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丙坤此次大陆之行取得了哪些成果?

江丙坤此次大陆之行取得了哪些成果?

一、江丙坤访问大陆取得了哪些成果?(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1](2020)在《“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文中认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甲午战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并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这给“台独”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二战后,美国对台野心充分暴露,不断插手台湾问题,成为“台独”背后的重要推手。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和西方反华势力的纵容、扶持下,“台独”开始滋生,并对两岸关系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九二共识”以来,为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两岸关系特点,审时度势,制定了灵活的政策,开展了大量工作。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一研究多侧重于时事政治的角度进行考察,而从宏观向度出发,进行历史的、系统地研究较为薄弱。加之,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致使两岸关系愈发紧张。2019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2020年是《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因此,无论是基于学术研究切入点来说,还是从时间节点来看,全面检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总结经验,启示未来,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综上考虑,本文以“台独”作为基本要素和切入点,在承袭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源搜集和爬梳中国共产党有关此问题的文献、档案馆馆藏档案、代表性党报承载的报道、网络电子图文数据库以及国外的部分史料等,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历史发展为脉络,系统地考察“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总结历史经验,以期为今后反“台独”工作的开展提出浅薄建议。具体而言,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的基本方面,扼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是有关“台独”的相关概述。本章主要阐释了本研究核心概念的基本方面,从“台独”的产生发展、基本特点及危害三个维度进行了探究。首先,从台湾岛内的社会历史背景、美日为主的早期海外“台独”活动、渐趋猖獗的岛内“台独”活动等方面分析了该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概括了“台独”的基本特点。最后,总结了“台独”对台湾同胞福祉、中国核心利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危害。第三章是“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依据和基础。本部分主要分析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主要以什么为依据,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反“台独”工作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主权的学说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台独”的相关论述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有关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理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分裂国家法》等国内法律是反“台独”工作的法律依据。从新中国成立至“九二共识”确立这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实践是本研究的实践基础。第四章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具体而言,该章节较为详细地回顾了“九二共识”的确立以及“汪辜会谈”的进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主动打破两岸关系僵局,以进行政治对话和促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的形式遏制“台独”发展,重点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的斗争。最后,总结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取得的成效。第五章是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具体而言,本章主要回顾和论述了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面对猖獗的“台独”分裂活动所进行的斗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两岸关系形势下,凝聚海内外反“台独”合力进行的反“台独”斗争,总结了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成效及其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六章是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其与第四章、第五章共同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具体而言,本章系统总结和概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新理念,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以和平发展思想巩固反“台独”成果的具体措施,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遏制台湾当局谋求“国际空间”的“台独”分裂活动,以及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的涉台行为。最后,本章简要总结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第七章是“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经验与启示。本部分是规律性凝练与前瞻性启示。本章首先从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五个方面总结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尚未彻底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大势等建议和启示。总而言之,“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风云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各种“台独”分裂图谋和活动,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地斗争,有效地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系统地梳理与研究“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深刻总结经验,以期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有所裨益。

许丽华[2](2018)在《从隔绝到交流:台湾报纸大陆新闻叙事研究 ——以1981年-2010年《中央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为例》文中认为本研究把台湾报纸的大陆新闻报道置于两岸交流的背景下观察,发现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变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对隔绝期(1949年-1987年),第二个阶段是解冻交流期(1988年-1992年),第三个阶段是起伏成长期(1993年-2005年),第四个阶段是稳定发展期(2006年-2016年)。台湾报纸大陆新闻发展演变的过程正是两岸关系从敌对隔绝到相互交流的缩影,台湾报纸大陆新闻报道和两岸交流已经形成了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的良性互动的趋势,这种趋势已经稳定下来而且不可逆转。本研究运用定量分析从宏观上勾勒出台湾报纸大陆新闻报道变迁的趋势,运用叙事学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揭示大陆新闻报道的具体呈现方式。从叙事分析中,本研究发现叙事框架以隐含的叙事者的身份,影响着四家报纸大陆新闻报道的具体呈现方式。《中央日报》的叙事框架是维护一个中国,对共产党的敌意渐弱。《中国时报》的叙事框架是维护一个中国,对大陆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宏观性的期望。《联合报》的叙事框架是维护一个中国,反对共产党但是不反对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自由时报》的叙事框架是主张“一中一台”,抗拒两岸交流,对大陆不友善,九十年代初刻画大陆的贫穷落后和对改革开放的质疑,大陆经济崛起、国际地位提高后突出大陆对台湾对威胁。从变迁的总趋势上看,自从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之后,大陆新闻朝着内容更丰富、报道更客观的方向发展。虽然台湾报纸大陆新闻报道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阶段、不同报纸呈现的特点各异,中间也有起伏波折;但是随着两岸交流层次的丰富和交流程度的加深,两岸共同的意义空间不断加大,台湾报纸大陆新闻报道成为台湾新闻市场上重要的新闻产品已成定局。不论报纸的立场和定位如何,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就必须提供经得住受众检验的产品,即必须按照事实本身来报道新闻。

