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直流拖动系统中平波电抗器的电感量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王甘牛,张积广,康磊[1](2017)在《惯性试验台直流拖动系统主回路改造》文中提出以惯性试验台直流拖动系统技术改造为例,论述了G-M系统改造为V-M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比较了24脉动变流器相对于12脉动变流器、6脉动变流器作为直流传动系统电源的优点,结合实际应用,完整地介绍了拖动系统主回路整流变压器、变流器、交流侧断路器、直流快开等关键设备参数的计算和选择方法,重点阐述了直流侧电抗器的计算和选择方法。
陈辉[2](2013)在《城轨车辆主电路电流特征分析及滤波参数设计》文中提出车辆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载体,电力牵引系统为城轨车辆的行驶提供的动力,主电路滤波器是电力牵引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电气设备。主电路滤波器在整个牵引系统中具有稳定线路电流、稳定VVVF(Variable Voltage and Variable Frequency)逆变器两端端电压、滤除高频谐波电流、抑制线路过电压过电流等方面的作用。滤波器的参数设计对城市轨道车辆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城轨车辆牵引系统主电路滤波器的研究中,对牵引系统中变频器电流特性以及滤波器件的结构、材料、电磁干扰等方面的分析较多,对牵引系统中逆变器输入、输出侧电流数学算法推导较复杂、对滤波器参数值选择的分析较少。本文结合电机的物理模型与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建立了牵引系统滤波电路的数学模型,完成了城轨车辆牵引系统主电路电流特性与滤波器参数设计的算法推导。给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滤波器参数选择算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与发展状况,同时阐述了牵引系统主电路滤波器的作用与研究状况。随后分析了牵引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运行情况,基于此部分的分析,给出了牵引系统主电路滤波电路简图。基于主电路滤波电路图并结合对VVVF逆变器工作原理以及牵引电动机物理模型的分析,给出了牵引系统逆变器输入、输出两侧电流的电流特性与数学算法。接着介绍了滤波器设计原则,结合牵引系统的电流特性的分析,完成了滤波器参数值选择的函数表达式的理论推导。最后通过采用MATLAB SIMULINK仿真实验的手段,从实验的仿真波形以及滤波效果两个方面,验证了本文所作的算法推导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何尚平[3](2012)在《基于EL-DS-Ⅲ型实验台和TMS320F2812的直流电机数字PWM脉宽调速实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是在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EL-DS-III型电气控制综合实验台上,基于以模拟分离器件和专用集成芯片构成控制器的直流电机PWM.脉宽调速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此系统设计原理并保留该系统主电源电路、变换器电路等被控制电路和执行机构,以德州仪器公司(TI)推出的最佳测控应用的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F2000系列TMS320F2812为核心控制处理器,代替EL-DS-III型实验台传统模拟控制器电路,设计了一个直流电机转速、电流双闭环数字化PWM脉宽调速实验系统,实现了速度设定、速度测量显示和检测转换、电枢回路电流测量显示和检测转换以及电机的数字化最佳控制(包括电机正向转动、正向转动制动、反向转动、反向转动制动、正向转动加速、反向转动加速、正向转动减速、反向转动减速)。论文介绍了EL-DS-III型实验台直流电机传统模拟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弊端和缺陷,重点阐述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代替传统模拟控制器利用PWM脉宽调速技术和转速、电流双闭环数字PI调节技术实现直流电机数字控制器的方法,对于实现高性能、高精度、多功能的直流电机数字调速实验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现途径。
刘潇[4](2009)在《谐振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谐振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输出频率为400Hz20kHz,电压幅值达到几千伏的单相交流电能,属于一类特种的工业电源,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熔炼、焊接、热处理、热锻造、外延加工等热加工工艺中。谐振式中频感应电源利用负载等效电路中RLC串联特征,使电路运行于谐振或者准谐振工况。本文研究内容重点是串联谐振式全桥逆变中频感应加热电源。文章以20kHz/5kW中频电源为设计对象,给出了功率主电路器件的具体参数设计。文章对感应加热负载等效电路进行分析,得到了串联谐振无功补偿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公式。通过对逆变器感性、容性、谐振三种工作模式的着眼于开关管器件软开关状态的原理分析,结合功率MOSFET开关特性研究了MOSFET吸收回路、驱动电路、死区时间的优化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ATmega128单片机和集成锁相环CD4046的数字锁相环,实现了电源稳态工况下的频率闭环控制。功率控制采用移相PWM调功,通过对移相PWM调功原理的详细分析,得到了功率标么值与移相角的关系,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在ATmega128上使用分离式PI-P功率控制算法实现移相PWM功率闭环控制,使电源恒功率输出。电源启动采用它激转自激电子开关设计,电源它激频率启动,工作稳态后电源自动切换为自激状态。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闭环移相控制的中频感应加热电源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和控制方案的正确性。
