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产信托风起云涌 收益偏高风险须防(论文文献综述)
李兰[1](2021)在《长租公寓的REITs应用研究 ——以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长租公寓市场是租赁住房市场的一部分,2015年至2018年,在中央及地方的政策支持,市场的资本扶持和强劲的租房需求的推动下,该市场发展较为迅速。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的资料显示,到2027年,近55亿平方米的真实租赁需求将在我国城镇地区形成。因此,长租公寓行业未来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长租公寓企业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却面临着投资回报周期长和难以盈利的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企业需要争取大规模的资金支持。有些企业运用互联网模式“高进低出”、“长收短付”,利用“租金贷”等金融产品来快速融资,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由此却引来长租公寓市场的爆雷。目前,在房企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都受限的情况下,利用资产证券化来进行资金融通,成为长租公寓行业解决资金问题的良好选择之一。REITs是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的一种,它与长租公寓相结合,将有助于长租公寓企业扩大公司规模并以较低成本满足自身资金需求。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分析了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文章绪论部分阐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回顾并整合了国内外的文献对REITs及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研究,概括性地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结构及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对长租公寓、REITs的含义及它们的发展概况、发展前景等做了简要的阐述。第三章介绍了碧桂园公司的概况和碧桂园长租公寓的发展情况,并重点阐述了碧桂园此次发行的REITs产品的基本情况、产品设计以及交易结构。第四章重点分析了该REITs产品的交易结构、现金流、风险和应用效果,在应用效果方面,REITs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长租公寓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存量资产的轻资产化及提高企业股票收益率。最后一章对本文做了总结,并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我国发展REITs市场提出了对策建议:推行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鼓励租赁住房REITs创新、积极探索公募信托投资基金、培养精通REITs的人才及进行投资者教育。本文对我国长租公寓的研究以及租赁住房REITs的发展完善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杜婷[2](2020)在《世茂股份连续并购动因及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华琦[3](2020)在《永辉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零售业在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的健康以及日常生活中一直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构成部分。目前,各行各业正在被“互联网+”的思维更新,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零售行业也必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其经营的模式、销售渠道、供应链、资本运作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作为传统的零售行业若想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拓展自己的市场,面临诸多的阻碍,如传统房屋销售以及租赁市场价格的激增、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协同发展运作产生的研发费用及销售人员的投入、各大互联网及电商服务平台的市场白热化竞争等等。目前,针对传统零售行业的市场关注点不能仅仅是简单地局限在对存货的管理、销售服务渠道的拓展等环节,而是应从对传统零售产品的关注逐步地转向对产品价值的关注考虑,进而有效解决传统零售企业在其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正因为资本的结构是聚焦于其价值的研究发展方向,将资本的结构稳定在合理的水准对于传统零售企业如何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传统的零售行业的代表企业—永辉公司为主要研究的对象。近年来,永辉公司在传统零售行业内的表现较为突出,本文将进一步结合资本结构的优化理论,在深入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永辉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相关的概念问题进行明确的界定,然后从其债务资产比率、债务资产结构、股权结构等方面对近年来永辉公司的现状进行更深入的阐述,并通过与同行业公司的对比来探讨资本结构现存的问题及成因。进一步以永辉公司的价值实现最大化的目标为研究导向,利用最优公司资本结构的静态模型找出永辉股份公司最优资本结构静态优化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内外部的环境情况确定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的区间,形成永辉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方案。最后,针对永辉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存在的问题从拓展外部融资的渠道、合理分配公司的长期贷款和合理发放短期贷款、提高其盈利的能力等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保障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永辉快速的发展。
