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isual Foxpro应用开发中ADO的融合(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文[1](2020)在《基于CATIA的车身A柱断面快速建模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汽车车身兼顾功能设计、性能设计以及造型设计,为汽车带来创新性、个性化和高性能,整车开发中车身设计非常重要。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有了显着提升,车身研究与智能化、科技化深度融合,自主研发技术逐渐突破,计算机辅助技术(CAX)广泛应用在车身开发流程,在汽车产业革新中,技术方法更精进,产品越来越最求多样化、个性化。主断面设计是车身结构设计的基础,它决定了整车车身的刚度、强度、NVH等性能,对整车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至关重要,车身工程师依据设计经验初步设计主断面,在后期对车身和整车进行工艺验证、性能验证时需对断面结构进行反复修改。本文针对车身A柱主断面,着重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TIA的二次开发,基于VB语言,研究快速建模方法,并将设计后期有限元分析整合到结构设计过程中,有效评估断面。具体研究内容有:本文首先分析CAD软件的开发进展,掌握现有的开发方法方式,研究分析CATIA的二次开发方法,选择Automation API的开发方式,以VB为开发语言通过COM接口对CATIA内部对象访问实现对CATIA命令的调用。阐述CATIA的内部接口和API函数,研究开发原理。然后以车身A柱断面为研究对象,详细解读断面设计的控制要素与结构特点,分析并提取控制断面结构的几何约束、尺寸约束,以车身造型面为输入条件,采用VB语言获取Selection对象通过人机交互形式选取截取断面的造型面,研究参数化设计理论方法,手工建模与程序建模相结合实现参数驱动自动化建模。针对创建的断面模型,按照Application模型树中Working with Space Analysis的Object获取SPAWorkbench对象和Inertia对象测量断面的截面面积、材料面积、质心和惯性矩。同时基于断面程序建模生成A柱的部分实体模型,通过接口调用CATIA的有限元分析功能,求解计算结构的应力与位移。开发出系统的参数快速建模、测量、有限元分析的功能。接着对于断面的控制要素、几何约束、尺寸约束、测量参数、有限元求解结果等数据,采用VB的ADO数据控件访问连接Access数据库建立断面数据库,存储断面参数信息。最后,选择所有用户通用的应用程序安装运行方式完成系统的发布。并且以一个车身造型曲面实例验证系统的适用性、稳定性,结合数据库记录集对断面完成有效评估。
李金龙[2](2020)在《联合收割机知识库系统构建与智能化设计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针对联合收割机所涉及的设计知识复杂,种类繁多,在设计过程中对知识的获取、表达、推理等方面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及知识集成管理系统的问题,以实现联合收割机的知识资源的存储、组织管理,并在设计过程中将知识高效获取并应用为目标,以智能化设计需求为牵引对联合收割机知识库系统进行架构;首先分析农机装备的设计知识的分类及获取方法;之后将联合收割机设计知识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及表达,进而建立设计体系;然后应用装备谱系设置方法及谱系拓扑图的形式将联合收割机设计知识层次化组织,并使用开发工具应用数据关联技术构建联合收割机知识库系统,实现知识的集成管理;最后通过知识库系统实现设计过程中知识的存储管理,运用基于知识的设计方法同步实现知识的高效获取与继承应用过程,用以解决设计中的问题,体现智能化设计理念,将联合收割机知识集成化、系统化,形成集知识浏览、查询、推理、推送及智能辅助设计一体的智能化设计流程,使之适用于联合收割机零部件设计的需求,同时也为该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种通用的方法,为农机装备智能化设计平台的建立奠定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知识库系统体系架构与总体构建分析联合收割机知识库系统在其智能化设计平台中的作用,以智能化设计需求为牵引,对知识库系统的内部功能模块进行架构;应用Visual Studio2015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数据库,将知识信息等数字化资源与操作平台结合联合运用,构建联合收割机知识库系统,实现联合收割机知识的集成管理。(2)装备设计知识的分类及获取从农机装备的设计过程、设计知识特点角度出发,将农机装备设计知识分类;同时研究农机装备设计知识的获取方法,提出适用于农机装备设计知识的人工获取与知识编辑、推理相结合的半自动获取方法,并以此方法获取联合收割机整机及零部件设计知识。(3)联合收割机设计知识分析、表达及组织方法从设计过程、设计知识特点及分类角度对联合收割机设计知识进行分析;同时融合面向对象技术思想,将产生式规则表示法和框架表示法融合,运用混合表示方法有效的表达联合收割机整机及零部件的设计知识,建立通用的零部件设计体系,形成联合收割机知识库系统的推理机制。应用谱系层次设置方法和谱系拓扑图形式将联合收割机设计知识进行组织,同时以谱系拓扑图为依据,建立知识库系统的目录树结构,将系统中存储的联合收割机整机及零部件设计知识层次化组织,用以有效地为系统中知识的高效浏览、查询提供索引方式。(4)知识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融合知识表达形成的联合收割机零部件设计体系,以谱系拓扑图为索引路径结合模糊判断的方式进行知识查询;应用ADO.NET技术与SQL Server数据库通过程序关联,实现数据的双向传递及系统中知识的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将基于实例与基于规则的推理方法应用到知识库系统中辅助完成联合收割机零部件的设计,形成一种可浏览、查询、推理、编辑及智能设计等功能的基于知识的设计方法,实现知识在设计过程中的高效获取与应用。(5)系统技术集成与实例分析应用CATIA二次开发技术,实现知识库系统中知识和参数化模型的设计信息传递;将知识浏览、查询、推理、存储及编辑等技术方法集成,以联合收割机核心部件设计为例,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用户根据设计需求直接从知识库系统中查询推理并调用知识辅助完成设计过程,获得满意的设计信息和模型。系统测试表明:联合收割机知识库系统可以最大限度缩短设计时间,利用知识库系统进行设计,减少了设计人员查阅以及设计失误重新设计的时间,这种设计方式可以提高知识的集成化效果并高效获取知识,提高知识的继承和重用性,从而提高设计效率与水平。
宋扬扬[3](2019)在《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绿茶制作加工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茶叶机械是茶叶生产过程的重要物质载体。近年来,茶叶机械生产企业增长速度较快,不同企业生产茶叶加工机械的标准不尽相同,型号杂乱繁多,给相关企业及科技人员设计、使用茶机带来不便。为了实现茶叶加工机械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本文将绿茶加工机械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录入数据库,并构建了以Visual Basic 6.0为前端控制界面和Access 2010为后台数据库的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本文主要从研究背景、开发环境、开发工具、总体结构4个方面对数据库进行E-R图分析和功能设计,目的是实现对绿茶加工机械信息的科学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科研和教学的数据共享服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述:1.