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旱条件下锌、锰肥对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哲[1](2021)在《锰肥不同施用量对隆子黑青稞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不同施用量锰肥播种前随旋耕机翻入地里对隆子黑青稞栽培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重点研究了锰肥不同施用量对隆子黑青稞作物生理特性、养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推动西藏地区黑青稞产业化发展及地方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锰肥播前一次性基施,锰肥不同用量7.5 kg/hm2(M1)、15kg/hm2(M2)、22.5 kg/hm2(M3)、30 kg/hm2(M4)、37.5 kg/hm2(M5)处理的黑青稞花后旗叶叶面积、叶绿素(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在花后各时期,较对照0 kg/hm2(M0)处理相比有所增加;且叶绿素(SPAD)、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整体上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因此,施用锰肥对光合作用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综合黑青稞各项光合特性指标看来,在花后各时期,以M4处理的各项光合指标增加尤为明显。(2)施用锰肥能够增加隆子黑青稞开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对照M0处理相比,其余锰肥处理的黑青稞开花期和成熟期各个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量均有所提高,且M4处理的各项指标增幅最为明显,但其对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率影响较小。锰肥可以显着促进黑青稞花后光合产物向籽粒器官的分配及转运,以M4处理效果最为明显。(3)施用锰肥的黑青稞在开花期及成熟期各个器官氮素积累量均有所提高,其中以M4处理表现最佳。在营养器官花前贮藏氮素转运率及贡献率方面则以M1、M2两个处理表现最佳。而花后同化物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方面以M3、M4、M5三个处理表现优异。综上所述,以M4处理效果最为明显,从而使得黑青稞籽粒产量的提高。(4)施用锰肥能够延长各阶段灌浆持续时间,增加各时期籽粒干物质的积累量。发现青稞籽粒千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Hmax、快增期持续时间H2、缓增期持续时间H3呈现显着正相关,其次,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对籽粒千粒重的增加有增大的促进作用。综合不同处理下隆子黑青稞灌浆各项指标,以M4处理效果最好。(5)施用锰肥能使黑青稞产量显着提高。锰肥能够增加隆子黑青稞产量和有效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穗长,施用量在30 kg/hm2效果最佳,产量达5744.83kg/hm2,符合高产栽培要求,利于黑青稞获得高产。
贠民政[2](2021)在《锌肥不同用量对黑青稞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施用微肥对黑青稞生长发育及其光合特性有重要作用,适量的施用微肥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的光合性能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Zn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之一,是许多生命物质的组成成分。为了解决西藏隆子地区黑青稞种植产业效率低下,栽培模式落后,肥料利用效率低,产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选用当地黑青稞品种,试验设置六种施肥模式,分别为不施用锌肥模式(Zn0),施用锌肥量为7.5 kg·hm-2(Zn1),15 kg·hm-2(Zn2),22.5 kg·hm-2(Zn3),30 kg·hm-2(Zn4),37.5 kg·hm-2(Zn5)共六种栽培模式,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的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特性、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与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旨在为西藏黑青稞增产增效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试验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与不施锌肥(Zn0)相比,施用锌肥处理均显着提高了黑青稞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其中施用锌肥量为22.5 kg·hm-2、30 kg·hm-2时效果最好,但是此两者之间差异不显着;与不施锌肥(Zn0)相比,施用锌肥处理均显着降低了黑青稞叶片的气孔限制值,当施用锌肥量为30 kg·hm-2时效果最好;但是施用锌肥对黑青稞叶片的胞间CO2的浓度没有显着影响。(2)与不施锌肥(Zn0)相比,施用锌肥处理显着提高了黑青稞各个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播种至分蘖期Zn3处理最好,但是其他生育时期均是Zn4效果最好;施锌对成熟期黑青稞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率有显着影响,其中Zn4处理为最佳处理,较Zn0处理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39.60%,在籽粒、穗轴+颖壳中干物质分配比例最大;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量随着锌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各施锌肥处理均能提高黑青稞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量,且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其中Zn4处理效果最明显;除了Zn1外,其他施锌肥处理均能显着提高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Zn2达到最高,效果最为明显;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Zn4最高。