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电信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宋罗娜[1](2021)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产业生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随着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业务持续下降和产业上下游界限日渐模糊,电信运营商在产业价值链的优势地位,面临被管道化和低价值化的威胁。互联网OTT业务冲击、用户新增规模有限以及新兴市场进入壁垒高等现状,迫使电信运营商重新思考在产业生态系统中生存与发展策略。同时能源消耗与气候问题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对电信运营商服务能力提出新要求。电信运营商必须进一步提升绿色创新能力、网络连接能力、平台与应用服务能力,推动自身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创新和服务能力优化是电信运营商在产业生态中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之一,互联网时代下电信运营商如何进行创新和能力提升,以满足用户日益丰富的信息技术服务需求,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一现实问题,正处于探索之中。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产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电信运营商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研究基于产业协同和绿色创新文献研究,明确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市场竞争及电信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之间共生关系,结合电信企业及其服务产品特征,构建了一种电信运营商绿色技术创新双层博弈模型,包括生态位重叠竞争角度的演化博弈模型,生态位互补合作角度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为电信运营商在网络基础服务和平台应用创新业务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2)运营商网络可持续发展框架与评估研究面向电信运营商未来网络架构与服务需求,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和谐、循环经济和可持续社会为目标,从系统、技术、设备和能源等层面分析未来信息通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出了一种电信运营商网络可持续发展框架与评估体系,包括具有多方位可持续特征的未来网络框架,网络性能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为电信运营商网络基础服务绿色发展提供参考。(3)运营商垂直生态技术赋能研究分析了物联网与区块链等技术在传统产业供应链中的应用情况,识别技术方案设计的关键因素并对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仿真,扩展了现有指标体系,提出了电信运营商垂直生态下的创新业务模式,构建了以电信运营商、传统企业和政府为代表的三方博弈模型,就区块链等技术在供应链中的采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各方互动策略。为电信运营商在平台服务等创新业务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4)运营商垂直生态解决方案研究分析了电信运营商在供应链溯源管理方面的项目,针对电信运营商在农业场景下的业务发展现状,设计了一种电信运营商在垂直生态中的创新业务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结合供应链可持续发展需求,构建了一种区块链的双链结构,包括记录交易数据的主链和记录物联网数据的子链,并在不同模拟场景中验证结构性能,为电信运营商提升创新业务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周青松[2](2020)在《5G时代JT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发展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通信技术为依托的通信行业获得了极大地发展。然而,另一方面,作为新兴科技产业,通信行业可以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带来更多地利润,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从我国当前的通信市场看,华为作为通信市场的领军者,它在通信市场上占据着绝对优势。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通信企业也纷纷进入我国通信市场,共同参与到我国通信市场的竞争中来,市场竞争日益加剧。JT公司作为我国第一家上市的移动通信外围设备专业厂商,在整个通信行业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我国设有三十多家分支机构,积极拓展各地区的通信市场。然而由于企业战略发展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公司在整个通信市场上并不占据较强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根据5G市场环境的发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的竞争战略,已经成为JT公司在发展中首要且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JT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JT公司自身的经营现状以及对通信行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掌握通信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及后期发展方向,分析此环境下JT公司该采取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工具,分析行业内竞争对手、供应商及潜在竞争对手的情况。然后对JT公司的业务发展进行SWOT分析,得出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结合前文中行业内各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公司自身的优劣势分析,最终确定公司在整体竞争战略选择上应该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在具体竞争战略选择上主要从系统集成服务差异化、基础实施建设差异化、5G产品及应用技术差异化、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以及目标管理差异化五个方面进行。同时,为了确保竞争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还指出应该从加强管理层重视程度、完善企业文化、加强人才培养以及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四个方面予以保障。
陈敏慧[3](2020)在《国企混改中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因和财务绩效分析 ——以中国联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为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重要部署,混合所有制改革则是国企改革的热点之一。国家层面不断发出重要指示,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表示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信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党的十九大则进一步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此外,由于战略投资者有意愿参与被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并且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质资源,可以帮助被投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解决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经营效率低下、资产保值增值能力低等问题。因此,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召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专题会,联通集团被列入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名单。2017年8月,联通集团以其核心资产中国联通作为改革主体,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通过非公开发行新股和转让老股等方式引入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在内的多家战略投资者进行了“混资本”;并通过改选董事会、股权激励等形式实现了“改机制”。此次改革帮助中国联通走出了发展困境,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本文通过对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和财务绩效,寻找其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以弥补国企改革案例研究方面的不足,为以后的国企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围绕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案例展开分析,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本文研究要点进行梳理,进而构建出本文的研究框架。