王国杰[5](2007)在《基于ARM的全数字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ARM嵌入式系统为控制核心,针对四象限的全数字可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设计研究。该研究结合当前最前沿的嵌入式技术、硬实时操作系统技术、图形界面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利用三星公司的S344B0X 32位ARM处理器对目前以传统的8/16位单片机为主的全数字双闭环控制系统进行改进的设计研究,探讨和尝试其发展可行性。本设计充分利用了ARM处理器在uc/os-II和uc/gui平台上的多任务程序运行、实时处理及友好的人机交互并结合逻辑无环流可逆原理给出直流电机数字控制方案。并进一步在电机控制方面探讨利用lwIP(一套用于嵌入式系统的轻量级(light weight)TCP/IP协议栈)协议与PC机实现数据通讯,以实现PC机的远程控制。本文详细介绍了直流调速系统装置的设计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及其特点,以及基于ARM处理器的优势和应用。第二、基于ARM处理器所构成的全数字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第三、基于ARM控制器平台下的多任务软件系统的设计,并说明了该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及特点,最后给出了主要模块的具体实现。第四、介绍基于我院模拟直流调速实验平台的数字化改造及调试过程。最后通过该装置的开发和测试表明,本系统具有线路简单、控制方便、动态转速波形显示、网络控制等优点。
朱勤一[6](2005)在《采用微机控制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船舶安全航行,压载水是必备之物,但这同时也使许多海洋微生物和动植物在全球流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在排放压载水之前对其进行一些处理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试验研究发现,电解海水产生的氯可杀灭大部分海生物和细菌。试验结果也表明,氯化处理船舶压载水是杀灭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以及细菌的有效方法。 本系统正是基于电解海水产生氯的原理进行设计的。其核心装置为低压大功率直流电源,与以往装置不同的是本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能对工作过程中的各参数变量进行实时采样、处理和监控,使输出结果更接近理想值。本电源输出的电流可连续调节,且不涉及到触点问题,使工作更可靠。此外,它还可根据海水流量、海水氯含量的反馈值进行闭环控制,使海水处理效果保持在最佳状态。这不但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使海水处理的效果大大提高。 本论文详细论述了低压大功率直流电源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电解装置中的具体应用。整个装置分为两大部分:主电路部分和控制电路部分。主电路部分主要论述了双反星形联结方式的晶闸管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和主要性能指标;控制电路部分介绍了控制电路的基本设计思想,控制原理和具体方法。从论文内容结构来看,主要论述了主电路的工作特性及各元器件参数的选择、主保护电路的设计;控制电路中同步电路模块的设计、触发模块的设计、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等以及软件的控制思想和编程方法;本论文还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干扰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强力措施,使系统工作更可靠。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南京伟福公司生产的E2000/L型单片机仿真器和WAVE开发工具,在WINDOWS环境下进行调试开发。本系统设计完成后,在试验中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李威震[7](2004)在《计算机控制的双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基于微机控制的双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进行了研究,目的是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的最新成果,对控制系统升级进行研究,探讨一个将数字信号处理器与电力拖动控制相结合的新的控制方法。