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恶性腹水中VEGF、CD44v6、MMP-2、MMP-9的临床意义

检测恶性腹水中VEGF、CD44v6、MMP-2、MMP-9的临床意义

一、检测恶性腹水中VEGF、CD44v6和MMP-2、MMP-9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周唯[1](2021)在《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胃癌和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目前其治疗方法以放化疗为主。复方苦参注射液是常用的抗肿瘤类中药注射液,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多用于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本研究在整合大数据理念指导下,综合运用网状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和食管癌的临床评价与机制研究,希冀为科学评价其临床疗效和揭示其分子机制提供高质量证据。研究方法1网状Meta分析首先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复方苦参注射液等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胃癌、食管癌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并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遴选文献,进而应用WinBugs1.4和Stata13.0软件对临床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和不良反应改善等结局指标进行分析,并生成网状关系图、曲线下面积图和三维数据立方体图,从而解析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其他同类注射剂相比的治疗优势与特点。2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本论文综合运用了网络药理学、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芯片Meta分析、分子对接、经典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整合分析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食管癌的作用机制。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研究中,首先对GEO和TCGA数据库中的miRNA表达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并且对其进行靶基因预测,之后应用WGCNA对TCGA中的RNA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进行关键模块筛选,根据复方苦参注射液成分靶点和以上胃癌关键信息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的ceRNA网络构建。同时,本研究运用芯片Meta分析对比了关键基因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以明确关键基因所涉及的生物调控途径;通过生存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进一步检测了关键基因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最后,采用分子对接验证关键基因和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相关成分的结合能力。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机制研究中,首先从GEO数据库中下载食管癌高通量测序芯片数据并进行整合差异分析;其次根据TCGA中的食管癌RNA测序数据进行关键模块构建筛选;最后根据DisgeNET数据进行食管癌疾病靶点的数据搜集。根据以上信息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从而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作用机制。3分子生物学实验本研究首先采用MTT和CCK-8方法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影响。之后分别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及食管癌细胞中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本研究采用TMT方法系统研究了复方苦参注射液给药后胃癌细胞蛋白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临床评价研究本部分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68篇,涉及8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相关胃癌患者5525名。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仅用FOLFOX相比,联合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免疫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以及减缓不良反应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多指标三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同类注射液相比在临床疗效和缓解不良反应综合评价中亦有较好排序。2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此部分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52篇,涉及7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相关食管癌患者3876名。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仅用化疗相比,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恶心呕吐方面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使用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相关结局指标聚类分析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多结局指标评价中亦有明显优势。3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得到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参与调控的ceRNA网络以及复方苦参注射液直接干预胃癌的基因靶点。对胃癌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 Meta 分析后发现关键基因 AKR1B1,CTSK,MMP2,TLR4,ADRB2,PDE1C和PTGER3在胃癌组织中具有显着差异。生存分析亦显示AKR1B1,MMP2和PTGER3在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通过激活诸如PI3K-Akt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来抑制癌细胞增殖并调节免疫力,从而治疗胃癌。