘客接驳方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地铁站点乘客接驳方式选择相关研究 |
1.3.2 潜在类别模型相关研究 |
1.3.3 现有研究总结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地铁枢纽站乘客接驳方式选择特性分析 |
2.1 地铁枢纽站乘客接驳行为特性分析 |
2.1.1 地铁枢纽站的定义及特点 |
2.1.2 地铁枢纽站的接驳行为特性分析 |
2.2 地铁枢纽站乘客接驳方式划分 |
2.3 地铁枢纽站乘客接驳方式选择影响因素 |
2.3.1 宏观因素 |
2.3.2 微观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铁枢纽站乘客接驳方式选择调查 |
3.1 调查方法的研究和选择 |
3.1.1 RP调查法 |
3.1.2 SP调查法 |
3.2 调查方案设计 |
3.3 调查站点交通特征 |
3.3.1 调查站点选取 |
3.3.2 站点概况和交通特征 |
3.4 调查数据采集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铁枢纽站乘客接驳方式选择交叉分析 |
4.1 交叉分析概述 |
4.2 一维交叉分析 |
4.3 二维交叉分析 |
4.3.1 出行者个人属性与出行特征属性交叉分析 |
4.3.2 出行者个人属性与接驳特征属性交叉分析 |
4.3.3 出行特征属性与接驳特征属性交叉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潜在类别模型的地铁枢纽站乘客接驳方式选择研究 |
5.1 潜在类别模型介绍 |
5.1.1 相关概念 |
5.1.2 LCA应用领域及在地铁乘客市场细分中的应用可行性 |
5.1.3 LCA模型原理 |
5.2 案例分析 |
5.2.1 数据准备 |
5.2.2 模型拟合与参数估计 |
5.2.3 分类及正确率验证 |
5.2.4 细分市场特征及命名 |
5.3 影响因素分析和优化建议 |
5.3.1 影响因素细分比较 |
5.3.2 优化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调查问卷 |
附录2:主要符号说明 |
(6)不同规模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1.2.2 出行方式选择的建模方法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出行方式选择的含义 |
2.2 结构方程模型 |
2.2.1 SEM的基本原理 |
2.2.2 传统SEM与偏最小二乘法SEM的比较 |
2.2.3 多指标多原因模型 |
2.2.4 信度和效度检验 |
2.2.5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 |
2.3 非集计模型 |
2.3.1 二项Logit模型 |
2.3.2 多项Logit模型 |
2.3.3 有序Logit模型 |
2.3.4 巢式logit模型 |
2.3.5 Logit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检验方法 |
2.3.6 非集计模型的集计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据采集与分析 |
3.1 调查问卷设计 |
3.1.1 调查方法 |
3.1.2 问卷设计 |
3.2 调查实施及数据检验 |
3.2.1 调查地点的选择 |
3.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2.3 数据检验 |
3.3 描述性统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规模城市居民公交出行方式选择机理研究 |
4.1 理论模型的假设和构建 |
4.2 模型的检验和估计 |
4.2.1 大城市SEM的检验和估计 |
4.2.2 中等城市SEM的检验和估计 |
4.2.3 小城市SEM的检验和估计 |
4.2.4 所有城市SEM的检验和估计 |
4.3 模型结果分析 |
4.3.1 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对比分析 |
4.3.2 影响因素的总效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规模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及意向研究 |
5.1 MIMIC模型的构建和估计 |
5.2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研究 |
5.2.1 大城市NL模型的估计结果 |
5.2.2 中等城市NL模型的估计结果 |
5.2.3 小城市NL模型的估计结果 |
5.2.4 所有城市NL模型的估计结果 |
5.3 情境假设下居民公共交通选择意向研究 |
5.3.1 公交优惠政策对居民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 |
5.3.2 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对太原市居民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 |
5.4 措施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AI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调研法 |
1.3.2 对比分析法 |
1.4 本文拟创新之处 |
1.4.1 儿童成长数据采集模式创新 |
1.4.2 儿童成长数据管理及应用创新 |
2 基于AI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数据采集的关键技术 |
2.1 儿童成长数据自动采集技术 |
2.1.1 利用AI自动采集儿童数据的关键技术 |
2.1.2 儿童成长数据的采集方法 |
2.2 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技术 |
2.2.1 数据安全 |
2.2.2 儿童成长数据的分析 |
2.2.3 儿童成长数据的运用场景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AI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化系统的论证 |
3.1 基于AI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化系统的目标 |
