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诊所管理不力,税收流失严重

个体诊所管理不力,税收流失严重

一、个体诊所缺乏管理 税收流失现象严重(论文文献综述)

郭泓宇[1](2021)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个人所得税虽然开征较晚,但是发展较快。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基本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不健全、个人所得税征管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较多。个人所得税在筹集政府财政收入、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等方面的功能不能很好的实现。因此需要针对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现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由于导致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影响因素较多,不易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因此需要找到个人所得税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建议。本文主要通过文献阅读等方法总结出导致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总结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为防止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理论研究出发,分析个人所得税流失带来的危害。通过查找资料和文献阅读了解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的现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以及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资料和一些税务部门披露出来的逃税案件,初步了解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个人所得税的税制,个人所得税缴纳的社会环境等方面。通过以上了解分析编制调查问卷,对个体特征(如年龄,职业,学历等)不同的纳税人进行调查分析。本次问卷调查,一共收回有效问卷164份。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其主要受到纳税人税收道德,税务征管与税收公平,纳税意愿,税务代理制度,个人所得税税制,纳税成本这六大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税人的税收不道德是影响个人所得税流失的主要原因。对于个体特征不同的人来说,导致个人所得税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例如,对于收入较高的纳税人而言,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影响因素集中在纳税成本,与税收征管方面。对于收入较低纳税人而言,税收道德与纳税意愿则是其个人所得税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降低上述影响因素对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影响,使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从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与改革个人所得税的税制这两方面入手,借鉴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流失的治理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议。

孔少楠[2](2020)在《私人诊所医生处方行为和利他性实验经济学研究 ——以青岛为例》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私人诊所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截至2014年,全国私人诊所数量达到149175家,占全国诊所数量的比例超过96%。私人诊所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主要原因是此类诊所可及性好、患者就医方便且就医成本较低。但是,由于私人诊所未被纳入HIS等其他医疗IT系统管理,对私人诊所医生的诊疗行为以及私人诊所的管理一直处于卫生管理研究的边缘。医生的处方行为直接决定了医疗服务质量,因此是非常重要的的医疗服务环节。我国私人诊所的卫生服务市场与公立医院的卫生服务市场不同,很少能够纳入医保报销,因其受到支付方式、医疗服务范围、医生执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医生处方不合理的现象极其常见。普通感冒是人民群众的常见病之一,虽然该病的发病率高且目前尚无特异性药物,但是普通感冒是自限性疾病,通常7天内可自愈。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普通感冒的治疗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是诊疗过程不规范、抗生素不规范使用、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等。近年来,相关管理部门已经注意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来严格管理私人诊所的诊疗活动,希冀能够有效提高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质量,但是由于私人诊所缺乏具体的监管措施和手段,难以像对公立医疗机构那样对私人诊所进行管理。因此,通过对私人诊所医生诊疗行为的分析,探讨影响医生处方行为的因素,有助于政府优化相应的卫生政策,提高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及市场有两大特征,一个是不确定性,另一个是信息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会在市场上出现诱导需求。经济学家发现,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不能解释真实的经济社会中的一切现象,尤其是医生的种种行为,需要新的理论对此进行解释。麦克圭尔提出了医生利他主义模型,认为医生的效用来自于三方面,分别是净收入、闲暇时间和对患者无效用的诱导。对前人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由于利他主义存在测量难度、田野实验的难度也远远大于实验室实验,因此目前对利他主义和医生诊疗行为之间的研究仍然较少:(1)对于医生利他性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研究方面展开,缺乏实证研究的数据支持;(2)目前研究很少聚焦医生利他主义与处方行为、其他医疗行为的关系,以及医生的社会偏好是否保持一致性;(3)医生的社会性利他性仅仅从利他/利己两个角度进行区分,不够细致。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体目标:采用田野实验的方法,以青岛市私人诊所为例,采用匿名审计的方式对私人诊所医生的诊疗行为进行实验,借助普通感冒观察私人诊所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医生在社会规范下的利他水平、在医疗情境中的利他水平性别以及医生处方行为关系,探讨医生的社会利他水平对诊疗行为的影响,对现有的私人诊所医疗行为监管措施提出改善建议,促进全面健康水平的提升。本研究的具体目标为:(1)通过对私人诊所医生在普通感冒诊疗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匿名审计实验,对医生具体的诊疗行为进行量化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卫生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优化和制定相关监管政策、优化监管手段提供决策依据。(2)分析不同性别的私人诊所医生在普通感冒疾病的诊疗行为上的差异,探索性别与医生行为之间的关系。(3)通过基于社会规范的利他主义实验对医生利他性进行评估,结合医疗情景下的医生利他水平,分析医生在社会规范下的利他水平与医疗情景下利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对象为青岛市私人诊所以及诊所中的执业医生。从青岛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正式注册的西医诊所中,随机化抽样选择133家诊所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计量经济学中随机配对的方法,保证了实验过程中私人信息保护问题。实验设计(1):匿名审计医生诊疗服务行为。本研究面向大学生进行招募,共招募了 36名女性大学生(17组试验人员+2位备份)作为审计人员。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对审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和预实验,确保审计员陈述普通感冒症状时能够严格按照拟定的台词进行陈述,并且与医生的沟通过程具有一致性,避免影响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审计员假装是病人,到诊所自述自己的症状(同普通感冒),记录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离开诊所后填写本研究的“病人评估问卷”。实验设计(2):通过利他主义实验来观察医生的利他性。在本研究中,调查员扮演成普通感冒病人到私人诊所中就诊,在就诊结束后将预先留有“失主”信息以及其他物品的钱包悄悄放到诊所。我们根据医生是否与“失主”联系以及如何处理钱包中的现金来判断医生在利他主义程度,并将其分为在社会规范方面的纯粹利他组、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同时与实验(1)中所表现出来的医生行为进行比较,分析三组医生行为差异。同时,在本研究中也分析了医生性别与处方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应用SPSS22.0(中文版)软件、MicrosoftOffice 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对于连续性的因变量采用方差分析,并一般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对于分类变量类型的因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诊所诊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私人诊所中医生在治疗普通感冒时,存在诊疗不规范和用药不规范现象。例如,在问诊过程中,询问患者是否咳嗽或者咳痰的医生比例低于50%,使用听诊器的医生比例不足20%,询问患者是否药物过敏的医生比例不足30%。虽然病人并不需要服用任何药品,但是开具药品的医生比例非常高。其中,开具药品的医生所占比例为88.72%,开具抗生素的医生所占比例为48.87%,开具中成药的医生所占比例为72.93%,开具西药的医生所占的比例为64.66%,为患者开具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医生比例为70.68%。开具药品的医生比例高,但是提供药事服务的医生比例却不高,例如,告知病人用药方法的医生所占比例为64.66%;告知病人药物副作用的医生所占比例仅为9.02%,告知病人其他注意事项的医生所占比例为78.95%。诊所中存在大量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48.87%的医生为患者开具了抗生素处方,平均每个医生开抗生素0.49±0.91种。医生所开具的抗生素分为四类,其中,头孢菌素类占比最高,为56.92%,其次是大环内酯类,占比为16.92%,再次为青霉素类,占比为13.85%,最次是喹诺酮类,占比为12.31%。没有医生为患者开具两类或两个以上的抗生素。本研究中,有1位医生为“患者”开具了利巴韦林,占医生总数的0.75%。本研究中,为“患者”开具中成药的医生为97位,占医生总数的72.93%。在本研究中,所有的医生均为西医,在为患者开具感冒类中成药时,实际上是不能够对患者进行“望、闻、听、切”的诊断的,从而不能辩证用药。同时,患者并没有提到心脑血管或者骨科方面的不适,但是部分医生为了患者开具了心脑系统的中成药以及骨科中成药,这属于明显的超范围用药。本研究中针对病人的最优治疗方案中是不需要开药的,但是88.72%的医生都为“患者”开具了药品,平均每位医生开药1.80土0.92种,平均每位医生开药的价格为38.35±25.19元,诊所中诱导需求现象严重。(2)利他主义与医生处方行为在社会规范下的利他主义实验(“丢钱包”)中,医生表现出了不同的利他性。在133家样本诊所中,有66家诊所打回电话,询问是否有人丢失了钱包,并在实验员的请求下将钱包及钱包内的东西寄回。有1家诊所打回电话,但要求“失主”上门领取钱包。利他主义可以分为自我利他主义(ego-altruism)和纯利他主义(pure-altruism)两种。自我利他主义(ego-altruism)是指个体同时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利益。纯利他主义(pure-altruism)是指个体仅关注他人的利益。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将38家寄回钱包且将剩余现金也归还的医生作为纯利他组,28家寄回钱包但未归还现金以及1家要求“失主”上门领取钱包的医生(共计29位)作为自我利他组,66家诊所的医生作为利己组。