4 基于整合高通量数据分析的食管癌关键基因研究此部分旨在确定与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和预后相关的潜在关键基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癌症组织中共有134个上调和183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并且据此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根据度值筛选出十个关键基因(AURKA,CDC20,BUB1,TOP2A,ASPM,DLGAP5,TPX2,CENPF,UBE2C和NEK2)。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多种细胞外相关条目和ECM-受体相互作用途径均与食管癌密切相关。5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首先应用WGCNA方法研究基因表达数据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进而结合芯片分析的差异基因、疾病数据库基因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成分对应的预测靶标进行网络药理分析。结果显示EGFR、ERBB2、CCND1和AURKA是与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相关的核心基因。此外,通过富集分析预测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还可以调控食管癌中的ERBB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6 基于蛋白组学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分子作用机制本研究采取TMT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来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细胞后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研究发现,共有差异蛋白794个,其中包括上调蛋白490个以及下调蛋白304个。此外,结果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通过影响如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遏制胃癌进展。7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作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增殖。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抑制胃癌细胞中AKR1B1和MMP2的过表达,还可以上调胃癌细胞中的PTGER3;此外,复方苦参注射液也可以下调食管癌细胞中的EGFR和AURKA的异常高表达。研究结论本论文在整合大数据理念指导下,综合运用临床大数据与生物信息大数据研究方法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评价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食管癌疗效确切且与同类注射液对比有优势或特色,其核心机制与调控胃癌、食管癌关键基因密切相关。同时,本研究还探索实践了以网状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主链的中医药整合大数据研究模式,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特别是疗效与机制评价的有效联通提供了示范与路径。

王一同[2](2021)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恶性腹水是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全身化疗或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等方法,但恶性腹水患者多为肿瘤晚期,经过多程放、化疗治疗,体质较差,再次化疗的敏感性及耐受性降低,且恶性腹水多为血性,无法大量置管引流,使腹胀、喘憋等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探索更为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腹腔灌注,可避免口服汤药引起的胃肠不适,副反应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恶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本团队致力于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研究多年,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有一定的疗效,庄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率为66.42%;杨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对于恶性胸水有效率为60.00%;袁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于消化系统肿瘤来源恶性腹水有效率为75.4%,疗效更好,但前期研究对于不同癌种患者分层后病例数较少,未进行具体分层讨论。恶性腹水的生成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本团队前期基础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能够降低恶性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使腹水颜色变浅,推测华蟾素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干预恶性腹水的生成。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提出的全新肿瘤血管新生模式,可能与传统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共同促进恶性腹水的生成。既往多数研究关注在华蟾素对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鲜有研究探究华蟾素对VM形成的影响。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明确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对于结肠癌这一单一病种来源的恶性腹水的疗效及该治疗方法对应的优效人群特征,以期为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提供更为个体化的临床指导。实验部分:由临床现象探索内在机制。以VM为新切入点,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VM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更为全面地从肿瘤血管新生角度阐述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采用单臂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患者临床资料,从腹水量控制率、腹水质改善率、KPS评分改善情况及患者生存期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评价安全性。