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年生葡萄秋冬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肖远业,冯慧敏,陈伦英,魏旭,李木生,张敏,刘嘉杰,李海渤,郑立军,曹秋艳,刘堂茂[1](2021)在《韶关地区嘉宝果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文中提出嘉宝果是1种珍稀水果,目前大众认识程度有限,种植技术参差不齐。为了提升韶关地区嘉宝果的成活率及果实品质,本文介绍了嘉宝果的生长习性及韶关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总结了韶关地区嘉宝果的标准化种植技术要点,包括气候条件、果园选地、品种选择、施肥技术、栽培技术、水肥管理措施、采摘技术及其病、虫、草、鸟害的防治技术等,以期为指导当地企业或农户进行嘉宝果标准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王丹[2](2021)在《青岛市综合公园立体绿化应用与景观评价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快速城镇化引发城市人口剧增,导致城市绿色空间结构失衡,对城市生态系统有着显着不利影响。城市雨洪泛滥、城市雾霾、生物多样性减少、热岛效应等城市环境问题不断显现,甚至全球变暖趋势与日俱增。城镇化进程依然继续,城市土地资源紧缺成为限制三生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用地平衡的重要因素,而生态用地空间的紧缺成为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此,城市发展由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发展转变,尤其是在有限的城市绿色空间利用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的存量优化提升是优化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策略。立体绿化形式是城市绿化建设在存量优化提升中的重要手段。城市空间中的建(构)筑物表面空间可应用立体绿化建设方式,将城市二维空间绿量转变为三维空间绿量,是城市绿色空间拓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空间资源。实践证明,立体绿化具有占地面积少、景观成效快、绿化率高等优点。且有研究表明,立体绿化在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缓解城市洪涝、减轻大气污染、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显着成效。因此,立体绿化已成为高度城市化背景下,提升城市的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重要方法。由于立体绿化显着的综合效益以及政策的大力推广,立体绿化已经成为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传统的立体绿化在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中往往存在一系列诸如应用形式简单、植物种类单一、景观效果维持不佳、维护成本高昂的现实问题。针对一些立体绿化的现实问题,国内外也有许多研究探索,例如:城市立体绿化专项规划,景观提升型、生物多样性提升型、小气候改善型等多目标导向的立体绿化规划设计等。因此,通过调查发现立体绿化建设的现实问题,运用学科知识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具有显着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城市建设中立体绿化的科学界定,以青岛市为例,选取城市综合公园立体绿化为研究对象,对立体绿化的规划设计、植物应用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发现青岛市综合公园立体绿化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国内外优秀实践案例及理论研究成果的分析,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同时,分析归纳立体绿化建设中植物应用的主要问题,通过立体绿化植物选用原则,提出青岛市综合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推荐名录。目的在于使立体绿化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绿化水平、生态环境、景观效果方面更高效,能够更好得体现城市发展特色。
胡容平[3](2020)在《围棚及钾肥对避雨栽培葡萄萌芽及果实高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早夏无核’(Vitis vinifera L.×V.labruscana L.)葡萄是三倍体‘夏黑’(V.vinifera L.×V.labruscana L.)葡萄的极早熟芽变品种,属欧美杂交种,果皮紫黑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其丰产性、生长势、抗病性等性状与‘夏黑’葡萄相似,比‘夏黑’葡萄成熟期提早10-15 d,市场优势明显。本研究以四川地区(高温高湿寡日照地区)避雨设施栽培的‘早夏无核’葡萄为试材,系统研究了围棚处理棚内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促进葡萄提早萌发的机理,分析了不同围棚处理对叶片抗氧化系统和糖代谢的影响,比较了不同钾肥种类和施用量对葡萄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1月1日-10日围棚后立即灌水8-10 t/667 m2,围棚10 d和20 d后再分别灌水3 t/667 m2,可使棚内温度分别稳定在8.0-11.2℃、9.4-15.1℃,湿度分别稳定在64.2%-81.7%、79.1%-90.6%。围棚处理会显着降低棚内光照强度,随着天膜使用年限的增加,每年光照强度降低4.9-9.1%,天膜使用1-3年棚内光照强度不同时段降幅达498-3034 lx,但成熟期仅相差1 d左右,且产量、品质与不围棚均无显着差异。(2)围棚处理显着提高了葡萄冬芽萌发过程中IAA、GA3和ZT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含量分别由休眠期的0.31、0.58和0.14μg/g增加到萌芽期的0.71-0.74μg/g、1.57-1.61μg/g和0.38-0.40μg/g,分别较不围棚增加0.09-0.12μg/g、0.25-0.29μg/g和0.06-0.08μg/g。此过程中ABA含量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由休眠期1.62μg/g降低到0.48-0.50μg/g,较不围棚降低0.23-0.25μg/g。因此,围棚技术显着提前了萌芽时间,葡萄萌芽期比不围棚提早10-35 d、开花期提早6-29 d、成熟期提早3-25 d。但围棚过早(12月20日),早期温度过低,萌芽不整齐,果实成熟期不集中且产量降低47-65 kg/667 m2;围棚过晚(1月20日)与不围棚物候期差异不显着,二者均与市场集中供应期冲突,经济效益提高不显着。1月1日-10日围棚成熟期提前16-18 d,于6月中下旬成熟,正处于葡萄市场需求空档期,效益增加10324-10814元/667 m2。(3)围棚处理与不围棚葡萄叶片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均在5月20日-6月24日之间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6月上旬达到最大值,MDA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围棚处理的葡萄嫩叶、功能叶和老叶抗氧化酶活性较不围棚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对其影响为:嫩叶>功能叶>老叶。(4)围棚处理与不围棚葡萄叶片的糖代谢酶活性在5月20日-6月24日之间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围棚处理较不围棚提前一周左右升至最高值。