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影响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博,冯志华,郭刚,李建国,户林其,杨蒙,王姗姗,曹玉凤,沈宜钊,高艳霞[1](2021)在《2020年度奶牛脂肪(酸)营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奶牛日粮中脂肪(酸)是很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尤其在缓解奶牛能量负平衡和热应激等方面作用明显,此外,通过日粮添加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改变牛奶乳成分占比,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功能性产品。本文对2020年国内外脂肪(酸)对瘤胃代谢、牛奶成分、生产性能、氧化应激、繁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
周承福[2](2021)在《亚麻籽油对瘤胃发酵、生物氢化及甲烷排放的影响》文中认为亚麻籽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将其饲喂给奶牛可能会提高乳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但其研究结论不一,仍需进一步探索。本试验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探究亚麻籽油对瘤胃发酵、生物氢化和甲烷排放的影响。体外试验选择3只健康、体重相近(25.0±2.0 kg)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以体内试验的全混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添加不同水平的亚麻籽油,利用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系统发酵,评估亚麻籽油对发酵底物化学成分、降解特性、发酵参数、脂肪酸组成及产气参数的影响。亚麻籽油添加水平分别为0%、1%、2%、3%、4%、5%,发酵时间为48 h,测定总气体产量、甲烷及氢气产量、挥发性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亚麻籽油可显着(P<0.01)降低干物质消失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总产气量、甲烷产量、氢气产量、氨态氮浓度、十五烷酸和十七烷酸的比例,并随着亚麻籽油水平的增加呈现线性降低的变化趋势(P<0.01)。1%的亚麻籽油能显着(P<0.01)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浓度,并随着亚麻籽油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变化趋势(P<0.01)。亚麻籽油能显着(P<0.01)增加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并随着亚麻籽油浓度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的变化趋势(P<0.01)。这些结果表明,富含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油可以抑制底物降解和甲烷生成,增加瘤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且存在着剂量效应。体内试验选择8头泌乳期、胎次及产奶量相近且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亚麻籽油组。对照组饲喂精粗比为5:5的全混合基础日粮,亚麻籽油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了1%亚麻籽油的试验日粮。试验共计60天,分为2期,每期30天,前14天为预饲期,后16天为正饲期,第2期将对照组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的试验日粮互换饲喂。正饲期将奶牛放入呼吸仓,测定单位采食量的甲烷排放和产奶量,采集奶样测定奶常规和乳中长链脂肪酸的组成,并进行为期5天的全收粪,测定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在正饲期最后2天分别采集采食前0 h、采食后2.5 h和采食后6 h的瘤胃液,测定瘤胃液p H、溶解气体,计算溶解甲烷和溶解氢的产量,并采集样品测定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挥发性脂肪酸及长链脂肪酸的组成。试验结果表明:1%的亚麻籽油可显着(P<0.01)增加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并降低奶中乳糖含量。1%的亚麻籽油能显着(P<0.01)增加奶牛瘤胃中硬脂酸、反式油酸和总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并显着(P<0.01)降低十五烷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亚油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且有降低油酸的趋势(0.05<P≤0.10)。1%的亚麻籽油可显着(P<0.01)提高奶中硬脂酸和α-亚油酸的比例,并有提高奶中反式油酸比例的趋势(0.05<P<0.1)。此外,1%的亚麻籽油能显着降(P<0.01)低瘤胃中丁酸比例和溶解甲烷产量,并显着(P<0.01)增加瘤胃中丙酸的比例。试验结论:1%的亚麻籽油对奶牛采食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没有影响,可显着提高奶产量,增加奶中硬脂酸和α-亚麻酸的比例,并有提高奶中反式油酸比例的趋势,能有效降低瘤胃中溶解甲烷的浓度,而对甲烷排放没有影响。
薛会元[3](2021)在《牛奶中乳脂的产生机制及提高乳脂率的措施》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述了牛奶中乳脂的产生机制、影响牛奶乳脂率的因素以及提高牛奶乳脂率的措施,以期为奶牛场提高乳脂率提供参考。