进一步对比不同因素(如肿瘤原发病特点、转移情况、整体及局部中医辨证分型、合并全身治疗等)对疗效的影响,从中筛选优效病例,总结优效人群特征。实验部分:(1)采用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法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观察造模前后及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前后裸鼠一般体征、体重、腹围、腹水量、腹水红细胞数量及腹腔转移瘤瘤重等。(2)采用CoCl2化学诱导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缺氧模型;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3)采用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通过PAS-CD31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双染法显示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VM的形成;显微镜下计数VM形成数目,观察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体外VM形成的影响。(4)采用RT-qPCR、Western-blot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 HCT116 细胞 VM 形成相关靶点 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腹水量疗效评价: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灌注后腹围较灌注前显着减小(P<0.01);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56例,合计有效83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61.5%。(2)腹水质疗效评价:灌注后腹水红细胞数、腹水肿瘤标记物、腹水乳酸脱氢酶水平较灌注前显着下降(P<0.01);腹水红细胞较治疗前下降≥25%者94例,总有效率74.0%;腹水肿瘤标记物较灌注前下降≥25%者70例,总有效率55.1%,其中CEA、CA199、CA724水平下降显着,铁蛋白水平较灌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下降≥25%者50例,总有效率39.4%。(3)KPS评分疗效评价:灌注后KPS评分较灌注前显着提高(P<0.01);较治疗前提高者41例,较治疗前稳定者82例,较治疗前减少者12例。(4)生存情况疗效评价:纳入患者截至末次随访,仍存活者2例,腹水生存期为1~31个月,平均腹水生存期5.66±4.59个月,中位腹水生存期4.00个月;腹水1年生存率为9.6%,2年生存率为3.7%,未见大于3年生存者。(5)安全性评价:出现不良反应者27例,占比20.0%,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10例)、发热(11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3例),多可耐受或对症治疗后可较快缓解,为1级轻度不良反应。未见由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及心电图改变,未见腹腔感染、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良好。(6)短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对于男性、有饮酒史、左半结肠、灌注前血液NLR≤2.81、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血性腹水、全身辨证含瘀毒证,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量控制方面疗效更好,其中结肠癌位置、腹水性质、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是影响腹水量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有饮酒史、无肝转移、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颜色改善方面疗效更好,其中肝转移、胆红素升高、腹水性质、局部辨证为影响腹水颜色改善率的独立预后因素。(7)长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有家族史、左半结肠、无肝转移、无脑转移、转移部位≤2个、灌注前无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无不良反应及腹水量得到控制的患者腹水生存期更长,但与外部研究结果对比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实验部分:(1)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可建立较为稳定的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可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2)华蟾素注射液腹腔注射可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生成、降低腹水中红细胞数目,抑制结肠癌腹腔转移瘤的生成。(3)缺氧微环境可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迁移、侵袭,增强体外VM的形成能力。(4)华蟾素注射液可逆转缺氧对HCT116细胞造成的不良影响,抑制其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体外VM的形成。(5)缺氧微环境可上调HCT116细胞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后可抑制HIF-1α、VEGF、MMP2、VE-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对MMP9 mRNA及蛋白未见显着影响。研究结论临床部分:(1)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可有效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产生,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2)左半结肠癌、无肝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的患者是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优效人群,通过人群特征初步筛选后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可能与其逆转肿瘤缺氧微环境,下调HIF-1α、VEGF、MMP2、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体内、体外VM的形成,同时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腹腔侵袭有关。