研究工作是在对控制对象全面回顾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对控制部分展开研究,它包括对实现控制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的探讨,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的探讨等内容。对经典双闭环系统进行分析的同时,为了能得到合理的设计参数,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在硬件方面充分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外设接口丰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采取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措施,实现对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控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方案的比较,选择了适合系统要求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其它外围器件;同时,对系统应用软件进行了编程。
房绪鹏,王旭光,高正中[8](2000)在《一种直流拖动系统中平波电抗器的电感量计算》文中研究指明在忽略电阻影响的情况下,分析了带续流回路的晶闸管桥式半控变流器耦合供电的直流电动机拖动系统的输出电流的情况,给出了计算电动机电枢电流刚好连续时的临界电感量的公式,为实际选取平波电抗器提供了依据。
二、一种直流拖动系统中平波电抗器的电感量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直流拖动系统中平波电抗器的电感量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2)城轨车辆主电路电流特征分析及滤波参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
1.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
1.1.2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
1.2 牵引系统主电路滤波器的作用和研究状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城市轨道车辆牵引系统综述 |
2.1 城市轨道车辆牵引系统 |
2.1.1 牵引系统概述 |
2.1.2 牵引系统结构 |
2.2 主电路滤波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1 主电路滤波储能元件 |
2.2.2 主电路滤波器工作原理 |
2.3 城轨列车运行情况分析 |
2.3.1 城轨列车牵引、制动特性 |
2.3.2 城轨列车运行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主电路电流特征分析 |
3.1 城轨动车主电路模型 |
3.1.1 城轨动车主电路原理图 |
3.1.2 城轨动车滤波电路简图 |
3.2 牵引逆变器输出侧电流分析 |
3.2.1 VVVF逆变器工作原理 |
3.2.2 输出相侧电流算法分析 |
3.3 VVVF逆变器输入侧电流算法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主电路滤波器参数设计 |
4.1 主电路滤波器参数设计原则 |
4.2 主电路滤波器参数值选择算法 |
4.2.1 城轨动车滤波电路数学分析 |
4.2.2 主滤波电路参数值选择 |
4.3 城轨车辆滤波参数设计算法应用实例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城市轨道动车传动系统模型的MATLAB仿真 |
5.1 MATLAB仿真工具介绍 |
5.2 城轨列车滤波电路仿真模型搭建 |
5.3 仿真波形结果分析 |
5.3.1 主电路滤波器设计仿真结果分析 |
5.3.2 电流、电压特性仿真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基于EL-DS-Ⅲ型实验台和TMS320F2812的直流电机数字PWM脉宽调速实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1.2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本原理概述及应用 |
2.1 直流电机PWM脉宽调速原理 |
2.2 DSP产生PWM信号的工作原理 |
第3章 系统设计总体方案综述 |
3.1 系统的设计框图 |
3.2 系统软硬件功能设计分工 |
3.2.1 系统硬件功能介绍 |
3.2.2 系统软件功能介绍 |
第4章 硬件电路方案的确定及组件的选择 |
4.1 主电路方案的确定 |
4.2 硬件电路组件的选择 |
4.2.1 TMS320F2812的简要介绍 |
4.2.2 直流电机的简要介绍 |
4.2.3 直流电源电路的确定与组件选择 |
4.2.4 绝缘栅IGBT及续流二极管的选择 |
4.2.5 绝缘栅IGBT驱动电路的确定 |
4.2.6 测速电路的设计 |
4.2.7 电流采样电路的设计 |
4.2.8 人机交换电路的设计 |
4.2.9 平波电抗器的计算 |
第5章 系统主要软件设计 |
5.1 PWM脉宽产生程序 |
5.2 数字PI调节器策略 |
5.3 电流环软件设计 |
5.3.1 电流环的设计思想 |
5.3.2 电流采样值数字滤波 |
5.3.3 软件实现 |
5.4 转速环的软件设计 |
5.4.1 转速环的设计思想 |
5.4.2 软件实现 |
5.5 电流采样子程序 |
5.6 转速测量子程序 |
第6章 实验设备及实验结果 |
6.1 实验设备 |
6.2 实验测试与结果分析 |
6.2.1 实验系统的静特性测试与分析 |
6.2.2 实验系统突加给定时的起动过渡过程测试与分析 |
