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龟高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鳄龟高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一、鳄龟高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铖[1](2017)在《人工养殖黄喉拟水龟繁殖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对龟鳖动物的利用包括多个方面,从古代祭祀器具到作为食物、药物以及观赏动物。市场的需求产生了数量巨大的龟鳖贸易,同时也导致了非法交易的产生。而环境的污染、人类的捕杀、栖息地的侵占和破坏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使得一些野生龟鳖动物濒危灭绝。市场的大量需求、龟鳖动物高昂的经济价值、野生个体的大量减少以及保护该类动物的迫切要求,促进了龟鳖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部分。长期人工养殖的情况下,连续多年用于繁殖产卵的龟鳖,出现繁殖能力的明显衰退。因此养殖业仍需大量野生个体补充用作繁殖的亲本,以保证满足苗种的需求。为了摆脱人工养殖对野生资源的依赖以及降低对野生群体的需求和破坏,龟鳖动物繁殖性能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尤为重要。龟鳖动物生理结构和行为特征有很多相似点,本研究选取了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作为实验对象,筛选了黄喉拟水龟雌雄高繁殖力的个体,研究了多父现象和重复父权现象对群体以及雌雄个体繁殖的影响,通过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黄喉拟水龟卵细胞发育的过程,克隆了黄喉拟水龟繁殖相关的基因并筛选了转录组中与雌龟繁殖相关的SNP位点。1.黄喉拟水龟高繁殖力雌性的筛选与研究本实验为了研究黄喉拟水龟的繁殖力并筛选繁殖性能优越的雌龟,利用16对微卫星标记评估了种群遗传结构以及多样性,利用亲子鉴定技术统计养殖群体连续四年的繁殖情况。亲本和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很小,而每年后代的多样性出现一定的变化。实验分析、统计了 129只亲本以及四年1263只后代的亲权关系,确定了每只雌龟的后代结果以及后代年平均数、后代波动性,并将雌龟分为3种类型(稳定型、波动型和趋平型)。实验成功筛选到7只具有连续高繁殖能力的雌龟,同时也发现两只连续无后代的雌龟。这7只雌龟提供了平均每年16.94%的后代贡献率,这说明龟类可以通过人工筛选得到高繁殖力的雌龟。筛选到的雌龟可用于构建繁殖力优异的种群、开发新的高繁品种,还可为研究雌龟繁殖能力的影响因素提供实验材料。2.黄喉拟水龟卵巢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研究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黄喉拟水龟卵巢与卵子的动态结构变化,探究卵子发生与卵黄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学特征。结果显示,黄喉拟水龟卵巢实质由周围皮质和中央髓质构成。皮质中分布各个发育阶段的卵泡、闭锁卵泡以及黄体等。卵泡由卵母细胞和周围的单层滤泡细胞组成,外周有卵泡鞘包围。根据黄喉拟水龟卵黄形成的特点将卵子发生过程分为卵黄发生前期和卵黄发生期,又根据滤泡细胞以及透明带等结构的特点将卵子发生细分为10个连续的时期。Ⅰ到Ⅲ期的卵细胞核有明显的灯刷染色体及外周核,卵黄核分布在核侧,之后卵黄核逐渐消失。从第Ⅵ期到第Ⅹ期是卵黄小板逐渐形成的阶段。随着卵黄的发生,卵黄颗粒融合成卵黄小板,卵黄小板的体积随着卵子的发生逐渐增大。卵巢作为卵子发育、成熟、排出的场所,其正常发育保证了生物体正常繁殖的能力。卵泡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滤泡细胞、透明带以及闭锁卵泡等形态学特征及其变化过程,不仅对于了解黄喉拟水龟卵泡的发育规律、丰富脊椎动物生殖生物学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繁殖季节卵巢中卵子数量及发育程度决定了雌性的繁殖情况,卵子发生的研究可从组织学水平辅助研究雌性繁殖能力的差异,对黄喉拟水龟的人工饲养与繁殖、野生资源有效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等也有重要的价值。3.黄喉拟水龟多父现象及父权分配的研究为了研究养殖群体中黄喉拟水龟的繁殖策略,实验分析了 2014年群体中双亲以及所产后代的遗传数据,评估132只亲本138窝302个后代的亲权关系,从而检验黄喉拟水龟中是否存在多父现象及其发生频率。结果显示只在138窝中的7窝后代中发现多父现象,多父频率为5.07%。尽管发生频率低,但是多父现象的观察结果表明黄喉拟水龟和其他淡水龟具有相似的遗传交配策略(一妻多夫)。此外,分析发现在同一个繁殖季节,雌龟连续多窝卵表现为相同的父权,这个现象支持了产卵前交配的精子先被保存,然后被用来为繁殖季的卵受精的假说。实验还统计了群体中各雄龟的后代个数,发现有四只雄龟的后代数大于20个,约占总数的32.78%,这种现象的发生说明每年养殖群体中存在优势个体,但这种优势个体的出现可能会造成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的偏移和减少。4.黄喉拟水龟重复父权对雄龟繁殖的影响交配次数被认为是影响一夫多妻制交配策略中雄性繁殖成功的主要因素,雌性繁殖质量的不同也可能会影响雄龟的繁殖成功的变化。我们统计了黄喉拟水龟实验群体4年间雌龟繁殖的变化以及对应的雄龟配偶,发现实验群体的雄龟在四年内都有后代出现,并且每年中存在明显的优势雄龟个体。交配组合的分析显示群体中存在优势基因型组合,他们的后代在雌龟后代中占了重要的部分。当排除只繁殖一年的雌龟,余下的45个多年繁殖的雌龟都出现了父权重复现象。其中40个雌龟(88.89%)为临年重复,5个是隔年重复。在一年内或者相邻几年中,精子储存或重复交配都可能会导致重复父权现象发生。连续多年的重复父权结果说明养殖群体中,黄喉拟水龟由于雌性选择偏好、精子活力差异、固定搭配等因素导致雄龟的繁殖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出现优势个体的现象和多父现象分析中雌龟同年连续多窝卵表现相同父权的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说明根据雌龟的偏好以及重复父权的差异可以筛选得到群体中的优势雄龟用于繁殖,可以结合高产的雌龟用于迅速扩大群体数量。5.繁殖相关基因FSH β的cDNA、DNA全序列克隆、SNP位点分析为了更方便、准确的筛选到高繁殖力的雌龟,利用候选基因法,进行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促卵泡激素(FSH)是繁殖过程中重要蛋白,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 β)是FSH中决定生物功能的关键的亚基。