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联方出售资产会计处理问题的暂行规定》的不足及建议

《关于关联方出售资产会计处理问题的暂行规定》的不足及建议

一、《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的不足及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叶晨妮[1](2020)在《上市公司隐性关联方交易及审计对策研究 ——以紫鑫药业为例》文中认为关联方交易常常存在价格非公允的情况,成为上市公司输送不正当利益的方式。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强监管,许多上市公司为了隐藏一些不正当的利益输送,关联方交易变得越来越隐蔽。各种各样的隐性关联方交易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工作的难度。基于此,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和多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上市公司隐性关联方交易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研究。本文研究思路与已有论文存在不同,最大的创新点是从隐性关联方交易存在的特殊关系、非公允定价、异常交易内容三方面着手分析。本文分析了隐性关联方交易的相关理论基础,界定了关联方、关联方交易、隐性关联方、隐性关联方交易的相关概念,综述了有关隐性关联方交易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对2010年至2018年由于隐性关联方交易导致审计失败的案件以及2018年由于隐性关联方交易导致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案例进行统计,分析隐性关联方交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交易双方关系、交易价格、交易内容三方面分析隐性关联方交易的表现。本文根据隐性关联方交易三方面特殊表现分析对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影响。第一,上市公司与交易对手之间隐藏的关联方关系难以发现;第二,交易事项的公允价格难以获取加大了财务报表审计的难度;第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用现有的审计程序效果不佳。隐性关联方交易对财务报表审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挖掘隐藏的关联方、分析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以及关注异常交易内容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对策。以具有代表性的紫鑫药业对本文提出的部分观点进行例证,分析紫鑫药业隐性关联方交易对审计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审计对策。

张威威[2](2019)在《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监管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关联方交易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会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这种交易方式既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的一面,也有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引发非公允竞争的一面。依法合规开展关联方交易有利于上市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协同优势、实现规模效益,但同时,关联方交易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学术界关联方交易监管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但采用大样本的经验数据研究政策监管效应的文献比较少见。一直以来,我国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监管,相继出台多项准则制度规范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基于此,本文拟选择对关联方交易具有深远影响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监管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首先,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寻租理论论证关联交易监管的必要性以及这类交易形式需要政府介入的依据;其次,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揭示会计准则与企业关联交易行为特征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对关联方交易影响的机制和企业行为选择与法规调整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最后,本文依据2003~2015年沪深主板所有A股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统计数据,分别基于关联方交易异质性、股权异质性、行业异质性的视角,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展开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新准则的出台,从总体上促进了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抑制了借出类关联方交易的发生,但对借入类关联方交易的治理效应没有体现出来。在新政策环境下,内外部治理因素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及选择的影响显着增强。(2)新准则对总体关联方交易披露量及借出类关联方交易发生量的监管效应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体现的更明显。在新政策环境下,内外部治理因素对不同股权性质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披露及选择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3)大部分行业虚拟变量与总体关联方交易披露量、资金占用型关联方交易发生量具有显着相关性,且相关性较为稳定。从产业细分行业的角度来看,会计准则对三个产业关联方交易的监管程度确实存在差异,第一产业最高,其次是第三产业,最低为第二产业。不同行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也存在着不同的制衡效果。这说明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合作。企业性质、行业性质对于关联方交易也有一定的影响。建议完善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规则制定,加强公司内外部治理对关联方交易的监管,加强对国有上市企业的关联方交易的监管,加强对关联方交易监管的行业针对性。

刘一玮[3](2019)在《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伪的巧识别》文中提出现今,伴随着国家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大,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使自己的"壳资源"能够得以保留或为了达到配售、增发股票等目的,通常会不择手段地利用资产置换、债务豁免以及关联方交易等手段进行资产账面地重新组合,从而达到伪造公司业绩的目的。这些不正当的做法无疑给当前的证券市场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有的甚至直接阻碍了目前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为了避免这种鱼目混珠的假重组现象,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的重组,财政部于2014年分别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等会计准则,同时还发布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调节利润,利用"债务豁免"操纵利润,从而从源头上杜绝上市公司的账面重组。然而,规范与被规范、监管与被监管却一直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没有从根本上予以解决问题。

