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音乐鉴赏教学的看法

对幼儿园音乐鉴赏教学的看法

一、透视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秦国梅[1](2020)在《大班幼儿美术欣赏特点研究 ——基于幼儿与大师作品的对话》文中提出美术欣赏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对于开发幼儿艺术潜能、提高幼儿综合艺术素养具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已有研究中,关于幼儿美术欣赏特点的研究却不够系统、深入,也较少关注到儿童视角。基于此原因,本研究选取x幼儿园大班3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大师经典绘画作品为媒介,对大班幼儿美术欣赏特点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与幼儿进行一对一谈话,并以观察法、作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作为辅助。最后,对收集到的90份有效质性访谈资料与49份幼儿绘画作品进行了整理与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幼儿不但对美术作品的主题、形象、创作背景及情感等具体内容有着一定的把握,而且对美术作品的线条、颜色、绘画技法以及构图等形式要素也有着独特的理解,且这种理解与成人不同,充满了感性色彩。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整体感知是细腻、敏锐的,他们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与丰富的想象,在与美术作品对话过程中建构了一个个丰富多彩、具体可感的意义世界,这与美术作品的原意有较大的贴合之处。此外,研究还发现,幼儿在建构意义世界时并非毫无章法可言,研究者从幼儿对作品的具体内容、幼儿对作品的整体感觉以及幼儿对作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对幼儿建构意义世界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对话法”是幼儿美术欣赏的主要方法,但幼儿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幼儿主要通过绘画、歌唱、身体动作、故事创编、诗歌以及较为理性的方式等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幼儿完全具有美术欣赏的潜能与能力;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把握是直觉、感性的;幼儿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方式是多样、独特的;幼儿在与作品对话的过程中建构了多彩丰盈的意义世界;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存在个体差异性。最后,研究从教师角度出发,提出下述关于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建议:充分肯定幼儿美术欣赏的潜能;正视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直觉;鼓励幼儿与美术作品的多元对话;肯定幼儿对美术作品解读的合法性;尊重幼儿对美术作品感受的差异性。

向颖慧[2](2020)在《家庭环境对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幼儿的绘画表现力是幼儿美术素养的一部分,它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对幼儿美术素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是人生活在家庭中的各种因素组成的复合体,由家庭物质环境和家庭精神环境两部分组成,对个体产生长久深远的影响。学前阶段也是幼儿美术素养发展的关键期,关注幼儿在学前期绘画表现力的发展十分必要。本研究使用文献法、作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三个经济发展水平中6个地区的360位5-6岁幼儿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为此研究者共前往15所幼儿园收集数据。通过SPSS.2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深入探讨家庭环境对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1)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性别、园所和地区差异显着,5-6岁女生幼儿的绘画表现力显着强于5-6岁男生幼儿,公立幼儿园5-6岁幼儿的线的造型能力显着强于私立幼儿园的5-6岁幼儿,经济发达水平地区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显着强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5-6岁幼儿,中等发达地区城市的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显着强于乡镇的5-6岁幼儿。(2)家庭环境的地区差异显着,经济较发达地区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显着强于经济较欠发达地区的家庭,经济较欠发达地区家庭环境中的成功性、道德宗教观显着强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家庭。(3)家庭环境与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相关显着,父母受教育水平、收入和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显着正相关,父母职业中的专业或准专业人员与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显着正相关,控制性、组织性、独立性、情感表达与5-6岁幼儿的绘画表现力显着正相关,成功性与5-6岁幼儿的绘画表现力显着负相关。(4)家庭环境对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有显着预测作用,母亲的收入对5-6岁幼儿的绘画表现力有正向预测作用,父母职业是专业或准专业人员对5-6岁幼儿的绘画表现力有正向预测作用,家庭环境中的控制性对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成功性对5-6岁幼儿绘画的线的造型能力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者对家长和外部支持系统提出教育建议。家长层面,建议使用民主权威的教养方式,培养儿童的自尊、自信与自主;制定合理的规则,促进儿童的行为管理;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弱化竞争意识;提升文化素养;重视家庭教育投资。外部支持系统层面,研究者建议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幼儿审美素养的培养;幼儿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家园共育;政府落实监管职责、保障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

张颖[3](2020)在《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审美偏爱是审美心理的特殊表现,反应了个体的审美个性心理倾向性。本研究通过了解中班幼儿对不同类型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为幼儿园欣赏活动中绘画作品的选用提供参考。研究中主要选用访谈调查法,选取了河南的三所幼儿园,共90名中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探讨了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具体表现以及总特点,结合对幼儿的访谈,尝试总结影响幼儿审美偏爱的因素,最后为幼儿欣赏活动提供针对性的建议。研究选用了色彩纯度、表现风格、文化背景、创作主体四个维度,共10幅绘画作品,探讨了中班幼儿对每一维度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具体表现:在色彩纯度上,偏爱色彩纯度高的绘画作品;在表现风格上,最偏爱具象表现形式的绘画作品,其次是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绘画作品,最不喜欢抽象的绘画作品;在文化背景上,更偏爱中国的风景画;在创作主体上,更偏爱成人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基于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的具体表现,总结出影响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因素有幼儿的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幼儿的自身因素包括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幼儿的性别,幼儿对绘画作品的熟悉度;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因素和幼儿园环境因素。