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矿安全系统工程应用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树生[1](2020)在《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是影响煤炭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对于煤矿来说,务必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将其应用于煤矿安全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管理者有所帮助。
白丽萍[2](2020)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人因特性的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代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对其中导致事故的人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人因特性概念。在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况,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析了在生产过程中,人因特性在人、机、环、管四因素之间关系,拓宽了人-机-环-管的内容,基于系统安全理论等,建立了“人-机-环-管”评价模型。以九龙川煤矿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研究企业干部员工对于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认知,以提到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素养为目标,首先根据矿井安全文化评价程序方法,对于矿井生产建设过程中所能涉及的所有灾害,分析其危险性,并建立模型来归纳人因特性在事故危险影响程度;其次,在模型中探讨人在系统中的人因特性特征,人与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之间关系;利用分析结果并结合矿井现场员工的基本情况,以风险管控原则为指导,建立基于人因特性的双重预防体系,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和实现“我要安全”矿井安全管理境界,达到预防事故目的。研究成果可作为九龙川煤矿生产投入运营后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对实现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保障矿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付伟康[3](2019)在《煤矿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伦理风险规制研究》文中指出煤炭作为我国最大的一次性消费能源,对我国工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我国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也变得越来越多,频发的严重矿难带来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悲痛,给煤炭工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阴影,也给我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煤矿安全,牵挂着上至国家领导人,中至煤矿企业管理者,下至每一个矿工及其家属的心,中央三令五申,层层检查,一个制度接着一个制度,但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矿难频发这一顽症。我们想问:这到底是为什么?毫无疑问,煤炭安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里有各种各样客观的原因,包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煤炭资源的大量需求,甚至包括自然环境的恶劣影响,以及技术设备的问题等等。但是大量矿难事件的调查结论告诉我们,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矿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为什么层层检查总是走马观花,查不出问题?或者查出了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为什么那么多的制度总是形同虚设?为什么总要付出大量生命的代价后,我们才发现人的生命才是第一位的?本文尝试从伦理学的视角,运用责任伦理的基本观点,探讨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的问题,以此揭示伦理维度在煤矿安全系统工程中的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现代工程伦理的发展及其基本内涵,提出责任伦理是现代工程伦理的基础,分析了现代工程伦理对于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的指导性价值。煤矿安全系统工程是涉及到煤矿中人-机-环-管各个环节的安全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作为行为主体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而煤矿事故的发生的主要根源也归于人的原因。因此,只有切实加强人这个主体的道德素质,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矿难频发的现状。接着本文从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的三类基本主体分析了安全问题的伦理风险。包括矿工、工程师、管理者三个方面。矿工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教育基础较差,物质条件较差,存在着忽视安全教育,忽视规章制度,忽视他人生命的现象等。工程师是整个安全系统的核心,其主要问题在于,由于他们在社会地位上更接近管理者阶层,也由于物质利益的刺激,他们可能没有及时告知与安全有关的必要信息,没有遵守与矿工共同下井作业的规定,存在对矿工的冷漠和忽视等。管理者的问题则主要在于,追求利润至上,甚至贿赂执法者,安全设备不达标,违背国家安全规定进行生产等。基于上述煤矿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伦理风险,本文以责任伦理为主要理论资源,提出了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的伦理规制的主要理论基础、主要原理原则与主要道德规范。本文认为,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只能是责任伦理,这是基于现代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伦理风险所决定的。其主要伦理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公正、自律,其主要道德规范包括效益为基道义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充满爱心常念关怀、严守原则牢记责任。这里原则与规范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理念性、指导性的,后者是操作层面上的。最后,本文从增强煤矿员工职业伦理意识、完善政府监管机制、完善社会监督评价机制、强化煤矿企业责任伦理意识、树立企业科学发展理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煤矿安全系统工程伦理规制实施的外部环境与基本路径问题。毕竟,煤矿安全系统工程是整个社会和政治安全的一部分,它需要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关怀,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煤炭安全系统工程才可能真正得到落实。