黄挽澜[4](2010)在《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公司并购已成为企业规模扩张和和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战略。从理论上讲,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是一个中性概念,其既不属于单纯的市场行为,也不必然属于内幕交易的范畴,而是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关联方通过彼此间的并购交易,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并对上市公司进行一系列的结构调整,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关联方也从上市公司价值上升中谋求到更大的投资收益。但是由于关联方之间的并购行为,缺乏充分竞争和自有选择的基础,并且交易双方基于彼此间的特殊关系和非盈利目的,常常会使并购双方利益产生交集或趋同,在评估和审计等中介机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使得并购行为更容易被操纵,从而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对资本市场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诸多研究表明,在股权集中的企业中,控股股东有动机和能力侵占上市公司和相关利益人的利益,而关联方之间的并购交易则是控股股东实施侵占的有效手段。控股股东为实现自己的利益,通常会利用其控股优势将其自身意志上升为公司意志,通过与关联方之间的并购行为掏空上市公司,损害国家、广大中小股东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逐步分散,公司并购活动更加活跃,急需一个更为完备的市场空间和制度基础。而我国目前对于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仍然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导致在公司并购中非公允关联交易大量出现,不仅影响了公司并购应有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而且还给我国尚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基于我国目前的立法和监管现状及研究成果,本文将围绕三个角度展开研究,一是回答“为什么要监管”的问题,为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回答“监管的目标是什么”的问题;三是回答“如何监管”的问题,即根据公司并购的一般特点和我国资本市场关联交易的现实状况确定适当的监管模式及监管的具体制度安排。具体而言,本文将以完善中国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的监管思路及监管手段的分析为基础,对各国上市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监管的理念及监管立法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的特点变化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就监管思路的必要调整和具体监管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本文除导言外,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理论概述。该章共三节,第一节主要阐述收购与兼并的基本概念及两者的异同点,并分析了中国目前公司并购的现状,指出其中政府干预较多,投机气氛浓重,相应的立法和监管制度并不能适用当前公司并购的实践。第二节对关联方与关联交易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特别对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的特点进行了专门分析,指出较之日常经营中的关联交易,并购中的关联交易比重大高、影响大,后果严重,因此应成为监管的重点目标。该节还重点分析了关联交易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负面效应具体表现在关联交易不仅侵害了公司自身利益以及中小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对国家利益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一种侵害。第三节则围绕监管理论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监管的几种理论观点,其次对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监管的四个构成要素进行了阐述,接着对应第二节中关联交易的负面效应,提出了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监管的六个目标。最后对并购中关联交易监管的具体内容分类进行了分析。第二章为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比较研究。该章共三节,分别从立法体系、关联方界定、信息披露制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第一节中,本文归纳了国外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监管的立法体系,指出尽管存在具体差异,但各国立法体系的框架和范围仍然呈现出趋同性,大都重点立足于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和税法等四大部门法。对于中国相应的立法体系,本文出于遵循作为制定法国家的立法体例和研究传统,依据法律位阶的层次和效力,即从基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证券交易所的自律规则四个层面对中国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立法体系进行了系统介绍。同时,通过中外立法体系的比较研究,指出中国的基本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及部门规章与自律规则都存在着一定缺陷,在具体规范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日本及德国等国家对关联方的界定,通过分析指出中国在对关联方的界定中与国际规则和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立法精神保持了一致。第三节围绕信息披露制度展开比较研究。作为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基石,各国对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的监管主要就是通过强制信息披露制度来实现的。该节分别介绍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信息披露制度,分析指出中国虽然已经初步构建了针对关联交易监管的信息披露制度,但在信息披露的主体、时间、方式等方面仍需作出进一步的具体规范。该制度的完善建议则留在第五章中进行了具体分析和阐述。第三章至第五章为本文的主体和重点部分,主要围绕监管原则、内部治理制度及外部监管制度三大方面对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的完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其中:第三章为我国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监管原则的完善。完善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的监管原则,是抑制公司并购中非公允关联交易,健全相关立法体系的重要保证。该章分三节。第一节为完善“揭开公司面纱”原则。首先阐述了“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含义和本质,接着介绍了“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法理基础和理论依据,在对我国目前立法的分析中,本文指出,现行《公司法》虽然修正了原公司法的相应规定,原则性地确认了“揭开公司面纱”原则,但仍然过于概括和抽象,没有列举适用该原则的具体类型,严重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需要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等途径完善“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第二节为引进“深石原则”。在控股股东对公司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仅要揭开公司面纱,让控股股东直接对公司的债权人负责,而且控股股东通过不公平关联交易对公司所生债权也应视为投资不足,而不允许其对公司主张债权,“深石原则”是各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该节阐述了“深石原则”的含义、价值和法理基础,指出我国应尽快引进“深石原则”,确立非关联债权相对于关联债权的优先制度,从而有效保护子公司其他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第三节为明确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包含两大内容,即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确立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是权责相一致的具体体现和禁止权利滥用的必要要求,也是股东平等原则的必要补充,因此我国《公司法》应当尽快确立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设计具体的监管制度和措施及相应的赔偿责任,从而加强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第四章为我国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内部治理制度的完善。