孙娟[3](2017)在《腹水sHLA-G检测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评估》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人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Soluble human leukocyte antigen-G,s HLA-G)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腹水患者94例,根据最终诊断分为恶性腹水组(64例)和良性腹水组(30例)。收集腹水样本及对应患者同一时段的血浆样本,ELISA方法检测腹水和血浆中的s HLA-G含量,采用ROC曲线评估腹水s HLA-G检测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与传统肿瘤标志物及腹水细胞病理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恶性腹水组的腹水s HLA-G含量显着高于良性腹水组[(20.718±3.215)ug/L vs(12.467±3.678)μg/L],差异具有极显着性(t=7.425,P<0.001);血浆s HLA-G含量亦显着高于良性腹水组[(19.530±4.355)μg/L vs(13.326±3.192)μg/L],差异具有极显着性(t=4.546,P<0.001);两组内腹水和血浆s HLA-G含量配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硬化腹水组与结核性腹水组比较,腹水和血浆s HLA-G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恶性腹水组的腹水CEA、CA19-9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P<0.05);而腹水AFP、CA125在两组之间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腹水s HLA-G的界值为19.60μg/L时,其预测诊断恶性腹水的灵敏度为87.5%(95%CI:71.0-96.5%),特异度为100%(95%CI:88.4-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95%CI:0.872-0.992),与传统肿瘤标志物腹水CEA(68.75%,83.33%,0.810)及腹水CA19-9(65.63%,70%,0.71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灵敏度与腹水细胞病理学比较(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均为100%。4.s HLA-G与CEA、CA19-9在恶性腹水中的含量不具相关性(P>0.05);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亦无明显关系,但在不同肿瘤类型的腹水中,s HLA-G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32例腹水细胞病理学阴性但活检阳性的恶性腹水中,腹水s HLA-G的阳性检出率为75%,与腹水CEA(31.25%)及CA19-9(6.2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1.腹水sHLA-G检测对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能是预测诊断恶性腹水的独立指标。2.腹水s HLA-G检测有助于筛查细胞学检查阴性的恶性腹水,可以作为腹水细胞学辅助检查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孙娟,牛春燕[4](2016)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对于明确病因、预后评价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均有重要价值。腹水的诊断方法很多,但至今尚无一种理想的方法能兼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满足临床经济学和可行性等要求。因此,寻找理想的腹水鉴别诊断方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阐述了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常规检测等诊断方法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了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诊断效能,认为多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

武建毅,沈清,金赟洁,姚晓祥,朱纪,华朱,麟玉,黄晓东[5](2016)在《黄芪甲苷对BALB/C小鼠肝癌H22腹水瘤抑制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BALB/C小鼠肝癌H22腹水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BALB/C小鼠100只,腹腔注射H22细胞建立小鼠肝癌H22腹水瘤模型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0.9%NS)、阳性对照组(0.5 mg·kg-1顺铂)、黄芪甲苷低(0.3 mg·kg-1)、中(1.0 mg·kg-1)、高(3.0 mg·kg-1)剂量组,每组20只,每日1次,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小鼠,计算腹水量、瘤细胞抑制率及腹膜瘤最大结节直径,ELISA检测VEGF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VEGF、MMP-2、MMP-9、AQP-1和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黄芪甲苷组腹水量、瘤细胞存活率以及最大结节直径均降低(P<0.05);VEGF含量明显减少,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VEGF、MMP-2、MMP-9、AQP-1和CD31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黄芪甲苷通过影响血管生成、抑制转移相关基因和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抑制H22腹水瘤肝癌。

吴春艳[6](2014)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小鼠恶性腹腔积液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单药及其联合顺铂治疗ICR小鼠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小鼠肝癌腹水瘤细胞系(H22细胞系)建立ICR小鼠恶性腹水瘤模型。12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0.9%NS),恩度组1(恩度8mg/kg),恩度组2(造模后24h即开始给予恩度8mg/kg),联合组(顺铂5mg/kg+恩度8mg/kg),顺铂单药组(顺铂5mg/kg)。其中恩度组2从造模后的24h开始给药,其余各组从第6天开始给药,顺铂给药方式为将5mg/kg药物总剂量均分后分5天给药(即连续5天,每天给药量为1mg/kg),恩度给药方式为按各组剂量连续给药6天,均为腹腔灌注1次/日。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一般生活情况及生存期,每隔1天测小鼠体重以绘制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曲线、处死小鼠后计量每只小鼠腹水体积。根据伊文思蓝(Evan’s blue)的吸光度值间接测定各组小鼠腹膜通透性;收集小鼠血清及腹水上清并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和腹水中VEGF、bFGF、MMP-2水平。结果:1.综合实验期间各组小鼠精神、食欲及是否发生腹泻、腹泻严重程度的情况,小鼠生活质量以恩度组2最好,其次为恩度组1。2.与对照组比较,恩度组1、恩度组2、联合组、顺铂组小鼠在给药后体重增长均较慢,其中以恩度组2小鼠体重增长最平缓。3.与对照组比较,恩度组1、恩度组2、联合组、顺铂组均能降低小鼠腹膜通透性低、减少小鼠腹水量,延长小鼠生存期,且均以联合组明显。4.与对照组比较,恩度组1、恩度组2、联合组、顺铂组均能降低小鼠血清和腹水中VEGF、bFGF、MMP-2浓度(P<0.05)且均以联合组最明显。结论:1.恩度单药及恩度联合治疗小鼠恶性腹腔积液疗效肯定,且以联合用药疗效较好。2.恩度及恩度联合顺铂治疗小鼠恶性腹腔积液机制可能为降低小鼠血清和腹水中VEGF、bFGF、MMP-2水平。

