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入WTO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金涛[1](2020)在《中美贸易摩擦下我国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YH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日益密切,再加上国家政策鼓励出口,使得我国的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但是随着近年全球经济下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使得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空前复杂,不但对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剧。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外贸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应对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稳定企业的正常经营,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大环境以及我国大部分外贸企业缺少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机制这一现状下,来对外贸企业如何掌握自身所存在财务风险,构建科学的、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本文案例选取的YH公司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且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对该公司的财务风险影响较大,因此可作为典型案例分析。本文对YH公司的背景、发展历程、财务政策、面临的环境进行分析,查阅了该公司在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前后共四年的财务报表,充分地运用财务报表中的各项财务指标,然后深层次地对YH公司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经营风险和汇率风险进行计算与衡量,最后分别运用F分数模型、Z评分模型来评价YH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而来对YH公司财务风险在中美贸易爆发前后的变动情况进行对比。经过全文的研究与剖析,了解到YH公司所存在的风险问题有:营业收入下降,且成本费用日益增加,进而导致公司获利能力变差;资本结构不科学,财务风险偏大;存货大幅度增加、资金流动性差;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YH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下降,成长能力较弱;应收账款周转率变慢等。在对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重点涉及到以下六个分支:完善内部风险控制机构、优化存货管理机制、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提高防控汇率风险的能力、积极开拓其他贸易市场、洞悉国家政策和防范退税风险,以此来应对财务风险,稳定企业的发展。
李洋[2](2019)在《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旨在破除全球化时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国有体制发展前景的质疑。“公有制必然不如私有制”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把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中国经济的枷锁是很危险的,也是不公正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经济发展历史的回顾,以及与全世界范围内其他经济体国有企业成功案例的对比分析,寻找出我国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国有企业不仅存在于具有社会主义传统的欧洲国家,连私有化至上的美国也并非没有国有企业。学界常有观点认为西方国有经济的比例比中国低很多,但是以新加坡为例的不少完全市场经济体也拥有着很高的国有经济比例。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可以说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但为何也能够实现经济成功呢?这些都是简单支持私有化的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所以说,草率的把所有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国有体制是不负责任的。回顾历史,那些不立足本国国情就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试图通过激进的私有化实现经济发展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拉美国家、菲律宾等经济体陷入长久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例证。而这些国家也基本失去了实现工业化的机会。反观同时期有着更高国有企业比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却完成了脱贫和赶超。国有企业存在的很多问题是与所有制无直接关系的。很多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在私有企业,尤其是在股权分散的大型私有企业里一个都不会少。如此可见,简单的改变企业的所有制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帮助。从西方成功的国有企业经验中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按照市场规则有效治理国有企业,所有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管控和规避,完全不会比私有企业做的差。从对法国国有经济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在承认国有企业贡献和地位的同时,法国政府不推行激进私有化,而是通过积极改革保持企业竞争力,使其成为国家核心技术的掌握者。德国的国有企业也在战后恢复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且在经历了几轮私有化后,近年来德国在电力等行业开始出现重新国有化的呼声。而北欧国家的国有企业则是支撑其高福利经济的重要部分,且在创新能力上走在世界前列。亚洲的新加坡和韩国则更加是利用国有企业实现经济腾飞,完成工业化的典型案例。甚至在完全信奉私有化的美国也有着数量可观的国有企业,除了在公共事业部门外,也不乏涉足军工、金融、地产等行业。这些都说明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革虽不是新问题,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只停留在企业微观治理的层面,并没有从全球化内外联动的视角,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直面指出坚定做大做强国有经济的理论基础和信心来源。只有跳出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框架,从例证分析的角度才能更好找到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在绪论中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动态及论文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与创新点;第一章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客观总结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时回顾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诞生及推广的原因和过程,阐明了这一趋势对我国经济在逐渐融入全球体系后的影响。为了解释这一影响,本文在第一章第二节阐述了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第二章首先总结和分析了质疑国有企业运行效率的一些理论,包括“委托-代理”“搭便车”“预算软约束”等问题,揭示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否与企业的产权归属公有或私有并无关联。随后,本文对推行私有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陷阱”进行了梳理。最后,本章指出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私有化改革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第三章,本文通过对法国、德国、北欧国家、美国等经济体的国有企业发展历史的分析和对比,总结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借鉴的地方。第四章则主要分析了与中国更为接近的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的国有经济成分和私有化改革的尝试,试图找到可供我国采用的改革路径。本文的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就当前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应对举措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第八章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未来国有企业发展的展望。