所谓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的内部治理,指的是中小股东和其他权益人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上市公司内部权力制衡机构,对控股股东实施的关联方之间的并购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目的在于规范上市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减缓关联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轻关联交易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减缓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损害程度,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该章分四节,分别围绕我国股权制度的完善、股东大会制度的完善、董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监事会制度的完善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在第一节股权结构的完善中,本文阐述了我国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指出,“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及缺少有效制衡机制,是产生关联交易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加大机构投资者引入等方式实现国有股份的流通和股权结构的优化配置,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完善对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的内部治理。第二节为股东大会制度的完善。股东大会对关联交易的监管主要体现在股东大会对关联交易事项的审议和关联股东的回避两个方面,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并存的特点使得公司治理缺乏股东之间权力制衡的产权基础,致使股东大会对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管作用,因此,应通过完善股东大会职权、规定股东大会出席人数的最低限制、完善累计投票权制度及健全委托投票制度等制度完善股东大会对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的监管作用。第三节为董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由于独立董事制度的重要性,本节将其与董事会制度进行了分别论述。在董事会制度的完善中,本文指出,由于董事任免机制不合理,使得董事会易于被控股股东操纵,加之“内部人控制”行为严重,致使董事会职能日趋弱化,公司分权制衡的设计完全失去作用。因此,通过改善董事会的选举制度,建立董事问责机制,以及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来进一步完善董事会的监管作用。在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中,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首先肯定了独立董事制度对于促进公司决策的民主化,缓解“内部人控制”现象,以及提高上市公司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性,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不强、激励和约束机制缺乏等原因,导致独立董事的监管作用受到一定制约,因此可以通过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薪酬机制、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完善,达到监督公司股东管理层的目的。在第四节监事会制度的完善中,本文分析指出,由于我国目前多数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成员是公司的员工,在工作中受制于董事,致使监事会的监管作用有限。因此建议可以通过完善监事的任命机制、强化监事会的职权、立法明确监事的义务和责任,以及规范监事的激励机制等措施,强化监事会对于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中的监督作用。第五章为我国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外部监管制度的完善。所谓外部监管,指的是政府监管机构和市场监管机构通过外部力量对关联方之间进行的并购交易进行的监督管理。由于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的隐蔽性、复杂性,以及控股股东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控制力或影响力规避审查监督等原因,仅通过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不可能完全消除非公允关联交易的产生,为了更好地对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进行有效监管以及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需要加强外部力量的监管,以有效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该章分四节,分别围绕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企业价值评估制度的完善、中介机构监管制度的完善、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节为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由于在本文第二章中,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研究,已经具体阐述了我国目前信息披露制度缺陷和问题,因此该节的重点放在完善方面。本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完善建议,即明确披露原则、扩大披露范围、增加披露内容、细化分级披露标准、明确披露时限以及完善披露方法。第二节为企业价值评估制度的完善。公司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是并购最终成交价的重要基础,甚至影响并购的成功与否,对公司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可以有效促进并购交易的定量化与规范化,避免主观随意性,减少因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给国家或者相关权益人带来的损失。目前我国对于公司价值的评估存在着评估方法不科学、相应披露制度不充分、不全面等问题,因此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即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评估理念、完善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与完善企业价值评估的外部环境。第三节为中介机构监管制度的完善。公司并购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证券公司等专业性的中介机构充分发挥作用,按规范程序进行操作,尤其是在公司并购中涉及关联交易的情况下,更需要有专业性中介机构的参与,以保证公司并购交易的公平、公开、公正。但由于我国中介机构自身独立性不强,风险意识薄弱、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品牌意识欠缺,加之市场竞争激烈,致使中介机构经常沦为上市公司的工具,监管作用弱化。针对目前我国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文提出了应从六个方面加强完善,即加大对中介机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树立中介机构的信誉机制、重塑中介机构的收费模式、改变中介机构的聘任方式、完善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合作模式以及规定中介机构义务业务的禁入范围。第三节为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司法权通过诉讼程序介入公司内部治理是公司顺畅运作的外部保障,在放松政府管制的潮流下,强化司法介入是必然选择。我国目前对直接诉讼制度与派生诉讼制度均通过立法予以了确认,但规定的都比较原则,尤其在诉讼对象和范围方面不甚合理,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于直接诉讼制度,可以通过扩大直接诉讼范围和防止股东滥用诉讼加以完善。对于派生诉讼制度,可以通过健全股东持股比例机制、明确诉讼的构成要件和原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扩大被告的范围等方面加以进一步完善。