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对中国联通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案例进行探析。第一部分是引言,该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案例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接着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战略投资者以及财务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最后简述了本文的分析逻辑和研究框架。第二部分阐释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相关概念。此外还介绍了本文进行案例分析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中国联通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进行介绍,主要包括中国联通具体情况、改革的过程和方案、中国联通改革前的内外部环境以及改革对其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影响。第四部分从内外部动因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联通采取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第五部分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质量、经营成长能力以及综合绩效几个方面分析了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中国联通的影响。第六部分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上,对本案例进行了总结,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引入战略投资者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比较分析法进行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联通的具体案例,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联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电信行业这一国家垄断领域进行改革的创举;中国联通在内部环境严峻的情况下进行改革,通过改选董事会等方式使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使得企业治理结构得到规范;中国联通与战略投资者展开深入合作,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在接下来的国企改革中,国家层面上应该进一步扩大改革的领域,推出相应政策来保证民营资本在国有企业中的话语权以发挥民营企业的管理优势,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和途径进行改革,采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进行改革时要注重战略投资者的类型,同时要采取措施保证战略投资者的话语权,以发挥战略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陈艳钰[4](2020)在《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绩效研究 ——基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视角》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国有企业实现变革的重要方向和有力途径。这意味着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作为我国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主旋律,逐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其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诸多途径中,引入战略投资者是一种可以促进公有资本和民营资本融合的改革路径。战略投资者拥有管理经验、资金和技术等资源以满足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并且能够有效改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使其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管理体系,促进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视角,深入研究了中国联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具体实践,对国企改革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财务指标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联通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混改期间的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首先,本文梳理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相关文献,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其次,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对改革的具体过程和动因进行了分析。再次,本文从四个能力指标分析了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财务绩效的变化;从市场反应、治理结构及激励机制、发展战略及运营管理和竞争格局及业务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分析了混改对中国联通非财务绩效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发现中国联通在现阶段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改革成效,所以进一步分析了中国联通改革成功的原因。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相关启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治理结构,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改革路径和战略投资者,引入战略投资者后进行有效的整合才是成功的关键。
宋庆[5](2020)在《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信息技术正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在政策、产业、技术等因素的推动下,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通信网络使不同产业相互交叉和渗透,逐渐表现为产业链发生变革,原有的产业角色、商业模式、运营体系都将升级迭代。同时,4G时代即将结束,全球电信行业将迈入5G时代,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一直在跟随,在4G时代实现了并肩,在5G时代必须要引领。战略是企业生死存亡、持续发展的关键。在通信技术交替的窗口期,如何转型适应时代发展、产业发展是中国电信运营商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传统业务和新业务交杂范围甚广、内外部战略环境复杂,电信运营商在转型过程中面临战略焦点模糊、能力布局跟风、外界环境感知弱等一系列问题。论文以此作为研究的源头,逐步剖析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的过程。论文采用“理论和经验-模型-实证-实践”的研究方法,对商业生态、组织生态、战略管理、战略转型等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同时辅以国际领先电信运营商转型跟踪,系统性汲取转型优质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影响战略转型的内外部因素,构建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影响因素体系,并借助问卷调查对多类型企业、多业务线条、多层次组织的相关战略从业者进行问卷调查,依此进行实证研究,明确影响战略转型的内外部因素。根据实证结果,从多平台网络效应视角构建技术平台和多边平台融合战略转型模型,并以典型电信运营商和科技公司的转型实践为案例,论证该战略转型模型的可行性,最后以国内某运营商为例,结合其具体业务和市场发展情况,制定其技术平台和多边平台融合战略转型路径规划和组织保障,作为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提供具体参考和建议。论文整个过程实现了源于理论和实践融合,终于理论和实践融合。在过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国际电信运营商具体转型实践的基础上,抽象构建论文的影响因素体系和转型模型,通过实践论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将理论模型落地于国内电信运营商具体转型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闭环。论文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结论:一是,从内部看,商业模式是影响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的重要因素,而相对于产品形态和业务模式,平台体系发挥更为的重要作用。