此外,本研究结合以上两部分,概括出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总体特点具有相对一致性,局部性,是一种缺乏审美态度和审美标准的感性审美偏爱。最后针对已有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三点针对性建议:1.考虑幼儿的审美偏爱,选择合适的绘画作品。2.多通道的感官参与,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3.重视教师在幼儿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佘梦芸[4](2020)在《绘本欣赏活动对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绘本对幼儿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但在幼儿园实际教学中,绘本多用于语言领域,在艺术领域,绘本融入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文献比较多,而用绘本欣赏美术活动验证对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的文献比较少,因此本研究将验证绘本欣赏美术活动对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中线和形状的使用、结构特征的把握、造型的创造性、颜色的运用、色彩的丰富性、色彩的情感倾向性、画面构图、空间的把握、主题的表达等方面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教育实验法、观察法、作品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选取两个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每组30人,选取六本绘本对实验组幼儿进行绘本欣赏美术活动教学,对照组进行同主题的常规美术活动教学,对两组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数据以及内容的分析,从而验证绘本欣赏对大班幼儿的绘画表现力是否产生了显着的影响。最后研究的结果表明:绘本欣赏活动对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中结构特征的把握、造型的创造性、颜色的运用、色彩的丰富性、色彩的情感倾向性、画面构图、空间的把握、主题的表达等方面影响显着,对线和形状的使用影响不显着。

谭厚锋[5](2019)在《侗族大歌研究八百年史述》文中提出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之一。侗族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侗乡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自古以来流传着"饭养身,歌养心"。在众多的侗族民歌中,要数世世代代以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的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一人领唱众人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嘎老,即侗族大歌最具特色。20世纪50年代,侗族大歌是在中国境内被发现的第一个多声部民歌品种。彻底否定了西方音乐界长期以来认为中国民间没有多声部合唱歌曲的偏见。1986年侗族大歌唱响法国巴黎着名的国立夏乐宫剧院。1994年侗族大歌荣登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大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此可见,侗族大歌不仅仅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就是在世界音乐史中也有其应有的位置。多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致力于侗族大歌研究。从宋代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中对侗族民间音乐活动的描述算起,至今已有800余年的研究历史。在中国知网篇名为"侗族大歌""嘎老""侗族民间合唱"数百篇文章和已公开出版的10余部侗族大歌着作则为素材,分别从侗族大歌研究的开创期、形成期、恢复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等五个阶段的研究进行概述。这些研究分别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音乐学、历史学、音乐理论、民俗学、人类学、传播学、旅游开发等视角展开,推动了对侗族大歌研究的深入。这些研究提升了侗族大歌在国内外的影响,预示了侗族大歌研究的未来走向。

刘怡[6](2019)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幼儿天生是喜欢音乐的,良好的音乐教育会为幼儿提供一系列丰富的音乐活动和体验,而延伸活动是音乐教育延续性、整体性、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幼儿内化、迁移、拓展音乐经验的重要途径。但实际教学中,延伸活动一直是音乐教学活动的薄弱环节,因此本研究聚焦于音乐教学活动终了环节以及课后教师开展的延伸活动,旨在了解教师对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的认知情况,以及过程中对活动基本要素(活动目标、材料准备、内容选择、形式选择)的实施情况,探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为教师有效开展音乐教学延伸活动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本研究对成都市某幼儿园教师开展的16个音乐教学延伸活动进行了观察,主要从延伸目标设置、材料准备、内容选择和延伸形式四个维度观察活动实施情况,并访谈了该园的管理者和13名教师,以了解教师对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的认知情况以及事实背后的原因,结合幼儿园教师教案、发表的音乐活动教案等相关文本资料,采用案例分析法对音乐教学延伸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对音乐教学延伸活动概念理解不一但普遍认同其重要性;延伸活动目标集中于补充、巩固音乐教学内容,较为局限;延伸活动多使用现有材料,且不同延伸形式的延伸活动材料使用分配不均;教师对延伸活动内容选择多样化,但易出现脱离音乐本位或对教学活动简单重复、延伸随性而为的问题;歌唱、韵律、音乐欣赏和打击乐四类教学活动的延伸形式丰富,且各有侧重,但仍存在易忽视“度”的把握,以及向园外教育的延伸缺乏反馈等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究,结合教师访谈,发现问题原因主要与教师的音乐素养,诸如音乐教学观念、已有音乐知识、教学能力等有关,以及与园方的音乐教学考核方式、活动时间安排、教学研讨培训等有关。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讨论了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的必要性,以及有效音乐教学延伸活动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延伸活动的目标性、音乐性、发展性、适度性以及灵活性,对教师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教学延伸活动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由于研究者经验和能力不足,本研究仍存在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建议缺乏反复具体的实践验证等问题,这也是本研究进一步展开的方向。