徐晓林[4](2019)在《中国建设银行养老金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葛云飞[5](2019)在《我国信用债券违约风险与预警研究 ——结合中弘控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这一直接融资工具日益重要。2018年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存量达85.19万亿元。信用债券兼具收益率较高和流通性较强优点,广受投资者欢迎。然而,近几年,我国债券市场打破了“刚性兑付”的神话,信用债券违约风险日益凸显。因此,开展信用债券违约风险及预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结合,既通过建立信用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模型,定量预警债券违约风险,又结合具体案例,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债券违约风险,建立了债券违约风险预警体系。首先,本文梳理了我国当前信用债券违约概况,表明进行信用债券违约风险预警研究的必要性。然后,筛选出可量化分析的债券违约风险预警因素,选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作为违约风险度量模型,并从2018年发生违约的信用债券中选出96只作为违约样本,按照资产规模相当、行业分布类似的标准,匹配96只正常债券样本,两组样本都采用2017年的财务数据。接下来,做样本描述,并做非参数检验,选出两组样本间有显着差异的违约风险预警因素,作为预警模型的自变量,以债券是否违约为因变量,做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了债券违约概率和风险预警变量之间的关系,作为信用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模型,并对得到的模型进行解读,重新选定两组样本进行实证检测,完成了信用债券违约风险预警实证研究。最后,对中弘控股债券违约风险做定量与定性综合分析,更全面地预警债券违约风险。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从定量与定性预警两方面,建立了信用债券违约风险预警体系。
茹韩[6](2019)在《PD房地产集团长租公寓业务发展战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长租公寓作为租赁市场中的新兴力量,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渗透以及消费观念的升级,市场前景明朗,房地产龙头企业,诸如万科、世联行等也已纷纷切入布局。随着流动人口对居住的需求越来越大,租赁市场巨大的潜力加上国家政策的多番支持,长租公寓行业已经迎来了蓬勃发展之势,传统经济行业纷纷借此拓展自己的领地,创业者争相携带资本涌入淘金,一些开发商、酒店等也从中分一杯羹,整个长租公寓领域风起云涌,在互联网的深度嫁接之下,可谓群雄逐鹿。然而,在如在长租公寓业务发展势头迅猛但传统房企发展战略不明确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房地产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战略转型升级的问题。因此,传统房地产企业PD集团进入长租公寓业务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创新的市场发展战略模式来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获取的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更加科学的分析出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经营现状,以及现阶段的发展战略,继而探讨出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现有的战略和商业模式发展问题:例如,产品不能满足客户群体需求、目标消费群体未能细分、盈利模式过于单一、核心竞争力可复制、决策机构过于臃肿,市场反应时间慢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的战略环境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宏观上,采用PEST分析法对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所处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进行了具体分析;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其所处的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综合运用SWOT分析和QSPM矩阵法深入剖析了PD集团开展长租公寓业务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并给出合理的市场发展战略选择。最后,结合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发展的实际,提出基于STP策略的市场发展策略建议及保障措施,以期对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李思潇[7](2018)在《基于资管新规的Z基金公司零售渠道协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因长期受自身销售渠道不足和人力成本控制的限制,基金公司的公募产品主要依赖商业银行等代销渠道进行销售,在互联网技术推广后部分开发了线上代销平台。随着资管新规的发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基金产品与银行产品的销售渠道冲突会加剧,代销渠道的制约更加凸显。如何适应政策、技术、代销渠道和客户需求发展的新常态,探索一条新时期多渠道协同发展的新道路,已成为国内基金公司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论文以营销渠道理论为指导,结合比较分析和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首先从国内公募基金的源起、发展入手,分析了国内基金公司的行业情况,及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政策变化;其后讨论了基金公司产品销售模式与构成,研究了银行等代销渠道和基金投资者等角色,及其在互联网新技术之下的需求变化;以及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基金销售模式的借鉴,从Z基金公司的现状和销售现状出发,提出了Z基金公司应对资管新规的渠道协同方案,最后探讨了方案的实施建议。论文研究针对资产管理市场的变化,回应了投资者所提出的新的需求,研究的对策建议有利于稳定公募基金公司的销售,也有利于促进资管行业更加健康稳健发展。