3.2 基于AI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化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1 儿童晨检数据的采集 |
3.2.2 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方式 |
3.3 基于AI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化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3.3.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3.2 运营与操作可行性分析 |
3.3.3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AI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化系统的设计 |
4.1 基于AI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原则 |
4.2 基于AI儿童成长数据自动采集技术设计 |
4.2.1 儿童身份识别认证方案 |
4.2.2 利用AI儿童机器人采集数据的技术架构 |
4.2.3 数据自动采集的流程设计 |
4.3 系统功能及数据管理和应用设计 |
4.3.1 登录模块的功能设计 |
4.3.2 教职工、儿童及家长信息录入模块功能设计 |
4.3.3 儿童数据分析与查询模块的功能设计 |
4.3.4 数据统计模块的功能设计 |
4.3.5 系统维护模块的功能设计 |
4.4 系统数据结构与数据表设计 |
4.5 安全设计 |
4.5.1 数据安全模块功能设计 |
4.5.2 操作人员的认证模块功能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AI大数据得幼儿成长信息化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1.1 儿童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 |
5.1.2 服务端登陆功能的实现 |
5.1.3 教职工、儿童及家长信息录入模块功能实现 |
5.1.4 儿童数据分析统计与查询模块的功能实现 |
5.2 系统维护模块功能的实现 |
5.2.1 智能硬件设备诊断平台 |
5.2.2 服务端模块的维护机制 |
5.3 系统实现的效果分析 |
5.3.1 系统实现的优势分析 |
5.3.2 系统实现中存在的劣势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惠州市社会保障卡发行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推广社会保障卡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研究 |
1.3.2 关于社会保障卡发行的存在主要问题的研究 |
1.3.3 关于社保卡发行中的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社会保障 |
2.1.2 社会保障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
2.2.2 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主要特点 |
2.2.3 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在社会保障卡发行的适用性分析 |
第三章 国内社会保障卡发行的建设现状 |
3.1 我国社会保障卡发行的建设现状 |
3.2 发达城市社会保障卡发行的建设现状 |
3.2.1 完善社会保障卡管理应用体系建设 |
3.2.2 注重社会保障卡程序性设计 |
3.2.3 运用科技拓展社会保障卡在智慧城市上应用 |
3.2.4 经验启示 |
第四章 惠州市社会保障卡发行的实践现状与成效 |
4.1 惠州市社会保障卡发行的实践现状 |
4.1.1 惠州市社会保障卡发行的历程 |
4.1.2 惠州市社会保障卡发行的具体措施 |
4.2 惠州市社会保障卡发行的成效 |
4.2.1 完善了组织机构和政策制度建设 |
4.2.2 织就社保卡应用“3 张网” |
4.2.3 积极探索和开发社保卡应用 |
第五章 惠州市社会保障卡发行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5.1 职能交叉,政府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意识不强烈 |
5.2 合作银行的能动性难以调动 |
5.3 群众参与程度有待加强 |
5.4 社会保障卡应用单一 |
第六章 惠州市社会保障卡发行的优化策略及保障 |
6.1 转变政府部门管理职能 |
6.1.1 明确社会保障卡发行中各部门的权责分配 |
6.1.2 加强部门之间协作治理的合作方式 |
6.2 完善制卡和用卡机制建设 |
6.2.1 统一制卡的程序性设计,清除合作银行制卡乱象 |
6.2.2 在政策上相应倾斜,刺激合作银行发卡和群众用卡 |
6.3 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公民参与程度 |
6.3.1 加大宣传力度 |
6.3.2 打造城市社会保险公众参与平台 |
6.3.3 强化群众检查监督的力度 |
6.4 整合社保卡开发应用,推动全面用卡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重庆市城市公交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2.1 概念界定 |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3 研究的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公共交通信息化的建设方面 |
2.2.2 公共交通信息化的评价方面 |
2.2.3 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研究方面 |
2.3 文献评论 |
3 重庆市城市公交信息化管理现状 |
3.1 重庆公交集团发展概况 |
3.1.1 重庆市城市公交运营管理机制 |
3.1.2 重庆市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3.1.3 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交通运营情况 |
