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刺绣艺术表现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刘乃千[1](2021)在《黑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刺绣的传承与保护》文中研究表明引 言目前,我国刺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满族刺绣,虽然成型于关外,但较之江南刺绣艺术却没有因地域问题而呈现出粗犷豪放,而是呈现出民族风情浓郁,针法细腻流畅、造型端庄又略显夸张的艺术风格。因此,满族刺绣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代表之一,在乡情以及乡土气息上折射出满族民族文化核心内容。那些从事满族刺绣艺术传承的人们,从现实出发,进入他们理想中的世界,在还原生活语境中通过艺术夸张的表现形式,
陈菁菁[2](2021)在《近现代刺绣艺术的“越界”现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美婧[3](2021)在《蒙古勒津服饰造型及刺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蒙古勒津的服饰带有别具一格的文化与审美特色,形制和风格反映了民族的历史变迁进程,显示出鲜明的地域色彩。随着与其他地区人们交往的增多,蒙古勒津服饰在初始形态的基础融聚来自其他文化的服饰样式,进而创建了独具民族意味的服饰文化,呈现出草原地区特有的大气质朴之美。论文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的研究方法,力图从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探究蒙古勒津刺绣起源,梳理其发展脉络,力求对蒙古勒津服饰及刺绣艺术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介绍了蒙古勒津服饰的发展历史和历史上蒙古勒津服饰的特点;然后为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从蒙古勒津服饰的造型特征、不同节日民俗活动下的服饰变化以及受到历史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的审美特征等方面展开论述,详细研究了蒙古勒津服饰的艺术特点。本文主要得到的研究成果如下:(1)蒙古勒津服饰要类型包括:长袍、坎肩、腰带、长裤等,服饰的风格特点一脉相承且互相贯通,与民族的整体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相适应,服饰大多褒衣博带,设计方式可以展现出人体的美感,而且可以衬托人们豪爽率真的性情。(2)蒙古勒津服饰在构造、色彩、线条和材质上具有多样性,在不同的场合中传达不同的功能性意义,满足了不同身份的社会交往需求。(3)在那达慕大会、重要婚礼及庆典等场合,妇女通过隆重的民族礼服表示对庆会的重视,服装常以繁多的饰品相搭配,靴子和腰带的图案精致美观,兼具装饰与实用意义,并且具有与满、汉文化相融合的显着特点。因此研究蒙古勒津服饰特点,不仅可以对蒙古勒津服的服饰特色及风格进行深入研究,还可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赖紫媛[4](2021)在《乌珠穆沁刺绣艺术在时尚女装中的创新应用》文中认为乌珠穆沁刺绣作为蒙古族传统刺绣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乌珠穆沁部历史文化、审美观念与情感表达的物质载体。传统刺绣技艺伴随着服饰的产生而形成,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兼容并蓄,从以实用功能为主到与美观装饰并存的多元应用,形成色、形、技兼备的刺绣手工艺术。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古代文献和实物资料的分析,将乌珠穆沁刺绣艺术特征形成原因与其部族历史文化、早年居住地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以乌珠穆沁刺绣艺术为基点,归纳总结外在艺术特征及其成因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并建立刺绣艺术基因库,为创新应用提供理论数据基础。具体研究思路:首先,对于乌珠穆沁部族历史进行探究分析,将其迁徙脉络以纵向历史角度进行梳理,并对部族早年居住地的地理位置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其如何影响并反映在乌珠穆沁刺绣艺术特征中。其次,以乌珠穆沁刺绣艺术的色彩、纹样和技法为研究对象,解析外在艺术特征及其所体现的审美文化。通过田野调研,以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对其传承创新现状进行分析。将获取的外在视觉表现特征和内在民族文化内涵建立刺绣艺术基因库,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权重占比计算,总结出乌珠穆沁刺绣中各因子权重占比。最后,基于发现问题与了解刺绣艺术的宏观概况为目标,对刺绣艺术在国内时尚市场大环境的前景趋势、刺绣艺术创新应用的表现形式以及主要受众人群进行分析,结合创新设计原则,探究将乌珠穆沁刺绣艺术融入时尚女装中的应用方法并进行创新实践,设计出具有乌珠穆沁刺绣艺术风格特点且适应现代社会审美需求的服饰。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传播,也为少数民族刺绣艺术元素在现代时尚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参考。