武天[8](2018)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资金风险管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构建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在国家层面上积极探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等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把越来越多的权利还给市场,以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由此带来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核心技术外,资金风险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资金是企业的命脉,一旦资金链断裂,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企业发展的实际告诉我们,做好资金风险的管控非常重要。集团资金管理的核心是为了达到战略的目标高度,从而增加企业价值,壮大集团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为了激发集团活力,提高效益,积极进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改革,以期有效防范各类资金风险,保证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资金风险管理为研究主线,重点分析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资金运作模式、资金风险的特点、成因和风险种类,选取了国资委选择试点较早的ZL集团有限公司(本文简称ZL集团)为案例企业,在分析其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 ZL集团在资金风险管控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供其他投资公司试点企业参考。主要建议有:第一,积极推进产融结合,实行重组策略,规避一部分风险;第二,实行集团统一融资,包括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第三,构建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包括采用资金池等方式,实行资金集中支付和合并结算;第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资金管理系统的智能化。
王宇迪[9](2018)在《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及风险控制研究 ——基于中国平安保险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保险业真正的发展不过四十年,而保险资管业务更仅是在近十多年才开始蓬勃发展,当然这也和国内GDP的快速增长和金融市场发展密不可分。随着全国保费收入规模不断扩大,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也在快速增长。即使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阶段,保险业的发展依然后劲十足。数据显示,我国原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14339.25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36581.01亿元,短短六年间,翻了2.55倍有余,年均增长率达16.88%,远远跑赢同时段GDP增速。但是,我国保险业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体现在参与资产管理业务的能力方面。从保险业发展的趋势来看,“费差和死差”盈利占比会越来越小,未来,随着保险行业资金池的扩张,利差的盈利占比会越来越大,利润增长点更加依靠的是投资收益,比拼的是资金运作的能力。而且自2012年以来保监会密集出台的各项政策,让保险资金可全面参与资产配置业务。在此背景下,险企如何高效率地运用资金,让其更好地为社会民生服务,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保险资产配置是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科学合理的资产运作,能为保险公司带来丰厚的投资利润,实现其资产保值升值,这为保险公司的风险经营提供了资金保障。但是也不可忽视的是其在资产配置市场运作时投资风险的控制。首先本文对保险投资的相关理论做一个概述,分析了保险资金的来源和特性,资金配置应遵循的原则,融资的目的与用途。阐述了保险资本在金融市场投资,面临的相关风险因素,介绍了学术界普遍沿用的保险投资风险控制理论。然后本文选取了平安保险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平安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资金运用规模、和在市场上资产配置的现状,对其资产收益率予以量化。研究了平安保险资产配置比例、业务隔离机制等风险防范措施。并结合当前国家供给侧改革、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对平安保险运用资金配置资产时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了梳理和深入剖析。最后,本文基于平安保险的案例上,针对险资进行资产配置时存在的投资隐患,提出了其应健全投资风险控制体系,在各部门之间打造风险隔离墙,防范利益冲突;重视资本市场上资产配置周期性的转换,构建资产配置的多元化,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在组织机构上,应强化组织内控机制建设,优化部门投资决策流程,降低决策性风险。
