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脂肪和高光效的高产稳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黑农41选育与推广(论文文献综述)
宗春美,任海祥,潘相文,王燕平,孙霞,李文,杜维广,刘宝辉[1](2020)在《高脂肪高产大豆品种东生79的选育及系谱分析》文中提出为明确脂肪含量在高脂肪高产大豆品种东生79系谱中的传递规律,本研究分析东生79选育过程及系谱,追溯其祖先亲本对东生79细胞质及细胞核基因的贡献值。结果表明:东生79的细胞质由四粒黄提供,贡献率100%。传递过程是: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5501-3—绥农3号—黑农33—哈04-1824—东生79。核基因由祖先亲本Clark63、克山四粒黄等25个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提供,细胞核贡献值为0.1%~12.5%。脂肪含量是通过受体亲本哈04-1824的母性超亲遗传实现的。哈04-1824的脂肪含量来源于黑农33和黑农44的杂交组合,而黑农33和黑农44的脂肪含量又分别可追溯到绥农3和黑农37的组合,依此类推追溯到祖先亲本。高脂肪生态性状的遗传改良能发挥高脂肪受体亲本(母本)超亲遗传特性,选择脂肪含量高、缺点少的受体亲本(母本)与多个早熟高产供体亲本杂交,或用受体亲本作轮回亲本进行1~3次回交是其有效的途径。
张耀文,侯君利,赵小光,关周博,李殿荣,田建华,董育红,王竹云[2](2019)在《油菜高光效种质综合鉴选指标体系与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光效种质是开展作物高光效育种的基础。在剖析油菜高光效种质筛选要求、面临困难、研究缺陷的基础上,针对油菜超高产育种目标和生产实际需求,构建出油菜高光效的综合筛选指标体系和方法,对油菜种质进行数量化综合评价,并开展定向选育和杂交改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获得一批油菜高光效种质,为利用"高光效+杂种优势"途径开展油菜高光效育种奠定了物质基础。
张耀文,赵小光,关周博,侯君利,王学芳,董育红,田建华,李殿荣,王竹云[3](2019)在《作物高光效种质筛选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促进作物高光效育种的研究进程,以筛选高光效种质为切入点,从高光效种质筛选指标体系的形成、高光效种质的获得途径、高光效种质在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大豆、水稻、小麦等11种作物的高光效种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剖析了目前作物高光效种质在获得途径、高光效表型的准确鉴定、评价指标、育种价值、育种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缺陷,结合本研究团队多年的工作基础和经验,提出从加强作物光合机理研究,拓宽高光效种质的筛选范围,利用分子聚合技术创制高光效种质,构建快速、准确的高光效表型测定方法,创建高光效种质综合筛选指标体系,提高高光效种质的实用效率,建立种质资源创新系统和共享平台,加强高光效育种技术研究等8个方面来加强作物高光效种质筛选的方法与措施。
牛宁,李振侠,金素娟,赵璇,付雅丽,焦鑫,王玉岭,李占军[4](2018)在《黄淮海地区大豆光合特性及高光效种质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旨在研究黄淮海大豆种质资源的光合气体交换特性,从中筛选高光效种质,为培育大豆高光效品种奠定基础。在大田条件下,以150份来自黄淮海地区的大豆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盛花期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包括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蒸腾效率以及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50份大豆种质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间存在较大差异。7个参数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54%29.56%,其中,蒸腾效率变异系数最高,胞间CO2浓度最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着正相关,与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呈显着负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气孔因子、水分因子、光合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3.64%。聚类分析将150份大豆种质划分为12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包括23份大豆种质,表现高气孔导度、高水分利用率和高光合效率。因此第Ⅱ类群可作为适合育种需要的高光效大豆种质。
张逸飞[5](2018)在《气候变化对抗虫大豆和高光效大豆及其主要害虫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气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和由之所带来的全球温度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两个显着特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增加了 40%以上,升高至当前的400ppm左右,预测到2100年大气CO2浓度将上升至约900ppm。大气CO2和其他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已导致了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0.7℃左右,同时可预测在未来的100年内全球平均温度可增加1-4.5℃,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着的国家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及温度升高会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以及植物化学成分产生影响,同时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植食性昆虫的生理、改变其取食而间接影响到作物生产。