我国通用的绿茶加工机械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本文主要收集了通用的绿茶加工机械的技术参数和产地分布相关信息(主要有产品型号、电机功率、外形尺寸和生产效率等),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主要包括茶叶杀青机、茶叶理条机、茶叶揉捻机、茶叶烘干机、茶叶炒干机和厂家相关信息,为绿茶加工机械数库的构建提供了数据基础。2.本文选用VB 6.0和Access 2010为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开发工具,利用ADO数据访问组件中的ADODC图形化控件,将VB 6.0和Access 2010数据库有效联系起来,并把数据集成到一个应用程序软件中,以便完成对数据的存储、查询、添加和删除等功能,数据库软件着重于其界面的简洁和操作的方便,通过实地考察、查阅相关书籍、搜索网络共享资源等方法,再结合现有的绿茶加工机械相关的研究成果,为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构建提供信息来源。主要功能如下:(1)绿茶加工机械相关技术参数查询。用户可以对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类型的茶叶机械有较详细的了解,便于用户进行比较,为合理选型提供理论依据。(2)绿茶加工机械生产厂家信息查询。方便用户对生产同类茶叶机械的不同生产厂家进行深入了解和对比,为合理选型提供参考依据。(3)绿茶加工机械实物图片查询。方便用户对各类茶叶机械形成具体的实物印象,为合理选型提供了现实依据。(4)本数据库软件还提供了新增、修改、删除等功能,操作简便快捷,实用性强,方便数据库软件的维护与升级。
赵世霞[4](2016)在《全电动注塑机料管组参数化设计与螺杆计量段的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注塑技术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对注塑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适应市场高精密、高效、环保等要求的全电动注塑机应运而生,射台装置作为注塑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注塑机的塑化能力、计量精度等有重要影响。而今注塑机的型号越来越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日趋缩短,提高设计效率势在必行。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的研发与应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机械产品设计中来。本文以某型号全电动注塑机射台装置为对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优异性,将计算机辅助技术与参数化设计相结合,以高效性、便捷性为目标,构建了射台装置零部件库(料管组零部件库、传动件零部件库、结构支撑件零部件库、标准件零部件库)。综合比较各类CAD软件的优劣,优先考虑开发的难易程度、可维护性等特点,最终选用SolidWorks这款三维设计软件作为开发平台,采用Visual Basic编程技术、Access数据库管理技术,结合SolidWorks API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生成SolidWorks插件,创建人机交互界面,实现插件与SolidWorks的无缝连接,完成了基于特征造型、可参数化驱动生成零部件的注塑机射台装置料管组零部件的二次开发。料管组件是射台装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该组件的参数化设计可以极大的提高射台装置乃至注塑机的设计开发效率,为射台装置的后续开发奠定基础。注塑螺杆是全电动注塑机中至关重要的零件,和注塑制品的质量精度、塑化性能息息相关,二次开发最终可以根据螺杆确定转速或者根据转速确定合适的注塑螺杆直径,针对塑化过程中螺杆的实际工作情况,选用PS物料,采用Fluent软件对该机型的注塑螺杆计量段进行模拟,得到不同转速下熔体的压力场、速度场的分布情况,通过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到注塑螺杆在模拟设置的工艺条件下适宜的转速。验证了实际情况下该型号全电动注塑机转速选取的合适值,可供螺杆结构设计和工程实际作参考。
李博[5](2015)在《基于.Net的教学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影响,教学考试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考试系统,成为了当今教学考试管理人员进行研究创新的一个目标,也同样成为了网络系统开发人员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为完成并解决这一课题,很多的教学考试管理人员以及程序开发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并且涌现出了大量的网络教考平台,这些平台一般或针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或针对学生进行网络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既方便了学生学习又有利于整合教育规模和办学优势,为教育参与者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如何设计一种具有广泛实用性的基于web的网络教考平台,降低当前各种教学机构网络办学的教学考试成本,成为了当前软件开发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研究所面临的又一个挑战。本文是在分析网络教学考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设计并完成了一个使用简单、快捷高效的教学考试系统。该系统利用Visual Studio 2010软件、Sqlserver2005及其它相关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通过建立完整性强、安全性好的数据库,开发出了功能完备、易使用的应用系统。经过调试、编译与实现,该系统具有界面友好,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等优点,并且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学考试的工作效率。教学考试系统是当今教学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今教学向素质教育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衡量教学效果、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它的建立改变了教学考试的地域性以及时效性差别,使跨地域、跨时间的网络化教学成为了可能。