(3)不施锌肥的Zn0处理各器官的氮素分配量显着低于其他处理。在黑青稞茎秆+叶鞘中,氮素积累量Zn4处理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穗中氮素积累量Zn3处理最高,Zn0处理最低,且差异均到达显着水平;施用锌肥处理的黑青稞叶片,茎秆+叶鞘花前贮藏氮素转运率明显高于Zn0,叶片中的氮素转运量Zn3、Zn4处理最高,茎秆+叶鞘中氮素的转运量Zn4处理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黑青稞穗轴+颖壳中,氮素转运量和叶片中氮素积累量情况类似,均是Zn3、Zn4处理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与Zn0处理相比,施用锌肥可以显着提高黑青稞营养器官花前贮藏氮素转运量以及花后氮素的积累量,且营养器官花前贮藏氮素转运量Zn4处理最高,花后氮素的积累量也是Zn4处理最高,只有Zn2和Zn4这两个处理显着提高了花后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其他施锌肥处理较不施锌处理也提高了花后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但是差异不显着;成熟期黑青稞氮素分配比例主要集中在籽粒,施用锌肥可以提高氮素在籽粒中的氮素分配比例,其中Zn4处理分配比例最高。(4)施用锌肥可以延长黑青稞的拔节期后的各生育时期的生长时间,但是对黑青稞成熟期的株高、穗长没有显着影响;就产量构成因素而言,施用锌肥对其有一定影响,与Zn0处理相比,其中Zn1、Zn2、Zn4三个处理穗数分别提高了9.35%、6.64%、16.41%,Zn3处理提高了黑青稞的每穗粒数,较不施锌肥处理(Zn0)提高了30.63%,各施锌肥处理均显着提高了黑青稞千粒重,较不施锌肥处理(Zn0)其千粒重分别提高了2.69%、3.23%、6.49%、5.68%、1.41%,其中Zn3处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Zn4处理次之;与不施锌处理(Zn0)相比,施用锌肥处理可以显着提高黑青稞产量,其中Zn4处理产量最高,较不施锌Zn0处理提高了23.90%;Zn3处理次之,较不施锌Zn0处理提高了22.29%,这两个处理之间没有显着差异。(5)与不施锌处理(Zn0)相比,施用锌肥处理可以提前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提高黑青稞最大灌浆速率以及平均灌浆速率,增加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千粒重,而千粒重与籽粒灌浆速率呈现正向效应。
杨茜[3](2021)在《锌肥对盐碱地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陈锡[4](2020)在《复合抗旱剂的研制及其对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环境胁迫因素,抗旱剂可有效增强玉米的抗旱能力。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响应面试验,以2,4-表油菜素内酯(EBR)等为主要成份研制复合抗旱剂,并研究复合抗旱剂对玉米抗旱生理生化指标以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抗旱剂主要成份对玉米苗期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玉米苗期分别喷施EBR、氯化钙、混合微量元素,能显着提高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三者作用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15 mg/L、20mmol/L和160 mg/L。2.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通过测定玉米幼苗生长各项指标,确定复合抗旱剂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干旱条件下,喷施不同的复合抗旱剂,对玉米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同。复合抗旱剂的最佳配方为,EBR浓度0.15 mg/L,氯化钙浓度20.92 mmol/L,混合微量元素浓度162.95 mg/L,此时,玉米苗鲜重4.65 g/株,干物质重0.30 g/株,苗长42.11cm,根系长27.79cm,玉米苗长势最好。3.利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喷施复合抗旱剂对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正常供水还是干旱胁迫,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喷施复合抗旱剂,均能显着增加玉米穗长、穗粗、穗行、行粒数、百粒重,减少秃尖长,提高玉米经济系数和产量。苗期干旱胁迫,先玉335、熙园1301、美玉808分别减产9.15%、11.4%、21.2%,喷施复合抗旱剂,三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分别恢复到正常供水的98.96%、96.37%、86.37%;拔节期干旱胁迫,上述品种分别减产27.9%、26.9%、23.7%,喷施复合抗旱剂,三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分别恢复到正常供水的93.94%、99.52%、105.43%;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上述品种分别减产39.6%、39.2%、44.9%,喷施复合抗旱剂,三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分别恢复到正常供水的81.42%、84.52%、87.05%。4.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田间自然生长条件下,喷施不同抗旱剂,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自制复合抗旱剂A、市售抗旱剂B和C,均显着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穗长、穗粗、百粒重,减少秃尖长,提高玉米产量。其中,自制复合抗旱剂A增产效果优于市售抗旱剂B和C,可使先玉335、熙园1301、美玉808分别增产37.06%、24.85%和34.04%。因此,所研制的复合抗旱剂可以提高玉米抗旱能力,在自然和人工干旱条件下,均能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