大气CO2浓度变化主要是通过影响寄主植物而对咀嚼类昆虫产生间接的负面影响,而许多刺吸式口器昆虫对CO2浓度的升高表现出正效应。目前,温度升高对昆虫发育繁殖影响的研究以直接影响居多。气候变暖则会导致昆虫种群数量的增加。国际上最早的大豆抗食叶性害虫研究始于60年代后期,经国内外田间抗虫鉴定表明,大豆品种Lamar(注册号:PI533604)对斜纹夜蛾的抗性为高抗。黑农41(哈91-6045)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育成的高光效大豆品种,其对大豆蚜虫具有较抗的能力。本研究基于气候变化大背景,选择CO2浓度倍增、气候变暖、CO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作为气候变化的环境因子,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大豆及其靶标鳞翅目害虫和主要半翅目害虫的影响,结合国内外优良大豆品种与其对照品种,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分别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抗虫大豆生长、叶片营养和产量及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繁殖和食物营养利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高光效大豆生长、光合作用、叶片营养和产量及大豆蚜虫种群发生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气候变化对大豆的影响1)倍增CO2浓度:增加大豆的生物量和单株籽粒重;提高抗虫和感虫大豆叶片的总糖含量和C/N比,降低总氮含量;促进高光效和常规光效大豆的光合作用(提高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叶片可溶性营养成分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在倍增C02浓度下:通过单株籽粒重在抗虫和感虫大豆上增加的差异可以预测抗虫大豆(Lamar)的产量在C02浓度升高下将得到更好的提高;通过生物量和根冠比在高光效和常规光效大豆上增加的差异可以预测.CO2浓度升高下高光效大豆(HN41)将得到更好的生长。2)温度升高整体上: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有少许的增加趋势,但影响大多并不显着;对抗虫和感虫大豆叶片总糖和总氮含量以及C/N比的影响多数不达显着;对高光效和常规光效大豆的光合作用和叶片可溶性营养成分含量同样也多数不产生显着影响。3)C0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增加大豆的生物量和单株籽粒重;提高抗虫和感虫大豆叶片的总糖含量和C/N比,降低总氮含量;促进高光效和常规光效大豆的光合作用,增加根冠比和叶片可溶性营养成分含量。在C0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下:通过单株籽粒重分别在抗虫和感虫大豆上,高光效和常规光效大豆上增加的差异可以预测抗虫大豆(Lamar)和高光效大豆(HN41)的产量在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联合作用下将得到更好的提高。2.气候变化下不同大豆品种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1)3年数据整体上可以得出,斜纹夜蛾幼虫取食倍增CO2浓度下生长的大豆叶片:幼虫和蛹发育延缓、幼虫和蛹重降低、化蛹率和成虫繁殖量下降、对叶片的消耗量和个体粪便量增加,4龄幼虫的相对生长速率(RGR)、食物转化(ECD)和利用(ECI)率降低,相对取食速率(RCR)和近似消化率(AD)增加,大多数影响达到显着效果。大豆叶片总糖含量和碳氮比与斜纹夜蛾幼虫历期、蛹历期、取食量、排泄量和净取食量显着正相关;与叶片总氮含量、斜纹夜蛾幼虫重、蛹重(取食感虫大豆除外)和单雌产卵量显着负相关。斜纹夜蛾取食倍增CO2浓度下生长的抗虫大豆(Lamar)的取食量增加并没达到像取食感虫大豆(JLNMH)那样的暴增趋势,净取食量也不会显着增加,且幼虫历期的延长也更为明显。2)斜纹夜蛾幼虫取食温度升高下生长的大豆叶片:蛹历期显着缩短,幼虫重、化蛹率和产卵量无明显变化;4龄幼虫的ECD和ECI显着提高;蛹重显着降低(取食Lamar大豆后);幼虫历期显着缩短、取食量和净取食量显着减少、4龄幼虫的RGR显着升高(取食JLNMH大豆后)。3)斜纹夜蛾幼虫取食C0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下生长的大豆叶片:幼虫重和化蛹率显着降低;取食量、排泄量和净取食量显着增加;4龄幼虫的RCR、AD显着升高,ECD显着降低;幼虫历期显着延长、蛹重和产卵量显着降低、4龄幼虫的RGR和ECI显着降低(取食Lamar大豆后);蛹历期显着延长(取食JLNMH大豆后)。3.气候变化下不同光效大豆品种对大豆蚜虫种群发生的影响CO2浓度倍增、C0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都会显着增加两种光效大豆的蚜虫发生量,对蚜虫种群存在增益效应;温度升高在2013和2014年也增加了两种光效大豆的蚜虫种群发生量。综上所述,C02浓度倍增及与温度升高的联合作用对大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单独的温度升高对大豆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O2浓度倍增及与温度升高的联合作用对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带来负面影响,因取食量的增加而会加重大豆田间斜纹夜蛾的危害,但抗虫大豆可减缓斜纹夜蛾田间暴食且产量会得到更大的提高,其高的抗虫效果将得以保持,而感虫大豆则将面临取食危害加大的风险。无论是抗虫大豆还是感虫大豆的田间斜纹夜蛾危害在单独的温度升高条件下将不会变得加重。无论是CO2浓度倍增、温度升高、还是C0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都会增加两种光效大豆品种的蚜虫发生量,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大豆田间将面临蚜虫种群加大的风险。
