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海道测量规范与IHO规范之区别(论文文献综述)
王昭,董江,任福[1](2022)在《航海图四面体模型和未来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在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时代,电子航海图(electronic navigational chart,ENC)的迅猛发展使得纸质海图的未来引起航海界的广泛讨论。借鉴地图四面体模型,从4个层面探讨了航海图领域实地、纸质海图、电子海图和用图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航海图四面体模型,通过分析每个层面的主要发展动态,探讨了航海图未来的发展趋势。
郝江凌,单雄飞,赵丽宁,李邵喜,胡景峰,李超,潘明阳[2](2021)在《电子海图导航系统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文中研究指明综述电子海图导航系统的标准化历程和应用现状,从多维化、一体化、开放化、服务化以及移动化等维度分析电子海图导航系统的进化,介绍多维电子海图、船联网、S-100标准、E-Navigation、智能服务和移动导航APP等相关关键技术.结合智能船舶的发展趋势,分析环境感知、增强现实、VDES和自动驾驶等技术与电子海图导航系统相结合的应用前景.
董玉磊,桑金[3](2021)在《第6版国际海道测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变化》文中研究指明在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发布第6版国际海道测量标准(S-44)后,通过翻译S-44第6版的标准内容,搜集S-44第6版制定过程中的相关会议材料,结合参加国际海道测量组织海道测量标准和服务委员会会议的收获,阐述了S-44第6版的修订过程和主要内容,研究分析了S-44第6版海道测量标准的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比S-44第5版内容,梳理了第6版海道测量标准的主要变化,并说明了国际海道测量组织下一步工作动态。旨在加强我国对第6版国际海道测量标准的学习研究和推广应用,以便今后更好的组织开展我国的海道测量工作,为修订我国的《海道测量规范》提供一些参考。
俞成明[4](2020)在《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数据共享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日趋成熟,跨国家、跨地区、跨部门的测绘资源共享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国及其相关领域的经济活动中。海事测绘资源作为一个国家测绘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海事测绘主管部门向公众提供海事测绘公共产品的基础,是沿海水上公共交通航行安全的重要保障。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共享资源的数量多少,而在于所提供资源对航海用户与航政部门的效用程度。本文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选取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服务型政府与公共产品等相关理论,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分析研究了现阶段粤港澳三地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过程中已有的举措与取得的成效。其次,针对粤港澳三地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主要涉及粤港澳三地在海事测绘基础设施、海事测绘技术与装备、海事测绘数据成果转化以及公共产品服务等领域,问题包括缺少固定的顶层协调机构与交流机制、现有的测绘技术标准不统一、海事测绘技术发展不平衡、难以实现海事测绘设施的统一协调、海事测绘成果转化与产品服务差异性大;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原因涵盖政府机构职能设置的缺陷、缺少技术交流与信息交互、港澳两地参与共享的意识不强、缺乏海事测绘成果与产品服务的对接机制。再次,对国外测绘资源共享与国内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可以用作经验借鉴的共享方法、共享领域、共享产品与服务。最后,立足政府职能与公共产品服务,提出了实现粤港澳三地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包括建立固定的协调机构与交流机制、加强粤港澳海事测绘基础设施共享机制、推动粤港澳海事测绘成果的统一与数据互换机制、加速粤港澳海事测绘公共产品服务一体化、加强粤港澳海事测绘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借大湾区发展强化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
