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外科病人营养状况与微量元素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吴国豪,谈善军[1](2021)在《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提出胃肠外科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尤以老年、肿瘤、重症及病理性肥胖病人更为显着[1]。胃肠外科病人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足、肌少症、恶病质、肥胖、肌肉脂肪浸润等形式,主要原因是原发疾病状况及治疗引起的营养物质摄入减少、胃肠功能不全、机体代谢变化和自身组织消耗。此外,手术创伤应激导致机体分解代谢增加、炎性反应、蛋白质分解代谢和氮丢失[2]。研究结果显示,大手术病人机体的持续分解代谢可持续至术后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正氮平衡,严重影响病人组织、器官生理功能恢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影响病人预后[3]。
柳波[2](2021)在《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依据循证医学的方法,全方位收集完成国内外肠外营养安全性及合理性的评价指标,汇总形成肠外营养指标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成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系统,为临床开发和应用肠外营养处方审核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方法:通过Pub Med、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等检索关于肠外营养处方安全性及合理性评价指标,整理汇总形成肠外营养处方安全性与合理性评价指标知识库,利用信息技术将上述知识库开发形成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系统。通过该系统对我院的100份TPN处方进行安全性及合理性的综合测评,了解我院TPN的使用情况。结果:(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肠外营养安全性评价知识库,包括TNA电解质相容性指标体系表和TNA使用人群和疾病用药的配伍禁忌。(2)结合建立的肠外营养合理性评价知识库,本课题创建了TNA合理组方计算步骤流程。(3)将知识库开发形成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系统,依托该系统实现自动化、全方面的肠外营养处方审核。(4)应用该系统可实现对TPN处方进行快速审核,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应用确实能快速准确地发现TPN处方所存在的缺陷及不足。结果显示100份TPN处方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药师应持续加强TPN组分和配比、电解质浓度等指标的审核,同时医生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在审核系统的辅助下制定个体化的TPN给药方案。结论:评价指标知识库的建立是开发信息化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系统的基础,架构完善的PN信息系统可促进临床肠外营养精准化合理治疗,提高工作效率。
刘祖平[3](2020)在《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调查及术后感染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胃肠道肿瘤病人手术前的营养状况并分析病人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为有效防控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重庆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3月期间行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的病人的病历资料,病人手术前的营养筛查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进行,根据病人营养状况的筛查结果进行分组,NRS 2002≥3分的病人纳入有营养风险组,NRS 2002<3分的病人纳入无营养风险组,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营养观察指标以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针对术后感染情况,筛选出性别、年龄、术前白蛋白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统计学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并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胃肠道肿瘤病人手术后容易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防控感染的策略。结果共收集了271例胃肠道肿瘤手术病人的资料,NRS 2002≥3分的病人121例(44.6%),NRS 2002<3分的病人150例(55.4%),有营养风险组病人的年龄、肿瘤位置、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水平与无营养风险组相应指标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总感染人数55例,总感染率为20.3%,有营养风险组与无营养风险组分别有33例与22例发生术后感染,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与NRS 2002、饮酒、手术时长、入住ICU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S 2002≥3分(P=0.012)、饮酒(P=0.007)、手术时长≥6h(P=0.007)是影响病人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1.手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在胃肠道肿瘤病人中常见,年龄、肿瘤位置、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水平、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这些指标在有营养风险组与无营养风险组之间存在着差异。2.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高,NRS 2002≥3分、饮酒、手术时长≥6h是影响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3.应对有术后感染高危因素的胃肠道肿瘤病人进行严密监测,并采取科学的防控策略。
高楠[4](2020)在《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在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8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83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n=44)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即早期肠内营养(EEN)+胃肠外营养(PN)的管理模式,对照组(n=39)术后实施全胃肠外营养(TPN)管理模式。所有患者术前均有内镜活检病理证实为直肠癌,且均行直肠癌根治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状况、营养指标(TP、ALB、PAB)、免疫指标(C3、C4、IgA、IgG、LYM)、炎性指标(CRP、WBC)、术后康复指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肺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的差异情况。结果:1.