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泥炭资源化肥利用特点述评

我国泥炭资源化肥利用特点述评

一、中国泥炭资源肥料利用相关特征评述(论文文献综述)

刘梦霞[1](2021)在《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泥炭沼泽提取研究》文中认为泥炭沼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是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和全球碳循环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强大的固碳能力和巨大的碳排放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人类活动对泥炭沼泽地的破坏日趋严重,并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为促进全球湿地固碳增汇和温室气体减排,中国泥炭沼泽有机碳库的调查也随之展开。传统的泥炭沼泽调查方法在时效上已不能满足对泥炭沼泽的监测需要,如何应用遥感技术快速有效地获取我国泥炭沼泽的空间位置,掌握泥炭沼泽空间分布状况,对加强我国泥炭沼泽的保护和管理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的泥炭沼泽典型分布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 OLITIRS影像、Sentinel-1A SLC雷达影像和DEM,结合地面样地和研究区泥炭沼泽碳库调查资料,通过特征空间与分类算法的选择,研究适用于泥炭沼泽信息提取的理论和方法,以期准确提取泥炭沼泽空间位置分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根据泥炭沼泽的形成机理,应用遥感数据选取泥炭沼泽时相特征、比值特征、地形特征、地表温度特征及雷达后向散射系数进行泥炭沼泽空间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特征融合数据的泥炭沼泽提取结果明显优于单一特征数据的泥炭沼泽提取;泥炭沼泽的提取受特征数据量的影响;对泥炭沼泽的多个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及特征优选,可较为准确的提取泥炭沼泽空间位置。(2)采用最大似然法、随机森林算法、支持向量机法和K最近邻法对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分类提取,筛选泥炭沼泽遥感提取的最佳分类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分类方法中,基于随机森林提取精度最高,总体分类精度为87.32%,泥炭沼泽的用户精度达到80.54%;最大似然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1.87%,泥炭沼泽的用户精度达到67.35%,因该分类算法操作简便,耗时少,较适合于大区域泥炭沼泽提取工作,但存在提取精度较低的缺点;支持向量机和K最邻近法综合评价精度均达到了 75%以上,满足湿地类型遥感提取的精度要求,也可用于泥炭沼泽信息提取研究。(3)以Landsat-8 OLITIRS、Sentinel-1ASLC遥感影像为主要遥感数据源,引入地表温度特征,通过对比光学影像、雷达影像及地表温度对泥炭沼泽提取的影响,研究适用于泥炭沼泽提取的特征因子及数据源。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8影像光谱信息丰富,数据容易获取、处理速度快、影像覆盖面积大,但由于泥炭地表面植被丰富,单一的光学影像易受地表植被干扰,导致精度较低;引入Sentinel-1A雷达影像和地表温度信息可对地表湿度及温度进行监测,能够有效识别泥炭沼泽,提高分类精度。

李娜[2](2020)在《秸秆与煤矸石混配基质的育苗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水稻土育苗受育苗土的影响较大,由此以泥炭为主要成分的基质育苗方式成为水稻育苗生产中的主要发展方向。泥炭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在育苗基质生产中寻找可以替代泥炭的新型原料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玉米秸秆和煤矸石为原料,分别将经1%Na OH处理与未处理的玉米秸秆堆腐发酵后与煤矸石按体积比设立6种基质梯度开展水稻育苗生长实验,同时以商品化育苗基质(CK)为对照,以期提供最佳的水稻育苗基质配比;对适合水稻生长的育苗基质进行基质淋溶实验和水稻生长淋溶,以泥炭为对照,研究基质的缓冲能力、保肥性及水稻秧苗对养分的吸收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经Na OH预处理后堆腐的玉米秸秆可在25d内完成堆腐发酵过程,堆腐发酵后的玉米秸秆表面破碎严重,孔隙度增加,相比未经Na OH预处理后堆腐的玉米秸秆纤维素降低了10.53%,半纤维素降低了25.49%;而未经Na OH预处理堆腐的玉米秸秆则不能实现堆腐发酵过程,且堆腐后的玉米秸秆表面特征变化不明显,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含量降幅较小。2)未经Na OH预处理堆腐的玉米秸秆与煤矸石混配后,水稻出苗率小于70%,不宜用作水稻育苗基质;经Na OH预处理堆腐的玉米秸秆与煤矸石以玉米秸秆:煤矸石:珍珠岩=54:36:10时,水稻秧苗的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和壮苗指数最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最大,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50.5%、68.5%、69.4%和8.3%;当玉米秸秆:煤矸石:珍珠岩=63:27:10时,水稻叶龄进程最短,根茎最粗,说明两种配比均可替代泥炭生产水稻育苗基质。3)在基质淋溶实验和水稻生长淋溶实验中,T1-2与T1-3的缓冲性和保肥性均较泥炭好,其中T1-2的总氮流失量相较泥炭减少了6.53%,总磷减少了3.67%;处理T1-3的总氮流失量相较泥炭减少了3.55%,总磷减少了10.49%;T-2对盐基离子的保留性较T1-3和泥炭好,但T1-3在水稻生长淋溶期时水稻秧苗所吸收的养分较T1-2多,水稻秧苗的生长情况更好。4)T1-2与T1-3的成本投入分别为382.12元/吨和399.12元/吨,均低于市场均价800元/吨。两种处理对原料的消耗量较大,且因其在无土栽培行业还具有发展空间,因此可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文认为T1-3(玉米秸秆:煤矸石:珍珠岩=54:36:10)更适合用作水稻育苗基质。

