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Ⅲ型慢性鼻窦炎的综合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李华颖,王旭[1](2021)在《中医脏腑辨证治疗慢性鼻窦炎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慢性鼻窦炎发病多责之于肺、肝胆、脾胃、肾,临证运用中医脏腑辨证治疗疗效确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认为该病的常见证型有肺脾气虚、胆腑郁热、脾胃湿热、气滞痰阻、脾虚痰阻、肾气虚损、肺经风热等,目前临床相关研究以肺脾气虚证、胆腑郁热证居多。
王明婕,孙炎,周兵,李云川,崔顺九,黄谦[2](2021)在《扩大Draf2a额窦开放术在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基于鼻窦生理功能的全组鼻窦开放及扩大Draf2a额窦开放术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24例行扩大Draf2a额窦开放及全组鼻窦开放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nonECRSwNP)组,比较两组间术后SNOT-22评分及内镜Lund-Kennedy评分的差异。结果 24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30~72岁,平均50.9岁,ECRSwNP组10例,nonECRSwNP组14例。24例患者术后SNOT-22评分及内镜Lund-Kennedy评分较术前均有显着降低(P<0.001)。ECRSwNP组与nonECRSwNP组手术前、后症状SNOT-22评分无显着差异;ECRSwNP组术后6个月时出现症状反复,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两组间亦无显着差异。ECRSwNP组术前内镜Lund-Kennedy评分较nonECRSwNP组高,两组间有显着差异(P=0.025),而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间均无显着差异。结论 CRSwNP经过扩大Draf2a额窦开放及全组鼻窦开放手术联合充分药物治疗及术后规范的慢病管理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万红[3](2021)在《鱼酱排毒合剂体外抑菌作用及盥洗治疗实热型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鱼酱排毒合剂对慢性鼻窦炎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探讨其体外抑菌作用及外用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观察鱼酱排毒合剂盥洗鼻腔治疗实热型不伴息肉型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采用倍比稀释法稀释鱼酱排毒合剂,初步观察96孔微量培养板上培养24小时后各孔是否有慢性鼻窦炎常见致病菌生长,并转移至相应培养基中培养24-48小时,观察培养基上细菌生长情况,以培养板及培养基上均无细菌生长的最高稀释倍数为鱼酱排毒合剂对该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2.随机将符合入组要求的6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予以外用鱼酱排毒合剂盥洗鼻腔,20ml,每天2次,治疗2周;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盥洗鼻腔,20ml,每天2次,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0周)、治疗1周和2周后请患者填写含有SNOT-22量表、Lund-Kennedy评分表的病例观察表。数据均使用SPSS25.0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鱼酱排毒合剂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及流感嗜血杆菌抑制作用最明显(16倍);对肺炎链球菌、奇异变形杆菌抑制作用明显(8倍);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抑菌作用较好(4倍);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2倍)。2.鱼酱排毒合剂盥洗鼻腔治疗实热型不伴息肉型慢性鼻窦炎患者2周,SNOT-22量表中17个条目评分及总分均有明显下降,且在需要擤鼻涕、鼻塞、流脓鼻涕、头昏、头面部疼痛或压迫感、疲倦等6个条目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此次研究中,对患者影响较大的“5大问题”为需要擤鼻涕、鼻塞、流脓鼻涕、嗅觉减退及注意力不集中,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Lund-Kennedy评分及治疗结果治疗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鱼酱排毒合剂对大多数慢性鼻窦炎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用于外用治疗慢性鼻窦炎有着合理性及有效性。2.鱼酱排毒合剂盥洗鼻腔治疗实热证不伴息肉型慢性鼻窦炎能够在短期内改善鼻腔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资昊坤[4](2021)在《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对嗜酸性细胞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嗜酸性细胞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嗜酸性细胞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Eosinophilie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 NP)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后的组织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及临床症状的变化趋势,评估口服糖皮质激素对组织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及临床症状的影响,为ECRSw NP的围手术期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并行ESS、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每高倍镜视野下嗜酸性细胞≥10个确诊为ECRSw NP的患者64例。