在许多物种研究中发现FSH β基因和繁殖有密切的关系,但黄喉拟水龟没有相关的研究。实验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黄喉拟水龟FSH β基因cDNA的全长(745 bp),并结合Genome Walking技术扩得FSHβ基因的DNA全长序列(3344 bp)。利用软件预测了基因的蛋白一级结构,分别拥有131个氨基酸序列,同时预测了蛋白的空间结构,功能位点,亲水性,等电点。然后根据FSHβ基因的DNA序列全长设计了扩增引物,并利用实验种群的79个雌龟个体的DNA筛选基因中存在的多态性位点。结果显示SNP位点F2146和F2362、F1455和F2138都显示完全的连锁现象。将SNP位点和后代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多态性位点F741表现为显着相关,其中GG/AG基因型对这个性状有显着的正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SHβ基因多态性和后代数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用做黄喉拟水龟潜在的选育标记。6.黄喉拟水龟雌龟后代数相关SNP标记的筛选本研究根据前期黄喉拟水龟脑-性腺的转录组测序得到的大量繁殖相关的SNP标记位点。我们选取了 90个支持度较好、与雌龟繁殖活动相关的SNP位点,用来验证、筛选与雌龟的繁殖力相关的位点。利用iPLEX Gold reagents进行PCR扩增后,利用飞行质谱法(MALDI-TOF mass spectrometry)进行SNP的分型。实验群体的83个雌性个体对SNP位点验证得到64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将多态性的SNP位点,与前期统计得到的雌龟年平均繁殖情况关联后得出:RS24的不同基因型在后代数存在显着差异(p<0.05),AA型的后代数平均数(7.75±0.00)比GG型(3.59±2.36)和GA型(3.64±2.27)都高,GG和GA没有显着的差异。RS17的不同基因型在后代数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杂合型GG型的后代数(7.75±0)比纯合型GG型(3.60±2.42)和AA型(3.60±2.32)都高,GG和AA之间没有显着的差异。RS5只存在两种基因型,杂合型CG(5.88±2.61)与纯合型CC(3.53±2.30)的后代数存在显着性差异。RS 80的AA型(4.63±2.38)和AG型(3.32±2.45)有显着性差异,而AA与GG以及AG与GG(3.50±1.87)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分析结果看出SNP位点RS24、RS5、RS17出现了基因型与高繁殖情况紧密联系的现象,RS24的AA型、RS17的GG型、RS5的CG型,这些SNP位点可能与高繁殖性状具有关联性。进一步的验证后,可以尝试将该标记用于实验种群后代的筛选,从而获得具有高繁殖力的子代个体。综上所述,本实验以黄喉拟水龟为主要代表研究了龟鳖动物繁殖相关的特点以及通过亲子鉴定确定实验群体雌雄龟的每年的繁殖情况,从而根据连续4年的繁殖情况定量的确定了雌龟的繁殖力,并筛选得到了具有高繁殖能力的雌龟。结合4年雌龟的数据结果,将前期转录组筛选的SNP位点进行验证,研究了其与繁殖性状的联系,筛选可用的标记。同时实验还克隆研究了繁殖相关的FSH β基因,分析了其结构特点并研究了实验群体中FSH β基因的多态性情况,总结了筛选的SNP位点和繁殖性状的联系。同时依托于黄喉拟水龟的实验群体,研究了多父及重复父权现象的发生,发现雄龟同样具有筛选的潜力。

梁元武[2](2017)在《茂名市龟鳖养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对于龟鳖历史的研究较为久远,这一水陆两栖的爬行动物不仅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养生需求也随之变大,所以,龟鳖在市场上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国政府鼓励百姓养殖龟鳖,龟鳖养殖业开始了迅速的发展。小规模的养殖以家庭庭院为主,大规模的养殖则建设了规范的养殖基地。本文主要对我国龟鳖养殖的现状进行分析,以茂名的龟鳖养殖为例展开讨论,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本文以茂名市为研究对象,主要对茂名市电白区龟鳖行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研究中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电白区养殖专业户进行调查。电白区龟鳖行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相关产业链有了一定的基础,农民收入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茂名市龟鳖行业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从调查可以看出,茂名龟鳖产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产业散、规模小,户数多,技术不够,养殖不科学,孵化成功率低,内部竞争激烈,市场低迷时,抗风险能力较差。同时,茂名市龟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成本的提高、市场的低迷、农户思想观念问题,自身专业素质缺乏,技术落后,发展闭塞,相关产业配套政策和基础设施落后等。针对一系列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本文最后提出茂名市龟鳖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认为茂名市应该根据发展龟鳖产业的潜力和优势,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规划,政府需要完善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大投资力度,规范龟鳖产业市场,加强监督,而且,产业结构和养殖模式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加强组织合作,扩大生产规模和养殖的科学性,企业方面,需要加强技术在龟鳖产业中的运用,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员工培训。