同一时期,围棚处理叶片糖代谢酶活性在6月上旬之前显着高于不围棚,之后不同程度低于不围棚,对其影响1月1日围棚>1月20日围棚>不围棚。1月1日围棚在6月上旬之前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分别比不围棚显着提高了55.25%-58.85%、38.26%-91.04%、26.91%-74.29%、5.56%-8.01%,之后分别显着降低了4.80%-17.27%、10.83%-20.91%、17.77%-42.19%、10.96%-17.22%。(5)按照钾离子等量原则,进行了钾肥种类筛选比较试验,发现相较于在‘早夏无核’葡萄果实成熟期前施用氮磷钾(10:10:40)复合肥和硝酸钾,施用硫酸钾显着提高了果实着色整齐度和内在品质等。通过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发现,随着硫酸钾施用量的增加,葡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总糖含量、糖酸比、锦葵色素含量(果皮)、飞燕草色素含量(果皮)、鞣花酸含量、槲皮苷含量、叶酸含量、维生素b1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显着上升,但施用超过55 kg/667 m2硫酸钾后不再显着增加。葡萄果实芍药色素含量(果皮)、牵牛花色素含量(果皮)、矢车菊素含量(果皮)、锦葵色素含量(果肉)、琥珀酸含量、酒石酸含量、柠檬酸含量、维生素b1含量和蔗糖合成酶活性随施用硫酸钾施用量增加呈现显着增加,但施用超过60 kg/667 m2硫酸钾后不再显着增加。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矢车菊素含量(果肉)、芦丁含量和没食子酸含量随施用硫酸钾施用量增加呈现显着减少,但施用超过55 kg/667 m2硫酸钾后不再显着减少。葡萄果实芍药色素含量(果肉)、儿茶酸含量和苹果酸含量随施用硫酸钾施用量增加呈现显着降低,但施用超过60 kg/667 m2硫酸钾后不再显着减少。综上,在1月1日至10日围棚,立即灌水8-10 t/667 m2,于果实成熟前40 d、30 d、20 d施入共55 kg/667 m2硫酸钾是葡萄围棚促早的最佳生产措施,本研究结果对四川地区葡萄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陆媚[4](2019)在《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栽培‘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和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探讨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栽培’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酚类和香气物质组分的影响。试验以8年生’夏黑’葡萄为材料,以常规栽培为对照,研究根域限制(Root Restriction,RR)对一年两收栽培’夏黑’葡萄夏果和冬果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和香气物质组分的影响,在不同果实发育期监测气候指标,测定树体生长指标、果实基本品质、果皮花色苷和非花色苷类酚类物质及果实香气物质的组分及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RR显着抑制了冬果的树体生长,RR与对照夏果的树体生长没有显着差异。RR和对照夏果的枝条长度和叶面积都大于冬果。2、RR夏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冬果则小于对照。RR和对照夏果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都显着高于冬果。3、RR显着提高了冬果花色苷类酚类物质总含量,但对种类数无影响。RR和对照夏果花色苷类酚类物质的含量均在转色后10d达到最大值,RR的最大值为130.65 μg/g鲜果显着高于对照,随后均开始下降,在成熟期RR和对照无显着性差异。RR和对照两季果成熟期果皮中含量最高的花色苷单体均是甲基花翠素-3-0-(6”-O-香豆酰)-葡萄糖苷。4、RR果皮非花色苷类酚类物质总含量高于对照、种类多于对照。RR和对照冬果的非花色苷类酚类物质总含量高于夏果、种类多于夏果。RR和对照两季果成熟期果皮中含量最高的非花色苷类酚类物质均是原花青素B1。5、RR显着提高了’夏黑’葡萄成熟期果实中香气物质的总含量,但对香气种类的影响夏果和冬果存在差异。RR和对照冬果香气物质总含量都高于夏果。RR和对照冬果和夏果果实中含量最高的香气物质均为醛类化合物。
陈恒[5](2018)在《修剪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户太八号葡萄二次结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除了香港、澳门两地,我国其他地区均已大面积种植葡萄,2016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达84.7万公顷(1270.5万亩),总产达到1460万吨。国内出现一些新的适宜葡萄栽培的优势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因此,进行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既可提高种植者经济效益,也促进了我国葡萄产业转型升级。本研究通过在湖南长沙地区进行不同时期修剪处理和使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户太八号葡萄二次结果,旨在探索户太八号葡萄二次结果习性,进而研究适合本地区的户太八号葡萄二次结果技术。主要试验及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时期剪梢促花试验。试验在3个不同时期(5月28日、6月4日、6月11日)对主梢进行剪梢,逼冬芽萌发,结二次果,所有处理的二次果果实在湖南长沙地区都能正常成熟,且在最晚进行修剪处理(6月11日)的二次果成熟期在10月15日,距离当地初霜期还有40天左右,在湖南长沙地区,利用户太八号葡萄结二次果可随采收时期灵活安排;同时,在研究不同时期剪梢促花方面,对最晚剪梢临界时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不同浓度GA3拉花试验。本试验中,GA3浓度为5 mg/L的处理,果穗出现少量的卷曲情况,GA3浓度为7.5 mg/L、10 mg/L的处理,果穗都出现明显的卷曲;但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二次果花序拉花处理对果实品质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处理时期和处理浓度在不同品种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不同浓度GA3和CPPU果实膨大试验。本试验发现在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谢花后15天左右,使用浓度25 mg/L的GA3对其进行膨果处理,得到的二次果果实品质最佳。同时,葡萄果实果实品质不仅与自身品种有关,还与外界环境及栽培管理密切相关,因此,在对葡萄进行二次果果实膨大处理时,还应加强各项农艺措施,保证二次果的正常生长发育。
孙志红[6](2018)在《巴州地区葡萄秋冬季管理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总结了多年的研究成果及生产实践经验,从采后疏枝、秋施基肥、冬季修剪、病虫防治和埋土防寒等方面,探讨了葡萄秋冬季管理技术,以期为巴州地区葡萄优质栽培提供借鉴。
穆大伟[7](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孙欣,李洪艳,李晓鹏,房经贵,文仁德[8](2015)在《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广西自然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芽的早熟性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成为广西葡萄生产的特色,并对广西葡萄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了对广西葡萄一年两收的栽培技术有较全面的理解以及更好地推广与借鉴,本文对广西夏果、冬果一年两收与夏果、秋冬果一年两收(两代同堂)这两种栽培模式进行了介绍与总结。并从树体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重点介绍了夏果、冬果两收模式技术要点。