分为3组:实验组1:口服泼尼松15mg/d·14天、实验组2:口服泼尼松30mg/d·14天、同时设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糠酸氟替卡松喷鼻及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的常规治疗,术后1周、1月、3月时复诊,复诊完善血常规嗜酸性细胞计数、SNOT-22评分,同时行鼻内镜术后清创及Lund-Kennedy评分,取窦口鼻道复合体处的黏膜查组织嗜酸性细胞计数。观察ECRSw NP患者术后外周血及组织嗜酸性细胞指标、主客观评分方面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结果:1.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组织嗜酸性细胞水平以及Lund-Kennedy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SNOT-22评分、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1与实验组2组间对比的组织嗜酸性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Lund-Kennedy评分、SNOT-22评分、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与组织嗜酸性细胞计数具有弱相关性(0.277),Lund-Kennedy评分和SNOT-22评分具有强相关性(0.622)。结论:ECRSwNP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可更好的降低嗜酸性细胞水平、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刘坷[5](2021)在《醒窍冲洗液对慢性鼻窦炎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以及对E-cadherin、α-SMA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醒窍冲洗液应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疗的优越性,钳取患者部分鼻腔黏膜组织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性指标,以此来探究醒窍冲洗液在慢性鼻窦炎术后上皮化治疗中的优势,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患者中,收集60例需要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均采用FESS手术,从术后第3天起,对照组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治疗组予醒窍冲洗液鼻腔冲洗,余治疗相同,为期12周。并于术前1周、术后第12周,分别利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的主观症状进行评分,利用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法进行客观评估,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进行评定。钳取患者上颌窦窦口后缘黏膜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组样本中E-钙黏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1)术后12周对两组的VAS主观症状评分进行比较发现,除流涕外,治疗组的鼻塞、头痛、嗅觉减退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2)术后12周两组的Lund-Kennedy评分进行比较发现,除瘢痕外,治疗组的水肿、鼻漏、结痂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3)经过12周的治疗,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3.33%,两组治愈率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的治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4)治疗结束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的鼻腔黏膜组织样本,治疗组的E-钙黏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结论:醒窍冲洗液疗效明确,术后应用于胆腑郁热型慢性鼻窦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体征,抑制鼻黏膜上皮间质转化,加速术腔黏膜的上皮化进程,促进黏膜恢复。本课题肯定了醒窍冲洗液用于慢性鼻窦炎术后治疗的效果,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侯青雯[6](2021)在《醒窍汤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评价及Th17/Treg细胞失衡机制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本课题将临床疗效观察与实验室指标检测相结合,评价醒窍汤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h17/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2、基于Th17/Treg细胞失衡理论初步探讨醒窍汤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机制,为慢性鼻窦炎Th17/Treg细胞失衡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实践支持。