廖波[6](2012)在《CARDC-L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得到普及。加强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应对世界军事变革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日益拓展战略利益的需要。因此,开发高效的军队财务管理系统意义重大。首先介绍了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财务信息系统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然后介绍了系统开发的背景,意义和必要性,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功能模块,为系统开发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包括子模块以及实现的功能,最后介绍了系统的实现的界面,最终系统设计能够实现CARDC-L对财务管理系统的需求。系统开发采用的技术主要有VB6.0,SQL Server2000,和C/S架构模式,这些技术的使用为系统成功设计和开发提供了保障。CARDC-L财务管理系统共九个模块,实现了一些基本功能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功能。基本功能用来处理财务管理中的一些日常业务,凭证的录入、查询和入账等,账簿的查询,报表生成维护等;CARDC-L具有特色的模块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专门的统计图表分析功能,对借还款业务的管理和会计数据的分析等。CARDC-L财务系统的开发能够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同时对其他军队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徐玮[7](2012)在《基于VF的社区物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伴随其其发展的物业管理也由新生到发展再到深入,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随着物业管理中ISO9002等管理体系的引入,原有的物业管理模式内部也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对物业管理公司今后的正规、科学、集中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设计是为居民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开发的软件,目的在于使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系统的服务中心是物业管理部门,通过物业部门开展的各项业务所形成的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出小区物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助于提高小区物业的工作效率。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6.0作为基本平台来开发,采用三层架构,其中Visual FoxPro6.0可以充当任意一层的任务;以统一建模语言(UML)为分析设计描述语言,对物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需求获取、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实现了小区物业管理的系统管理、权限设置、收费管理、信息修改以及查询等功能。主要实现了以下三个关键问题:1、收费管理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与其他的一些物业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和现有的管理系统无缝地集成,是系统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数据库的设计上,通过分析现有物业管理系统,考核系统的很多数据表的设计都参考原来系统的设计,这样就很容易把新系统与原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在一起,容易管理、维护。2、对系统进行清晰地分层设计,通过分层模式以组件的形式将各个逻辑功能分散到不同的逻辑层面,从而极大地提高应用程序的重用性、可扩展性、强壮性和安全性,这是开发工作中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实现中,通过参照Microsoft Visual FoxPro规范,对系统进行清晰的层次划分,对每一层的功能进行基本的实现。3、对系统中一些关键类进行抽象设计,是要解决的第三个关键问题。利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对系统中用到的一些基本功能进行代码重构,提炼出一些通用的类来进行设计,进而把这些通用的设计应用到其他的系统开发中,实现最大可能的重用,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最后,论文总结了近几年物业信息管理的发展,论述了在软件应用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展望了物业信息化趋势的前景。
张志芳[8](2012)在《职校绩效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力量而成为国民教育系列中的发展重点。因此在最近几年,职业教育不断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获取了较为快速平稳的发展期,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不少进展。目前,各级职业教育结构正在推行绩效工资改革,根据自身学校发展定位及特色实行岗位动态管理,实行“竞争上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分配机制。而职业院校由于信息化建设相对弱后,教师绩效工资管理大都采用人工管理,存在办事效率低、信息不畅通等弊端,量化绩效实现岗位津贴的科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本课题针对昆山某职业学校的教师绩效工资管理现状和应用需求,设计并开发完成了一套“职校绩效工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改革模式的研究,希望通过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职业教师绩效工资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以及对工资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本文将工资系统分成客户端程序开发以及后台数据库管理及维护两部分。通过结构化分析工具获取了系统用户功能需求,系统严格按照软件工程开发技术的一般过程进行,在综述国内外工资管理系统开发技术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通过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定义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完成了职业院校绩效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结合绩效工资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重点描述了绩效工资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型设计,根据结构化设计方法完成了后台数据库的设计,给出了数据基本表详细的逻辑结构,通过面向对象技术阐述了系统实现的主要代码过程。本系统采用传统的二层C/S结构模式完成,客户端程序采用功能强大的Visual Basic做为前台开发工具,数据库管理后台使用SQLServer2000管理系统,保证了系统具有良好的功能扩展性以及灵活的系统结构。根据用户功能需求,本系统主要实现了绩效工资基础数据管理、统计汇总、用户管理和系统维护等主要功能模块,基本满足了职业院校财务工资管理系统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信息存储功能、数据查询功能,统计报表功能,报表打印功能。实现了职业院校的绩效工资信息管理电子化,较好满足了日常工作的需要。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实现的绩效工资管理系统经过适当改造可以作为学校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子模块单独运行,系统操作界面友好,开发成本低,能够很好的胜任职业院校对教师绩效工资数据管理的需求。