李娟[7](2013)在《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湿热型恶性腹水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恶性腹水是各种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由肿瘤侵犯腹膜所致,形成迅速,不易控制,其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可能为肿瘤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腹膜间润滑液迅速增多的结果。因其原发病不易控制,发病机制又不明确,治疗更是难上加难。西医治疗多以利尿、引流腹水、化疗药物或生物制剂腹腔注射等为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仍存在一定局限。应用利尿药、引流腹水虽效果立竿见影,但其长期维持疗效较差,且易引起大量蛋白流失、水电解质紊乱、肾衰竭、休克等严重后果。临床中多配合腹腔灌注化疗药及生物制剂,因不良反应较多,费用昂贵,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新兴的热疗法等治疗也是基于其他治疗起增效作用,现阶段因设备、费用等问题未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探索一套更有效、便捷、经济、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是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要任务。而中医在治疗肿瘤腹水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优势。结合导师多年临床经验,及科室临床应用探索,采取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对应用华蟾素腹腔灌注治疗的恶性腹水患者临床症状及局部证候,腹水量(超声、腹围),KPS评分,腹水常规、生化、肿标的变化进行数据整理、统计,从而对现有的治疗方案作出系统评价,探索一条治疗恶性腹水的有效方法,丰富该病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观察符合纳入标准的2012年6月到2013年3月共61例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病房的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引流腹水,治疗组予以腹腔灌注华蟾素注射液、对照组予灌注白介素-2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第7、14、30天的腹水量变化、生活质量变化,以及治疗周期(2周)内临床症状、腹水常规、生化、肿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所观察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以SPSS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3例,未完全缓解:15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65.2%;对照组有效率为46.7%,明显低于治疗组,且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通过腹腔灌注改变了该药常规的用药途径,使药物直接接触病灶,以使药力直达病所,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毒副作用小、耐受性高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晚期肿瘤腹水量多、年老体弱的患者。其疗效确切,能够显着减少腹水量,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绿色治疗”方法。

姜子瑜[8](2012)在《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恶性腹水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恶性腹腔积液(简称恶性腹水)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终末期事件,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目前的常规治疗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远期疗效不尽人意,因而急需探索治疗恶性腹水的新药物、新手段。业已证实,腹膜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恶性腹水形成的重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刺激血管生成和增加血管渗透性的关键因子,通过干预相关环节,有望为治疗恶性腹水提供新的途径。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rh-Endastatin, Endostar),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形成抑制因子,通过多靶点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抑制肿瘤的生长。榄香烯注射液(以下简称榄香烯)是从中药莪术中提取的萜烯类抗肿瘤制剂,临床.上广泛用于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以及腔内给药治疗恶性胸腹水。因此,本实验旨在探讨恩度联合榄香烯治疗小鼠恶性腹水是否可以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恩度联合榄香烯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1.体内实验:(1)在正常小鼠腹腔内注射恩度和榄香烯,观察两药联合对小鼠体重的影响以及血液学和肝肾毒性。(2)腹腔内接种H22腹水瘤细胞建立小鼠恶性腹水模型,分别用4mg/kg、8mg/kg和16mg/kg剂量的恩度以及50mg/kg、75mg/kg和100mg/kg剂量的榄香烯每天一次连续腹腔注射8天,观察小鼠的平均腹水量和生存期,计算腹水抑制率,确定最佳单药剂量。(3)分别采用两药不同剂量的组合治疗荷瘤小鼠,观察小鼠的平均腹水量和生存期,计算腹水抑制率,确定最佳剂量组合。