分析结果显示,纯粹利他组、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医生在开药总种类、抗生素种类、药品总价格、抗生素药品价格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对于是否开具抗生素,纯粹利他组、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医生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纯粹利他组的表现优于利己组,利己组的表现由于自我利他组。对于开药总种类数,纯粹利他组和自我利他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粹利他组的表现优于自我利他组:纯粹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492),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较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5)。对于抗生素种类数,纯粹利他组和自我利他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粹利他组的表现优于自我利他组;纯粹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较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药品总价格,纯粹利他组和自我利他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粹利他组的表现优于自我利他组;纯粹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86),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较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抗生素药品价格,纯粹利他组和自我利他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粹利他组的表现优于自我利他组;纯粹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64),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性别与医生处方行为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医生和女性医生处方行为无显着差异。男性医生群体中开药医生占的比例90.91%(60/66),女性医生群体中开药医生的比例86.57%(58/67);男性医生群体中开抗生素类药品医生占的比例为50.00%(33/66),女性医生群体中开抗生素类药品医生占的比例47.76%(32/67);男性医生群体中开非抗生素类药品的比例为90.01%(60/66),女性医生群体中开非抗生素类药品的比例83.58%(56/67);男性医生群体中开中成药的比例为74.24%(49/66),女性医生群体中开中成药的比例76.12%(51/67)。男性医生群体中开药总价格的均值为38.55±23.23元,女性医生群体中开药总价格的均值38.72±26.93元;男性医生群体中开抗生素类药品的均值为5.55±7.23元,女性医生群体中抗生素类药品的均值6.20±8.05元;男性医生群体中开非抗生素类药品价格的均值33.00±22.29元,女性医生群体中开非抗生素类药品价格的均值32.52±26.06元;男性医生群体中开中药类药品价格的均值15.88±19.35元,女性医生群体中开非抗生素类药品价格的均值15.64±16.75元。(4)利他主义与医生其他医疗行为本研究发现,医生医疗行为中的部分其他医疗行为与社会利他性具有相关性,纯粹利他组、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医生在患者就医经历的总体评分和向父母推荐该医生的可能性得分以及诊疗时长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就医经历的总体评分和推荐可能性这两项的得分最能体现患者本次就医感受,我们对三组医生在这两方面得分进行比较,发现:患者在纯粹利他组医生诊所的就医经历总体评分为6.15±1.65分,患者在自我利他组医生诊所的就医经历总体评分为5.65±1.63分,患者在利己组医生诊所的就医经历总体评分为5.06±1.63分。患者对纯粹利他组医生诊所的推荐程度得分为5.42±2.17分,患者对自我利他组医生诊所的推荐程度得分为4.86±1.62分,患者在利己组医生诊所的推荐程度得分为4.34±1.90分。患者在纯粹利他组医生诊所的诊疗时长均值为9.21±3.38分钟,患者在自我利他组医生诊所的诊疗时长均值为7.12±3.45分钟,患者在利己组医生诊所的诊疗时长均值为7.27±4.05分钟。(5)性别与医生的其他医疗行为诊疗时长与患者就医满意度以及医生的利他偏好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对男女医生的诊疗时长进行比较,发现:患者在男性医生诊所的诊疗时长均值为7.06±3.87分钟,患者在女性医生诊所的诊疗时长均值为8.63±4.15分钟。对男女医生的诊疗时长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两组医生诊疗时长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研究通过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医生在社会规范下的利他水平、在医疗情境中的利他水平性别以及医生处方行为关系,探讨医生的社会利他水平对诊疗行为的影响,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私人诊所医生对于普通感冒的诊疗过程有待规范,例如诊疗流程不规范、抗生素使用不规范、违规使用利巴韦林、引致需求明显等。(2)私人诊所医生的社会利他性与医疗情景下的利他性相关。具有纯粹利他偏好的医生在抗生素的使用、药品种类、药品价格、患者满意度、诊疗时长方面的表现优于具有自我利他偏好和利己偏好的医生。具有自我利他偏好的医生的患者满意度虽然高于具有利己偏好的医生,但是在抗生素的使用、药品种类、药品价格方面的表现劣于具有利己偏好的医生。(3)私人诊所医生的性别与医生的处方行为无关,但与诊疗时长相关,女性医生的诊疗时长长于男性医生。基于本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进一步加强对私人诊所的监督力度,推广使用匿名审计。(2)对现有医疗价格体制进行调整和优化。(3)在私人诊所中也引入商业医疗保险或者社保,通过第三方监督降低居民医疗成本。(4)加强对普通感冒正确治疗方式的培训和教育宣传,减少抗生素使用不规范的现象。(5)提高医生的社会利他性水平,促进患者的健康收益。

于沛鑫[3](2020)在《分级诊疗制度下哈尔滨市平房区中医诊所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疾病分布和流行病类型发生巨大的转变,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双方矛盾激增,为匹配居民健康需求侧的“正三角”,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医疗资源流向,努力完善优质资源共享的机制,但目前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仍是缓慢,社区预防医疗保健功能尚不健全,为进一步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中医诊所被列为纵向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工作重点,随着中医诊所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医诊所在分级诊疗制度下供给侧作用开始显现,中医诊所的发展对社区预防医疗保健体系的建立以及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强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缓解居民卫生经济负担并提升其健康生活的水平。本研究基于分级诊疗制度下基层初级卫生医疗保健层面,详细阐述分级诊疗制度下中医诊所的作用,并以中医诊所为主体,对哈尔滨市平房区中医诊所现状进行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与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医诊所目前的经营情况、管理措施、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解。在制度试行以及社会需求的背景下,对调查结果经整理发现的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原因分析,针对平房区中医诊所问题从人才技术、卫生监督、政策、行业管理、社会宣传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引导中医诊所融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立,充分发挥分级诊疗职能,加快适应医疗市场运行,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满足居民“正三角”卫生医疗保健需求,改善社会居民的健康状况,提升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陈阳[4](2020)在《可持续更新视角下旧城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路径演变》文中研究表明土地混合利用理念自复苏以来一直是旧城中心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与目标。当前我国正面临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重要时刻,在国家严控新增用地指标、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既有建成区的功能提升与结构调整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土地混合利用因具备多维度可持续效应潜力,也就成为当前我国旧城中心区更新的重要目标。然而,我国既往的土地混合利用研究与实践长期固化于“功能混合”理念框架,缺乏“通过城市更新促使土地混合利用发挥多维度可持续效应”的切实经验,与西方国家建设发展存在明显差距,急需变革。因此,本文意在以土地混合利用理念复苏发源地“旧城中心区”为研究对象,归纳西方英美国家土地混合利用路径为实现可持续效应经历的演变历程规律,据此审视我国典型案例南京的既有路径成效,以期为我国改革提供依据。针对过往研究的不足,在确定研究目标与整体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文章研究主体分为“审视框架构建”、“历程脉络剖析”、“演变规律归纳”、“典型案例审视”四个部分。首先,通过剖析土地混合利用实现可持续效应的本质,以及过往研究认知的差异与共识,明晰过往研究框架对土地混合利用演变规律解析的不足,确定新的审视框架的构建准则,进而依据准则确立包括审视内容、审视历程、审视规律应用等三层次的审视思路,确定英美国家及南京为具体审视对象,明确审视时间范围和历史阶段分期,确定审视分析数据资料类型,从而完成可持续更新审视框架的构建。其次,依托可持续更新审视框架,厘清英美国家1900年代至今的土地混合利用实践瓦解、复苏、衍化各历史阶段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现实问题,剖析各阶段时期中现代规划理论、后现代规划理论、可持续更新理论对土地混合利用的土地功能要素、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权力等三方面内容的应对性变革要求,以及相应时期现实实践中这三方面内容的切实转变,从而明确各阶段实践的价值目标、解决重点及模式特征。再次,在历史脉络梳理的基础上,归纳土地混合利用的土地功能要素、土地利用形式和土地利用权力三维度的演变特征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功能-时空-权力”协同演变关系,剖析促成路径演变的“社会—市场—政策”三角动力机制的实施逻辑,并辩证性探讨路径演变的本质、路径演变的重点难点和实践者应当秉持的正确认知态度。最后,根据西方规律模型中“功能-时空-权力”协同演变规律特征,建立“空间模式”、“时间模式”、“权力模式”3个维度16个分项的评价要素体系,运用GIS、Depthmap、Flo EFD、Excel等软件平台,通过香农维纳指数分析、空间句法分析、风热环境模拟分析、空间演变一致性分析、政策制度分析等多元技术方法,定量定性地全面审视了1978年以来南京旧城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路径演变趋势,客观总结其成效、问题及背后机制,并尝试提出相应改革建议。