李猛[9](2011)在《基于.NET棉加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国民经济最活跃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小型企业,它是社会技术革新的源头,是促进社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中小型企业在科学技术和管理的快速发展下,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难以逃避的市场激烈竞争,在这样的竞争中,要想提升企业整体水平、获得市场席位,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必须和必要的手段。中小型企业要加大信息化力度,首先需对要建设的管理系统进行整体规划,接着分批分步骤逐步实施,进而实现自己需要的软件系统并更新完善。这样,既符合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又能够优化管理流程,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控制好数据的冗余度,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企业的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各个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度以及信息数据的整体结构化都与所应用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密不可分。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管理水平的提高、盈利空间和领导决策效率的提升都与信息化的加强相辅相成。本文以棉加工企业管理为背景,实现了棉花收购、皮棉加工、仓储、棉包销售、设备管理等功能,解决了企业对日常业务和信息资源的管理繁琐等问题,实现了企业的全面、系统化和信息化管理。以用户的相关需求为出发点,从系统的相关设计一直到系统能够调试成功,全部的过程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理论技术内容研究,另外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概述,作了一些相关的试验,研究出一套能够满足用户相关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1、本系统的需求分析更加贴近中小轧花企业,功能较丰富。在详细分析了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遇到的具体问题和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出了适合本系统的总体方案。2、详细分析了这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本身所应该具有的一些功能,运用模块化的一些设计思想对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划分。选择了Visual C﹟作为重要的开发工具,SQL Server 2005作为一个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工具,基本实现了籽棉收购、皮棉加工、仓储、棉包销售、设备管理等功能的信息化。3、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系统设计了严格的授权控制,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管理人员提供不同的操作界面不同的系统功能,实现多操作点的信息共享;使用SqlParameter对象解决了SQL注入的危险,避免黑客对数据库的侵袭,实现了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一致性。4、进行了异常情况处理设计。在特殊或出错情况下,对于数据有自动备份恢复功能。5、为各级用户提供了不同权限的多组合条件查询统计功能及报表打印功能。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功能,包含基础信息查询,收购、销售查询,设备查询等等。6、智能化信息自动填写。后台代码自动统计籽棉或皮棉总净重以及总销售额,自动屏蔽工作人员的误操作,使系统能够保持畅通运行。7、对于系统的试运行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正确性内容。整个试运行的结果证明了系统是基本上准确可靠的,能够符合企业的相关需求。
韩冰[10](2011)在《分布式指纹识别考勤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考勤系统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学校等领域开始使用考勤系统来记录员工、学生的考勤。但普通的卡式考勤系统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了找人代打卡等弊端,不能很好的满足公平性以及准确性,违背了考勤系统的初衷。因此,本文探索一种分布式指纹识别考勤系统来代替普通的考勤系统,避免了弊端的出现,同时越来越多的算法在指纹识别考勤系统中被使用,采用最简便、最快捷和最新颖的算法有助于提高指纹识别的速度,从而,更加完善了指纹识别考勤系统的设计。论文主要完成了四部分的设计:系统硬件部分设计、指纹识别系统中算法设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设计以及指纹识别考勤管理系统设计。其中,论文的重点在于:指纹识别系统中算法的设计。在Visual C++ 6.0的开发平台上完成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包括指纹图像的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比对的相关算法。通过对目前常用的多种算法的汇总,根据其优缺点的比较,来选择最优算法进行编程,实现相应的功能。其中的创新点在于采用分形几何中分形维数的一种——计盒维数,来对指纹图像进行分割。在图像处理中,计盒维数作为分形维数的一种反映了图像块纹理和灰度分布的规则性和复杂程度,它是单位区域上的梯度,利用前景与背景之间的梯度值不相同,也就是计盒维数的不同可以来区分指纹图像的前景与背景,此方法简单明了且容易实现。
二、Visual Foxpro应用开发中ADO的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isual Foxpro应用开发中ADO的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ATIA的车身A柱断面快速建模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参数化设计方法的应用 |
1.2.2 车身设计软件功能开发研究进展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工程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断面建模方法和CATIA二次开发技术 |
2.1 断面建模方法的研究 |
2.1.1 参数化设计方法 |
2.1.2 参数化设计思路及特点 |
2.1.3 CATIA参数化建模及实现方法 |
2.2 CATIA二次开发技术 |
2.2.1 CATIA软件及其开发方法 |
2.2.2 二次开发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2.2.3 VB对 CATIA的二次开发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A柱断面建模与测量分析功能开发 |
3.1 车身主断面结构分析 |