研究方法: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搜集我院耳鼻喉科门诊符合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窍汤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利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的主观症状进行评分,利用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法进行客观评估,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进行评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样本中白介素-10(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23细胞因子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2)主观病情症状积分显示,在鼻塞、头痛、流浊涕、嗅觉减退方面,两组均有显着疗效,且治疗组对上述临床症状的改善更为显着。鼻内镜黏膜形态积分显示,在水肿、鼻漏方面两组均有显着疗效,且治疗组对上述症状的改善更为显着;在改善息肉方面,两组无显着差异。(3)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显着降低IL-17、IL-23水平,提高IL-10、TGF-β水平,纠正Th17/Treg细胞失衡状态,且治疗组对上述炎性因子的调节更为显着。(4)疗程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等指标无明显异常,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1、醒窍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显着。2、醒窍汤可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可通过降低IL-17、IL-23,提高IL-10、TGF-β,纠正Th17/Treg平衡失衡,降低鼻黏膜的炎症反应,促进机体免疫平衡稳态的恢复,为醒窍汤调节Th17/Treg细胞失衡治疗慢性鼻窦炎提供临床实践支持。
段婷婷[7](2021)在《嗜酸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术前预测指标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嗜酸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e,eCRS)是Type 2型慢性鼻窦炎的一种主要类型。目前国内外,eCRS的发病率都在逐渐上升,因其易复发且易发展成难治性鼻窦炎,其成为近来CRS研究重点。非嗜酸性鼻窦炎(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non-eCRS)属于非Type 2型慢性鼻窦炎。eCRS与non-eCRS分别是Type 2型CRS和非Type 2型CRS的一种表型。由于eCRS术后的高复发性,其手术方式目前倾向于更加彻底的鼻窦开放以及黏膜切除。然而术前病理确诊eCRS的有创性使得该方法未能在临床广泛开展,因而寻找比较可靠且简便的术前eCRS预测方法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作为eCRS的重要标志物,而外周血EOS数量结合CT评分的临床量表也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eCRS与non-eCRS的临床特点和术前检查之间的差异,了解JESREC(the Japanese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Refractory 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JESREC)量表对eCRS的预测价值,以及临床特征对CRS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eCRS的病因、发病机制、预后影响因素以及术前预判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7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并行ESS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CRS的患者共341例。诊断标准参照2020版EPOS诊断意见,排除真菌性鼻窦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等。将每个高倍视野(HPF;放大倍数×400)下鼻窦黏膜组织浸润的EOS数量≥10个纳入eCRS组,余下符合non-eCRS诊断的患者纳入non-eCRS组。分析比较eCRS组与non-eCRS组的临床特点、术前检查结果的差异,JESREC量表对eCRS的临床预判价值,临床特征对CRS预后的影响。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23.0进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资料,分别采用秩和检验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Spearman秩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JESREC量表、外周血EOS比例及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在诊断eCRS中的价值。