刘鑫磊,栾晓燕,马岩松,王家军,曲春礼,马长友,杨忠文[6](2015)在《大豆新品种黑农68的选育与中试示范》文中研究说明黑农6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黑农44为母本、绥农1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2011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12年列为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68、黑农67中试与示范"的核心技术。该品种集高油、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体,适宜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配套的优质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先进、成熟,适用性强,生产应用效果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苏营,张逸飞,牟文雅,邢光南,陈法军[7](2016)在《大豆主要株型和产量指标对大气CO2和温度升高的响应》文中指出针对当前气候变暖和大气CO2浓度升高同步发生现实,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1(HN41)和3个常规对照品种周豆16号(ZD16)、中豆35号(ZD35)和桂黄豆2号(GHD2)为研究对象,通过开顶式气室模拟高CO2浓度(650μL/L)和温度升高(±0.5—0.6℃)研究了大气CO2和温度升高对大豆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株高、茎粗、单株干重和单株籽粒重影响极显着;温度、CO2与品种互作极显着地影响单株籽粒重。CO2浓度升高有增加大豆株高、茎粗、干重和单株籽粒重的趋势,且高温下CO2浓度升高对株高和茎粗的促进作用更大,而正常温度水平下高CO2浓度升高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与对照CO2浓度比,高CO2浓度显着促进了高温下HN41、ZD16和GHD2的株高,并显着提高了正常温度下HN41、ZD16、ZD35和GHD2的单株干重。与正常温度相比,高温仅显着提高了高CO2处理下HN41的茎粗,并显着提高了对照CO2处理下HN41的单株籽粒重。此外,同一CO2浓度和温度处理下,高光效大豆HN41的茎粗、根冠比和单株籽粒重等都显着高于ZD16、ZD35和GHD2;而仅在正常温度与高CO2浓度处理下HN41的单株干重显着高于ZD16和GHD2。CO2浓度和温度升高显着影响了高光效大豆的生长,其中,高温下CO2浓度升高有利于其生长势,正常温度下CO2浓度升高有利于其光合产物积累。
苏营[8](2015)在《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下高光效大豆产量评估及其抗虫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1(HN41)与生育期较为一致的周豆16号(ZD16)、中豆35(ZD35)和桂黄豆2号(GHD2)为常规对照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模拟高浓度CO2(650ppm)和温度升高(±0.5~0.6℃)控制实验,系统研究了大豆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变化、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OTC中大豆蚜虫发生的种群动态等。主要结果如下:1.大豆主要体型和产量指标对CO2和温度升高的响应CO2浓度升高对株高、茎粗、单株干重和单株籽粒重影响极显着;温度、CO2与品种互作极显着地影响单株籽粒重。CO2浓度升高有增加大豆株高、茎粗、干重和单株籽粒重的趋势,且高温下CO2浓度升高对株高和茎粗的促进作用更大,而正常温度水平下高CO2浓度升高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与对照CO2浓度比,高CO2浓度显着促进了高温下HN41、ZD16和GHD2的株高,并显着提高了正常温度下HN41、ZD16、ZD35和GHD2的单株干重。与正常温度相比,高温仅显着提高了高CO2处理下HN41的茎粗,并显着提高了对照CO2处理下HN41的单株籽粒重。此外,同一CO2浓度和温度处理下,高光效大豆HN41的茎粗、根冠比和单株籽粒重等都显着高于ZD16、ZD35和GHD2;而仅在正常温度与高CO2浓度处理下HN41的单株干重显着高于ZD16和GHD2。CO2浓度和温度升高显着影响了高光效大豆的生长,其中,高温下CO2浓度升高有利于其生长势,正常温度下CO2浓度升高有利于其光合产物积累。2.CO2和温度升高对大豆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的光合速率在两个CO2水平(P<0.001)、两个温度水平(P<0.00 1)、两个品种之间(P<0.001)以及温度和品种之间的交互作用(P<0.01)差异显着,表明CO2和温度升高能够显着影响大豆的光合速率,促进大豆的光合作用;水分蒸发除了在两个CO2水平之间差异显着外,其他未表现出显着性差异,水分利用效率在两个CO2水平(P<0.01)、两个温度水平(P<0.05)、CO2和温度(P<0.05)以及温度和品种之间的交互作用(P<0.01)差异显着,而气孔阻抗只在CO2和品种的交互作用中表现出差异(P<0.05)。而且在同一CO2和温度处理下高光效品种HN41的光合速率均显着高于对照品种ZD35的光合速率。水分蒸发、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阻抗在品种间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3.CO2和温度升高对大豆蚜虫数量动态的影响2013年和2014通过调查结果和三因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蚜虫发生量在两个CO2水平、两个温度水平、两个品种之间以及CO2和品种、温度和品种的交互作用差异极显着,2014年蚜虫发生量在两个CO2水平、两个温度水平、两个品种之间以及CO2和温度之间、CO2和品种之间、温度和品种之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显着,CO2和温度升高可以显着影响大豆蚜虫在大豆上的发生量,分析原因为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大豆蚜的种群动态,通过对植物的间接作用来调控大豆蚜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而对大豆蚜虫的直接影响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栾晓燕,陈怡,杜维广,满为群,刘鑫磊,马岩松,林蔚刚,王家军[9](2012)在《超高产、抗病、广适应性大豆黑农51的选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农5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黑农37为母本,合交93-1538(合丰39)为父本有性杂交,经高光效育种程序选育而成,2007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黑农51具有高产、稳产、抗病、优质、广适应性等特点,并具有理想的光合生态型,高光合速率、高光饱和点及低CO2补偿点,最高产量为4 650kg·hm-2。适宜的栽培方法是垄作栽培,穴播或垄上双行条播,最适宜的密度是20万~25万株·hm-2。适于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及吉林、辽宁、内蒙、新疆的部分地区种植。