毛文[4](2020)在《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CLA钙盐对绵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旨在研究绵羊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共轭亚油酸钙盐(Calcium salts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a-CLA)对其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选用2个半月龄左右、遗传背景一致、平均体重16.49(±1.20)kg、健康状况良好的小尾寒羊18只,按照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原则将绵羊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1.5%CLA组、3.5%CLA组,每组6只。各组所对应的日粮设计如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5%CLA组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CLA;3.5%CLA组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5%CLA。预饲期20天,正饲期60天,饲养期间均可自由饮水。论文分为三个部分:试验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Ca-CLA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Ca-CLA对试验羊的阶段增重、阶段日增重和平均采食量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但料重比显着降低(P<0.05)。三组绵羊的体重随日期的增加均在增加,符合育肥绵羊的生产性能。随Ca-CLA水平的添加,平均采食量数值会降低,可能Ca-CLA会影响日粮的适口性,但料重比显着性降低,增加了饲料报酬率。试验二: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Ca-CLA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采用酸不溶灰分法(AIA)测定。结果表明:添加Ca-CLA对DM、Ca和P消化率无显着性影响(P>0.05);对CP、NDF、ADF、Ash、EE的消化率均有极显着的影响(P<0.01)。其中,与对照组相比,3.5%CLA组中CP、NDF、ADF极显着增加(P<0.01),而Ash和EE极显着降低(P<0.01);而1.5%CLA组Ash、EE与ADF均极显着降低(P<0.01),NDF则极显着增加(P<0.01)。两个试验组相比,3.5%CLA组的CP、NDF和ADF比1.5%CLA组均极显着性增加(P<0.01);Ash则显着性降低(P<0.05)。这说明,日粮中添加Ca-CLA能够影响绵羊对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试验三: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Ca-CLA对瘤胃内环境的影响。(一)使用pH计测定瘤胃pH值,通过比色法测定氨氮的浓度,考马斯亮兰法测定瘤胃中菌体蛋白(BCP)的含量。结果表明:在pH值上,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剂量的Ca-CLA使瘤胃pH值极显着性降低(P<0.01),但1.5%CLA组与3.5%CLA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在氨氮和BCP上,添加不同剂量的CLA对氨氮和BCP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Ca-CLA添加量的增加,瘤胃中的氨氮含量有上升的趋势;而BCP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二)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Ca-CLA对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的Ca-CLA使丙酸、丁酸显着性增加(P<0.05),对异戊酸、戊酸、乙酸/丙酸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乙酸、TVFA趋于显着性增加(0.05<P<0.1)。总体来看,除乙酸外,1.5%CLA组的各种VFAs的浓度均大于对照组和3.5%CLA 组。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Ca-CLA对生产性能没有影响,但是降低了绵羊的料重比,增加了饲料报酬,提高了 CP及纤维物质的消化率,提高了丙酸、丁酸及TVFA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VFA发酵,促进丙酸生成,减少能量损失,可调控瘤胃代谢向能量更高效的丙酸转化。
张海波[5](2019)在《日粮添加菜籽油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浓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菜籽油对泌乳早期奶牛的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浓度的影响。选用30头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每头牛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4.0%的菜籽油。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菜籽油组和4.0%菜籽油组在试验末期的泌乳量分别提高了2.55、2.74 kg(P<0.05),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后的泌乳量分别提高了2.60、2.76 kg(P<0.05);与对照组相比,2.0%、4.0%菜籽油组在试验末期的标准乳产量分别提高了2.69、2.61 kg(P<0.05),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后的标准乳产量分别提高了2.73、2.59 kg(P<0.05);与对照组相比,2.0%、4.0%菜籽油组提高了试验末期以及协方差分析校正后的葡萄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含量(P<0.05),降低试验末期以及协方差分析校正后的β-羟丁酸、乙酰乙酸、游离脂肪酸、瘦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P<0.05);添加2.0%、4.0%菜籽油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浓度的影响均不显着。由此可见,泌乳早期奶牛日粮添加2.0%或4.0%菜籽油可通过调节激素分泌、降低酮体生成量来提高产奶量。
刘瑞芳,嘎尔迪,苏利红,王哲鹏[6](2018)在《不同水平亚麻籽对奶牛产奶性能及乳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不同水平亚麻籽对奶牛产奶性能、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探讨确定亚麻籽的最适添加量。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黑白花奶牛4头,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添加不同水平亚麻籽的日粮,比较对照组(A组)、添加7%亚麻籽组(B组)、添加10%亚麻籽组(C组)和添加13%亚麻籽组(D组)间产奶量、乳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差异。随着亚麻籽添加水平的提高,产奶量呈增高趋势;B、C、D组的产奶量分别比A组提高了0.98%(P>0.05)、8.50%(P<0.05)和2.29%(P>0.05)。B、C组的乳脂率较A组升高,D组较A组降低,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日粮添加不同水平亚麻籽,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等饱和脂肪酸有降低的趋势,其中C、D组的棕榈酸显着(P<0.05)低于A组,其他脂肪酸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EPA(C20.5)、DHA(C22.6)等不饱和脂肪酸有升高的趋势,其中C、D组显着高于A组(P<0.05),B组与A组差异不显着(P>0.05)。日粮添加亚麻籽具有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改善乳中脂肪酸组成的作用,其中以添加10%效果最为明显。