一般状况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NRS 2002评分、术前营养风险状况、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及糖尿病)、手术方式、肿瘤TNM分期、病理组织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营养指标对比:术前,两组患者术前1天的TP、ALB、P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实验组术后第1、3、7天的TP、ALB、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免疫指标对比:术前,两组患者术前1天的C3、C4、IgA、IgG、LY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实验组术后第1、3天的C3、C4、IgA、IgG、LY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炎性指标对比:术前,两组患者术前1天的CRP、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实验组术后第1、3、7天的CRP、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术后康复指标对比:术后,实验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术后,两组患者在发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术后肠梗阻、吻合口瘘、肺感染、切口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直肠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状况,降低术后炎性反应强度,促进术后康复。2.直肠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安全可靠,不增加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储亚琴[5](2020)在《回馈教学对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ONS摄入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调查加速康复外科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摄入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摄入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将回馈教学这一健康教育方法应用到加速康复外科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口服营养补充剂的摄入中,探讨回馈教学对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摄入依从性及术后恢复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摄入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术后健康教育效果及改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183例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ONS摄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回馈教学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天ONS摄入依从性、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4天的人体成分变化、术后短期恢复指标。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结果1.现状调查结果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ONS摄入依从性较低,依从性较好的患者仅占24%。年龄、文化程度、术后早期进食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及胃肠道耐受情况是影响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ONS摄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其中,文化程度、术后早期进食时间及胃肠道耐受情况是影响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ONS摄入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2.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手术部位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依从性较高的患者占50%,而对照组仅占23.5%,试验组患者ONS摄入依从性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体成分变化方面,术前与术后第1天患者人体成分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术前,术后第4天试验组患者身体总水分、肌肉量、蛋白质的丢失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体脂肪及体重的丢失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进食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ONS摄入依从性较低,医护人员需要进一步探讨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以促进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提高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2.相比于传统的健康教育,回馈教学这一健康教育方法的实施不仅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同时显着提高患者术后早期ONS摄入依从性,增加其术后营养物质的摄入,减少人体成分的丢失,改善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
童培[6](2020)在《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评估、干预和血清中IGF-1水平的检测及意义》文中指出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造成儿童残疾的常见原因之一,数据研究表明,我国1~6岁儿童的脑瘫的发病率为2.48‰,患病率约为2.46‰。该病严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的独立性,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及日后的生活质量,不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另外,由于脑瘫不能完全治愈,长期的康复治疗对个人、家庭、社会来说都是极大的精神心理和经济负担,也随之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脑瘫儿童常常存在营养不良,因此患儿的身高、体重、体脂肪和肌肉含量均低于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营养因素是影响脑瘫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摄食困难和吞咽障碍是能量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其他会引起脑瘫儿童生长发育的非营养因素有:疾病的严重程度、年龄、异常的激素分泌和环境因素等。脑瘫儿童康复的治疗效果与其营养状况紧密相关,但目前针对脑瘫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估和其生长发育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脑瘫儿童生长发育进行评估,有利于我们加强对于其营养状况的认知,并为脑瘫儿童增加营养干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将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多肽蛋白物质,是生长因子大家族的一员,具有胰岛素样的促合成代谢作用。