杨毅佳[10](2018)在《长租公寓业务的风险控制探究 ——以美国EQR和日本Leopalace21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1993年起中国开启商品房时代,房地产行业已经从“黄金时代”走向了“白银时代”。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流动人口数的日渐庞大,房屋租赁业务也因此日益壮大,由此衍生出房地产行业的另一重要的细分行业—一长租公寓业务。长租公寓是指由机构管理的出租型住宅,租期通常在半年及以上。长租公寓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可分为重资产经营模式和轻资产运营模式两类。重资产模式下,企业通过收购和/或自建获得资产的所有权,装修后对外出租,企业拥有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轻资产模式下,企业通过和资产所有者(房东)签订租约,在一定期限内获得资产的经营权。在租约期限内,企业可以对外出租获得出租租金,租金减去上交给房东的底租,即为企业实际获得的租金差收入,此时企业只有资产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在长租公寓业务的风险控制方面,有效的风险控制有助于帮助从事长租公寓业务的企业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合理调控使用资金、控制项目成本、减少舞弊行为,构筑一个健康的企业管理体系。但目前我国的长租公寓经营中主要存在着如下风险:模式单一、赢利点少;融资渠道有限;培育阶段、缺少品牌溢价;专业人才匮乏。以上仅仅是长租公寓业务中潜在风险的冰山一角。随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发布及后续的修订更新,不同行业也据此对自身的风险管理设计进行了相应的改善。长租公寓业务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如若能运用新风险管理框架对不同运营模式的风险进行管理,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有效地应对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这也是这一选题对实务最为直接的意义所在。本文选取了美国的EQR和日本的Leopalace21两个典型案例,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写作,从寻找出不同资产配置模式下长租公寓企业风险控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其成因,最后以此为据,引申出这两个案例的对比分析研究对于当前中国长租公寓业务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二、地产信托风起云涌 收益偏高风险须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产信托风起云涌 收益偏高风险须防(论文提纲范文)
(1)长租公寓的REITs应用研究 ——以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2章 长租公寓及REITs概述 |
2.1 长租公寓概述 |
2.1.1 长租公寓的概念 |
2.1.2 长租公寓的分类 |
2.1.3 长租公寓的融资方式 |
2.1.4 长租公寓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
2.2 REITs概述 |
2.2.1 REITs的概念 |
2.2.2 REITs的分类 |
2.2.3 REITs的理论基础 |
2.2.4 REITs的起源与发展 |
2.2.5 我国REITs的特点 |
2.3 我国长租公寓REITs的市场现状 |
第3章 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案例介绍 |
3.1 碧桂园公司简介 |
3.2 碧桂园长租公寓概况 |
3.3 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的产品设计与交易结构 |
3.3.1 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的基础情况 |
3.3.2 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的产品设计 |
3.3.3 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的交易结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案例分析 |
4.1 交易结构对比分析 |
4.1.1 收入来源不同 |
4.1.2 REITs的股权及债权性质不同 |
4.1.3 REITs交易结构设计的目的不同 |
4.2 现金流预测分析 |
4.2.1 项目公司层面现金流 |
4.2.2 SPV层面现金流 |
4.2.3 私募基金层面现金流 |
4.2.4 专项计划层面现金流 |
4.2.5 情景压力测试 |
4.3 应用效果分析 |
4.3.1 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
4.3.2 拓展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 |
4.3.3 实现内部存量资产的轻资产化 |
4.3.4 提高股票收益率 |
4.4 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的风险分析 |
4.4.1 交易结构风险 |
4.4.2 项目公司经营风险 |
4.4.3 信用评级风险 |
4.4.4 过度依赖主体增信的风险 |
4.4.5 市场利率风险 |
4.4.6 政策风险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REITs适用于重资产型的长租公寓企业 |
5.1.2 税务筹划可以有效降低REITs产品的成本 |
5.1.3 发展增值服务可以多样化REITs的收益来源 |
5.1.4 专业运营机构管理资产可以稳定REITs现金流 |
5.1.5 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仍存在许多局限性 |
5.2 相关建议 |
5.2.1 推行税收优惠政策 |
5.2.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
5.2.3 鼓励租赁住房REITs创新 |
5.2.4 积极探索公募信托投资基金 |
5.2.5 培育精通REITs的人才并进行投资者教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永辉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2 最优资本结构的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资本结构的概念 |
2.1.2 资本结构优化的概念 |
2.2 资本结构基础理论 |
2.2.1 MM理论及其修正 |
2.2.2 权衡理论 |
2.2.3 优序融资理论 |
2.3 最优资本结构理论 |
2.3.1 资本结构静态优化方法 |
2.3.2 资本结构动态优化理论 |
第三章 永辉资本结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永辉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行业背景 |
3.1.3 经营概况 |
3.1.4 融资情况 |
3.2 永辉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
3.2.1 债务比率分析 |
3.2.2 负债结构分析 |
3.2.3 股权结构分析 |
3.2.4 内源融资分析 |
3.2.5 同行业公司资本结构比较 |
3.3 永辉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
3.3.1 负债结构不合理 |