朱华丽[5](2020)在《干旱胁迫下不同硅制剂对玉米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提出干旱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导致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东北三省是我国最易发生干旱胁迫的地区之一。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硅对干旱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本研究采用水培的方法,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将天农九、先玉696两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四种硅制剂(Si-50G、Si-60G、Si-TG、Si-EG)在正常水分条件及干旱胁迫下对玉米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玉米喷施的硅制剂种类,为不同种类的硅制剂调控玉米抗旱性及硅肥材料的研发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生理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天农九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先玉696小,原因是在面对同样程度的干旱胁迫时,天农九具有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当PEG-6000浓度处于20%及以下时,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CAT活性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POD活性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2)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喷施硅制剂可提高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于天农九,喷施Si-50G、Si-60G使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显着,其中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18.84%、25.46%,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18.06%、17.32%;喷施四种硅制剂对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着提高效果。于先玉696,喷施四种硅制剂对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着提高效果;喷施Si-50G、Si-60G对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含量有显着提高效果,其中根系活力依次提高17.67%、16.74%,游离脯氨酸含量依次提高14.96%、16.56%;喷施Si-60G使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提高17.43%。因此,喷施Si-50G、Si-60G对玉米幼苗作用效果较好。(3)在干旱胁迫下,于天农九,喷施Si-TG、Si-50G使可溶性蛋白含量有较为显着的提高效果,分别提高38.09%、38.25%;喷施Si-TG使叶绿素含量提高效果最显着,为34.13%;喷施Si-TG还使脯氨酸含量、POD活性和CAT活性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32.98%、30.05%、35.71%;喷施Si-50G使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效果最显着,为34.25%;喷施Si-50G还使SOD活性和MDA含量改善幅度最大,分别为31.76%、31.06%;喷施Si-60G使根系活力提高幅度最大,为24.27%。于先玉696,喷施Si-TG、Si-50G使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提高较为显着;喷施Si-TG使根系活力、MDA含量和SOD活性改善幅度最大,分别为38.85%、44.85%、62.10%;喷施Si-50G使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效果最显着,为54.18%;喷施Si-50G还使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44.84%、48.87%、32.85%。因此,硅制剂在干旱胁迫下对玉米苗期生理指标的作用效果显着,其中Si-50G、Si-TG的作用效果较好。综上,硅制剂在干旱胁迫下对生理指标的作用效果优于正常水分条件,硅制剂对先玉696生理指标的作用效果优于天农九。
吕金朔[6](2019)在《施锰对棕壤镉赋存形态及玉米吸收镉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三废”排放的增多,我国农田土壤镉(Cd)污染现状日益严重。在不改变耕地利用现状的前提下,通过施加改良剂来修复受Cd污染的农田,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受不同程度Cd污染的棕壤(5.0 mg/kg和10.0 mg/kg)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施加低量Mn(20 mg/kg的MnSO4)、中量Mn(200 mg/kg的MnSO4)和高量Mn(2000 mg/kg的MnSO4)改良剂对土壤Cd赋存形态、玉米生长发育及吸收Cd的影响,为修复Cd污染土壤及保障玉米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与未施Mn处理相比,在5.0 mg/kg和10.0 mg/kg的Cd污染土壤中,施加低量Mn和中量Mn处理的土壤pH均无显着变化,而施加高量Mn处理的土壤pH显着下降;施加Mn的各处理均显着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在5.0 mg/kg的Cd污染土壤中,低量、中量和高量Mn处理使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分别减少了9.4%、6.29%和4.75%,低量Mn处理使土壤残渣态Cd含量提高了12.14%,中量和高量Mn处理对土壤残渣态Cd含量无显着影响;低量、中量和高量Mn处理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含量分别提高了1.78%、5.21%和7.97%。