国内外很多学者通过动物实验研究IGF-1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脑瘫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及诊疗效果的评估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评估项目,缺乏特异血清学指标,本研究还探讨不同脑瘫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对脑瘫儿童疾病的诊断甚至治疗效果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评估脑瘫儿童营养状况,分析影响患儿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以及营养干预对脑瘫儿童的生长发育有无改善。探讨脑瘫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康复的95例脑瘫患儿及95例来我院正常体检儿童,测量其体重、身高或身长、头围并完成调查问卷和病历采集。晨起空腹抽取其静脉血2ml,进行IGF-1测定,对脑瘫儿童采用GMFM粗大运动发育量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大运动和精神运动发育水平评估。采用Z评分法评价脑瘫儿童的营养状态,与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对比。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将入组的95例脑瘫儿童分为轻度(Ⅰ级n=32)、中度(Ⅱ-Ⅲ级n=42)、重度(Ⅳ-Ⅴ级n=21),比较脑瘫严重程度不同的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脑瘫儿童住院期间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营养指导并营养支持治疗。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孩子的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类型、饮食量、饮食时间,对存在摄食困难患儿进行一对一喂养指导。住院期间每周检查家长记录的患儿饮食情况,解答家长日常关于膳食喂养问题。并且给予口服婴儿辅食营养包行营养干预,每日1包(12g),50ml温开水冲开,1日1次。出院后在家庭康复期间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敦促家长让孩子均衡饮食,提高干预治疗依从性。营养干预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营养评价,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改善情况为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提供指导意义。对于脑瘫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2ml,放入分离胶管中,在TD4C台式低速离心机3000 r/min离心10min,获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IGF-1水平。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5例脑瘫儿童,正常对照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95例正常儿童,脑瘫儿童体格生长显着落后于正常对照组,营养正常占72.1%,营养不良占27.9%。其中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年龄别体重Z评分(weight-for-age z-score,WAZ)、年龄别身高 Z 评分(height for age z-score,HAZ)和身高别体重 Z 评分(weight-for-height z-score,WHZ)年龄别头围 Z 评分(head circumference-for-age.z-score,HCZ)各生长发育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脑瘫严重程度不同的患儿WAZ、HAZ、WHZ、HCZ的差异,各组生长发育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的严重程度对生长发育有负向影响。脑瘫组个性化营养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指标WAZ、W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Z、HCZ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组、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IGF-1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IGF-1水平的升高,脑瘫儿童组患儿除了适应能力外、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社交行为评分及GMFM分数均显着增高(P<0.05)。结论1.脑瘫儿童生长发育指标低于正常儿童,提示其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2.比较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的脑瘫儿童,脑瘫严重程度对患儿生长发育有负向影响。3.个性化营养干预治疗可以促进脑瘫儿童的生长发育。4.脑瘫儿童血清IGF-1浓度与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具有相关性。
图尔荪阿依·图尔荪[7](2020)在《MDT模式下营养干预促进骨折老年围术期康复和改善预后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为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老年患者提供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营养干预对患者康复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骨科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8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3例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诊治并给予营养干预(MDT组),对照组内42例老年围术期患者行常规治疗(非MDT组),比较两组术前1天、术后3天、术后7天基本情况,营养、炎症、生化指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是否有差异。结果:1.基线资料: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手术级别、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营养状况:术前1天试验组(MDT组)总蛋白平均值低于对照组(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MDT组总蛋白、白蛋白平均值高于非M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MDT组NRS2002评分高于非MDT组,术后7天MDT组NRS2002评分低于非M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炎症感染指标:白介素-6,C反应蛋白在术前、术后3天,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MDT组白介素-6、C反应蛋白平均值低于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点,降钙素原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化指标: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MDT组尿素氮平均值低于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卫生经济学指标:MDT组入住ICU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MDT组,其中,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恢复情况:MDT组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人数多于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T组无发生切口感染的病例,非MDT组共发生