(4)用已确定的最佳剂量组合单独或联合治疗荷瘤小鼠,分为4组,即对照组、恩度组、榄香烯组和两药联合组,再一次观察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两药作用的机制:①计量各组小鼠的平均腹水量,根据药物相互作用指数(CDI)判断是否具有协同作用;②计数腹水中肿瘤细胞数和红细胞数;③检测小鼠腹水和血清中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④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⑤透射电镜观察联合组小鼠腹水中肿瘤细胞的亚细胞结构;⑥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循环血内皮细胞的变化;⑦腹膜渗透性检测:从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0.2ml5%的伊文蓝溶液,2h后处死荷瘤小鼠收集腹水并检测其在540nm波长处伊文蓝的吸光度,通过吸光度值间接反映伊文蓝的浓度,从而分析荷瘤小鼠腹膜微血管渗透性;⑧ELISA法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腹水巾VEGF、MMP-2、CD44v6和HIF-1α勺水平;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技术(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腹水中肿瘤细胞VEGF、MMP-2、p-p38MAPK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各组荷瘤小鼠水中肿瘤细胞VEGF mRNA的表达。2.体外实验:(1)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恩度联合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处理24h和48h后对H22细胞增殖的影响。(2) ELISA法检测恩度、榄香烯单药以及两药联合处理48h后H22细胞上清液中VEGF、CD44V6、MMP-2和HIF-1α勺水平。(3) Western Blot检测恩度、榄香烯单药以及两药联合处理48h后H22细胞中VEGF和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1.体内实验:(1)恩度联合榄香烯在正常小鼠腹腔内连续腹腔注射8天后对小鼠的体重没有明显影响,也没有观察到血液学毒性以及肝肾毒性。(2)恩度最佳单药剂量为8mg/kg,榄香烯最佳单药剂量为100mg/kg。(3)联合应用时,最佳剂量组合为恩度8mg/kg联合榄香烯100mg/kg。(4)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恩度组(8mg/kg)、榄香烯组(100mg/kg)和两药联合组(恩度8mg/kg联合榄香烯100mg/kg),每天一次连续腹腔内注射8天后处死小鼠,行相关检测:①对照组、恩度组、榄香烯组和联合组小鼠腹水量分别为8.93±0.79、7.34±0.76、4.79±0.47和3.12±0.23ml,计算得CDI值为0.79,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②实验组均能抑制腹水中的肿瘤细胞数,尤其以联合组效果最佳;榄香烯对腹水中红细胞无明.显影响,恩度和联合组均能减少小鼠腹水巾的红细胞,但是这两组之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③恩度和榄香烯均可以降低腹水巾蛋白和LDH的含量,联合组效果更明显;各实验组血清中蛋白和LDH水平无明显差异;④对照组、恩度组、榄香烯组和联合组小鼠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14、15和18天,各实验组生存时间延长率分别为34.74%、43.67%和66.67%;⑤透射电镜观察联合组腹水瘤细胞有明显的凋亡,细胞坏死严重;⑥对照组、恩度组、榄香烯组和联合组小鼠循环血中活的内皮细胞占外周有核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6.8±0.91、1.95±0.17、6.16±0.42和0.57±0.09;⑦对照组、恩度组、榄香烯组和联合组小鼠腹水光吸收值(OD值)分别为1.714±0.13、1.45±0.09、1.05±0.08和0.88±0.07:⑧ELISA检测显示联合组较恩度和榄香烯单药进一步下调了小鼠腹水中VEGF、CD44V6、MMP-2和HIF-la等细胞因子的水平;⑨联合组增强了恩度和榄香烯单药对小鼠腹水瘤细胞中VEGF和MMP-2的抑制:虽然榄香烯对p38MAPK信号通路没仃明显影响,但是它增强了恩度对p38MAPK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⑩对照组、恩度组、榄香烯组和联合组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8±0.28,0.94±0.11,1.58±0.15和0.63±0.06。2.体外实验:(1)恩度对体外培养的H22细胞抑制率在4-8%左右,有剂量依赖性,没有时间依赖性;榄香烯对H22细胞的抑制率在10~40%左右,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恩度不能增强榄香烯对H2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2)恩度和榄香烯均能下调H22细胞上清液中VEGF、CD44V6、MMP-2和HIF-la的水平,两者联合后可增强该作用。(3)恩度和榄香烯可抑制H22细胞中VEGF和MMP-2蛋白的表达,两者联合能进一步增强该作用。结论体内实验证明,8mg/kg剂量恩度联合100mg/kg剂量榄香烯可以协同抑制荷H22腹水瘤小鼠恶性腹水的产生,并能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两者联合协同增效的可能机制是:(1)恩度增强了榄香烯对腹水瘤细胞的直接抑制杀伤作用:(2)两药联合仃效降低循环血中活的内皮细胞占外周有核细胞的百分比;(3)两药联合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进一步抑制了VEGF的表达,从而降低小鼠腹膜微血管的渗透性,并减少蛋白、红细胞等从外周血中渗透入腹膜腔;(4)抑制腹水中CD44V6、MMP-2和HIF-1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从而抑制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5)同时具有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杀伤协同作用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协同作用,两种作用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本研究首次证明腹腔内注射恩度和榄香烯治疗恶性腹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为指导临床上联合应用恩度和榄香烯治疗恶性腹水以及进一步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此外,本研究对于将现代中药制剂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张春玲[9](2012)在《MMP-2、MMP-9、VEGF和Survivin在恶性腹水中的诊断意义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MMP-2、MMP-9、VEGF和Survivin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各种类型腹水及腹腔液,采用ELISA法检测MMP-2、MMP-9、VEGF和Survivin水平。结果癌性腹水组MMP-2、MMP-9、VEGF和Survivin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腹水组和结核性腹水组(P均<0.05),而后2组间MMP-2、MMP-9、VEGF和Survivin水平比较则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MMP-2、MMP-9、VEGF和Survivin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它们可能在恶性腹水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王俊利,韦叶生[10](2010)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