【结果】(1)对eCRS组与non-eCRS组的临床特点和术前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在是否合并哮喘、血中LY%、血EOS%、血NE%、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单双侧病变、伴或不伴鼻息肉以及筛窦病变为主等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年龄、性别、吸烟、是否合并AR、过敏原阳性以及Lund-Kennedey鼻内镜评分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EOS%、单双侧病变和筛窦病变为主在eCRS组与non-eCRS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1),是否合并哮喘、血NE%、血LY%、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及伴或不伴鼻息肉在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3)独立危险因素与eCRS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EOS%、单双侧病变及筛窦病变为主与eCRS的发病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4)相对于单侧病变组,双侧病变组的血EOS%、伴鼻息肉、筛窦病变为主、Lund-Kennedey鼻内镜评分、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和NEOS均明显升高(P<0.05);年龄、性别、吸烟、是否合并AR、是否合并哮喘、血NE%、血LY%和过敏原阳性各项指标在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有Lund-Mackay鼻窦CT评分与双侧病变组有相关性(P<0.01),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5)相对于不伴鼻息肉组,伴鼻息肉组的血NE%、双侧病变、筛窦病变为主、Lund-Kennedey鼻内镜评分、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和NEOS各项指标均升高(P<0.05),伴鼻息肉组的血LY%减少(P<0.05);而年龄、性别、吸烟、是否合并AR、是否合并哮喘、血EOS%、过敏原阳性和单双侧病变各项指标在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und-Kennedey鼻内镜评分、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和筛窦病变为主为鼻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JESREC量表预测方法与病理诊断方法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86,P<0.01),两方法诊断eCR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JESREC量表的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867,P<0.01,诊断eCRS的灵敏度为0.771,特异度为0.928,95%CI为0.827-0.907。(8)CRS术后临床控制情况与单双侧病变、筛窦病变为主和血EOS%有关(P<0.05);此外JESREC量表及JESREC量表分度可以预测CRS术后预后不良(P<0.01)。【结论】(1)eCRS易合并哮喘,血EOS%、血NE%、CT评分均高于non-eCRS,eCRS的血LY%低于non-eCRS;eCRS常伴鼻息肉,以双侧病变居多,且筛窦病变程度比上颌窦病变重。(2)血EOS%、双侧病变和筛窦病变为主是eCR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与单侧病变组相比,血EOS%、Lund-Kennedey鼻内镜评分和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在双侧病变组更高,双侧病变组易合并鼻息肉,且筛窦病变重于上颌窦病变。(4)Lund-Kennedey鼻内镜评分、Lund-Mackay鼻窦CT评分、血NE%、双侧病变、筛窦病变为主和NEOS各项指标在伴鼻息肉组均增加,血LY%在伴鼻息肉组减少;Lund-Kennedey鼻内镜评分增加、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增加和筛窦病变为主是鼻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血EOS%、CT评分及JESREC量表均具有术前预测eCRS的价值,但JESREC量表预测价值最高,灵敏性和特异性也最高。(6)eCRS术后临床控制情况与单双侧病变、筛窦病变为主、血EOS%有关,且JESREC量表及JESREC量表分度可以预测CRS术后预后不良。
张伟群[8](2020)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气虚弱型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参苓白术散加减应用于脾气虚弱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鼻内镜术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通过评价患者术后症状及术腔黏膜形态,明确其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推广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提供依据。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6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鼻内镜手术,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术后处理,治疗组的术后处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参苓白术散加减,疗程4周,记录60例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的症状变化及术腔黏膜形态情况相关量表,比较两组术后4周总体疗效,将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参苓白术散加减应用于鼻内镜术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两组观察期总体疗效对比:治疗组:病情完全控制8例,病情部分控制18例,病情未控制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病情完全控制2例,病情部分控制20例,病情未控制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