曲彤[3](2019)在《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长期生存是一切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只有生存下来才可能获得发展,而生存下来的企业必须通过创新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以实现长久存活的目标。企业生存包含“量”和“质”两个方面。片面追求生存数量,即企业存续时间的延长,会扭曲市场进入退出机制,导致僵尸企业的出现,生存质量是企业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存质量的提高能够正面促进生存数量的增加。由于企业生存关乎就业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中央及各级政府为了促进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纷纷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产业政策就是其中之一。然而,现实中企业生存数量和质量不高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因此,本文从数量和质量的视角出发,探讨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的影响,以科学评估产业政策在微观层面的实施效果,为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本文综合运用资源基础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构建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数量和质量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2011-2015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倾向匹配分析法、生存分析方法、Multinomial logit多值选择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和工具进行实证检验。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总体而言,产业政策能够延长企业预期存续时间,增加企业生存数量,政治关联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当企业既受到产业政策支持又具有政治关联时,政治关联部分替代了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的促进作用。不同强度的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的影响呈U型特征,适度的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的促进作用最强。全要素生产率和寻租成本是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数量的传导机制。(2)外部环境变化下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加入WTO后,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时期,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的影响从正向促进转为反向抑制。这一影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中没有差异,但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存在差异,加入WTO后民营企业生存数量显着增加,但国有企业的生存数量显着降低,存续时间大大缩短,大批国有企业退出市场,只有“优质”的国有企业才能获得产业政策的支持。(3)剖析产业政策降低企业生存质量的原因时发现,产业政策能够直接带来“资源效应”,但由于政府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加之产业政策跨期较短以及部分支持以后期补助的形式发放,企业会通过策略性创新以获取政策支持,从而降低其实质性创新能力即生存质量。(4)产业政策能够通过影响投资者关注影响企业生存质量,且该传导机制具有企业和行业异质性。产业政策除了“资源效应”,还能够带来“投资者关注”的间接效应,当资本市场有效性不足时会进一步诱使管理层选择低质量的创新策略,从而抑制企业生存质量的提升。对于国有企业及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产业政策的“资源效应”起主要作用,对于非国有企业及不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产业政策的“投资者关注效应”起主要作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产业政策能够通过吸引投资者关注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质量,但在传统制造业中,该中介并不成立。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几点。(1)揭示了外部环境变化下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影响的异质性特征。与已有研究仅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的静态影响不同,本文基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过阶段性改变这一事实,将外部环境变化纳入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数量的研究框架,解释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的动态影响,为经济“新常态”下政府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手段促进国有和民营企业生存发展,进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经验证据;(2)发现了产业政策增加企业生存数量的适度区间以及变化趋势。本文综合考虑企业获得的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控制关税政策并探讨政治关联这一隐性支持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避免因遗漏关键变量导致对政策实施效果的有偏估计,进一步评估了不同强度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的异质性影响以探求“适度区间”,为政府调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以更好地发挥产业政策的激励作用提供经验证据;(3)揭示了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质量的传导机制及其企业和行业异质性特征。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遵循“产业政策—投资者关注—企业策略性创新”这一研究思路,将投资者关注这一关键变量纳入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质量的研究框架中,发现产业政策带来的“投资者关注效应”是其影响企业生存质量的传导机制,以及该传导机制具有企业和行业异质性特征,为厘清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质量的传导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丰富和拓展了产业政策与企业生存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4)构建了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数量和质量的理论分析框架。与已有文献分别研究企业生存数量和质量不同,本文从“量”和“质”两方面系统探讨了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和质量的影响,为政府科学有效地制定和评估产业政策提供微观理论基础。
苏明淘,刘造林[4](2008)在《浅谈加入WTO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优化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财务管理,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新形势下财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范一[5](2006)在《WTO规则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李蔚,刘小群,赖益凝[6](2005)在《加入WTO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文中指出财务管理是贯穿整个企业经营活动始终的一条生命线。加入WTO,使我国经济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使财务工作者面临着新的问题。面对新的理财环境,企业要全方位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层次,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董波[7](2005)在《加入WTO后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文中指出加入WTO我国应构建适合企业整体发展特点的财务管理体系。企业运营的影响尤为巨大,企业财务管理者应更新管理观念以提升财务管理层次,扩充财务管理手段等一系列措施去完善自己,迎接全新的挑战
吕文君[8](2005)在《《内蒙古煤炭经济》2001年至2004年度索引》文中研究表明
乐博琴[9](2004)在《加入WTO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经济结构、金融市场、财税法规政策和人才环境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加入WTO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从财务管理的理念、财务管理组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
何家异[10](2003)在《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文中认为
二、加入WTO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入WTO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美贸易摩擦下我国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YH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2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1.5 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财务风险 |
