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疫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黄炳生,吴生齐,张征[1](2021)在《广东省药品经营企业冷链管理现场检查情况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研究广东省药品经营企业冷链管理的情况,为药品经营企业冷链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思路,同时也为药品经营企业监管及检查工作中对冷链管理方面的针对性检查提供借鉴。方法:本文通过对2018-2020年广东省药品经营企业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有关冷链管理常见问题的梳理和分类,以及对药品经营企业冷链验证管理现场检查发现的相关问题的探讨,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加强药品冷链管理能够规避冷藏药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风险。企业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加强冷链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健全管理制度以及落实质量管理责任,有助于保障冷链管理药品的质量。
杨锦帆[2](2020)在《疫苗管理的“区块链+法律”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屡禁不绝的疫苗之殇源自于监督管理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安全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以及以往单纯的制度改革始终难以触及的"主体信任"危机和"事权"的过度集中化等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对此,可以"区块链+法律"的方案推进疫苗管理的深化改革。在借助技术与制度的组合优势理顺疫苗管理内在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区块链+法律"的模式推动疫苗管理具体机制的创新。
宫博[3](2020)在《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的主流媒体报道研究 ——基于三家主流媒体的问题疫苗事件报道比较》文中认为“问题疫苗”事件频发,主流媒体是传播健康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发展的进程和结果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我国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以《人民日报》、《新京报》、“澎湃新闻”(其前身《东方早报》)对“2005年安徽泗县疫苗事件”、“2010年山西问题疫苗事件”、“2013年深圳康泰乙肝疫苗事件”、“2016年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2018年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探析报道数量、报道形式、议题框架、消息来源上的差异,旨在分析主流媒体在不同“问题疫苗”事件中的报道特征,总结报道的变化趋势和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为主流媒体更好地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建议。研究发现,报道数量上,主流媒体中都市化媒体的报道数量高于党报,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媒体“澎湃新闻”在报道数量上远超传统媒体。报道形式上,主流媒体的消息居多,淡化了调查式(通讯)、评论式(社论/时评/特稿)的报道,专题以传递健康科普信息为主。消息来源上,主流媒体最常采纳的信源是政府及相关组织,信源的采纳总体呈现出更丰富、均衡的变化特征。议题框架上,主流媒体最常使用新闻事实框架,其次是健康科普框架,可以看出主流媒体倾向于呈现客观事实,将事实和评论分开,议题框架的使用表现为更丰富的变化趋势,逐渐重视健康议题的呈现。主流媒体内部的差异性表现为:党报《人民日报》报道数量最少,消息占比最大,表现出客观中立的立场,《人民日报》消息来源和议题框架的呈现上较单一,但重视呈现客观信息、健康专题的呈现。《新京报》报道数量居中,社论/时评/特稿的占比最高,能看出都市化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力比党报和网络媒体更强。《新京报》看重报道的多元化发展,消息来源的采纳比较丰富,依赖通讯社的稿件。“澎湃新闻”报道数量最多,对通讯/专题的采纳率最高,表现出网络媒体较强的主动拓展性,消息来源上,“澎湃新闻”不仅注重多元性,还注重发声的均衡性,给予公众较大的发声空间。议题框架的呈现上,《新京报》和“澎湃新闻”均侧重经济社会框架、监督框架。主流媒体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报道中存在问题有五点:首先,议题框架分布不均衡,新闻事实框架呈现一边倒之势,使某些信息能见度降低。第二,健康科普报道语言和修辞技术化,不利于公众理解专业性强的疫苗信息,把公众推向自媒体煽情主义的漩涡。第三,报道阶段上看,面对错综复杂的舆情,主流媒体发声迟缓,未及时发挥舆情引导示范的作用,只有及时发声、正面引导舆情,才能有效降低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社会风险。第四,媒体忽视了风险沟通的重要性,对疫苗接种危机不断渲染、放大了公众情绪,导致社会恐慌。最后,健康传播模式上看,主流媒体的健康传播采取单向宣教式的传播模式,未就健康议题展开双向开放、平等均衡的公共讨论,折损了健康信息的传播效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给出的对策建议包括:丰富报道形式、拓展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注重人文关怀,人性化报道;在最佳的报道时机内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建立健康传播“民主沟通”范式。