吴阳[5](2020)在《《海上安全调查报告》中介词短语的汉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实践报告以关联理论为指导,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研究总结了《海上安全调查报告》中介词短语的翻译方法。海事文献隶属科技文本的范畴,语言正式、严谨,行文中介词出现的频率较高,东西方国家的思维习惯具有很大差异性,英汉两种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很多介词短语难以找到对应的翻译方法。本报告以介词短语的翻译为主题,以关联理论为视角,探讨实现关联理论提出的“明示-推理”过程,通过推理原文的语境和行文意义,建立最佳关联,实现最佳翻译交际。最后总结出转译、省译、直译、增译和分译的翻译方法。笔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总结了适合翻译文本中介词短语的翻译方法,希望本实践报告可以为同类文本中介词短语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曲萌[6](2019)在《多波束测深质量后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多波束测深系统是水深测量的主要设备之一,由于其所处工作环境的动态性及自身多传感器组合的特性,导致测深数据会受到多种误差源的影响。为确保多波束测深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必须通过一定方法对其进行质量评估。本文围绕多波束测深质量后评估方法展开研究,详细分析了多波束测深过程中的各项误差源,梳理总结了多波束测深的相关规范要求及常用多波束测深质量后评估方法。针对多波束测深质量后评估在深度不符值计算方面较为繁杂的现状,深入研究了交叉点深度不符值的计算过程与方法;针对经典的HGM(Hare-Godin-Mayer)方法在计算不确定度时因近似或简化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波束测深不确定度的精确计算方法。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线面叠置的深度不符值计算方法,并与常用的深度不符值计算方法进行比对分析。本文深入研究了交叉点深度不符值的计算过程,总结了离散点法、点面叠置法与面面叠置法三种常用的深度不符值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多波束测深中央波束精度高、边缘波束精度低的特点,提出一种线面叠置的深度不符值计算方法,有利于反映中央波束与边缘波束的测深精度差异,及时发现数据成果中存在声速、横摇改正等误差。最后,利用实测数据对四种方法的深度不符值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分析,阐明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具有一定的实用性。(2)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推导了多波束严密波束归位模型的计算过程。本文基于严密波束归位模型的基本原理,综合波束导向角、换能器安装偏差角及瞬时姿态角等信息,计算出波束精确三维入射角,并根据声线跟踪、动态偏心改正、动态延迟改正及坐标归算过程,得出了多波束严密波束归位各过程的计算公式。相较于传统波束归位模型,严密波束归位模型利用波束精确三维入射角进行声线跟踪,更准确地计算了声线弯曲对波束归位的影响,提高了测深点的归位精度。(3)提出一种基于严密波束归位模型的多波束测深不确定度精确计算方法。本文详细分析了多波束测深过程中的各项误差源,基于误差传播定律与严密波束归位模型,详细推导了各误差源在波束归位过程中的误差传播情况,得出了多波束测深不确定度的精确计算公式,相较于经典HGM方法在安装偏差角误差、声速剖面代表性误差及声线跟踪过程中的误差传播等方面存在的近似与简化,本文方法的计算过程更加严密、准确。最后,利用实测数据对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洛佳男,万晓霞,孙东礼,邬金,徐卫国,刘莉雯,段晶[7](2019)在《海洋测绘地理空间数据模型(S-100)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为全面了解当前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空间数据模型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下一步研究重点,对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空间数据模型展开了研究。通过搜集、整理当前与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空间数据模型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和技术材料,按照时间序列将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对理论性研究阶段和应用性研究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创新性研究阶段的7个重点研究方向。
吴礼龙,李庆伟,姜林君,王兴中[8](2019)在《IHO S-102水深表面数据模型及其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IHO S-102作为水深表面产品规范,为海底格网数据的生产奠定了基础。从元数据、覆盖类型、切片模式、图示规则、要素模型以及应用格式等方面分析S-102的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S-102产品的生产工具,以及部分海道测量机构从事S-102产品规范开发、数据集生产与应用测试的案例,最后,阐述了S-102产品生产中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与实际应用情景,为我国开展海底格网产品的生产提供借鉴。
董玉磊,刘雷,任太[9](2018)在《IHO海道测量分级》文中研究说明0引言海道测量(Hydrographic Survey)是以测定与水体相关的数据为主要目的,获取水深、底质、助航物和碍航物等资料,对海洋(包括内陆水域)和海岸特征进行的测量。海道测量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岸线地形测量、水深测量、扫海测量、海洋底质探测、海洋水文观测、助航标志的测定以及海区资料的调查等。尽管国内关于海道测量与海洋测量的关系问题不尽相同,翟国君等[1]从历史发展、国内外认识等方面给出全面的介绍,但海道测量显然不等同于海洋测绘,其区别于海洋测绘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以保