尹天野[5](2020)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个人所得税自诞生以来,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最大的财政收入税种。中国的个人所得税从产生发展至今经历七次修订,税收收入呈逐年递增模式,已经逐渐稳定成为我国的第三大税种。然而,范冰冰偷逃税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管还存在漏洞。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要求税务部门加大税收征管和稽查力度。由于征管部门沟通不顺畅、获取个人信息手段单一、查处处罚力度不大等原因,导致个人所得税部分税款的流失,亟待进行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研究。基于上述背景,立足于牡丹江市个人所得税征管实践,结合笔者的实习经历,从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相关概念出发,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博弈理论、税收遵从理论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运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从牡丹江市税务局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实际工作入手,发现存在纳税人自主申报意识不强、非工资性收入税收征管愈加困难、税务稽查作用与效果弱化、个人所得税征管的质效不高等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探索构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个人所得税征管质量的评价体系,然后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在牡丹江市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中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荷兰,以及国内的上海市、深圳市、哈尔滨市、大庆市在个人所得税征管方面的经验与技术手段创新,得出增加对高收入人群的监管方式、提升对税源的监控能力、构建全面的个税收入信息体系、重视纳税服务体系建设等启示。针对牡丹江市个人所得税征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如提高纳税遵从度、加强税源监控、加强税务执法人员的管理、不断优化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等,以此为实施个人所得税的有效征管提供参考。

邱丽娜[6](2020)在《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收入流失管理优化研究 ——以范XX“阴阳合同”偷逃税款事件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诸如收入分配不均衡、贫富之间差距加大,这些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由于个人所得税调节具有调节收入的作用,社会民众、学者越来越关注其征收管理。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依旧存在很多漏洞和问题,特别是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收入流失现象十分普遍和严重,有损税收公平。2018年,范XX被爆出“阴阳合同”偷逃税款事件,更是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税款流失严重程度。虽然,2018年个人所得税进行了改革,但个税流失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研究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和优化管理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税收公平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通过梳理范XX“阴阳合同”偷逃税款案件始末,识别其偷逃税款手段,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模式中体现的纳税人、税务机关、涉税第三方三个角度,运用税收公平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深入分析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原因,给出优化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税款流失管理的建议。经研究得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之所以流失严重,其原因在于个人所得税的制度在促进税收公平上还存在漏洞,申报制度不完善,纳税人诚信申报纳税的意识和自觉性不高,税务机关监管稽查不力、第三方信息收集运用效果不佳,协税护税机制运行不畅等。因此,优化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管理,就要进一步优化个人所得税公平制度,培养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高税收遵从,提高税务机关征管能力和水平,加强协同治税。

杨兆波[7](2020)在《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收遵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房屋租赁行业发展迅猛。自2011年在重庆和上海两个城市开展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工作以来,房产税作为房产保有环节征收的唯一一种财产税,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明确个人住房租金支出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按月定额扣除。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释放利好的同时,揭露了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的问题。在房屋租赁税收中,房产税是占比最大的地方税种,本该在增加地方税收收入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就笔者所处X县来说,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因此,本文以X县实际出发,从纳税人税收遵从和征税人税收遵从两个维度,着重研究个人住房租赁房产税问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博弈论、范拉伊模式理论出发,通过对X县部分居民和税务机关部分干部职工进行分别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他们各自角度对个人住房租赁房产税的真实看法作为第一手资料,再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找出影响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收遵从的变量,将找出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再对模型进行检验、解释和分析。最后对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收遵从情况做总体描述,分析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借鉴国家经验,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有五个部分。第一章——核心概念和基础理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房产税、税收遵从的概念和相关的理论,界定了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个人住房直接租赁行为的广义税收遵从。第二章——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收遵从的现状分析。本部分主要是通过税收入库情况、征管情况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收遵从的现状,分析结果显示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款入库数额非常小,税务机关几乎从未开展纳税评估和税务检查,税务机关90%以上的工作人员认为个人房屋租赁行为存在税收流失现象且对地方财政造成影响,同时税务机关在个人房屋租赁行为房产税征管工作中面临很高的风险。在参加问卷调查的233位居民中,近半数的人完全不知道个人出租房屋需要缴纳房产税且不会主动申报缴纳税款,但随着被税务机关查获的可能性增大,主动申报缴纳的人数比率上升了19.75%。第三章——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遵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本部分主要从纳税人和征收人两个维度分析了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遵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纳税遵从存在问题主要有税收政策知晓度低、纳税意识淡薄,偷逃税现象明显,税收流失严重;征税遵从方面存在的户主要问题有为建立有效的房产数据维护机制、未定期实施有效的评估与检查、对自然人税收管理和服务意识薄弱;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税种设计不尽合理,综合税率过高;二是法律法规不完善,权威性不高;三是税收宣传不到位,诚信纳税氛围不够;四是税源分散隐蔽,租赁关系难以确认;五是信息化征管水平有待提升。第四章——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收遵从国际经验借鉴。本部分主要从分析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关于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征管经验,借鉴其提高税收遵从的经验。第五章——提升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收遵从的对策建议。本部分主要针对X县实际,提出提高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收遵从的对策建议,概括为:一是加快房产税立法,推进税制改革;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自然人税收管理,三是注重宣传实效,提高居民的纳税意识;三是创新租金认定方式,促进税收公平。

姚新颖[8](2020)在《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与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目的自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儿童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但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却日益严峻,儿科医生流失相对于其他专业偏高,儿科医生队伍稳定性有待加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生大计,儿科医生是儿童健康事业的守护人,公立医疗机构是儿童医疗健康保障的主体,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短缺和流失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儿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通过对比分析公立医疗机构在职儿科医生的离职倾向及已离职儿科医生离职行为的影响因素,找出儿科医生离职的深层次动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2.研究对象由于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涉及到儿科医生离职过程的不同状态,因此研究对象的选取不一致。离职倾向研究对象为全国范围内公立医疗机构在职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对象选取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离职儿科医生。理论上,对比广东省范围内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研究,我们发现其具有相对一致性;实践上,由于全国离职儿科医生数据难以获取,因此从调查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离职儿科医生进行调查。3.研究方法3.1文献分析法通过在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相关网站检索关键词“儿科医生离职”、“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儿科医生离职行为”,搜索儿科医生离职问题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研究国内外关于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梳理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思路。3.2问卷调查法在文献分析与回顾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儿科医生离职倾向调查问卷,选择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以及离职倾向等变量进行概念操作化、量化,对全国范围内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4906名当日在岗儿科医生进行离职倾向影响因素调查。