焦晓宁[5](2021)在《清末民国时期刺绣工艺革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而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伴随着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剧烈而深刻的变革,在传统手工艺领域的先行者悄然引领着产业和艺术的变化。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作为传统女性温良品性养成手段之一的刺绣也快步走上了产业化道路。无论是刺绣的生产方式、传承方式、手艺人的角色地位,还是刺绣的材料、工艺、图样、观念等都发生着十分显着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清末和民国初中期(1900-1937)刺绣工艺革新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仿真绣和乱针绣的题材、设色、针法、线条以及光与影交织的绣理进行分析,并就刺绣画面所呈现的质感、空间、体量等几个要素与传统女红进行对比研究,总结这一时期刺绣工艺革新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刺绣工艺变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赵锦江[6](2020)在《刺绣艺术的创作理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格尔说:"以最完美的形式来表达最高尚的思想那是最美的。"用千针万线赋予生命,展示出美学和艺术的深刻性。刺绣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刺绣艺术是中华文明的伟大瑰宝,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要继承和发扬刺绣艺术,就要追求刺绣的创新理念,在发掘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刺绣传统的艺术与当代生活密
孙慧玲[7](2020)在《苗绣艺术在现代日用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文中提出苗绣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之一,独树一帜的装饰审美性是它最大的特点及其价值所在。目前,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审美生活化趋势明显。本土性、民族性的传统文化日益被挖掘,为设计者提供丰富的设计灵感来源和设计素材,这类具有文化内涵和意义的产品日渐成为当下人们审美个性化、多样化的来源之一。本课题针对这一背景现状,且由于自身是苗族人的关系,最终选取苗绣艺术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现代日用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尝试为苗族的文化传播尽一点绵薄之力。研究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研究的背景、课题相关现状,再明确研究目的及意义,确定研究内容与思路。第二章主要从苗绣的定义、渊源、工艺概况、艺术特色、应用载体及文化意蕴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研究。首先了解了苗绣的概念渊源和工艺概况,然后着重研究分析出苗绣的艺术特色即美学价值所在,即主要从苗绣的纹饰之美、构图之美、色彩之美、针法之美和材料之美五个方面来探索挖掘出苗绣艺术的具体外在特色,接下来了解苗绣的应用载体,最后从苗族的历史背景环境、精神文化活动、信仰认知特点和审美思维范式这四个方面挖掘分析出苗绣内在的文化意蕴。总的来说就是找到苗绣艺术的外在装饰美学特点和内在文化根基,从而为后面的应用实例做理论支撑。第三章,通过对市面上现有传统工艺文化在日用品设计中的应用实例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设计应用原则与设计应用方法,为后面苗绣艺术的创新应用提供实践经验与参考,提供方法支撑。第四章,首先做出设计定位,然后找到苗绣艺术在现代日用品设计中的契合点,确立设计主题和设计载体,明确产品定义,然后进行产品设计,运用实例加以探索验证。尝试对苗绣、苗族文化印象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价值,加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苗绣的认识和理解,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审美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苗绣的传播。