王家明[3](2018)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两岸融合发展得到两岸关系学界较多关注,也是当前和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面向。在一个中国政治体系下,两岸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层次上看,在这个过程中,两岸双方各个阶层的团体和个人经由多业态、多形式、多渠道地交流互动、消除障碍、彼此融合,使得双方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相适应、相融洽、相贯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生相伴的经济文化共同体,为两岸政治融合创设充足条件,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本文的主旨就是通过解析两岸融合发展的基本概念,分析若干有关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此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岸高度融合格局,造福两岸人民,达臻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体而言,本文以两岸融合发展为中心,围绕回答什么是两岸融合发展、两岸融合发展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怎样从理论和实践上更好地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两岸融合发展可能带来怎样的政治变迁以及两岸融合发展与促进两岸统一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包括正文六章、加上绪论和结语一共八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主要是关于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文献回顾、文章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介绍。第一章是关于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础性理论。包括两岸融合发展的定义及其特征,主要回答什么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问题;两岸融合发展的结构和相关要素,主要回答两岸融合发展是在什么样的结构环境中进行和谁在进行的问题;两岸融合发展的运行过程,主要回答两岸怎样融合发展的问题。第二章是对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回顾,增强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底蕴,并总结归纳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启示。第三章是为进一步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寻求理论准备,阐述与两岸经济、社会、政治融合发展相关的复合理论模型。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其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关系;民间社会理论及其与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关系;政治整合理论及其与两岸政治融合发展的关系。总的思路是,从层次角度出发,在两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随着交往的增加和利益融合的深化,两岸逐步形成以文化共同体为特征的两岸间市民社会,并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冀以进一步实现两岸政治整合。第四章关注进一步推进两岸在经济、社会、政治领域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每一领域都分析论述了若干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第五章关注两岸融合发展可能带来的政治上的变迁。包括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社会化的扩展;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文化的世俗化;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结构的分化;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参与扩大化。第六章进一步探讨两岸融合发展与促进两岸统一的关系,进一步升华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包括两岸统一的基本内涵及其分析变量;两岸融合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及它们分别与促进两岸统一的关系;两岸融合发展可能面对的挑战及其因应等内容。结语部分是全文的概括性总结。两岸融合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必然;结合新时代特征,紧紧依靠两岸人民,不断增强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两岸融合发展正当其时;两岸同胞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的两岸融合发展进程中共创美好生活,祖国完全统一也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得以实现。本文紧贴两岸关系发展现实,尝试探讨两岸融合发展的若干理论和实践路径问题,希冀有助于添加和充实两岸关系理论思想库,有助于两岸融合发展和祖国完全统一的现实推进。

刘相平[4](2015)在《交锋:台湾岛内对“九二共识”的争议及其影响述论》文中认为"九二共识"的内容和实质在1992年海协、海基会商谈中就得以确立,事实不容否认。然而,十多年来,围绕"九二共识",台湾"泛蓝"阵营与"泛绿"阵营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泛蓝"阵营接受并坚持"九二共识",而"泛绿"阵营歪曲和否定。在中国大陆和岛内"泛蓝"阵营的坚决维护下,在台湾民众的支持下,"九二共识"取得了胜利。"九二共识"已经成为两岸关系中不可动摇的柱石,同时又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广阔的空间。国民党方面应该回归"九二共识"的本意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谋求国家统一";而如果民进党要想在台湾重新执政,就必须正确面对"九二共识"。

何亚伦[5](2010)在《台湾地区媒体对中国大陆国家形象之影响 ——以偏差媒体与读者关系为例的初探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跃然成为热门的国际政治与传播学研究议题。然目前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仍多以浅显之经验层面来探讨媒体对于中国形象之重要,欠缺相关理论之骨干。本文尝试回到政治学的脉络,透过政治学、社会学的途径出发,以媒体对阅听人政治意识与政治态度之形塑角度,剖析媒体对于民众的影响性,试图透过媒体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论证台湾地区媒体对于中国大陆国家形象的影响。为了达成经验性之研究,本文透过对于台湾地区发行量前三大之综合性报纸的研究,将《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依过往研究分为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接着搜寻其数据库进行相关报导之差异化分析比较,且透过焦点团体访谈将受访者对于中国形象之叙事(narrative)做出整理。在比对两项数据后,则呈现各报派读者与其阅读之报纸,对于中国形象的看法呈现高度的内在逻辑一致性与趋同(convergence),印证了台湾地区媒体对于中国大陆国家形象的影响性。此外,本文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乃读者“自发性的意识型态淘汰”与“不自觉的意识型态选择”结果。