3.1.4 重庆市城市公交信息化管理打造历程 |
3.2 重庆市城市公交信息化管理现状 |
3.2.1 运行动态可视化 |
3.2.2 调度模式高效化 |
3.2.3 出行服务多样化 |
3.2.4 决策支持科学化 |
3.2.5 企业管理精细化 |
3.2.6 公共服务差异化 |
3.3 重庆市城市公交信息化管理取得的成果 |
4 重庆市城市公交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
4.1 重庆公交信息化管理面临的形势 |
4.1.1 良好的时代背景 |
4.1.2 挑战与机遇并存 |
4.2 重庆市城市公交信息化管理目标 |
4.3 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
4.4 应用层面存在的问题 |
4.5 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 |
4.6 基于公共服务视角的问题 |
4.7 自身不足 |
4.8 本章小结 |
5 推进重庆市城市公交信息化的对策 |
5.1 优化完善顶层设计 |
5.1.1 加强规划研究 |
5.1.2 完善评价机制 |
5.2 建立健全运维保障机制 |
5.3 理清勾稽关系,优化推进模式 |
5.4 提升治理能力,反哺公共管理 |
5.4.1 细化管理措施 |
5.4.2 共享应用成果 |
5.4.3 提升应用能力 |
5.4.4 强化人才培养 |
5.4.5 探索公共服务 |
5.5 强化综合应用,助力公共服务 |
5.5.1 加强大数据分析 |
5.5.2 深入线路客流分析 |
5.5.3 建立仿真评价体系 |
5.6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10)鹿城通项目一期工程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城市一卡通在国内外的应用 |
1.1.2 城市一卡通发展方向和前景 |
1.1.3 鹿城通项目商业策划背景 |
1.1.4 XD 公司简介 |
1.1.5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二章 鹿城通项目内外部环境分析 |
2.1 包头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2.1.1 包头市概况 |
2.1.2 包头市经济发展现状 |
2.1.3 包头市公共事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2.1.4 包头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2.1.5 包头市零售商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2.1.6 包头市城市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 |
2.2 包头市居民消费分析 |
2.2.1 居民消费分类 |
2.2.2 居民消费的发展 |
2.2.3 居民消费发展对项目的影响 |
2.3 鹿城通项目的SWOT 分析 |
2.3.1 优势分析 |
2.3.2 劣势分析 |
2.3.3 机会分析 |
2.3.4 面临的挑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鹿城通项目运营方案 |
3.1 项目网络构架及用户 |
3.1.1 总体规划 |
3.1.2 系统架构 |
3.1.3 用户分类 |
3.2 项目运营公司组织设计 |
3.2.1 公司组织架构 |
3.2.2 部门职责及人员配置 |
3.3 鹿城通卡的发行和使用 |
3.3.1 鹿城通卡的相关定义 |
3.3.2 鹿城通卡的发行 |
3.3.3 鹿城通卡的使用 |
3.4 市场运营 |
3.4.1 公用事业一卡通系统的运营 |
3.4.2 其它市场推进计划 |
3.4.3 市场营销策略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投资财务效益分析 |
4.1 项目基本配置及费用测算 |
4.1.1 基本配置 |
4.1.2 成本分析 |
4.2 投资盈利分析 |
4.2.1 盈利来源 |
4.2.2 收入预测统计 |
4.2.3 投资效益评价 |
第五章 计划执行风险和对策 |
5.1 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5.2 政策变动 |
5.3 经营风险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建设事业IC卡“十五”发展规划(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Hadoop的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时空分析[D]. 赵明.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7)
- [2]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D]. 苏瑞兵.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3]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 王慧颖.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4]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系统设计[D]. 周璇. 东南大学, 2020(01)
- [5]地铁枢纽站乘客接驳方式选择研究[D]. 郗璇. 东南大学, 2020(01)
- [6]不同规模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机理研究[D]. 郭季. 长安大学, 2020(06)
- [7]基于AI大数据的儿童成长信息化系统研究[D]. 宋欣. 武汉大学, 2020(06)
- [8]惠州市社会保障卡发行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 周晓舟.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9]重庆市城市公交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 曹飞. 重庆大学, 2019(05)
- [10]鹿城通项目一期工程商业计划书[D]. 郭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