刘鑫垚[8](2020)在《湘绣图像之探析》文中提出湘绣既是一门民间手工艺,又是美术作品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回归图像本体,是研究美术作品在历史中的真实呈现与变迁的方法之一。湘地刺绣在各个阶段的图像清晰地向我们解释了湘绣的图像在历史中的真实呈现与变迁。湘绣是地域古老民族刺绣工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吸收了地域特色,同时承载着手工业者极高的悟性和独特的创造力,它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成为后世民族艺术的典范。本论文的内容将分为绪论部分和三个章节。绪论部分是研究背景及现状的分析,通过梳理刺绣的媒介和工具来说明刺绣艺术的发展脉络。第一章是战国楚地刺绣的图像分析,来说明战国时期楚地刺绣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第二章是西汉时期的湖南刺绣图像的分析,说明西汉时期的湖南刺绣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通过和同时期其他艺术形式相对比,说明它没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主题。第三章是分析一脉相承的湘绣艺术,通过对现当代湘绣图像的分析,来说明湘绣不仅需要继承和创新,还需要不忘历史。
陈雨萌[9](2020)在《锡伯族刺绣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且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中国以其五千年无可比拟的璀璨艺术文化耸立在世界的东方。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代表性艺术文化,锡伯族以其引以为傲的刺绣艺术在众多民族艺术中脱颖而出。原始社会的锡伯族人民就喜欢用色彩斑斓的颜色来美化自己,后来慢慢演变成为将五颜六色的颜色绘制在衣服上,然后又有了将大自然的图案和颜色结合在一起绣在服饰上的这种方式。在我国现有的民族艺术中,锡伯族刺绣艺术最具有代表性和研究的艺术价值。锡伯族刺绣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刺绣已拥有了数千年的历史艺术文化底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刺绣在锡伯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锡伯族人民无论年龄和性别都多多少少掌握一些刺绣的基本技能。在锡伯族的刺绣作品中将大自然中美好质朴的一切展示的淋漓尽致。随着如今服装设计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和各种民族艺术文化的相互借鉴,锡伯族刺绣艺术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本篇论文以锡伯族刺绣艺术为研究对象,提炼出具有对现代服装设计有价值的流行元素,并仔细分析和观察近几年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刺绣艺术的应用,对于预测和把握今后服装设计的时尚流行方向,指导服装设计,促进现代服装设计行业发展,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篇论文主要以锡伯族刺绣的艺术形式构成与刺绣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和论述重点,再结合现代服装设计领域的流行方向和创新的工艺技法,使锡伯族刺绣艺术更加适应当今审美标准与流行趋势前提下更好的为现代服装设计服务。首先,本篇论文先对锡伯族刺绣的历史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民族特色进行论述,从锡伯族刺绣兴起的历史状况与演变出发,锡伯族刺绣兴起发展的地域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对刺绣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当今锡伯族传统刺绣艺术的发展现状三个方面概括地介绍,并且笼统地介绍了锡伯族刺绣艺术的民族特色。其次,再对锡伯族刺绣元素在服装设计领域的表现进行分析,对锡伯族刺绣元素在不同服装设计领域的特征与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对锡伯族刺绣的艺术形式构成展开重点分析,寻找其中发展演变的规律。在论文的最后,在对锡伯族传统刺绣艺术的精华部分传承和保护的前提下,提出了现代服装设计中刺绣艺术几种创新应用方式,并且对锡伯族刺绣艺术与现代服装设计更好的结合应用与创新进步进行展望。随着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和流行趋势的变化,有很多服装设计师把民族传统艺术作为自己服装作品的创作元素和灵感来源,锡伯族刺绣艺术就被很多服装设计师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新手法展示在自己的作品中。既表现了所代表的浓郁民族特色,又体现了当今服装设计的内涵。现代服装设计与锡伯族刺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是质朴的民族艺术与繁杂的时尚潮流的结合,从另个一方面也表现了返璞归真的复古流行趋势。