杨丹霞,王德亮,姜玉久,蒋红鑫,王继亮,麻成军[10](2010)在《大豆品种垦丰16的选育及体会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垦丰16是以黑农34号为母本、垦农5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审定推广。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灰斑病、既适宜垄作、又适宜密植。2006-2009年累计推广面积445万亩,创社会效益3.2亿元。
二、高脂肪和高光效的高产稳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黑农41选育与推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脂肪和高光效的高产稳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黑农41选育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高脂肪高产大豆品种东生79的选育及系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东生79的选育途径及特征特性 |
2.1.1 选育途径 |
2.1.2 特征特性 |
2.2 东生79系谱树的建立及分析 |
2.3 脂肪含量性状在系谱中传递及祖先亲本的遗传贡献 |
3 讨 论 |
3.1 大豆高脂肪性状的遗传改良以及优化设计策略的思考 |
3.2 拓宽大豆遗传基础 |
3.3 我国现阶段国产大豆脂肪现状及解决对策 |
(2)油菜高光效种质综合鉴选指标体系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油菜高光效品种选育对高光效种质筛选的要求 |
1.1 对油菜高光效品种的要求 |
1.2 高光效种质应具备的特性 |
2 油菜高光效种质筛选面临的困难 |
2.1 油菜光合表型准确比较难度较大 |
2.2 对油菜种质光合能力的准确评价难度较大 |
2.3 缺乏快速、高效的筛选方法和指标体系 |
3 油菜高光效种质筛选中的缺陷 |
3.1 评价指标单一 |
3.2 缺少对高光效种质育种价值的研究 |
3.3 高光效种质的育种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性不够 |
4 对油菜高光效种质进行综合筛选与评价 |
4.1 建立油菜高光效种质的筛选方法与技术 |
4.2 构建综合鉴选指标体系和方法,对油菜种质进行量化评价 |
4.2.1 构建综合鉴选指标体系 |
4.2.2 量化比较的方法 |
4.3 筛选油菜高光效育种核心亲本 |
4.3.1 遗传多样性检验 |
4.3.2育种效率和育种价值评价 |
4.3.3 确立油菜高光效育种核心亲本种质 |
5 油菜高光效种质的筛选效果 |
5.1 建立起冬或春生态型油菜的高光效育种圃 |
5.2 油菜高光效种质定向选择效果 |
5.3利用获得的高光效育种核心亲本, 开展油菜高光效杂种选育 |
6 小结 |
(3)作物高光效种质筛选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作物高光效种质筛选指标体系形成 |
1.1 高光效种质概念的形成 |
1.2 高光效种质筛选指标体系 |
1.3 高光效种质的特征、标准 |
1.3.1 高光效种质特征 |
1.3.2 高光效种质的筛选标准 |
1.4 高光效种质的筛选技术与方法 |
2 高光效种质的获得途径 |
2.1 直接筛选 |
2.2 人工诱变创造变异 |
2.3 利用分子工程技术创造高光效种质 |
3 高光效种质在育种上的应用 |
4 高光效种质的获得途径、筛选方法的局限 |
4.1 高光效种质的获得途径受限 |
4.2 高光效种质的表型准确鉴定费时费力 |
4.3 高光效种质评价指标较单一 |
4.4 缺少对高光效种质育种价值的研究 |
4.5 高光效种质的育种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性不够 |
5 作物高光效种质筛选的展望 |
5.1 加强作物光合机理研究 |
5.2 拓宽高光效种质的筛选范围 |
5.3 利用分子聚合技术创制有利用价值的高光效种质 |
5.4 构建快速、准确的高光效表型测定方法 |
5.5 创建高光效种质综合筛选指标体系 |
5.6 提高高光效种质的实用效率 |
5.7 建立种质资源创新系统和共享平台 |
5.8 加强作物高光效育种技术研究 |
6 小结 |
(4)黄淮海地区大豆光合特性及高光效种质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材料 |
1.3 调查测定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大豆种质间光合参数的差异 |
2.2 不同大豆种质间光合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2.3 不同大豆种质间光合参数的主成分分析 |
2.4 不同大豆种质间光合参数的系统聚类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5)气候变化对抗虫大豆和高光效大豆及其主要害虫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影响 |
2 植物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
2.1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生物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
2.2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2.3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组织中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的影响 |
3 植物对昆虫影响的三个假说 |
4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昆虫的影响 |