在结束观察期用药后对比总体疗效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VAS症状评分:组内对比:术后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治疗组的降幅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术后4周,治疗组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und-Kennedy法评分:术后4周,治疗组L-K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水肿、鼻漏、结痂单项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瘢痕在术后4周出现,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基线资料观察:两组受试者在术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情况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气虚弱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对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症状的改善明显,对术腔粘膜的恢复有促愈作用,疗效肯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杨君[9](2020)在《利用16SrDNA对慢性鼻窦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鼻腔菌群结构观察及优势菌属差异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慢性鼻窦炎患者及健康者鼻腔分泌物的菌群结构和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之间鼻腔分泌物主要优势菌属差异性。方法:采集32名不同中医证型(A组:胆腑郁热8例、B组:脾胃湿热8例、C组:肺经风热8例、D组:肺脾气虚8例)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和8例健康者(E组)的窦口鼻道复合体处分泌物,利用16SrDNA分析出鼻腔菌群多样性和结构,并在属水平上对比分析各个组之间占比较多的优势菌属的差异性。结果:1.对各组鼻腔样品菌落进行分析发现,A组物种多样性较其他组低,并且物种的均匀度较其他组低;E组物种多样性较其他组高,并且均匀度较其他组高;B、C、D组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处于处于A组与E组之间。2.A组葡萄球菌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及正常人(P<0.05);B、C、D组芽孢杆菌属含量明显高于A组及正常人(P<0.05),葡萄球菌属低于A组及正常人(P<0.05);B、C、D组之间葡萄球菌属及其他菌属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中医证型慢性鼻窦炎患者及正常人鼻腔菌群种类构成虽然相似,但各物种丰富度存在很大差异。2.不同证型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优势菌属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慢性鼻窦炎为胆腑郁热证与葡萄球菌属含量明显增多有关;其他证型与芽孢杆菌属含量明显增多,葡萄球菌属含量相对减少有关;正常人各类菌属含量不存在较大的差别。3.慢性鼻窦炎胆腑郁热证为中医临床常见且发病率最高的证型,可能与其局部鼻腔特殊的以葡萄球菌属为主的菌群结构有一定关系。
赵晶晶[10](2020)在《陈小宁教授辨治鼻病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陈小宁教授辨治鼻部疾病的临床医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辨治鼻部疾病的临证经验及学术观点进行研究和探讨,包括医案数据挖掘、名中医访谈研究等形式,使模糊化、复杂化的临床数据能够清晰明确,发掘其学术观点在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影响下的继承和创新,为中医鼻部疾病的诊治提供思路与方向。方法:(1)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总结目前鼻部疾病诊治研究现状,并汇总耳鼻喉科数据挖掘方面的研究及陈小宁教授临证经验研究现状。(2)采用Medcase V3.8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对陈小宁教授2016年-2019年临床诊疗鼻部疾病的医案进行录入,建立数据专库。对符合标准的1066例(变应性鼻炎200例,鼻出血200例、慢性鼻炎200例、慢性鼻窦炎200例、腺样体肥大200例、鼻息肉66例)初诊病案运用频数法、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重点挖掘医案中的症状、证素、舌脉、方药等内容,结合陈小宁教授的临证经验对其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3)采用名中医访谈形式进行访谈,详尽记录陈小宁教授从病名、证型(证素)、治法、用药、学术传承等方面的观点并进行讨论。结果:(1)鼻部疾病的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即多有脏腑虚损兼夹邪实、表邪为多;(2)鼻鼽核心证素:肺虚、风寒,核心方:黄芪、麸炒白术、炒白芍、桂枝、白芷、细辛、辛夷、炒苍耳子、柴胡、徐长卿、甘草。鼻渊核心证素:湿热、脾虚、肺虚,核心方:(一):广藿香、佩兰、夏枯草、白芷、薄荷、陈皮、鱼腥草;(二):炙黄芪、麸炒白术、桂枝、白芷;方一、方二可作为两个证型的两组核心用方,面对兼夹证,亦可作为君方、臣方,两者相伍,治疗虚实夹杂证。鼻窒核心证素:肺虚、脾虚,核心方:炙黄芪、太子参、麸炒白术、炒白芍、桂枝、白芷、辛夷、柴胡、薄荷、甘草。鼻衄核心证素:肺热,核心方:蜜桑白皮、黄芩、生地黄、牡丹皮、夏枯草、焦栀子、牛膝、白茅根、藕节。小儿鼾眠核心证素:痰湿,核心方:陈皮、法半夏、茯苓、浙贝母、净山楂、白芷、炒苍耳子、夏枯草、柴胡、桔梗、甘草。鼻痔核心证素:肺虚、风寒、湿热,核心方:(一)黄芪、防风、麸炒白术、白芷、辛夷、细辛、炒苍耳子、甘草;(二)广藿香、佩兰、黄芩、鱼腥草、夏枯草、白芷、辛夷。