贺大龙[4](2019)在《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矿安全事故多发一直是影响煤矿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深入研究造成影响煤矿安全的主要原因,才能从根源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企业安全发展。本文具体分析了煤矿安全管理中运用安全系统的重要性,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功能以及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系统工程的具体应用。
赵明辉[5](2019)在《煤矿供电系统安全评价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煤矿供电安全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保证,供电系统设备种类繁多,运行过程复杂,人为、环境和管理问题互相交织,可能出现供电不安全问题,甚至导致事故发生。安全评价是为了预防事故发生,但目前常用的供电安全评价方法多采用定性评价方法,为此需要研究更科学、更合理的评价方法。文章中对国内外安全评价理论、煤矿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评价方法的特点总结归纳,在分析煤矿供电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对影响煤矿供电安全的因素总结。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再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进行结合,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事故统计和现场调研,使权重的赋值更加科学、合理,较好的反映了各因素对煤矿供电系统安全现状的重要程度。将所研究的煤矿供电系统安全评价模型应用于董东煤矿供电评价,结合该矿供电系统的特点,对其进行安全评价,得出综合安全评价结果。评价结果验证了所给出的煤矿供电系统安全评价模型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可以在煤矿企业的供电系统安全评价中应用。
乔万冠[6](2019)在《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效率分析及提升仿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安全管理理论的逐渐完善,数据挖掘技术在安全管理决策领域中受到了众多学者和企业的关注。面临着员工日益提高的安全需求以及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煤矿企业不得不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然而,如何精确、高效和客观的评价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并对其进行有效性提升是当前煤矿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在《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国办发﹝2017﹞3号)指出“应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提升重大危险源监测、隐患排查、风险管控、应急处置等预警监控能力”。表明当前政府和煤矿企业对大数据技术和方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显得极为迫切。基于上述背景,本论文结合安全管理、系统工程以及数据挖掘等理论和方法,从大数据背景出发,对当前中国煤矿安全管理研究基础变革,煤矿安全管理内涵、范式及事故发生机理,煤矿安全管理影响要素深度挖掘、煤矿安全管理效率评估和煤矿安全管理效率提升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来解决煤矿企业在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效率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发展路径及相关策略。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研究基础变革方面,本文主要从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效率、安全管理方法以及安全管理思维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安全管理念方面,指出安全管理理念具有事故致因、传统安全、系统安全、大数据安全四种视角,而这四种视角下安全管理理念具有一定的时序性,但又在各自时期存在交叉重叠现状。在安全管理效率的变革方面,认为当前煤矿安全管理效率研究缺乏全面型、前瞻性和时效性,并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安全管理效率研究基本框架。在安全管理方法的变革方面,从知识驱动、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三个方面梳理了当前煤矿安全管理的研究模型和方法,并提出基于混合驱动的煤矿安全管理方法。最后,从经验、制度、风险预控以及大数据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安全管理思维的变革。发现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思维正在由因果-相关,静态-动态,逆向-正向,经验-数据思维转变。(2)在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内涵、特征及事故机理分析方面,首先,定义了煤矿安全管理数据化内涵,认为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对象由传统的实物个体转向对个体产生的大数据管理,并指出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既具有大数据的主要特征,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其次,从煤矿安全管理数据的结构、来源和属性的不同,对煤矿安全管理数据进行总结和分类。然后,从数据大小的角度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大数据和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数据、信息和规律转化模型,结果显示煤矿安全管理数据、信息和规律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型结构,而是以安全知识为中介的三角转化模式。最后,引入数据场理论,从数据角度阐释了煤矿事故发生机理。结果发现,当煤矿安全数据时间效应产生的关联规则存在误差则有可能会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当通过煤矿安全数据空间效应产生的新的煤矿安全数据、信息、知识和规律与原有的煤矿数据空间不匹配,也会导致安全信息不对称或者安全规律不稳定,引发事故。