4.1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咀嚼式昆虫的影响 |
4.2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刺吸式昆虫的影响 |
5 植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
5.1 气候变暖对植物生物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
5.2 气候变暖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5.3 气候变暖对植物营养品质的影响 |
6 气候变暖对昆虫的影响 |
6.1 气候变暖对昆虫发育和发生期的影响 |
6.2 气候变暖对昆虫种群的影响 |
7 其他气候环境因子对植物和昆虫的影响 |
8 开顶式气室在植物-昆虫生态学的应用 |
9 国内外大豆研究进展 |
9.1 大豆对食叶性害虫抗性的研究进展 |
9.2 抗虫性的机制类型 |
9.3 高光效大豆的研究进展 |
10 大豆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简述 |
10.1 斜纹夜蛾生物学特性 |
10.2 大豆蚜虫生物学特性 |
1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1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CO_2浓度倍增对抗虫大豆及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食物营养利用的影响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CO_2浓度设置 |
1.2 供试大豆 |
1.3 供试昆虫 |
1.4 试验测定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的影响 |
2.2 CO_2浓度倍增和大豆品种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繁殖、取食和排泄的影响 |
2.3 大豆叶片化学成分与斜纹夜蛾生长指标在不同CO_2浓度下的相关性分析 |
2.4 CO_2浓度倍增和大豆品种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食物营养利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CO_2浓度倍增对抗虫和感虫大豆的影响 |
3.2 倍增CO_2浓度下生长的抗虫大豆对斜纹夜蛾的影响 |
第三章 模拟气候变暖对抗虫大豆及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食物营养利用的影响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温度设置 |
1.2 供试大豆 |
1.3 供试昆虫 |
1.4 试验测定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温度升高对大豆的影响 |
2.2 温度升高和大豆品种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繁殖、取食和排泄的影响 |
2.3 温度升高和大豆品种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食物营养利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温度升高对抗虫和感虫大豆的影响 |
3.2 温度升高对斜纹夜蛾的间接影响 |
第四章 CO_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对抗虫大豆及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食物营养利用的影响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温度和CO_2浓度设置 |
1.2 供试大豆 |
1.3 供试昆虫 |
1.4 试验测定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O_2浓度-温度同时升高对大豆的影响 |
2.2 CO_2浓度-温度同时升高和大豆品种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繁殖、取食和排泄的影响 |
2.3 CO_2浓度-温度同时升高和大豆品种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食物营养利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CO_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对大豆的影响 |
3.2 CO_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对斜纹夜蛾的间接影响 |
第五章 CO_2浓度倍增对高光效大豆及大豆蚜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CO_2浓度设置 |
1.2 供试大豆 |
1.3 供试虫源 |
1.4 试验测定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2.2 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 |
2.3 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营养成分的影响 |
2.4 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蚜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
3 讨论 |
3.1 CO_2浓度倍增对高光效和常规光效大豆的影响 |
3.2 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蚜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
第六章 模拟气候变暖对高光效大豆及大豆蚜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温度设置 |
1.2 供试大豆 |
1.3 供试虫源 |
1.4 试验测定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温度升高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2.2 温度升高对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 |