梁倩[7](2019)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研究 ——以长沙市L幼儿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术素材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幼儿美术学习的“教科书”。高质量的美术素材对促进美术活动目标的达成、幼儿审美创造力的建构至关重要。因此,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美术素材的选用需要仔细雕琢、推敲。本研究旨在了解教师在美术活动中选用美术素材的现状,分析教师美术素材选用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美术素材选用水平。本研究采用质量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进行资料的收集。研究共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章:绪论。这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的缘起、相关概念的界定、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意义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以及资料的编码与分析。第三章: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基本状况。包括教师选择和运用美术素材的情况。其中,本研究从美术素材选择的类型、选择的目的、选择的原则、选择的途径及不同美术活动中各类美术素材的选择五个方面分析教师选择美术素材的情况。从美术素材运用的呈现方式和方法两个方面分析教师运用美术素材的情况。第四章: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选用美术素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美术素材选用的基本情况,总结出教师选用美术素材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层面、幼儿园层面和家长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章:解决教师选用美术素材存在问题的建议。针对原因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尝试从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优化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相关建议。

邓佳[8](2019)在《高校美育课程研究 ——助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文中研究指明美育虽然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中经历了一段起起伏伏的状态,但随着1999年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美育才比较稳定地设置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之中,而在最近6年,更是进入了发展盛世。特别是2013年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42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提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标志着美育从缺失、提倡、落实,并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201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首先从如何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建议。同年,美育被纳入《教育法》以及《高等教育法》中,有了法律的保障,美育在学校中,特别是在高校中,成了必须要进行落实的教育。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高校美育做了新的部署和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形成多样化高质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学校美育体系。虽然美育在政策上得到了重视,但在对大学生美育课程选修情况以及大学生美育观念的实践调研中发现,目前学校美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开设不够齐全,课程设置缺乏顶层设计,学生美育选修较为随意,美育观念比较狭隘,对美育内容不太熟悉,对传统艺术接受兴趣不强等。因此,根据以上背景与现实问题,需追问的是:目前不再是开不开设高校美育课程的问题,而是如何开设高校美育课程?开设高校美育课程目的是什么?高校美育课程应基于什么理念进行开设?高校美育课程目标是什么?其内容如何构成?教学实施方式?评价方式?高校应该开设哪些美育课程(课程门类)?这些美育课程门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课程结构)?课程的学分如何构成?以及当前是否有开课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本文着重对高校美育课程进行了研究。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本项研究遵循“问题提出——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美育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理论——基于身心协调发展构建高校美育课程目标、内容、门类、结构——高校美育课程效应初步验证”的思路。首先本文以国家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和近几年有关加强改进美育和高校美育的系列政策为背景,通过对若干高校大学生美育观念和高校美育课程开设及学习情况的调查,提出并分析了当前高校美育课程设置缺乏顶层设计、随意和零散等问题,并在对中外学者关于美育之于人格整体发展(身心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特殊功能的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提炼出基于大学生身体(生理)和心理基础,及其未来身心发展、专业发展、个性与创造性发展等目标为指向,设计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构想。对这一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五圈课程门类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证,对公共艺术美育课程、专业审美课程、活动审美课程(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审美化改造)、综合美育课程(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人生美等的跨界整合建构)和潜在美育课程(大学文化、环境、校训、氛围的审美建构与鉴赏)分别进行了论述,对中外大学在这五圈课程中某类课程的开设和实践案例,进行了简介和分析。提出了高校美育课程智能化建设的初步构想。在最后的第七章中,还对高校美育课程体系中的《高校美育-美的人生设计与创造》综合美育课程的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一、高校美育课程的终极目标在于塑造完美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不仅具体到“审美素质、人文素养、全面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的具体发展目标中,更细化为“审美感觉系统的开发、审美认知系统开发、审美体验系统发展、审美表现技能运动系统发展、审美创造与全脑、全身心开发”的发展目标中,以及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人文素养、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等全面素养、和培养专业审美鉴赏力、表现力以及创造力等”发展目标中。二、高校美育课程内容既需要传授美的高深知识(美的本质与规律),同时还需要补足美的基本知识(美的特征与分类)。并且目标与内容的选择应有所对应。三、构建了高校美育五圈课程体系以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第一圈高校美育综合课程:以系统培养学生基本审美素质为目标,囊括了美育基础知识、美的高深知识、审美生理心理方法性知识,及其各种美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容,综合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协调发展。第二圈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在于促进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发展,这类课程又可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艺术与审美综合课程。该门课程的目标在于系统介绍艺术种类及其审美方式方法。第二类:艺术鉴赏类课程。目标在于提高艺术感知能力、体验能力、想象联想与理解能力。这一类课程又可以细化为两大类,一是艺术感知理论类课程,二是艺术体验与阐释性理解类课程。艺术感知理论类课程:在于从各种艺术门类中训练学生的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综合感知能力。艺术体验与阐释性理解类课程则要求学生能够体验艺术美,解释艺术,评论艺术,阐释艺术与人文的关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第三类:艺术表现技能训练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协调身心发展,塑造优美形体,开发运动机能。第四类:艺术创作理论与实践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遵循美的规律与技巧进行美的创造,促进大脑认知、情绪系统发展。第三圈课程为专业课程审美化:目的在于激发专业学习热情和创新动机,培养专业审美素质。其中应特别注重艺术教育专业与文化素养结合的培养模式,艺术师范教育专业艺术实践能力与审美素质的提升训练,以及其余各专业应开设更多相关专业的审美欣赏类课程。