在10.0 mg/kg的Cd污染土壤中,低量、中量和高量Mn处理使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分别减少了30.81%、28.78%和13.78%,使残渣态Cd含量分别增加了25.07%、18.90%和4.90%,使有机结合态Cd含量分别下降了0.51%、0.86%和0.95%。(2)与未施Mn处理相比,低量Mn处理的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均显着增加;中量Mn处理对5.0 mg/kg Cd污染土壤中的玉米根长和根表面积有促进作用,而对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无显着影响,对10.0 mg/kg Cd污染土壤中玉米根系各形态参数影响不显着;高量Mn处理条件下,两种污染土壤的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均显着下降。施加低量和中量Mn处理玉米的总生物量均显着高于对照,低量Mn处理的玉米总生物量和产量最大。(3)施加低量和中量Mn处理显着降低了玉米根、茎、叶和籽粒的Cd富集系数,高量Mn处理提高了玉米根、茎对Cd的富集系数,降低了叶和籽粒对Cd的富集系数。在5.0 mg/kg的Cd污染土壤中,低量、中量和高量Mn处理使籽粒的Cd含量分别减少了53.85%、48.72%和46.15%;在10.0 mg/kg的Cd污染土壤中,低量、中量和高量Mn处理使籽粒的Cd含量分别减少了50.00%、52.33%和38.37%。(4)在5.0 mg/kg的Cd污染土壤中,施加低量Mn处理使玉米各部位细胞壁中Cd所占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细胞器中Cd所占比例显着低于对照;在10.0 mg/kg的Cd污染土壤中,施加中量Mn处理使玉米根、叶、籽粒细胞壁中Cd所占比例显着提高,施加低量Mn显着提高玉米茎细胞壁中Cd所占比例,并且降低细胞器中Cd所占比例。(5)在两种Cd污染浓度土壤中,低量和中量Mn处理对光合作用的各项参数均有促进作用,而高量Mn处理抑制了光合作用的各项参数。从经济成本及玉米各部位吸收Cd含量等方面考虑,20 mg/kg的MnSO4对土壤Cd污染修复效果最佳。
熊亚南[7](2019)在《微肥配施小分子有机物对烟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高烤烟对微肥的利用率及改善烟叶品质,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大田喷施试验(CK:喷施清水;T1:喷施微肥;T2:喷施微肥+山梨醇;T3:喷施微肥+葡萄糖酸钠;T4:喷施微肥+甘氨酸)不同处理研究了微肥配施不同小分子有机物对烤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与对照及单独喷施微肥处理相比,微肥配施小分子有机物处理下烟株在不同生育期内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喷施微肥及配施不同小分子有机物处理下,烤烟农艺性状基本呈现出甘氨酸处理>葡萄糖酸钠处理>山梨醇处理>微肥处理>对照的格局,且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趋势愈加明显。配施不同小分子有机物处理之间,对烤烟各项农艺性状提高幅度较大的为配施甘氨酸处理,但也仅是表现在烤烟株高和茎围指标上。从整体上看,配施甘氨酸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的提高要略优于山梨醇和葡萄糖酸钠。喷施微肥及配施不同小分子有机物均能不同程度提高烟株干物质量积累,在烤烟生育中后期微肥配施小分子有机物对促进烤烟干物质积累效果更为明显,且以配施甘氨酸处理效果最好。2.微肥配施小分子有机物能有效提高烟叶叶绿素含量,同时叶片的光合作用指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着高于对照处理,而胞间CO2浓度(Ci)则显着较低(P<0.05)。与对照处理相比,喷施微肥及配施不同小分子有机物能有效提高烤烟中前期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光合作用进行,而且配施小分子有机物较单独喷施微肥效果更好。进入烤烟生育后期,配施葡萄糖酸钠及甘氨酸处理下叶绿素含量较低,为烟叶成熟落黄打下基础。喷施微肥及配施不同小分子有机物均能提高烤烟叶片Pn、Gs和Tr参数,同时降低Ci。与单独喷施微肥相比,配施不同小分子有机物对烤烟叶片光合性能的改善效果以配施甘氨酸最好,具体表现为甘氨酸>葡萄糖酸钠>山梨醇。3.微肥配施小分子有机物处理有效提高了烤后烟叶叶长、叶宽、单叶重、拉力和填充值等物理特性指标,烟叶含梗率有所降低。配施不同小分子有机物处理下,山梨醇、葡萄糖酸钠和甘氨酸处理较对照处理叶长分别显着提高了 5.85%、7.87%和10.61%、含梗率分别显着降低了 6.91%、5.21%和7.10%、拉力分别显着提高了 18.60%、16.63%和20.57%,甘氨酸处理较对照处理叶宽和单叶重分别显着提高了 9.60%和13.47%,葡萄糖酸钠和甘氨酸处理填充值较对照处理分别显着提高了11.20%和13.69%。喷施微肥及配施不同小分子有机物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烤后烟叶物理特性,但与单独喷施微肥处理相比,配施小分子有机物尤其以甘氨酸处理效果最好。4.微肥配施小分子有机物处理提高了烟叶还原糖、总糖、钾、糖碱比和钾氯比等常规化学成分指标,而烟碱、总氮和氯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同时Ca、Mg、B、Mo、Fe、Mn和Zn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山梨醇、葡萄糖酸钠和甘氨酸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分别显着提高了 10.01%、12.46%和14.24%、总糖含量分别显着提高了 17.89%、8.32%和8.69%、钾含量分别显着提高了 7.65%、11.18%和15.29%、总氮含量分别显着降低了 3.25%、6.49%和7.14%,葡萄糖酸钠和甘氨酸处理下烟碱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显着降低了 7.69%和11.76%,甘氨酸处理下烟叶钾含量较对照处理显着降低了 9.38%。微肥配施甘氨酸处理下烟叶糖碱比和钾氯比均有显着提高,糖碱比增幅分别达22.97%和14.68%,钾氯比增幅分别达28.52%和18.31%,氮碱比和两糖比虽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差异并不显着。5.微肥配施小分子有机物处理下烤后烟叶美拉德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茄酮及新植二烯等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均表现较高。