斯琴毕力格[7](2017)在《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中CLA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泌乳奶牛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菊科植物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内环境指标、生产性能的影响,并对奶牛乳中CLA含量及乳脂脂肪组成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分析。选取体重(600±29kg)、胎次(2~3)、泌乳期(158±3d)及泌乳量(22.8±1.8kg/d)相似的15头泌乳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分为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奶牛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96g/d.头和160g/d.头黄花蒿乙醇提取物,每组5头奶牛。进行为期40d的饲养试验,其中前9d为预饲期,10~40d为正式期。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2个试验组奶牛的瘤胃pH值和乙酸浓度均无显着影响(P>0.05);2个试验组奶牛瘤胃液丁酸浓度和丙酸浓度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之间没有显着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异戊酸浓度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试验2组的异戊酸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试验2组异戊酸浓度也显着低于试验1组(P<0.05);2个试验组的戊酸浓度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2组的戊酸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产量奶、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体含量、非脂乳固体、乳糖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增加了 2个试验组奶牛乳中CLA含量,试验1组和试验2组奶牛乳中CLA含量分别提高了 30.7%和38.6%,其中试验2组乳脂中CLA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个试验组之间无显着变化(P>0.05);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乳脂中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均无显着差异(P>0.05)。
张洁[8](2017)在《甘肃生鲜乳品质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甘肃省地处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地域宽广,生态区分布较多。为此,分析甘肃省内黄土高原-黄淮海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蒙宁干旱草业生态经济区、西北荒漠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3个典型生态区域21个奶牛场生鲜乳的乳蛋白率、乳脂率、非脂固形物、乳糖含量以及Pb、Cr、Hg、As、Cd等重金属含量等品质性状的季节动态,定量了日粮组成、饮水、气候、饲养规模对生鲜乳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天水地区生鲜乳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含量均为夏季显着低于其他季节(P<0.001),其他地区生鲜乳成分均为秋季显着低于其他季节(P<0.001),其中平凉地区的生鲜乳乳脂率、敦煌地区的生鲜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各季节差异不显着。2)春季平凉地区乳脂率显着低于其他地区(P<0.001),夏季武威、张掖、酒泉三地的乳脂率显着高于其他季节(P<0.001);春夏秋三季生鲜乳乳蛋白率和乳糖含量均为平凉地区显着低于其他地区(P<0.001);秋冬两季各地乳脂率、冬季各地区乳蛋白率和乳糖含量差异均不显着。3)季节和地域的互作对乳脂率(P<0.001)、乳蛋白率(P<0.001)和乳糖含量(P<0.001)均有极显着影响。4)运用主成分分析,从影响生鲜乳品质的12个因素(经度、纬度、月均温、月降水、奶牛存栏、泌乳奶牛头数、日粮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及可溶性糖的摄入量)中选出五个主成分,得出奶牛养殖评价指标 F=(F1×25.432+F2×19.423+F3×14.803+F4×11.248+F5×9.324)/80.230,其中F1为地理位置,F2为奶牛日粮纤维摄入量,F3为养殖规模,F4为气候条件,F5为奶牛日粮养分摄入量。F值由大到小分别为:酒泉>武威>张掖>白银>平凉>敦煌>天水;春季>夏季>冬季>秋季;规模养殖>小区养殖>散户养殖。5)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奶牛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的摄入量以及月降水、纬度、泌乳牛头数对乳成分产量均有显着影响,其中奶牛中性洗涤纤维摄入量对生鲜乳乳蛋白和乳糖产量均有显着影响,直接作用值分别为-0.87(P<0.001)和-0.83(P<0.001)。6)奶牛日粮与生鲜乳品质可用多元回归方程拟合Y=1.178-0.042*X1+0.046*X2(R2=0.630,P<0.001)其中,Y:乳脂(kg/d/头);X1:中性洗涤纤维(kg/d/头);X2:粗蛋白(kg/d/头)。Y=2.927-0.069*X1-0.046*X2-0.030X3(R2=0.738,P<0.001)其中,Y:非脂固形物(kg/d/头);X1:中性洗涤纤维(kg/d/头);X2:可溶性糖(kg/d/头);X3:酸性洗涤纤维(kg/d/头)。Y=0.215-0.006*X1-0.003*X2(R2=0.717,P<0.001)其中,Y:灰分(kg/d/头);X1:中性洗涤纤维(kg/d/头);X2:可溶性糖(kg/d/头)。7)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域的生鲜乳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0.6,按照乳制品质量分级标准:甘肃地区生鲜乳安全,虽有污染物残留,但污染物含量接近或略高于背景值。生鲜乳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酒泉>白银>平凉>张掖>天水>武威>敦煌;小区养殖>散户养殖>规模养殖。其中,污染分担率最高的重金属元素为Cr和Pb,甘肃地区生鲜乳中Cd的检出率为0。