第四圈为美育实践活动课程:这类活动课程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审美个性。第五圈为潜在课程:则是形成审美育人环境,创造身心协调发展的“场域”。总之,五圈课程从不同角度开发学生认知、情绪、运动系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愉悦、健康、协调发展。而如此庞大的课程体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全市各级各类高校互联互通的MOOC平台,打造高校美育MOOC群,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制度,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并加强移动美育课程建设,以APP为终端;以及采取VR技术,加强审美体验。四、本文第七章,对综合性的《高校美育》课程的效应进行了初步验证。实验后得出结论:《高校美育》课程在有效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同时,能对受教育者人生价值观产生显着积极的影响。对其中的维度1人生目的、维度2生活方式、维度3人生手段、维度4人生态度的影响速度不同,影响最快的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观是人的观念取向和行为选择尺度,伴随着人一生的成长和演变过程。短期教育(一门《高校美育》课程)可能动摇人生价值观中的易变成分尤其是人生态度产生短期效果,可以推断,长期而系统的教育(高校美育课程系统)就可能逐渐动摇人生价值观中的比较稳定的成分从而产生长期而系统的效果,这正好证明长期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总之,高校美育课程应对大学生精神世界进行“建构”,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同时,审美是最为深刻的一种教养,是人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

刘文欢[9](2018)在《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即兴表达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聚焦于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即兴表达,探寻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即兴表达的特点,影响幼儿进行即兴表达的因素,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等,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中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是指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过程,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即兴表达是指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作为欣赏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如语言、身体动作、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音乐最直接的感受。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即兴表达研究,是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研究的深化。本研究选取了Z幼儿园的大班为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法、作品分析法、观察法等,通过园内说看评、观摩、实践教学等途径,记录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及幼儿的情况,对比在不同的活动设计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中,幼儿的即兴情感表达表现情况。从教师的指导、幼儿的表现等方面不断地实践、总结、反思,探索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即兴表达的特点、影响幼儿进行即兴表达的因素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通过研究总结出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即兴表达特点:以情感体验为基础、具有直觉性、独特性等,分析出影响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即兴表达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辅助材料的使用时机、同伴的影响,幼儿的原有经验、兴趣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让音乐欣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教师适时使用支架式指导语,尊重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真实情感体验;注重音乐活动的延续性;注重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重视幼儿在音乐欣赏中的情绪情感,采取多元评价,鼓励幼儿个性表达等策略。

李媛媛[10](2018)在《多媒体技术呈现方式对5—6岁幼儿美术感知影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前幼儿主要通过感知觉来认识周围世界,美术感知是幼儿审美的基础,幼儿美术感知能力是美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对于幼儿认识世界、感受美、发现美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美术课堂,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信息,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应用程度较低,等问题。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呈现方式是否会对幼儿美术感知的产生影响,有哪些影响,除了教学方式的影响,美术作品的形式是否也会影响幼儿的感知,这些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本研究采用多因素多水平的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和美术作品的形式作为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为5—6岁幼儿的美术感知能力,通过选择6幅美术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对42名被试幼儿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没有对美术感知的评价工具,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等建立了美术感知的评价量表,并进行了信效度的检验后证明量表可以应用于实践。研究者基于现有幼儿美术多媒体教学信息的课例分析,进行了所选择教学内容的研究设计,并进行了实践研究完成数据的收集。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数据处理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量的处理后,实验得到如下结论:1.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对5—6岁幼儿美术感知能力存在显着影响。不同的多媒体教学呈现方式对5—6幼儿的美术感知能力存在显着性差异,具体而言,像+背景音乐+解说比图+解说、图+背景音乐+解说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5—6岁幼儿表现出更多的美术感知能力。在对美术感知各个维度的具体影响上,对形式性、情感性维度差异显着,整体性差异不显着。2.美术作品的形式对5—6岁幼儿美术感知能力总体上显示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对美术感知能力的具体维度上的影响显示在对美术感知形式性感知存在显着性差异,但是在对美术作品整体性和情感性的感知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从自变量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和美术作品形式的交互作用来分析,抽象作品像+背景音乐+解说的美术感知得分最高。根据研究结论,研究者提出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的教育建议:教师应丰富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促进5—6岁幼儿的美术感知能力,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运用要结合美术教学需求的实际,美术作品的选择上更多的选择抽象作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引导为主,注重幼儿的感知体验和表达。