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以微肥配施山梨醇最高,较CK和T1处理分别提高了 23.21%和21.47%;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茄酮和新植二烯含量均以微肥配施甘氨酸处理最高,相比于CK分别提高了 18.51%、39.73%和7.74%,相比于T1处理分别提高了 9.87%、26.68%和5.91%;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以微肥配施葡萄糖酸钠处理最高,较CK和T1处理分别提高了 97.54%和46.49%;在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上,各处理表现为T4>T3>T2>T1>CK,其中微肥配施甘氨酸处理香气总量较CK和T1处理分别提高10.37%和7.40%。微肥与不同小分子有机物配施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小分子有机物对不同种类香气物质的提升不尽相同,综合来看,以配施甘氨酸处理效果最佳。6.与对照相比,除刺激性外,喷施微肥及配施不同小分子有机物对烤后烟叶感官评吸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长在0.5-1.0分之间。相比于单独喷施微肥处理,配施葡萄糖酸钠和甘氨酸处理对烟叶感官质量提升较大,其中香气质、浓度、杂气、燃烧性和灰分均提高了 0.5分,劲头分别提高了 0.5分和1.0分。整体来看,喷施微肥及配施不同小分子有机物对烤烟感官评吸质量有一定的提高,而且以配施葡萄糖酸钠和甘氨酸处理效果较好。总而言之,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复合喷施微肥及小分子有机物,能够有效提高烤烟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同时促进烟株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改善烟株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为烟株干物质量积累奠定基础;在烤后烟叶品质方面,复合喷施微肥及小分子有机物能够有效改善烟叶物理特性,提高其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性及微量元素含量,提高感官评吸质量。在不同小分子有机物选择上,以甘氨酸表现最好。因此,在生产上可将喷施微肥同时配施甘氨酸作为新的提高烟叶内在品质的途径。
李春霞[8](2019)在《锰、铁和钼肥处理种子与叶面喷施对小麦生长与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必需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粮食生产中由于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化肥施用量居高不下及有机肥料投入数极低,单位面积耕地生物总产出水平不断增加,而土壤中微量元素被不断消耗,致使微量元素逐渐成为制约作物产量与营养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在我国西北地区石灰性土壤中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目前粮食作物生产上微肥的施用并不广泛,微量元素不同施用方法及其对作物吸收利用及生长发育影响的生理机制研究尚很薄弱;另一方面,因微量元素缺乏而引起的人体疾病种类及数量不断增加,提高主要谷类作物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并满足人体营养需要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籍此,本研究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西北地区小麦主产区土壤缺乏锰、铁和钼等三种微量元素的现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用量对小麦地上与根系生长、光合与抗逆生理、产量及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锰肥、铁肥和钼肥处理种子有效影响小麦的个体生长生理,促进小麦苗期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光合性能与花后干物质累积量,增加千粒重和单株粒重。(1)锰肥处理种子促进了小麦冬前根系生长及整个生长期的光合性能,以30mg·kg-1浓度浸种效果最为明显,分蘖期根表面积和根长分别增加115.7%和67.6%,分蘖期和越冬期根系活力分别增加62.8%和250.8%;并通过增强SOD酶活性和延缓生长后期绿叶面积的衰减进程,增加了小麦灌浆期干物质累积量和源器官向籽粒的转化效率,单株粒重比对照增加15.9%,千粒重增加6.4%。(2)铁肥处理种子增强了小麦分蘖期的根系活力,显着增加了越冬期的根长、根直径和根表面积,同时增加了小麦开花前的叶面积和地上地下部的干物质累积,增加了灌浆期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净净光合速率,其中1 g·L-1 FeSO4种子处理的千粒重提高12.9%,5 g·L-1 FeSO4种子处理的单株粒重提高了4.8%。(3)钼肥处理种子显着增强了小麦越冬前的根系生长和花前的叶面积,增加了越冬期和返青期的干物质累积、返青期和灌浆期的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但降低了小麦抗氧化酶活性。根系活力随钼肥浓度增加而增加,浓度为2 g·L-1 Na2MoO4处理的根系活力最高,分蘖期和越冬期分别比对照(清水处理)高61.2%和48.0%,穗粒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分别提高8.3%、5.7%和13.0%。(4)铁肥和钼肥种子处理能提高小麦大田种植的出苗率,增加冬前分蘖,改善小麦群体生长状况,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产量。随着铁肥浓度的升高,小麦出苗率呈升高趋势,浓度5 g·L-1 FeSO4种子处理出苗率比对照提高16.8%,单位面积成穗数提高6.9%,13 g·L-1 FeSO4种子处理均能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3 g·L-1 FeSO4浓度效果较好,有效分蘖提高2.4%,增产8.5%。1 g·L-1 Na2MoO4浓度钼肥处理种子效果明显,出苗率较对照提高5.4%,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分别增加8.4%、11.4%和21.1%。2.叶面喷施锰肥、铁肥、钼肥提高了小麦的叶面积指数,有效改善了小麦花后的光合性能,协调了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提高了花后的源库转运效率,提高籽粒产量。(1)拔节期喷施锰肥、铁肥和钼肥均显着提高了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Pn),以浓度0.5%MnCl2·4H2O、0.1%FeSO4和0.025%0.1%的Na2MoO4效果最显着,Pn分别较对照增加15.2%、29.6%和31.2%以上。