结论:(1)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中医药治疗鼻部疾病具有优势及特色,临床受众广,并发现本研究属于首次采用临床大样本医案数据挖掘及名中医访谈范式对陈小宁教授治疗鼻部疾病临证经验的尝试,能更全面的总结其临证经验及学术观点;(2)鼻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存在很多共性,可以对其作为一个大门类进行辨证施治,不同病种间存在差异性用药;主症、证素、药物间存在单项、多列单项及双向关系,角药、药对、组合用药的明确对于临床鼻科用药具有指导意义;(3)通过频数法、关联规则法、方剂K-均值法均可得到核心方,以方剂K-均值法所得出的结果更为丰富,核心方组成药物不仅受高频次使用影响、亦受集内、集外关联的影响,故方剂K-均值法的研究结果是对前两种算法的验证,并发现吾师关于鼻部疾病的辨证治疗存在专病专方;(4)名中医访谈研究中,关于鼻部疾病的诊治及学术传承,所获得的陈小宁教授的自我总结对客观研究结果进行了有力的说明、补充及更正。
二、Ⅲ型慢性鼻窦炎的综合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Ⅲ型慢性鼻窦炎的综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脏腑辨证治疗慢性鼻窦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脏腑辨证治疗 |
2.1 肺脾气虚证: |
2.2 胆腑郁热证: |
2.3 脾胃湿热: |
2.4 其他证型: |
3 结语 |
(2)扩大Draf2a额窦开放术在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围手术期治疗。 |
1.3 手术操作要点。 |
1.3.1 鼻腔手术。 |
1.3.2 筛窦、蝶窦开放术。 |
1.3.3 上颌窦开放术。 |
1.3.4 扩大Draf2a额窦开放术。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3)鱼酱排毒合剂体外抑菌作用及盥洗治疗实热型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鱼酱排毒合剂的体外抑菌浓度的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问题与展望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插图 |
文献综述:中药鼻腔给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答辩会委员信息表 |
(4)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对嗜酸性细胞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嗜酸性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治疗方法 |
1.3 评价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1.嗜酸性细胞对围手术期症状的影响 |
2.糖皮质激素控制嗜酸性细胞的机制及治疗方式选择 |
3.组织和外周血嗜酸性细胞水平变化趋势 |
4.术后复查频率与症状评分的选择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口服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醒窍冲洗液对慢性鼻窦炎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以及对E-cadherin、α-SMA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窦炎的认识 |
1.1 慢性鼻窦炎的定义及诊断 |
1.2 慢性鼻窦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慢性鼻窦炎的西医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鼻渊的认识 |
2.1 鼻渊的病名 |
2.2 鼻渊的病因病机 |
2.3 鼻渊的治疗 |
3. 鼻内镜术后处理的相关研究 |
3.1 鼻内镜术后黏膜的恢复与转归 |
3.2 鼻腔冲洗在鼻内镜术后治疗中的研究 |
4. 慢性鼻窦炎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方法 |
3.1 治疗安全性观察 |
3.2 疗效评判标准 |
3.3 E-cadherin、α-SMA的检测 |
3.4 统计学处理 |
4. 实验数据分析 |
4.1 两组间一般资料分析 |
4.2 临床疗效比较 |
4.3 不良反应 |
4.4 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 |
第三部分 结果讨论 |
1. 临床疗效分析 |
1.1 一般资料分析 |
1.2 组内治疗前后分析 |
1.3 术后12周组间分析 |
1.4 两组综合疗效分析 |
2. 组织中E-cadherin、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 |
2.1 两组术中标本E-cadherin、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 |
2.2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E-cadherin、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 |
2.3 两组术后12周标本E-cadherin、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 |
3. 方药分析 |
3.1 醒窍冲洗液的立方依据 |
3.2 方解及药理学研究 |
4.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醒窍汤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评价及Th17/Treg细胞失衡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窦炎的认识 |
1.1 慢性鼻窦炎的定义及诊断 |
1.2 慢性鼻窦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 |
2. 中医学对鼻渊的认识 |
2.1 病名源流 |
2.2 病因病机探讨 |