二、透视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透视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大班幼儿美术欣赏特点研究 ——基于幼儿与大师作品的对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 幼儿美术欣赏的意义
        (二) 幼儿美术欣赏特点的研究现状
        (三) 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二、选题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美术
        (二) 美术欣赏
        (三) 幼儿美术欣赏
    四、文献综述
        (一) 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阶段
        (二) 幼儿美术欣赏教育
        (三) 幼儿美术欣赏的过程与特点
        (四)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五、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过程及作品概况
第一部分 幼儿对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把握
    一、幼儿对作品内容的把握
        (一) 幼儿对作品主题的直觉感受
        (二) 幼儿对作品形象的解读
        (三) 幼儿对作品创作背景的猜想
        (四) 幼儿对作品情感的理解
    二、幼儿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把握
        (一)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二) 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
第二部分 幼儿在与美术作品对话过程中建构的意义世界
    一、幼儿在对话中建构的意义世界
    二、幼儿建构意义世界的条件与脉络
        (一) 建构意义世界的条件
        (二) 建构意义世界的脉络
    三、大班幼儿的美术欣赏潜能
        (一) 幼儿对待美术作品的态度
        (二) 幼儿在美术欣赏中达到的层次
第三部分 幼儿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方式
    一、通过绘画与作品对话
        (一) 绘画是幼儿对美术作品理解的外化
        (二) 绘画是幼儿对美术作品情感的流露
    二、通过歌唱及身体动作与作品对话
        (一) 通过歌唱与作品对话
        (二) 通过身体动作与作品对话
    三、通过故事创编与作品对话
        (一)故事创编的性质
        (二) 故事创编的内容
    四、通过诗歌与作品对话
        (一) 诗歌的题材
        (二) 诗歌的内容
    五、通过理性的方式与作品对话
        (一) 对作品的理性把握
        (二) 穿插一些评价性语言
第四部分 对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启示
    一、充分肯定幼儿的美术欣赏潜能
    二、正视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直觉
    三、鼓励幼儿与美术作品的多元对话
    四、肯定幼儿对美术作品解读的合法性
    五、尊重幼儿对美术作品感受的差异性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一) 幼儿完全具有美术欣赏的潜能与能力
        (二) 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把握是直觉、感性的
        (三) 幼儿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方式是多样、独特的
        (四) 幼儿建构了多彩丰盈的意义世界
        (五) 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存在个体差异性
    二、研究反思
        (一) 研究创新
        (二) 研究不足
        (三)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附录一 幼儿访谈提纲
附录二 观察记录表
附录三 美术欣赏作品
致谢

(2)家庭环境对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绘画表现力是展现幼儿美术素养的重要方面
        1.1.2 家庭、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
        1.1.3 关注家庭环境对幼儿绘画表现力产生的影响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幼儿绘画
        1.3.2 绘画表现力
        1.3.3 家庭环境
    1.4 研究综述
        1.4.1 与绘画表现力相关的研究
        1.4.2 与家庭环境相关的研究
        1.4.3 对已有研究的简评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假设
        1.5.3 研究对象
        1.5.4 研究内容
        1.5.5 研究方法
        1.5.6 研究工具
        1.5.7 研究步骤
2.结果与分析
    2.1 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统计结果
        2.1.1 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描述统计
        2.1.2 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性别差异
        2.1.3 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园所差异
        2.1.4 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地区差异
    2.2 5-6岁幼儿家庭环境的统计结果
        2.2.1 家庭环境的描述统计
        2.2.2 家庭环境的性别差异
        2.2.3 家庭环境的园所差异
        2.2.4 家庭环境的地区差异
    2.3 家庭环境与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相关分析
        2.3.1 家庭物质环境与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相关分析..
        2.3.2 家庭精神环境与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相关分析..
    2.4 家庭环境与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回归分析
        2.4.1 阶层回归分析
        2.4.2 多元回归分析
        2.4.3 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3.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1.1 5-6岁幼儿的绘画表现力
        3.1.2 5-6岁幼儿的家庭环境
        3.1.3 家庭环境对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
    3.2 结论
4.建议、反思与展望
    4.1 教育建议
        4.1.1 给家长的建议
        4.1.2 给外部支持系统的建议
    4.2 研究的局限与反思
    4.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幼儿审美偏爱对幼儿审美发展的重要性
        1.1.2 当前幼儿园审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3 探究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研究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幼儿审美偏爱研究
    2.2 幼儿对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研究
        2.2.1 幼儿对色彩的审美偏爱
        2.2.2 幼儿对绘画作品表现风格的审美偏爱
        2.2.3 幼儿对不同文化背景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