6.2.3 实验系统突加和突卸负载时的抗扰性测试与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谐振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感应加热技术基本原理 |
1.2 感应加热电源发展现状与趋势 |
1.2.1 感应加热电源发展现状 |
1.2.2 感应加热电源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结构和控制方案 |
2.1 常用电源主电路结构及特性比较 |
2.1.1 常用电源主电路结构 |
2.1.2 主电路的特性比较 |
2.2 串联谐振式逆变器负载特性分析 |
2.2.1 感应加热负载的等效模型 |
2.2.2 串联补偿等效电路的负载特性分析 |
2.3 全桥串联谐振逆变器工作原理分析 |
2.3.1 全桥串联谐振逆变器工作模式 |
2.3.2 感性工作模式 |
2.3.3 容性工作模式 |
2.3.4 谐振工作模式 |
2.4 电源控制方法介绍 |
2.4.1 感应加热电源功率控制方法综述 |
2.4.2 移相PWM 调功原理分析 |
2.4.3 PI 控制 |
2.4.4 数字PI 控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频感应电源主电路设计 |
3.1 中频电源实例设计指标 |
3.2 整流滤波电路 |
3.2.1 整流桥 |
3.2.2 输入滤波电容 |
3.2.3 输入滤波电感 |
3.3 逆变器开关器件的选取及其特性 |
3.3.1 开关器件的选择 |
3.3.2 MOSFET 的特点 |
3.3.3 功率MOSFET 的开关特性 |
3.3.4 MOSFET 开关管选型设计 |
3.3.5 MOSFET 缓冲电路设计 |
3.4 死区时间设计 |
3.4.1 死区宽度对逆变器性能的影响 |
3.4.2 最优化死区时间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频感应电源控制系统设计 |
4.1 ATmega128 芯片介绍 |
4.2 基于ATmega128 的移相PWM 控制电路整体结构 |
4.3 频率跟踪模块 |
4.3.1 锁相环基本原理 |
4.3.2 集成锁相环CD4046 介绍 |
4.3.3 数字锁相环DPLL 设计 |
4.3.4 DPLL 软件实现 |
4.4 移相PWM 功率控制模块 |
4.4.1 分离PI-P 控制算法 |
4.4.2 移相PWM 调功软件实现 |
4.5 移相控制电路硬件设计 |
4.5.1 ATmega128 外围电路 |
4.5.2 电流电压采样电路 |
4.5.3 DPLL 外围鉴相器电路 |
4.5.4 它激转自激启动电路 |
4.5.5 相位补偿电路 |
4.5.6 MOSFET 驱动电路 |
4.5.7 过流保护电路 |
4.5.8 死区产生电路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仿真实验研究 |
5.1 移相式中频电源闭环系统建模 |
5.2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
5.2.1 逆变器移相调功仿真结果 |
5.2.2 它激转自激启动过程仿真结果 |
5.2.3 频率跟踪模块仿真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基于ARM的全数字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a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1 课题背景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嵌入式应用前景 |
1.4 内容安排 |
第2章 ARM 嵌入式系统构成 |
2.1 引言 |
2.2 嵌入式系统概述 |
2.3 ARM 处理器系统概述 |
2.3.1 ARM 处理器系统简介 |
2.3.2 S3C44B0X 微处理器概述 |
2.4 μC/OS-Ⅱ简介 |
2.5 uC/GUI 图形界面系统介绍 |
2.6 lwIP 网络协议介绍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分析 |
3.1 6RA70 全数字紧凑式直流调速装置 |
3.2 HMC 数字化相控/斩控电封闭直流调速系统 |
3.3 直流调速计算机控制系统(DDC)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
4.1 微机控制的主要功能 |
4.2 基于S3C44B0X 的系统主控制器设计 |
4.2.1 S3C44B0X 地址空间分配 |
4.2.2 主控制器设计 |
4.3 全数字控制的双闭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
4.3.1 数字直流调速系统构成 |
4.3.2 数字触发器原理 |
4.3.3 器件的选择 |
4.3.4 反馈量的检测及保护电路 |
4.4 数字PID 控制算法 |
4.5 抗干扰措施 |
4.5.1 硬件电路干扰的抑制 |
4.5.2 软件抗干扰措施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
5.2 系统移植 |
5.2.1 μC/OS-Ⅱ移植 |
5.2.2 uc/gui 的移植 |
5.2.3 lwIP 在μC/OS-Ⅱ上的移植 |
5.3 系统各模块程序设计 |
5.3.1 硬件初始化模块 |
5.3.2 用户程序模块 |
5.3.3 主程序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实验台的数字系统设计与调试 |
6.1 实验平台原理分析与改造 |
6.1.1 实验平台组成与原理 |
6.1.2 基于ARM 实验箱的直流调速系统改造 |
6.2 PID 及采样周期参数设定 |
6.3 电路连接与调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6)采用微机控制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船舶压载水引起的问题和治理现状 |