2.1.1 财务风险的概念 |
2.1.2 财务风险的成因 |
2.1.3 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 |
2.2 财务风险管理 |
2.2.1 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
2.2.2 财务风险的识别 |
2.2.3 财务风险的评估 |
2.2.4 财务风险的控制 |
2.3 财务风险的评价模型 |
2.3.1 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 |
2.3.2 Z评分模型 |
2.3.3 F分数模型 |
第3章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对外贸企业影响 |
3.1 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背景 |
3.2 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过程 |
3.3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
3.3.1 企业出口遇到阻碍 |
3.3.2 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
3.3.3 企业融资困难 |
3.3.4 企业的信用风险问题加剧 |
第4章 中美贸易摩擦下YH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
4.1 YH公司的企业概况 |
4.1.1 YH公司的简介 |
4.1.2 YH公司近年基本财务状况 |
4.2 YH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 |
4.2.1 流动性风险分析 |
4.2.2 筹资风险分析 |
4.2.3 投资风险分析 |
4.2.4 经营风险分析 |
4.2.5 汇率风险分析 |
4.3 YH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
4.3.1 Z评分评价模型 |
4.3.2 F分数评价模型 |
4.4 YH公司的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
4.4.1 外部影响因素 |
4.4.2 内部影响因素 |
第5章 中美贸易摩擦下YH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
5.1 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
5.1.1 设立风险管理部门 |
5.1.2 强化员工风险意识 |
5.2 优化存货管理机制 |
5.3 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
5.4 提高防控汇率风险的能力 |
5.5 积极开拓其他贸易市场 |
5.6 熟悉国家政策,防范退税风险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动态 |
一、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综述 |
二、“华盛顿共识”的含义及影响 |
三、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相关理论综述 |
四、发达国家(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理论及案例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回顾及全球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
一、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分析 |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贡献 |
第二节 全球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
一、新自由主义推广下的经济全球化 |
二、全球化对不同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
三、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倾向及其影响 |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误区 |
第一节 “国企病”不专属于国有企业 |
一、委托-代理问题 |
二、搭便车问题 |
三、软预算约束问题 |
第二节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陷阱” |
一、陷阱一:行业的选择 |
二、陷阱二:企业的定价 |
三、陷阱三:合适的收购者 |
四、陷阱四:腐败的问题 |
第三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等同于私有化 |
一、“混合所有制”概念的提出 |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 |
第四节 发展国有企业不代表“民营经济离场” |
一、发展民营经济的现实依据 |
二、发展民营经济的理论依据 |
三、发展民营经济的历史依据 |
第三章 欧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借鉴意义 |
第一节 法国:社会主义文化土壤下走出的全球性国有企业 |
一、法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
二、法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
三、法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
第二节 德国国有企业:经济国家主义的有效实践 |
一、工业化中功不可没的德国国有企业 |
二、德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
三、德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
第三节 芬兰国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楷模 |
一、“红色政权”下的芬兰国有企业 |
二、芬兰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和改革 |
三、芬兰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
第四节 美国国有企业:美国“无国企”的真相 |
一、美国国有企业的分类及特点 |
二、美国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
三、美国经验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和思考 |
第四章 亚洲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借鉴意义 |
第一节 韩国:经济起飞依靠集权政府下的国有企业 |
一、韩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
二、韩国的国有企业治理与改革 |
三、集权政府下的经济起飞 |
四、韩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反思 |
第二节 新加坡:国有企业治理的成功案例 |
一、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
二、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 |
三、淡马锡模式的成功和借鉴意义 |
第五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及评估 |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 |
一、《指导意见》的改革思路 |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 |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足 |
一、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型问题 |
二、实行有效监督的问题 |
三、选人用人的问题 |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 |
五、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治理有机统一 |
第六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第一节 “前全球化”时代的国有企业改革 |
一、“前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 |
二、“前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实践 |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 |
一、全球化带来新挑战的原因 |
二、全球化给我国国有企业带来的新挑战 |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 |
一、政策机遇 |
二、改革叠加期机遇 |
三、“逆全球化”倒逼机遇 |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国有企业适应全球化趋势改革的基本路径 |
一、党的领导 |
二、法人治理结构 |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 |
四、国有企业走出去 |
五、国有企业道路自信 |
第二节 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主要改革对策 |
一、应对政府经济管理功能相对弱化的改革对策 |
二、应对生产要素不对等流动的改革对策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问题、目标与意义 |
1.1.1 研究问题 |
1.1.2 研究目标 |
1.1.3 研究意义 |
1.2 理论思考 |
1.3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1.6 论文其余部分的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影响企业生存数量的因素 |
2.2 影响企业生存质量的因素 |
2.2.1 内部因素 |
2.2.2 外部因素 |
2.3 影响企业获得产业政策支持的因素 |