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实施MDT模式下的营养干预能够有效促进骨折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感染及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李延菲[8](2019)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对重度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创面愈合时间、营养知识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对重度烧伤患者实施有效的饮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类试验性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的70例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4月至12月的35例重度烧伤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9月的35例重度烧伤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饮食管理,干预组接受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采用专家咨询法自行编制烧伤患者营养知识问卷并检验信效度。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周时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及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知识水平。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干预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经信效度检验,烧伤患者营养知识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6,I-CVI为0.80,S-CVI/Ave为0.93。3.干预3周后,两组比较,干预组血清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干预组营养知识得分(21.29±2.27分)高于对照组(16.97±1.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基于食物交换份法对重度烧伤患者实施营养干预,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有效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通过营养知识宣教,提高了患者对营养知识知晓程度的水平,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升。
师俊萍,林兵兵,滕倩倩[9](2015)在《普外科全肠外营养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某院普外科住院患者全肠外营养(TPN)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普外科住院患者的TPN处方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16例患者接受TPN治疗共1 013例次,以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为主,占48.3%;平均用药天数为(8.7±3.2)d;总能量在9001 500 kcal之间;糖脂比值<1的处方878张(86.7%);热氮比值为100150的处方689张(68.0%);一价阳离子浓度<150 mmol·L-1的处方有1 008张(99.5%)、二价阳离子浓度<5 mmol·L-1的处方879张(86.8%);使用谷氨酰胺的处方共765张(75.5%),糖和胰岛素的比值(g:u)<3的处方共42张(4.1%)。结论:该院普外科住院患者TPN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处方糖脂比偏低,少数处方存在热氮比不合理,阳离子浓度超量、胰岛素用量过高的等现象。临床医师应加强肠外营养知识的学习,临床药师应积极对肠外营养处方进行合理性干预,促进临床规范合理地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张先祥[10](2014)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发展思路与临床工作总结》文中研究指明临床营养工作是医院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是以重庆科委的重点课题《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成分配方》为研究对象,而组建成为一个为临床治疗服务的科室。根据卫生部临床营养科建设指南要求:设有五个功能区,分别为肠内营养配制室、肠外营养配制区、治疗膳食操作区、营养门诊工作区及营养实验室工作区,分别完成营养评估、营养宣传、营养会诊、营养配制、营养分析、膳食治疗、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工作,为医院各临床科室提供合理的膳食治疗和营养支持,同
二、普外科病人营养状况与微量元素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外科病人营养状况与微量元素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营养风险筛查 |
2 营养评定及营养不良诊断 |
3 营养治疗通则 |
3.1 营养治疗适应证 |
3.2 能量和营养底物需求 |
3.3 营养治疗方式和途径 |
4 术前代谢及营养治疗 |
5 术后处理及营养治疗 |
6 围手术期液体及血糖管理 |
7 特殊营养制剂的选择和补充 |
8 特殊类型胃肠手术及常见并发症的营养管理 |
8.1 减重手术病人 |
8.2术后胃肠道动力障碍 |
8.3 吻合口漏、肠瘘和腹腔感染 |
8.4 消化道出血 |
9 出院后营养管理 |
(2)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肠外营养处方安全性评价知识库的建立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评价方式 |
2 结果 |
2.1 纳入研究概况 |
2.2 文献质量等级和指标认可度 |
2.3 电解质浓度 |
3 结论 |
第二章 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评价知识库的建立 |
前言 |
1 知识采集方案 |
1.1 知识采集的途径 |
1.2 知识采集的标准 |
1.3 知识采集的结果 |
2 TNA合理组方计算步骤流程设计 |
2.1 TNA合理组方计算步骤流程设计的过程 |
2.2 TNA合理组方计算步骤流程设计的结果 |
3 应用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评价指标集进行病例分析和组方计算 |
第三章 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的构建与实现 |
前言 |
1 肠外营养处方审核要点 |
2 信息化肠外营养处方审核逻辑 |
3 肠外营养处方审核功能模块设计 |
3.1 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设计模式 |
3.2 系统框架设计 |
3.3 系统功能模块 |
第四章 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的应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3.1 我院临床TPN使用的基本情况 |
3.2 典型不合理TPN处方案例分析 |
4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肠外营养混合液水相相容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调查及术后感染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与术后感染情况的研究进展 |
1 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情况的现状 |
2 胃肠道肿瘤病人手术后感染的现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参加重要会议目录 |
(4)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在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营养治疗在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研究进展 |