侯宇[9](2016)在《日粮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生产性能、脂肪酸组成及瘤胃微生物群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本文旨在研究火麻油(hemp seed oil, HSO)和半胱胺(cysteamine, CS)对奶水牛的产奶性能、脂肪酸组成以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实验动物选择30头胎次相近(2、3胎)、泌乳中期且健康状况良好的同栋三品种杂交奶水牛(本地水牛×尼里-拉菲水牛×摩拉水牛),按照产奶量基本接近的原则,采用2×3析因完全随机设计,分成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一头牛。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 g HSO+0 g CS/头· d、0 g HSO+50 gCS/头·d、0 g HSO+100 g CS/头·d、150 g HSO+0 g CS/头·d、150 g HSO+50 g CS/头·d、150 g HSO+100 g CS/头·d,自由采食、饮水。预饲期14 d,正式饲养期28 d。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HSO和CS对奶水牛的标准乳产量无显着影响,可以提高水牛奶乳脂率和总固形物的含量,但对乳蛋白含量和乳糖含量无显着影响。添加HSO和CS不但可以显着提高乳脂中CLA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共轭亚油酸)、C18:0以及TVA (trans vaccenic acid,反式油酸)含量(P<0.05),而且能够显着降低SFA(saturated fatty acid,饱和脂肪酸)/UFA(unsaturated fatty acid,不饱和脂肪酸)(P<0.05),日粮添加150g HSO和100g CS组CLA、C18:0以及TVA含量最高。总体看来,奶水牛日粮同时添加HSO和CS不仅乳脂中CLA的会显着增加,而且提高CLA的效果也要比单独添加HSO或CS的效果好。奶水牛日粮中添加HSO和CS可以显着提高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以及血液的抗氧化性;对其他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免疫指标无显着影响。HSO能够显着提高血浆中C18:2n6c的含量,对其他脂肪酸的影响不显着。添加HSO和CS对瘤胃内pH以及乙酸、丙酸、丁酸、TVFA的浓度没有显着的影响,添加150g HSO能够显着提高瘤胃液中乳酸的含量,添加CS或同时添加CS和HSO能显着降低乙酸/丙酸值(P<0.05)添加150g HSO能够极显着降低瘤胃中产VA丁酸弧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以及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P<0.01);添加100g CS能够显着降低瘤胃中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数量(P<0.05),添加HSO或CS及其组合,均可极显着的降低了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的含量(P<0.01),但对其他细菌影响不显着。
万丹[10](2015)在《品种因素和日粮添加火麻油对奶水牛生产性能、脂肪酸组成及瘤胃微生物群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一:比较研究不同品种对泌乳奶水牛产奶性能、乳脂脂肪酸组成、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血浆脂肪酸含量、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微生物群的影响。试验选取泌乳中期、胎次相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泌乳期摩拉、尼里-拉菲和三品杂奶水牛各5头,按品种分为3组。单槽饲喂,先粗后精,常规管理,自由饮水。结果表明,摩拉、尼里-拉菲、三品杂三个品种的产奶量、4%标准乳日产量和常规乳成分均无显着差异;三品杂乳脂C10:0含量和血浆各脂肪酸含量均显着高于尼里-拉菲(P<0.05),三品杂和摩拉乳脂CLA含量均显着高于尼里-拉菲(P<0.05);三个品种瘤胃内pH、NH3-N、乳酸和VFA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摩拉和三品杂瘤胃内乙酸/丙酸值显着低于尼里-拉菲(P<0.05);摩拉和三品杂瘤胃内原虫数量高于二尼里-拉菲,瘤胃内其他微生物数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三品杂和摩拉奶水牛牛乳品质高于尼里-拉菲奶水牛。试验二:日粮添加火麻油对泌乳奶水牛生产性能、乳脂脂肪酸组成、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性、血浆脂肪酸含量、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微生物群的影响。选取18头泌乳中期、胎次相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泌乳期杂交奶水牛(广西本地水牛×尼里-拉菲水牛×摩拉水牛),随机分为3组(1个对照组和两个处理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精料中添加100 g/d的火麻油和200 g/d的火麻油。试验期为42天,其中预饲期14天,正式期28天。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火麻油可以显着降低奶水牛采食量(P<0.05),对4%标准乳日产量、乳蛋白率和乳糖有降低趋势(P>0.05)。随着火麻油添加量和时间的增加,奶水牛乳脂十六碳及十六碳以下的脂肪酸占比降低,十八碳脂肪酸占比均有提高,对除C20:0外的十八碳以上的其他脂肪酸占比影响不大,其中火麻油能够显着提高CLA及CLA中C18:2n10t和C18:2n9c占比(P<0.05),降低SFA和SFA/UFA,提高UFA、MUFA和PUFA占比。日粮添加100 g/d火麻油可以显着提高奶水牛血液中AST、TG、IgA、IgM、GSH-Px,降低MDA含量(P<0.05),添加200g/d火麻油可以显着提高血清中HDL、AOC. GSH-Px和CAT含量(P<0.05);火麻油能够降低血浆中C6:0含量和SFA/UFA值,提高C18:1n9c、C18:2n6c、UFA、MUFA和PUFA含量,对血浆其他脂肪酸含量无显着影响。日粮添加火麻油对瘤胃内pH、NH3-N和乳酸浓度无显着影响(P>0.05),对瘤胃各挥发性脂肪酸和TVFA含量有降低趋势(P>0.05)。添加100g/d火麻油能够显着降低瘤胃原虫、产VA丁酸弧菌、黄化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含量(P<0.05),甲烷菌、反刍兽新月型单胞菌和白色瘤胃球菌随日粮火麻油添加量的增加有提高趋势(P>0.05),添加火麻油对溶纤维丁酸弧菌、真菌、丁酸弧菌组细菌无显着影响(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火麻油能够提高了奶水牛乳脂功能性脂肪酸尤其是CLA的含量,提高水牛奶营养水平。