李昕升[9](2015)在《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瓜起源于美洲,学名Cucurbitamoschata,Duch.,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南瓜在中国的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南瓜无疑是该栽培作物最广泛的叫法。南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是中国菜粮兼用的传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经由欧洲人间接从美洲引种到中国,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是世界南瓜的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南瓜的栽培面积很广,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产量颇丰,南瓜除了作为夏秋季节的重要蔬菜,还有诸多其他妙用。本研究属于农业史(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以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重点分析南瓜的起源、世界范围的传播、品种资源、名称考释,中国引种的时间、引种的路线、推广的过程、生产技术的发展、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引种和本土化的影响等,力求全方位、动态的展现南瓜在中国引种和本土化的全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科学(GIS)技术的运用,尽可能地将历史时期南瓜种植分布情况地图化,以便更清晰、直观的呈现南瓜种植的时空演变。顾名思义,“引种”是指美洲作物南瓜从域外引种到中国,包括引种的时间、路径、过程等相关问题。“本土化”则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推广本土化,南瓜从引种到中国以后,通过多种方式、路径在中国推广,从最初引种的东南沿海、西南边疆推广到各大地区,并逐步覆盖全国,南瓜的推广本土化过程不但使南瓜在全国迅速普及,而且也导致南瓜主要种植区发生了时空的变迁,推广本土化最为重要,南瓜很快成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作物,推广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第二,技术本土化,虽然南瓜的生产技术与加工、利用技术在美洲历史悠久,但是没有随着南瓜引种到中国而一同传入,完全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传统瓜类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南瓜生产技术体系和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技术本土化最为复杂,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民国以来继续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基本完成;第三,文化本土化,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南瓜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南瓜民俗的兴起,到南瓜文学的传播,再到南瓜精神的扩散,南瓜文化从属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文化本土化最为深入人心,是当今国人不知南瓜为域外作物的重要心理原因,文化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发展最快,达到了高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乃至到了今天都从未停止。推广本土化、技术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也主要从这三个层面展开。美洲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南瓜的起源中心,南瓜在美洲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前哥伦布时代,南瓜已经是美洲印第安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对南瓜的生产和利用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南瓜随着欧洲向美洲殖民、探险、宗教传播的高潮,先传入欧洲,并经由欧洲人之手传遍世界各地。中国可能是在16世纪初期由葡萄牙人首先引种到东南沿海,稍晚西南边疆也独立从印度、缅甸一带引种南瓜。由此,南瓜迅速在中国内地推广,南瓜与其他美洲作物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个别省份基本上都是在明代引种的,17世纪之前,除了东三省、台湾、新疆、青海、西藏,其他省份南瓜栽培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入清以来南瓜在各省范围内发展更加迅速,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逐渐成为南瓜主要产区。新中国成立之后,南瓜产业发展有序而规范,文革时期南瓜生产进入停滞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南瓜产业才再次焕发生机,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南瓜的生产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才是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南瓜拥有丰富的基因库,品种、形态非常多样,生物多样性极其突出,堪称“多样性之最”,因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南瓜称谓混乱、名实混杂,以及正名与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对南瓜的名称进行考释,可以理清其命名原由等问题。同时,南瓜与同为南瓜属的美洲同源作物笋瓜、西葫芦的对比以及对南瓜的品种资源的梳理,都有助于更准确的认识南瓜本土化过程。南瓜传入中国不久,劳动人民便通过认真观察、总结,创新出了关于的南瓜的选种育种、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一整套栽培技术体系,以及贮藏、食用、药用和饲用等多方面的南瓜加工、利用技术体系,体现了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我国传统农业的包容性,这些关于南瓜的技术经验和基本成就,对于现代南瓜生产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遗产。即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南瓜技术成就,受现代自然科学影响越来越深,也还是能看出传统技术深深的烙印。