二、检测恶性腹水中VEGF、CD44v6和MMP-2、MMP-9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检测恶性腹水中VEGF、CD44v6和MMP-2、MMP-9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
    第一节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基于整合高通量数据分析的食管癌关键基因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相关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第一节 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细胞实验研究
        1 仪器与器材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基于蛋白组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
        1 仪器与器材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食管癌细胞实验研究
        1 仪器与器材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腹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1.2 恶性腹水的西医诊断
        1.3 恶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2. 恶性腹水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恶性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
        2.2 恶性腹水的中医辨证
        2.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管生成拟态(VM)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1. 结肠癌VM的发现及生物学特性
        2. VM的形成机制
        2.1 肿瘤缺氧微环境与VM
        2.2 肿瘤干细胞与VM
        2.3 上皮间质转化与VM
        2.4 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VM
        2.5 VM形成相关信号通路
        3. VM与结肠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4. VM与结肠癌的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1. 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
        2. 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
        3.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3.1 VEGF/VEGFR通路抑制作用
        3.2 MMPs/TIMPs通路抑制作用
        3.3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凋亡作用
        3.4 其他潜在靶点
        4.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疗效评价及优效人群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对象
        1.3 病例筛选方法
        1.4 治疗方法
        1.5 提取指标
        1.6 疗效评价
        1.7 安全性评价
        1.8 统计方法
        1.9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总体资料分析
        2.2 疗效评价
        2.3 安全性评价
        2.4 优效人群特征筛选
    3. 讨论
        3.1 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3.2 优效人群研究的必要性
        3.3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潜在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基于血管生成拟态(VM)研究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
    实验一: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生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华蟾素注射液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华蟾素注射液体内、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VM形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VM形成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腹水sHLA-G检测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人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 HLA-G)
        1.2.2 人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 (soluble human leukocyte antigen-G, sHLA-G)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入组标准
    2.3 样本收集
    2.4 指标检测
        2.4.1 sHLA-G检测
        2.4.2 腹水AFP、CA125、CEA、CA19-9 检测
    2.5 质量控制方法
    2.6 统计分析
    2.7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良恶性腹水组腹水及血浆SHLA-G含量比较
    3.2 良恶性腹水组传统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
    3.3 腹水SHLA-G、CEA、CA19-9 的ROC曲线分析
    3.4 恶性腹水中SHLA-G与CEA、CA19-9 的相关性分析
    3.5 恶性腹水中sHLA-G含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类型之间的关系
    3.6 SHLA-G在腹水细胞学阴性的恶性腹水中的阳性检出率
4 讨论
5 结论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子生物学检测
    1.1 端粒酶
    1.2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1.4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
2 细胞学检查
    2.1 流式细胞术DNA定量分析与倍体分析
    2.2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y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g NOR)染色