2.3 中医药治疗 |
2.4 “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3. 选题依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药物组成及制备 |
2.3 给药方案 |
2.4 治疗疗程 |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
3.1 疗效判断标准 |
3.2 综合疗效评定 |
3.3 血清处理及检测 |
3.4 安全性评价 |
3.5 统计学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两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
4.2 临床疗效比较 |
4.3 IL-10、TGF-β、IL-17、 IL-23表达量的比较结果 |
4.4 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Th17/Treg细胞失衡研究进展 |
2. Th17/Treg细胞失衡与CRS的联系 |
3. 治疗用药分析 |
3.1 醒窍汤组成及研究进展 |
3.2 组方分析 |
3.3 现代药理学研究 |
4. 临床疗效分析 |
4.1 单项分析 |
4.2 综合疗效分析 |
4.3 安全性指标分析 |
5. 血清样本的表达量分析 |
第四部分 不足与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嗜酸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术前预测指标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标本采集 |
1.2.2 Lund-Kennedey鼻内镜评分表 |
1.2.3 Lund-Mackay鼻窦CT评分表 |
1.2.4 JESREC量表评分 |
1.2.5 CRS病情控制评估标准 |
1.2.6 主要试剂 |
1.2.7 主要设备 |
1.2.8 实验方法 |
1.2.9 结果判读 |
1.2.10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与eCRS关系研究 |
2.2.1 eCRS 组与non-eCRS 组临床特点的单因素分析 |
2.2.2 eCRS 组与non-eCRS 组术前检查结果的单因素分析 |
2.2.3 eCRS的多因素分析 |
2.2.4 独立危险因素与eCRS的相关性分析 |
2.3 临床特点、术前检查结果与单双侧病变的关系研究 |
2.3.1 单侧病变组与双侧病变组临床特点及术前检查的单因素分析 |
2.3.2 单侧病变组与双侧病变组的多因素分析 |
2.4 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与鼻息肉的关系研究 |
2.4.1 伴鼻息肉组与不伴鼻息肉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单因素分析 |
2.4.2 伴鼻息肉组与不伴鼻息肉组的多因素分析 |
2.5 JESREC量表评分对eCRS的预测价值 |
2.5.1 JESREC量表与病理诊断方法的差异性及一致性分析 |
2.5.2 ROC曲线评估JESREC量表的预测价值 |
2.6 影响CRS术后临床控制的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eCRS的临床特点及术前检查指标的诊断价值研究 |
3.2 单双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术前检查指标的关系研究 |
3.3 伴或不伴鼻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术前检查结果的关系研究 |
3.4 术后临床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Type 2型慢性鼻窦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8)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气虚弱型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效评估指标 |
2.4 安全性评价 |
2.5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
3 疗效分析 |
3.1 客观疗效分析 |
3.2 主观疗效分析 |
4 总体疗效比较 |
5 不良反应评价 |
讨论 |
1 中医对CRS认识及治疗 |
1.1 古代病因病机 |
1.2 现代病因病机 |
1.3 术后中医辨证论治 |
1.4 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 |
2 西医对CRS的病因认识及治疗 |
2.1 病因研究 |
2.2 药物治疗 |
2.3 CRS的手术治疗 |
3 组方分析 |
4 组方单味药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
5 疗效分析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利用16SrDNA对慢性鼻窦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鼻腔菌群结构观察及优势菌属差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慢性鼻窦炎(鼻渊)相关中医理论 |
1.1 证型方面的认识及发展源流 |
1.2 脏腑经络方面的关系 |
1.3 “鼻五度辨证”理论对鼻渊的阐释 |
1.4 “胆肺假说”理论的提出及释义 |
1.5 “胆肺同治”对鼻渊临床施治用药的意义 |
2.慢性鼻窦炎(鼻渊)的相关西医学认识 |
2.1 慢性鼻窦炎相关概念、症状及临床分型 |
2.2 慢性鼻窦炎相关病因及其机制的理论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
1.病例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临床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终止试验标准 |
1.6 剔除及脱落病历标准 |
2.试验材料 |
2.1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 |
2.2 实验所用主要器械及设备 |
3.研究方法 |
3.1 试验流程简介 |
3.2 资料分组 |
3.3 样本采集 |