        2.2.4 幼儿对不同创作主体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
        2.2.5 幼儿对绘画作品表现内容的审美偏爱
        2.2.6 幼儿对绘画作品表现形式的审美偏爱
    2.3 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影响因素研究
        2.3.1 生理因素相关研究
        2.3.2 幼儿生活经验因素相关研究
    2.4 文献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访谈调查法
    3.3 研究材料与工具
    3.4 研究思路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表现
        4.1.1 对不同色彩纯度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
        4.1.2 对不同表现风格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
        4.1.3 对不同文化背景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
        4.1.4 对不同创作主体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
        4.1.5 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总体表现
    4.2 影响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因素
        4.2.1 幼儿自身因素
        4.2.2 外部环境因素
    4.3 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总体特点
        4.3.1 一致性特点
        4.3.2 局部性特点
        4.3.3 感性特点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教育建议
        5.2.1 考虑幼儿的审美偏爱,选择合适的绘画作品
        5.2.2 多通道的感官参与,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
        5.2.3 重视教师在幼儿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第6章 研究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附件

(4)绘本欣赏活动对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把绘本欣赏作为研究范围的依据
        1.1.2 把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的依据
        1.1.3 把绘画表现力作为研究范围的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绘本
        1.3.2 绘本欣赏
        1.3.3 绘画表现力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绘本的相关研究
        1.4.2 关于绘画表现力的相关研究
        1.4.3 关于绘本欣赏和绘画表现力关系的研究
        1.4.4 已有研究述评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2.2 研究目的
    2.3 对象选取
    2.4 研究工具
    2.5 选择的绘本
    2.6 研究方法
        2.6.1 文献法
        2.6.2 教育实验法
        2.6.3 观察法
        2.6.4 作品分析法
    2.7 研究过程
        2.7.1 前测阶段
        2.7.2 实验阶段
        2.7.3 后测阶段
    2.8 统计方法
    2.9 研究效果的保障
第3章 两组幼儿绘画表现力的数据结果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3.2 两组幼儿绘画表现力前测分析
    3.3 两组幼儿绘画表现力后测分析
    3.4 实验组幼儿绘画表现力前后测差异分析
    3.5 对照组幼儿绘画表现力前后测差异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两组幼儿绘画作品内容的差异分析
    4.1 实验组幼儿与对照组幼儿前测绘画作品差异分析
    4.2 第一次干预活动《贪吃的小蛇》绘画作品差异分析
    4.3 第三次干预活动《乒乒和乓乓钓大鱼》绘画作品差异分析
    4.4 第六次干预活动《跟着线走穿过房子》绘画作品差异分析
    4.5 实验组幼儿与对照组幼儿后测绘画作品差异分析
    4.6 实验组幼儿前后测绘画作品差异分析
    4.7 对照组幼儿前后测绘画作品差异分析
    4.8 小结
第5章 讨论
    5.1 绘本欣赏美术活动与常规美术活动的教学差异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教育建议
        6.2.1 活动前
        6.2.2 活动中
        6.2.3 活动后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3.1 样本数量的局限
        6.3.2 样本区域的局限
        6.3.3 绘本的数量有限
        6.3.4 绘本种类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幼儿园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选题缘由
        1.1.1 音乐教学延伸活动促使音乐教学活动效率最大化
        1.1.2 音乐教学延伸活动是实现幼儿音乐经验内化、迁移、拓展的重要途径
        1.1.3 研究者个人兴趣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幼儿园延伸活动的相关研究
        1.3.2 幼儿园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的相关研究
        1.3.3 研究述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音乐教学活动
        1.4.2 延伸活动
        1.4.3 音乐教学延伸活动
    1.5 理论基础
        1.5.1 学习迁移理论
        1.5.2 随机通达教学理论
        1.5.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步骤
    2.4 研究对象
    2.5 研究方法
        2.5.1 案例分析法
        2.5.2 观察法
        2.5.3 访谈法
3 研究结果
    3.1 教师对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的认识
        3.1.1 教师对音乐教学延伸活动概念的理解不一
        3.1.2 教师普遍认同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的重要性
    3.2 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目标的设置情况
        3.2.1 对教学活动未尽事宜的补充
        3.2.2 巩固音乐教学内容
    3.3 延伸活动材料准备情况
        3.3.1 延伸活动多使用现有材料
        3.3.2 延伸活动材料使用分配不均
    3.4 教师对延伸活动内容的选择
        3.4.1 参考音乐教材中对“延伸活动”的设计
        3.4.2 选择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关键经验
        3.4.3 基于不同类型音乐教学活动任务
        3.4.4 来自教师自身经验
        3.4.5 结合班级主题的环境创设
    3.5 教师对不同类型音乐教学活动延伸形式的选择
        3.5.1 歌唱教学的常用延伸形式
        3.5.2 音乐欣赏教学的常用延伸形式
        3.5.3 韵律教学的常用延伸形式
        3.5.4 打击乐教学的常用延伸形式
4 音乐教学延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4.1 延伸活动目标较为局限
    4.2 音乐向其他领域的延伸易脱离音乐本位
    4.3 在艺术领域的延伸偏向对教学活动的简单重复
    4.4 创编的延伸形式易忽视“度”把握
    4.5 向园外教育的延伸缺乏反馈
    4.6 延伸随性而为,忽视音乐教学的延续性
    4.7 教师对延伸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易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5 讨论与建议
    5.1 讨论
        5.1.1 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的必要性何在?
        5.1.2 有效的音乐教学延伸活动有何特征?