3.1.1 主断面的分布与选取 |
3.1.2 断面设计控制要素 |
3.2 基于VB快速建模功能的开发 |
3.2.1 VB与 CATIA平台接口研究 |
3.2.2 选择Selection对象创建剖切截面 |
3.2.3 程序与参数化方法结合建模 |
3.3 基于VB截面测量功能的开发 |
3.3.1 A柱断面性能参数分析 |
3.3.2 A柱断面性能参数测量 |
3.4 A柱有限元分析功能的开发 |
3.4.1 A柱结构模型创建功能的开发 |
3.4.2 材料库的访问与选择 |
3.4.3 A柱有限元分析功能开发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断面数据库的研究 |
4.1 数据库技术 |
4.2 断面数据库管理工具研究 |
4.2.1 A柱断面数据库需求研究 |
4.2.2 VB与数据库接口问题研究 |
4.3 断面数据库的建立 |
4.3.1 基于ADO对象访问读取数据库 |
4.3.2 基于ADO控件对参数的数据库存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快速建模系统的发布与实例应用评估 |
5.1 系统的整体结构 |
5.2 系统界面设计 |
5.2.1 系统界面布局 |
5.2.2 系统的发布 |
5.3 系统实例应用 |
5.3.1 基于造型面建模应用 |
5.3.2 断面测量功能应用 |
5.3.3 有限元工具应用 |
5.3.4 断面参数数据库应用 |
5.4 A柱断面的评估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联合收割机知识库系统构建与智能化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1.2.3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预期结果 |
2 知识库系统架构与技术方案 |
2.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2.2 总体架构方案 |
2.3 技术模块架构 |
3 农机装备设计知识的分类及获取 |
3.1 农机装备设计的过程 |
3.2 装备设计知识的分类 |
3.2.1 装备设计知识的特点 |
3.2.2 装备设计知识的分类结果 |
3.3 装备设计知识的获取 |
3.3.1 装备设计知识获取的方法 |
3.3.2 装备设计知识获取的流程 |
4 联合收割机设计知识的分析与表达 |
4.1 联合收割机设计知识的来源 |
4.2 联合收割机设计知识的分析 |
4.2.1 设计过程分析 |
4.2.2 设计知识的表现形式 |
4.2.3 设计知识的类型 |
4.3 联合收割机设计知识的表达 |
4.3.1 框架表示法 |
4.3.2 产生式规则表示法 |
4.3.3 混合表示方法 |
5 联合收割机设计知识的组织与存储 |
5.1 联合收割机谱系拓扑图构建 |
5.1.1 谱系层次设置 |
5.1.2 功能模块划分 |
5.1.3 谱系拓扑图 |
5.2 数据关联技术实现 |
5.2.1 数据库的选用 |
5.2.2 ADO.Net连接数据库 |
5.3 系统中知识的存储与管理 |
5.3.1 数据类型及存储格式 |
5.3.2 知识的分离及附加 |
6 知识在设计过程中的运用方法 |
6.1 知识的查询 |
6.1.1 关键词定位查询 |
6.1.2 模糊判断查询 |
6.2 知识的编辑 |
6.3 知识的推理 |
6.3.1 基于规则的推理方法 |
6.3.2 基于实例的推理方法 |
6.3.3 混合推理方法 |
6.4 设计体系建立 |
7 系统技术集成与系统测试 |
7.1 开发工具选择与技术实现 |
7.1.1 开发工具及编程语言选择 |
7.1.2 CATIA二次开发技术实现 |
7.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7.2.1 系统登录界面及主界面 |
7.2.2 知识浏览与查询模块 |
7.2.3 知识存储与管理模块 |
7.2.4 基于知识的设计模块 |
7.2.5 系统的权限管理模块 |
7.3 交互式系统操作流程 |
7.4 实例分析 |
7.4.1 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设计 |
7.4.2 清选装置设计 |
8 结论与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现状 |
1.1.1 国外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现状 |
1.1.2 国内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 国内外农业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农业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农业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
1.3 我国农业机械和茶叶机械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
1.3.1 我国农业机械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
1.3.2 我国茶叶机械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4.1 课题来源 |
1.4.2 选题背景 |
1.4.3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3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茶叶种类及绿茶加工机械 |
2.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1.1 研究材料 |
2.1.2 研究方法 |
2.2 我国茶叶和绿茶加工机械的主要分类 |
2.2.1 我国茶叶的主要分类 |
2.2.2 我国绿茶加工机械的主要分类 |
2.3 绿茶加工机械的生产厂家分布 |
2.4 数据库的开发与利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开发环境 |
3.1 后台数据库的选取 |
3.1.1 数据库的概述 |
3.1.2 数据库的选定 |
3.2 数据库设计工具的选择 |
3.2.1 Visual Basic的简介 |
3.2.2 Visual Basic的特点 |
3.2.3 Visual Basic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功能需求分析 |
4.3 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设计 |
4.3.1 数据库总体结构设计 |
4.3.2 数据库表的创建 |
4.3.3 数据库E-R图分析 |
4.3.4 数据库功能设计 |
4.3.5 数据库用户界面设计 |
4.4 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维护 |
4.5 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应用 |
4.5.1 数据库数据信息的管理 |
4.5.2 数据库的分析评价 |
4.5.3 数据库在科研与教学上的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总结 |
5.2 后续工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作者简介 |
(4)全电动注塑机料管组参数化设计与螺杆计量段的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注塑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注塑机发展概述 |
1.2.2 注塑机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实现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实现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料管组件及总体设计方案 |