2.3 温度升高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营养成分的影响 |
2.4 温度升高对大豆蚜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温度升高对高光效和常规光效大豆的影响 |
3.2 温度升高对大豆蚜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
第七章 CO_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对高光效大豆及大豆蚜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温度和CO_2浓度设置 |
1.2 供试大豆 |
1.3 供试昆虫 |
1.4 试验测定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O_2浓度-温度同时升高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2.2 CO_2浓度-温度同时升高对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 |
2.3 CO_2浓度-温度同时升高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营养成分的影响 |
2.4 CO_2浓度-温度同时升高对大豆蚜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
3 讨论 |
3.1 CO_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对高光效和常规光效大豆的影响 |
3.2 CO_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对大豆蚜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1 结论 |
1.1 气候变化对大豆影响的研究 |
1.2 气候变化下不同大豆品种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 |
1.3 气候变化下不同光效大豆品种对大豆蚜虫种群发生影响的研究 |
2 论文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专利授权、项目主持和荣誉获得 |
期刊论文 |
授权专利 |
主持完成项目 |
所获荣誉 |
致谢 |
(6)大豆新品种黑农68的选育与中试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1品种选育过程 |
2黑农68的主要特点 |
2.1高油、高产、稳产 |
2.2抗病性突出,抗逆性强 |
3黑农68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优化与集成 |
3.1播种方式和密度优化 |
3.2整地方式优化 |
3.3施肥优化 |
4品种中试与示范 |
5黑农68成果转化模式 |
6黑农68转化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7结论与讨论 |
7.1品种选育 |
7.2推广应用前景 |
(7)大豆主要株型和产量指标对大气CO2和温度升高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温度和CO2浓度试验设置 |
1.3 试验设计及指标测定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大豆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
2.2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大豆生物量的影响 |
2.3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大豆根冠比的影响 |
2.4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大豆籽粒产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8)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下高光效大豆产量评估及其抗虫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全球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上升态势及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
1.1 全球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的变化 |
1.2 CO_2和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
2 植物对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 |
2.1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影响 |
2.2 温度升高对植物及其次生代谢防卫的影响 |
3 我国大豆作物研究概况 |
3.1 国内外大豆研究进展 |
3.1.1 我国大豆产业供需现状 |
3.1.2 国内外大豆育种研究 |
3.1.3 我国大豆高光效育种 |
3.1.4 转基因大豆技术 |
4 气候变化对大豆作物的研究概况 |
4.1 气候变化对大豆作物的影响研究 |
4.2 CO_2和温度升高对大豆生理作用的影响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意义 |
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大豆主要株型和产量指标对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 |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1.1 试验地点概况 |
1.2 温度和CO_2浓度试验设置 |
1.3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
1.4 试验指标测定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分析 |
2.1 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大豆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