在文献分析与回顾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选择离职行为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概念操作化、量化,对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共寻访407名已离职儿科医生进行离职行为影响因素调查。3.3统计分析法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SPSS、SPSS Process、AMOS等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效应分析、主成分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处理,从而探究全国范围内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流失现状,并分析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3.4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公立医疗机构在职儿科医生的离职倾向及已离职儿科医生的离职行为影响因素,深入了解儿科医生流失原因,提出缓解儿科医生短缺及流失问题的应对策略。4.研究结果4.1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分析(1)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年龄段、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地区、医疗机构类型、医疗机构等级、职业职称等级、工作年限、管床数(工作量)、周休息天数和月收入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有统计学意义。(2)依次回归分析可知,年龄、性别、周休息天数、职业认同、内部工作满意度及外部工作满意度对儿科医生离职倾向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当纳入外部工作满意度变量时,医疗机构等级及月收入变量的回归系数随之不显着。(3)中介效应分析可知,内部工作满意度及外部工作满意度是职业认同对离职倾向影响的中介变量,起部分中介效应作用。4.2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1)儿科医生流失现状分析可知,2008-2018年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执业地点、范围、资格(注销)的变更数量处于上升趋势,执业范围变更人数占总变更人数的78.65%,中青年儿科医生流失现象严重。(2)离职原因分析可知,职业发展、工作压力及社会地位是促使其离职的主要原因,薪资福利是次要原因。(3)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可知,组织与回报因素和个人与发展因素的相关程度最高(0.53),其次是工作与前景和社会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程度(0.37),工作与前景和个人与发展的相关程度(0.21)。单位文化是组织与回报的主要观测变量,社会认同是工作与前景的主要观测变量,晋升发展机会是个人与发展的主要观测变量,家庭关系是社会与家庭的主要观测变量。5.研究结论(1)对比分析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可知,儿科医生的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呈现一致性特点:中青年儿科医生的离职倾向较强,且这部分儿科医生流失最严重;综合医院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较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较高;收入越低,儿科医生的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越高。(2)对比分析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可知,儿科医生的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呈现差异性特点: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较高,而较为发达地区的儿科医生离职行为较高;工作满意度调查中,月收入是儿科医生最不满意的因素,却非导致儿科医生产生离职行为的首要因素;职业认同调查中,儿科医生职业认同度处于中度水平,但社会认同是工作与前景的主要观测变量;晋升发展机会是个人与发展的主要观测变量,也是儿科医生离职的首要原因。(3)分析儿科医生离职动因可得,儿科医生认同感与价值感缺失是导致其离职的深层次动因,主要表现在自我感知社会认同度低、劳动与回报不相符、职业晋升不平衡等方面。因此应当建立健全儿科医生的职业晋升和发展机制,有效缓解儿科医生的工作压力,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快促进儿科医生的队伍培养和建设,合理优化儿科的医疗资源配置,大幅提高儿科医生的薪酬待遇,从而推动整个儿科领域的良性发展,为儿童健康事业打下牢固的根基。

张宁芮[9](2020)在《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镇化进程在近年来提速迅猛,以致出现不断流失的乡镇人口以及不断严重的老龄化等问题,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受到冲击,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乡镇医疗设施布局不平衡,可达性差,服务覆盖率低。另一方面,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病人就诊率下降、相关科室功能闲置、医院内部流线混乱等问题。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探索符合患者实际医疗需求和设施均衡配置的规划及建筑策划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包含两部分:首先是规划布局与建筑现状分析,规划布局主要以我国常州市明光市为研究案例,以日本石川县南加贺二次医疗圈和金泽市为比较案例,运用Arc GIS可视化平台对比分析2国4个地区医疗设施分布特征及可达性,总结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进一步对乡镇卫生院规划布点进行评价,以我国常州市99所乡镇卫生院为分析对象,运用Arc GIS的最近设施点分析,测定不同级别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半径,与《常州市医疗卫生计生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中基层医疗设施的未来规划目标相比较,判断其合理性。建筑现状分析结合对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实地调研分析,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规模、科室功能设置、选址规划进行合理剖析。以常州市下辖溧阳市戴埠中心卫生院、南渡中心卫生院及新北区罗溪卫生院、奔牛人民医院为调研对象:1.对医护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卫生院发展脉络、设计初衷、使用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2.通过收集现有资料、提炼建筑内部功能信息、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实地调研4所卫生院内部相关区域,获取各部分科室功能的设置、位置关系、改扩建及功能置换情况等。3.对比分析医院现状平面与原始设计图纸之间的差异,研究分析针对医院功能设置与患者间的需求错位、实际空间使用不均衡、内部流线混乱等具体问题。同时以日本人口收缩地区二次医疗圈的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比较案例,通过对比二者建设规模、功能设置、面积指标等,分析优缺点。其次是对建筑策划的研究,本文研究范围为乡镇卫生院这类医疗设施,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建筑。因而在第四章中依据建筑策划的研究方法及步骤,同时结合第二章与第三章的研究成果从策划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还有策划战略中选址、规模、功能的策划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乡镇卫生院的建筑策划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结论有:通过对比我国与日本医疗设施布局均衡性及可达性之间的差距,结合常州市2016-2020年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布局,提出三种模式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径指标的测定,进而优化设施服务覆盖范围指标及建设标准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我国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日本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的基础上解明了卫生院患者行为特征、就医需求以及内部功能的使用现状与设计人员预想之间的差距,运用记述统计、聚类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乡镇卫生院各科室房间功能设置、面积占比及位置关系等设计要点。综合以上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规模策划、功能策划、选址策划3个角度为乡镇卫生院这一建筑类型的策划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卢家玉[10](2020)在《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税务系统是我国行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全面深化改革、国地税合并的背景下,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稳定的干部队伍至关重要。L市税务系统近年来干部流失加剧,且流失到体制外的干部越来越多。干部流失导致L市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失去稳定性、影响税收工作的开展,并且增加了人才培养成本。因此,解决干部流失问题已经成为L市税务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角色交换理论、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对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问题展开研究。文章在结构上,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方法,并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界定、分析,为全文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现状及成因分析,介绍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基本情况及危害,分析导致干部流失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国内其他地区税务系统解决干部流失问题的经验借鉴与启示,探讨国内部分城市税务系统解决干部流失问题的有益经验,总结利于L市税务系统解决干部流失问题的启示;第五部分是解决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问题的建议,结合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实际及成因、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提出利于L市税务系统解决干部流失问题的建议;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总结全文。研究表明,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的成因主要在于薪酬激励性不足、培训流于形式、发展渠道狭窄、奖励与惩罚管理作用弱化、绩效考核实效性差等问题。因此,解决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问题,应当完善薪酬、重视干部培训、畅通发展渠、完善干部奖惩机制、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二、个体诊所缺乏管理 税收流失现象严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个体诊所缺乏管理 税收流失现象严重(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个人所得税流失相关理论分析
    2.1 个人所得税流失概念
    2.2 个人所得税流失的理论
        2.2.1 纳税遵从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税收公平理论
    2.3 个人所得税流失效应分析
        2.3.1 个人所得税流失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