二、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影响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度奶牛脂肪(酸)营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脂肪(酸)研究进展 |
1.1 日粮脂肪(酸)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1.2 日粮脂肪(酸)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 日粮中添加脂肪(酸)对奶牛氧化应激的调控研究 |
1.4 日粮中添加脂肪(酸)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
2 国外奶牛脂肪(酸)营养研究进展 |
2.1 日粮脂肪(酸)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2.2 日粮脂肪 |
2.3 日粮脂肪(酸)对奶牛氧化应激的影响 |
2.4 日粮脂肪(酸)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
2.5 日粮脂肪(酸)对奶牛甲烷排放的影响 |
2.6 日粮脂肪(酸)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
2.7 日粮脂肪(酸)对致炎及抗炎的影响 |
3 小结 |
(2)亚麻籽油对瘤胃发酵、生物氢化及甲烷排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油脂的应用与局限 |
1.1 油脂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
1.2 油脂的应用局限 |
1.3 日粮中添加油脂的建议 |
2 瘤胃氢代谢 |
2.1 瘤胃氢代谢微生物 |
2.2 油脂对瘤胃生物氢化的影响 |
2.3 其它调节方式 |
2.4 生物氢化与瘤胃其它代谢途径的关系 |
3 甲烷排放 |
3.1 甲烷的生成 |
3.2 甲烷的减排措施 |
3.2.1 提供氢受体 |
3.2.2 提高精料比 |
3.2.3 添加油脂 |
3.2.4 添加植物提取物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引言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内容 |
3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
第1章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瘤胃长链脂肪酸、发酵模式及甲烷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发酵底物 |
1.2 人工瘤胃培养液 |
1.3 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设备 |
1.4 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操作 |
1.5 样品采集 |
1.6 样品测定与分析 |
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瘤胃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
2.2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瘤胃微生物蛋白、氨态氮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2.3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降解率和产气量的影响 |
2.4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甲烷和氢气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瘤胃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
3.2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瘤胃微生物蛋白、氨态氮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3.3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瘤胃干物质降解率和甲烷排放的影响 |
4 小结 |
第2章 亚麻籽油对奶牛泌乳性能、生物氢化及甲烷排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与试验动物 |
1.2 日粮组成与饲养管理 |
1.3 样品采集 |
1.3.1 饲料及粪样的采集 |
1.3.2 奶样的采集 |
1.3.3 瘤胃液及溶解气体的采集 |
1.4 指标测定与方法 |
1.4.1 常规指标的测定 |
1.4.2 氨态氮、长链脂肪酸、挥发性脂肪酸及微生物蛋白的测定 |
1.4.3 奶牛甲烷排放的测定 |
1.4.4 溶解气体的测定与计算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 |
2.1 亚麻籽油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2.1.1 亚麻籽油对奶牛营养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的影响 |
2.1.2 亚麻籽油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
2.2 亚麻籽油对荷斯坦奶牛生物氢化的影响 |
2.2.1 亚麻籽油对奶牛瘤胃中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
2.2.2 亚麻籽油对奶牛乳中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
2.2.3 亚麻籽油对奶牛微生物蛋白、氨态氮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2.3 亚麻籽油对荷斯坦奶牛甲烷排放的影响 |
2.3.1 亚麻籽油对奶牛瘤胃溶解气体的影响 |
2.3.2 亚麻籽油对奶牛甲烷排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亚麻籽油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3.1.1 亚麻籽油对奶牛营养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的影响 |
3.1.2 亚麻籽油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