王利伟,孔凡晶,郑绵平,王登红[3](2019)在《我国泥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文中指出概述了泥炭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国内外泥炭资源储量、分布特征及其理化特性。阐述了国内外泥炭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和医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前景。对我国泥炭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指出开展新一轮全国优质泥炭资源综合调查势在必行。

袁露露[4](2018)在《中国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标准体系建立研究》文中指出泥炭地以及泥炭资源既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又在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广泛,一直以来存在保护和利用的矛盾问题。我国泥炭地和泥炭资源较为丰富,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价值。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泥炭地生态服务和价值功能急剧退化,亟需合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标准化是解决泥炭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矛盾重要手段,使我国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有据可依、有标可循。因而,系统地和科学地构建我国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标准体系,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论文在对国内外泥炭地资源管理与利用发展与标准化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与方法,参考其他行业标准体系的制定情况,对我国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标准化技术体系的制定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国外共制定并发布泥炭地相关标准142项。制定标准数量较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美国、德国和波兰,分别制定泥炭地资源标准标准数量为46项、21项、16项、12项、12项。检索到的标准以泥炭应用标准为主;泥炭地保护、修复、重建、复垦等方面的标准数量较少;从泥炭的应用领域看,农业用泥炭标准数量较多。目前,我国制定并发布泥炭地相关标准28项。但我国泥炭地保护、恢复、重建等标准仅有4项,不能满足泥炭地生态保护的需求。(2)从标准层次、专业门类、专业序列3个维度分别构建我国泥炭地和泥炭产品标准体系的框架,形成了标准体系表,共有泥炭地标准165项、泥炭应用标准140项。(3)参考国外泥炭地修复的经验和方法,提出泥炭地修复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开展,即泥炭地生态调查与问题诊断、修复可行性分析、修复工程设计与实施、修复工程后期管理和维护。

马力通,李珺[5](2014)在《内蒙古地区泥炭资源与利用》文中提出泥炭是地表分布的一种矿产资源,泥炭因水分高、热值低、难以异地加工,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内蒙古地区的泥炭尽管储量丰富但没有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价值,针对泥炭化学组成特点进行综合利用,实现泥炭产品多元化,才是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张锁峰,王劲松,任志强[6](2013)在《不同泥炭对仙客来生长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文中提出比较了不同比例的国产泥炭和进口泥炭对仙客来生长和观赏性能、生长介质pH值和养分含量及仙客来各部位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移栽后前85 d内,进口泥炭明显促进了仙客来生长,表现在株高、冠径和根系等项目上(P<0.05);移栽后100 d,以国产泥炭为主的生长介质明显促进了仙客来生长,但最终销售时不同类型泥炭对仙客来生物学特征和观赏性能并没有产生明显差异,用国产泥炭能够生产与进口泥炭相同品质的仙客来;随着国产泥炭比例的增加,2次收获后生长介质中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增加(P<0.05),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与国产泥炭在原料配比中所占的百分比均呈显着正相关(P<0.01)。与进口泥炭相比,以国产泥炭为原料的生长介质中的仙客来各部位具有较高的氮、铁及锰含量。

杨清和[7](2008)在《我国泥炭资源开发利用评述》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对我国泥炭矿产资源战略分析、研究,就其开发利用中涉及到泥炭的质量、保护性开发、综合利用、资源区域分布、提升原矿品位等问题进行评述,供有关方面参考。