王天晓[4](2020)在《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民众物质水平大幅提升,可用于健康的消费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疾病防治,疫苗产业领域空前繁荣。疫苗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健康”理论的提出更让疫苗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和政策成为当今的社会热点。疫苗产业关乎国计民生,尤其是国家多次提出“健康中国”构想后,公民身体健康指数越来越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公民健康问题越来越被置于突出位置,因此加大疫苗产业扶植力度,鼓励疫苗产业经济发展,制定并出台行之有效的疫苗产业科技政策,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之于疫苗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疫苗技术研发政策为疫苗产业发展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并出台的技术研发政策,能够使疫苗产业更契合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求,更好地与全球化接轨;其二,疫苗技术产业政策有利于疫苗产业技术革新。疫苗技术研发政策从实质角度规划并指出了疫苗技术技术更新升级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疫苗产业良性发展;其三,疫苗技术政策研究是新形势下疫苗产业能够突破瓶颈走向新生的必经之路。之于我国现阶段的国家经济体制,疫苗行业发展受制于国家统一监管,于国外完全自主经营的模式不同,国内疫苗产业发展继续国家政策的方向指引和支撑。因此,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的发展在疫苗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论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量收集当前疫苗产业的政策性法律法规,以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为主题,以《疫苗法》等法律法规为实际切入点,以疫苗产业市场分析为手段,系统地阐释了研发技术政策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了疫苗产业技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以疫苗产业政策诞生、发展及转变的全过程,阐明了疫苗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需求,并且结合新形势下疫苗产业技术政策新方向,根据现状提出了不同层面的对策建议,并最终阐释得出结论。
丁丽莹[5](2020)在《论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文中研究指明疫苗作为国家战略性、公益性产品,其内涵十分丰富,除了预防免疫作用外,一方面,疫苗安全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公共卫生和国家安全。轰动一时的“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调查结果的公布,以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疫苗安全问题备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作为疫苗生产和使用大国,问题疫苗的出现不仅是产品质量的问题,而且事关全国几十亿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如何完善行政监管制度,使疫苗监管法律规范得到有效的实施,是当前进一步提升我国疫苗监管水平的重要任务。“山东疫苗案”和“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带给公众警醒的同时,也带来了反思:如何从行政监管方面提升我国疫苗监管水平,使疫苗质量和公民生命健康权得到有效保障。疫苗监管权作为一项公权力,应当具有正当性基础,既要在权力产生、内容和属性上具有权力设定的正当性,也要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受到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限制,具有权力行使的正当性。在监管权具有正当性基础的前提下,分析我国疫苗监管制度的构建历程,包括法律规范、监管机构以及监管的具体制度的演进。对比我国与美国、日本在疫苗监管法律规范、监管机构的设置以及履行监管职责人员的专业性,可以看出我国的法律规范相对完备和专业,但应当进一步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以及设置多元的监管主体。通过前述分析,发现我国存在监管主体单一、职责分配不明、对行政监管依赖过度、信息公开内容不明渠道缺失以及救济程序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监管制度的完善:设置独立的监管机构、明确监管主体职责、保证信息公开渠道和内容的明确、明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标准、增加报告主体和鉴定主体,以保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公正性。面对当前情形,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疫苗监管制度;另一方面要呼吁疫苗监管机关、疫苗生产企业等主体遵守法律和行业规范,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和生产工作中,保障疫苗安全,维护公共利益。
王艺旋[6](2020)在《疫苗犯罪有关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疫苗犯罪案件频频发生,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长春长生疫苗案等持续占据微博热搜榜,民众舆论关注度不断攀升,纷纷希望惩处犯罪分子,保障接种疫苗的安全。疫苗安全在我国药品安全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安全尤为重要。疫苗犯罪涉及公共健康安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鉴于疫苗安全问题频发和疫苗安全刑法保护的必要性,有必要对我国疫苗犯罪的有关问题进行探究。首先需要理清相关概念的含义,这是研究疫苗犯罪的逻辑起点。疫苗属于药品的一种,但其预防性功能又不同与普通治疗性药品,因此疫苗犯罪与普通药品犯罪也存在不同之处,单独研究疫苗犯罪存在一定的必要性。本文从广义层面定义疫苗犯罪,在此定义下,通过分析我国疫苗犯罪行为的现状,了解当前疫苗犯罪行为的常见形式及其在实践中的定性,发现疫苗犯罪相关行为定性争议不断的问题。