        2.3.2 个人所得税流失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
        2.3.3 个人所得税流失对税收公平影响
第3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3.1 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现状
    3.2 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原因分析
        3.2.1 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经济学分析
        3.2.2 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影响因素
第4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分析
    4.1 问卷的设计基本情况说明
        4.1.1 问卷调查对象与目的
        4.1.2 问卷调查内容
    4.2 问卷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
        4.2.1 基本信息的描述性分析
        4.2.2 具体问题的描述性分析
    4.3 个人所得税流失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3.1 问卷信度检验
        4.3.2 问卷适应性检验
        4.3.3 主要影响因素
    4.4 不同特征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4.4.1 纳税年龄不同的人个人所得税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4.4.2 教育水平不同的个人所得税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4.4.3 职业不同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4.4.4 纳税人收入不同的个人所得税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4.4.5 不同收入来源个人所得税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4.4.6 缴纳方式不同的个人所得税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4.4.7 不同地区的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防范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国外经验借鉴
    5.1 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国际经验借鉴
        5.1.1 完善的税源监控体系
        5.1.2 严格的税务稽查制度
        5.1.3 成熟的纳税人信用体系
        5.1.4 良好的纳税服务方式
    5.2 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的国际经验借鉴
        5.2.1 以家庭为纳税单位
        5.2.2 完善的税务代理制度
第6章 防范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建议
    6.1 加强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力度
        6.1.1 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源监控能力
        6.1.2 加大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稽查力度
        6.1.3 进一步建立纳税信用体系
        6.1.4 提升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质量
    6.2 进一步改革税制
        6.2.1 考虑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征税方式
        6.2.2 大力推行税务代理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私人诊所医生处方行为和利他性实验经济学研究 ——以青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诊所发展现状分析
        1.1.2医生处方行为现状分析
    1.2 研究现状
        1.2.1 利他与医生行为
        1.2.2 性别与医生行为
        1.2.3 博弈论视角下的医患关系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意义
    1.5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2.2 医生行为模型
    2.3 社会偏好与行为博弈论
        2.3.1 人的社会偏好
        2.3.2 社会偏好的微观结构
        2.3.3 利他偏好下的行为博弈论
    2.4 利他行为的测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献综述
    3.1 利他主义及其基础
        3.1.1 利他的生物学基础
        3.1.2 利他的神经经济学基础
        3.1.3 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3.1.4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3.2 医生及其行为
        3.2.1 医生与医学中的利他行为
        3.2.2 医护人员的性别及诊疗行为
        3.2.3 不合理的处方行为
    3.3 利他主义与行为博弈论
        3.3.1 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
        3.3.2 行为博弈论
    3.4 关于利他主义的田野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原理、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4.1 实验原理
        4.1.1 关于实验经济学
        4.1.2 田野实验
        4.1.3 审计实验及其在卫生领域的应用
    4.2 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
        4.2.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4.2.2 伦理学问题
        4.2.3 实验设计
        4.2.4 质量控制
        4.2.5 数据分析方法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一般性结果
        5.1.1 样本诊所的基本情况
        5.1.2 样本诊所医生的基本情况
        5.1.3 利他主义实验的基本情况
        5.1.4 审计实验中医生诊疗行为的基本情况
    5.2 利他性、性别与医生医疗行为关系的分析结果
        5.2.1 利他性与医生处方行为的关系分析
        5.2.2 性别与医生处方行为的关系分析
        5.2.3 利他性与医生其他医疗行为关系分析
        5.2.4 性别与医生其他医疗行为的关系分析
    5.3 定性分析
        5.3.1 关于普通感冒的处方行为
        5.3.2 关于就医体验等其他医疗行为
    5.4 小结
第六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6.1 方法学的讨论
        6.1.1 田野实验在医疗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6.1.2 匿名审计实验数据具有高可靠性
        6.1.3 数据质量保证
        6.1.4 数据分析方法
        6.1.5 实验细节的设计
    6.2 实验结果的讨论
        6.2.1 诊所诊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6.2.2 利他主义与医生行为
        6.2.3 性别与医生行为
    6.3 结论与政策建议
        6.3.1 结论
        6.3.2 政策建议
    6.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6.4.1 本研究的创新点
        6.4.2 本研究的不足
附件1 病人评估问卷
附件2 病人台词
附件3 接线员台词
附件4 准考证
附件5 学生名片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分级诊疗制度下哈尔滨市平房区中医诊所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对象
    1.7 研究方法
2. 分级诊疗制度下中医诊所的价值探讨
    2.1 相关概念
    2.2 分级诊疗制度下中医诊所的作用
3. 平房区中医诊所经营管理状况
    3.1 平房区相关概况
    3.2 中医诊所基本情况
    3.3 中医诊所管理措施
    3.4 中医诊所经营状况
4. 哈尔滨市某区中医诊所案例分析
    4.1 哈尔滨市某区A中医诊所实地情况研究
    4.2 哈尔滨市某区B中医诊所实地情况研究
5. 平房区中医诊所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
    5.1 平房区中医诊所现存问题
    5.2 中医诊所现存问题成因分析
6. 中医诊所发展建议与对策
    6.1 人才技术对策
    6.2 卫生监督及政策对策
    6.3 行业管理对策
    6.4 社会宣传对策
7.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可持续更新视角下旧城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路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西方旧城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理念与实践持续强化演变
        1.1.2 国内背景:本土旧城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现实与转型需求存在落差
    1.2 研究问题
        1.2.1 理论问题:归纳西方旧城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路径演变规律
        1.2.2 应用问题:审视我国典型案例城市旧城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既有路径成效
    1.3 研究意义
        1.3.1 拓展完善旧城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理论认知
        1.3.2 实现由静态格局到动态演进的规律总结转变
        1.3.3 应对转型期本土旧城中心区的优化升级需求
    1.4 相关概念
        1.4.1 旧城中心区
        1.4.1.1 概念定义
        1.4.1.2 范围界定
        1.4.2 土地混合利用
        1.4.3 可持续更新
    1.5 研究综述
        1.5.1 土地混合利用路径演变相关研究
        1.5.1.1 发展历程研究
        1.5.1.2 理论概念演变研究
        1.5.1.3 政策与实践演变研究
        1.5.1.4 形成机制、测度方法与实施成效相关研究
        1.5.2 旧城中心区更新路径演变
        1.5.2.1 更新政策实践发展历程研究
        1.5.2.2 演变规律研究
        1.5.3 研究评述
    1.6 研究目标
    1.7 研究框架
        1.7.1 研究方法
        1.7.1.1 跨学科综合
        1.7.1.2 历史研究
        1.7.1.3 比较归纳
        1.7.1.4 定量定性相结合
        1.7.2 研究框架
第2章 可持续更新审视框架构建
    2.1 可持续更新审视框架构建必要性
        2.1.1 实现可持续更新是土地混合利用的本质内涵
        2.1.1.1 土地利用方式内涵与准则的理论要求
        2.1.1.2 实践复苏及广泛兴盛的现实要求
        2.1.2 过往研究对土地混合利用认知的异同
        2.1.2.1 概念理解差异中蕴含的模糊化
        2.1.2.2 概念理解共识中的确定与非确定
        2.1.3 可持续更新审视框架构建的必要性
        2.1.3.1 过往研究对演变规律的解析不足
        2.1.3.2 新的审视框架建立的准则
    2.2 可持续更新审视框架
        2.2.1 审视思路的确立
        2.2.1.1 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审视内容维度
        2.2.1.2 基于实践方式演变的审视历程维度
        2.2.1.3 基于研究目标的审视规律应用维度
        2.2.2 审视对象及范围
        2.2.2.1 研究对象的确定
        2.2.2.2 时间范围的确定