李鹏[8](2007)在《陕西有机矿藏资源在农业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泥炭、油页岩和草炭是陕西境内丰富的有机矿藏资源,主要蕴藏在铜川、咸阳、渭南、延安等市渭北一带及榆林的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储量丰富,可开采程度高。目前,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泥炭、油页岩和草炭等有机矿藏资源在农业上应用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地有机矿藏资源形成的造炭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它们的基本性质差异较大,开发利用的难度增大。开发利用最首要的问题是要了解他们的理化性状,然后才能正确地评价这些资源的可利用价值,确定所应用的方面和领域,制定出科学的利用方案。但是有关我省泥炭、油页岩和草炭的各种基本性质和农业应用价值的研究资料至今还较为贫乏,不够全面系统,缺乏农业利用的科学依据。本研究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对我省彬县泥炭、铜川油页岩和榆林草炭三种有机矿藏资源的有机物质组成及含量、矿质养分含量、盐分组成及含量、持水性能以及重金属含量等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企图探讨我省三种有机矿藏资源在农业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良措施,并对其农业利用价值进行客观评价,为农业生产服务。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有机矿藏资源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差异很大,其中均以胡敏素的含量较高,褐腐酸含量次之。草炭的腐植酸含量高,尤其是黄腐酸含量较高,具有工业化提取,生产新型肥料添加剂的开发价值;三种有机矿藏资源作为作物的栽培基质配置方面具有应用前景,使用前进行一定的灭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沥青含量高制约着有机矿藏资源安全使用,需要通过物理挥发处理或生物降解处理,才能保证其安全使用。泥炭、油页岩、草炭三种有机矿藏资源中各种有机物质含量均较高。有机碳含量分别为57.83g/kg,117.19g/kg,272.32g/kg,远高于普通土壤,是其农业利用最显着的特点之一。腐植酸含量也较高,分别为8.67g/kg,19.84g/kg,156.86g/kg,非常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需求。有机物质含量及玉米试验生物量均以草炭最好,油页岩次之,泥炭稍差。2.三种有机矿藏资源有效养分含量特征是氮高,钾较为适宜,磷素欠缺;全量养分含量特征是氮磷较为丰富,钾素不足,钾素的供给容量低。在农业上使用时,急需补磷,长远需要补钾。泥炭、油页岩、草炭三种有机矿藏资源中全氮(4.26-12.74g/kg)、全磷(1.05-2.59g/kg)、碱解氮(279-783mg/kg)含量较高,符合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一级;有效磷(14.51-21.58mg/kg)和速效钾(144-380mg/kg)含量中等,符合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二级或三级;全钾(1.07-2.82g/kg)含量较低,为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最低标准六级。氮磷钾养分比例失调,与关中塿土相比,全氮与全磷比例较高,全氮与全钾、碱解氮与速效钾比例极高。三种有机矿藏资源全量养分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均以草炭最好,油页岩次之,泥炭稍差。整体上氮含量充足,磷、钾含量缺乏。3.三种有机矿藏资源中总盐分含量较高,盐分离子中SO42-含量极高,成为制约有机矿藏资源农业利用的障碍因素之一,使用前进行一定过程的洗盐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尚需配合使用一定量的石灰。泥炭、油页岩、草炭三种有机矿藏资源中阳离子交换量均较高,含量分别为36.22cmol/kg,39.37cmol/kg,87.86cmol/kg。水溶盐总量过高,含量分别为11.02g/kg,8.27g/kg,19.30g/kg,是其农业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榆林草炭中水溶盐总量过高,尤其是SO42-含量(4.041g/kg)极高,严重影响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阳离子交换量按照泥炭、油页岩、草炭的顺序依次增加。水溶盐总量按照油页岩、泥炭、草炭的顺序依次增加。4.三种有机矿藏资源保水性能良好,高于普通土壤,田间持水量高,但萎蔫系数因为盐分含量高的影响也相对偏高。泥炭、油页岩、草炭三种有机矿藏资源的保水性均高于普通土壤。最大有效水含量分别为24.50%,25.74%,36.07%,按照草炭最好,油页岩次之,泥炭稍差排序,并且均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5.三种有机矿藏资源中砷含量严重超标,草炭农业利用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因此,建议作为腐殖酸提取的材料为宜;不宜直接作为栽培基质使用。泥炭、油页岩、草炭三种有机矿藏资源中砷含量分别为61.90mg/kg,58.15mg/kg,74.75mg/kg,皆超过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中的限值(40mg/kg)。草炭中的镉(1.49mg/kg)和汞(9.209mg/kg)也都超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中的限值(1.0mg/kg和1.5mg/kg)。三种有机矿藏资源,尤其是草炭,农业利用中有效解决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至关重要。