当煤矿安全时间数据和空间数据相互碰撞交叉而产生时空交叉效应,会造成煤矿生产系统中人-机-环-管交互的不稳定,产生煤矿事故。(3)在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数据挖掘方面,首先从安全生产操作维、方法维和领域维三个方面提出了煤矿安全管理大数据挖掘的三维结构模型,同时给出了大数据的六大主要功能以及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十大领域。其次,从问题定义、数据预处理、建模、模型评估及模型应用和优化五个方面阐述了煤矿安全管理数据挖掘的基本流程。然后利用决策树中的分类功能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数量进行分类挖掘。结果发现:培训、出勤、经验和年龄都是影响人类不安全行为频率的因素。培训因素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最大。最后利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对煤矿安全隐患数据中的部门、时间、位置、月份和风险水平等影响因素进行挖掘,发现多个维度之间的强关联规则,避免或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4)在煤矿安全管理效率评估及预测方面,将数据驱动方法和模型驱动方法相结合来评估和预测煤矿安全管理效率。首先介绍了煤矿安全管理效率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评估方法优缺点。然后,提出DEA-BP神经网络混合驱动的煤矿安全管理效率评估预测模型。通过利用DEA-BBC模型的对煤矿安全管理效率进行静态分析,再利用DEA-Malmquist指数进行动态的分析。然后,将DEA模型得到效率评估结果进行编码作为二次评估预测的期望输出。最后,运用BP神经网络进一步对不同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进行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煤矿安全管理效率呈现出震荡上升的趋势,说明当前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并不稳定。同时,安全管理效率有效的企业数量也呈现出震荡上升趋势。在进行动态分析过程中,煤炭企业在对待企业改善安全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注意到安全效率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技术效率下降而技术进步效率上升或者是技术效率进步而技术进步效率下降的现象发生。最后,对于产出不足的煤矿企业应加大对事故以及隐患数据的管理,找出煤矿事故和隐患之间存在的强关联规则,利用这些规则来提高煤矿隐患排查率和减少事故伤亡人数。对于投入冗余的煤矿企业应把重点放在人员结构和安全投入效率上面,适当减少投入增加规模效益上。(5)在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效率仿真优化方面,首先,利用系统动力学将煤矿安全管理效率系统边界定义为员工安全管理子系统、隐患管理子系统、事故管理子系统和安全投入管理子系统4个层面,并引入大数据影响系数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因果关系图和流图。最后,以王楼煤矿为例进行应用,得到以下结论:大数据影响系数的增加与煤矿安全管理效率水平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性,不同的因素其影响系统安全管理效率水平的变化速度存在差异。其中大数据对员工安全管理的影响较为明显,大数据对矿工安全管理影响系数的增加必定带来煤矿安全管理效率水平的提高,但在达到一定的系数后,安全管理效率水平提高的越来越慢,这表明在大数据对煤矿安全管理效率影响是有限地,在达到一定的范围内,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难度就越来越大,单纯的改变单一大数据影响系数难以带来明显的效率增加。在改变多个大数据影响系数后发现,煤矿安全管理效率大幅增加,其中同时改变所有影响系数带来的效果最明显,其次是改变三个子系统大数据影响系数,最后是改变两个子系统影响系数。通过调整不同大数据影响系数的比例,比较不同方案条件下煤矿安全管理效率水平的变化速率,可以为煤矿企业进行大数据应用提供参考意见。该论文有图63幅,表35个,参考文献257篇。
高志扬[7](2018)在《多因素条件下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素质测评研究》文中提出煤矿井下综采作业在我国经过近50年的快速发展,综采工作面作业人员面对新技术、新工艺、新特点不断更新的人—机—环多因素复杂综采作业条件,如何有效防止自身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高自身作业的安全性,对未来进一步发挥综采作业优势,有效提高煤矿整体安全生产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安全行为学、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学相关原理为指导,运用人—机—环系统工程理论,针对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及其安全素质测评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综采工作面不安全行为危险性分析。以安全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煤矿综采工作面实际作业情况,确定了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评判和统计标准。采用行为抽样法对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运用危险概率评价法,分析了综采作业人员9大类不安全行为的危险性。2.综采工作面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综合分析了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从个体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影响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相关数据,并运用模糊灰色理论对影响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层级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计算,得出了各因素与不安全行为、同一主因素下各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进行了排序。3.综采工作面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围绕个体因素中的工龄、受教育程度、注意力、心理活动和疲劳五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从机械设备事故伤害的原因、不安全行为与机械设备伤害的关系、机械设备伤害事故发生的时间规律、伤害方式、伤害部位和机械设备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角度对设备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对环境因素实证分析部分,从新陈代谢量、体温、血压和心率对综采作业人员实际工作环境下的生理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灰色熵权聚类分析比较了综采工作面的三大系统作业环境舒适度。4.综采工作面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研究。运用安全心理学相关理论,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从客观因素变量和主观因素变量两个维度来考虑,编制了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量表,并对量表进行试测和复测,检验了测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最终构建了一套科学、有效、可信的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量表。同时,按照总分和单项得分实现了对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结果等级的综合评判。5.构建了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系统。开发了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软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在线测评、等级评判、数据收集和分析、网络教育功能。