2.4 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的影响 |
2.5 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质量的影响 |
2.6 产业政策对企业其他方面的影响 |
2.7 文献评述 |
3 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数量和质量的理论分析 |
3.1 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的影响的理论分析 |
3.2 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数量的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 |
3.3 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质量的影响的理论分析 |
3.4 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质量的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的影响 |
4.1 研究设计 |
4.1.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
4.1.2 描述性统计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基本统计事实 |
4.2.2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
4.3 内生性检验 |
4.3.1 处理组和对照组匹配 |
4.3.2 基于匹配样本的估计 |
4.4 稳健性检验 |
4.5 本章小结 |
5 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数量的传导机制——基于TFP和寻租的中介效应 |
5.1 研究设计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数量的传导机制 |
5.2.2 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数量的动态传导机制 |
5.3 进一步回归 |
5.3.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的传导机制 |
5.3.2 传统制造业中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的传导机制 |
5.4 稳健性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6 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质量的影响 |
6.1 研究设计 |
6.1.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
6.1.2 描述性统计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处理组和对照组匹配 |
6.2.2 Multinomial logit多值选择模型检验 |
6.2.3 基于匹配样本的Multinomial logit多值选择模型估计 |
6.3 本章小结 |
7 产业政策影响生存质量的传导机制——基于投资者关注的中介效应 |
7.1 研究设计 |
7.2 结果与分析 |
7.3 进一步回归 |
7.3.1 不同产权性质视角下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质量的影响 |
7.3.2 政治关联视角下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质量的影响 |
7.3.3 不同类型产业视角下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质量的影响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论文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1998-2007年基于产业政策进行匹配的平衡性检验结果 |
表A-1 基于产业政策进行匹配的平衡性检验结果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浅谈加入WTO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入WTO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
(一) 理财环境的变化 |
(二) 对人才环境的冲击 |
(三) 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
二、入世后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 |
(一) 完善财务管理法规 |
(二) 全方位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
(三) 构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 |
(5)WTO规则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入WTO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
(一)政治环境的影响 |
(二)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 |
(三)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
(四)法律环境的影响 |
(五)人才环境的影响 |
(六)科技教育环境的影响 |
(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 |
(一)投资决策方面 |
(二)融资决策方面 |
(三)日常运营资金管理方面 |
三、加入WTO后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 |
(一)全方位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
(二)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的层次 |
(三)扩充财务管理手段 |
(四)建立独立高效的财务管理组织 |
(五)规避财务管理风险 |
(六)完善财务管理法规 |
(七)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6)加入WTO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 |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 |
(二)财务管理理论、手段及目的发生变化 |
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
(一)加强预算和财务分析,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
(二)加强财务人员培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组织,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层次 |
四、结束语 |
(7)加入WTO后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入WTO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
(一) 政治环境的影响 |
(二) 投资环境的影响 |
(三) 市场环境的影响 |
(四) 法律环境的影响 |
(五) 人才环境的影响 |
(六) 科技教育环境的影响 |
(七)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
二、提升适应WTO环境的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
(一) 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
1.财务管理国际化观念。 |
2.资本多元化的观念。 |
3.知识效益观念。 |
4.财务管理风险观念。 |
(二) 提升财务管理层次 |
(三) 扩充财务管理手段 |
(四) 构建财务管理体制 |
(五) 规避财务管理风险 |
(六) 完善财务管理法规 |
(七) 提高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四、加入WTO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美贸易摩擦下我国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YH公司为例[D]. 赵金涛. 阜阳师范大学, 2020(06)
- [2]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D]. 李洋.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3]产业政策对企业生存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D]. 曲彤.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6)
- [4]浅谈加入WTO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及对策[J]. 苏明淘,刘造林.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01)
- [5]WTO规则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 范一. 财会研究, 2006(06)
- [6]加入WTO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 李蔚,刘小群,赖益凝. 商业研究, 2005(18)
- [7]加入WTO后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 董波. 商业经济, 2005(03)
- [8]《内蒙古煤炭经济》2001年至2004年度索引[J]. 吕文君.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5(02)
- [9]加入WTO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 乐博琴. 科技与管理, 2004(03)
- [10]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J]. 何家异. 广西电业, 2003(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