通过明确我国刑法关于疫苗犯罪规制相关“罪群”体系,结合我国现实中涉及疫苗犯罪案件的司法实践,发现疫苗犯罪案件实践中,大多数疫苗犯罪行为被定性为非法经营罪的罪名,而作为两个专门规制药品犯罪的生产、销售假劣药罪在实践中却不经常被适用;实践中问题疫苗犯罪行为定性争议不断;药品过失犯罪行为没有专门刑法规制等问题。疫苗犯罪问题发生的原因与疫苗犯罪的刑法规制不足有密切关系。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在现行刑法下,对疫苗犯罪相关犯罪行为进行定性分析,分析常见的疫苗犯罪相关行为包括生产、销售假劣疫苗行为、非法经营疫苗行为和走私疫苗行为,以何种罪名定性更加合理,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定性难题。另一方面也需要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即现行刑法关于药品犯罪规制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调整生产、销售假劣药罪的罪名体系。修改《药品管理法》假劣药定义及区分标准。弥补药品过失罪名的缺失。通过以上分析与建议,希望对我国疫苗犯罪问题的立法研究和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王晗啸[7](2020)在《疫苗安全议题中媒介间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研究 ——基于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理论》文中研究表明疫苗安全关系到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健康,疫苗事故的发生极易引发社会的群体性恐慌。恐慌的背后,除了暴露出政府疫苗安全监管本身的问题,社交平台上各类主体发布的信息,也加剧了相关事故的危机。危机所可能导致的疫苗接种率下滑,无论是对国内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还是整个疫苗行业的正常运营都会造成巨大影响。因而,比较各方主体有关疫苗安全议题信息发布的异同,分析相关信息对公众的传播效果显得尤为重要。议程设置理论作为媒介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经过五十余年,已发展出了第三层次议程设置、媒介间议程设置等方向,研究方法日趋科学化与精细化。其中,第三层次议程设置有关媒介效果研究的深化——议程网络的显、隐性研究,被相关领域的学者定为议程设置研究的新方向,它从过往的有意识认知研究,开始向无意识认知研究进行探索与转变。本文在国内外有关议程设置理论与疫苗安全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显、隐性议程网络分析方法进行改进。以“山东疫苗案”与“长生生物疫苗事件”这两起近些年影响最大的疫苗安全事故为例,从显、隐性关系两个方面,对政务微博、官方媒体、商业媒体、意见领袖以及公众这几个微博社区的主要参与主体的议程网络展开分析,并对其他各主体与公众间的议程引导关系进行因果推断。结果显示,在议程框架与议程主题上,除了“科普辟谣”“因果背景”“对策建议”“新闻事实”以及“道德判断”这五个基本框架,还发现了与其他几起疫苗安全事件相关的主题,并将其独立命名为“关联事件”框架。同时,相关主体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围绕“科普辟谣”框架下相关信息的缺失;在显性议程网络方面,各主体均能将“问题疫苗的流向”置于网络的中心位置。相较于“山东疫苗案”,“长生生物疫苗事件”中政务微博和官方媒体等,在发布问题疫苗流向信息的基础之上,同时强调了接种问题疫苗后的续种补种措施,这是在疫苗安全事故信息发布上的一大进步。二者间的相关性,相较于“山东疫苗案”有了一个明显的上升,表明宣传部门对于媒体有关疫苗安全事故的报道,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在隐性议程网络方面,所得结果与显性议程网络有较大区别:居于隐性议程网络中心的,多是一些带有情感表达以及涉事主体的词汇,说明对于这类词汇,尽管共现频次可能不高,但它们却具有较强的传递性,拥有较高的隐性语义强度。但是,官方话语与公众话语的情感特征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官方的话语情感属于聚集性的,强调总体形势的可控性,即除个别流入地之外的疫苗都是安全、可靠的。公众所诉诸的情感更具抗争性,认为事故背后更多体现的是疫苗监管漏洞等制度性问题;在议程引导关系上,政务微博所努力想与公众产生的“共情”,并没有能够有效传递给公众。而公众对其他主体存在反向议程设置,但这种反向议程设置的发生仅存在于部分与官方利益并不冲突的主题,回应的尺度和边界,依然由官方决定。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理论上对显、隐性关系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从过往以要素间的共现距离为判断标准,到重新定义以“共现性”与“传递性”作为二者划分的依据,并在研究方法层面赋予了具体的测度方式。研究对象上将政务微博与意见领袖纳入到议程设置的研究范围,并将媒体细分为官方媒体与商业媒体。所得结论对于相关主体特别是政务微博与官方媒体的建议是,要明确信息供给与传播效果间的区别,信息策略的选择得当并不代表一定能够传递给公众,因而要重视和回应公众的议程。此外,还要警惕“关联事件”框架下的主题,以及避免过度“蹭热点”行为。相关结论也为议程设置领域的学者厘清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理论下QAP相关性分析与格兰杰因果分析间的关系、格兰杰因果分析的单位选取等可能存在的疑惑,提供了参考。
姜雯,丁佳丽,申俊龙[8](2020)在《社会责任视阈下我国疫苗产业市场有效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维护社会健康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年来各类疫苗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不仅损害公众健康,而且引起社会恐慌,暴露出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疫苗产业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此文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公司的问题疫苗事件为例,深入总结近年来我国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我国疫苗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疫苗事件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并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探究疫苗生产企业的行为选择,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行为设计理论,为我国疫苗产业的有效治理提供建议。