开花期喷施铁肥和锰肥显着增加小麦灌浆期的叶绿素含量,以0.4%FeSO4和1.0%1.5%的MnCl2·4H2O处理最高,喷施钼肥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2)拔节期喷施铁肥增加了灌浆前期的叶面积指数和灌浆后期的叶与茎鞘干重、穗重;喷施锰肥提高了开花期、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其中喷施浓度为1.0%MnCl2·4H2O处理的LAI和穗重较对照分别提高29.0%和16.2%以上,浓度0.1%Na2MoO4处理开花期LAI增加30.8%以上,穗重增加7.514.4%。开花期喷施0.0250.05%浓度Na2MoO4处理延缓了叶片衰老,灌浆前期叶面积指数较对照增加4.547.9%,叶重和穗重分别较对照增加11.113.0%和12.618.0%。(3)拔节期喷施锰肥、铁肥和钼肥显着增加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成穗数和籽粒产量(钼肥对穗粒数影响不显着),提高了花后的源库转运效率,以浓度0.5%MnCl2·4H2O、0.4%FeSO4、0.025 Na2MoO4处理效果最好,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2.0%、8.6%、4.3%,其中铁肥、锰肥处理的收获指数分别提高2.0%和7.6%;开花期喷施微肥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明显。3.锰肥、铁肥和钼肥不同处理能有效增加小麦籽粒中喷施元素含量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处理种子对小麦吸收具有激发效应,种子处理与喷施对小麦吸收均具有协同效用。(1)锰肥处理增加了小麦籽粒中的锰和钼含量,拌种和180 mg·kg-1 MnCl2·4H2O浸种处理小麦籽粒中的锰含量分别增加10.0%和27.5%;拌种和3060 mg·kg-1MnCl2·4H2O浸种处理籽粒中钼含量增89.0%和78.5%86.0%;开花期喷施1.5%和1.0%MnCl2·4H2O处理籽粒中锰和铁含量分别增加77.8%和36.2%。(2)铁肥处理增加了小麦籽粒中的铁和锰含量,其中浓度0.8%FeSO4种子处理籽粒中铁含量较对照增加190.3%,锰含量增加26.3%;0.1%和0.4%FeSO4开花期喷施处理籽粒铁含量分别增加13.9%和22.3%,锰含量增加17.2%和7.9%。(3)钼肥处理增加了小麦籽粒中的锰及铁、钼、锌四种元素含量,1g·L-1 Na2MoO4种子处理籽粒中锰含量提高15.8%,开花期喷施0.05%和0.1%Na2MoO4处理籽粒锰、铁、钼、锌含量分别增加1.7%和12.7%、140.2%和39.2%、278%和22.4%、21.4%和12.7%。综上,微肥处理种子的小麦大田增产幅度可达8.5%21.1%,高于拔节期喷施增产幅度4.3%12.0%,可能是通过在生长早期增强抗逆能力与根系活力进而提高吸收能力有关。锰肥、铁肥和钼肥处理种子和开花期喷施均能显着提高小麦籽粒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因此,微肥种子处理技术是提高大田作物籽粒微量元素营养和产量的重要途径。
肖人峰[9](2019)在《硼、锌和锰对甜叶菊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um Bertoni是一种天然甜味剂植物,其糖苷具有高甜度、低热量的特点,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适宜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目前关于甜叶菊的栽培技术主要集中在扦插育苗、种植密度、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等,关于其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的研究较少。本试验先后采用单因素组培试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来研究硼、锌和锰对甜叶菊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单因素组培试验发现,不同元素对甜叶菊农艺性状、产量影响情况不尽相同。培养基中适量的硼、锌和锰可促进甜叶菊组培苗生长,对成芽数影响最大的是Zn3(20mg/L)处理,其甜叶菊组培苗成芽数可达67.4个,对株高和生根率影响最大的则是Mn4(20mg/L);适宜浓度的硼、锌和锰对甜叶菊糖苷合成也有促进作用,Mn3(15mg/L)处理下ST含量最高,Zn3(20mg/L)处理的RA和总苷含量最高。大田试验发现,硼锌锰配施能促进甜叶菊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其中,锌肥对甜叶菊株高、叶干重、茎干鲜重和产量的促进效果优于硼和锰肥;硼肥对甜叶菊胞间CO2浓度的促进效果优于锌和锰肥;上述指标中均存在B-Zn交互作用且都表现为相互抑制。单因素分析表明,甜叶菊产量最优施肥区间为硼肥0.8373-0.9765 kg/667m2;锌肥0.8970-1.0437 kg/667m2;锰肥0.5658-0.7418kg/667m2。随着硼、锌和锰用量的增加,甜叶菊双糖苷、RB、ST、RA及RD苷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以优质糖苷RA和RD为目标,分别得到硼、锌和锰的最优施肥区间为分别为0.982-1.072、0.624-0.876、0.615-0.739 kg/667m2和0.901-1.099、0.631-0.869、0.401-0.599 kg/667m2。结合灰色关联度法与DTOPSIS法的分析结果,最终确定大田栽培时为使甜叶菊优质高产,其硼锌锰的最优施肥量为:硼肥1 kg/667m2、锌肥0.75 kg/667m2、锰肥0.5kg/667m2。
张勇强[10](2016)在《逆境胁迫下施用锌肥和硼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本研究以国审玉米新品种豫单606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和水培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设置4个环境条件(正常环境:S1和E1,干旱胁迫:S2和E2,高温胁迫:S3和E3,高温干旱复合胁迫:S4和E4)和4个施肥处理(对照:CK1和CK2,锌肥处理:W1和T1,硼肥处理:W2和T2,锌肥和硼肥处理:W3和T3),研究逆境胁迫下锌肥和硼肥玉米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光合特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逆境胁迫下锌肥和硼肥能够促进玉米生长。与CK1相比,W1、W2、W3和T1、T2、T3处理茎粗和SPAD值显着增加,株高苗期仅W1和W3处理增加,吐丝期T1、T2和T3处理均增加。