李凌波,蒋洪峰[3](2016)在《鳄龟微流山溪水高产养殖试验》文中提出鳄龟(Chelydra Serpentina)又名蛇龟、肉龟、小鳄鱼龟,原产于北美洲及中美洲,我国于1997年引进。鳄龟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体型大,出肉率为一般龟的2倍,达85%89%居龟类之首。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滋补作用强,药用价值高,受到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鳄龟养殖已成为我国21世纪水产养殖的新热点。为了探讨鳄龟的多种养殖模式,笔者于2015年411

王妍[4](2015)在《革胡子鲶抗菌蛋白/肽的提取、体外活性及免疫因子的基因表达分析》文中认为高密度、集约化的水产养殖使养殖对象频发各种细菌性及病毒性疾病,在病害防治的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不仅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无法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而且药物残留还破坏了水环境的微生态平衡、严重威胁人类的食品安全。因此,急需研发新型、绿色的生物防治药物和饲料添加剂。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和对病毒的杀伤作用,不易产生抗药性,因此成为首选的抗生素替代品。此外,加快对鱼类免疫防御机制的基础研究,也是有效防治病害发生,实现健康养殖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生长快、抗病力强、可高密度养殖,并且具有加工优势,而在加工过程中有近50%的副产品产生。故本研究以高密度养殖、健康的革胡子鲶为试验对象,从其加工副产品中分离提取具有抑菌活性的抗菌蛋白/肽,挖掘其加工副产品的利用价值,为开发绿色的生物防治药物和饲料添加剂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分析革胡子鲶不同组织器官中免疫因子基因(抗菌肽、溶菌酶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表达谱,为探究革胡子鲶的高抗病机理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革胡子鲶抗菌蛋白/肽的提取及体外活性分析以健康的革胡子鲶为研究材料,通过乙酸(Acetic acid,AA)和硫酸铵盐析(Ammonium sulfate,AS)两种方法从革胡子鲶加工副产品中分离提取具有抑菌活性的抗菌蛋白/肽。以获得量、抑菌效果和蛋白质分子种类作为衡量指标,建立抗菌蛋白/肽粗提物的分离方法。通过正交试验L9(34)得出乙酸提取法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酸浓度为10%,提取时间为12 h,液料比(mL:g)为5:1。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硫酸铵分级盐析法以从饱和度60%开始,经过饱和度80%、100%的盐析法为优。综合考虑操作方便和抗菌蛋白/肽的稳定性,最终选择硫酸铵分级盐析法进行革胡子鲶抗菌蛋白/肽粗提物的分离。将饱和度100%硫酸铵盐析获得的抗菌蛋白/肽粗提物进行葡聚糖凝胶层析,对获得的峰2样本(ASP3-100%-b)进行SDS-聚丙烯凝胶电泳检测,电泳图谱上主要呈现相对分子质量为4.1KD的蛋白组份。对ASP3-100%-b样本进行抑菌活性和稳定性分析,杯碟法抑菌检测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34 mm、6.76 mm、9.27 mm和6.13 mm;微量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5μg/mL、210μg/mL、210μg/mL和420μg/m L。采用微量反应板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蛋白酶K处理后,对上述4种受试菌的抑菌率至少达到(56.8±0.1)%,表现出较强的抗蛋白酶水解的能力。该组份在80℃下保温1 h对上述4种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2.6±0.3)%、(99.8±0.3)%、(90.6±1.0)%和(90.5±3.3)%;沸水浴180 min处理后抑菌率分别为:(55.7±0.2)%、(65.2±0.5)%、(66.8±0.5)%和(54.7±0.2)%;经高压灭菌处理后抑菌率分别为:(76.6±1.7)%、(88.7±0.7)%、(67.5±3.8%)和(61.2±2.4)%,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经过反复冻融10次该组份对上述4种受试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00±4.2)%、(66.1±2.7)%、(95.3±3.0)%、(70.7±4.4)%,显示出较好的反复冻融稳定性;此外该组份在较高(pH=11)或较低(pH=3)的pH值下,对上述4种受试菌的抑菌率均保持在(72.3±1.2)%以上,具有较好的pH稳定性。2.革胡子鲶免疫因子的基因表达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了3种免疫因子基因:抗菌肽(AP)、溶菌酶(LYS)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在健康、高密度养殖革胡子鲶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相对表达谱。首先,根据同源克隆的方法,应用Primer 5.0软件,共设计17对扩增AP、LYS和MHCⅠ基因片段的引物。筛选获得3对引物(APF11-APR11、LYSF3-LYSR3和MHCF1-MHCR3),进一步对其进行qPCR评估,熔解曲线和标准曲线的结果显示: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革胡子鲶鳃、鳃上器官、脑、心脏、头肾、肾脏、肝胰脏、脾脏、胃、肠道、肌肉、皮肤和鳍13种组织中AP、LYS和MHCⅠ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以鳃的表达量作为基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P基因在脾脏中相对表达量最高,是鳃表达量的3.3倍,与其他12种组织的表达量差异显着(P<0.05);LYS基因在胃中的表达水平最高,达到鳃表达量的11.8倍,显着高于其他12种组织的表达水平(P<0.05);MHCⅠ基因在脾脏和肠道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在脑、头肾、肝胰脏及胃中表达量相对较低,但13种组织间MHCⅠ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着(P>0.05)。