周倩[9](2019)在《应用预防接种手机APP减轻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影响的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发生后,评价预防接种手机应用程序尽快平息该事件对于预防接种工作的影响、恢复家长对预防接种的信心的干预效果,为处理和控制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良影响提供合理化建议,并为进一步促进预防接种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本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在深圳市罗湖区和龙岗区75家预防接种门诊,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两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其中,抽取1050名手机里安装并使用小豆苗APP家长纳入干预组,1050名未安装使用小豆苗APP家长纳入对照组。并分别在2016年4月1日~4月30日期间以及2016年8月15日~9月15日期间采取相同的问卷进行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并通过深圳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获取调查对象相关疫苗的接种率资料。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1)研究对象对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调查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家长终末调查较基线调查相比,对于涉及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两道知识题的正确回答率均有所上升(P均<0.05),但干预组正确回答率上升的更明显。双重差分法对干预措施在提高预防接种知识上的干预效果的结果显示,干预和时间的交互项系数为:β=-1.15、-1.65,OR=0.32、0.19,P均<0.05。(2)研究对象对于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的态度调查显示,在终末调查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疫苗安全性的态度均有所改善(P均<0.05),但干预组改善的更加明显。两组研究对象中存在接种犹豫的家长比例在终末调查时均有所下降(P均<0.05),但干预组下降幅度更大,下降了 45.54个百分点,对照组仅下降了 19.33个百分点。双重差分法对干预措施在改善预防接种态度上的干预效果的结果显示,干预和时间的交互项系数为:β=-1.50、-0.59、-1.74、0.58,OR=0.22、0.55、0.17、0.56,P均<0.05。(3)对于被调查儿童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儿童在干预后所统计的第一类疫苗的接种率均在90%以上,且HepB3、PV3、DTaP2、DTaP3、MR1的接种率较干预前相比有明显提高(P均<0.05);不仅如此,HepB3、PV3、DTaP3、MR1的及时接种率也在干预后得到了显着提高(P均<0.05);并且所选的第二类疫苗HIB和Rot的接种率在干预后均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P均<0.05)。而对照组儿童在干预后只有HepB3、PV2、DTaP3、MR1的接种率以及PV3和DTaP3的及时接种率有所提高(P均<0.05)。与此同时,对照组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在干预前后并无太大的变化(P均>0.05)。[结论]在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发生之后,预防接种手机APP能够提高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改善家长的预防接种态度,并且提升了儿童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郑源[10](2019)在《健康传播视域下报纸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分析 ——以2013年乙肝疫苗及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为例》文中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公众自身健康密切相关,突发事件发生突然、涉及面广、影响巨大、危及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易引起群体性不安和恐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们生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的健康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健康传播角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进行研究十分重要。2013年乙肝疫苗事件和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是近年来发生的比较典型的、影响较大的与疫苗安全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研究以乙肝疫苗事件和山东疫苗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传播视角,详细研究《南方日报》、《健康报》、《南方都市报》三份不同类型报纸的报道情况,分析这三份报纸对两次疫苗事件的报道脉络,报道特点等,总结对两次疫苗事件报道的共性与不同点,找出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改进此类报道。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做了简单介绍。同时,对论文的研究设计,包括对研究的对象、样本的选择及研究类目建构进行详细说明。第二、三部分是对《南方日报》、《健康报》和《南方都市报》样本的具体分析,主要分析2013年乙肝疫苗事件和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的媒体呈现,具体在新闻基本类目和文本分析类目中有何具体特征。第四部分是针对样本分析提出问题,探讨媒体在健康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谈疫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疫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省药品经营企业冷链管理现场检查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企业冷链管理的检查情况 |