常芳芳[8](2018)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文中指出本文通过研究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分析其优点,着重探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王利军[9](2018)在《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分析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探讨国内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阐述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以期对相关工作有所借鉴。
冯杰[10](2018)在《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就对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系统工程的应用加以探讨,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煤矿安全系统工程应用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矿安全系统工程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安全系统工程概述 |
2 安全系统工程应用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功能 |
2.1 识别危险因素 |
2.2 保证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性 |
3 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3.2 建立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
3.3 坚持预防型安全管理 |
3.4 坚持以系统工程理论展开事故分析 |
3.4.1 危险性预先分析 |
3.4.2 检查表分析 |
3.4.3 事故树分析法 |
4 结论 |
(2)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人因特性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煤矿人的因素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煤矿安全文化评价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煤矿安全文化评价研究现状 |
1.2.3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和应用情况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员工人因特性分析基础理论 |
2.1 煤矿事故致因安全管理理论 |
2.1.1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
2.1.2 “1:29:300”规律及“3E”准则 |
2.1.3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1.4 系统安全理论 |
2.2 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人因特性 |
2.2.1 “人-机-环-管”中人因特性研究 |
2.2.2 木桶原理 |
2.3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人因特性指标体系 |
2.3.1“人-机-环-管”中人与其他要素关系研究 |
2.3.2 人因特性指标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3 煤矿安全文化体系中人因特性评价模型 |
3.1 煤矿建立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
3.1.1 人因特性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基础 |
3.1.2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对人因特性的促进作用 |
3.2 煤矿安全文化评价人因特性模型 |
3.2.1 煤矿安全文化评价人因特性分析 |
3.2.2 人因特性因素分析 |
3.2.3 人因特性评价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4 九龙川煤矿人因特性分析 |
4.1 九龙川煤矿概况 |
4.2 矿井人员状况分析 |
4.3 职业卫生与健康危害 |
4.4 九龙川煤矿人因特性与灾害影响关系评价 |
4.4.1 九龙川煤矿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
4.5 本章小节 |
5 煤矿安全管理中人因特性管理对策 |
5.1 隐患排查治理对策 |
5.2 风险防控管理对策 |
5.3 综合管理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煤矿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伦理风险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工程伦理与煤矿安全系统工程概述 |
第一节 工程伦理及其责任问题分析 |
第二节 工程伦理在煤矿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体现 |
第二章 煤矿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伦理风险评估 |
第一节 煤矿矿工的伦理风险评估 |
第二节 工程师的伦理风险评估 |
第三节 煤矿企业的伦理风险评估 |
第三章 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 |
第一节 责任伦理是煤炭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理论基础 |
第二节 煤矿安全系统工程伦理风险规制的主要原则 |
第三节 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的道德规范 |
第四章 煤矿安全系统工程伦理规制的外部环境与实施路径 |
第一节 加强工人职业伦理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与职业良心 |
第二节 完善政府监管机制,维护煤矿产业有序发展 |
第三节 完善社会监察评价制度 |
第四节 增强煤矿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