王权,王建国[5](2014)在《养殖水体和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对稚鳄龟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了温室精养条件下在饲料和养殖水体中添加光合细菌(PSB)对稚鳄龟生长、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从生长指标来看,在饲料和养殖水体中添加PSB均能提高鳄龟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并且降低了疾病发生率,提高了稚龟成活率,降低了饵料系数。说明在饲料和养殖水体中添加光合细菌均有利于稚鳄龟生长,在饲料和水中同时添加PSB效果更佳。

赵永锋,宋迁红[6](2013)在《直击2012龟鳖养殖》文中指出2012年龟鳖养殖状况如何?龟鳖市场行情好吗?养殖户都赚钱了吗?龟鳖产业的发展现状又是如何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龟鳖养殖的集中区域——广东、广西等南方主产区及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区域,调查了养殖户、采访了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本文将对长三角区域的甲鱼养殖及华南地区的龟鳖养殖情况进行剖析,以期为龟鳖养殖者今年的养殖提供参考。

段淑婉[7](2012)在《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经济效益分析 ——以姜稻模式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嘉兴市新丰镇姜稻模式为案例,基于二手资料和实地调研,通过成本收益方法分析姜稻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而运用假设性分析方法进行姜稻模式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分别选取浙江省粮经结合、种养结合、水产生态养殖三个主要农作制度类型的中的代表性农作模式与姜稻模式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最终提出相关的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浙江省农作制度创新经历了耕作制度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农作制度三个发展阶段。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主要类型有:种养结合、粮经结合、粮饲牧结合、林地复合经营以及水产生态养殖等五种类型。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和农业发展历程的特点:促进了农作制度的改革与优化;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种植业布局的区域特色开始显现;先进科技应用加快,生产能力稳步增强。通过浙江省嘉兴市新丰镇的实地调研,结合二手资料和调研数据,采用成本收益法进行了新丰镇创新农作制度的经济效益分析,进而运用假设性分析法分析价格对姜稻模式的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研究认为姜稻模式提高了生姜的产量,稳定了粮食安全,对新丰镇农民生活的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生姜价格因素对于姜稻模式经济效益影响最大,是姜稻模式健康发展的隐患,需要相关部门加以重视。分别选取浙江省粮经结合、种养结合、水产生态养殖三个主要农作制度类型的中的代表性农作模式与姜稻模式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研究认为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产出存在差距,亩产值、亩利润、物化资源收益率、劳动生产率和成本收益率不同地区、不同模式差距比较明显。但相对于传统的农作方式,创新农作制度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龚望宝,余德光,谢骏,范仕贤,王广军,陈波,王海英,郁二蒙[8](2012)在《广州市设施渔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设施渔业集成了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可实现渔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广州市渔业发展的加速,设施渔业正受到越来越多渔业养殖单位的关注。为加快广州市设施渔业发展,在全面客观分析广州市设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广州市设施渔业发展的对策,为广州设施渔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张振东[9](2011)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草鱼作为主养对象,根据不同种类在生态位和习性上互补的特点,配养滤食性的鲢和杂食性的凡纳滨对虾,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通过分析不同复合养殖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能量利用情况,建立较佳的草鱼复合养殖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草鱼、鲢和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开展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实验于2009年5月至10月进行,每月定期采样,分别测定了各养殖系统水质和底质的变化、养殖生物的成活率和养殖产量,分析了各复合养殖系统的饲料转化效率、氮磷利用率及产出投入比。实验结果初步表明,草鱼放养密度为0.77尾/m2时,既可以保证出池规格(>1 100g/尾)又不影响收获产量(>8 400kg/hm2),同时饲料转化效率(>52%)及氮磷利用率(N>30%,P>14%)也较高;鲢放养密度为0.23尾/m2或0.45尾/m2,可以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草鱼、鲢、虾放养密度分别为0.58尾/m2,0.23尾/m2,48.9尾/m2时,底质被污染程度最小。