3.2 亚麻籽油对荷斯坦奶牛生物氢化的影响 |
3.2.1 亚麻籽油对奶牛瘤胃中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
3.2.2 亚麻籽油对奶牛乳中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
3.2.3 亚麻籽油对奶牛微生物蛋白、氨态氮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3.3 亚麻籽油对奶牛甲烷排放的影响 |
3.3.1 亚麻籽油对奶牛瘤胃溶解气体的影响 |
3.3.2 亚麻籽油对奶牛甲烷排放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
1 全文结论 |
1.1 体外试验 |
1.2 动物试验 |
2 文章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一览表 |
(3)牛奶中乳脂的产生机制及提高乳脂率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牛奶中乳脂的产生机制 |
2 影响乳脂率的因素 |
2.1 外界因素 |
2.2 内在因素 |
2.3 饲粮因素 |
2.4 其他 |
3 提高乳脂率的措施 |
3.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
3.2 提高饲粮营养水平 |
3.2.1. 改善日粮粗精比 |
3.2.2. 合理应用饲料添加剂 |
(4)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CLA钙盐对绵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共轭亚油酸的定义 |
1.2 CLA的合成途径 |
1.3 CLA的生理功能 |
1.3.1 抗动脉粥样硬化 |
1.3.2 抑制肿瘤生长 |
1.3.3 免疫调节作用 |
1.3.4 抗氧化功能 |
1.3.5 调节脂质代谢 |
1.3.6 其他的生物功能 |
1.4 CLA钙盐 |
1.4.1 过瘤胃脂肪酸 |
1.4.2 钙盐 |
1.5 日粮中添加CLA对动物的影响 |
1.5.1 在单胃动物上的应用 |
1.5.2 在牛生产上的应用 |
1.5.3 在羊生产上的应用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2 试验研究 |
2.1 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Ca-CLA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与分析 |
2.1.3 讨论 |
2.1.4 小结 |
2.2 日粮中添加不用剂量的Ca-CLA对绵羊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3 讨论 |
2.2.4 小结 |
2.3 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Ca-CLA对绵羊瘤胃内环境指标的影响 |
2.3.1 材料与方法 |
2.3.2 结果与分析 |
2.3.3 讨论 |
2.3.4 小结 |
3 总体讨论与结论 |
3.1 总体讨论 |
3.2 总体结论 |
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日粮添加菜籽油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 试验设计及日粮 |
1.3 血液和乳样采集 |
1.4 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和日均干物质采食量 (DMI) 测定 |
1.5 产奶量和乳成分测定 |
1.6 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测定 |
1.7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日粮添加菜籽油对泌乳早期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2.2 日粮添加菜籽油对泌乳早期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
2.3 日粮添加菜籽油对泌乳早期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日粮添加菜籽油对泌乳早期奶牛能量代谢相关激素浓度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日粮添加菜籽油对泌乳早期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3.2 日粮添加菜籽油对泌乳早期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日粮添加菜籽油对泌乳早期奶牛能量代谢相关激素浓度的影响 |
4 结论 |
(6)不同水平亚麻籽对奶牛产奶性能及乳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1.2 试验日粮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5.1 乳样检测指标及方法 |
1.5.2 乳脂肪酸检测指标及方法 |
1.6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亚麻籽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见表2) |
2.2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亚麻籽对乳脂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见表3) |
2.3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亚麻籽对乳脂中不同类型脂肪酸的影响 (见表4) |
3 讨论 |
3.1 添加不同水平亚麻籽的日粮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
3.2 添加不同水平亚麻籽的日粮对乳成分的影响 |
3.3 添加不同水平亚麻籽的日粮对乳脂中脂肪酸的影响 |
4 结论 |
(7)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中CLA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共轭亚油酸的结构和作用 |
1.1.1 共轭亚油酸的结构 |
1.1.2 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学作用 |
1.2 共轭亚油酸的来源及天然分布 |
1.2.1 共轭亚油酸的来源 |
1.2.2 共轭亚油酸的天然分布 |
1.3 反刍动物体内共轭亚油酸的合成途径 |
1.3.1 瘤胃微生物氢化形成共轭亚油酸 |
1.3.2 反刍动物肝脏和乳腺中CLA的合成 |
1.4 共轭亚油酸功能奶生产技术 |
1.4.1 影响牛奶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因素 |
1.4.2 提高牛奶中共轭亚油酸的技术措施 |
1.5 菊科植物及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 |
1.5.1 菊科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 |