第五节 树立煤矿安全生产科学发展理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煤矿安全管理中运用安全系统的重要性 |
2 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功能 |
2.1 能够有效辨识危险因素 |
2.2 能够科学合理的分析煤矿安全管理 |
3 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系统工程的具体应用 |
3.1 创建机构卡反馈机制 |
3.2 安全检查表 |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 |
(5)煤矿供电系统安全评价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
1.1.2 煤矿安全评价的意义及分类 |
1.1.3 研究意义及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2.1 国外安全评价发展及现状 |
1.2.2 国内安全评价发展及现状 |
1.2.3 煤矿供电安全评价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工作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2 煤矿供电系统特征和安全运行 |
2.1 煤矿供电系统的构成及运行特点 |
2.1.1 系统构成 |
2.2 事故特点 |
2.2.1 事故案例 |
2.2.2 事故原因分析 |
2.2.3 事故统计 |
2.2.4 事故特点总结 |
2.3 章节小结 |
3 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
3.1 评价方法分析 |
3.1.1 安全检查表法 |
3.1.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
3.1.3 事故树分析法 |
3.1.4 层次分析法分析 |
3.1.5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2 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 |
3.3 章节小结 |
4 煤矿供电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4.2 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
4.3 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1 煤矿供电系统因素分析 |
4.3.2 煤矿供电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4.4 章节小结 |
5 煤矿供电系统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 |
5.1 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
5.1.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分析思路 |
5.1.2 判断矩阵的构建 |
5.1.3 单排序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
5.1.4 综合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
5.2 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数学模型 |
5.2.1 建立评价指标集合 |
5.2.2 建立评语等级论集 |
5.2.3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A |
5.2.4 建立单因素模糊关系矩阵R |
5.2.5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5.3 章节小结 |
6 煤矿供电系统安全评价实例分析应用 |
6.1 董东煤矿供电系统概况 |
6.1.1 矿井概况 |
6.1.2 矿井供电概况 |
6.2 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
6.2.1 建立判断矩阵 |
6.2.2 综合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
6.3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与结果分析 |
6.3.1 评价指标与评语等级论集 |
6.3.2 单因素模糊矩阵 |
6.3.3 模糊综合评价 |
6.4 安全评价结论及安全预防措施 |
6.5 章节小结 |
7 结论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效率分析及提升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2 大数据背景下安全管理研究基础变革 |
2.1 安全管理理念的变革 |
2.2 安全管理效率理论的变革 |
2.3 安全管理研究方法的变革 |
2.4 安全管理思维的变革 |
2.5 本章小结 |
3 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内涵、特征及事故机理分析 |
3.1 煤矿安全管理大数据内涵 |
3.2 煤矿安全管理大数据分类 |
3.3 煤矿安全管理大数据与小数据特征 |
3.4 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管理数据、信息和规律的关系模型 |
3.5 时空数据场理论下煤矿事故发生机理 |
3.6 本章小结 |
4 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数据挖掘分析 |
4.1 数据挖掘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
4.2 煤矿安全管理数据挖掘基本流程 |
4.3 基于决策树的煤矿不安全行为数据挖掘 |
4.4 基于关联算法的煤矿隐患数据挖掘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DEA-BP神经网络的煤矿安全管理效率评估及预测研究 |
5.1 常用的煤矿安全管理效率评估模型 |
5.2 基于DEA-BP神经网络的煤矿安全管理效率评估模型构建 |
5.3 模型应用 |
5.4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大数据背景下的煤矿安全管理效率仿真优化 |
6.1 煤矿安全管理效率系统边界的确定 |
6.2 煤矿安全管理效率影响因素及因果关系图 |
6.3 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效率系统流图构建 |
6.4 案例分析 |
6.5 煤矿安全管理效率提升对策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多因素条件下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素质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人-机-环境系统研究现状 |
1.2.2 作业环境对人生理、心理的影响研究现状 |
1.2.3 不安全行为研究现状 |
1.2.4 人的可靠性研究现状 |
1.2.5 安全心理评测系统研究现状 |
1.2.6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危险性分析 |
2.1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 |
2.2 不安全行为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
2.3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认定及测量 |