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的复合养殖模式:草鱼与鲢复合养殖比例为草鱼0.77尾/m2、鲢0.45尾/m2;草鱼、鲢和对虾复合养殖比例为草鱼0.77尾/m2、鲢0.23尾/m2、凡纳滨对虾16.3尾/m2。2草鱼、鲢和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进一步研究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开展了草鱼、鲢和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进一步研究。实验于2010年5月至10月进行,每月定期采样,分别测定了各养殖系统水质和底质的变化、养殖生物的成活率和养殖产量,分析了各养殖系统的饲料转化效率、氮磷利用率及产出投入比及综合养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草鱼、鲢和对虾复合养殖比例为草鱼0.77尾/m2、鲢0.23尾/m2、凡纳滨对虾20尾/m2的模式为较为优化的复合养殖模式。该模式中生物出池规格为:草鱼1 049g/尾、成活率为98.2%;鲢866g/尾、成活率为100%;凡纳滨对虾10.3g/尾、成活率为50%;总产量为11 500kg/hm2,产出投入比为1.33,净收益为35 466元/hm2,饲料转化效率为58.9%,氮利用率为48.4%、磷利用率为21.5%,综合养殖效果值为1.27。3草鱼、鲢和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系统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的初步研究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开展了草鱼、鲢和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系统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的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期间系统接受的总太阳光辐射能为6658.78 MJ/m2。单养草鱼组光能利用率为0.53%,总初级生产力为35.39MJ/m2,总次级生产力为5.41MJ/m2,沉降率为55.8%,饲料转化效率为21.4%,总能量转化效率为6.7%。放养鲢降低了光能利用率(0.22~0.36%)及初级(14.94~24.22 MJ/m2)和次级生产力(1.32~1.68 MJ/m2),放养鲢和凡纳滨对虾都有降低沉降污染(沉降率36.3~54%)、提高饲料转化效率(25.5~27.5%)及总能转化效率(10.2~13.4%)的作用。本实验中较为优化的复合养殖模式为草鱼0.77尾/m2、鲢0.23尾/m2、凡纳滨对虾20尾/m2。

本刊编辑部[10](2011)在《硕果累累 成绩斐然 “十一五”全国渔业工作亮点回顾》文中研究说明"十一五"这五年,对很多行业来说都是辉煌的五年。渔业也不例外,五年来,渔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强渔惠渔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全面推进,渔业综合管理能力明显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国渔业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回顾"十一五"全国渔业工作成绩,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二、鳄龟高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鳄龟高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人工养殖黄喉拟水龟繁殖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龟鳖类研究概况
        1.1 资源分布与生存现状
        1.2 龟鳖动物养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龟鳖动物养殖条件的研究
        1.2.2 龟鳖动物孵化条件的研究
        1.2.3 龟鳖动物营养条件的研究
        1.2.4 龟鳖动物疾病免疫的研究
        1.3 龟鳖动物研究方法的进展
        1.4 龟鳖动物繁殖的研究进展
        1.4.1 龟鳖动物繁殖策略的研究
        1.4.2 龟鳖动物卵巢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的研究
        1.4.3 龟鳖动物繁殖力的研究方法
        1.5 黄喉拟水龟的介绍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黄喉拟水龟高繁殖力雌龟的筛选与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微卫星分析
        2.3 遗传统计和亲子鉴定分析
        2.4 数据统计
        2.4.1 雌龟后代个数连续性比较
        2.4.2 雌龟后代数的差异及对种群后代的贡献情况
    3 结果
        3.1 繁殖情况统计
        3.2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3 亲权分配统计
        3.3.1 雌龟后代数的差异及对种群后代的贡献情况
        3.3.2 雌龟后代个数连续性
        3.3.3 根据繁殖力的分组
    4 讨论
        4.1 繁殖结果分析
        4.2 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
        4.3 亲权分配统计
第三章 黄喉拟水龟卵巢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3 结果
        3.1 卵巢的位置与形态
        3.2 卵子发生与卵黄形成的显微结构
        3.2.1 卵黄发生前期
        3.2.2 卵黄发生期
    4 讨论
        4.1 黄喉拟水龟卵巢结构、卵细胞及其相关结构的特点
        4.2 卵黄小板结构
        4.3 滤泡细胞及透明带的结构
        4.4 卵子发生过程的研究作用
第四章 黄喉拟水龟多父现象和父权分配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基因组DNA的提取
        2.3 微卫星分析
        2.4 遗传统计和亲子鉴定分析
        2.5 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2 亲子鉴定及亲权分配结果