侯彦君[5](2010)在《企业关联交易的认定及会计处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中,关联企业间存在着大量的关联交易,这种交易行为有其自身合理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关联企业间大量的非公允关联交易也严重影响和侵害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对正常的市场秩序、债权人的利益以及正常的社会交易安全都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而近年来,关联交易的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非关联化的关联交易已逐渐成为关联企业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等的主要手段。从国际及我国关于关联交易的会计准则来看,我国的会计准则正逐步的与国际接轨。国际上对于关联交易的处理主要侧重于对其进行充分的披露,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及经济环境,现阶段仅是对交易进行披露还不足以规范其行为,非关联化的关联交易正在愈演愈烈,目前的认定模式已不能全面的界定关联交易,因此,如何有效的界定及处理这类关联交易是现阶段的研究关键。本文就是在比较了我国及国际的关联交易会计准则,了解了我国现阶段关联交易的发展现状后,提出了以交易为基础的关联交易的认定模式,这个认定模式结合了以关系为基础的关联交易的认定模式,弥补了我国当前这一认定模式的不足,并且更能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对关联交易认定后,进行了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我国目前实践中所使用的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已逐渐呈现出一定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及思路,由于关联交易的类型较多,处理较为复杂,文中仅是对科目的设置做了研究,对于其他的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章旭[6](2010)在《浅析关联交易会计核算问题》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针对关联交易会计核算相关内容做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关联交易会计核算暂行规定,分析其带来的有利与不足的方面,并在不足方面中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刘金雄[7](2009)在《关联方交易会计计量公允性的经济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规范重点——上市公司向其关联方销售商品的会计计量的公允性进行经济学分析,用以研究《暂行规定》在新会计准则执行之后的适用性问题。

雷伟[8](2009)在《合并会计报表关联交易调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合并会计报表是为了适应企业集团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其目的是为了真实的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变动状况。我国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33号——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以实体理论为合并基础,以“控制”为合并原则,其颁布与实施填补了多年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此方面的空白,促进了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国际接轨。但是,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仍存在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规范,关联交易调整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分四章进行了讨论。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通过背景介绍和文献回顾,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写作思路。第二章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探讨实体理论、母公司理论及所有权理论等合并理论,指出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在合并范围存在的问题,即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除了母公司能控制的子公司之外,还应该包括重大影响和共同控制的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第二部分是对关联交易及其经济后果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界定全文的研究内容,确定好合并会计报表调整的原则。第三章主要是探讨纳入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内的母子公司之间进行的关联交易调整。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的现状,并将这一类业务分为经营往来关联交易和资产重组关联交易两大类。然后再分别从这两大类业务出发,对关联交易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抵销调整进行了探讨。经营往来关联交易主要涉及转移债权债务、关联购销交易、资产租赁和资金占用;资产重组关联交易主要是资产置换、委托及受托经营、资产剥离或出售、股权关联交易。第四章重点探讨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准则规定中所缺少的关于联营、合营企业与母子公司关联交易的具体调整。对于这类交易所产生的未实现损益,本文又分别就各种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配合不同的例子进行了分析。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论与相关建议。

谭丽[9](2008)在《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作为我国首份具体会计准则,1997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首次对关联方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的准则:1999年颁布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2001年修订了这两个准则、同年12月又发布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2006年2月,我国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交易披露》。这些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对特定阶段的关联交易起到了一定规范的作用,但是上市公司似乎总是能找到方法通过关联交易达到自己的目的。我国违规关联交易仍然问题层出不穷,而且以越来越隐晦的形式进行着。为什么关联交易的披露方面故意隐瞒或者片面披露的事情屡有发生?哪些因素影响、限制了关联信息披露质量?违规关联交易的根源是什么?笔者试图要解答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首先,本文结合案例来分析我国关联方交易的现状、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及探讨我国关联方披露方面的不规范性和隐蔽性。结合06年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讨论新准则对关联方披露的要求与旧准则和国外相比不一致的地方。探讨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及利弊。并结合经济学原理和当前现状分析我国关联交易的动机和缘由。其次,本文选取了04-06年被证监会公告处罚的25家上市公司以及25家规模行业性质相对应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显着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本文从两个角度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控股结构、董事会结构两方面与信息质量的披露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最后,针对这些现象从立法、监管、自身约束机制方面提出规范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意见和看法。