张健[10](2020)在《山西民间刺绣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传承与创新 ——以实验动画《结拜》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民间刺绣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风格独特。其中山西民间刺绣以其朴实的图案、鲜明的色彩、简约的构图、夸张的造型、丰富的针法而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然而,当前民间手工刺绣品的应用范围正在缩小,大多数绣品以收藏爱好者、民间艺术研究学者、装饰摆件售卖者为主,这种从前的百姓应用之物,正在悄然间离开大众的视野。寻求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将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特点结合到动画短片创作中来,或许能够为这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带来新的发展方向,使其与时俱进的融入现代人的审美与认知范畴,得到更多的曝光和关注。通过对山西民间刺绣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后,逐渐了解这种艺术样式的美学特点和内容内涵。便于在实验动画短片《结拜》的创作过程中,充分的将这些民间的艺术元素与影片的美术风格、角色造型、场景设定、人物表演等,进行转化与艺术加工。同时也尝试了新的数字动画技术表现形式,为更高效来表现刺绣风格与动画艺术的结合。将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之处与现代的设计语言的表现方法进行糅合再创作,既是对山西民间刺绣艺术的继承,也是对民族艺术的发扬。通过动画短片《结拜》的新媒体形式表达,促进民间刺绣艺术的研究在动画领域的创新发展。
二、浅析刺绣艺术表现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刺绣艺术表现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刺绣的传承与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一、黑龙江流域满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
(一)牡丹江渤海靺鞨绣 |
(二)齐齐哈尔克东满绣 |
(三)牡丹江宁古塔满族刺绣 |
(四)肇源木兰花满族刺绣 |
(五)牡丹江林口蚕翼绣 |
二、黑龙江流域满族刺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原则 |
(一)继承性原则 |
(二)创造性原则 |
(三)适度性原则 |
三、黑龙江流域满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式的构建 |
(一)加大保护和扶持力度,关注培养刺绣传承人 |
(二)在学校教育师承范式中体现满族刺绣的艺术风格 |
(三)优化传统工艺,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中创新 |
(3)蒙古勒津服饰造型及刺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实地调研法 |
1.5.2 文献资料法 |
第2章 蒙古勒津传统服饰的发展历史 |
2.1 蒙古勒津的起源及发展 |
2.2 蒙古勒津传统服饰的分类 |
第3章 蒙古勒津传统服饰形制造型特点 |
3.1 蒙古勒津袍服 |
3.2 蒙古勒津坎肩 |
3.3 蒙古勒津靴子 |
3.4 蒙古勒津腰带 |
3.5 蒙古勒津帽子 |
第4章 蒙古勒津服饰刺绣及纹样的装饰风格 |
4.1 蒙古勒津刺绣的装饰风格 |
4.1.1 蒙古勒津刺绣针法风格 |
4.1.2 蒙古勒津刺绣工艺风格 |
4.2 蒙古勒津服饰纹样风格 |
4.2.1 纹样类型风格 |
4.2.2 纹样图案风格 |
第5章 蒙古勒津服饰艺术的发展现状与传承 |
5.1 蒙古勒津服饰艺术的发展现状 |
5.1.1 市场局限性 |
5.1.2 观念局限性 |
5.2 传承蒙古勒津服饰的民族工艺 |
5.2.1 组织整理资料 |
5.2.2 加强民族特色展示 |
5.2.3 创建文化中心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乌珠穆沁刺绣艺术在时尚女装中的创新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 |
(六)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一、乌珠穆沁部历史及刺绣艺术溯源 |
(一)乌珠穆沁部的历史变迁 |
1.部族名称视角下的故土探究 |
2.饱含游牧精神的乌珠穆沁部 |
(二)从单一到多元的乌珠穆沁刺绣艺术 |
1.刺绣起源及应用范围 |
2.实用功能到美观装饰的多元应用 |
小结 |
二、乌珠穆沁刺绣艺术特征及其审美文化内涵分析 |
(一)乌珠穆沁刺绣色彩分析 |
1.彩虹色的韵律美 |
2.原居住地影响下形成的色彩审美观 |
(二)乌珠穆沁刺绣纹样分析 |
1.刺绣纹样分类及其构图形式 |
2.刺绣纹样的文化内涵 |
(三)乌珠穆沁刺绣技法分析 |
1.刺绣技法表现所需材料与工具 |
2.刺绣技法 |
小结 |
三、刺绣艺术传承现状及创新应用分析 |
(一)乌珠穆沁刺绣传承与创新现状 |
1.传承人与传承方式 |
2.乌珠穆沁刺绣创新设计现状分析 |
(二)刺绣艺术创新设计多样化的可能性分析 |
1.时尚市场需求与前景 |
2.刺绣艺术的多样化创新设计应用案例 |
(三)刺绣艺术创新设计的主要受众人群分析 |
1.受众人群体特征分析 |
2.受众人群心理活动分析 |
小结 |
四、乌珠穆沁刺绣艺术基因库的建立 |
(一)乌珠穆沁刺绣艺术基因库建立原则及框架 |
1.乌珠穆沁部刺绣艺术基因库建立原则 |
2.乌珠穆沁刺绣艺术基因库建立框架 |
(二)乌珠穆沁刺绣显性和隐形基因库的建立 |
1.乌珠穆沁刺绣显性因子库的提取与建立 |
2.乌珠穆沁刺绣隐性因子库的提取与建立 |
(三)乌珠穆沁刺绣艺术基因排序 |
1.基于AHP的基因重要度计算 |
2.刺绣色彩因子重要度排序 |
小结 |
五、乌珠穆沁刺绣艺术在服装中的创新应用实践 |
(一)乌珠穆沁刺绣创新应用于时尚女装中的设计原则 |
1.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