        3.3 多父现象分析
        3.4 雄龟形态与后代情况的关联分析
    4 讨论
        4.1 群体遗传多样性
        4.2 繁殖情况分析
        4.3 亲权分配
        4.4 多父现象及可能影响因素
        4.4.1 种群密度
        4.4.2 窝卵数的影响
        4.4.3 交配偏好以及形态特性的影响
        4.4.4 基因表达或蛋白功能的影响
        4.5 繁殖研究对物种保护的作用
第五章 黄喉拟水龟重复父权现象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和微卫星分析
        2.2 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雄龟后代数的比较
        3.2 交配组合的分析
        3.3 父权重复现象
    4 讨论
        4.1 雄龟后代数的差异
        4.2 重复父权现象
        4.3 影响雄龟后代数的因素
        4.3.1 精子活力影响
        4.3.2 交配选择的偏好
第六章 FSHβ基因克隆、结构分析及繁殖性状相关的SNP位点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总RNA和DNA提取
        2.2 RNA反转录成第一条CDNA链
        2.3 FSHβ基因CDNA序列扩增
        2.4 FSHβ基因PCR产物胶回收
        2.5 FSHβ基因PCR纯化产物克隆
        2.6 FSHβ基因的CDNA序列比对、拼接
        2.7 FSHβ基因的DNA序列扩增、拼接
        2.8 FSHβ生物信息学及系统进化分析
        2.9 FSHβ基因多态性分析
    3 结果和分析
        3.1 FSHβ基因CDNA序列的扩增和分析
        3.2 氨基酸序列的分析
        3.3 FSHβ基因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
        3.4 FSHβ基因的SNP及产卵特性的关联分析
    4 讨论
第七章 基于转录组数据黄喉拟水龟雌龟后代数相关SNP标记筛选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SNP位点的筛选
        2.3 关联分析
    3 结果
        3.1 SNP位点的分型分析
        3.2 雌龟后代数与SNP位点的关联分析
    4 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I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茂名市龟鳖养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对龟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面临的挑战
        1.3.1 龟鳖产量会有所控制
        1.3.2 市场整顿和监管会更加严厉
        1.3.3 经营体制会有大的调整
        1.3.4 科技创新更注重实效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水产养殖概述
        1.4.2 主要国家水产养殖相关政策
        1.4.3 龟鳖养殖的研究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龟鳖养殖产业发展及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产业集群理论
        2.2.1 产业集群理论内容
        2.2.2 相关支持性产业
    2.3 产业结构升级
3.茂名市龟鳖养殖产业发展的现状
    3.1 我国龟鳖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3.1.1 产量增长现状
        3.1.2 养殖技术基本成熟
        3.1.3 经营格局日趋多样化
        3.1.4 消费市场状况
    3.2 龟鳖养殖户的基本特征
    3.3 茂名市龟鳖养殖产业现状
        3.3.1 产业规模及分布分析
        3.3.2 龟鳖养殖品种
        3.3.3 养殖方式
        3.3.4 成本收益状况
    3.4 茂名市电白县龟鳖养殖的特点
        3.4.1 家庭养殖为主
        3.4.2 产业链初见雏形
        3.4.3 养殖技术有了一定的积累
        3.4.4 龟文化产业处于发展初期
    3.5 电白县发展养龟业的区位优势与前景
4 茂名市发展龟鳖产业的困难及其原因
    4.1 电白县发展养龟业的区位优势与前景
        4.1.1 领证率较低
        4.1.2 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和养殖效益不高
        4.1.3 渔业组织化水平低
        4.1.4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4.1.5 养殖模式不合理
        4.1.6 产品加工严重滞后
        4.1.7 区域合作缺乏机制
        4.1.8 品牌意识淡薄和市场竞争力不强
    4.2 影响茂名市龟鳖养殖产业发展的原因
        4.2.1 思想认识不够
        4.2.2 苗种价格过高
        4.2.3 资源紧张和成本提高
        4.2.4 人才不足影响发展
        4.2.5 品牌杂乱
        4.2.6 区域优势不能互补
        4.2.7 市场内需增长缓慢
5. 促进茂名市龟鳖养殖产业升级的对策
    5.1 制定产业政策和完善政策支持
        5.1.1 加快制定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5.1.2 规范行业机制和完善市场监督
        5.1.3 成立特种水产养殖产业管理机构
        5.1.4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5.1.5 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与扶持
        5.1.6 建立完善龟鳖养殖生产的质量保障体系
        5.1.7 推动区际分工协作
    5.2 调整经营模式和优化产业结构
        5.2.1 优化养殖模式
        5.2.2 经营模式调整
    5.3 加快发展相关产业链和增加龟鳖附加值