王曦[10](2007)在《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范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规定,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并在此规定的基础上详细地列举了各种可能的关联交易形式。本文就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来研究关联交易问题。关联交易产生于社会分工的出现,目的是降低交易费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于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关联交易便被企业用来达到其特有的目的,如利润操纵,粉饰业绩等,关联交易显现出非公允的一面。关联交易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明文禁止关联交易,制定法规的目的是有效地规范关联交易,发挥关联交易的积极作用,制止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发生。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证券市场上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有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我国上市公司与其控股母公司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联交易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但仍然不能有效地抑制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大量发生。深入分析原因可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本身有着强烈地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动机,同时,相关法律规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对关联交易的约束力不强。这就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行为大量存在,关联交易成为了“造假“的代名词,这已经严重地破坏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所以,必须加强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规范,提出进一步完善关联交易规范的具体措施,使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公允化,充分发挥关联交易的积极作用,以保护我国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证券市场的运作效率,维护证券市场的繁荣和稳定。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关联交易的会计规范和内外监督约束机制的角度提出进一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具体措施,以期望能够更为有效地规范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保证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属于绪论,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由于近年来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虚构利润,粉饰业绩的现象不断发生,关联交易成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要方式,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规范,这样才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充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其次对当前国内外关于关联交易规范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说明,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进行界定。要研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相关问题,必须对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含义进行准确的界定,因为科学地界定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是讨论其规范的前提,是分析相关理论问题的核心。在这部分中,首先从会计准则和证券监管规则的角度分别对关联方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在界定的基础上列举了关联方关系的具体存在形式,其中引用会计准则时,又分别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角度对关联方进行了界定,并且对不同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又从会计准则和证券监管规则的角度分别对关联交易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同时也列举了关联交易的具体存在形式;最后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即交易的一方为上市公司,另一方为上市公司的关联方,而关联方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经理层。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及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这部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分析和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的原因分析。一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表现出非公允的特性;其次概述了我国近年来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总体情况,并用实际数据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大量存在,有待进一步规范;最后详细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一,利用关联交易向上市公司转移利润。第二,利用关联交易向上市公司的关联方转移利润。第三,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第四,将关联方之间的非货币性交易货币化。对每一种关联交易形式都结合了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说明。另一方面,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的原因。首先,我国上市公司有着强烈地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动机,正是由于这种动机促使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行为的产生;其次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规范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指出了会计规范的局限性和有效监督约束机制的缺乏也是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第四部分主要是提出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进行规范的具体措施。这一部分在前一部分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会计规范。其中,主要从对关联交易的确认、计量和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两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当前会计规范存在的不足,如何进一步加以完善。第二,在提出完善会计规范的措施的基础上,指出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内外监督约束机制,首先要建立我国上市公司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其次要加强外部相关机构的监管,包括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和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贡献如下:1、在提出完善我国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措施的基础上,又结合内外监督约束机制分析了如何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进行有效的规范,即将关联交易会计规范和监督约束机制两者结合起来分析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范的具体措施。2、在提出完善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措施时,从会计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两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望能够进一步加强相关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规范。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仅从会计规范的角度阐述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范的具体措施,而对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相关法规并未加以详细阐述,缺乏全面性。