        2.2.3 审视分析数据基础
        2.2.3.1 西方路径演变规律审视数据资料
        2.2.3.2 南京路径演变趋势审视数据资料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追求“秩序与疏解”的瓦解阶段(1900s-1950s)
    3.1 “混杂”成为急需解决的不可持续根源
        3.1.1 环境维度:拥挤混杂布局引发环境恶化
        3.1.2 社会维度:持续社会隔离加重交通拥堵
        3.1.3 经济维度:混杂权属阻碍商业开发需求
    3.2 基于可持续更新视角的现代规划理论的应对方式评述
        3.2.1 寻求结构秩序性
        3.2.1.1 理性功能主义
        3.2.1.2 交通分区的协同
        3.2.2 疏散人口与功能
        3.2.2.1 霍华德田园城市对旧城中心区的疏散思想
        3.2.2.2 格迪斯的区域规划对旧城中心区的疏散思想
        3.2.3 现代规划理论的利弊影响与“片面应用”机制
        3.2.3.1 现代规划理论对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理念的利弊影响
        3.2.3.2 现代规划理论的“片面应用”:经济维度至上的中央商务区
    3.3 基于片面应用的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瓦解实践
        3.3.1 关注经济维度的功能要素分离
        3.3.1.1 政策引导下低价值功能外迁
        3.3.1.2 市场机制下经济性职能集聚
        3.3.1.3 政府掌控下公共空间提升
        3.3.2 追求秩序隔离的时空利用模式
        3.3.2.1 “功能—交通”空间隔离模式
        3.3.2.2 “宏观—微观”时间断裂模式
        3.3.3 强调集权控制的实施管理体系
        3.3.3.1 集权式区划工具的运用
        3.3.3.2 公共征地权下的更新政策
    3.4 本章小结:演变动因、演变重点、实践模式
第4章 促进“活力与消费”的复苏阶段(1960s-1980s)
    4.1 秩序疏解造成的不可持续恶果
        4.1.1 社会维度:人口隔离与社会结构断裂
        4.1.1.1 “宏观-微观”双层面的人口隔离
        4.1.1.2 社会生态结构遭到破坏
        4.1.2 环境维度:物质空间破坏与环境恶化
        4.1.2.1 物质空间破坏
        4.1.2.2 生活环境恶化
        4.1.3 经济维度:经济衰退与去工业化灾难
        4.1.3.1 经济持续衰退
        4.1.3.2 去工业化的灾难影响
        4.1.4 综合结果:安全丧失与不公平的动乱
        4.1.4.1 秩序与疏解导致安全隐患
        4.1.4.2 社会不公平引发大规模动乱
    4.2 基于可持续更新视角的后现代规划理论复苏框架评述
        4.2.1 人本主义的城市多样性
        4.2.1.1 雅各布斯对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复苏的主张
        4.2.1.2 其他多样性拥护者对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复苏的主张
        4.2.2 延续历史的城市文脉主义
        4.2.2.1 英国城镇景观运动对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复苏的主张
        4.2.2.2 美国文脉主义对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复苏的主张
        4.2.3 批判无序蔓延的中心区回归
        4.2.3.1 对无序蔓延的批判
        4.2.3.2 重归中心区思想对土地混合利用复苏的主张
        4.2.4 追求社会公正的公众参与
        4.2.4.1 土地利用方式非公正的背后机制
        4.2.4.2 公众参与成为解决途径
        4.2.5 后现代规划理论下的复苏框架与“非全面应用”机制
        4.2.5.1 可持续更新视角下土地混合利用理念复苏框架
        4.2.5.2 后现代规划理论的“非全面应用”:侧重经济维度的中央游憩区
    4.3 基于非全面应用的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复苏实践
        4.3.1 侧重经济维度的功能要素混合复苏
        4.3.1.1 居住功能的局部恢复及其混合复苏
        4.3.1.2 办公引领的功能混合及社会维度关注尝试
        4.3.1.3 商业模式转变及大规模建设
        4.3.1.4 文化休闲的功能与规模多维度复苏
        4.3.1.5 公共空间的经济维度转向及空间环境营造
        4.3.2 基于涓滴模式的时空混合复苏模式
        4.3.2.1 涓滴网络的空间模式
        4.3.2.2 涓滴渗透的时间模式
        4.3.3 应对弹性合作的实施管理体系
        4.3.3.1 规划体系改革:弹性与约束并存
        4.3.3.2 更新政策转变:由集权转向合作
    4.4 本章小结:演变动因、演变重点、实践模式
第5章 “可持续全面提升”的衍化阶段(1990s至今)
    5.1 活力营造表面下的不可持续隐忧
        5.1.1 社会维度:绅士化、私有化及社区关注不足
        5.1.1.1 多维绅士化与空间同质化
        5.1.1.2 空间私有化与阴影效应
        5.1.1.3 缺乏对社区与弱势群体关注
        5.1.2 环境维度:忽视公共环境与公交一体化建设
        5.1.2.1 公共环境影响
        5.1.2.2 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不足
        5.1.3 经济维度:“人口-商业-办公”裹挟式外迁现象加剧
        5.1.3.1 人口持续郊区化
        5.1.3.2 零售购物郊区化
        5.1.3.3 办公就业郊区化
    5.2 可持续更新思想对土地混合利用理念的拓展衍化
        5.2.1 可持续发展对土地利用体系的创新需求
        5.2.2 可持续更新三种分支理论对土地混合利用理念的衍化
        5.2.2.1 物质空间设计
        5.2.2.2 城市发展行为改良
        5.2.2.3 复杂系统提升
        5.2.3 可持续更新理论下的衍化趋势与“耦合应用”机制
        5.2.3.1 可持续更新理论影响下土地混合利用理念衍化趋势
        5.2.3.2 可持续更新理论的“耦合应用”:多维度并重的中央活力区
    5.3 基于耦合应用的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衍化实践
        5.3.1 迈向可持续的功能要素混合衍化
        5.3.1.1 居住功能提升及其混合维度衍化
        5.3.1.2 办公功能的产业结构升级及社会包容效应
        5.3.1.3 商业功能的中心区地位强调及模式的再度转变
        5.3.1.4 文化休闲功能的社会效应显现
        5.3.1.5 公共空间社会属性的回归
        5.3.1.6 生态环境维度提升及其混合衍化
        5.3.2 基于全面提升的时空混合衍化模式
        5.3.2.1 整体可持续的空间模式
        5.3.2.2 连续可持续的时间模式
        5.3.3 协调多元需求的实施管理体系
        5.3.3.1 规划体系改革:优化土地混合利用效果
        5.3.3.2 更新政策优化:社会民主制度
    5.4 本章小结:演变动因、演变重点、实践模式
第6章 西方土地混合利用路径演变规律剖析
    6.1 协同性:混合利用路径演变特征
        6.1.1 土地功能要素的双重化演变
        6.1.1.1 功能混合逻辑的演变
        6.1.1.2 可持续维度的提升
        6.1.2 土地利用形式的应对性演变
        6.1.2.1 空间模式双层级演变
        6.1.2.2 时间模式三层面演进
        6.1.3 土地利用权力的保障性演变
        6.1.3.1 管理维度的两极拓展
        6.1.3.2 政策权力的多元民主化演变
        6.1.4 “功能—时空—权力”协同演变关系
    6.2 三角制:混合利用路径演变机制
        6.2.1 动力机制的演变历程
        6.2.1.1 1990年代前市场的主动应对
        6.2.1.2 1990年代后政策的全面促进
        6.2.1.3 动力机制演变逻辑
        6.2.2 动力机制实施逻辑
        6.2.2.1 社会机制——应对“生产消费方式”是根本需求
        6.2.2.2 市场机制——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是直接动力
        6.2.2.3 政策机制——制定“立体全面政策”是切实保障
        6.2.2.4 三者的相互制约关系
    6.3 多面化:混合利用路径演变本质
        6.3.1 路径演变的内在逻辑
        6.3.1.1 体现了实践中概念理解的演变:从物质空间技术到可持续场所氛围营造
        6.3.1.2 体现了中心区本质属性的回归:“社会活力”集聚区的恢复与超越
        6.3.1.3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提升:个体需求与共存需求的双重提升
        6.3.2 路径演变的辩证性思考
        6.3.2.1 重点即难点:协调的内容与过程
        6.3.2.2 不是万能药:实践与理论缝隙的不断弥合,并不意味着理论效应实现的必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南京旧城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既有路径演变审视
    7.1 可持续更新视角下的分析框架
        7.1.1 分析要素确立
        7.1.2 分析对象界定
    7.2 空间模式演变趋势分析
        7.2.1 空间模式功能混合逻辑演变趋势
        7.2.1.1 分析方法确立
        7.2.1.2 功能混合逻辑演变趋势分析
        7.2.1.3 小结
        7.2.2 空间模式可持续维度演变趋势
        7.2.2.1 多维度内容混合演变趋势分析
        7.2.2.2 整体空间体系协同演变趋势
        7.2.2.3 小结
    7.3 时间模式演变趋势分析
        7.3.1 时间模式纵向延伸趋势
        7.3.2 时间模式横向延展趋势
        7.3.2.1 历史氛围特色延续
        7.3.2.2 绿色可持续环境提升
    7.4 权力模式演变趋势分析
        7.4.1 功能混合逻辑控制灵活度演变趋势
        7.4.1.1 用地分类标准弹性演变趋势
        7.4.1.2 建筑物用途调整弹性演变趋势
        7.4.1.3 小结
        7.4.2 可持续维度管控内容与形式演变趋势
        7.4.2.1 可持续维度管控内容演变趋势
        7.4.2.2 可持续效应管治形式演变趋势
        7.4.3 开发控制权力演变趋势
        7.4.3.1 规划制定实施过程演变趋势
        7.4.3.2 城市更新运作过程演变趋势
        7.4.3.3 小结
    7.5 既有路径演变成效、问题、机制与改革建议
        7.5.1 既有路径演变成效与问题总结
        7.5.1.1 成效与问题的全面总结
        7.5.1.2 成效与问题的分类总结
        7.5.2 既有路径演变问题的内在机制
        7.5.2.1 理念固化于“功能混合”
        7.5.2.2 实践固化于“局部地块”
        7.5.2.3 制度固化于“事前设计”
        7.5.3 既有路径优化改革建议
        7.5.3.1 统一明确新时期土地混合利用理念内涵,扭转“偏重经济维度”思维
        7.5.3.2 结合城市双修政策,突破局部地块实践桎梏
        7.5.3.3 建立保障良性演变的全历程调控制度体系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回顾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可持续更新视角下西方土地混合利用路径演变历程
        8.1.1.1 可持续更新理论提出前路径演变特征与机制
        8.1.1.2 可持续更新理论提出后路径演变特征与机制
        8.1.2 可持续更新视角下西方土地混合利用路径演变规律
        8.1.2.1 英美国家路径演变特征
        8.1.2.2 英美国家路径演变机制
        8.1.2.3 英美国家路径演变本质
        8.1.3 可持续更新视角下南京路径演变审视
        8.1.3.1 南京既有路径成效
        8.1.3.2 南京既有路径问题
        8.1.3.3 南京既有路径内在机制
    8.2 主要创新点
        8.2.1 创建了可持续更新综合审视框架
        8.2.2 深化了旧城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规律认知
        8.2.3 审视了我国典型案例城市既有路径成效与问题
    8.3 不足与展望
        8.3.1 进一步深化演变规律认知
        8.3.2 进一步全面审视我国路径