南瓜是美洲作物中的“急先锋”,引种和本土化速度为美洲作物之最,有着深刻的动因:前提因素是自然生态因素(生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最重要因素是救荒因素,移民因素是加速因素,经济因素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因素且作用越来越大,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南瓜引种和本土化产生了诸多影响,意义深远:对救荒、备荒的影响是南瓜在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影响,在全国任何地区均是如此,养活了无数的人口;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蔬菜作物结构,完善了传统农业种植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是对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就从来不乏依靠南瓜牟利的人群,如今,南瓜产前—生产—加工—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构成了南瓜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晚明以降南瓜就一直是重要的中药材,不但充实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更在救死扶伤方面建树颇多,对传统医学影响很大;最后便是对文化的影响,南瓜文化丰富多彩,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多样的文化符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施明[10](2014)在《贺兰山东麓风沙土红地球葡萄水肥耦合效应与协同管理》文中提出针对贺兰山东麓红地球葡萄主栽培区风沙土肥力低,漏水漏肥,土壤强碱性,pH大于8.5,磷及金属微量元素因强烈固定而有效性极差,常造成葡萄缺素症,产量低而不稳等瓶颈问题,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探讨风沙土产区红地球葡萄水肥需求规律与合理用量及铁、锰、锌微量元素对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四年生红地球葡萄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合理灌水制度及施肥制度,提出风沙土产区红地球葡萄水肥协同管理技术体系,为宁夏葡萄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沟灌相比,滴灌灌水能提高葡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新稍长度,促进叶片中干物质的积累,能够增加果实的总糖和Vc含量,降低果实的总酸,增大糖酸比;滴水量400m3/666.67m2的处理红地球葡萄产量最高达到29.55t/hm2,对灌水量与红地球葡萄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计算4年生红地球葡萄的最高产量灌水量为Nmax=411.58m3/666.67m2。(2)从风沙土土壤水分分布规律和运移规律可知,滴水400m3/666.67m2的处理下红地球葡萄生长良好,产量最高,果实品质也较好;灌水周期为7天左右,水分利用效率高,可作为半干旱区风沙土四年生红地球葡萄的一个合理灌溉指标。(3)施用NPK滴灌肥能够提高四年生红地球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比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19.08%、20.69%和26.41%,Vc较常规施肥增加7.5%和17.8%;对NPK滴灌肥数量与四年生红地球葡萄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计算4年生红地球葡萄的最高产量施NPK滴灌肥量为50.44kg/666.67m2,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49.49kg/666.67m2。(4)风沙土高pH条件下微量金属元素有效性非常低,单施微肥有效;其中,施铁肥的处理能够增加葡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进果实还原性糖的提高;施锰肥处理的新稍最长,果实的Vc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全营养滴灌肥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了32.84t/hm2,经济效益最高,产投比达到了8.17。(5)提出了风沙土四年生红地球葡萄水肥协同管理技术:全生育期灌水400m3/666.67m2,施用全营养滴灌肥48kg/666.67m2,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水施肥,全生育期灌水16次,滴水14次,滴肥8次,平均每次滴肥6kg/666.67m2;其中,春灌和冬灌采用大水沟灌,两次灌水总额170m3;萌芽期滴水1次,滴Ⅰ型滴灌肥1次;新稍生长期滴水2次,滴Ⅰ型滴灌肥1次;开花期滴水1次,滴Ⅰ型滴灌肥1次;幼果期滴水2次,滴Ⅱ型滴灌肥1次;果实膨大期滴水5次,滴Ⅱ型滴灌肥2次,Ⅲ型滴灌肥1次;着色期滴水2次,滴Ⅲ型滴灌肥1次;枝蔓成熟期滴水1次,开沟深施高品质生物有机肥600kg/666.67m2;Ⅰ型、Ⅱ型、Ⅲ型全营养滴灌肥的N:P2O5:K2O比例分别为:3.8:1:1.25、1:1.25:1、1:1:3.2。
二、1~2年生葡萄秋冬管理技术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2年生葡萄秋冬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韶关地区嘉宝果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和栽培地的选择 |
1.1 品种选择 |
1.1.1 ‘沙巴’试种情况 |
1.1.2 ‘艾斯卡’试种情况 |
1.1.3 ‘四季红妃’试种情况 |
1.2 果园选地 |
2 栽培技术要点 |
2.1 气候条件 |
2.2 整地施肥 |
2.2.1 除草 |
2.2.2 树坑规模 |
2.2.3 施肥 |
2.3 移栽种植 |
2.4 栽培方法 |
2.4.1 播种繁殖 |
2.4.2 扦插繁殖 |
2.4.3 嫁接繁殖 |
2.5 种植管理技术 |
2.5.1 栽培密度 |
2.5.2 抹芽定梢 |
2.5.3 修剪枝条 |
2.5.4 防范霜冻 |
2.6 水肥管理 |
2.6.1 水分管理 |
2.6.2 施肥管理 |
3 嘉宝果草害、鸟害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
3.1 草害防治 |
3.2 鸟害防治 |
3.3 病虫害防治 |
4 采收要点 |
5 总结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2)青岛市综合公园立体绿化应用与景观评价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城市生态问题与立体绿化建设概况 |
1.1.2 青岛市立体绿化建设现状问题及需求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城市综合公园 |
2.1.2 立体绿化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立体绿化的起源与发展 |
2.2.2 立体绿化的生态效益 |
2.2.3 立体绿化规划设计 |
2.2.4 立体绿化植物应用 |
2.3 不同目标导向下的立体绿化设计 |
2.3.1 景观提升主导型 |
2.3.2 生物多样性主导型 |
2.3.3 小气候改善主导型 |
3 青岛市典型综合公园立体绿化调査分析 |
3.1 青岛市及青岛市综合性公园概况 |
3.1.1 青岛市概况 |
3.1.2 青岛市综合性公园概况 |
3.2 调査过程 |
3.2.1 查阅文献,整理相关资料 |
3.2.2 实地调查 |
3.2.3 统计整理 |
3.3 调査结果及分析 |
3.3.1 调查基本结果 |
3.3.2 立体绿化的应用形式 |
3.3.3 立体绿化植物物种组成分析 |
3.3.4 立体绿化植物群落现状分析 |
3.3.5 立体绿化植物季节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青岛市综合公园立体绿化优化设计解析 |
4.1 综合公园立体绿化问题分析 |
4.1.1 规划设计与规模 |
4.1.2 工程技术 |
4.1.3 植物种类 |
4.1.4 地域文化 |
4.2 综合公园立体绿化优化设计原则 |
4.2.1 整体性原则 |
4.2.2 安全性原则 |
4.2.3 功能性原则 |
4.2.4 物种多样性原则 |