刘庆超[9](2006)在《三种重要盆栽花卉的有机代用基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泥炭是理想的无土栽培基质,在设施园艺中应用广泛。但是泥炭的大量开发使用致使生态系统破坏,造成严重的环境和资源压力。选择经济实用的有机代用基质以替代泥炭已成为花卉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从2002年起,对充分发酵后的锯木屑(红松)、椰糠、玉米芯粉、豆秆粉、花生壳粉、酒糟(稻壳型)等有机代用基质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代用基质用作育苗基质的可行性,以及新几内亚凤仙(Impatiens hawkrii)、仙客来(Cyclamen percicum)、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等三种重要盆栽花卉在代用基质中生长适应性和混配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代用基质进行了成本核算。结果如下:1.所选6种代用基质容重、孔隙度、持水性等物理指标,符合无土栽培基质要求。代用基质酸、碱、盐缓冲容量均高于泥炭,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由于营养液pH或EC的剧烈变化对植株根系造成伤害。锯木屑、花生壳粉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满足多年生植物栽培的需要。椰糠与豆秆粉,适合于生长期相对较短的植物栽培。玉米芯粉纤维素降解较快,18个月后基质基本呈淤泥状,容重超出适宜范围,无法对植物根系提供相对稳定的根际环境,与两种对照泥炭一样,只适宜于一年生花卉的栽培。2.通过香雪球(Lobularia maritima)、鸡冠花(Celosia argentea)、须苞石竹(Dianthus barbatus)和三色堇(Viola tricolor)等四种花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可以看出,锯木屑、椰糠、大豆秸秆、花生壳、玉米芯粉均可作为育苗基质,而酒糟则不宜。椰糠和花生壳粉是良好的发芽基质,供试的4种花卉种子发芽指数(GI)均超过100,作为发芽基质具有良好的广谱性。扦插试验表明,在花生壳粉、锯木屑、椰糠以及豆秆粉条件下,新几内亚凤仙及一品红扦插苗的生根情况优于泥炭,可以作为扦插基质。唯玉米芯基质条件下的扦插苗生根情况稍差,相应指标甚至低于两种泥炭基质。3.新几内亚凤仙、仙客来、一品红栽培试验显示,所选用的代用基质大多都能创造一个适宜的根际环境,不会影响根系的空间发展尤其是向下生长趋势。植株根系活性、根系POD酶及SOD酶活性、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及叶片微弱发光