2.2 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大豆生物量的影响 |
2.3 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大豆根冠比的影响 |
2.4 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大豆籽粒产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三章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高光效大豆光合速率指标的影响 |
第一节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高光效大豆主要体型指标的影响 |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1.1 试验地点概况 |
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1.3 试验指标测定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高光效大豆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
2.2 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高光效大豆干重和根冠比的影响 |
2.3 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高光效大豆单株产量的影响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高光效大豆光合速率指标的影响 |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1.1 试验地点概况 |
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1.3 试验指标测定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气候变化对高光效大豆品种叶片光合速率与主要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下大豆蚜虫的种群动态研究 |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1.1 试验地点概况 |
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O_2和温度升高下OTC中大豆蚜虫数量动态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全文总结 |
1 主要结论 |
1.1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大豆主要体型和产量指标的影响 |
1.2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高光效大豆光合速率指标的影响 |
1.3 气候变化下大豆蚜虫的种群动态研究 |
2 本研究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9)超高产、抗病、广适应性大豆黑农51的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方法及经过 |
2 产量表现 |
2.1 产量鉴定试验 |
2.2 区域试验结果 |
2.3 生产试验结果 |
2.4 生产示范结果 |
3 特征特性及评价 |
3.1 高产、稳产 |
3.2 抗病、抗逆 |
3.3 优质、广适应性 |
3.4 高光合效率 |
3.4.1 光合效率 |
3.4.2 光合酶活性 |
4 栽培方法 |
4.1 栽培方式和密度 |
4.2 播法 |
5 讨论 |
5.1 育种目标 |
5.2 选育方法 |
5.3 栽培方法 |
(10)大豆品种垦丰16的选育及体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
2 品种特征特性 |
3 品种增产效果 |
4 适宜区域及栽培要点 |
4.1 适宜区域 |
4.2 栽培要点 |
4.2.1 选地与整地 |
4.2.2 播种 |
4.2.3 施肥 |
4.2.4 合理密植 |
4.2.5 田间管理 |
5 体会分析 |
5.1 选择优良亲本配制杂交组合 |
5.2 以理想株型为主要育种目标 |
5.3 抗灰斑病选择 |
5.4 加强品质分析工作 |
四、高脂肪和高光效的高产稳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黑农41选育与推广(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脂肪高产大豆品种东生79的选育及系谱分析[J]. 宗春美,任海祥,潘相文,王燕平,孙霞,李文,杜维广,刘宝辉. 大豆科学, 2020(01)
- [2]油菜高光效种质综合鉴选指标体系与方法[J]. 张耀文,侯君利,赵小光,关周博,李殿荣,田建华,董育红,王竹云. 作物杂志, 2019(04)
- [3]作物高光效种质筛选的研究进展[J]. 张耀文,赵小光,关周博,侯君利,王学芳,董育红,田建华,李殿荣,王竹云. 中国农学通报, 2019(18)
- [4]黄淮海地区大豆光合特性及高光效种质筛选[J]. 牛宁,李振侠,金素娟,赵璇,付雅丽,焦鑫,王玉岭,李占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04)
- [5]气候变化对抗虫大豆和高光效大豆及其主要害虫的影响研究[D]. 张逸飞.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6]大豆新品种黑农68的选育与中试示范[J]. 刘鑫磊,栾晓燕,马岩松,王家军,曲春礼,马长友,杨忠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10)
- [7]大豆主要株型和产量指标对大气CO2和温度升高的响应[J]. 苏营,张逸飞,牟文雅,邢光南,陈法军. 生态学报, 2016(09)
- [8]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下高光效大豆产量评估及其抗虫评价研究[D]. 苏营.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9]超高产、抗病、广适应性大豆黑农51的选育研究[J]. 栾晓燕,陈怡,杜维广,满为群,刘鑫磊,马岩松,林蔚刚,王家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10)
- [10]大豆品种垦丰16的选育及体会分析[J]. 杨丹霞,王德亮,姜玉久,蒋红鑫,王继亮,麻成军. 大豆科技,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