3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4 常规检测
    4.1 微量元素
    4.2 腹水铁蛋白
    4.3 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AFU)
5 其他与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相关的指标
    5.1 干扰素(IFN)γ
    5.2 内皮抑素(endostatin,ES)
    5.3 钙黏附素(cadherin,cad)
6 小结

(5)黄芪甲苷对BALB/C小鼠肝癌H22腹水瘤抑制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细胞株
    1.3 受试药物
    1.4 试剂与仪器
2 方法
    2.1 H22 细胞培养
    2.2 小鼠H22 腹水瘤模型的建立
    2.3 实验小鼠分组及给药方法
    2.4 腹水量、瘤细胞抑制率及腹膜瘤最大结节直径
    2.5 ELISA检测VEGF含量
    2.6免疫组织化法肿检测VEGF、MMP-2、MMP-9、AQP-1和CD31蛋白的表达水平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黄芪甲苷对H22 腹水瘤小鼠腹水量、瘤细胞抑制率及腹膜瘤最大结节直径的影响
    3.2 黄芪甲苷对H22 腹水瘤小鼠腹水中VEGF含量的影响
    3.3 黄芪甲苷对H22 腹水瘤小鼠VEGF、MMP-2、MMP-9、AQP-1 和CD31 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6)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小鼠恶性腹腔积液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材料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技术路线图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腹腔积液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湿热型恶性腹水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1 西医对恶性腹水的基本认识
        2 良恶性腹水鉴别
        3 恶性腹水西医发病机制
        4 恶性腹水西医治疗进展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恶性腹水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腹水的基本认识
        2 恶性腹水中医病因病机
        3 恶性腹腔积液中医治疗进展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前言
    临床观察及研究方法
        1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3 评价标准
    临床观察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结果
        3 小结
    讨论
        1 本课题研究背景
        2 局部辨证论治
        3 华蟾素药物分析
        4 白细胞介素-2药物分析
        5 临床结果分析
        6 创新点与特色
        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恶性腹水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H22细胞的稳定培养和鉴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恩度联合榄香烯小鼠腹腔内注射的安全性评估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恩度与榄香烯单药对荷H22腹水瘤小鼠的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恩度联合榄香烯对荷H22腹水瘤小鼠的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五部分 恩度联合榄香烯抑制小鼠腹水生长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恩度联合榄香烯对H22细胞增殖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部分 讨论
    1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2 恩度联合榄香稀治疗恶性腹水的理论基础
    3 恩度联合揽香稀协同抑制恶性腹水的机制探索
    4 实验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MMP-2、MMP-9、VEGF和Survivin在恶性腹水中的诊断意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胸腹水基本性状及细胞学检查
肿瘤标志物在胸腹水的诊断意义
端粒酶测定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指标

四、检测恶性腹水中VEGF、CD44v6和MMP-2、MMP-9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D]. 周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一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腹水sHLA-G检测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评估[D]. 孙娟. 西安医学院, 2017(01)
  • [4]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J]. 孙娟,牛春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07)
  • [5]黄芪甲苷对BALB/C小鼠肝癌H22腹水瘤抑制作用及机制[J]. 武建毅,沈清,金赟洁,姚晓祥,朱纪,华朱,麟玉,黄晓东. 中国药物警戒, 2016(03)
  • [6]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小鼠恶性腹腔积液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吴春艳. 皖南医学院, 2014(03)
  • [7]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湿热型恶性腹水的临床研究[D]. 李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8]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恶性腹水的实验研究[D]. 姜子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9]MMP-2、MMP-9、VEGF和Survivin在恶性腹水中的诊断意义探讨[J]. 张春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2(09)
  • [10]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J]. 王俊利,韦叶生. 右江医学, 2010(06)

标签:;  ;  ;  ;  ;  

检测恶性腹水中VEGF、CD44v6、MMP-2、MMP-9的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