        8.3.3 进一步提出改革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5)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路径与创新点
        1.4.1 研究路径
        1.4.2 创新点
2 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基础理论
    2.1 个人所得税基本理论
        2.1.1 个人所得税概念的界定
        2.1.2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2.2 个人所得税征管概述
        2.2.1 税收征管概念的界定和基本目标
        2.2.2 征管工具
        2.2.3 征管主体
        2.2.4 征管对象
        2.2.5 征管方式
    2.3 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理论依据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博弈理论
        2.3.3 税收遵从理论
        2.3.4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个人所得税收入现状
        3.1.1 个人所得税征收情况
        3.1.2 个人所得税收入结构
        3.1.3 个人所得税分行业情况
    3.2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
        3.2.1 机构设置
        3.2.2 征管历程
        3.2.3 内部控制
        3.2.4 征管措施
    3.3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
        3.3.1 纳税人自主申报意识不强
        3.3.2 非工资性收入税收征管愈加困难
        3.3.3 税务稽查作用与效果弱化
        3.3.4 个人所得税征管的质效不高
    3.4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成因
        3.4.1 纳税遵从度不够高
        3.4.2 税源监控不够全面
        3.4.3 税务执法人员管理不够理想
        3.4.4 征管流程设计不够合理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个人所得税征管质量评价
    4.1 选取评价指标
    4.2 层次分析法模型的构建
        4.2.1 构建两两比较矩阵
        4.2.2 计算权重向量
        4.2.3 一致性检验
        4.2.4 模型的建立
    4.3 模糊综合评判下的评价值
        4.3.1 隶属度的确定
        4.3.2 确定评价集和分值集
        4.3.3 计算个人所得税征管质量评价结果
        4.3.4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国内外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经验与启示
    5.1 国外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经验
        5.1.1 美国:推行第三方信息报告制度
        5.1.2 英国:建立个人税收账户制度
        5.1.3 澳大利亚:实施高收入人群管理制度
        5.1.4 德国:纳税服务社会化
        5.1.5 荷兰:利用大数据实现个税申报表的预填
    5.2 国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经验
        5.2.1 上海:有效监控代扣代缴
        5.2.2 深圳:应用“区块链+税务”的先驱
        5.2.3 哈尔滨:开创全省首个全自助办税服务厅
        5.2.4 大庆:牢牢把握内控机制建设方向
    5.3 国内外个人所得税征管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启示
        5.3.1 增加对高收入人群的监管方式
        5.3.2 提升对税源的监控能力
        5.3.3 构建全面的个税收入信息体系
        5.3.4 重视纳税服务体系建设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个人所得税征管优化对策建议
    6.1 提高纳税遵从度
        6.1.1 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
        6.1.2 提高纳税服务的水平
    6.2 加强税源监控
        6.2.1 税收网络信息化的创新建设
        6.2.2 运用区块链加强税源管理
    6.3 加强税务执法人员的管理
        6.3.1 加大稽查与惩罚力度
        6.3.2 加强税务部门内控管理
    6.4 不断优化税收征管业务流程
        6.4.1 税收征管流程优化
        6.4.2 全面实施征管质量评价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收入流失管理优化研究 ——以范XX“阴阳合同”偷逃税款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1.4 创新和不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税收公平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模式
    2.3 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章 范XX“阴阳合同”偷逃税事件描述
    3.1 事件概况
        3.1.1 背景介绍
        3.1.2 范XX“阴阳合同”偷逃税款事件始末
        3.1.3 税款流失情况
    3.2 范XX偷逃个人所得税手段分析
        3.2.1 利用“阴阳合同”
        3.2.2 利用个人工作室
        3.2.3 利用税收洼地优惠
        3.2.4 利用公司企业分散收入
    3.3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税款流失严重
        3.3.2 纳税意识薄弱
        3.3.3 管理不严
        3.3.4 处罚不力
第四章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收入流失的成因分析
    4.1 纳税人角度
        4.1.1 税收公平理论分析
        4.1.2 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
    4.2 税务机关角度
        4.2.1 税收公平理论分析
        4.2.2 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
    4.3 涉税第三方角度
第五章 优化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管理的对策
    5.1 提升高收入者的纳税遵从
        5.1.1 优化个人所得税公平税制
        5.1.2 提升纳税人税收知识水平
        5.1.3 增强税收透明度
        5.1.4 培养纳税意识
    5.2 优化税务机关征收管理举措
        5.2.1 加强日常监管
        5.2.2 提高税务机关征管能力
        5.2.3 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5.2.4 加大偷逃税惩罚力度
    5.3 建立依法诚信纳税的社会环境
        5.3.1 加强综合治税协同治税
        5.3.2 拓宽社会监督渠道
        5.3.3 完善个税代理申报制度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收遵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第一节 房屋租赁与房产税
        一、房租租赁
        二、房产税
    第二节 税收遵从
        一、税收遵从的概念
        二、税收遵从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房产税与税收遵从相关理论
        一、博弈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范拉伊模式理论
第二章 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收遵从现状分析
    第一节 现行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相关规定
        一、房产税的历史沿革及现行政策
        二、现行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的税制要素
    第二节 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征管情况
        一、X县房产税征收入库情况
        二、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征管情况
    第三节 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收遵从调查问卷分析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三、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第四节 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收遵从实证分析
        一、税收遵从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二、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遵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纳税遵从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政策知晓度低,纳税意识淡薄
        二、偷逃税现象普遍,税收流失严重
    第二节 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征税遵从存在的问题
        一、未建立有效的房产数据维护机制
        二、未定期实施有效的评估与检查
        三、对自然人税收管理和服务意识薄弱
    第三节 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收遵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权威性不高
        二、税种设计不尽合理,综合税率过高
        三、税源分散隐蔽,租赁关系难以确认
        四、税收宣传不到位,诚信纳税氛围不够
第四章 个人房屋租赁税收遵从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个人房屋租赁税收遵从
    第二节 日本个人房屋租赁税收遵从
    第三节 英国个人房屋租赁税收遵从
    第四节 个人房屋租赁税收遵从的启示及经验借鉴
第五章 提升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收遵从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快房产税立法,推进税制改革
        一、完善税种规定,降低房产税税率
        二、完善惩罚机制,提高税收违法成本
    第二节 注重宣传实效,提高居民的纳税意识
        一、丰富宣传方式,注重税收宣传实效
        二、联动税种宣传,强化税收宣传实效
    第三节 创新租金认定方式,促进税收公平
        一、建立核定系统,完善客观评税制度
        二、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智慧管理市场
    第四节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自然人税收管理
        一、升级“一体化”管理,打破信息孤岛
        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简化纳税流程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8)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与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儿科医生在儿童健康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1.1.2 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理论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国内外离职模型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学者对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1.2.4 国内外学者对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2.1 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分析假设