        5.3.1 加快龟鳖深加工业发展
        5.3.2 发展龟鳖创意文化产业
    5.4 企业运营与管理方面
        5.4.1 利用科技推动龟鳖的养殖技术创新
        5.4.2 实施品牌营销的策略和创新传统龟鳖营销模式
        5.4.3 强化农户培训
6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革胡子鲶抗菌蛋白/肽的提取、体外活性及免疫因子的基因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水产养殖现状
    2 鱼类免疫系统研究概述
        2.1 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的研究
        2.2 免疫因子的研究
    3 革胡子鲶研究概述
    4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第二章 革胡子鲶抗菌蛋白/肽的提取及体外活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用菌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设备
        1.5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革胡子鲶抗菌蛋白/肽的提取结果
        2.2 抗菌蛋白/肽粗提物的纯化结果
        2.3 纯化产物的特性分析
    3 讨论
        3.1 革胡子鲶菌蛋白/肽的提取结果分析
        3.2 粗提物的纯化分析
        3.3 纯化产物的稳定性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革胡子鲶免疫因子的基因表达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总RNA的提取及检测结果
        2.2 引物的设计、筛选及验证结果
        2.3 AP、LYS和MHC基因表达qPCR分析结果
        2.4 免疫因子基因同源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文章

(5)养殖水体和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对稚鳄龟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温室
    1.2 供排水系统
    1.3 增氧系统
    1.4 稚龟池
    1.5 水源、水温
    1.6 小鳄龟放养
    1.7 饲料与投喂
    1.8 光合细菌 (PSB) 来源
    1.9 试验方法
    1.1 0 试验指标
    1.1 1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投喂PSB后稚鳄龟的成活率
    2.2 投喂PSB后稚鳄龟的饵料系数
    2.3 投喂PSB后稚鳄龟的生长情况
3 讨论
    3.1 PSB对鳄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3.2 PSB对鳄龟抗病力、成活率的影响
    3.3 PSB对鳄龟饲料系数的影响
    3.4 PSB对龟应激反应的影响
4 结论

(7)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经济效益分析 ——以姜稻模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创新农作制度研究
        1.2.2 国内创新农作制度研究
        1.2.3 述评
    1.3 研究目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的演变
    2.2 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的类型和模式
        2.2.1 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的主要类型
        2.2.2 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的主要模式
    2.3 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与农业发展
        2.3.1 促进了农作制度的改革与优化
        2.3.2 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2.3.3 种植业布局的区域特色开始显现
        2.3.4 先进科技应用加快,生产能力稳步增强
3 姜稻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3.1 南湖区新丰镇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3.1.1 新丰镇生姜产业发展
        3.1.2 新丰镇姜稻模式基本情况
    3.2 姜稻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3.3 价格对姜稻模式经济效益的影响
        3.3.1 产出价格的影响
        3.3.2 投入价格的影响
    3.4 小结
4 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
    4.1 姜稻模式与粮经结合模式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4.2 姜稻模式与种养结合模式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4.3 姜稻模式与水产生态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4.4 小结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广州市设施渔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广州设施渔业的发展现状
    1.1 鱼塘越冬棚建设现状
    1.2 工厂化养殖建设现状
    1.3 室外水泥池建设现状
    1.4 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情况
    1.5 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1.6 苗种产业发展现状
    1.7 高档水产品养殖业、休闲渔业发展现状
2 广州发展设施渔业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2.1 发展优势