二、《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的不足及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的不足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上市公司隐性关联方交易及审计对策研究 ——以紫鑫药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关联方
        二、关联方交易
        三、隐性关联方
        四、隐性关联方交易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
        一、有关关联方交易准则变化的相关文献
        二、有关隐性关联方交易具体表现形式的相关文献
        三、未能识别隐性关联方交易而导致审计失败的相关文献
        四、有效识别隐性关联方交易而进行审计改进的相关文献
        五、文献述评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上市公司隐性关联方交易的现状及表现
    第一节 隐性关联方交易的现状
        一、2010-2018 年有关隐性关联方交易的证监会行政处罚案例
        二、2018 年有关隐性关联方交易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
    第二节 隐性关联方交易的表现
        一、隐性关联方交易表现为交易双方存在特殊关系
        二、隐性关联方交易很可能存在非公允定价
        三、隐性关联方交易表现为异常交易内容
第四章 隐性关联方交易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第一节 隐藏的关联方关系难以发现
        一、审计范围受到人为限制
        二、关联方关系判断标准模糊且范围比较狭窄
    第二节 公允价格不易获取加大审计工作难度
        一、产品可能存在不活跃的市场
        二、公允价格的获取存在人为因素
    第三节 审计过程中现有的审计程序效果不佳
第五章 隐性关联方交易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对策
    第一节 挖掘隐藏的关联方
        一、选择异常的交易对手
        二、挖掘异常的交易对手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
    第二节 分析交易事项价格的公允性
        一、将分析程序运用于审查隐性关联方之间非公允交易
        二、实施细节测试审查隐性关联方之间非公允交易
    第三节 关注异常交易内容
        一、分析购销业务的交易合理性
        二、从内部控制角度发现企业违规担保
        三、分析交易实质找出异常资金拆借
第六章 紫鑫药业案例分析
    第一节 紫鑫药业简介
    第二节 紫鑫药业隐性关联方交易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一、紫鑫药业隐性关联方交易导致财务报表审计范围受限
        二、紫鑫药业销售产品的公允价格难以获取
    第三节 紫鑫药业隐性关联方交易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应对
        一、重点关注紫鑫药业特殊的交易对手以挖掘存在的异常关系
        二、注册会计师需要分析紫鑫药业可能存在的非公允定价
        三、挖掘紫鑫药业缺乏商业实质的购销业务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之处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未能识别隐性关联方交易导致审计失败相关内容频数表
附录2 有效识别隐性关联方交易而进行的审计改进相关内容频数表
致谢

(2)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监管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关联方交易的理论基础
    2.3 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分析
    2.4 我国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的演进历程
3 实证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变量设定
    3.3 研究模型
    3.4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 会计准则监管效应——基于关联方交易异质性的视角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会计准则监管效应的回归结果分析
    4.3 稳健性检验
    4.4 模型的内生性控制
    4.5 本章小结
5 会计准则监管效应——基于股权异质性的视角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会计准则监管效应的回归结果分析
    5.3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会计准则监管效应——基于行业异质性的视角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2 会计准则监管效应的回归结果分析
    6.3 进一步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伪的巧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的回顾
二、操纵利润的新花招
    (一) 利用关联方代销代购业务降低采购成本、抬高销售利润, 从而不间断地向上市公司变相输送利润
    (二) 利用关联交易的非货币性交易的货币化来规避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约束
        1. 利用关联方关系采取置换资产方式
        2. 通过交易分拆将非货币性交易转换成货币性交易
    (三) 将公司关联交易进行非关联化交易以躲避暂行规定的限制, 进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经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 关联方出让公司股权或者中止受让相关股份将自身股权持有比例降到20%以下, 这样就可以从名义上将关联方关系解除掉, 从而貌似合理地将关联交易进行非关联化。
        2. 使用关联方—非关联方—关联方的循环交易方法将有关资产高价变相出售给非关联方
        3. 寻找潜在的关联方为公司谋取利益。在潜在的关联方正式加入上市公司之前先按非公允价格进行交易
    (四) 采取表观公允的股权置换
三、建议与对策

(4)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和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四、主要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理论概述
    第一节 公司并购概述
        一、公司并购的概念
        二、收购与兼并的异同点
        三、并购的分类
        四、中国公司并购的现状
    第二节 关联交易概述
        一、关联方的概念
        二、关联交易的概念
        三、关联交易的性质与特征
        四、关联交易的分类
        五、关联交易产生的背景
        六、关联交易的效应
    第三节 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概述
        一、监管的理论基础
        二、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构成要素分析
        三、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监管的目标
        四、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监管的内容
第二章 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比较研究
    第一节 立法体系
        一、国外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监管立法体系