2.1 直肠癌与营养不良 |
2.1.1 营养不良原因 |
2.1.2 恶液质 |
2.1.3 营养不良与直肠癌的发展 |
2.2 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 |
2.2.1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估 |
2.2.2 肠内与肠外营养 |
2.3 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方式的选择 |
2.3.1 术前营养治疗 |
2.3.2 术后营养治疗 |
2.4 直肠癌营养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
2.4.1 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现状 |
2.4.2 营养治疗的展望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与分组 |
3.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2.1 纳入标准 |
3.2.2 排除标准 |
3.3 研究方法 |
3.3.1 术前准备 |
3.3.2 术后营养治疗模式实施 |
3.4 观察指标 |
3.5 统计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状况比较 |
4.2 营养指标比较 |
4.3 免疫指标比较 |
4.4 炎性指标比较 |
4.5 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
4.6 术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第5章 讨论 |
5.1 营养指标分析 |
5.2 免疫指标分析 |
5.3 炎症指标分析 |
5.4 康复指标分析 |
5.5 术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情况分析 |
5.6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获奖经历 |
致谢 |
(5)回馈教学对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ONS摄入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回馈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关键词及其定义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ONS摄入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回馈教学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ONS摄入依从性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章 小结 |
4.1 研究结论 |
4.2 创新之处 |
4.3 不足之处 |
4.4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胃肠肿瘤患者营养护理管理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基本资料调查表 |
附录3 围手术期资料调查表 |
(6)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评估、干预和血清中IGF-1水平的检测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营养风险评估及营养支持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脑瘫儿童膳食调查表 |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论文情况 |
致谢 |
(7)MDT模式下营养干预促进骨折老年围术期康复和改善预后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样本的选择 |
1.2 样本量估算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内容与方法 |
2.1 干预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3.统计方法 |
4.质量控制 |
5.伦理原则 |
6.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一般临床资料 |
2.两组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比较 |
3.两组患者围术期炎症指标比较 |
4.两组患者围术期生化指标比较 |
5.卫生经济学指标比较 |
6.术后恢复情况 |
讨论 |
1.MDT模式营养干预对骨折老年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 |
2.MDT模式营养干预对骨折老年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
3.MDT模式营养干预的应用对骨折老年患者卫生经济学的影响 |
4.营养干预是MDT的重要组成部分 |
5.MDT模式的优势 |
6.可能的创新点 |
7.不足与展望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研究小组 |
5 干预方法 |
6 资料收集 |
7 质量控制 |
8 伦理学原则考量 |
9 统计学方法 |
10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2 两组患者基线水平比较 |
3 营养知识问卷专家咨询情况 |
4 观察指标对比 |
讨论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意义及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9)普外科全肠外营养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评价标准 |
2 结果 |
2.1 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
2.2 患者疾病分布情况 |
2.3 用药情况 |
3 讨论 |
3.1 一般情况 |
3.2 临床使用情况 |
3.3 TPN处方的合理性 |
3.3.1 TPN处方能量 |
3.3.2 糖脂比 |
3.3.3 热氮比 |
3.3.4 阳离子的影响 |
3.3.5 丙氨酰谷氨酰胺的用量 |
3.3.6 胰岛素的用量 |
3.3.7 甘油磷酸钠的使用情况 |
3.4 小结 |
四、普外科病人营养状况与微量元素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吴国豪,谈善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10)
- [2]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 柳波. 大理大学, 2021(09)
- [3]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调查及术后感染因素分析[D]. 刘祖平.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4]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在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D]. 高楠. 吉林大学, 2020(08)
- [5]回馈教学对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ONS摄入的效果观察[D]. 储亚琴. 南京大学, 2020(02)
- [6]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评估、干预和血清中IGF-1水平的检测及意义[D]. 童培. 郑州大学, 2020(02)
- [7]MDT模式下营养干预促进骨折老年围术期康复和改善预后的效果研究[D]. 图尔荪阿依·图尔荪.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李延菲. 青岛大学, 2019(02)
- [9]普外科全肠外营养应用分析[J]. 师俊萍,林兵兵,滕倩倩. 中国药师, 2015(05)
- [10]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发展思路与临床工作总结[A]. 张先祥. 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