4.2.5 美观性原则 |
4.2.6 文化地域性原则 |
4.3 综合公园立体绿化优化设计策略 |
4.3.1 优化植物选择 |
4.3.2 突破传统技术 |
4.3.3 加强养护管理 |
4.3.4 地域文化的表达 |
4.4 本章小结 |
5 青岛市综合公园立体绿化重点问题及优化探索 |
5.1 青岛市综合公园立体绿化植物应用问题分析 |
5.1.1 植物种类少 |
5.1.2 植物群落配置单一 |
5.1.3 植物季相搭配不丰富 |
5.1.4 植物安全性重视不足 |
5.2 青岛市综合公园立体绿化植物选用原则 |
5.2.1 气候因素 |
5.2.2 场地气候条件 |
5.2.3 日照环境 |
5.2.4 水分环境 |
5.2.5 植物生活型 |
5.2.6 其他因素 |
5.3 青岛市综合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推荐名录 |
5.4 青岛市综合公园立体绿化推荐植物季相分析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一、论文研究结果 |
7 展望 |
一、论文不足之处 |
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3)围棚及钾肥对避雨栽培葡萄萌芽及果实高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葡萄设施栽培概况 |
1.2.1 葡萄设施栽培概念 |
1.2.2 国内外设施葡萄发展概况 |
1.2.3 葡萄设施栽培类型 |
1.2.4 葡萄设施栽培作用 |
1.2.5 葡萄设施方式 |
1.2.6 设施环境因子调控 |
1.2.7 葡萄设施栽培效果 |
1.2.8 葡萄设施栽培主要方法 |
1.3 设施栽培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
1.3.1 打破葡萄休眠 |
1.3.2 提早或延迟葡萄成熟期 |
1.3.3 提高葡萄产量 |
1.3.4 防治葡萄病虫鸟害 |
1.3.5 改善葡萄栽培环境 |
1.4 葡萄的钾营养研究概况 |
1.4.1 钾在土壤与植物中分布 |
1.4.2 钾元素主要生理代谢功能 |
1.4.3 钾元素提高光合作用 |
1.4.4 钾元素促进酶的活化 |
1.4.5 钾在葡萄果实中的积累 |
1.5 葡萄果实品质研究进展 |
1.5.1 葡萄果实品质 |
1.5.2 葡萄果实外观品质 |
1.5.3 葡萄果实内在品质 |
1.5.4 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农业措施及其机理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2.1 技术路线 |
2.2 研究内容 |
第三章 围棚措施对葡萄萌芽、物候期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试验材料 |
3.1.3 试验设计 |
3.1.4 指标测定方法 |
3.1.5 数据统计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处理对葡萄萌芽前棚内温湿度的变化影响 |
3.2.2 不同处理对葡萄冬芽萌发的影响 |
3.2.3 不同处理对葡萄开花期光照强度变化的影响 |
3.2.4 不同处理对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物候期的影响 |
3.2.5 不同处理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
3.2.6 不同处理对葡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棚内温湿度及内源激素调控对葡萄萌芽的影响 |
3.3.2 围棚促早处理对开花期棚内光照强度及葡萄结果的影响 |
3.3.3 围棚促早处理对葡萄物候期、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四章 不同围棚时间对葡萄叶片抗氧化酶及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概况 |
4.1.2 试验材料 |
4.1.3 试验设计 |
4.1.4 指标测定方法 |
4.1.5 数据统计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围棚时间对葡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
4.2.2 不同围棚时间对葡萄叶片糖代谢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围棚促早对葡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2 围棚促早对葡萄叶片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五章 钾肥种类及施用量对葡萄果实高品质形成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概况 |
5.1.2 试验材料 |
5.1.3 试验设计 |
5.1.4 指标测定方法 |
5.1.5 数据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钾肥种类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5.2.2 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5.2.3 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花青素组分含量的影响 |
5.2.4 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5.2.5 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5.2.6 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维生素的影响 |
5.2.7 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5.2.8 多变量分析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的影响 |
5.3 讨论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栽培‘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和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表 |
1 前言 |
1.1 葡萄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
1.1.1 酚类物质的结构与分类 |
1.1.2 葡萄酚类物质代谢途径 |
1.1.3 影响葡萄酚类物质的主要因素 |
1.2 葡萄香气物质研究进展 |
1.2.1 葡萄主要的香气物质 |
1.2.2 影响葡萄香气物质的主要因素 |
1.3 根域限制研究进展 |
1.3.1 根域限制对葡萄营养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
1.3.2 根域限制对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 |
1.3.3 根域限制对果实香气物质的影响 |
1.4 葡萄一年两收研究进展 |
1.5 目的及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2 实验设计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树体生长指标的测定 |
2.2.2 果实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2.3 果实基本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
2.2.4 葡萄酚类测定(HPLC-MS/MS法) |
2.2.5 果实香气物质提取与测定方法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气象数据分析 |
3.2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栽培‘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结果枝生长势的影响 |