苗期玉米根系生长受到促进,形态也发生变化,根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增加,根系直径下降,锌肥和硼肥配合施用效果最佳。2.逆境胁迫下施用锌肥和硼肥能够增强玉米光合性能。与CK1相比,S2、S3和S4环境条件下苗期施用锌肥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25.50%、16.99%和30.28%,施用硼肥分别增加22.16%、14.86%和25.00%,锌肥和硼肥配施分别增加27.44%、19.17%和33.52%。吐丝期与苗期规律一致。3.施用锌肥和硼肥能够影响逆境胁迫下玉米抗氧化酶类活性,从而提高玉米抗性。与CK1相比,苗期四种环境条件下施用锌肥SOD活性分别上升了1.84%、3.68%、4.96%和3.31%,POD活性分别上升了9.69%、8.73%、7.16%和1.55%,CAT活性分别上升了4.27%、5.56%、9.03%和7.18%,MDA含量分别下降了13.84%、9.86%、10.99%和13.01%,施用硼肥对酶活性影响较小,锌肥和硼肥配施效果最佳。吐丝期呈现相同的趋势。4.逆境胁迫下,施用锌肥和硼肥玉米干物质积累增加。与CK1相比,四种环境条件下苗期施用锌肥干物质分别增加了14.74%、16.67%、10.47%和9.33%,施用硼肥分别增加了3.16%、23.08%、15.12%和12.00%,锌肥和硼肥配施分别增加了25.26%、33.33%、32.56%、和16.00%,吐丝期和成熟期呈现出相同趋势。5.逆境胁迫下施用锌肥和硼肥能够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施用锌肥和硼肥能够有效增加穗粒数,施用硼肥还可增加粒重,硼肥增产效果优于锌肥;同一环境条件下,锌肥对籽粒品质的影响优于硼肥。
二、干旱条件下锌、锰肥对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旱条件下锌、锰肥对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锰肥不同施用量对隆子黑青稞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内容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1.3 试验设计 |
2.2 研究内容与测定项目 |
2.2.1 生理特性指标的测定 |
2.2.2 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 |
2.2.3 氮素积累量的测定 |
2.2.4 籽粒灌浆速率的测定 |
2.2.5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测定 |
2.3 技术路线 |
2.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三章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光合特性的影响 |
3.1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花后旗叶绿叶叶面积的影响 |
3.2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花后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
3.3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3.4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花后旗叶蒸腾速率的影响 |
3.5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花后旗叶气孔导度的影响 |
3.6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花后旗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
3.7 小结 |
第四章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
4.1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开花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4.2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
4.3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养分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
5.1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开花期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5.2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成熟期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5.3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氮素转运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灌浆特性的影响 |
6.1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千粒重的影响 |
6.2 锰肥不同用量对最大灌浆速率(R_(max))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H_(max))的影响 |
6.3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籽粒灌浆参数的影响 |
6.4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籽粒灌浆参数与千粒重的相关性分析 |
6.5 小结 |
第七章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产量及构成因素、籽粒表型的影响 |
7.1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株高的影响 |
7.2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7.3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籽粒表型性状的影响 |
7.4 小结 |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 |
8.1 讨论 |
8.1.1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光合特性的影响 |