吕芳[10](2005)在《基于中国泥炭信息系统的泥炭评价和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泥炭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泥炭品种多样,类型齐全,是世界上泥炭资源丰富的大国之一。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成果和中国泥炭资源调查报告提供的大量资料,借助Mapinfo 平台,对泥炭资源的大量资料进行处理,建立了中国泥炭资源信息系统。同时利用Mapinfo 平台所具有的功能,全面系统地收集并储存了中国泥炭资源信息。该系统不仅具有信息可视化;信息检索与查询;数据动态更新;数据输出等功能,而且可以提供相关泥炭资源信息的服务。应用该系统对我国的泥炭资源进行评价,得到3 种不同属性泥炭如(1)富营养泥炭、(2)中营养泥炭、(3)贫营养泥炭;6 种不同性质泥炭如(1)高有机质泥炭、(2)中有机质泥炭、(3)低有机质泥炭;(4)弱分解泥炭、(5)中分解泥炭、(6)强分解泥炭;9 种不同应用类型泥炭如(1)弱分解高有机质藓类泥炭、(2)中分解低有机质草本泥炭、(3)中分解高有机质草本泥炭、(4)中分解中有机质草本泥炭、(5)强分解低有机质草本泥炭、(6)低分解低有机质木本泥炭、(7)中分解中有机质木本泥炭、(8)强分解低有机质木本泥炭、(9)强分解高有机质木本泥炭,并制出上诉各种泥炭类型的储量和空间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尾处概括的介绍了国内外泥炭开发利用的现状。本文具有完善中国泥炭资源信息系统和促进我国泥炭资源现代化管理的现实意义;该系统的评价结果对合理开发利用泥炭资源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中国泥炭资源肥料利用相关特征评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泥炭资源肥料利用相关特征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泥炭沼泽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泥炭沼泽的概念及其特征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基础概况
        2.1.2 沼泽资源概况
    2.2 数据来源
        2.2.1 遥感影像
        2.2.2 辅助数据
    2.3 影像预处理
        2.3.1 雷达影像预处理
        2.3.2 光学影像预处理
        2.3.3 光学影像与雷达影像空间配准
    2.4 分类系统
    2.5 本章小结
3 基本原理与方法
    3.1 统计分析方法
    3.2 分类方法
        3.2.1 监督分类方法
        3.2.2 非监督分类方法
    3.3 地表温度反演
    3.4 最优波段选择方法
    3.5 分类精度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特征对比分析
    4.1 不同土地类型雷达后向散射特征对比分析
    4.2 Landsat-8 OLI影像光谱特征分析
    4.3 不同时相地表温度分析
    4.4 比值特征提取与分析
        4.4.1 比值特征描述
        4.4.2 比值特征提取与选择
    4.5 特征优选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不同遥感分类方法和不同数据源的泥炭沼泽提取
    5.1 基于不同分类方法的泥炭沼泽提取分析对比
    5.2 基于不同数据源的泥炭沼泽提取分析对比
        5.2.1 基于光学影像泥炭沼泽提取
        5.2.2 热红外反演对泥炭沼泽提取的影响分析
        5.2.3 C波段雷达影像对泥炭沼泽提取的影响分析
        5.2.4 分类精度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秸秆与煤矸石混配基质的育苗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基质的概况
        1.1.1 栽培基质发展历程
        1.1.2 育苗基质发展历程
        1.1.3 水稻育苗基质的研究现状及性状要求
    1.2 制作基质的原料
        1.2.1 泥炭作为基质原料
        1.2.2 岩棉用作基质原料
        1.2.3 泥炭与岩棉用于基质的现存问题
        1.2.4 基质原料减量化或替代技术研究现状
    1.3 秸秆与煤矸石概况
        1.3.1 农作物秸秆概况
        1.3.2 煤矸石概况
        1.3.3 国内外农作物秸秆的发展现状
        1.3.4 国内外煤矸石的发展现状
        1.3.5 农作物秸秆的农化性质
        1.3.6 煤矸石在农业领域的潜在价值
    1.4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目的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实验药剂
        2.2.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4 实验设计
        2.2.5 秸秆堆腐指标测试
        2.2.6 实验原料理化性质测定
        2.2.7 水稻的生长指标测试
    2.3 数据分析
3 NaOH预处理玉米秸秆的堆腐发酵
    3.1 引言
    3.2 NaOH预处理玉米秸秆堆体的温度变化
    3.3 NaOH预处理玉米秸秆堆体中纤维类含量的变化
    3.4 NaOH预处理玉米秸秆堆腐前后的结构对比分析
    3.5 小结
4 秸秆与煤矸石混配基质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及秧苗生长特征
        4.2.1 混配基质的理化性状分析
        4.2.2 不同配比基质对水稻出苗率和成活率的影响
        4.2.3 不同配比基质对水稻秧苗叶龄进程的影响
        4.2.4 不同配比基质对水稻秧苗株高和株茎变化的影响
        4.2.5 不同配比基质对水稻秧苗根部机械能力的影响
        4.2.6 不同配比基质对水稻秧苗生物量及壮苗指数的影响
        4.2.7 不同配比基质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8 不同配比基质的水稻生长情况
    4.3 小结
5 适配基质淋溶及水稻生长的淋溶
    5.1 引言
    5.2 适配基质基质的淋溶实验
        5.2.1 适配基质淋溶液中pH和电导率变化规律
        5.2.2 不同配比基质淋溶液中养分流失特性
        5.2.3 不同配比基质淋溶液中盐基离子的变化规律
        5.2.4 不同配比基质淋溶液中养分与理化性状相关性
    5.3 适配基质在水稻生长淋溶期的养分分布
        5.3.1 两种配比基质的水稻生长情况
    5.4 小结
6 成本与用量核算
    6.1 前言
    6.2 成本核算
    6.3 原料消耗量核算
    6.4 结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格式说明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我国泥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泥炭资源概述
    1.1 泥炭的形成和特征
    1.2 全球泥炭的分布
    1.3 我国泥炭资源储量和分布特点
2 国内外泥炭资源的应用现状
    2.1 改良盐碱地
    2.2 修复土壤污染
    2.3 园艺泥炭
    2.4 土壤肥料
3 当前我国泥炭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1 供需矛盾
    3.2 泥炭产业科技水平低, 缺乏行业规范
4 对我国泥炭资源开展综合调查及合理利用的建议
    4.1 合理开发泥炭资源
    4.2 系统综合调查评价
    4.3 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并行