        2.1.1 发展空间广阔
        2.1.2 发展潜力较大
        2.1.3 发展优势明显
    2.2 主要存在问题
        2.2.1 现有设施难以适应广州市渔业发展需求
        2.2.2 养殖水质安全难以保证
        2.2.3 缺乏技术总结, 难以推广
        2.2.4 土地扭转困难
3 广州发展设施渔业的对策建议
    3.1 因地制宜, 合理调整发展布局
    3.2 强化科技支撑, 加快设施渔业发展步伐
    3.3 加强对外开放, 加大投入力度, 实现设施渔业的快速发展
    3.4 加强质量监管, 提高渔业质量安全

(9)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1 综述
    1.1 水产品健康生态养殖
    1.2 淡水池塘养殖
        1.2.1 淡水池塘养殖概况
        1.2.2 淡水池塘草鱼养殖现状
        1.2.3 淡水池塘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
    1.3 复合养殖与养殖环境
        1.3.1 多元复合养殖模式
        1.3.2 配养生物鲢对池塘水质的影响
        1.3.3 配养生物对养殖池塘底质的影响
    1.4 养殖系统的生态效率和转化效率
    1.5 研究的意义
2 草鱼鲢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池塘与围隔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设计
        2.1.4 养殖管理
        2.1.5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2.1.6 数据计算与分析处理
    2.2 实验结果
        2.2.1 养殖期间的水质变化
        2.2.2 养殖期间的底质变化
        2.2.3 收获情况
        2.2.4 氮磷利用率和产出投入比
    2.3 讨论
        2.3.1 养殖期间的水质分析
        2.3.2 养殖期间的底质分析
        2.3.3 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分析
        2.3.4 初步优化的复合养殖模式分析
3 草鱼鲢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进一步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池塘与围隔
        3.1.2 实验材料
        3.1.3 实验设计
        3.1.4 养殖管理
        3.1.5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3.1.6 数据计算与分析处理
    3.2 实验结果
        3.2.1 养殖期间的水质变化
        3.2.2 养殖期间的底质变化
        3.2.3 收获情况
        3.2.4 养殖效果
    3.3 讨论
        3.3.1 养殖期间的环境变化
        3.3.2 凡纳滨对虾的养殖结果
        3.3.3 优化复合养殖模式分析
    3.4 小结
4 草鱼鲢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系统能量收支及转化效率的初步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池塘与围隔
        4.1.2 实验材料
        4.1.3 实验设计
        4.1.4 养殖管理
        4.1.5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4.1.6 数据计算与分析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太阳辐射能、光能利用率及初级、次级生产力
        4.2.2 不同处理的能量收支与能量转化效率
        4.2.2.1 各处理能量的输入与输出
        4.2.2.2 各处理的底泥沉积
        4.2.2.3 各处理的能量转换效率
    4.3 讨论
        4.3.1 不同系统的能量分析
        4.3.2 系统中各种生物的作用及原理
        4.3.3 优化复合养殖模式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鳄龟高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工养殖黄喉拟水龟繁殖能力研究[D]. 张新铖.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2]茂名市龟鳖养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梁元武.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3]鳄龟微流山溪水高产养殖试验[J]. 李凌波,蒋洪峰. 海洋与渔业, 2016(10)
  • [4]革胡子鲶抗菌蛋白/肽的提取、体外活性及免疫因子的基因表达分析[D]. 王妍. 天津农学院, 2015(01)
  • [5]养殖水体和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对稚鳄龟生长的影响[J]. 王权,王建国.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7)
  • [6]直击2012龟鳖养殖[J]. 赵永锋,宋迁红. 科学养鱼, 2013(02)
  • [7]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经济效益分析 ——以姜稻模式为例[D]. 段淑婉. 浙江农林大学, 2012(01)
  • [8]广州市设施渔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龚望宝,余德光,谢骏,范仕贤,王广军,陈波,王海英,郁二蒙. 广东农业科学, 2012(06)
  • [9]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研究[D]. 张振东.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 [10]硕果累累 成绩斐然 “十一五”全国渔业工作亮点回顾[J]. 本刊编辑部. 中国水产, 2011(01)

标签:;  ;  ;  ;  ;  

鳄龟高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