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唾液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高频超声在唾液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一、高频超声诊断涎腺疾病的临床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吴爱娣,姜伟[1](2021)在《超声诊断技术应用于涎腺肿瘤诊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涎腺内占位的良恶性判断十分重要,关系着治疗方式的选择。超声检查是发现并诊断涎腺肿瘤的首选方式,但常用技术只有普通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科技发展推动了超声诊断技术进步,其中弹性成像、造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为研究热点,被广泛用于其他浅表器官(如甲状腺、乳房)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但其应用于涎腺肿瘤诊断的研究报道较少。普通超声技术不能准确判断涎腺肿瘤,新技术的研究应用是提高涎腺肿瘤诊断率必要补充手段。同时,多种超声技术联合的多模态超声研究也受到关注,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高杏娜[2](2021)在《多模态超声在鉴别诊断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分析涎腺良恶性肿瘤的多模态超声形态学特征参数,探讨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涎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收集自2015年8月-2020年3月因发现面部肿物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腹部超声科检查的121例患者,共133个病灶的多模态超声声像图。分析比较133个涎腺病灶的多模态超声形态学特征,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定性特征参数;然后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作为自变量,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作为因变量,建立3个诊断模型,即模型Ⅰ=灰阶二维超声特征参数+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参数,模型Ⅱ=超声造影特征参数,模型Ⅲ=灰阶二维超声特征参数+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参数+超声造影特征参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模型方程公式并筛选出与鉴别诊断涎腺良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因子,用似然比(LP)检验3模型的拟合情况,用Wald X2检验回归参数;在行Logistic回归分析时保存3模型的预测概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3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评估各模型对鉴别诊断涎腺肿瘤性质的效能。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21例患者,共133个病灶,良性肿瘤118个[大涎腺116个(腮腺110个、颌下腺6个)、小涎腺2个],恶性肿瘤15个[大涎腺13个(腮腺11个、颌下腺2个)、小涎腺2个],提示良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恶性[(118/133),88.7%vs(15/133),11.3%],尤其是大涎腺发病率[(116/118),98.3%vs(13/15),86.7%],而在小涎腺发病率明显低于恶性[(2/118),1.7%vs(2/15),13.3%]。(2)多模态超声形态学特征参数在两组间比较中有7个参数[形态、边界、网格样回声(灰阶二维超声特征参数),增强后边界,增强环、增强后体积、造影剂灌注方向(超声造影特征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2、6.405、4.068、35.273、28.546、36.374、9.288,P均<0.05)。(3)良性组与恶性组建立的3种诊断模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所得方程为:模型ⅠLogistic(P)=0.42-1.29边界-1.41形态-2.17网格样回声;模型ⅡLogistic(P)=-3.75+1.01增强后边界+1.16增强环+0.83增强后体积+0.66灌注方向;模型ⅢLogistic(P)=-2.07-1.84边界+0.51形态-2.39网格样回声+2.67增强后边界+0.97增强环-0.84增强后体积+0.96灌注方向。3种诊断模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27、34.78、48.64,P<0.01),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增强后边界是鉴别诊断涎腺肿瘤性质的密切相关因子(OR值=19.07,P=0.049)。3模型的回归系数均>0.1,其P值均<0.01,检验模型χ2值逐渐增大(依次为25.27、34.78、48.64),P值逐渐减小,模型的拟合情况逐渐增高,说明以上7个自变量参数在总体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个检验模型的负对数似然值依次减小(68.44、58.93、45.07),说明随着诊断模型的变化,模型与实际情况的拟合情况越来越好,同时亦说明模型Ⅲ与实际情况的拟合情况最好。(4)保存3模型的预测概率绘制ROC曲线显示,良性组与恶性组3个诊断模型的AUC逐渐增大(依次为0.852、0.885、0.941),同时计算模型Ⅰ、Ⅱ、Ⅲ的敏感度分别为66.7%、73.3%、80.0%,特异性分别为82.2%、89.8%、93.2%,准确率分别为73.2%、82.8%、92.1%,说明3模型的诊断效能逐渐增高,多模态超声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均高于任何独立的超声诊断方法。结论:(1)涎腺肿瘤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增强后边界是否清晰在鉴别诊断涎腺肿瘤性质时可作为独立预测因子。(2)联合应用多模态超声可以提高诊断涎腺肿瘤性质的准确率,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陈静,陈琴[3](2021)在《超声鉴别涎腺良恶性肿瘤的现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涎腺肿瘤的发病率及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涎腺肿瘤首选手术治疗,术前较准确鉴别涎腺肿瘤的性质对手术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超声是涎腺肿瘤的一线检查,传统超声对其鉴别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超声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其诊断价值。本文对超声鉴别涎腺肿瘤的现状进行综述。