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过程是一个融合创新能力、资源能力、组织运营能力、商业模式、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商业模式是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的微观基础,而平台则是商业模式倡议用户价值主张的承载体。二是,从外部看,环境变化和用户需求对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过程影响深远,是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的外部机遇。相比规模效应、社会影响力,环境变化和用户需求更能左右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过程。政治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技术趋势、行业趋势都是环境影响战略转型的重要因素。三是,技术平台和多边平台融合转型战略是电信运营商行之有效的转型方向。平台体系建设是商业模式的关键子项。电信运营商的平台体系和研发模式、技术驱动创新、价值理念、数字化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影响。电信运营商的技术平台为战略转型提供技术底座,多边平台为转型提供更多市场的拓展可能性。论文开展的创新性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从内外部出发,构建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影响因素体系,内部因素主要包含商业模式、资源能力、组织运营能力、文化、融合创新能力等五个维度,外部主要包含环境变化、用户需求、规模效应、社会影响力等四大维度。根据电信业技术和商业共同演进的特点以及过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国际电信运营商在战略、业务、营销、研发、网络、组织、运营等领域优质转型经验,论文提出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影响因素体系,从商业模式、资源能力、组织运营能力、文化、融合创新能力等五大维度构建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内部影响体系,从环境变化、用户需求、规模效应、社会影响力等四大维度构建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外部影响体系。论文全方面、立体式深入剖析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过程。以往研究学者多从1-4个角度进行实践分析,较难全面窥探电信运营商转型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论文开展的系统化影响因素分析在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研究文献中尚无先例,理论模型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凸显论文的理论价值。该战略转型影响因素体系形成充分体现了新理论源于以往理论成果和实践的抽象。第二,从多平台网络效应视角构建电信运营商技术平台和多边平台融合转型战略。根据论文开展的实证研究,平台体系对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的影响重要性排名第一。平台体系之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对产业发挥了赋能和颠覆的重要作用,主要由于其背后的网络效应。技术平台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多边平台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多边积极互动的可能性,包括同质用户的互动和异质用户的互动。技术平台和多边平台的融合使得网络效应对电信运营商通过平台强化战略转型的力度更加强烈。基于此,论文构建的多平台融合转型战略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需求,同时,韩国电信运营商SKT的转型实践和科技公司微软的转型实践充分论证多平台融合转型战略的落地实施可能性。该多平台融合转型模型一方面从实践层面为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指明了大方向,另一方面详细阐明研发模式、技术驱动创新、价值理念、数字化人才培养、运营模式对战略转型的支撑作用。过往学者多提平台战略和重点开展单平台研究,在通信行业内,电信运营商转型研究鲜有学者开展多平台融合转型研究,论文构建的技术平台和多边融合转型模型具有较好的指引性。第三,以国内某运营商为例构建技术平台和多边平台融合转型路径规划,用具体研究案例落地具体化模型,凸显基于模型的差异化价值。战略转型模型的重要检验标准是能否结合电信运营商实际业务落地实施。论文依照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影响因素体系,系统分析国内某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根据论文构建的多平台融合转型模型,构建该运营商的转型路径规划以及平台治理和组织保障措施。该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实践层面,电信运营商在转型的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和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论文结合该运营商具体情况制定的技术平台和多边平台融合转型路径不仅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而且演化的概念模型来源于国际运营商战略转型的实践抽象,具有较好的实操性和落地性。
杨海涛[6](2020)在《北京AZ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的各项增长目标。在未来,以数据为驱动的发展软件特征,将加速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和转型升级,催生一批新的产业主体、业务平台、融合性业态和新型消费,培育壮大了发展新动能。本文研究对象为北京AZ科技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司是电子签章应用及无纸化办公领域的产品生产商及服务提供商。站在公司的视角,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以及战略制定的相关理论,对北京AZ科技公司发展现状以及内外部环境进行整体分析,并根据分析出的结论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论文从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等几方面对北京AZ科技公司发展的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从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等几方面对北京AZ科技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在全面系统的环境分析基础上,论文对北京AZ科技公司战略制定的整体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北京AZ科技公司现行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公司发展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制定原则,以及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表述,制定出公司的发展战略及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最后,论文从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育、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多渠道融资保证公司业务拓展、加强信息交流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保证了公司发展战略的贯彻执行。
赵忆维[7](2019)在《中国电信盘锦分公司绩效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复杂,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促进了通信行业的结构转型。在新世纪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得管理为人才服务、为业务服务、为企业战略服务是所有通信企业面临的重点课题。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协调部门和人事工作的重要手段,能够企业明确战略方向和发展目标,提升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中国电信盘锦分公司从成立之初,在辽宁省公司的目标引导下,牢牢把握市场的前进方向,积极调整内部结构,高度重视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但是由于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变化以及缺乏相应的人才经验,一直未能系统地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在全公司范围内的施行和普及力度还不够,员工绩效管理和考核意识还需加强。面对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公司战略转型、业绩突破的关口,全面梳理公司组织架构和当前绩效管理体系的劣势,结合实践经验以及最新的绩效管理理论进行改进,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本文以中国电信盘锦分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形势和对企业的战略作用,对当前绩效管理的理论文献研究和几种主要模型进行了总结归纳,论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其次详细了解了中国电信盘锦分公司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和经营情况,对当前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和绩效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将调查结果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包括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绩效考核的方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组织上如何提供保障等。本文通过理论梳理、调查研究以及数据收集分析,对中国电信盘锦分公司绩效管理和战略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措施,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应当回归实践、指导实践,改进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能够帮助盘锦分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明确与落实、实现绩效管理对公司业绩提升的真正助力,同时,也为中国电信盘锦分公司之后的企业发展方向和绩效管理改进和调整提供了思路和经验借鉴。