1.5.2 菊科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 |
1.5.3 菊科植物对动物的生物学作用 |
1.5.4 菊科植物提取物增加牛奶中共轭亚油酸的作用机制 |
1.6 立题依据 |
1.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7.1 研究内容 |
1.7.2 技术路线 |
2 试验研究 |
2.1 饲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内环境指标的影响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与分析 |
2.1.3 讨论 |
2.1.4 小结 |
2.2 饲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3 讨论 |
2.2.4 小结 |
2.3 饲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乳中CLA含量的影响 |
2.3.1 材料与方法 |
2.3.2 结果与分析 |
2.3.3 讨论 |
2.3.4 小结 |
3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
3.1 总体讨论 |
3.2 总体结论 |
3.3 本论文创新之处 |
3.4 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甘肃生鲜乳品质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饲料对生鲜乳品质的影响 |
2.1.1 饲料对乳蛋白率的影响 |
2.1.2 饲料对乳脂率的影响 |
2.1.3 饲料对乳糖的影响 |
2.1.4 生鲜乳重金属污染概况 |
2.2 生鲜乳品质的季节动态 |
2.2.1 季节对生鲜乳乳成分的影响 |
2.2.2 季节对生鲜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2.3 养殖方式对生鲜乳品质的影响 |
2.3.1 养殖模式的分类比较 |
2.3.2 养殖模式对生鲜乳乳成分的影响 |
2.3.3 养殖模式对生鲜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甘肃省自然概况 |
3.1.2 甘肃省奶牛饲养概况 |
3.2 研究方法 |
3.2.1 样品采集概况 |
3.2.2 样品采集方法 |
3.2.3 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
3.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生鲜乳品质的时空格局 |
4.1.1 生鲜乳乳成分的时空格局 |
4.1.2 生鲜乳重金属含量的时空格局 |
4.1.3 生鲜乳重金属含量的评价 |
4.2 生鲜乳品质的影响因素 |
4.2.1 奶牛日粮及饮水品质的时空格局 |
4.2.2 生鲜乳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5.1 生鲜乳品质的影响因素 |
5.1.1 地域的影响 |
5.1.2 季节气候的影响 |
5.1.3 养殖模式的影响 |
5.1.4 饲草的影响 |
5.2 我国奶业养殖模式转型方向的分析 |
5.2.1 向产业链一体化转型 |
5.2.2 向合理的监管保障体系转型 |
5.3 对我国生鲜乳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
5.3.1 建设以生鲜乳生产为目标的草地农业系统 |
5.3.2 建设以系统耦合为基础的乳品监管保障体系 |
第六章 结论 |
6.1 季节、地域和奶牛日粮与生鲜乳品质的关系 |
6.2 季节、地域和奶牛日粮与生鲜乳重金属含量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在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一、论文发表情况 |
二、在研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9)日粮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生产性能、脂肪酸组成及瘤胃微生物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共轭亚油酸的发现 |
2 共轭亚油酸的结构 |
3 共轭亚油酸的自然载体 |
4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 |
4.1 抗癌功能 |
4.2 提高骨组织代谢.促进动物生长 |
4.3 抗动脉粥样硬化 |
4.4 减少体脂积累 |
4.5 其他作用 |
5 反刍动物共轭亚油酸的合成 |
6 营养调控对反刍动物乳脂中CLA含量的影响 |
6.1 日粮中添加油脂 |
6.2 选择青绿牧草 |
6.3 日粮中添加化学添加剂 |
6.4 日粮中精粗比 |
6.5 其他 |
7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日粮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生产性能以及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
1 试验目的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和动物分组 |
2.3 试验数据的采集 |
2.4 试验动物日粮设计 |
2.6 数据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日粮中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
3.2 日粮中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产奶量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章 日粮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水牛奶常规成分组成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和动物分组 |
1.3 试验动物日粮设计 |
1.4 试验样品的采集 |
1.5 测定的项目以及方法 |
1.6 数据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日粮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乳常规成分的影响 |
2.2 日粮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日粮中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常规乳成分的影响 |
3.2 日粮中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4 结论 |
第四章 日粮中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血液抗氧化性以及血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和动物分组 |
1.3 试验动物日粮设计 |