3.3.2 融资渠道单一 |
3.3.3 营运资金不足 |
第四章 永辉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方案 |
4.1 永辉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 |
4.2 永辉公司静态最优资本结构 |
4.3 永辉公司动态最优资本结构 |
4.3.1 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外部因素 |
4.3.2 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内部因素 |
4.3.3 最优资本结构区间的确定 |
4.4 实施优化方案的对策 |
4.4.1 拓展外部融资渠道 |
4.4.2 合理分配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 |
4.4.3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
4.4.4 加强成本和应收账款管控 |
4.5 永辉资本结构优化方案的评价 |
第五章 实施资本结构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
5.1 外部保障措施 |
5.1.1 政策法律方面 |
5.1.2 金融机构方面 |
5.1.3 社会独立机构方面 |
5.2 内部保障措施 |
5.2.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
5.2.2 提升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水平 |
5.2.3 建立完善的激励奖惩制度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我国信用债券违约风险与预警研究 ——结合中弘控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债券违约风险因素研究 |
1.3.2 国内外债券违约风险预警研究 |
1.3.3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概况与违约案例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我国信用债券违约概况研究 |
2.1 历年违约数量与金额分析 |
2.2 违约债券品种分析 |
2.3 违约企业性质分析 |
2.4 违约企业行业分析 |
2.5 违约企业地域分布 |
2.6 信用债券违约概况总结 |
3 信用债券违约风险预警实证研究 |
3.1 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模型的设计 |
3.1.1 风险预警因素的初选 |
3.1.2 风险度量模型的选取 |
3.2 研究样本的选取 |
3.3 实证研究思路 |
3.4 样本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
3.5 备选风险预警因素的筛选 |
3.6 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
3.7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3.8 模型对新样本的实证检测 |
3.9 本章总结 |
4 中弘控股债券违约风险定量与定性综合分析 |
4.1 案例企业选取 |
4.2 中弘控股及违约债券介绍 |
4.3 中弘控股债券违约风险量化分析 |
4.4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4.5 房地产行业政策分析 |
4.6 中弘控股财务状况分析 |
4.6.1 盈利能力分析 |
4.6.2 现金流量分析 |
4.6.3 资本结构分析 |
4.6.4 偿债能力分析 |
4.6.5 营运能力分析 |
4.6.6 成长能力分析 |
4.7 中弘控股经营战略分析 |
4.7.1 实施激进扩张战略 |
4.7.2 扩张战略未能盈利 |
4.8 中弘控股公司治理分析 |
4.9 中弘控股债券担保及含权分析 |
4.10 中弘控股外部评级分析 |
4.11 中弘控股债券票面利率分析 |
4.12 中弘控股债券违约原因总结 |
5 研究结论和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相关建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6)PD房地产集团长租公寓业务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长租公寓业务发展概述 |
2.1.1 国外长租公寓发展概述 |
2.1.2 国内长租公寓发展概述 |
2.2 住房租赁市场的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住房市场内部结构 |
2.2.2 住房消费和生命周期 |
2.2.3 人口流动和住房需求 |
2.3 市场战略相关理论 |
2.3.1 STP理论 |
2.3.2 品牌战略 |
2.3.3 PEST分析理论 |
2.3.4 波特五力模型理论 |
2.3.5 SWOT分析 |
2.3.6 商业模式分析 |
2.3.7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矩阵) |
2.3.8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 |
2.3.9 QSPM矩阵模型分析 |
第3章 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发展状况 |
3.1 PD集团概况 |
3.1.1 PD集团基本状况 |
3.1.2 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状况 |
3.2 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市场战略现状 |
3.2.1 战略目标 |
3.2.2 商业模式 |
3.3 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
3.4 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IFE矩阵分析 |
第4章 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4.1.1 政治法律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行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4.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2.2 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
4.2.3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4.2.4 替代品的威胁 |
4.2.5 行业现有的竞争者分析 |
4.3 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EFE矩阵分析 |