    5.2 建议
        5.2.1 转变教师观念,强化音乐延伸意识
        5.2.2 着眼三维目标的延伸
        5.2.3 延伸内容立足于幼儿音乐经验的迁移和提升
        5.2.4 调动幼儿多重感官通道参与,综合多种延伸形式
        5.2.5 加强对幼儿的个性化指导
6 研究反思
    6.1 研究对象反思
    6.2 研究方法反思
    6.3 研究建议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研究 ——以长沙市L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美术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美术素材选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选用美术素材的困境
        四、研究者的旨趣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材料与素材
        二、美术素材与美术素材选用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美术素材选用的相关研究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幼儿园课程理论
        二、儿童美术教育理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第五节 资料的编码与分析
        一、资料的编码
        二、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第三章 L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基本状况
    第一节 美术素材选择的情况
        一、美术素材选择的类型
        二、美术素材选择的目的
        三、美术素材选择的原则
        四、美术素材选择的途径
        五、不同类型美术活动中各类美术素材选择的情况
    第二节 美术素材运用的情况
        一、美术素材运用的呈现方式
        二、美术素材运用的方法
第四章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美术素材选用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素材选择存在的问题
        二、美术素材运用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美术素材选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层面的原因
        二、幼儿园层面的原因
        三、家长层面的原因
第五章 解决教师美术素材选用存在问题的建议
    第一节 对教师的建议
        一、树立“以幼儿为本”的美术教育观念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提升教师的美术素养
    第二节 对幼儿园管理者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者的认知
        二、开展培训和专项教研活动
    第三节 对家长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美术作品评价观
        二、积极协助美术素材的选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高校美育课程研究 ——助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背景与问题
        (一)政策背景
        (二)实践背景:高校美育课程修习情况与大学生美育观念调研
        (三)问题
    二、概念界定
        (一)美与美育
        (二)高校美育课程
        (三)身心协调发展
    三、文献综述
        (一)高校美育课程目标层次研究
        (二)高校美育课程门类与内容研究
        (三)公共艺术课程研究
        (四)中西高校美育课程比较研究
        (五)身体美育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
        (六)审美心理与效应研究——认知、体验、价值观、意象
        (七)审美生理与效应研究——感知系统、大脑皮质、边缘系统、运动系统
        (八)美育心理、生理研究
        (九)借鉴与不足
    四、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一)目的
        (二)思路
        (三)方法
    五、价值与创新
第一章 美育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理论
    一、美:多样统一与和谐人格
        (一)美的本质:和谐(多样统一)
        (二)教育的理念:人的本质力量和谐统一
        (三)美与人格内外和谐
    二、西方关于美育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理论
        (一)古希腊:美与健全、和谐人格
        (二)鲍姆嘉通:美育与感性认识的完善
        (三)康德:美沟通真与善
        (四)席勒:美育培养感性与理性有机统一
        (五)霍华德·加德纳:重塑真善美
        (六)马克思: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建造
    三、国内美育教育家与健全人格教育理论
        (一)先秦:乐教诗教与“仁”、“礼”
        (二)蔡元培:美育是“津梁”、“神经系”
        (三)现代美育理论奠基者:梁启超、王国维
        (四)现代美育理论家:陶行知、丰子恺、朱光潜
        (五)当代美育理论家:蒋孔阳、李泽厚、刘兆吉
    小结
第二章 基于身心协调发展
    一、基于生理机制
        (一)神经系统机制:感觉系统、中枢系统、情绪系统、运动系统
        (二)其他生理系统
    二、基于心理机制
        (一)审美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想象、思维
        (二)美感体验:情绪、价值判断
        (三)审美表现技能
        (四)审美创造
    三、基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现状
        (一)生理系统发展特征
        (二)心理发展特征
    四、基于大学生身心未来发展
        (一)高等教育法规定
        (二)美育政策规定
第三章 高校美育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高校美育课程目标
        (一)审美素质:审美认知力、审美体验力、审美表现力、审美创造力
        (二)人文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美育精神、大美与大爱
        (三)全面素质:以美育美、以美寓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
        (四)专业素质:专业审美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
    二、高校美育课程内容
        (一)高校美育课程内容:高深知识(美的本质与规律)
        (二)高校美育课程内容补充:基本知识(特征与分类)
        (三)高校美育课程目标与内容关系
    三、高校美育课程教学与方法参考
        (一)视点结构教学法
        (二)多元教学法
    四、高校美育课程评价参考
        (一)质化评价方式
        (二)量化评价方式
第四章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提升艺术审美与人文素养
    一、政策推进
        (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 号)
        (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 号)
        (三)《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
    二、公共艺术课程
        (一)限定性艺术选修课程
        (二)公共艺术鉴赏类课程门类多样
        (三)艺术技能课程
    三、艺术教育与艺术美育
第五章 高校美育五圈课程体系——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一、五圈课程结构
    二、五圈课程门类
        (一)综合美育课程 ——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二)艺术审美与训练选修课程——促进艺术审美素养发展
        (三)专业课程审美化——促进专业审美素质发展
        (四)兴趣小组与社团活动课程审美化——促进个性化发展
        (五)潜在课程审美化——营造身心和谐发展“场域”
    三、互联网+各类美育课程
        (一)互联网+教育时代
        (二)高校美育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设计
        (三)移动美育课程:以APP为终端
        (四)VR:加强审美体验
    四、学分制是保障
第六章 国内外高校美育课程举隅
    一、美国哈佛大学:《审美阐释理解》与美育课程体系
    二、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专业艺术课程体系
    三、北京大学:文科专业,理科专业审美课程
    四、清华大学:理工专业审美课程
    五、西北工业大学:艺术通识课程体系
    六、北方工业大学:公共美育课程——大学美育
    七、西南大学:美育传统与开放课程体系
    八、重庆8所本科美育实验校特色美育课程
第七章 高校美育课程效应初步验证——《高校美育》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高校美育》课程——以美的人生设计与创造为主旨
    二、《高校美育》课程内容构成与实验设计
    三、《高校美育》人生价值观效应分析
    四、实验结论与讨论
结语:新时代,新使命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美育定义一览表
    附录 2:高校美育课程修习情况与大学生美育观念调查问卷维度、项目
    附录 3:高校美育课程修习情况与大学生美育观念调查问卷
    附录 4:高校美育课程修习情况与大学生美育观念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
后记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即兴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理论的需要
        1.1.2 实践的需要
        1.1.3 个人的关注
    1.2 概念界定
        1.2.1 大班幼儿
        1.2.2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
        1.2.3 即兴表达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关于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外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幼儿情感体验的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关于即兴音乐教育的相关研究