刘静忆,刘善信[6](2010)在《和谐之路》文中指出

薛汇[7](2009)在《玉汝于成终使然——陈云林和他工作背后的故事(下)》文中认为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上期的"回眸"栏目里,读者们与本文的主人公——现任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一起回忆了他初任台办主任、促成连宋访问大陆及两岸关系"雨过天晴"的历史事件与难忘时刻,以下,让我们继续跟随主人公,去回忆、评点过去和正在发生的故事……

张桦[8](2009)在《咬定青山不放松——陈云林和他工作背后的故事》文中研究指明陈云林,1941年12月生,辽宁黑山人。1966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农药专业毕业。1994年起,先后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主任。中共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2008年6月当选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同时,卸任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职务。2008年11月,陈云林率海协会协商代表团访问台北,成为首位应邀访台的大陆处理两岸事务受权团体的最高领导人。

李立[9](2009)在《蓦然回首:两岸交流二十年(十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两岸包机的台前幕后2003年1月26日上午8点52分,执行台商春节包机首航任务的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两个小时后又运载返乡过年的台商及其眷属再经香港飞回台北。

陈筠[10](2009)在《金陵丰收迎锦绣——海协会海基会第三次领导人会谈综述》文中提出李白诗云:"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4月25日至26日,紫金山(钟山)气势非凡。又一场谱写两岸新局的盛会——海协会海基会第三次领导人会谈在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拉开帷幕。两会双方共同努力,再次翻开了两会制度性协商新的一页……

二、江丙坤访问大陆取得了哪些成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丙坤访问大陆取得了哪些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1)“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台独”问题的相关概述
    2.1 “台独”的产生及发展
        2.1.1 “台独”产生的社会历史因素
        2.1.2 早期“台独”活动的海外萌芽
        2.1.3 岛内“台独”活动的渐趋猖獗
    2.2 “台独”的基本特点
        2.2.1 影响因素多元性
        2.2.2 “理论”内容荒谬性
        2.2.3 极具高度敏感性
    2.3 “台独”的危害
        2.3.1 危害台湾同胞福祉
        2.3.2 损害中国核心利益
        2.3.3 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章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依据和基础.
    3.1 理论依据
        3.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主权的学说
        3.1.2 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台独”工作的论述
    3.2 法律依据
        3.2.1 关于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依据
        3.2.2 关于反“台独”工作的国内法依据
    3.3 实践基础
        3.3.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3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4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第四章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4.1 推动开展两岸对话谈判
        4.1.1 确立“九二共识”建立互信基础
        4.1.2 促成“汪辜会谈”架起沟通桥梁
        4.1.3 开启政治对话遏制“台独”发展
    4.2 促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
        4.2.1 促进两岸经济贸易关系新发展
        4.2.2 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4.3 坚决反对一切“台独”分裂活动
        4.3.1 提出“八项主张”打击“台独”
        4.3.2 反对李登辉“台独”分裂活动
        4.3.3 反对美台勾结的“台独”分裂活动
    小结
第五章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5.1 反对民进党主导的“台独”分裂活动
        5.1.1 反对陈水扁“台独”分裂活动
        5.1.2 提出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5.1.3 制定出台《反分裂国家法》
    5.2 努力营造反“台独”的域外环境
        5.2.1 敦促美国信守承诺反对“台独”
        5.2.2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反对“台独”
    5.3 推进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
        5.3.1 开创两岸政党交流崭新局面
        5.3.2 推动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
        5.3.3 提出“六点意见”促进和平发展
    小结
第六章 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6.1 提出新理念深化两岸和平发展
        6.1.1 提出“两岸一家亲”理念
        6.1.2 携手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6.1.3 团结台湾同胞共圆中国梦
    6.2 以两岸和平发展巩固反“台独”成果
        6.2.1 强调两岸基本原则共识
        6.2.2 举行两岸高层领导会晤
        6.2.3 推进两岸走向融合发展
    6.3 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6.3.1 强调“台独”分裂行径零容忍立场
        6.3.2 全面封堵台湾当局所谓“国际空间”
        6.3.3 反对美国政府及国会的涉台行为
    小结
第七章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经验与启示
    7.1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经验
        7.1.1 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
        7.1.2 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
        7.1.3 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
        7.1.4 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
        7.1.5 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
    7.2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启示
        7.2.1 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
        7.2.2 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
        7.2.3 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
        7.2.4 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
        7.2.5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成果
致谢