        二、中国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监管立法体系
    第二节 关联方的界定
        一、各国(地区)对关联方的界定
        二、中国对关联方的界定及评价
    第三节 信息披露制度
        一、各国(地区)关于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
        二、中国关于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
第三章 我国公司并购中关联交易监管原则的完善
    第一节 完善“揭开公司面纱”原则
        一、“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含义与本质
        二、“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法理基础
        三、“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理论依据
        四、我国应尽快完善“揭开公司面纱”原则
    第二节 引进“深石原则”
        一、“深石原则”的含义
        二、“深石”原则的价值
        三、“深石”原则的法理基础
        四、我国应尽快引进“深石原则”
    第三节 明确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
        一、诚信义务的含义和性质
        二、控股股东诚信义务的内涵
        三、控股股东承担诚信义务的法理基础
        四、我国应明确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
第四章 我国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内部治理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公司股权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公司股权结构现状
        二、我国公司股权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股东大会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股东大会制度的现状
        二、我国股东大会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董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董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
        二、我国董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第四节 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监事会制度的现状
        二、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第五章 我国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外部监管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
        二、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企业价值评估制度的完善
        一、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二、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制度的现状
        三、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中介机构监管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中介机构监管制度的现状
        二、我国中介机构监管制度的完善
    第四节 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司法救济制度的现状
        二、我国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5)企业关联交易的认定及会计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关联交易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3 对国际国内研究现状的讨论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 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第2章 企业关联交易的理论分析
    2.1 关联交易的定义
        2.1.1 国际上对关联交易的定义
        2.1.2 我国对关联交易的定义
    2.2 企业关联交易的类型
        2.2.1 根据交易对象与交易发生的领域分类
        2.2.2 根据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利益转移方向分类
    2.3 企业关联交易的主要特征
    2.4 企业关联交易的性质
    2.5 企业关联交易出现的动机
第3章 企业关联交易的认定
    3.1 企业关联交易认定的必要性
        3.1.1 企业关联交易的发展现状
        3.1.2 企业关联交易认定的必要性
    3.2 企业关联交易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3.2.1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的比较
        3.2.2 我国会计准则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57号的比较
    3.3 现行的企业关联交易的认定模式
        3.3.1 以关系为基础的认定模式
        3.3.2 以关系为基础的认定模式的弊端
    3.4 改进的企业关联交易的认定模式
        3.4.1 以交易为基础的认定模式
        3.4.2 以交易为基础的关联交易认定过程
    3.5 对两种认定模式的评价
第4章 企业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
    4.1 国外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概述
    4.2 现行的企业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
        4.2.1 现行的企业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
        4.2.2 现行企业关联交易会计处理的评价
    4.3 以交易为基础的关联交易认定模式下的会计处理
        4.3.1 企业关联交易会计处理的目标
        4.3.2 企业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
        4.3.3 新会计处理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4.4 企业关联交易的披露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7)关联方交易会计计量公允性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上市公司向关联方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
    1. 交易价格的公允性。
    2.《暂行规定》对上市公司向关联方出售商品时的会计计量的规范。
    3. 对交易价格公允性的质疑。
二、对会计计量方法公允性的经济学分析
三、结论

(8)合并会计报表关联交易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内容界定
    2.1 合并理论选择与合并范围的修正
        2.1.1 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理论的比较与选择
        2.1.2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定位与合并范围的修正
    2.2 关联交易及其经济后果分析
        2.2.1 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相关概念
        2.2.2 关联方交易经济后果分析
    2.3 本文研究内容界定与主要调整原则
        2.3.1 本文的研究内容界定
        2.3.2 本文的主要调整原则
第三章 合并范围内母子公司关联交易调整研究
    3.1 我国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的分类及现状分析
        3.1.1 我国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的分类
        3.1.2 我国企业集团关联交易合并现状分析
    3.2 经营往来关联交易合并调整
        3.2.1 转移债权债务的合并调整
        3.2.2 关联购销交易合并调整
        3.2.3 资产租赁的合并调整
        3.2.4 资金占用合并调整