董玉磊,桑金[10](2018)在《海道测量规范与IHO标准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制定了国际海道测量标准并保持不断更新,我国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海道测量的国家强制标准。从测深、定位、障碍物、潮位、潮流和底质等6个方面对国际海道测量标准和我国海道测量规范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它们在要求上的不同和差异,旨在供测量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并推动国内测量规范与国际测量标准的衔接。
二、国家海道测量规范与IHO规范之区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海道测量规范与IHO规范之区别(论文提纲范文)
(1)航海图四面体模型和未来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海图和电子海图发展脉络 |
2航海图四面体模型 |
2.1实地‐纸质海图‐用图者 |
2.2实地‐纸质海图‐电子海图 |
2.3纸质海图‐电子海图‐用图者 |
2.4实地‐电子海图‐读图者 |
3结束语 |
(2)电子海图导航系统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 |
2 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
2.1 多维化 |
2.2 一体化 |
2.3 开放化 |
2.4 服务化 |
2.5 移动化 |
3 未来发展趋势 |
3.1 自主环境感知 |
3.2 增强现实 |
3.3 新一代海上通信 |
3.4 自动驾驶 |
4 结 论 |
(3)第6版国际海道测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修订过程及其内容 |
3 主要变化 |
4 结束语 |
(4)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海事测绘资源 |
2.1.2 海事测绘资源共享 |
2.1.3 政府职能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3 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政府推进的现状分析 |
3.1 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举措与效果 |
3.1.1 现有的举措 |
3.1.2 取得的成效 |
3.2 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政府推进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3.2.1 缺少固定的顶层协调机构与交流机制 |
3.2.2 现有的测绘技术标准不统一 |
3.2.3 海事测绘技术发展不平衡 |
3.2.4 难以实现海事测绘设施的统一协调 |
3.2.5 海事测绘成果转化与产品服务差异性大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政府机构职能设置的缺陷 |
3.3.2 缺少技术交流与信息交互 |
3.3.3 港澳两地参与共享的意识不强 |
3.3.4 缺乏海事测绘成果与产品服务的对接机制 |
4 国内外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经验借鉴 |
4.1 国外测绘资源共享概况 |
4.1.1 欧盟:“一张图”建设 |
4.1.2 英国:海道测量资源共享 |
4.1.3 澳大利亚: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服务 |
4.1.4 美国、加拿大:海图数字产品服务 |
4.2 国内海事测绘资源共享概况 |
4.2.1 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水文站网、CORS站网共享 |
4.2.2 海事测绘数据共享技术 |
4.2.3 海事测绘产品共享 |
4.3 经验借鉴 |
4.3.1 共享基础设施 |
4.3.2 共享数据与技术 |
4.3.3 共享产品与服务 |
5 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 |
5.1 建立固定的协调机构与交流机制 |
5.1.1 建立固定的协调机构 |
5.1.2 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 |
5.2 加强粤港澳海事测绘基础设施共享机制 |
5.2.1 加强粤港澳三地水文站设施的共享力度 |
5.2.2 增加粤港澳三地CORS站网设施的共享 |
5.2.3 酝酿粤港澳三地测绘装备的共享 |
5.3 推动粤港澳海事测绘成果的统一与数据互换机制 |
5.3.1 推动粤港澳三地海事测绘成果的统一 |
5.3.2 建立粤港澳三地定期数据互换机制 |
5.4 加速粤港澳海事测绘公共产品服务一体化 |
5.4.1 海事测绘数字产品服务一体化 |
5.4.2 海事测绘纸质产品服务一体化 |
5.4.3 海事测绘产品销售模式一体化 |
5.5 加强粤港澳海事测绘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
5.5.1 海事测绘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
5.5.2 海事测绘专技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