1.1 检查企业的数量和类型 |
1.2 冷链管理检查的法律依据和标准 |
1.3 冷链管理检查的重点 |
1.4 检查的结果 |
2 缺陷项目汇总分析 |
2.1 缺陷项目数量及主要问题分布情况 |
2.2 高频次缺陷条款分布情况 |
3 企业在冷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1 设施设备使用不当,配备数量不足 |
3.2 人员与培训工作有待完善 |
3.3 验证文件管理不规范 |
3.4 校准与验证工作不到位 |
3.5 出库与运输、配送环节有待加强 |
3.6 未落实质量管理职责 |
4 对策及建议 |
4.1 企业更新管理理念 |
4.2 加强冷链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
4.3 加大冷链设施设备的投入 |
4.4 加强冷链药品各环节质量控制 |
4.5 制定合理、可行的冷链管理制度及程序 |
4.6 质量管理部门落实质量管理职责 |
5 小结 |
(2)疫苗管理的“区块链+法律”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疫苗管理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 |
(一)在疫苗的监督管理中存在着对严格执法不同程度的背离 |
1.违规执法是疫苗监管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
2.执法不严是疫苗监管中的常态化问题 |
3.执法不能是疫苗监管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
(二)在疫苗资源的配置中政府监管与市场行为应予区别 |
(三)疫苗的国家安全战略亟需建构具有可操作性的机制 |
二、“区块链+法律”模式对于疫苗管理内在结构的改善 |
(一)在疫苗管理中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合理性 |
(二)建立“区块链+法律”模式的必要性 |
(三)“区块链+法律”的实现方式 |
三、基于“区块链+法律”模式的疫苗管理机制 |
(一)以疫苗信息共享为基本途径的社会共治机制 |
1.信息共享对于疫苗安全社会共治的必要性 |
2.以疫苗信息共享为基本途径的社会共治机制的内容 |
3.以疫苗信息共享为基本途径的社会共治机制的价值 |
(二)以意思自治为原则的二类疫苗市场化机制 |
1.改革二类疫苗统购统销模式的必要性 |
2.二类疫苗市场化交易机制的内容 |
3.二类疫苗的市场化交易机制的价值 |
(三)以“失信即出局”为内容的市场选择机制 |
1.疫苗市场的恶性竞争造成严重的社会信用危机 |
2.以“失信即出局”为内容的市场遴选机制 |
3.以“失信即出局”为内容的市场选择机制的价值 |
(四)以接种者安全为宗旨的事后付款方式和接种阻断机制 |
1.接种安全的隐患直接源于垄断人、财、物的事权“暗箱” |
2.以接种者安全为前提的事后付款方式和以责任倒置为原则的接种阻断机制 |
3.事后付款与接种阻断机制的价值在于有效维护接种者的安全 |
(五)正向激励与淘汰并举的新型采购机制 |
1.疫苗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关系到科技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国家战略 |
2.正向激励与淘汰并举的新型采购机制的内容 |
3.正向激励与淘汰并举的价值在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维护产业自主。 |
四、结语 |
(3)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的主流媒体报道研究 ——基于三家主流媒体的问题疫苗事件报道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风险社会是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语境 |
1.1.2 公众对疫苗接种有偏见 |
1.1.3 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中面临着挑战 |
1.2 研究动机与目的 |
1.3 概念界定 |
1.3.1 主流媒体 |
1.3.2 公共卫生危机事件 |
1.3.3 问题疫苗事件 |
1.4 文献综述 |
1.4.1 健康传播研究综述 |
1.4.2 问题疫苗事件研究 |
1.4.3 主流媒体疫苗报道研究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样本与分析单位 |
1.6.1 研究样本 |
1.6.2 分析单位 |
1.6.3 类目建构 |
1.6.4 信度检测 |
第2章 五起“问题疫苗”事件报道内容分析 |
2.1 事件概述 |
2.2 报道数量分析 |
2.3 报道体裁分析 |
2.4 消息来源分析 |
2.4.1 政府及相关组织信源分析 |
2.4.2 专家学者信源分析 |
2.4.3 公众信源分析 |
2.4.4 企业信源分析 |
2.4.5 媒体信源分析 |
第3章 议题框架和报道阶段分析 |
3.1 议题框架分析 |
3.1.1 议题框架内容分析 |
3.1.2 健康科普框架分析 |
3.2 报道阶段分析 |
3.2.1 2016年报道阶段分析 |
3.2.2 2018年报道阶段分析 |
第4章 报道问题分析及建议对策 |
4.1 报道问题分析 |
4.1.1 议题框架分布不均衡 |
4.1.2 健康科普报道语言和修辞技术化 |
4.1.3 发声迟缓,未及时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
4.1.4 报道放大公众情绪 |
4.1.5 采取单向、宣教式的传播模式 |
4.2 改进报道的对策建议 |
4.2.1 丰富报道体裁、拓展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
4.2.2 注重人文关怀、人性化报道 |
4.2.3 在最佳的报道时机内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
4.2.4 建立健康传播“民主沟通”范式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与评论 |
(一)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现状的相关文献 |