2.以功能性为主的设计原则 |
3.以传递文化内涵为目标的设计原则 |
(二)基于乌珠穆沁刺绣艺术的服装创新设计方案 |
1.设计构思及消费者画像 |
2.有效元素的提取与应用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清末民国时期刺绣工艺革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现状 |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和范围界定 |
一、画绣、绣法和针法 |
二、本文研究对象 |
三、本文研究范围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刺绣工艺革新的背景和原因 |
第一节 “振兴实业”背景下的刺绣工艺 |
一、传统绣业艰难生存 |
二、工艺改良政策支持 |
三、工艺改良意识初兴 |
第二节 “美术思潮”对刺绣艺术的影响 |
一、西画对刺绣的影响 |
二、“美术”与刺绣的联系 |
第三节 刺绣工艺生产关系变革 |
一、生产组织形式多样 |
二、市场展销范围扩大 |
三、技艺传承方式变化 |
第四节 清末民国时期刺绣工艺革新代表人物及绣种 |
一、沈寿的“仿真绣”探索 |
二、杨守玉的“乱针绣”实践 |
三、“仿真绣”与“乱针绣”的比较 |
第二章 清末民国时期刺绣工艺革新的表现 |
第一节 工具材料的变化 |
一、绣针 |
二、绣线 |
三、底料 |
第二节 题材内容的拓展 |
一、稿本内容的多样 |
二、稿本形式的突破 |
第三节 技艺针法的革新 |
一、仿真绣法 |
二、乱针绣法 |
三、丝光表现 |
第四节 装裱形制的西化 |
第三章 清末民国时期刺绣工艺语言及审美变化 |
第一节 刺绣工艺语言的变革 |
一、光与影的应用 |
二、空间结构的实施 |
三、色彩关系的处理 |
四、肌理质感的表现 |
第二节 刺绣艺术的审美嬗变 |
一、逼真的再现性 |
二、自由的表现性 |
第三节 新与旧、洋与土并存的审美趣味 |
第四章 清末民国时期刺绣工艺革新的影响和启示 |
第一节 对当代刺绣艺术发展的意义分析 |
一、社会方面 |
二、艺术方面 |
第二节 清末民国时期刺绣工艺革新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刺绣艺术的创作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作思想 |
二、表现形式 |
三、融合统一 |
(7)苗绣艺术在现代日用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
1.2.1 传统工艺文化研究概况 |
1.2.2 刺绣艺术研究概况 |
1.2.3 现代日用品设计研究情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苗绣艺术 |
2.1 相关概念简介 |
2.1.1 刺绣的定义及分类 |
2.1.2 苗绣的概念 |
2.2 苗绣的渊源 |
2.2.1 不同时期的苗绣发展 |
2.2.2 不同地域的苗绣特点 |
2.3 苗绣的工艺要素及方法流程 |
2.3.1 苗绣的工艺要素 |
2.3.2 苗绣的方法流程 |
2.4 苗绣的艺术特色 |
2.4.1 纹饰之美 |
2.4.2 构图之美 |
2.4.3 色彩之美 |
2.4.4 针法之美 |
2.4.5 材料之美 |
2.5 苗绣的载体 |
2.5.1 苗族服饰 |
2.5.2 苗族生活用品 |
2.6 苗绣的文化意蕴 |
2.6.1 苗族的历史生存环境 |
2.6.2 苗族的信仰认知特点 |
2.6.3 苗族的精神文化生活 |
2.6.4 苗族的审美思维范式 |
2.7 小结 |
第三章 传统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探索 |
3.1 传统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
3.1.1 文化内核 |
3.1.2 和谐共生 |
3.2 国内外典型博物馆文创案例分析研究 |
3.2.1 大英博物馆文创案例分析 |
3.2.2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案例分析 |
3.2.3 文创产品一般设计流程总结 |
3.3 传统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结合方式 |
3.3.1 打散与再现 |
3.3.2 象征与隐喻 |
3.3.3 嫁接与延伸 |
3.4 小结 |
第四章 苗绣在现代日用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实例 |
4.1 设计定位 |
4.2 设计实践案例一:“璞·韵”苗族酒器摆件设计 |
4.2.1 主题概念确立 |
4.2.2 产品设计 |
4.2.3 产品展示 |
4.3 设计实践案例二——“摇曳”灯饰设计 |
4.3.1 主题概念确立 |
4.3.2 产品设计 |
4.3.3 产品展示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8)湘绣图像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选题的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战国楚地刺绣图像 |
第一节 战国楚地刺绣图像介绍 |
第二节 战国楚地刺绣图像分析 |
第二章 西汉时期湖南刺绣 |
第一节 西汉时期湖南绣图像介绍 |
第二节 西汉时期湖南刺绣图像分析 |
第三章 湘绣图像的传承与超越 |
第一节 风格上的传承 |
第二节 工艺上的超越 |
第三节 湘绣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锡伯族刺绣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