(2)从隔绝到交流:台湾报纸大陆新闻叙事研究 ——以1981年-2010年《中央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两岸新闻交流回顾
    第二节 研究动机和目的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对象
        一、对大陆新闻的界定
        二、研究媒体的选择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主要的研究方法
        二、研究样本的抽取
        三、类目的构建
        四、信度检验
    第五节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叙事学研究
    第二节 新闻叙事研究
    第三节 新闻生产研究
        一、关于新闻的生产
        二、关于再现、建构与真实
    第四节 台湾媒体大陆新闻研究
        一、大陆学者的研究
        二、台湾学者的研究
        三、台湾媒体大陆新闻研究特点
第三章 两岸交流背景下的大陆新闻变迁
    第一节 敌对隔绝期(1949年-1987年)
        一、1949年至1987年的两岸关系
        二、束缚大陆新闻传播的台湾政策
        三、敌对隔绝中的大陆新闻
    第二节 解冻交流期(1988年-1992年)
        一、禁令解除开启两岸交流
        二、两岸融洽氛围中的新闻交流
        三、解冻交流期的大陆新闻
    第三节 起伏成长期(1993年-2005年)
        一、一波三折的两岸关系
        二、两岸新闻交流迈入新阶段
        三、起伏成长期的大陆新闻
    第四节 稳定发展期(2006年-2016年)
        一、两岸关系进入稳定期
        二、新闻交流开创新局面
        三、稳定发展期的大陆新闻
第四章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呈现
    第一节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数量
        一、四份报纸报道总量
        二、不同阶段大陆新闻数量的变化
        三、小结
    第二节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内容
        一、大陆新闻的内容分布
        二、《中央日报》内容不同阶段的变化
        三、《中国时报》内容不同阶段的变化
        四、《联合报》内容不同阶段的变化
        五、《自由时报》内容不同阶段的变化
        六、小结
    第三节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来源
        一、大陆新闻的来源
        二、不同阶段新闻来源的变化
        三、小结
    第四节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体裁
        一、大陆新闻的体裁
        二、不同阶段大陆新闻体裁的变化
        三、小结
    第五节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报道的倾向
        一、大陆新闻的报道倾向
        二、不同阶段倾向的变化
        三、小结
第五章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叙事分析
    第一节 大陆新闻的叙事话语
        一、叙事话语
        二、新闻事件的筛选
        三、名称和词汇的使用
    第二节 大陆新闻的叙事声音和叙事聚焦
        一、叙事声音和叙事聚焦
        二、大陆新闻的叙事声音和叙事聚焦
        三、叙事框架是隐含的叙事者
    第三节 大陆新闻的叙事交流
        一、叙事交流
        二、大陆新闻和台湾民间的交流
        三、大陆新闻和两岸官方的交流
        四、大陆新闻和学界业界的交流
第六章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叙事语境
    第一节 两岸社会历史语境
        一、大陆社会变革
        二、台湾社会变革
        三、两岸交流历程
    第二节 台湾报业生态语境
        一、台湾报业生态变迁
        二、报纸内部机制
第七章 发现和讨论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本文的主要论点
        二、本文的其他发现
    第二节 局限和不足
        一、学科交叉研究难度大
        二、研究对象特殊资料获取不便
        三、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阶段划分不易
附录: 大陆新闻奖获奖名单(01届-14届)
参考文献
致谢

(3)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文章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概念
    第一节 融合发展的定义与特征
    第二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结构和要素
    第三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运行过程
第二章 两岸融合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其特征和启示
    第一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基本历程
    第二节 两岸融合发展历程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两岸融合发展历程的基本启示
第三章 两岸融合发展的复合理论模型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理论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
    第二节 民间社会理论与两岸社会融合发展
    第三节 政治整合理论与两岸政治融合发展
第四章 两岸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探讨
    第一节 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二节 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三节 两岸政治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五章 两岸融合发展与两岸政治发展
    第一节 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社会化的扩展
    第二节 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文化的世俗化
    第三节 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结构的分化
    第四节 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参与扩大化
第六章 两岸融合发展与促进两岸统一
    第一节 两岸统一的基本内涵及其分析变量
    第二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直接效应与促进两岸统一
    第三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间接效应与促进两岸统一
    第四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挑战及其因应
结语 在新时代的融合发展中两岸同胞共创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后记