5.6 借大湾区发展强化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5)《海上安全调查报告》中介词短语的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任务描述 |
1.1 翻译材料原文介绍 |
1.2 翻译任务简介 |
Chapter 2 任务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2 翻译过程 |
2.3 译后事项 |
Chapter 3 案例分析 |
3.1 翻译理论依据 |
3.2 介词短语的翻译方法 |
3.2.1 转译法 |
3.2.1.1 介词短语转译成动词短语 |
3.2.1.2 介词短语转译成形容词 |
3.2.1.3 介词短语转译成副词 |
3.2.2 省译 |
3.2.2.1 时间介词的省译 |
3.2.2.2 地点或方位介词的省译 |
3.2.2.3 方式手段介词的省译 |
3.2.3 直译 |
3.2.4 增译 |
3.2.5 分译 |
Chapter 4 翻译实践总结 |
4.1 实践总结 |
4.2 翻译启示 |
References |
附录A 报告文本 |
附录B 专有名词缩略语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多波束测深质量后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2 背景知识 |
2.1 多波束测深主要误差源分析 |
2.2 多波束测深相关规范要求 |
2.3 本章小结 |
3 多波束测深交叉点深度不符值计算 |
3.1 基于深度不符值的质量后评估方法 |
3.2 常用的深度不符值计算方法 |
3.3 线面叠置的深度不符值计算方法 |
3.4 实验与分析 |
3.5 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多波束测深不确定度的精确计算 |
4.1 基于不确定度的质量后评估方法 |
4.2 严密波束归位模型的构建 |
4.3 测深不确定度精确计算 |
4.4 实验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海洋测绘地理空间数据模型(S-100)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性研究阶段 |
1.1 S-100数据模型理论性研究 |
1.2 S-100数据产品理论性研究 |
2 应用性研究阶段 |
2.1 S-100关键技术实现 |
2.2 S-100在e-Navigation中的应用 |
3 创新性研究阶段 |
4 结语 |
(8)IHO S-102水深表面数据模型及其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S-102数据模型 |
3 S-102数据集生产与应用测试 |
3.1 现有S-102产品的生产工具 |
3.2 S-102数据集生产与应用测试情况 |
4 S-102产品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应用分析 |
4.1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
4.2 S-102数据产品的应用分析 |
5 结束语 |
(9)IHO海道测量分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海道测量分级 |
1.1 特等测量 |
1.2 一等测量 |
1.3 二等测量 |
1.4 三等测量 |
2 S-44 (5th) 海道测量 |
2.1 特等测量 |
2.2 一等测量 |
2.2.1 1a等测量 |
2.2.2 1b等测量 |
2.3 二等测量 |
3 S-44 (5th) 与S-44 (4th) 对比 |
4 结论 |
(10)海道测量规范与IHO标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测量要求差异比较 |
2.1 深度测量要求 |
2.2 定位测量要求 |
2.3 障碍物测量 |
2.4 潮位测量 |
2.5 潮流测量 |
2.6 底质测量 |
3 结束语 |
四、国家海道测量规范与IHO规范之区别(论文参考文献)
- [1]航海图四面体模型和未来发展[J]. 王昭,董江,任福. 测绘地理信息, 2022
- [2]电子海图导航系统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J]. 郝江凌,单雄飞,赵丽宁,李邵喜,胡景峰,李超,潘明阳.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21(03)
- [3]第6版国际海道测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变化[J]. 董玉磊,桑金. 海洋测绘, 2021(01)
- [4]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研究[D]. 俞成明.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8)
- [5]《海上安全调查报告》中介词短语的汉译实践报告[D]. 吴阳.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6]多波束测深质量后评估方法研究[D]. 曲萌.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7]海洋测绘地理空间数据模型(S-100)综述[J]. 洛佳男,万晓霞,孙东礼,邬金,徐卫国,刘莉雯,段晶. 测绘通报, 2019(03)
- [8]IHO S-102水深表面数据模型及其应用分析[J]. 吴礼龙,李庆伟,姜林君,王兴中. 海洋测绘, 2019(02)
- [9]IHO海道测量分级[J]. 董玉磊,刘雷,任太. 航海技术, 2018(03)
- [10]海道测量规范与IHO标准的比较研究[J]. 董玉磊,桑金. 海洋测绘,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