魏晓晖[8](2019)在《5G背景下中国联通的战略转型研究》文中指出当今社会,数字经济正在深刻变革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为全球电信运营商布局产业互联网、开发新业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电信行业的价值也正在从连接为主转向平台和智能业务。4K/8K、AR/VR、AI+视觉计算等技术催生巨大的市场空间,驱动产业升级,并且正在改变价值创造方式。2018年,中国联通刚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创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的资本业务模式,使中国联通的队伍活力和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但中国联通内部各分公司“二元”分化严重、纵横协同不足、基础管理存在短板等问题比较突出。中国联通处于机遇和压力并存的阶段,或借助机遇积极转型,或故步自封逐渐被市场淘汰。本文以战略管理及转型、5G技术应用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国联通的内外部因素。随即对政治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行业环境、竞争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在5G背景下,中国联通的经营环境和竞争对手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中国联通外部因素的机遇在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型技术带动流量需求、5G商用步伐加快、5G牌照发放等方面,挑战在国家提速降费要求、行业竞争加剧、互联网OTT业务替代、供应商和购买者议价能力增强等方面;内部因素的优势在于具有国际最主流的FDD-LTE+WCDMA的4G+3G牌照、积累的2.2亿4G用户及8808万户宽带用户、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劣势在于组织体系庞大、经营效率低下、营收增长乏力、创新业务拓展缓慢、短期负债率高,盈利能力偏低。通过对中国联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以及SWOT分析把握中国联通战略态势,确定适合中国联通的战略为聚焦、创新、合作,然后制定出公司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战略及其目标,制定战略转型业务发展实施举措,具体为提早进行5G布局、移动业务实现稳中有进、固定宽带业务实现收入稳定、创新业务实现规模增长、存量业务有效维系等五个举措。结合战略转型的实施举措,分别从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完善中国联通公司治理、全力加快互联网化运营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构建产业链生态合作、强化基础管理提升效率等五个方面构建全面的中国联通战略转型实施保障措施。最后,结合上述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即切实可行的中国联通转型后的战略方案,指出本论文的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赵振学[9](2019)在《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数据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信运营企业的传统业务发展,呈现减缓或者急剧下滑的趋势,同时,数据业务的产品品种不断丰富,增长趋势日益明显。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纵深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电信运营企业数据业务的规模扩张,论文根据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的发展实情和趋势,本文分析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面临的营销机会与STP战略,运用最优的营销组合,为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不辱使命提供发展战略选择及营销策略路径。首先,论文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数据业务营销策略的现状与问题,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数据业务的现状包括了数据业务的市场定位、数据业务的发展概况、数据业务收入、三类数据业务构成等四个方面。同时,论文分析了公司数据业务营销策略的问题,总结为外部营销环境的变化、营销决策与营销资源的冲突、营销转型力度不强、传统渠道包袱较重等四个方面。其次,论文提出了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数据业务营销策略的优化设计。围绕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数据业务STP战略,进一步阐述了营销策略优化改进的四个方面,包括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本文提出,在制定产品策略是要确定核心品牌产品,在制定产品组合方案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渠道策略的优化要从线上线下渠道布局、实体门店渠道转型、集团直销渠道提效和电商渠道平台整合入手。优化促销策略要把不同时间阶段的促销组合,与不同产品特点、不同目标市场的促销组合进行结合,面向手机应用、智慧家庭和不同行业制定不一样的营销策略。最后,论文提出了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数据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的实施保障。首先,员工应该建立客户即中心的理念,这其中包含为客户传递价值的观念和建立全体员工都是营销员的理念,提倡新的创造价值。此外,公司必须建设富有成效的营销团队;增强企业内部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全公司的员工具备基本的营销知识;建立和完善营销的决策制度;增强公司内部的文化氛围等。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连续多年保持高比例的收入增长,在目前这个时间段,企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正在积极地寻求转型。论文根据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的目前发展水平,设计一套适合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数据业务营销策略优化方案,可以助力公司战略转型发展。结合北京区域市场现有实践经验和境内外发展理论分析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电信市场营销发展策略、促进相关政策法律出台,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
许洁辉[10](2019)在《中国电信股份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股权和债务的关系,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企业利益相关者权利和义务的集中反映,影响着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而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及价值。合理的资本结构会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加企业价值,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反之扭曲的资本结构会减缓企业的发展并降低企业价值。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宏微观的变化不断的调整优化资本结构,通过优化资本结构使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达到最低,则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电信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行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风起云涌,我国顺势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论断,电信行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加剧了原本激烈的行业竞争。