四、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的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锡伯族刺绣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
一、锡伯族刺绣的历史状况与演变 |
(一)锡伯族刺绣的历史状况 |
(二)锡伯族传统刺绣的发展现状 |
二、锡伯族刺绣的民族特色 |
第三章 锡伯族刺绣在服装设计领域的表现 |
一、成人服饰中刺绣的应用 |
(一)男性服饰中刺绣的使用 |
(二)女性服饰中刺绣的使用 |
二、儿童服饰中刺绣元素的应用 |
三、配饰中刺绣元素的应用 |
(一)帽饰及头饰 |
(二)鞋袜 |
(三)腰饰 |
(四)荷包 |
注释 |
第四章 锡伯族服饰刺绣艺术的形式构成 |
一、刺绣图案艺术 |
(一)动物纹样 |
(二)植物图案 |
(三)几何图案 |
二、刺绣色彩艺术 |
三、刺绣手工艺技法 |
(一)平针绣 |
(二)锁绣 |
(三)纳绣 |
注释 |
第五章 锡伯族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
一、锡伯族刺绣艺术的传承 |
二、锡伯族刺绣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
(一)图案纹样创新 |
(二)形式结构创新 |
(三)服装装饰性创新 |
(四)刺绣材料及工艺创新 |
三、锡伯族刺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山西民间刺绣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传承与创新 ——以实验动画《结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一) 创作背景 |
(二) 创作目的和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方法 |
(五) 研究特色 |
二、 山西民间刺绣艺术研究 |
(一)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特点 |
1. 山西民间刺绣的美术表现形式 |
2. 山西民间刺绣的美学艺术特色 |
3. 山西民间刺绣的民俗文化寓意 |
(二) 山西民间刺绣艺术的色彩构成 |
1. 山西民间刺绣的色彩特点 |
2. 山西民间刺绣的色彩搭配 |
3. 山西民间刺绣的色彩蕴意 |
三、 山西民间刺绣艺术在动画创作中传承与创新 |
(一) 山西民间刺绣艺术的数字化传承 |
(二) 山西民间刺绣艺术与动画结合的可能 |
(三) 山西民间刺绣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
1. 山西民间刺绣装饰纹样与动画场景元素的融合 |
2. 山西民间刺绣色彩特征与动画美术风格的融合 |
3. 山西民间刺绣技法图样与动画角色造型特点的融合 |
4. 山西民间刺绣构图布局与动画影片镜头设计的融合 |
四、 山西民间刺绣艺术在动画《结拜》中的实践应用 |
(一) 实验动画《结拜》的前期美术设计 |
1. 实验动画《结拜》的前期策划案 |
2. 实验动画《结拜》的素材收集与提取 |
3. 实验动画《结拜》的角色造型设计 |
4. 实验动画《结拜》的动态分镜头设计 |
(二) 实验动画《结拜》的中期动画制作 |
1. 实验动画《结拜》的动画表演风格定位 |
2. 实验动画《结拜》的角色动作设计 |
3. 实验动画《结拜》的动画场景设计 |
(三) 实验动画《结拜》的后期剪辑与合成 |
1. 实验动画《结拜》的音乐定位 |
2. 实验动画《结拜》的镜头合成 |
3. 实验动画《结拜》的后期剪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四、浅析刺绣艺术表现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刺绣的传承与保护[J]. 刘乃千. 文艺争鸣, 2021(12)
- [2]近现代刺绣艺术的“越界”现象研究[D]. 陈菁菁.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3]蒙古勒津服饰造型及刺绣研究[D]. 王美婧. 沈阳大学, 2021(10)
- [4]乌珠穆沁刺绣艺术在时尚女装中的创新应用[D]. 赖紫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清末民国时期刺绣工艺革新研究[D]. 焦晓宁.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6]刺绣艺术的创作理念[J]. 赵锦江. 艺术家, 2020(07)
- [7]苗绣艺术在现代日用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D]. 孙慧玲.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8]湘绣图像之探析[D]. 刘鑫垚. 西安音乐学院, 2020(08)
- [9]锡伯族刺绣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 陈雨萌.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10]山西民间刺绣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传承与创新 ——以实验动画《结拜》为例[D]. 张健.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