第5章 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战略选择 |
5.1 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市场形势SWOT分析 |
5.1.1 优势分析 |
5.1.2 劣势分析 |
5.1.3 机会分析 |
5.1.4 威胁分析 |
5.1.5 基于SWOT分析的市场战略选择 |
5.2 基于QSPM分析的发展战略选择 |
5.3 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发展战略制定 |
5.3.1 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发展战略目标体系 |
5.3.2 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总体战略确定 |
5.3.3 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业务战略 |
第6章 PD集团长租公寓业务战略实施保障 |
6.1 明确市场定位 |
6.1.1 市场细分 |
6.1.2 目标市场选择 |
6.1.3 市场定位 |
6.2 组织架构变革 |
6.3 加强品牌建设 |
6.4 人才保障 |
6.5 质量标准化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于资管新规的Z基金公司零售渠道协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研究意义 |
第2章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分析 |
2.1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
2.1.1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诞生 |
2.1.2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与现状 |
2.2 银行系基金公司竞争分析 |
2.2.1 基金公司股东背景分类 |
2.2.2 银行系基金公司比较分析 |
2.3 资管新规之下的公募基金行业 |
2.3.1 资产管理行业 |
2.3.2 资产管理新规的颁布 |
2.3.3 资管新规对公募基金的冲击 |
第3章 公募基金零售渠道构成 |
3.1 公募基金零售渠道发展概述 |
3.1.1 传统代理销售机构 |
3.1.2 线上渠道的兴起 |
3.1.3 各基金销售渠道的比较 |
3.2 公募基金产品销售构成 |
3.2.1 投资人 |
3.2.2 渠道经理 |
3.2.3 基金公司与代销渠道 |
3.3 基金销售各角色之间关系 |
3.3.1 合作关系 |
3.3.2 竞争关系 |
第4章 公募基金零售代销渠道分析 |
4.1 银行渠道 |
4.1.1 银行代销渠道概况 |
4.1.2 银行代销费用 |
4.1.3 新时期银行零售代销需求 |
4.2 券商渠道 |
4.2.1 券商代销渠道概况 |
4.2.2 券商代销费用 |
4.3 互联网渠道 |
4.3.1 互联网渠道概况 |
4.3.2 互联网渠道代销困局 |
第5章 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分析 |
5.1 中国个人基金投资者特征 |
5.1.1 个人基金投资者的总量 |
5.1.2 个人基金投资者持有规模 |
5.1.3 个人基金投资者的基础特征 |
5.2 个人基金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
5.2.1 产品选择与投资年限 |
5.2.2 投资专业性 |
5.2.3 投资渠道 |
5.3 个人基金投资者的新需求 |
5.3.1 重视产品因素 |
5.3.2 重视费率因素 |
5.3.3 重视渠道因素 |
第6章 Z基金公司的零售现状和渠道协同分析 |
6.1 Z基金概述 |
6.1.1 Z基金发展情况 |
6.1.2 Z基金的架构 |
6.2 Z基金产品零售现状 |
6.2.1 基金销售模式 |
6.2.2 投研业绩与中后台支持 |
6.3 Z基金产品零售与公司关系 |
6.3.1 管理费收入与管理规模 |
6.3.2 客户风险偏好与产品销售 |
第7章 海外与国内基金零售现有模式借鉴 |
7.1 海外基金零售主要分类与模式 |
7.1.1 集合投资型 |
7.1.2 投资顾问型 |
7.1.3 银行、券商代销型 |
7.2 海外基金销售的困境与破局 |
7.2.1 规模和增速的困境 |
7.2.2 金融科技的破局 |
7.3 国内代销渠道的尝试 |
7.3.1 国内银行的探索 |
7.3.2 多家银行的尝试 |
第8章 资管新规下Z公司零售渠道协同对策 |
8.1 协同战略与市场定位 |
8.1.1 战略规划 |
8.1.2 市场定位 |
8.2 代销多渠道协同 |
8.2.1 银行线上金融平台 |
8.2.2 集团内协作 |
8.3 渠道客户需求协同 |
8.3.1 目标客户确定 |
8.3.2 提升线上服务 |
第9章 Z公司零售渠道协同策略的实施 |
9.1 实施重点 |
9.1.1 销售组织 |
9.1.2 考核架构 |
9.2 内部的协同管理 |
9.2.1 产品类型的创新 |
9.2.2 投研能力发展 |
9.2.3 互联网与运营管理 |
9.3 Z公司渠道协同对策实施步骤 |
9.3.1 稳定现状的“渠道化” |
9.3.2 协同发展的“平台化” |
9.3.3 全面升级的“互联网化” |
9.4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资金风险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文献回顾和风险概述 |
2.1 文献回顾 |
2.2 资金风险概述 |
第三章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模式下集团资金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
3.1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定位及其三个逻辑 |
3.2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运营模式 |
3.3 资金风险分析 |
第四章 ZL集团公司资金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4.1 ZL集团公司概况 |
4.2 ZL集团资金运作 |
4.3 ZL集团资金管理 |
4.4 ZL集团资金风险分析 |
4.5 ZL集团资金风险管控措施 |
第五章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资金风险管理的建议 |
5.1 重组策略和产融结合模式 |
5.2 实行统一融资 |
5.3 资金集中管理 |
5.4 资金管理系统智能化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及风险控制研究 ——基于中国平安保险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成果 |