3.2.1 结果枝径粗 |
3.2.2 结果枝长度 |
3.2.3 结果枝叶面积 |
3.3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基本品质的影响 |
3.3.1 果粒重 |
3.3.2 果粒横径 |
3.3.3 果粒纵径 |
3.3.4 可溶性固形物 |
3.3.5 总糖 |
3.3.6 可滴定酸 |
3.4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花色苷类酚类物质组分的影响 |
3.4.1 '夏黑'葡萄中检测到的花色苷 |
3.4.2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花色苷类酚类物质种类和总含量的影响 |
3.4.3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甲基取代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
3.5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组分的影响 |
3.5.1 '夏黑'葡萄中检测到的非花色苷 |
3.5.2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种类和总含量影响 |
3.5.3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各类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3.5.3.1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白藜芦醇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3.5.3.2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苯丙甲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3.5.3.3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黄酮醇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3.5.3.4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黄烷-3-醇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3.5.3.5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肉桂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3.6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栽培的'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
3.6.1 '夏黑'葡萄果实中的香气物质 |
3.6.2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影响 |
3.6.3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各香气物质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栽培'夏黑'葡萄生长势的影响 |
4.2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栽培'夏黑'葡萄品质的影响 |
4.3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酚类物质的影响 |
4.3.1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 |
4.3.2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 |
4.4 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夏黑'葡萄香气物质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修剪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户太八号葡萄二次结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葡萄二次结果技术的发展过程 |
2 葡萄二次结果的生理基础 |
2.1 葡萄花芽分化及促进花芽分化的方式 |
2.1.1 葡萄花芽分化 |
2.1.2 摘心处理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
2.1.3 环剥处理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
2.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
2.2 内部因素对葡萄二次结果的影响 |
2.3 植物激素对葡萄二次结果的影响 |
3 葡萄二次结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3.1 葡萄二次结果对光照的要求 |
3.2 葡萄二次结果对温度的要求 |
3.3 葡萄二次结果对湿度的要求 |
3.4 葡萄二次结果对矿质元素的要求 |
3.5 葡萄二次结果对生产条件的要求 |
4 葡萄二次结果的品种选择 |
4.1 巨峰葡萄二次果研究进展 |
4.2 玫瑰香葡萄二次果研究进展 |
4.3 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研究进展 |
第二章 不同时期修剪对户太八号葡萄二次结果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处理 |
1.2.2 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不同时期修剪结果习性的比较 |
1.2.3 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不同时期修剪物候期观察 |
1.2.4 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不同时期修剪果实品质比较 |
1.2.5 试验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时期修剪对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结果习性的影响 |
2.2 不同时期修剪对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各物候期的影响 |
2.3 不同时期修剪对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三章 不同浓度GA3对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花序拉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处理 |
1.3 试验方法 |
1.3.1 二次果花序生长量的测定 |
1.3.2 二次果果实品质的测定 |
1.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浓度GA_3拉花处理对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花序生长的影响 |
2.2 不同浓度GA_3拉花处理对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第四章 不同GA_3和CPPU浓度处理对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概况 |
1.3 试验处理 |
1.4 试验方法 |
1.4.1 二次果果实品质的测定 |
1.4.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GA_3和CPPU浓度处理对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果实外在品质的影响 |