孙艺华[4](2020)在《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模态超声特征的回归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涎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筛选两肿瘤的鉴别诊断因素并建立多模态超声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颌面部肿物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组织学结果为涎腺多形性腺瘤及Warthin瘤的病例75例,共82个病灶。对多模态超声声像图行回顾性分析,两者间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采用?2检验,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作为自变量X,以组织学结果作为因变量Y,按照串联方式将多模态超声检查设立为3个诊断模型:模型Ⅰ为灰阶超声特征,模型Ⅱ为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特征,模型Ⅲ为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超声造影特征,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相关的鉴别诊断因素,评估各个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1)本研究纳入患者75例,共82个病灶,包括多形性腺瘤45个,Warthin瘤37个。涎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灰阶超声特征(形状、无回声区、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及超声造影特征(增强强度、增强后分布特征及曲线类型)共7个变量,在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718、12.551、3.915、20.045、31.303、8.829、6.480,P均<0.05)。(2)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变量分别赋值,形状:X1、无回声区:X2、强回声:X3、血流分级:X4、增强强度:X5、分布特征:X6、曲线类型:X7、病理结果:Y。3种Logistic回归模型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2=0.78、0.78、0.78,P均<0.05)。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ⅠLogistic(P)=19.766-1.766X1+1.970X2-19.704X3;模型ⅡLogistic(P)=12.806-1.241X1+2.128X2-18.548X3+1.938X4;模型ⅢLogistic(P)=-20.646-0.915X1+1.761X2-18.051X3+0.620X4+1.108X5-1.818X6-1.295X7。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无回声区及增强强度为密切相关的鉴别诊断因素。(?2=1.47、5.78,P均<0.05)。(3)模型Ⅰ、Ⅱ、Ⅲ对检出病变的敏感度为83.8%、94.6%、97.3%,特异度为64.4%、60.0%、84.4%,准确性为70.1%、70.2%、86.1%。3种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0.871、0.935(P均<0.01)。结论:(1)涎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中无回声区及增强强度两种因素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2)增加了超声造影的多模态超声诊断模型较单一模态的诊断效能好,可以提高鉴别涎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准确性。