(4)中国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标准体系建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泥炭地资源评价
        1.1.2 泥炭地分布
        1.1.3 泥炭地类型与理化性质
        1.1.4 我国泥炭地保护和利用的问题
        1.1.5 泥炭开发利用的问题
    1.2 研究进展
        1.2.1 泥炭地资源标准化研究进展
        1.2.2 标准体系的应用
        1.2.3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研究进展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资料来源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标准现状分析
    2.1 国内外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标准类型划分
    2.2 国外泥炭地和泥炭标准目录及分析
    2.3 国外泥炭地资源相关标准统计分析
        2.3.1 标准制定国家分析
        2.3.2 标准颁布年限分析
        2.3.3 泥炭地和泥炭标准数量分析
        2.3.4 标准类别分析
    2.4 我国泥炭地资源标准分析
    2.5 小结
        2.5.1 国外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标准化现状总结
        2.5.2 我国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标准化现状总结
3 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标准体系构建
    3.1 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相关概念
        3.1.1 泥炭地合理利用与管理的目标
        3.1.2 泥炭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策略与方法
        3.1.3 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标准体系
    3.2 泥炭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标准体系构建依据
    3.3 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3.3.1 泥炭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3.3.2 泥炭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标准体系构建方法
        3.3.3 泥炭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标准体系构建过程
    3.4 泥炭地标准体系构建
        3.4.1 泥炭地标准体系结构框架
        3.4.2 泥炭地标准体系表
        3.4.3 近期优先编制的泥炭地标准
    3.5 泥炭产品标准体系构建
        3.5.1 泥炭产品标准体系结构框架
        3.5.2 泥炭产品标准体系表
        3.5.3 近期优先编制的泥炭产品标准
    3.6 泥炭地修复关键技术标准
        3.6.1 恢复模式与技术流程
        3.6.2 生态调查与问题诊断
        3.6.3 泥炭地修复目标
        3.6.4 修复可行性及场地分析
        3.6.5 修复方法选择
        3.6.6 修复技术
        3.6.7 修复监测
        3.6.8 修复成效评估
        3.6.9 后期管理和维护
4 泥炭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
    4.1 泥炭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
        4.1.1 数据库建设
        4.1.2 标准网站建设
        4.1.3 客户关系系统建设
    4.2 泥炭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形式
5 结论与不足
    5.1 结论
    5.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内蒙古地区泥炭资源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泥炭的形成机理
2 内蒙古泥炭资源分布概况
3 内蒙古地区泥炭与褐煤的理化特性对比
4 泥炭的利用
5 泥炭综合利用的前景展望

(8)陕西有机矿藏资源在农业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泥炭资源的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1.1.1 我国泥炭资源的储量
        1.1.2 我国泥炭资源的分布
        1.1.3 我国泥炭资源的利用现状
    1.2 我国油页岩资源的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1.2.1 我国油页岩资源的储量
        1.2.2 我国油页岩资源的分布
        1.2.3 我国油页岩资源的利用现状
    1.3 国外泥炭资源在农业上的开发利用
    1.4 国外油页岩资源在农业上的开发利用
    1.5 陕西境内有机矿藏资源概况
        1.5.1 咸阳等地的泥炭资源
        1.5.2 铜川等地的油页岩资源
        1.5.3 榆林等地的草炭资源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测试项目
    2.1 试验材料
    2.2 测试项目与方法
    2.3 供试材料基本性状及农业利用前景分析与评价
        2.3.1 理化性状
        2.3.2 肥力性状
第三章 有机矿藏资源中有机物质组成与生物效应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测定方法
        3.1.3 灭菌处理对比试验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有机矿藏资源中腐殖质组成与分析
        3.2.2 有机矿藏资源中有机成分组成与玉米生物效应分析
        3.2.3 有机矿藏资源灭菌处理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第四章 有机矿藏资源中矿质养分含量与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有机矿藏资源中主要矿质养分含量
        4.2.2 有机矿藏资源中矿质养分含量与生物效应分析
第五章 有机矿藏资源中盐分含量与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测定方法
        5.1.3 洗盐处理对比试验材料与方法
        5.1.4 不同用量石灰处理对比试验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有机矿藏资源中阳离子交换量及盐基饱和度分析
        5.2.2 有机矿藏资源中水溶盐总量及盐分离子组成分析
        5.2.3 有机矿藏资源洗盐处理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5.2.4 有机矿藏资源不同石灰用量处理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第六章 有机矿藏资源持水性能分析
    6.1 研究方法
        6.1.1 供试材料
        6.1.2 测定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有机矿藏资源水分特性参数分析
        6.2.2 有机质含量与最大有效水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6.2.3 最大有效水含量与地上部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
第七章 有机矿藏资源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7.1 研究方法
        7.1.1 供试材料
        7.1.2 测定方法
    7.2 结果与讨论
        7.2.1 有机矿藏资源重金属含量分析
第八章 结论
    8.1 有机矿藏资源中有机物质含量分析
    8.2 有机矿藏资源中矿质养分含量分析
    8.3 有机矿藏资源中矿质养分含量分析
    8.4 有机矿藏资源持水性能分析
    8.5 有机矿藏资源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三种重要盆栽花卉的有机代用基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无土栽培研究进展
1.2 代用基质研究进展
    1.2.1 代用基质筛选标准
    1.2.2 常见有机代用基质研究
1.3 花卉无土栽培研究进展
    1.3.1 国外花卉无土栽培研究现状
    1.3.2 国内花卉无土栽培研究现状
    1.3.3 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进展
    1.3.4 花卉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技术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资源因素
    1.4.2 价格因素
1.5 研究方法 2 代用基质理化性状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基质基本物理性状测定
    2.1.2 物理性状稳定性研究
    2.1.3 化学性状分析
    2.1.4 缓冲性的测定
    2.1.5 水分特性研究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代用基质物理性状分析
    