2.1 料管组件及主要元件 |
2.1.1 注射装置及料管组件 |
2.1.2 料管组件主要零件 |
2.2 系统设计思想 |
2.3 系统设计的软件与硬件环境 |
2.4 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
2.4.1 参数化设计技术 |
2.4.2 建模技术 |
2.4.3 数据库技术 |
2.4.4 VB语言编程技术 |
2.4.5 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料管组零部件库的设计 |
3.1 料管组零部件库开发思路 |
3.2 开发零部件库的方法及步骤 |
3.2.1 开发零部件的方法 |
3.2.2 基于SolidWorks的零部件库二次开发步骤 |
3.3 零部件数据库的建立 |
3.3.1 ACCESS数据库简介 |
3.3.2 参数化零部件数据库的建立 |
3.3.3 数据库与VB的连接 |
3.4 零部件库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
3.4.1 基于VB的SolidWorks二次开发原理 |
3.4.2 零部件库插件设计 |
3.4.3 对话框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料管组零部件库的参数化建模 |
4.1 料管组零部件参数化设计实现方法 |
4.2 料管组零部件参数化设计实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注塑螺杆计量段塑化过程模拟 |
5.1 螺杆计量段塑化分析理论基础 |
5.1.1 质量守恒方程 |
5.1.2 动量守恒方程 |
5.1.3 能量守恒方程 |
5.1.4 本构方程 |
5.2 模型的建立 |
5.2.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5.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2.3 边界条件的设置 |
5.3 D36注塑螺杆模拟结果及分析 |
5.3.1 压力场 |
5.3.2 Z向速度场 |
5.3.3 D36注塑螺杆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基于.Net的教学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3.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开发工具及开发技术 |
2.1 VISUAL STUDIO简介 |
2.1.1 Visual Studio 2010特性 |
2.1.2 C#、JQuery语言介绍 |
2.1.3 JQuery、C#语言优点 |
2.1.4 ADO.Net简介 |
2.2 SQL SERVER简介 |
2.2.1 SQL Server 2005概述 |
2.2.2 SQL Server 2005优点 |
2.3 IIS服务 |
2.4 WEB网站的基本配置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分析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 |
3.3 开发环境需求 |
3.4 数据处理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4.2 功能模块设计 |
4.2.1 登陆功能的设计 |
4.2.2 信息管理设计 |
4.2.3 教学功能设计 |
4.2.4 试题功能设计 |
4.2.5 考试功能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模型设计 |
4.3.2 数据表设计 |
4.3.3 调整与修改 |
4.4 基本流程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的功能实现 |
5.1.1 数据库连接 |
5.1.2 软件后台开发 |
5.1.3 前台脚本实现 |
5.2 具体模块实现 |
5.2.1 视频播放模块实现 |
5.2.2 综合考试分数计算模块实现 |
5.2.3 页面导航及考试时间限定模块实现 |
5.3 软件测试的方法 |
5.4 本系统的测试方案 |
5.4.1 系统导入数据功能测试 |
5.4.2 综合考试分数计算功能测试 |
5.4.3 页面导航功能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CARDC-L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
2.1 Visual Basic 6.0 开发工具 |
2.1.1 Visual Basic 6.0 简介 |
2.1.2 ADO 简介 |
2.2 SQL Server 2000 |
2.3 C/S 模式和 B/S 模式简介 |
2.3.1 C/S 模式简介 |
2.3.2 B /S 模式简介 |
2.3.3 C /S 模式与 B /S 模式比较 |
第三章 CARDC-L 财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CARDC-L 财务管理系统开发背景 |
3.2 目前 CARDC-L 财务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 |
3.3 开发 CARDC-L 财务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
3.4 开发 CARDC-L 财务管理系统的可行性 |
3.5 CARDC-L 财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5.1 一般需求分析 |
3.5.2 新增功能需求分析 |
3.5.3 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需求分析 |
3.6 功能模块划分和简介 |
第四章 CARDC-L 财务管理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功能模块 |
4.1.2 系统与业务模块关系 |
4.2 功能子模块设计 |
4.2.1 基础资料维护模块 |
4.2.2 凭证管理模块 |
4.2.3 账簿管理模块 |
4.2.4 报表管理模块 |
4.2.5 期末管理模块 |
4.2.6 其他新增管理模块 |
4.3 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设计 |
4.4 系统体系结构 |
4.5 系统拓扑结构 |
4.6 数据库结构表设计和 E-R 图 |
第五章 CARDC-L 财务管理系统实现 |
5.1 基本资料维护界面 |
5.2 凭证管理相关界面 |
5.2.1 凭证录入界面 |
5.2.2 凭证审核界面 |
5.2.3 凭证查询界面 |
5.2.4 凭证汇总界面 |
5.2.5 明细账界面 |
5.3 新增需求实现的相关界面 |
5.3.1 网络通信界面 |
5.3.2 统计图表界面 |
5.3.3 借还款界面 |
5.3.4 会计分析界面 |
5.4 界面实现的编码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于VF的社区物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1 物业信息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
1.1.2 未来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及主要工作 |
1.3.1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 |
1.3.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数据库概述 |
2.1.1 数据库的发展简史 |
2.1.2 数据库中数据特性 |
2.1.3 DBS 的发展趋势 |
2.2 Microsoft Visual FoxPro 6.0 的优越性 |
2.2.1 Microsoft Visual FoxPro 6.0 的发展 |
2.2.2 软件的优点 |
2.3 C/S 的相关技术 |