    3.3 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的合并调整
        3.3.1 资产置换的合并调整
        3.3.2 委托、受托经营的合并调整
        3.3.3 资产剥离或出售的合并调整
        3.3.4 发生转让股权关联交易的调整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联营合营企业与母子公司关联交易调整研究
    4.1 联营企业与母子公司交易未实现损益的调整
        4.1.1 顺流交易中未实现损益的抵销
        4.1.2 逆流交易中未实现损益的抵销
    4.2 合营企业与母子公司交易未实现损益的调整
        4.2.1 顺流交易中未实现损益的抵销
        4.2.2 逆流交易中未实现损益的抵销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与创新点
        5.1.1 对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修正并界定关联交易调整研究的内容
        5.1.2 将母子公司关联交易划分为经营往来和资产重组关联交易分别进行具体研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5.1.3 对企业与联营及合营公司关联交易的未实现损益应当分本期和前期加以调整
    5.2 主要建议
        5.2.1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会计规范
        5.2.2 完善合并会计报表中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
        5.2.3 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5.2.4 加强外部相关机构的监管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9)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我国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规范的建立
        1.1.1 1997年颁布了《关联交易披露准则》
        1.1.2 相关配套准则的出台
        1.1.3 对原准则的修订
        1.1.4 进一步的完善:2001年12月发布《暂行规定》
    1.2 相关文献评论
        1.2.1 从公司治理角度来讨论信息的披露质量
        1.2.2 从立法角度讨论关联方交易披露的规范
        1.2.3 从外部监管和内部约束角度讨论对关联方披露的规范
    1.3 论文的动机与目的
        1.3.1 本文研究动机
        1.3.2 论文的目的
第二章 我国关联方披露的现状
    2.1 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现状
    2.2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
        2.2.1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完整性
        2.2.2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2.2.3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2.2.4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可比性
        2.2.5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2.3 会计准则中有关"关联方交易披露"的内容及比较
        2.3.1 关联方披露的内容介绍
        2.3.2 新旧准则中关联方披露的对比
        2.3.3 关联方披露的国内外要求对比
第三章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状况的实证研究
    3.1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质量的市场统计分析
        3.1.1 上市公司2004-2006年关联交易总览
        3.1.2 我国关联交易情况的进一步分析
        3.1.3 我国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3.2 实证分析
        3.2.1 关联交易的控股权与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关系研究
        3.2.2 关联交易的董事会特征与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关系研究
    3.3 结论
第四章 规范我国关联交易披露的建议
    4.1 法律法规环境的完善
        4.1.1 会计规范
        4.1.2 相关法律条文的规范
        4.1.3 事后审核,完善追溯制度
    4.2 公司治理
        4.2.1 规范大股东行为
        4.2.2 董事制度改革
    4.3 监管制度的完善
        4.3.1 加强中介机构对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执业监管作用
        4.3.2 建立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分类监管制度
    4.4 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信息披露诚信意识
第五章 结语
    5.1 结论
    5.2 本文的创新点
    5.3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研究生阶段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10)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简要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 本文贡献与不足
2. 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界定
    2.1 关联方的界定
    2.2 关联交易的界定
3.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及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的原因分析
    3.1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性质分析
    3.2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分析
    3.3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的原因分析
4. 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具体措施
    4.1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会计规范
    4.2 完善内外监督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四、《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的不足及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公司隐性关联方交易及审计对策研究 ——以紫鑫药业为例[D]. 叶晨妮.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 [2]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监管效应研究[D]. 张威威.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3]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伪的巧识别[J]. 刘一玮. 智库时代, 2019(01)
  • [4]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D]. 黄挽澜. 华东政法大学, 2010(05)
  • [5]企业关联交易的认定及会计处理研究[D]. 侯彦君. 兰州理工大学, 2010(05)
  • [6]浅析关联交易会计核算问题[J]. 章旭. 财经界, 2010(04)
  • [7]关联方交易会计计量公允性的经济学分析[J]. 刘金雄. 财会月刊, 2009(33)
  • [8]合并会计报表关联交易调整研究[D]. 雷伟. 重庆理工大学, 2009(07)
  • [9]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谭丽. 天津商业大学, 2008(11)
  • [10]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范问题研究[D]. 王曦.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关于关联方出售资产会计处理问题的暂行规定》的不足及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