2.3.1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认定 |
2.3.2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测量方法 |
2.3.3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实际测量 |
2.3.4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危险指数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3.1 综采工作面事故类型及致因分析 |
3.2 综采工作面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3.2.1 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探析 |
3.2.2 层次模型构建 |
3.3 综采工作面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 |
3.3.1 灰色关联理论原理 |
3.3.2 背景材料及数据来源 |
3.3.3 主因素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联计算与分析 |
3.3.4 同一主因素下各因素的关联计算与分析 |
3.4 小结 |
4.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4.1 个体因素对不安全行为影响实证研究 |
4.1.1 个人基础信息分析 |
4.1.2 注意力和反应时间分析 |
4.1.3 心理因素分析 |
4.1.4 疲劳因素分析 |
4.2 设备因素对不安全行为影响实证研究 |
4.2.1 机械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
4.2.2 机械伤害事故时间分布统计分析 |
4.2.3 机械伤害方式及伤害部位分析 |
4.2.4 典型案例分析 |
4.2.5 机械设备有毒有害次生伤害实证分析 |
4.2.6 对策及建议 |
4.3 环境因素实证研究 |
4.3.1 测量对象工作环境基本情况 |
4.3.2 实验对象选择 |
4.3.3 新陈代谢测量统计分析 |
4.3.4 体温变化测量统计分析 |
4.3.5 血压测量统计分析 |
4.3.6 心率测量统计分析 |
4.3.7 综采工作面环境灰色熵权聚类分析 |
4.4 小结 |
5.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研究 |
5.1 测评量表编制原理 |
5.1.1 心理测量的质量保证 |
5.1.2 心理测验的分类 |
5.1.3 心理测验的一般编制过程 |
5.1.4 心理测验量表的主要鉴定方法 |
5.2 测评过程及实现 |
5.2.1 测量量表设计程序及原则 |
5.2.2 测量量表指标体系的确定 |
5.2.3 测量量表的编制 |
5.2.4 测量量表的试测 |
5.2.5 测量量表的复测 |
5.3 安全素质测评结果评判 |
5.4 小结 |
6.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系统构建 |
6.1 系统构建的目的、需求和目标 |
6.1.1 系统构建目的 |
6.1.2 系统构建需求分析 |
6.2 系统总体设计 |
6.2.1 系统设计工具Power Designer |
6.2.2 系统开发环境及业务流程 |
6.2.3 系统实现模式 |
6.2.4 系统概念设计 |
6.3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6.3.1 数据库详细设计 |
6.3.2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
6.3.3 安全素质测评模块 |
6.3.4 安全培训及管理模块 |
6.4 小结 |
7.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
附录 Ⅱ |
附录 Ⅲ |
附录 Ⅳ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
3 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4 结语 |
(9)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
1.1 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 |
1.2 辨识危险因素 |
1.3 分析安全系统工程 |
2 国内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原因 |
2.1 人的因素分析 |
2.2 机的因素分析 |
2.3 环境因素分析 |
3 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
3.1 安全检查表 |
3.2 构建事故树 |
3.3 加强人的管理 |
3.4 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
3.5 控制环境方面的措施 |
3.5.1 分析矿山地质条件 |
3.5.2 控制温度和湿度 |
3.6 其他管理措施 |
4 结语 |
(10)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系统工程应用必要性 |
2 安全系统工程作用 |
2.1 辨识危险因素 |
2.2 煤矿安全管理分析 |
3 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系统工程的具体应用 |
3.1 安全检查表, 构建事故树 |
3.2 体制管理 |
4 结语 |
四、煤矿安全系统工程应用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李树生.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16)
- [2]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人因特性的评价研究[D]. 白丽萍.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煤矿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伦理风险规制研究[D]. 付伟康. 浙江财经大学, 2019(06)
- [4]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贺大龙.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11)
- [5]煤矿供电系统安全评价研究及应用[D]. 赵明辉.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6]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效率分析及提升仿真研究[D]. 乔万冠.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1)
- [7]多因素条件下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素质测评研究[D]. 高志扬.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7)
- [8]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常芳芳. 山东工业技术, 2018(23)
- [9]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 王利军. 能源与节能, 2018(04)
- [10]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冯杰. 中国高新区,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