蒋丽萍[5](2020)在《超声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涎腺肿瘤占颈部肿瘤的3%,而其中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MT)占1/5,良性肿块(benign tumor,BT)占4/5,BT中又以混合瘤(pleomorphic adenomas,PA)最常见,腺性淋巴瘤(adenolymphomas,AL)次之。此研究的目的为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I)、超声造影检查(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以及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UE)对涎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采用CDI对82例涎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获得其血流分级、收缩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对比分析MT与BT组、PA组与AL组间的差异。然后对其中56例患者进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gh tissues quantification,VTQ)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phy,SWE),测量其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和各项杨氏模量值,并对比分析MT与BT组、PA组与AL组间的差异。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细针穿刺证实其病理类型。2.对涎腺91个肿块的CEUS图像进行回顾性,观察肿块的增强均匀程度、增强模式、增强环、肿块范围是否增大、增强程度、达峰方式和消退方式,并对比分析MT和BT组间的差异。然后绘制其中75例腮腺肿瘤患者的CEUS动态图像的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ve curve,TIC)曲线,记录肿块及周边腺体组织的达峰时间(the value of time to peak,TTP)、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和峰值半降时间(time from peak to one half,TFP),然后将PA、AL及MT组的以上三个定量指标与周边腺体进行对比分析。一周后的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结果:1.采用CDI检查的82例病例包括MT12例、BT70例(其中PA38例、AL24例、其他10例),采用UE检查的56例腮腺肿块患者病例分别包括MT10例、BT46例(包括PA27例,AL11例,其他8例)。MT组与BT组间的血流分级、PSV及RI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高达66.7%(16/24)AL的血流为III级,但与PA组的血流分级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SV的差异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R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绘制ROC曲线,获得PA及AL组间的RI的最佳截断值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4和0.822,并以此鉴别诊断PA和AL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8.9%、75%及0.539。在VTQ中,BT与MT间的SWE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PA组和AL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绘制ROC曲线,获得PA及AL组间的SWV的最佳截断值和AUC分别为2.10 m/s和0.677,并以此鉴别诊断PA和AL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0.4%、63.6%及0.340。在SWE中,BT组和MT组间杨氏模量最大值、杨氏模量平均值、杨氏模量最小值及标准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组和AL组杨氏模量最大值、杨氏模量平均值、杨氏模量最小值及标准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作相应ROC曲线分析发现以最大杨氏模量的诊断价值最高,其最佳截断值及AUC别为32.4KPa和0.805,以此鉴别诊断PA和AL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0.4%、81.8%及0.522,另外,将PA排除之后,BT组与MT组间的RI、SWV及最大杨氏模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最终经病理证实91例病例包括BT74例,MT17例,在CEUS中MT组及BT组在增强程度、均匀程度、达峰方式及消退方式方面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均以非向心性增强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增强后边界、增强环及肿块范围是否增大方面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以增强后边界不清鉴别诊断MT及B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0.59%(12/17)、87.83%(65/74)、84.61%(77/91);以无增强环显示鉴别诊断MT及B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35%(14/17)、71.62%(53/74)、87.91%(80/91);以增强后肿块范围较二维超声时增大鉴别诊断MT及B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0.59%(12/17)、95.95%(71/74)、90.21%(83/91);联合三者后的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35%(14/17)、95.95%(71/74)、93.41%(85/91)。经TIC分析的75例病例分别包括31例PA、27例AL和17例MT。相比于周边腺体,PA组的TTP(time to peak)和TFP(the time from peak to one hal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PI(peak intensity)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等进、等退”高增强;AL组PI及TF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等进、慢退”明显高增强,以“慢退和高增强”诊断AL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1.48%(22/27)、68.75%(33/48)和73.33%(55/75);MT组TF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TP和P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现为“快进、等退”高增强,以“快进”诊断M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4.70%(11/17)、50.00%(29/58)和53.33%(40/75);联合应用“快进”或非“慢退”诊断M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23%(15/17)、77.59%(45/58)和80.00%(60/75)。结论:1.CDI、UE均可以对PA和AL进行鉴别诊断,AL的RI和SWV均较低、具有最丰富的血流、各项杨氏模量值均较低,PA的RI、SWV和各项杨氏模量值均较高,应用这些特征可以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而且三种超声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基本相同。但CDI、UE均不能对涎腺MT及BT进行鉴别诊断,而当将PA从BT组除去之后,应用RI、SWV和最大杨氏模量可以对BT及MT进行鉴别诊断。2.在CEUS中,MT的主要特征是增强后无增强环、边界不清、肿块的范围可见增大,应用“无增强环”鉴别诊断MT和BT的特异度欠理想,而应用“边界不清”及“范围增大”鉴别诊断MT和BT的敏感度较低,联合三者可明显提高CEUS的诊断效能。并且通过TIC曲线分析发现腮腺PA,AL和MT有各自的弥散特点,其中以AL的“慢退”、“明显高增强”具有比较特征性表现,可用以AL的术前鉴别诊断;虽然MT的“快进”的鉴别诊断的准确度较低,但是联合应用“快进”“非慢退”可明显提高鉴诊断效能。