2.2 不同GA_3和CPPU浓度处理对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五章 户太八号葡萄二次果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园区选择 |
3.1 园地环境质量 |
3.2 园地基本条件 |
3.3 气候条件 |
3.4 树体选择 |
3.5 架式选择 |
4 促放二次花剪梢技术 |
5 花果管理 |
5.1 一次果疏花疏果 |
5.2 二次果疏花疏果 |
5.3 激素膨大处理 |
5.4 果穗套袋 |
6 土肥水管理 |
6.1 主壤管理 |
6.2 施肥 |
6.3 水分管理 |
7 主要病虫害防治 |
7.1 主要防治对象 |
7.2 防治原则 |
7.3 防治方式 |
8 采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巴州地区葡萄秋冬季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采后疏枝 |
2 秋施基肥 |
3 采后防病 |
4 冬季修剪 |
5 秋冬清园 |
6 埋土防寒 |
(7)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都市农业 |
1.2.2 设施农业 |
1.2.3 立体绿化 |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创新点 |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
2.1 有农建筑 |
2.1.1 垂直农场 |
2.1.2 有农建筑 |
2.2 产能建筑 |
2.2.1 被动房 |
2.2.2 产能房 |
2.3 生产型建筑 |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3.1.2 材料与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1.4 结论 |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3 讨论 |
3.2.4 结论 |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
4.3.1 材料与方法 |
4.3.2 结果与分析 |
4.3.3 讨论 |
4.3.4 结论 |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
5.1.1 覆土种植 |
5.1.2 栽培槽 |
5.1.3 栽培块 |
5.1.4 栽培箱 |
5.1.5 水培 |
5.1.6 栽培基质 |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
5.2.5 砂栽培的特点 |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
5.3.1 研究现状 |
5.3.2 材料与方法 |
5.3.3 结果与分析 |
5.3.4 讨论与结论 |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
6.1 品种选择原则 |
6.1.1 研究现状 |
6.1.2 品种选择原则 |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
7.1 温室 |
7.1.1 日光温室 |
7.1.2 现代温室 |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
7.2.1 研究现状 |
7.2.2 农业光伏电池 |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
7.2.4 光伏温室设计 |
7.2.5 实践案例 |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
7.3.1 材料与方法 |
7.3.2 结果与分析 |
7.3.3 结论 |
7.4 屋顶温室 |
7.4.1 研究现状 |
7.4.2 实践案例 |
7.4.3 屋顶温室类型 |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
7.5.2 屋顶日光温室 |
7.5.3 屋顶现代温室 |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
7.6.4 自给率分析 |
7.6.5 结果与讨论 |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
7.7.2 建筑能耗模型 |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
7.7.5 能耗模拟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气候及市场优势 |
2 广西一年两收葡萄的生产模式 |
2.1 夏果、冬果一年两收模式 |
2.2 夏果、秋冬果一年两收(两代同堂)栽培模式 |
3 树体管理技术 |
3.1 整形修剪 |
3.2 催芽及疏芽 |
3.3 疏花疏果 |
4 土肥水管理技术 |
4.1 土壤管理 |
4.2 施肥管理 |
5 病虫害防治 |
6 讨论 |
(9)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
四、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 |
五、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南瓜的起源与传播 |
第一节 南瓜在美洲的起源与传播 |
一、美洲是南瓜的起源中心 |
二、南瓜在欧亚的传播 |
第二节 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 |
一、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 |
二、南瓜传入中国的路径 第二章 南瓜的名实与品种资源 |
第一节 南瓜名称考释 |
一、南瓜的主要名称 |
二、南瓜的其他别称 |
第二节 南瓜属作物与南瓜品种资源 |
一、南瓜与笋瓜、西葫芦 |
二、南瓜的品种资源 第三章 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推广 |
第一节 南瓜在全国的引种路线 |
第二节 明清民国时期南瓜在各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
一、南瓜在东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
二、南瓜在华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
三、南瓜在西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
四、南瓜在西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
五、南瓜在东南沿海的引种和推广 |
六、南瓜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的生产和发展 |
一、南瓜在全国的生产概况 |
二、南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章 南瓜生产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栽培技术的积累 |
一、播种育苗 |
二、定植 |
三、田间管理 |
四、病虫害防治 |
五、采收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生产技术的改进 |
一、选种育种 |
二、播种育苗 |
三、定植 |
四、田间管理 |
五、病虫害防治 |
六、采收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生产技术的发展 |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五章 南瓜加工、利用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奠基 |
一、贮藏 |
二、食用 |
三、药用 |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改进 |
一、贮藏 |
二、食用 |