在此背景下,中国电信股份公司有必要优化资本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积极参与到国家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本文选取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回顾资本结构经典理论及国内外关于资本结构优化的研究基础上,首先对该公司从六个方面: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进行财务分析,同时从六个方面包括资本结构总体、资本结构变动的合理性、融资结构、负债结构及合理性、股东权益、股本结构进行资本结构分析,并与行业优秀的企业进行对比发现中国电信存在:资产负债率偏低,财务杠杆未充分利用、债务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偏高、资本结构期限不匹配,缺乏流动资金、股权集中等问题。然后运用静态最优资本结构模型计算出最优资产负债率,在熵权法的基础上计算宏微观因素的权重以及合力的调整方向,考虑可操作性和财务灵活性确定中国电信最优资产负债率区间。最后为中国电信股份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提出具体的策略,并根据优化措施进行了资本结构的调整。本文将资本结构理论融入到电信行业中,并选取中国电信股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对我国电信运营商资本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电信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电信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产业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互联网下电信产业发展背景 |
1.1.2 可持续发展与产业转型需求 |
1.1.3 运营商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
1.1.4 研究意义 |
1.2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
1.2.1 技术路线 |
1.2.2 研究内容 |
1.3 论文框架及章节安排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 |
2.1 相关理论 |
2.1.1 产业生态 |
2.1.2 可持续发展 |
2.1.3 创新生态系统 |
2.1.4 商业生态系统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产业生态系统研究 |
2.2.2 网络绿色发展研究 |
2.2.3 运营商可持续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运营商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研究 |
3.1 绿色创新需求与影响因素 |
3.1.1 产业协同与绿色创新 |
3.1.2 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
3.1.3 收益函数构建 |
3.2 双层博弈模型构建与求解 |
3.2.1 演化博弈模型 |
3.2.2 讨价还价模型 |
3.3 数值仿真与结果分析 |
3.3.1 同规模场景 |
3.3.2 不同规模场景 |
3.3.3 创新程度影响 |
3.3.4 协作因素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运营商网络可持续发展框架与评估研究 |
4.1 未来网络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
4.1.1 运营商视角下未来网络特点 |
4.1.2 运营商企业内绿色发展实践 |
4.2 未来网络可持续发展框架构建 |
4.2.1 需求分析 |
4.2.2 框架设计 |
4.2.3 应用场景 |
4.3 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分析 |
4.3.1 重叠竞争: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4.3.2 互补合作: 加强产业协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
4.3.3 宽度扩展: 进入新兴业务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 |
4.4 网络性能评估体系与方法 |
4.4.1 综合评价体系 |
4.4.2 综合评价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运营商垂直生态技术赋能研究 |
5.1 供应链场景技术应用分析 |
5.1.1 区块链技术应用分析 |
5.1.2 物联网技术应用分析 |
5.1.3 供应链解决方案分析 |
5.2 可持续供应链技术方案分析 |
5.2.1 可持续供应链信息化挑战分析 |
5.2.2 可持续解决方案关键因素分析 |
5.2.3 可持续技术选型性能对比分析 |
5.3 供应链技术应用演化博弈分析 |
5.3.1 模型假设 |
5.3.2 模型构建 |
5.3.3 模型求解 |
5.3.4 仿真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运营商垂直生态解决方案研究 |
6.1 农业供应链溯源项目分析 |
6.2 可持续供应链方案构建 |
6.3 供应链数据管理与优化 |
6.3.1 供应链数据管理 |
6.3.2 供应链数据价值创造 |
6.4 基于区块链的双链结构 |
6.4.1 结构框架 |
6.4.2 主链设计 |
6.4.3 子链设计 |
6.4.4 性能优化 |
6.4.5 仿真评估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未来展望 |
缩略语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5G时代JT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研究述评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5G无线通信技术 |
2.1.2 竞争战略 |
2.2 环境分析工具 |
2.2.1 SWOT分析方法 |
2.2.2 PEST分析方法 |
2.2.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方法 |
2.3 理论基础 |
2.3.1 核心能力理论 |
2.3.2 成本领先战略理论 |
2.3.3 差异化战略理论 |
2.3.4 集中化战略理论 |
第3章 5G背景下JT公司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分析 |
3.1 JT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
3.1.1 公司简介 |
3.1.2 组织架构 |
3.1.3 产品事业部简介 |
3.2 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分析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科技环境分析 |
3.2.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3 行业环境分析 |
3.3.1 五力模型分析 |
3.3.2 JT公司目前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4 JT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
3.4.1 企业能力分析 |
3.4.2 核心竞争力分析 |
3.5 SWOT分析 |
3.5.1 优势分析 |
3.5.2 劣势分析 |
3.5.3 机会分析 |
3.5.4 威胁分析 |
3.5.5 基于SWOT的竞争战略分析 |
第4章 5G背景下JT公司竞争战略的制定 |
4.1 5G时代网络及运用特征 |
4.2 战略设计思路 |
4.2.1 指导思想 |
4.2.2 总体目标 |
4.2.3 战略定位 |
4.3 竞争战略选择 |
4.3.1 系统集成服务业务差异化战略 |
4.3.2 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化战略 |
4.3.3 5G产品及运用技术差异化创新战略 |
4.3.4 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的战略 |
4.3.5 目标管理差异化战略 |
第5章 5G背景下JT公司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
5.1 加强管理层的重视程度 |
5.2 完善企业文化 |
5.3 加强人才的培养 |
5.4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及下阶段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国企混改中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因和财务绩效分析 ——以中国联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的研究 |
1.2.2 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研究 |
1.2.3 关于引入战略投资者动因的研究 |
1.2.4 关于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研究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本文基本框架 |
2 国企混改中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理论概述 |
2.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及途径概述 |
2.1.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 |
2.1.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
2.1.3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途径 |
2.2 国企混改中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因和意义 |
2.2.1 战略投资者的定义 |
2.2.2 国企混改中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因 |
2.2.3 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混改的意义 |
2.3 国企混改中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理论基础 |