(二)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现状的文献 |
(三)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的文献 |
三、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视角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五、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特色 |
(二)创新之处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二章 我国的疫苗产业和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
一、疫苗产业相关基本概念 |
(一)疫苗和疫苗产业 |
(二)疫苗产业的特点 |
二、我国疫苗产业发展概况 |
(一)我国疫苗产业发展的成就 |
(二)我国疫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三、国内外疫苗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
(一)国际疫苗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
(二)我国疫苗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三章 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的现状及特点 |
一、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历史回顾 |
(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成立研究所负责疫苗的研发和生产 |
(二)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实施计划免疫,鼓励新疫苗研发 |
(三)当前时期:对标国外疫苗技术研发先进经验,加强顶层立法设计 |
二、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的现状 |
(一)多价、联合疫苗研发 |
(二)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疫苗研发 |
(三)应急性疫苗研发 |
三、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的特点 |
(一)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 |
(二)大力扶持基础疫苗研发,鼓励新型疫苗的研发 |
(三)一部分政策具有应急性 |
(四)严格审批监管以确保疫苗安全稳定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四章 提升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能力的政策建议 |
一、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存在的问题 |
(一)国产疫苗研发能力相对落后 |
(二)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种单一 |
(三)疫苗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企业研发难度大 |
二、解决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问题的政策建议 |
(一)引导观念创新,提高技术研发水平 |
(二)实现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
(三)推动制度创新,保证疫苗产业发展 |
(四)加强管理创新,保障疫苗质量安全 |
三、发展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疫苗产业 |
(一)国内外疫苗应用情况对比 |
(二)与国际接轨的路径选择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论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典型疫苗事件及反思 |
一、山东“庞氏”疫苗事件 |
(一)事件的经过 |
(二)事件原因及反思 |
二、“长春长生”疫苗事件 |
(一)事件的经过 |
(二)事件原因及反思 |
第二章 疫苗监管权基本理论 |
一、疫苗监管权设定的正当性 |
(一)监管权的产生 |
(二)监管权的内容 |
(三)监管权的属性 |
二、疫苗监管权的行使和限制 |
(一)疫苗监管权受到实体法限制 |
(二)行使监管权受到程序限制 |
第三章 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演进与特点 |
一、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构建 |
二、《疫苗管理法》的制度及与原有监管制度的比较 |
(一)进一步划分监管主体职责 |
(二)全面的监管程序 |
(三)多元的制度设计 |
(四)严格的惩处措施 |
三、我国疫苗监管制度的特点 |
(一)与美国FDA监管模式的比较 |
(二)与日本疫苗监管制度的比较 |
(三)域外疫苗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四章 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
一、疫苗安全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监管主体单一 |
(二)监管主体职责分配不明 |
(三)对行政监管依赖过度 |
(四)疫苗信息公开真实性缺乏保障 |
(五)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救济程序不完善 |
二、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措施 |
(一)设置独立监管机构 |
(二)明确疫苗监管主体的职权 |
(三)建立疫苗信息系统保证信息公开 |
(四)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疫苗犯罪有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疫苗和疫苗犯罪的现状 |
第一节 疫苗犯罪的相关概念 |
一 疫苗的含义 |
二 疫苗犯罪的含义 |
第二节 疫苗犯罪的现状 |
一 生产环节疫苗犯罪的现状 |
二 流通环节疫苗犯罪的现状 |
三 监管环节疫苗犯罪的现状 |
第二章 疫苗犯罪的刑法规制及不足 |
第一节 疫苗犯罪的刑法规制 |