    2.2 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问卷及信效度检验
        2.2.1 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设计
        2.2.2 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问卷信效度检验
    2.3 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2.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3.2 个体特征与离职倾向的差异性分析
        2.3.3 工作相关特征与离职倾向的差异性分析
        2.3.4 相关分析
        2.3.5 回归分析
        2.3.6 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
第三章 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1 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流失现状分析
        3.1.1 数据来源与收集
        3.1.2 调查结果
    3.2 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变量设计
    3.3 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及信效度检验
        3.3.1 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3.3.2 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问卷信效度检验
    3.4 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4.2 离职因子分析
        3.4.3 工作相关特征与离职因子的差异性分析
        3.4.4 结构方程模型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4.1 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4.1.1 个体特征变量对儿科医生离职倾向的影响
        4.1.2 工作相关特征变量对儿科医生离职倾向的影响
        4.1.3 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对儿科医生离职倾向的影响
    4.2 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2.1 儿科医生流失现状分析
        4.2.2 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3 儿科医生离职倾向与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4.3.1 个体特征变量对比分析
        4.3.2 工作相关特征变量对比分析
        4.3.3 儿科医生离职动因分析
    4.4 建议
        4.4.1 建立健全儿科医生职业晋升与发展机制
        4.4.2 有效缓解儿科医生工作压力
        4.4.3 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4.4.4 加快促进儿科医生队伍培养与建设
        4.4.5 合理优化儿科医疗资源配置
        4.4.6 大幅提高儿科医生薪酬待遇
    4.5 本研究的创新
    4.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9)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收缩城市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医疗建筑策划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3 乡镇医疗设施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调查对象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规划布局分析
    2.1 本章研究目的
    2.2 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
        2.2.1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以江苏省常州市、安徽省明光市为例
        2.2.2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以石川县金泽市、南加贺二次医疗圈为例
        2.2.3 比较研究
    2.3 乡镇卫生院现状布局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2.3.1 运用算法及其原则
        2.3.2 运用于常州市乡镇医疗设施规划选址分析
        2.3.3 分析结果
        2.3.4 人口收缩与乡镇卫生院布局之间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现状分析
    3.1 本章研究目的
    3.2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现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3.2.1 概况
        3.2.2 相关指标及政策
        3.2.3 功能设置
        3.2.4 原始功能与需求功能间的差异
        3.2.5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3.2.6 乡镇卫生院功能与面积指标小结
    3.3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院建筑现状——以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例
        3.3.1 概况
        3.3.2 功能设置
        3.3.3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3.3.4 日本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在人口收缩区域所承担的作用分析
    3.4 比较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镇卫生院建筑的策划方法
    4.1 本章研究目的
    4.2 策划目标的确定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4.4 策划战略的确定
        4.4.1 考虑影响因素优先级
        4.4.2 选址策划
        4.4.3 规模策划
        4.4.4 功能策划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今后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目录
    附录A 问卷
    附录B 常州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明细表
    附录C 国内4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资料
    附录D 日本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基本资料
    附录E 患者问卷调查
    附录F 文献研究动向

(10)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干部
        2.1.2 干部流失
    2.2 理论基础
        2.2.1 角色理论
        2.2.2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2.2.3 双因素激励理论
        2.2.4 需求层次理论
3 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3.1 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现状
        3.1.1 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基本情况
        3.1.2 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成因调查
    3.2 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的危害
        3.2.1 使干部队伍失去稳定性
        3.2.2 影响税收工作的开展
        3.2.3 增加人力培养成本
        3.2.4 削弱人才吸引力
        3.2.5 降低公务员队伍价值感
    3.3 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成因分析
        3.3.1 薪酬激励性不足
        3.3.2 培训流于形式
        3.3.3 发展渠道狭窄
        3.3.4 奖励与惩罚作用弱化
        3.3.5 绩效考核实效性差
4 国内其他城市税务系统解决干部流失问题经验借鉴与启示
    4.1 国内其他城市税务系统解决干部流失问题经验借鉴
        4.1.1 沈阳市:重视薪酬保障
        4.1.2 鞍山市:重视培训
        4.1.3 淄博市:重视干部发展
        4.1.4 常州市:重视干部奖惩落实
        4.1.5 惠州市:重视干部考核
    4.2 经验启示
        4.2.1 保障干部薪资待遇
        4.2.2 建立有效的培训制度
        4.2.3 多渠道促进干部发展
        4.2.4 做好奖惩结合
        4.2.5 健全考核机制
5 解决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问题的建议
    5.1 完善薪酬制度
        5.1.1 按时调整工资
        5.1.2 实现干部增资标准常态化
        5.1.3 保障正常福利
        5.1.4 探寻弹性福利制度
    5.2 重视干部培训
        5.2.1 完善需求分析
        5.2.2 充实培训资源
        5.2.3 优化培训方式方法体系
    5.3 畅通发展渠道
        5.3.1 拓宽晋升渠道
        5.3.2 保障晋升程序的民主性
        5.3.3 加强交流力度
    5.4 完善干部奖惩机制
        5.4.1 完善奖励机制
        5.4.2 完善惩罚机制
    5.5 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5.5.1 强化绩效管理理念
        5.5.2 优化绩效考评指标
        5.5.3 改进考评方式方法
        5.5.4 强化考评结果运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因素调查表
附录2 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具体成因调查问卷
致谢

四、个体诊所缺乏管理 税收流失现象严重(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分析[D]. 郭泓宇. 上海海关学院, 2021(02)
  • [2]私人诊所医生处方行为和利他性实验经济学研究 ——以青岛为例[D]. 孔少楠. 山东大学, 2020(04)
  • [3]分级诊疗制度下哈尔滨市平房区中医诊所现状调查与分析[D]. 于沛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可持续更新视角下旧城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路径演变[D]. 陈阳. 东南大学, 2020(02)
  • [5]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D]. 尹天野.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6]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收入流失管理优化研究 ——以范XX“阴阳合同”偷逃税款事件为例[D]. 邱丽娜. 延边大学, 2020(05)
  • [7]X县个人房屋租赁房产税税收遵从问题研究[D]. 杨兆波.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与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姚新颖.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9]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D]. 张宁芮. 东南大学, 2020(01)
  • [10]L市税务系统干部流失问题研究[D]. 卢家玉.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个体诊所管理不力,税收流失严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