2.2.1.1 容重及比重
    
2.2.1.2 透气性及保水性
    2.2.2 代用基质化学性状分析
    
2.2.2.1 基质pH、EC、CEC及C/N比值
    
2.2.2.2 有机质、灰份以及纤维素含量
    
2.2.2.3 N、P、K以及其它金属元素
    
2.2.2.4 基质总酚酸含量测定
    2.2.3 代用基质缓冲性研究
    
2.2.3.1 基质酸缓冲性
    
2.2.3.2 基质碱缓冲性
    
2.2.3.3 基质可溶性盐缓冲性
    2.2.4 代用基质水分特性研究
    
2.2.4.1 基质水分截留量(吸水能力)的测定
    
2.2.4.2 基质水分耗损特征曲线的测定
    2.2.5 基质稳定性研究
    
2.2.5.1 基质降解过程中纤维素含量的变化
    
2.2.5.2 基质降解过程中有机质与灰份含量的变化
    
2.2.5.3 基质降解过程中颗粒粒径分布与容重的变化
2.3 讨论
    2.3.1 关于代用基质的物理性状
    2.3.2 关于代用基质化学性状
    2.3.3 关于代用基质水分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代用基质作为育苗基质的可行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代用基质团粒结构(成坨性)研究
    3.1.3 代用基质对花卉种子发芽的影响
    3.1.4 代用基质浸提液对花卉种子发芽的影响
    3.1.5 代用基质对扦插苗生根的影响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代用基质团粒结构(成坨性)研究
    3.2.2 代用基质对花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3.2.2.1 代用基质对花卉种子发芽的影响
    
3.2.2.2 代用基质对须苞石竹及三色堇幼苗生长的影响
    
3.2.2.3 代用基质浸提液对花卉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2.3 代用基质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3.2.3.1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插穗生根的影响
    
3.2.3.2 代用基质对一品红生根的影响
3.3 讨论 4 新几内亚凤仙在代用基质中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
    4.2.2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根系活性的的影响
    4.2.3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根系POD酶及SOD酶活性的的影响
    4.2.4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2.5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根系及叶片超弱发光的影响
    4.2.6 代用基质栽培新几内亚凤仙生长指标统计与分析
    4.2.7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叶面积的影响
    4.2.8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生物量的影响
    4.2.9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叶片矿质营养含量的影响
    4.2.10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11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4.2.12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2.12.1 暗适应条件下的荧光参数测定
    
4.2.12.2 自然光条件下的荧光参数测定
    4.2.13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花后生长的影响
    
4.2.13.1 停肥后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生长的影响
    
4.2.13.2 停肥后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叶片SPAD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14 代用基质栽培新几内亚凤仙生长指标综合评价
4.3 讨论
    4.3.1 代用基质对植株根系发育的影响
    4.3.2 代用基质对植株根系活性、SOD、POD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3.3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根系及叶片微弱发光的影响
    4.3.4 代用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形态的影响
    4.3.5 代用基质对植株光合作用、荧光反应的影响
    4.3.6 停肥试验对盆栽新几内亚凤仙生长发育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仙客来在代用基质中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代用基质对仙客来根系活性的影响
    5.2.2 代用基质对仙客来植株形态建成的影响
    5.2.3 代用基质对仙客来生物量的影响
    5.2.4 代用基质对仙客来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PAD的影响
    5.2.5 代用基质对仙客来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5.2.6 代用基质对仙客来开花的影响
    5.2.7 代用基质对仙客来花后生长的影响
    5.2.8 仙客来植株形态指标综合评价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一品红在代用基质中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代用基质对一品红根系活性的影响
    6.2.2 代用基质对一品红形态的影响
    6.2.3 代用基质对一品红成品期叶面积的影响
    6.2.4 代用基质对一品红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6.2.5 代用基质对一品红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PAD的影响
    6.2.6 代用基质对一品红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影响
    6.2.7 代用基质对一品红花后生长的影响
    6.2.8 一品红植株形态指标综合评价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新几内亚凤仙在混合基质中的适应性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试验设计
    7.1.3 混合基质基本物理性状研究
    7.1.4 新几内亚凤仙生长适应性研究
    7.1.5 部分混合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光合作用的影响
    7.1.6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混合基质基本物理性状
    7.2.2 混合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商品品质的影响
    