第二节 疫苗犯罪刑法规制的司法实践 |
第三节 疫苗犯罪刑法规制的不足 |
一 刑法规制的罪名体系不合理 |
二 假药、劣药划分不合理 |
三 抽象危险犯、实害犯因果关系难以认定 |
四 过失犯罪规制的缺失 |
第三章 疫苗犯罪相关行为定性分析 |
第一节 生产、销售假劣疫苗行为的定性分析 |
一 生产、销售假疫苗行为定性分析 |
二 生产、销售劣疫苗行为的定性分析 |
第二节 非法经营疫苗行为的定性分析 |
一 非法经营合格疫苗的行为定性分析 |
二 非法经营假疫苗的行为定性分析 |
三 非法经营劣疫苗的行为定性分析 |
四 非法经营脱离冷链运输疫苗行为定性分析 |
第三节 走私疫苗行为的定性分析 |
第四章 疫苗犯罪法律规制的完善建议 |
第一节 调整罪名体系 |
一 调整罪名体系的必要性 |
二 调整罪名体系的具体措施 |
第二节 修改假劣药定义 |
一 修改假劣药定义的必要性 |
二 修改假劣药定义的具体措施 |
第三节 药品犯罪过失犯的弥补 |
一 药品过失犯罪行为的定性分析 |
二 药品犯罪过失犯弥补的必要性 |
三 药品犯罪过失犯弥补的法条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疫苗安全议题中媒介间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研究 ——基于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内容及思路 |
六、研究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议程设置发展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检验 |
第一节 议程设置的起源与发展 |
第二节 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网络议程设置 |
一、研究假设及方法 |
二、研究进展 |
三、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 |
第三节 媒介间议程设置 |
第四节 议程框架与议程主题 |
第五节 议程设置在中国语境下的检验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疫苗安全议题与议程设置 |
第一节 中西方疫苗安全议题研究差异 |
一、西方:疫苗安全风险认知研究 |
二、中国:疫苗安全事故舆论引导研究 |
第二节 多元主体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
一、多元主体分类与疫苗安全议题框架 |
二、政务微博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
三、官方媒体与商业媒体的关系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
四、意见领袖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
五、公众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研究方法改进 |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的文本分析与议程设置研究 |
第二节 显性议程网络关系 |
一、主题模型LDA |
二、基于LDA-U的显性议程网络测度 |
第三节 隐性议程网络关系 |
一、从单面关系到双重关系 |
二、词向量模型word2vec |
三、基于word2vec的隐性议程网络测度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选取 |
第二节 数据搜集与预处理 |
第三节 基于显性议程网络的媒介间议程关系及其影响 |
一、议程框架与议程主题 |
二、显性议程网络 |
三、格兰杰因果分析 |
第四节 基于隐性议程网络的媒介间议程关系及其影响 |
一、隐性议程网络 |
二、议程网络相似性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果讨论 |
第一节 议程框架与议程主题 |
一、关联事件框架的发现 |
二、科普辟谣框架的缺失 |
第二节 显性议程网络:疫苗流向为主 |
第三节 隐性议程网络:情绪传递居多 |
第四节 媒介间议程设置:公众存在反向议程设置 |
第五节 显、隐性议程网络分析方法比较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图表目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8)社会责任视阈下我国疫苗产业市场有效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疫苗产业市场现状 |
1.1 我国疫苗市场管理现状 |
1.1.1 第一类疫苗管理现状 |
1.1.2 第二类疫苗管理现状 |
1.2 疫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2.1 监管体系不完善 |
1.2.2 质量管理制度执行存在问题 |
1.2.3流通过程存在问题 |
2 疫苗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
2.1 缺乏道德的企业会践踏法律 |
2.2 缺乏社会责任的管理会损害系统性 |
2.3 缺乏长远利益理念的企业会失去社会责任 |
3 国际疫苗管理经验 |
4 我国疫苗市场治理的策略 |
4.1 激发疫苗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动机 |
4.2 提高疫苗企业质量保证的能力 |
4.2.1 提高疫苗的研发能力 |
4.2.2 提高对疫苗的监管能力 |
4.2.3 提高冷链流通能力 |
4.3 触发疫苗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
(9)应用预防接种手机APP减轻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影响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1.1 2016年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 |
1.2 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的影响 |
1.3 手机应用程序在预防接种中的使用现状 |
1.4 深圳市预防接种手机应用程序的使用现状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总目标 |
2.2 具体目标 |
2.3 研究意义 |
3 理论框架 |
4 材料与方法 |
4.1 研究类型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现场的选择 |
4.4 样本量 |
4.5 抽样方法 |
4.6 干预措施 |
4.7 研究方法及内容 |
4.8 资料收集与分析 |
4.9 技术路线 |
4.10 质量控制 |