1.2.2 国内研究成果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 |
1.3.1 研究方法和手段 |
1.3.2 本文结构 |
1.3.3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2 我国保险金融市场投资相关理论概述 |
2.1 险资的来源与特征 |
2.1.1 险资的来源 |
2.1.2 险资的特性 |
2.2 保险资金配置的原则 |
2.3 保险资金融资用途 |
2.3.1 固定收益类投资 |
2.3.2 权益类投资 |
2.4 险资金融市场投资风险分析 |
2.4.1 系统性风险 |
2.4.2 非系统性风险 |
2.5 险资投资风险控制理论 |
2.5.1 资产负债理论 |
2.5.2 投资组合理论 |
3 中国平安保险资产配置现状分析 |
3.1 平安保险经营状况及资金运用规模 |
3.2 中国平安保险金融市场资产配置概况 |
3.2.1 固定收益类投资上的现状 |
3.2.2 权益类资产配置现状 |
3.3 平安保险资产配置收益分析 |
3.4 小结 |
4 中国平安保险市场投资风险分析 |
4.1 行业周期性风险 |
4.2 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
4.3 利率下行风险 |
4.4 投资标的企业资本市场波动风险 |
4.5 政策性趋紧风险 |
5 我国保险资产优化配置的建议 |
5.1 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环境 |
5.2 健全资产配置风险控制体系,打造风险隔离墙 |
5.3 构建资产混合配置,重视资产配置周期性转换 |
5.4 创新保险公司投资渠道,多元化投资 |
5.5 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应对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 |
6 本文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长租公寓业务的风险控制探究 ——以美国EQR和日本Leopalace2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现状和不足 |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
四、研究目标 |
第二章 长租公寓业务及其风险控制 |
第一节 长租公寓的基本概念和经营模式 |
一、长租公寓的基本概念 |
二、长租公寓经营模式的维度分类 |
三、长租公寓基本产业链的盈利点 |
第二节 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理论概述 |
第三节 长租公寓业务的风险管理框架概述 |
一、长租公寓业务的商业目标 |
二、长租公寓业务的主要风险 |
三、长租公寓业务的风险控制 |
第三章 重资产模式下长租公寓的经营及风险控制——以美国EQR为例 |
第一节 EQR公司简介及发展战略 |
一、EQR的公司概况 |
二、EQR的发展战略 |
第二节 EQR投融资与经营特点 |
一、EQR的投资与融资特点 |
二、EQR的经营与盈利模式 |
第三节 EQR重资产经营模式下的风险控制 |
一、EQR融资端的风险控制方法 |
二、EQR投资端的风险控制方法 |
三、EQR经营端的风险控制方法 |
第四章 轻资产模式下长租公寓的经营及风险控制——以日本Leopalace21为例 |
第一节 Leopalace21公司简介及发展战略 |
一、Leopalace21的公司简介 |
二、Leopalace21的发展战略 |
第二节 Leopalace21投融资与经营特点 |
一、Leopalace21的投资与融资特点 |
二、Leopalace21的经营与盈利模式 |
第三节 Leopalace21轻资产经营模式下的风险控制 |
一、Leopalace21融资端的风险控制方法 |
二、Leopalace21投资端的风险控制方法 |
三、Leopalace21经营端的风险控制方法 |
第五章 两种模式长租公寓风险控制的对比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一节 两种模式长租公寓风险控制的相同点及原因 |
一、外部环境: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相似 |
二、融资端:兼顾股权和债权融资,组合降低财务风险 |
三、投资端:选址优化,降低经营风险 |
四、经营端:租后管理服务全面周到,增强租客黏性,降低空置率,降低经营风险 |
五、持续监控:利用周期性全程获利,控制预期风险 |
第二节 两种模式长租公寓风险控制的不同点及原因 |
一、外部环境:人口发展结构不同导致市场风险不同 |
二、制度背景:法律监管制度不同导致合规风险不同 |
三、投资端:管理的公寓定位不同 |
四、经营端:公寓体量造成租后服务模式不同 |
第三节 两种模式长租公寓风险控制对我国的启示 |
一、中国的长租公寓行业发展的现状 |
二、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长租公寓业务风险的特点 |
三、中国长租公寓经营模式风险控制的发展方向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科研成果汇总表 |
四、地产信托风起云涌 收益偏高风险须防(论文参考文献)
- [1]长租公寓的REITs应用研究 ——以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为例[D]. 李兰.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世茂股份连续并购动因及绩效研究[D]. 杜婷. 天津大学, 2020
- [3]永辉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D]. 王华琦.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4]中国建设银行养老金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徐晓林. 南京大学, 2019
- [5]我国信用债券违约风险与预警研究 ——结合中弘控股分析[D]. 葛云飞. 重庆大学, 2019(01)
- [6]PD房地产集团长租公寓业务发展战略[D]. 茹韩.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7]基于资管新规的Z基金公司零售渠道协同研究[D]. 李思潇.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7)
- [8]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资金风险管理案例研究[D]. 武天. 北方工业大学, 2018(11)
- [9]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及风险控制研究 ——基于中国平安保险案例分析[D]. 王宇迪. 广东财经大学, 2018(05)
- [10]长租公寓业务的风险控制探究 ——以美国EQR和日本Leopalace21为例[D]. 杨毅佳. 厦门大学,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