        1.3.4 小结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现实意义
    2.3 研究方法
        2.3.1 案例分析法
        2.3.2 作品分析法
    2.4 研究内容
    2.5 选择的乐曲
3 研究结果
    3.1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即兴表达
        3.1.1 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即兴表达的描述
        3.1.2 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即兴表达的描述分析
    3.2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用语言进行即兴表达
        3.2.1 幼儿用语言进行即兴表达的描述
        3.2.2 幼儿用语言进行即兴表达的描述分析
    3.3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通过绘画进行即兴表达
        3.3.1 幼儿通过绘画进行即兴表达的描述
        3.3.2 幼儿通过绘画进行即兴表达的描述分析
4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即兴表达的特点
    4.1 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即兴表达以情感体验为基础
    4.2 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即兴表达具有直觉性
    4.3 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即兴表达具有独特性
5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影响幼儿即兴表达的因素分析
    5.1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影响幼儿即兴表达的内部因素
        5.1.1 原有经验对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即兴表达的影响
        5.1.2 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对其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即兴表达的影响
    5.2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影响幼儿即兴表达的外部因素
        5.2.1 教师教育理念对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即兴表达的影响
        5.2.2 教师的音乐素养对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即兴表达的影响
        5.2.3 教师教学辅助材料使用的时机对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即兴表达的影响
        5.2.4 同伴的行为对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即兴表达的影响
        5.2.5 评价侧重点对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即兴表达的影响
6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即兴表达的指导策略
    6.1 让音乐欣赏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幼儿的经验
    6.2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选择音乐素材
    6.3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注重音乐活动的延续性
    6.4 教师支架式指导语的使用,尊重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真实的情感体验
    6.5 注重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6.6 重视幼儿在音乐欣赏中的情绪情感,采取多元评价,鼓励幼儿个性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多媒体技术呈现方式对5—6岁幼儿美术感知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选题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研究
        二、关于多媒体教学与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研究
        三、关于美术感知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启示
    第二节 现代美术教育观及启示
    第三节 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及启示
    第四节 图像认知研究及启示
    第五节 多元智能理论及启示
    第六节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及启示
    第七节 多媒体教学信息设计原则与本研究界定
        一、多媒体教学信息设计原则及界定
        二、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及界定
第三章 多媒体技术对幼儿美术感知影响的的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实验方法和思路
        二、实验设计
    第三节 研究步骤
第四章 量表的制定及检验
    第一节 幼儿艺术教育相关文献政策的研究
    第二节 量表的理论建构和维度及指标的制定
    第三节 美术教师建议及思考
    第四节 量表修正与信效度检验
    第五节 量表的确立
第五章 5—6岁幼儿美术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分析与设计
    第一节 幼儿美术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课例分析
    第二节 实验设计中所选5—6岁美术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美术作品画面内容分析
        二、美术作品感知内容的宏观分析
    第三节 5—6岁幼儿学习者分析
    第四节 美术作品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设计
        一、选择呈现媒体
        二、多媒体呈现方式设计
        三、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设计
第六章 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对幼儿美术感知影响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实验过程
    第二节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结果呈现
        一、5—6岁幼儿美术感知能力的整体情况及其与多媒体技术及美术作品的相关性
        二、不同的多媒体技术呈现方式对5—6岁幼儿美术感知影响的差异
        三、不同组合下5—6岁幼儿美术感知得分的多重比较
    第三节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一 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美术作品形式与5—6幼儿美术感知能力
        二 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美术作品形式与5—6幼儿美术感知的整体性
        三 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美术作品形式与5—6幼儿美术感知的形式性
        四 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美术作品形式与5—6幼儿美术感知的情感性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教育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教育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美术作品介绍
    附录 B:《幼儿美术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访谈问卷》
    附录 C:6幅美术作品具体评价量表
    附录 D:SPSS数据录入与定义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透视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班幼儿美术欣赏特点研究 ——基于幼儿与大师作品的对话[D]. 秦国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2]家庭环境对5-6岁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研究[D]. 向颖慧.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研究[D]. 张颖.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绘本欣赏活动对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研究[D]. 佘梦芸.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侗族大歌研究八百年史述[J]. 谭厚锋.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6]幼儿园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研究[D]. 刘怡.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7]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研究 ——以长沙市L幼儿园为例[D]. 梁倩.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8]高校美育课程研究 ——助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D]. 邓佳. 西南大学, 2019(01)
  • [9]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即兴表达研究[D]. 刘文欢. 四川师范大学, 2018(03)
  • [10]多媒体技术呈现方式对5—6岁幼儿美术感知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 李媛媛.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对幼儿园音乐鉴赏教学的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