7.2.2.1 椰糠主成分组混合基质对植株商品品质的影响
    
7.2.2.2 锯木屑主成分组混合基质对植株商品品质的影响
    
7.2.2.3 豆秆粉主成分组混合基质对植株商品品质的影响
    
7.2.2.4 玉米芯粉主成分组混合基质对植株商品品质的影响
    7.2.3 混合基质对新几内亚凤仙光合作用的影响
    
7.2.3.1 椰糠主成分组混合基质部分配方对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
    
7.2.3.2 锯木屑主成分组混合基质部分配方对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
    
7.2.3.3 豆秆粉主成分组混合基质部分配方对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
    
7.2.3.4 玉米芯粉主成分组混合基质部分配方对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
7.3 讨论
7.4 本章小结 8 代用基质成本核算
8.1 代用基质成本核算中需要计算的费用
8.2 单一基质价格核算
8.3 混合基质价格核算
8.4 讨论 9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导师简介 致谢 博硕士论文同意发表的声明

(10)基于中国泥炭信息系统的泥炭评价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中国泥炭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
    2.1 资料来源
    2.2 系统的支持平台
    2.3 系统的建立
        2.3.1 资料的收集与准备
        2.3.2 数据库的建立
        2.3.3 系统数据库的内容
    2.4 系统的功能
        2.4.1 数据输入与存储功能
        2.4.2 信息可视化功能
        2.4.3 信息检索与查询功能
        2.4.4 数据动态更新功能
        2.4.5 数据输出功能
3 泥炭数据库的泥炭性质参数
    3.1 泥炭的湿度
    3.2 泥炭的有机质
    3.3 泥炭腐殖酸
    3.4 泥炭的分解度
    3.5 泥炭的酸碱性
    3.6 泥炭的造炭植物类型
    3.7 泥炭的发育类型
    3.8 泥炭的植物残体
    3.9 泥炭的颜色
4 泥炭的类型及其分布
    4.1 泥炭的分类
    4.2 泥炭类型的分布特征
        4.2.1 富营养泥炭
        4.2.2 中营养泥炭
        4.2.3 贫营养泥炭
5 泥炭主要性质的评价
    5.1 泥炭有机质
    5.2 腐殖酸
    5.3 泥炭的分解度
6 泥炭的应用分类及其资源分布
    6.1 泥炭应用分类指标的选择
    6.2 应用分类
        6.2.1 弱分解高有机质藓类泥炭
        6.2.2 中分解低有机质草本泥炭
        6.2.3 中分解高有机质草本泥碳
        6.2.4 中分解中有机质草本泥碳
        6.2.5 强分解低有机质草本泥碳
        6.2.6 弱分解低有机质木本泥碳
        6.2.7 中分解中有机质木本泥碳
        6.2.8 强分解低有机质木本泥碳
        6.2.9 强分解高有机质木本泥碳
7 泥炭应有物途径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7.1 泥炭应用的途径
        7.1.1 泥炭制肥料
        7.1.2 腐殖酸氮肥增效剂
        7.1.3 营养土及育苗床土
        7.1.4 腐殖酸钠的应用
        7.1.5 饲料添加剂
        7.1.6 农药
        7.1.7 培养食用菌
        7.1.8 泥炭固体发酵饲料
        7.1.9 各种垫料
    7.2 泥炭开发利用现状
        7.2.1 泥炭制品在农业上的应用
        7.2.2 泥炭制品在工业方面开发利用现状
8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四、中国泥炭资源肥料利用相关特征评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泥炭沼泽提取研究[D]. 刘梦霞.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秸秆与煤矸石混配基质的育苗性能研究[D]. 李娜.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我国泥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J]. 王利伟,孔凡晶,郑绵平,王登红.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9(02)
  • [4]中国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标准体系建立研究[D]. 袁露露.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1)
  • [5]内蒙古地区泥炭资源与利用[J]. 马力通,李珺.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08)
  • [6]不同泥炭对仙客来生长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J]. 张锁峰,王劲松,任志强. 山西农业科学, 2013(01)
  • [7]我国泥炭资源开发利用评述[A]. 杨清和. 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 2008
  • [8]陕西有机矿藏资源在农业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 李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9]三种重要盆栽花卉的有机代用基质研究[D]. 刘庆超. 北京林业大学, 2006(01)
  • [10]基于中国泥炭信息系统的泥炭评价和应用[D]. 吕芳. 辽宁师范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我国泥炭资源化肥利用特点述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