刘义钢[6](2019)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涎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利用生物组织内部结构的差异导致硬度的不同,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SR)在涎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确定诊断涎腺结节良恶性SR值的最佳诊断界点。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涎腺结节单发患者,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完整记录各项常规数据,然后再给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超声弹性成像SR,测得肿块正常涎腺的应变指数(E1)和肿块的应变指数(E2),得到应变率比值SR(SR=E2/E1),利用三个不同切面取平均值纳入统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并有病理组织学结果确诊。根据病理结果将病变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组,评估涎腺良恶性结节弹性成像SR的差异。结果:100例涎腺结节中良性70例,其中多形性腺瘤39例,腺淋巴瘤(Warthin’s瘤)25例,炎性肿块2例,肌上皮瘤2例,血管瘤2例;恶性结节30例,其中黏液表皮样癌21例,鳞癌3例,腺泡细胞癌2例,腺样囊腺癌3例,恶性混合瘤1例。结节位于腮腺内95例,位于颌下腺内5例。常规超声诊断正确83例,其中良性结节62例,恶性结节21例;超声弹性成像SR诊断正确91例,其中良性结节65例,恶性结节26例。良性结节的SR是(2.64±0.61),恶性结节的SR是(4.40±1.06),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构建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90,约登指数为0.796,获得的SR鉴别良恶性结节的最佳诊断截点是3.30。当用SR≥3.30判断结节为恶性,SR<3.30判断结节为良性时,诊断涎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7%、92.9%、91.0%。结论: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诊断涎腺结节的良恶性有统计学差异,可提高涎腺结节无创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涎腺良恶性结节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奉勇[7](2016)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涎腺肿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涎腺肿物定性诊断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120例涎腺肿物患者为本实验分析对象,将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定为金标准,在回顾性分析良恶性肿物患者超声图像特点的同时,分析超声定性的准确性、灵敏性以及特异性。结果良性肿物的超声检查图像特征为:形态规则、直径多超过3cm、边界清晰,包膜完整、活动度良好、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多未见明显血流或仅有少量血流;恶性肿物超声检查图像特征为:形态不规则、直径多<3cm、边界不清、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活动度差,彩色多普勒多可见大量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良恶性涎腺肿物的准确率均达80%,诊断恶性肿物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分别为64.71%和95.34%。结论高频彩色超声能够较为清晰的现实涎腺肿物的图像特征和血流信号,鉴别肿物良恶性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以作为临床涎腺肿物定性诊断的首选手段。

苟加梅,陈琴[8](2012)在《涎腺疾病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涎腺疾病复杂,有些疾病临床症状重叠,诊断困难,影像学的发展明显提高了涎腺疾病的诊断敏感度。超声检查、MRI、CT各有所长,而影像学方法的优选取决于掌握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合理应用影像学技术。本文就目前临床诊断涎腺疾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郑恩海,张建辉,关莹,林诗彬,刘光清,赵妍妍[9](2012)在《高频超声对涎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应用高频探头诊断涎腺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5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疾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涎腺疾病种类诸多,均有各自的超声表现,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符合率为91%。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涎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张连花[10](2009)在《超声与CT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对照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CT检查联合应用对腮腺肿瘤的实用价值,以提高对腮腺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从而减少漏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腮腺肿瘤住院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及CT检查,并将超声诊断、CT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根据腮腺肿瘤的临床触诊情况、术前超声成像、CT及综合超声及CT表现进行联合诊断,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CT对113例腮腺肿块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1%(80/113)、67%(76/113),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合使符合率达91%,灵敏度达87%(42/48),而漏诊率降低至12%(6/48)。结论:超声及CT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诊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二者在腮腺肿块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别。超声与CT联合诊断具有显着优势,但超声对早期腮腺肿瘤诊断具有筛查作用,CT对腮腺肿瘤尤其恶性肿瘤的周围骨组织的浸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二、高频超声诊断涎腺疾病的临床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频超声诊断涎腺疾病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诊断技术应用于涎腺肿瘤诊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用的超声诊断技术
    1.1 二维超声
    1.2 CDFI
    1.3 SMI
2 超声新技术
    2.1 弹性成像
        2.1.1 SWE
        2.1.2 ARFI
    2.2 超声造影
3 小 结