2.3.1 战略联盟理论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4 现代产权理论 |
3 中国联通概况及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简介 |
3.1 中国联通概况 |
3.1.1 中国联通基本情况 |
3.1.2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简介 |
3.2 中国联通混改前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3.2.1 中国联通混改前的PEST模型分析 |
3.2.2 中国联通混改前的内部环境分析 |
3.3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简介 |
3.3.1 “混资本”方案 |
3.3.2 “改机制”方案 |
3.4 中国联通混改前后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 |
3.4.1 中国联通混改前后的股权结构 |
3.4.2 中国联通混改前后的公司治理结构 |
4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因 |
4.1 外部动因 |
4.1.1 引入战略投资者是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口 |
4.1.2 国家层面重视非国有资本的引入 |
4.1.3 战略投资者可以带来协同效益 |
4.1.4 战略投资者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去行政化 |
4.2 内部动因 |
4.2.1 中国联通业绩下滑,财务状况严峻 |
4.2.2 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提升中国联通市场竞争力 |
4.2.3 战略投资者可以规范中国联通治理结构 |
5 中国联通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财务绩效分析 |
5.1 中国联通引入战略投资者前后的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
5.1.1 净资产收益率对比分析 |
5.1.2 总资产报酬率对比分析 |
5.1.3 中国联通混改前后盈利能力整体分析 |
5.2 中国联通引入战略投资者前后的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
5.2.1 资产负债率对比分析 |
5.2.2 流动比率对比分析 |
5.3 中国联通引入战略投资者前后的资产质量对比分析 |
5.3.1 总资产周转率对比分析 |
5.3.2 应收账款周转率对比分析 |
5.3.3 资产现金回收率对比分析 |
5.4 中国联通引入战略投资者前后的经营成长能力对比分析 |
5.4.1 销售(营业)增长率对比分析 |
5.4.2 资本保值增值率对比分析 |
5.4.3 总资产增长率对比分析 |
5.5 中国联通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综合绩效分析 |
5.5.1 中国联通混改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 |
5.5.2 中国联通混改对企业产品市场的影响分析 |
5.5.3 中国联通混改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6 案例结论及启示 |
6.1 案例结论 |
6.1.1 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善了中国联通的财务状况 |
6.1.2 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
6.1.3 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规范了中国联通的治理结构 |
6.2 案例启示 |
6.2.1 国家政策层面 |
6.2.2 企业改革层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绩效研究 ——基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研究 |
1.2.2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相关研究 |
1.2.3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相关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1.5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2章 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概述 |
2.1.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 |
2.1.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
2.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现形式 |
2.2.1 改制上市 |
2.2.2 并购重组 |
2.2.3 引入战略投资者 |
2.2.4 股权激励 |
2.3 战略投资者的相关概述 |
2.3.1 战略投资者的概念 |
2.3.2 战略投资者的分类 |
2.3.3 战略投资者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优势 |
2.4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理论基础 |
2.4.1 产权理论 |
2.4.2 委托代理理论 |
2.4.3 战略联盟理论 |
2.4.4 协同效应理论 |
第3章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介绍 |
3.1 案例公司背景介绍 |
3.1.1 中国联通背景介绍 |
3.1.2 战略投资者背景介绍 |
3.2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分析 |
3.2.1 提高市场占有率 |
3.2.2 改善公司治理水平 |
3.2.3 获得雄厚的资金支持 |
3.2.4 优化通信行业的竞争格局 |
3.3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的实施过程 |
3.3.1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途径分析 |
3.3.2 中国联通对战略投资者的选择 |
3.3.3 中国联通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过程 |
3.3.4 中国联通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 |
第4章 中国联通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及成功原因分析 |
4.1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
4.1.1 混改前后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
4.1.2 混改前后营运能力对比分析 |
4.1.3 混改前后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
4.1.4 混改前后成长能力对比分析 |
4.2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分析 |
4.2.1 混改后股价波动分析 |
4.2.2 混改后股票日收益率变动分析 |
4.3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治理效率的影响分析 |
4.3.1 混改后治理结构的变化分析 |
4.3.2 混改后激励机制的变化分析 |
4.4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
4.4.1 发展战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变化 |
4.4.2 竞争格局及业务规模方面的变化 |
4.4.3 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方面的变化 |
4.5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的原因分析 |
4.5.1 混改路径的选择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契合 |
4.5.2 企业选择了合适的战略投资者 |
4.5.3 把握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恰当时机 |
4.5.4 与战略投资者优势互补,实现协同效应 |
第5章 案例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1.1 改善了中国联通的经营状况 |
5.1.2 优化了中国联通的治理结构 |
5.1.3 加快了中国联通的互联网化转型 |
5.1.4 实现了中国联通与企业的协同效应 |
5.2 研究启示 |
5.2.1 选择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契合的混改路径 |
5.2.2 混合所有制改革应选择具有协同效应的战略投资者 |
5.2.3 引入合适的战略投资者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 |
5.2.4 国有企业应积极配合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 |
5.2.5 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后进行有效的整合是成功的关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价值 |
1.2.3 实践价值 |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整体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整体框架 |
1.4 论文创新点 |
1.5 小结 |
第二章 战略转相关理论研究 |
2.1 商业生态相关理论 |
2.1.1 共生理论 |
2.1.2 合作竞争理论 |
2.1.3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
2.1.4 本节小结 |
2.2 组织生态相关理论 |
2.2.1 生态位理论 |