3.4 样本处理与实验过程 |
3.5 数据分析方法 |
4.试验结果及分析 |
4.1 样品取样深度的验证 |
4.2 shnnon/simpson、chao1 指数分析 |
4.3 稀释曲线分析 |
4.4 物种分析 |
4.5 属水平上的显着性差异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本研究选题依据 |
2.试验方法讨论 |
3.试验结果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表皮葡萄球菌相关慢性鼻窦炎生物膜形成机制探讨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
(10)陈小宁教授辨治鼻病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鼻部疾病临床经验研究背景 |
1. 传统医学关于鼻部疾病的研究 |
1.1 鼻部疾病病名源流考 |
1.2 鼻部疾病中医证素溯源及应用现状 |
1.3 近五年来鼻部疾病在中医治法方面的临床观察文献梳理 |
1.4 近五年来鼻部疾病在中医方药方面的临床观察文献梳理 |
2. 鼻部疾病现代医学治疗背景 |
2.1 鼻部疾病相关治疗指南解析 |
2.2 近五年来有关鼻部疾病的研究方向 |
3. 基于数据挖掘的耳鼻喉科疾病相关的文献现状 |
4. 陈小宁教授学术观点的相关文献现状 |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小宁教授辨治鼻部疾病医案回顾性研究 |
1. 数据采集 |
1.1 数据来源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2. 数据清洗 |
2.1 数据预处理 |
2.2 数据采集方法 |
2.3 数据规范化 |
2.4 数据分析 |
3. 基于频数法运算的研究结果及判读 |
3.1 鼻鼽(变应性鼻炎)研究结果及判读 |
3.2 鼻渊(慢性鼻窦炎)研究结果及判读 |
3.3 鼻窒(慢性鼻炎)研究结果及判读 |
3.4 鼻衄(鼻出血)研究结果及判读 |
3.5 小儿鼾眠(小儿腺样体肥大)研究结果及判读 |
3.6 鼻痔(鼻息肉)研究结果及判读 |
4. 基于关联规则法运算的研究结果及判读 |
4.1 鼻鼽(变应性鼻炎)关联规则研究结果及判读 |
4.2 鼻渊(慢性鼻窦炎)关联规则研究结果及判读 |
4.3 鼻窒(慢性鼻炎)关联规则研究结果及判读 |
4.4 鼻衄(鼻出血)关联规则研究结果及判读 |
4.5 小儿鼾眠(小儿腺样体肥大)关联规则研究结果及判读 |
4.6 鼻痔(鼻息肉)关联规则研究结果及判读 |
5. 基于聚类分析算法的研究结果及判读 |
5.1 鼻鼽(变应性鼻炎)聚类分析研究结果及判读 |
5.2 鼻渊(慢性鼻窦炎)聚类分析研究结果及判读 |
5.3 鼻窒(慢性鼻炎)聚类分析研究结果及判读 |
5.4 鼻衄(鼻出血)聚类分析研究结果及判读 |
5.5 小儿鼾眠(小儿腺样体肥大)聚类分析研究结果及判读 |
5.6 鼻痔(鼻息肉)聚类分析结果 |
6. 讨论 |
6.1 鼻鼽 |
6.2 鼻渊 |
6.3 鼻窒 |
6.4 鼻衄 |
6.5 小儿鼾眠 |
6.6 鼻痔 |
第三部分 陈小宁教授治疗鼻部疾病临证经验的名中医访谈研究 |
1. 访谈研究背景 |
2. 访谈研究设计 |
3. 访谈研究实施 |
4. 资料转录与分析 |
5. 访谈总结报告 |
5.1 陈小宁教授对鼻部疾病中“腺样体肥大”中医病名的认识及诊治经验 |
5.2 陈小宁教授对鼻部疾病辨证之证素的认识及治法选择 |
5.3 陈小宁教授治疗鼻部疾病用药的特点 |
5.4 陈小宁教授对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在鼻部疾病方面的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
创新点 |
结论 |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Ⅲ型慢性鼻窦炎的综合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脏腑辨证治疗慢性鼻窦炎研究进展[J]. 李华颖,王旭. 山西中医, 2021(08)
- [2]扩大Draf2a额窦开放术在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王明婕,孙炎,周兵,李云川,崔顺九,黄谦.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1(07)
- [3]鱼酱排毒合剂体外抑菌作用及盥洗治疗实热型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D]. 万红.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对嗜酸性细胞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嗜酸性细胞的影响[D]. 资昊坤.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5]醒窍冲洗液对慢性鼻窦炎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以及对E-cadherin、α-SMA表达影响的研究[D]. 刘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醒窍汤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评价及Th17/Treg细胞失衡机制初探[D]. 侯青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嗜酸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术前预测指标价值分析[D]. 段婷婷. 海南医学院, 2021
- [8]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气虚弱型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临床观察[D]. 张伟群.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利用16SrDNA对慢性鼻窦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鼻腔菌群结构观察及优势菌属差异性分析[D]. 杨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陈小宁教授辨治鼻病临床经验研究[D]. 赵晶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