(2)多模态超声在鉴别诊断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与方法
    3 图像分析
    4 统计学应用
结果
    1 患者一般情况
    2 多模态超声特征参数在良、恶性组间比较分析
    3 良性组与恶性组3 种诊断模型的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及各模型检测
    4 良性组与恶性组3 个诊断模型的ROC曲线分析及效能评估
讨论
    1 涎腺良恶性肿瘤的占比、发生部位及分布特点
    2 多模态超声特征参数比较分析
    3 涎腺良恶性肿瘤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 ROC曲线对3 检验模型的诊断效能评估
    5 创新点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涎腺常见肿瘤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
    1 常见涎腺良性肿瘤超声表现
    2 超声鉴别诊断常见涎腺肿瘤的价值
    3 常见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
    4 涎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的价值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3)超声鉴别涎腺良恶性肿瘤的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分辨率超声
2 超声弹性成像
3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
4 多模态超声
5 结论和展望

(4)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模态超声特征的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 仪器设备与造影剂
    4 检查方法
    5 资料分析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患者一般情况
    2 涎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声像图特征比较
    3 涎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诊断模型及Logistic回归方程的建立
    4 涎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诊断模型的ROC曲线评价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超声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部分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CDI成像
        1.3 UE成像
        VTQ
        SWE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CDI结果
        2.2 UE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2部分 超声造影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1.3 图像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EUS情况
        2.2 TIC曲线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3部分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
    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荣誉
综述
    参考文献

(6)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涎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在涎腺结节良恶性超声弹性成像的研究现状
    1.3 超声弹性成像的简介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患者入组标准
    2.3 病理检查
    2.4 仪器设备
    2.5 检查方法
        2.5.1 常规超声检查
        2.5.2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2.6 图像后处理及数据测定与分析
    2.7 SR值分析
    2.8 SR值的影响因素和如何避免影响
    2.9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结果
    3.2 ROI测量一致性分析
    3.3 组间SR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涎腺的解剖基础及涎腺结节的病理基础
        4.1.1 涎腺良性结节的超声表现和病理基础
        4.1.2 涎腺恶性结节的超声表现和病理基础
    4.2 SR在涎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基础
    4.3 SR在涎腺结节的应用结果分析
    4.4 不足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7)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涎腺肿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2.2 良恶性肿块超声图像特征
    2.3 超声检查的价值分析
3 讨论

(8)涎腺疾病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超声检查在涎腺疾病中的应用
    (一) 超声检查应用于涎腺疾病的优势
    (二) 超声新技术的发展
        1. 介入性超声在涎腺疾病中的运用:
        2. 超声造影在涎腺疾病中的应用:
    (三) 超声检查应用于涎腺疾病的不足
二、MRI在涎腺疾病中的应用
    (一) MRI应用于涎腺疾病的优势
    (二) MRI应用于涎腺疾病的不足
三、CT在涎腺疾病中的应用

(9)高频超声对涎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涎腺炎
    3.2 涎腺脓肿
    3.3 涎腺良性肥大
    3.4 涎腺淋巴上皮病
    3.5 涎石病
    3.6 涎腺囊肿
    3.7 多形性腺瘤
    3.8 腺淋巴瘤
    3.9 恶性混合瘤
    3.1 0 黏液表皮样癌
    3.1 1 腺样囊腺癌

(10)超声与CT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对照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与研究对象
    2. 使用设备及检查方法
        2.1 超声检查
        2.2 CT 检查
        2.3 超声与CT 联合诊断
    3. 诊断分析与评价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高频超声诊断涎腺疾病的临床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诊断技术应用于涎腺肿瘤诊断的研究进展[J]. 吴爱娣,姜伟. 医学综述, 2021(16)
  • [2]多模态超声在鉴别诊断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探讨[D]. 高杏娜. 青岛大学, 2021(02)
  • [3]超声鉴别涎腺良恶性肿瘤的现状分析[J]. 陈静,陈琴.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02)
  • [4]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模态超声特征的回归分析[D]. 孙艺华. 青岛大学, 2020(01)
  • [5]超声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D]. 蒋丽萍. 南昌大学, 2020(08)
  • [6]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涎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刘义钢. 南昌大学, 2019(01)
  • [7]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涎腺肿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李奉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07)
  • [8]涎腺疾病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 苟加梅,陈琴.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2(03)
  • [9]高频超声对涎腺疾病的诊断价值[J]. 郑恩海,张建辉,关莹,林诗彬,刘光清,赵妍妍. 海南医学, 2012(08)
  • [10]超声与CT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对照研究及应用[D]. 张连花.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

标签:;  ;  ;  ;  

高频超声在唾液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