(4)交锋:台湾岛内对“九二共识”的争议及其影响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次交锋:“九二共识”在“蓝”“绿”缠斗中取得初步胜利
    ( 一) 陈水扁否认和拒绝接受“九二共识”
    ( 二) 台湾“泛蓝”阵营有力地坚持和维护“九二共识”
    ( 三) “九二共识”在岛内政治缠斗中取得初步胜利
二、再次交锋: “九二共识”首获台湾民众的支持
三、三次交锋:“九二共识”成为“蓝”“绿”胜负的关键因素
    ( 一) 蔡英文面对“九二共识”进退失据,矛盾百出
    ( 二) 马英九领导下的台湾当局承认、接受并践行“九二共识”
        1.进一步确认“九二共识”存在,并将其内涵界定为“一中各表”。
        2.确定“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和基石,愿意以此为基础发展两岸关系。
        3.承认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两岸已经产生“和平红利”。
    ( 三) 台湾工商界及普通民众支持“九二共识”成为台湾“大选”的“胜负手”
四、坚持、回归与排拒: “九二共识”面临新的关口
    ( 一) 国民党不但应继续坚持“九二共识”,而且应该回归“九二共识”的本意
    ( 二) 民进党不能再胶柱鼓瑟,而应改弦更张,明确地接受、承认“九二共识”
五、结语

(5)台湾地区媒体对中国大陆国家形象之影响 ——以偏差媒体与读者关系为例的初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由来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架构
    四、章节安排
第一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国家形象
        一、"国家形象"的研究境况
        二、"国家形象"的定义
    第二节 台湾地区报业发展与政治偏差
        一、报纸媒体的使用及其影响
        二、台湾地区报业对中国大陆新闻报导的变迁
        三、台湾地区目前报业环境
第二章 政治社会化与大众媒介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概述
    第二节 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一、大众媒介重要性的上升
        二、政治传播(Political Communication)与政治社会化
        三、台湾地区政治社会化中的民众"认同意识"
    第三节 由焦点团体访谈法研究媒介政治社会化功能
第三章 问卷设计与访谈
    第一节 资料搜集
        一、新闻筛选方式
        二、泛绿与泛蓝报刊对于中国国家形象报导方式整理
    第二节 焦点团体访谈
        一、访谈题目选择
        二、访谈人员选择
        三、实施方式
        四、访谈人员背景简报
    第三节 访谈资料整理
        一、访谈内容整理
        二、访谈资料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论
    一、台湾地区报纸媒体对中国大陆国家形象的影响与特殊性
    二、回归政治学的理论角度看待媒体影响力
    三、研究限制与未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各派新闻报导内容
    附录二:新闻标题与关键词整理
    附录三:台北市焦点访谈纪要
    附录四:新北市焦点访谈纪要
    附录五:台中市焦点访谈纪要
    附录六:台南市焦点访谈纪要
    附录七:高雄市焦点访谈纪要
后记
注释

(6)和谐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集
第二集“和合文化”与“文化融合”
第三集“和谐万邦”与“和谐世界”
第四集“中华一统”与“祖国统一”
第五集“上兵伐谋”与“精兵强军”

(7)玉汝于成终使然——陈云林和他工作背后的故事(下)(论文提纲范文)

重开两岸协商一个好的开始
首次赴台会谈难忘的5日台湾行
第三次陈江会金陵丰收迎锦绣

四、江丙坤访问大陆取得了哪些成果?(论文参考文献)

  • [1]“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D]. 王梦. 吉林大学, 2020(01)
  • [2]从隔绝到交流:台湾报纸大陆新闻叙事研究 ——以1981年-2010年《中央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为例[D]. 许丽华. 厦门大学, 2018(07)
  • [3]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路径研究[D]. 王家明. 厦门大学, 2018(07)
  • [4]交锋:台湾岛内对“九二共识”的争议及其影响述论[J]. 刘相平. 台湾研究集刊, 2015(06)
  • [5]台湾地区媒体对中国大陆国家形象之影响 ——以偏差媒体与读者关系为例的初探性研究[D]. 何亚伦. 复旦大学, 2010(04)
  • [6]和谐之路[J]. 刘静忆,刘善信. 电影文学, 2010(03)
  • [7]玉汝于成终使然——陈云林和他工作背后的故事(下)[J]. 薛汇. 两岸关系, 2009(11)
  • [8]咬定青山不放松——陈云林和他工作背后的故事[J]. 张桦.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09(10)
  • [9]蓦然回首:两岸交流二十年(十一)[J]. 李立. 黄埔, 2009(05)
  • [10]金陵丰收迎锦绣——海协会海基会第三次领导人会谈综述[J]. 陈筠. 两岸关系, 2009(05)

标签:;  ;  ;  ;  ;  

江丙坤此次大陆之行取得了哪些成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