2.2.2 组织生态理论 |
2.2.3 市场化生态组织 |
2.2.4 人力资本理论 |
2.2.5 本节小结 |
2.3 战略转型相关理论 |
2.3.1 战略管理 |
2.3.2 企业战略转型理论 |
2.3.3 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理论 |
2.3.4 本节小结 |
2.4 小结 |
第三章 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关键影响因素理论研究 |
3.1 基于运营商转型实践和扎根理论的因素分析 |
3.1.1 国际电信运营商总体战略转型思路 |
3.1.2 扎根理论运用 |
3.1.3 历史文献分析 |
3.2 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商业模式 |
3.2.2 资源能力 |
3.2.3 组织运营能力 |
3.2.4 融合创新能力 |
3.2.5 文化 |
3.2.6 内部影响因素之间的协同关系 |
3.3 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3.3.1 基于结构方程的假设模型 |
3.3.2 环境变化 |
3.3.3 用户需求 |
3.3.4 规模效应 |
3.3.5 社会影响力 |
3.4 小结 |
第四章 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4.1 问卷设计和分析方法 |
4.1.1 问卷对象和样本 |
4.1.2 测量表设计 |
4.1.3 分析方法 |
4.2 影响因素测量 |
4.2.1 融合创新能力测量 |
4.2.2 资源能力测量 |
4.2.3 组织运营能力测量 |
4.2.4 商业模式测量 |
4.2.5 文化测量 |
4.2.6 环境变化测量 |
4.2.7 用户需求测量 |
4.2.8 规模效应测量 |
4.2.9 社会影响力测量 |
4.3 调查问卷回收基本情况 |
4.4 信度检验 |
4.5 效度检验 |
4.5.1 内部影响因素构面相关系数分析 |
4.5.2 要素、能力和影响因子拟合度分析 |
4.6 战略转型内部影响要素实证分析 |
4.6.1 因子分析 |
4.6.2 相关性分析 |
4.6.3 主要结论 |
4.7 战略转型外部影响要素实证分析 |
4.7.0 影响模型拟合度分析 |
4.7.1 路径效果分析 |
4.7.2 主要结论 |
4.8 小结 |
第五章 平台网络效应视角下运营商战略转型模型研究 |
5.1 技术平台的网络效应 |
5.1.1 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 |
5.1.2 作用于运营商的四大特征 |
5.1.3 技术网络效应作用机理 |
5.2 多边平台的网络效应 |
5.3 战略转型模型构建——多边平台和技术平台的融合 |
5.3.1 平台相关内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5.3.2 基于多平台融合的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模型 |
5.4 典型运营商基于多平台融合转型模型的战略转型案例 |
5.4.1 SKT超5G生态战略 |
5.4.2 构建5G生态圈具体实践 |
5.4.3 SKT战略转型总结 |
5.5 典型科技公司基于多平台融合转型模型的转型案例 |
5.5.1 微软的技术驱动与多边平台的融合 |
5.5.2 微软转型总结 |
5.6 小结 |
第六章 以国内某电信运营商为例的战略转型路径分析 |
6.1 国内某电信运营商现状 |
6.1.1 外部环境 |
6.1.2 内部能力的优劣势 |
6.2 多平台融合战略转型路径规划 |
6.2.1 转型目标 |
6.2.2 转型路径规划及具体策略 |
6.3 多平台治理与组织保障 |
6.3.1 基础技术研究投入 |
6.3.2 研发模式转变 |
6.3.3 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 |
6.3.4 机制流程优化 |
6.4 小结 |
第七章 研究总结和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局限与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北京AZ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北京AZ科技公司内部发展环境分析 |
2.1 北京AZ科技公司基本情况 |
2.1.1 公司简介 |
2.1.2 组织结构 |
2.1.3 人力资源 |
2.1.4 产品和服务 |
2.1.5 财务状况 |
2.1.6 目前公司发展战略及存在的问题 |
2.2 北京AZ科技公司内部环境优势分析 |
2.2.1 行业客户优势 |
2.2.2 技术优势 |
2.2.3 地域优势 |
2.2.4 税收优势 |
2.3 北京AZ科技公司内部环境劣势分析 |
2.3.1 人力成本高 |
2.3.2 市场推广能力有限 |
2.3.3 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
2.3.4 融资能力较弱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北京AZ科技公司外部发展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策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北京AZ科技公司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
3.2.1 行业整体情况分析 |
3.2.2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3.2.3 行业竞争对手分析 |
3.3 北京AZ科技公司外部发展环境机会分析 |
3.4 北京AZ科技公司外部发展环境威胁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北京AZ科技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
4.1 北京AZ科技公司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
4.2 北京AZ科技公司发展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4.2.1 发展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 |
4.2.2 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
4.3 北京AZ科技公司发展理念及目标 |
4.3.1 使命和愿景 |
4.3.2 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
4.4 北京AZ科技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
4.5 北京AZ科技公司发展战略重点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北京AZ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 |
5.1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育 |
5.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
5.3 多渠道融资保证公司业务拓展 |
5.4 加强信息交流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个人简历 |
(7)中国电信盘锦分公司绩效管理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1.2.1 绩效管理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1.2.2 关键绩效指标法 |
1.2.3 目标管理法 |
1.2.4 平衡记分法 |
1.2.5 360度评估法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中国电信盘锦分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2.1 中国电信盘锦分公司概况 |
2.1.1 公司简况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展历程 |
2.1.2 公司运营现状 |
2.1.3 总体组织架构 |
2.1.4 人力资源现状 |
2.2 中国电信盘锦分公司绩效管理现状 |
2.2.1 人才政策及薪酬现状 |
2.2.2 绩效管理重点政策 |
2.2.3 绩效考核制度及分配方式 |
2.3 当前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3 绩效管理体系改进方案设计 |
3.1 方案设计原则 |
3.2 横向经营单元绩效管理改进设计思路 |
3.3 纵向团队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
3.3.1 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 |
3.3.2 绩效指标权重的确定 |
3.3.3 绩效考核计分方法 |
3.4 绩效考核周期及权重 |
4 绩效方案实施与评估 |
4.1 实施流程 |
4.2 实施要点 |
4.2.1 注重战略目标落地 |
4.2.2 强调过程中的沟通 |
4.2.3 关注绩效与薪酬的挂钩 |
4.3 评估效果 |
5 绩效方案保障措施 |
5.1 建立组织保障 |
5.2 建立企业绩效文化 |
5.3 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 |
5.4 培养专业的绩效管理人才队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电信盘锦分公司部门考核项目及权重 |
致谢 |
(8)5G背景下中国联通的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2.3 论文基本框架 |
第2章 相关文献理论综述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1.3 5G技术应用概述 |
2.2 相关理论工具综述 |
2.2.1 PEST分析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SWOT分析法 |
第3章 中国联通外部环境分析 |
3.1 总体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政策环境分析 |
3.1.2 技术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经济环境分析 |
3.1.5 小结 |
3.2 行业现状分析 |
3.2.1 中国移动占据移动业务霸主地位 |