2.3.1 C/S 架构的优势与劣势 |
2.3.2 C/S 和 B/S 结构软件技术上的比较 |
2.4 VF 的设计开发优势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的实现目标 |
3.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3 系统用例图分析 |
3.2.4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 流程分析 |
3.3.1 业务流程分析 |
3.3.2 数据流程设计 |
3.4 系统运行环境 |
3.5 项目规划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功能结构 |
4.2 主系统结构 |
4.2.1 系统服务器设计 |
4.2.2 系统客户端设计 |
4.2.3 系统框架结构 |
4.2.4 系统基本性能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概要说明 |
4.3.2 概念模型设计 |
4.3.3 主要数据表的结构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
5.1 系统登录界面设计与实现 |
5.1.1 主要表单 |
5.1.2 实现代码 |
5.2 程序主界面的实现 |
5.2.1 主要表单 |
5.2.2 实现代码 |
5.3 小区信息生成实现 |
5.3.1 主要表单 |
5.3.2 实现代码 |
5.4 业主信息登记实现 |
5.4.1 主要表单 |
5.4.2 实现代码 |
5.5 收费管理设计与实现 |
5.5.1 主要表单 |
5.5.2 实现代码 |
5.6 权限设置设计与实现 |
5.6.1 主要表单 |
5.6.2 实现代码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方法 |
6.2 系统测试环境 |
6.3 测试用例 |
6.3.1 单元测试用例 |
6.3.2 功能测试用例 |
6.4 测试分析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论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各个模块部分关键代码 |
(8)职校绩效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开发中的相关理论及技术 |
2.1 管理信息系统 |
2.1.1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
2.1.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
2.2 开发工具及关键技术 |
2.2.1 VisualBasic 开发工具 |
2.2.2 Visual Basic 的特点 |
2.3 数据库技术应用 |
2.3.1 程序与数据库接口 |
2.3.2 SQL 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软件系统分析 |
3.1 可行性研究 |
3.1.1 经济可行性 |
3.1.2 技术可行性 |
3.1.3 运行可行性 |
3.2 业务流程分析 |
3.3 需求分析 |
3.3.1 应用分析 |
3.3.2 用户接口分析 |
3.3.3 数据流图分析 |
3.3.4 功能模块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
4.1.1 界面设计初步规划 |
4.1.2 界面控件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1 系统登陆模块 |
4.2.2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
4.2.3 工资核算模块 |
4.2.4 工资查询模块 |
4.2.5 系统维护模块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概念结构设计 |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编码及实现 |
5.1 登录功能实现 |
5.2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 |
5.2.1 工资项目设定 |
5.2.2 教职工基本信息输入 |
5.2.3 教职工工资输入 |
5.3 教职工工资管理模块 |
5.3.1 职工工资编辑 |
5.3.2 教职工工资结算 |
5.3.3 工资汇总 |
5.3.4 工资费用分配 |
5.4 工资查询窗口 |
5.5 系统维护模块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应用情况 |
6.1 软件测试概述 |
6.2 测试内容及计划 |
6.3 测试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课题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NET棉加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
1.1.1 国外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概况 |
1.1.2 国内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概况 |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1.2.1 论文的研究目的 |
1.2.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系统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
2.1.N ET 平台技术 |
2.1.1.N ET 概述 |
2.1.2 ADO.NET |
2.2 管理信息系统 |
2.2.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2.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述 |
2.2.3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特征 |
2.2.4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
2.2.5 管理信息系统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
2.3 数据库技术 |
2.3.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
2.3.2 关系数据库 |
2.3.3 数据库管理系统 |
2.4 Crystal Reports 技术 |
2.5 SqlParameter 参数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3.1.1 企业概况 |
3.1.2 系统的可行性 |
3.2 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
3.3 系统运行环境 |
3.3.1 网络环境 |
3.3.2 硬件环境 |
3.3.3 软件环境 |
3.4 系统开发环境 |
3.4.1 后台数据库 |
3.4.2 开发平台 |
3.4.3 开发语言 |
3.5 系统需求 |
3.5.1 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 |
3.5.2 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 |
3.5.3 需求功能分析 |
3.5.4 系统开发遇到的问题 |
第4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开发环境及工具 |
4.2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1 用户登录 |
4.2.2 籽棉收购管理模块设计 |
4.2.3 棉花加工与销售管理模块设计 |