三、药用 |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 |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六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分析 |
第一节 自然生态因素 |
一、生态适应性 |
二、生理适应性 |
第二节 救荒因素 |
一、南方地区 |
二、北方地区 |
第三节 移民因素 |
一、西南移民潮:“湖广填四川”与“改土归流” |
二、东南棚民潮:“客家棚民”与“江西填湖广” |
三、东北大移民:“招民开垦”与“闯关东” |
第四节 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 |
一、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 |
二、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的原因 |
第五节 经济因素 |
一、南瓜的相对经济优势 |
二、南瓜加工、利用的经济优势 |
三、南瓜其他利用方式的经济优势 第七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第一节 对救荒、备荒的影响 |
一、全国性的救荒影响 |
二、六大区的具体救荒影响 |
第二节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一、改变了蔬菜作物结构 |
二、影响了农业种植制度 |
第三节 对经济的影响 |
一、直接南瓜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
二、南瓜子对经济的促进 |
三、南瓜众多深加工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
四、南瓜与养殖业发展 第八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科技文化的影响 |
第一节 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
一、基本性状的描述 |
二、同食相忌 |
三、具体应用 |
第二节 南瓜与文化 |
一、南瓜精神 |
二、南瓜民俗 |
三、南瓜观赏文化 |
四、南瓜名称文化 |
五、南瓜饮食文化 |
第三节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 |
二、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 |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贺兰山东麓风沙土红地球葡萄水肥耦合效应与协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葡萄对养分的需求规律 |
1.4 水分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
1.5 水肥一体化技术 |
1.6 贺兰山东麓葡萄施肥、灌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 |
2.2 供试材料 |
2.3 研究内容及试验设计 |
2.4 研究方法 |
2.5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滴灌条件下红地球葡萄合理灌水量及灌溉制度研究 |
3.1 不同灌水量对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
3.2 不同灌水量对红地球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
3.3 不同灌水量对红地球葡萄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
3.4 不同灌水量对红地球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5 不同灌水量下风沙土土壤水分分布规律 |
3.6 红地球葡萄滴灌条件下合理的灌溉制度研究 |
3.7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滴灌条件下红地球葡萄NPK滴灌肥合理施肥量及施肥制度研究 |
4.1 不同NPK滴灌肥施用量对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
4.2 不同NPK滴灌肥施用量对红地球葡萄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
4.3 不同NPK滴灌肥施用量对红地球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4 不同NPK滴灌肥施用量对红地球葡萄收获期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
4.5 红地球葡萄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滴灌肥合理施肥制度研究 |
4.6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滴灌条件下红地球葡萄铁锌锰应用效果及水肥一体化协同管理研究 |
5.1 铁锰锌微肥对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
5.2 铁锰锌微肥对红地球葡萄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
5.3 铁锰锌微肥对红地球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5.4 铁锰锌微肥对红地球葡萄收获期土壤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 |
5.5 不同施肥处理下四年生红地球葡萄经济效益分析 |
5.6 贺兰山东麓风沙土区四年生红地球葡萄水肥协同管理技术 |
5.7 讨论与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1~2年生葡萄秋冬管理技术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韶关地区嘉宝果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J]. 肖远业,冯慧敏,陈伦英,魏旭,李木生,张敏,刘嘉杰,李海渤,郑立军,曹秋艳,刘堂茂. 中国热带农业, 2021(06)
- [2]青岛市综合公园立体绿化应用与景观评价调查研究[D]. 王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围棚及钾肥对避雨栽培葡萄萌芽及果实高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D]. 胡容平. 四川农业大学, 2020
- [4]根域限制对一年两收栽培‘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和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D]. 陆媚. 广西大学, 2019(01)
- [5]修剪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户太八号葡萄二次结果的研究[D]. 陈恒.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 [6]巴州地区葡萄秋冬季管理技术[J]. 孙志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3)
- [7]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 [8]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J]. 孙欣,李洪艳,李晓鹏,房经贵,文仁德.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5(03)
- [9]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D]. 李昕升.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10]贺兰山东麓风沙土红地球葡萄水肥耦合效应与协同管理[D]. 施明. 宁夏大学,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