5 研究结果与发现 |
5.1 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 |
5.2 研究对象对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分析 |
5.3 研究对象对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的态度分析 |
5.4 研究对象接种犹豫影响因素分析 |
5.5 研究对象疫苗接种率分析 |
5.6 使用双重差分法对干预措施的评估 |
6 讨论 |
6.1 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的短期影响 |
6.2 预防接种APP可以有效提高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 |
6.3 预防接种APP可以有效改善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的消极态度 |
6.4 预防接种APP可以有效提高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
6.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7 建议 |
7.1 预防接种手机APP可作为应对同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武器 |
7.2 应推广和普及预防接种手机APP的使用 |
7.3 优化APP应用功能并采取综合性措施以照顾中老年家长群体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健康传播视域下报纸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分析 ——以2013年乙肝疫苗及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综述 |
1.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健康传播研究综述 |
1.2.3 疫苗事件研究综述 |
1.3 概念界定 |
1.3.1 健康传播 |
1.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案例选择 |
1.4.4 媒介选择 |
1.4.5 样本选择 |
1.4.6 类目构建 |
2 2013年乙肝疫苗事件媒体呈现 |
2.1 样本内容分析 |
2.1.1 报道数量与报道时间 |
2.1.2 报道内容 |
2.1.3 报道版面 |
2.1.4 稿件来源 |
2.1.5 信源 |
2.2 样本文本分析 |
2.2.1 标题 |
2.2.2 报道基调 |
2.3 小结 |
3 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媒体呈现 |
3.1 样本内容分析 |
3.1.1 报道数量与报道时间 |
3.1.2 报道内容 |
3.1.3 报道版面 |
3.1.4 稿件来源 |
3.1.5 信源 |
3.2 样本文本分析 |
3.2.1 标题 |
3.2.2 报道基调 |
3.3 小结 |
4 对媒体健康传播的反思 |
4.1 两次疫苗时间媒体呈现的异同点 |
4.1.1 两次疫苗事件媒体呈现的相同点 |
4.1.2 两次疫苗事件媒体呈现的不同点 |
4.2 媒体报道存在的问题 |
4.2.1 体现政府本位,受众立场缺失 |
4.2.2 渲染过度,媒体失范 |
4.2.3 健康知识传播质与量不佳 |
4.2.4 媒体对危机的预警不足 |
4.3 存在不足的原因 |
4.3.1 政策原因 |
4.3.2 舆论生态改变 |
4.3.3 媒体自身原因 |
4.3.4 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 |
4.4 媒体报道改进建议 |
4.4.1 加强预警,提高受众健康素养 |
4.4.2 树立健康传播意识,满足受众健康需求 |
4.4.3 关注公众议程,把握舆论导向 |
4.4.4 加强自律,培养专业人才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四、谈疫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药品经营企业冷链管理现场检查情况分析[J]. 黄炳生,吴生齐,张征. 中国药事, 2021(10)
- [2]疫苗管理的“区块链+法律”机制研究[J]. 杨锦帆.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0(05)
- [3]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的主流媒体报道研究 ——基于三家主流媒体的问题疫苗事件报道比较[D]. 宫博. 吉林大学, 2020(08)
- [4]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研究[D]. 王天晓.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论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D]. 丁丽莹.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6]疫苗犯罪有关问题研究[D]. 王艺旋. 郑州大学, 2020(02)
- [7]疫苗安全议题中媒介间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研究 ——基于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理论[D]. 王晗啸.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8]社会责任视阈下我国疫苗产业市场有效治理研究[J]. 姜雯,丁佳丽,申俊龙.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01)
- [9]应用预防接种手机APP减轻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影响的评价研究[D]. 周倩.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10]健康传播视域下报纸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分析 ——以2013年乙肝疫苗及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为例[D]. 郑源. 浙江大学, 2019(01)
标签:问题疫苗论文; 山东非法疫苗案论文; 山西疫苗事件论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论文; 第一类疫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