1.4 试验样品的采集 |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6 数据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 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
2.3 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血清抗氧化性的影响 |
2.4 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奶水牛血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日粮中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血清抗氧化性的影响 |
3.2 日粮中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
3.3 日粮中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奶水牛对血浆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五章 日粮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和动物分组 |
1.3 试验动物日粮设计 |
1.4 试验样品的采集 |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6 数据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六章 日粮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和动物分组 |
1.3 试验动物日粮设计 |
1.4 试验样品的采集 |
1.5 仪器设备与试剂 |
1.6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7 数据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日粮中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瘤胃微生物Real-Tim PCR结果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七章 结论 |
1 论文总体结论 |
2 需要改进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品种因素和日粮添加火麻油对奶水牛生产性能、脂肪酸组成及瘤胃微生物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共轭亚油酸的结构、来源、生理功能及合成 |
1 共轭亚油酸的结构 |
2 共轭亚油酸的来源 |
3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 |
4 共轭亚油酸的合成 |
第二节 影响牛乳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因素 |
1 饲料对反刍动物乳脂CLA的影响 |
2 瘤胃内环境对乳脂CLA的调控 |
3 △~9-去饱和酶活性 |
4 其他因素 |
第三节 牛乳共轭亚油酸生成的瘤胃微生物学机制 |
1 细菌的作用 |
2 原虫的作用 |
3 厌氧真菌的作用 |
第四节 火麻油 |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不同品种泌乳奶水牛产奶性能、脂肪酸组成及瘤胃微生物群的比较 |
第一节 不同品种泌乳奶水牛产奶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的差别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节 不同品种奶水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血浆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节 不同品种奶水牛瘤胃发酵的差别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节 不同品种奶水牛瘤胃微生物群的差别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日粮添加火麻油对奶水牛生产性能、乳脂肪酸组成及瘤胃微生物群的影响 |
第一节 日粮添加火麻油对奶水牛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节 日粮添加火麻油对奶水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性和血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节 日粮添加火麻油对奶水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节 日粮添加火麻油对奶水牛瘤胃微生物群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第一节 论文总体结论 |
第二节 本试验创新之处 |
第三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影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度奶牛脂肪(酸)营养研究进展[J]. 张海博,冯志华,郭刚,李建国,户林其,杨蒙,王姗姗,曹玉凤,沈宜钊,高艳霞. 中国饲料, 2021(17)
- [2]亚麻籽油对瘤胃发酵、生物氢化及甲烷排放的影响[D]. 周承福. 西南大学, 2021
- [3]牛奶中乳脂的产生机制及提高乳脂率的措施[J]. 薛会元. 中国奶牛, 2021(03)
- [4]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CLA钙盐对绵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D]. 毛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日粮添加菜籽油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浓度的影响[J]. 张海波. 中国畜牧杂志, 2019(05)
- [6]不同水平亚麻籽对奶牛产奶性能及乳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J]. 刘瑞芳,嘎尔迪,苏利红,王哲鹏. 饲料工业, 2018(24)
- [7]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中CLA含量的影响[D]. 斯琴毕力格.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 [8]甘肃生鲜乳品质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D]. 张洁. 兰州大学, 2017(12)
- [9]日粮添加火麻油和半胱胺对奶水牛生产性能、脂肪酸组成及瘤胃微生物群的影响[D]. 侯宇. 广西大学, 2016(02)
- [10]品种因素和日粮添加火麻油对奶水牛生产性能、脂肪酸组成及瘤胃微生物群的影响[D]. 万丹. 广西大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