3.2.2 三大运营商抢占4G用户市场 |
3.2.3 中国移动在固网宽带领域崛起 |
3.2.4 “量收剪刀差”严重影响营业收入 |
3.2.5 小结 |
3.3 竞争环境分析 |
3.3.1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3.3.2 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3.3.3 潜在进入者障碍分析 |
3.3.4 替代品威胁分析 |
3.3.5 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分析 |
3.3.6 小结 |
3.4 外部环境分析小结 |
第4章 中国联通内部环境分析 |
4.1 会计分析 |
4.1.1 中国联通资产质量分析 |
4.1.2 中国联通负债质量分析 |
4.1.3 中国联通利润质量分析 |
4.1.4 会计分析小结 |
4.2 企业能力分析 |
4.2.1 盈利能力分析 |
4.2.2 营运能力分析 |
4.2.3 偿债能力分析 |
4.2.4 企业能力分析小结 |
4.3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
4.4 内部环境分析小结 |
第5章 中国联通战略转型选择 |
5.1 中国联通SWOT分析 |
5.2 公司战略选择 |
5.3 公司战略目标 |
第6章 中国联通战略转型业务发展举措 |
6.1 提早布局5G |
6.2 移动业务 |
6.3 固定宽带业务 |
6.4 创新业务 |
6.5 存量业务 |
第7章 中国联通战略转型实施保障 |
7.1 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
7.2 完善中国联通公司治理 |
7.2.1 推进组织机构改革 |
7.2.2 推进全生产场景划小改革 |
7.3 全力加快互联网化运营 |
7.3.1 推进市场互联网化 |
7.3.2 推进网络运营互联网化 |
7.3.3 推进IT研发运营互联网化 |
7.4 构建产业链生态合作 |
7.4.1 打造与战略投资者创新合作新生态 |
7.4.2 布局对外投资拓展产业生态 |
7.5 强化基础管理提升效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数据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的评述 |
1.2.1 市场营销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2 电信运营商数据业务的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1.4.1 论文的技术路线 |
1.4.2 可能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营销策略的基本概念 |
2.2 营销策略的相关理论 |
2.2.1 4P理论 |
2.2.2 4C理论 |
2.2.3 4R理论 |
2.2.4 STP理论 |
2.3 营销策略的相关分析工具 |
第三章 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数据业务营销策略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概况 |
3.2 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数据业务的现状 |
3.2.1 数据业务的市场定位 |
3.2.2 数据业务的发展概况 |
3.2.3 数据业务收入 |
3.2.4 三类数据业务构成与现状 |
3.3 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数据业务营销策略的问题分析 |
3.3.1 外部营销环境的变化 |
3.3.2 营销决策与营销资源的冲突 |
3.3.3 营销转型力度不强 |
3.3.4 传统渠道包袱较重 |
第四章 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数据业务营销策略的优化设计 |
4.1 数据业务的STP战略分析 |
4.1.1 市场细分 |
4.1.2 目标市场的选择 |
4.1.3 市场定位 |
4.2 数据业务营销组合策略优化方案 |
4.2.1 产品策略 |
4.2.2 定价策略 |
4.2.3 渠道策略 |
4.2.4 促销策略 |
第五章 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数据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的实施保障 |
5.1 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
5.1.1 强化为顾客创造与传递价值的理论 |
5.1.2 树立以全员营销的思想理念 |
5.2 建立高效的营销组织 |
5.3 加强营销人员培训,形成学习型组织 |
5.4 健全科学有效的营销决策机制 |
5.5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国电信股份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综述小结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成果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1.4.3 研究成果 |
第2章 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
2.1 资本结构理论 |
2.1.1 资本结构定义 |
2.1.2 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
2.2 资本结构优化理论 |
2.2.1 资本结构优化概述 |
2.2.2 资本结构优化目标 |
2.2.3 常见的资本结构优化方法 |
2.2.4 最优资本结构评价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电信股份公司资本结构分析及问题分析 |
3.1 中国电信行业的现状 |
3.2 中国电信股份公司简介 |
3.3 中国电信股份财务状况分析 |
3.4 叶中国电信股份公司资本结构纵向分析 |
3.4.1 资本结构总体分析 |
3.4.2 资本结构变动的合理性分析 |
3.4.3 融资结构分析 |
3.4.4 负债结构及合理性分析 |
3.4.5 股东权益分析 |
3.4.6 股本结构分析 |
3.5 中国电信股份公司资本结构横向分析 |
3.5.1 负债结构比对 |
3.5.2 权益结构比对 |
3.5.3 财务杠杆比对 |
3.6 中国电信股份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
3.6.1 资产负债率偏低,财务杠杆未充分利用 |
3.6.2 债务内部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偏高 |
3.6.3 资本期限结构不匹配,缺乏营运资金 |
3.6.4 权益资本结构不合理,股权过于集中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电信股份公司资本结构优化设计 |
4.1 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
4.2 中国电信资本结构静态优化 |
4.3 中国电信资本结构动态优化 |
4.3.1 影响资本结构的宏观因素分析 |
4.3.2 影响资本结构的中观因素分析 |
4.3.3 影响资本结构的微观因素分析 |
4.3.4 影响资本结构因素综合分析 |
4.3.5 资本结构调整区间的确定 |
4.4 中国电信股份公司资本结构优化对策 |
4.4.1 适度提高负债水平,充分利用财务杠杆 |
4.4.2 调整债务结构,释放企业流动性 |
4.4.3 合理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
4.4.4 重视企业盈利能力,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
4.4.5 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资本结构弹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中国电信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产业生态研究[D]. 宋罗娜.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5G时代JT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周青松.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3]国企混改中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因和财务绩效分析 ——以中国联通为例[D]. 陈敏慧.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4]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绩效研究 ——基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视角[D]. 陈艳钰. 南昌大学, 2020(01)
- [5]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模型研究[D]. 宋庆.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1)
- [6]北京AZ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杨海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7]中国电信盘锦分公司绩效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赵忆维.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8]5G背景下中国联通的战略转型研究[D]. 魏晓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9]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数据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赵振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9(03)
- [10]中国电信股份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D]. 许洁辉.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