4.2.4 仓储管理模块设计 |
4.2.5 质量管理模块设计 |
4.2.6 设备管理模块设计 |
4.2.7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需求 |
4.3.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3.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程序调试 |
5.2 系统测试 |
5.2.1 测试环境 |
5.2.2 测试方式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分布式指纹识别考勤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意义和应用前景 |
1.3 国内外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系统的总体设计 |
1.6 章节安排 |
第2章 系统硬件平台架构 |
2.1 指纹识别考勤系统硬件综述 |
2.2 指纹采集仪 |
2.2.1 ZK6000 指纹采集仪概述 |
2.2.2 ZK6000 指纹采集仪的工作原理 |
2.3 指纹比对PC 机 |
2.4 装有数据库的服务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指纹识别系统概述 |
3.1 指纹模式识别系统综述 |
3.2 ZK6000 采集指纹图像 |
3.3 指纹模式识别的预处理 |
3.3.1 指纹图像场及其计算 |
3.3.2 分形几何在指纹图像中的应用 |
3.3.3 分形维数 |
3.3.4 分形几何分割指纹图像 |
3.3.5 直方图均衡指纹图像 |
3.3.6 高斯函数正态收敛指纹图像 |
3.3.7 卷积平滑指纹图像 |
3.3.8 Gabor 函数增强指纹图像 |
3.3.9 二值化细化提取指纹图像骨架 |
3.4 指纹图像的特征点提取 |
3.4.1 指纹的特征 |
3.4.2 提取指纹特征端点、叉点 |
3.4.3 提取指纹特征中心点、三角点 |
3.4.4 伪指纹特征点的去除 |
3.5 指纹图像的比对 |
3.5.1 指纹图像的配准 |
3.5.2 指纹图像的比对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数据库开发设计 |
4.1 数据库与数据表的设计 |
4.1.1 连接数据库CheckManage 的字符串 |
4.1.2 数据库CheckManage 的设计 |
4.1.3 数据表HolidaySet 的设计 |
4.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 |
4.2.1 数据库系统的C/S 体系结构设计 |
4.2.2 Visual C++6.0 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 |
4.3 ADO 数据访问技术 |
4.4 数据库应用系统工程设计 |
4.4.1 在Visual C++中使用ADO |
4.4.2 为数据表创建类 |
4.5 本章总结 |
第5章 考勤管理系统设计 |
5.1 概述 |
5.2 考勤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
5.2.1 考勤系统需求分析 |
5.2.2 考勤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
5.2.3 开发考勤系统所涉及的实用技术 |
5.2.4 数据库结构设计 |
5.3 工程框架的设计 |
5.3.1 考勤管理系统主界面的设计 |
5.3.2 为数据表添加类 |
5.3.3 登入模块的设计 |
5.4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 |
5.4.1 节假日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 |
5.4.2 部门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 |
5.4.3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 |
5.5 考勤管理模块的设计 |
5.5.1 出勤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 |
5.5.2 加班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 |
5.5.3 请假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 |
5.5.4 出差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 |
5.6 统计查询模块的设计 |
5.6.1 日考勤统计表对话框的设计 |
5.6.2 当日缺勤人员列表对话框的设计 |
5.7 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 |
5.7.1 编辑用户信息对话框的设计 |
5.7.2 用户管理对话框的设计 |
5.7.3 修改密码对话框的设计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分布式指纹识别考勤系统设计 |
6.1 分布式指纹识别考勤系统设计综述 |
6.2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中存储指纹图像 |
6.2.1 二进制大对象BLOB |
6.2.2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中存储指纹图像 |
6.3 带指纹图像的员工信息编辑对话框设计 |
6.3.1 保存指纹图像 |
6.3.2 显示指纹图像 |
6.3.3 从数据库中读取指纹图像 |
6.3.4 带指纹图像的员工信息编辑对话框设计 |
6.4 带指纹图像的登录对话框的设计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Visual Foxpro应用开发中ADO的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ATIA的车身A柱断面快速建模系统的研究[D]. 张明文. 吉林大学, 2020(08)
- [2]联合收割机知识库系统构建与智能化设计应用研究[D]. 李金龙.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3]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构建[D]. 宋扬扬.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4]全电动注塑机料管组参数化设计与螺杆计量段的仿真分析[D]. 赵世霞. 山东大学, 2016(01)
- [5]基于.Net的教学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博. 东北大学, 2015(06)
- [6]CARDC-L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 廖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5)
- [7]基于VF的社区物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徐玮.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7)
- [8]职校绩效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志芳.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6)
- [9]基于.NET棉加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猛. 吉林大学, 2011(05)
- [10]分布式指纹识别考勤系统设计[D]. 韩冰. 河北科技大学,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