1.2 电解装置概述 |
第2章 可控整流电路原理及设计 |
2.1 概述 |
2.2 可控整流电路 |
2.2.1 结构和特点 |
2.2.2 工作原理 |
2.2.3 工作特性和器件选择 |
2.2.4 平波电抗器的选择 |
2.3 晶闸管的过电压保护 |
2.4 晶闸管的散热 |
第3章 控制电路设计 |
3.1 概述 |
3.2 单片机性能及选择 |
3.3 同步电路 |
3.4 触发电路设计 |
3.5 数据采集电路 |
3.5.1 电流传感器 |
3.5.2 模拟信号的光电隔离 |
3.5.3 A/D转换器 |
3.6 监控与报警电路设计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概述 |
4.2 主程序结构及框图 |
4.3 触发电路软件设计 |
4.4 数据采集与处理 |
4.5 计算控制软件设计 |
第5章 系统抗干扰技术 |
5.1 干扰的来源和渠道 |
5.2 抗干扰措施 |
5.2.1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
5.2.2 过程通道抗干扰措施 |
5.3 CPU抗干扰技术 |
5.4 软件容错技术 |
5.4.1 软件陷阱 |
5.4.2 指令冗余 |
第6章 结论与分析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履历 |
(7)计算机控制的双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经典双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综述 |
1.2.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
1.2.2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
1.3 本章小结 |
2 控制器芯片的选择和应用 |
2.1 DSP技术的发展与芯片选择 |
2.1.1 DSP芯片的分类 |
2.1.2 DSP芯片的应用 |
2.1.3 DSP芯片的选择 |
2.2 TMS320CF240芯片概述 |
2.2.1 主要管脚的作用介绍 |
2.2.2 TMS320CF240系统的硬件原理结构 |
2.2.3 TMS320CF240 DSP的CPU结构 |
2.3 DSP编程语言简介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DSP的双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
3.1 硬件电路设计研究 |
3.1.1 整体方案的研究 |
3.1.2 控制电路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3.1.3 控制方案的选择 |
3.1.4 主电路的设计及计算 |
3.1.5 电流环、速度环数字控制器设计 |
3.2 控制算法与策略 |
3.2.1 触发脉冲的控制算法与策略 |
3.2.2 无环流可逆控制策略 |
3.2.3 双闭环控制的控制算法 |
3.3 软件设计 |
3.3.1 软件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 |
3.3.2 程序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SIMULINK的系统仿真 |
4.1 子系统模型的建立 |
4.2 系统仿真 |
4.3 仿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DSP与PC的通信 |
5.1 上位机通信程序设计 |
5.2 下位机通信程序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6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四、一种直流拖动系统中平波电抗器的电感量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惯性试验台直流拖动系统主回路改造[A]. 王甘牛,张积广,康磊. 2017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论文集, 2017
- [2]城轨车辆主电路电流特征分析及滤波参数设计[D]. 陈辉. 大连交通大学, 2013(06)
- [3]基于EL-DS-Ⅲ型实验台和TMS320F2812的直流电机数字PWM脉宽调速实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何尚平. 南昌大学, 2012(05)
- [4]谐振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研究与设计[D]. 刘潇. 湖南大学, 2009(01)
- [5]基于ARM的全数字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研究[D]. 王国杰. 河北工程大学, 2007(02)
- [6]采用微机控制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研究[D]. 朱勤一. 大连海事大学, 2005(08)
- [7]计算机控制的双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研究[D]. 李威震.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4)
- [8]一种直流拖动系统中平波电抗器的电感量计算[J]. 房绪鹏,王旭光,高正中.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标签:平波电抗器论文; 电感量论文; 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论文; 电源滤波器论文; pwm调速原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