8.1.2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
8.1.3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养分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
8.1.4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灌浆特性的影响 |
8.1.5 锰肥不同用量对隆子黑青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8.2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锌肥不同用量对黑青稞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锌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
1.2.2 锌肥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1.2.3 锌肥对作物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
1.2.4 锌肥对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1.3 研究的切入点 |
1.4 研究内容 |
1.4.1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花后光合生理的影响研究 |
1.4.2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研究 |
1.4.3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籽粒灌浆及产量的的影响研究 |
1.4.4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 |
1.5 技术路线 |
1.6 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1 干物质测定 |
2.4.2 各生育期光合特性指标的测定 |
2.4.3 粒重测定 |
2.4.4 灌浆进程模拟 |
2.4.5 黑青稞氮素积累量的测定 |
2.4.6 测产及考种内容 |
2.5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锌肥不同处理对黑青稞光合特性的影响 |
3.1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叶片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
3.2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3.3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
3.4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叶片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
3.5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
3.6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叶片气孔限制值的影响 |
3.7 小结 |
第四章 锌肥不同处理对黑青稞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4.1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4.2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成熟期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分配的影响 |
4.3 锌肥不同用量对黑青稞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锌肥不同处理对黑青稞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5.1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开花期黑青稞植株氮素分配的影响 |
5.2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各器官花前贮藏氮素再转运的影响 |
5.3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氮素转运及对籽粒贡献率的影响 |
5.4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成熟期黑青稞植株氮素分配的影响 |
5.5 小结 |
第六章 锌肥不同处理对黑青稞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
6.1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生育时期的影响 |
6.2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株高和穗长的影响 |
6.3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七章 锌肥不同处理对黑青稞灌浆特性的影响 |
7.1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籽粒灌浆动态的影响 |
7.2 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黑青稞籽粒灌浆动态的影响 |
7.3 锌肥不同施用量条件下的黑青稞籽粒灌浆参数 |
7.4 锌肥不同处理的黑青稞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相关性分析 |
7.5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8.1 锌肥不同处理对黑青稞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8.2 锌肥不同处理对黑青稞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 |
8.3 锌肥不同处理对黑青稞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
8.4 锌肥不同处理对黑青稞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
8.5 锌肥不同处理对黑青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复合抗旱剂的研制及其对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影响 |
1.1.1 干旱胁迫对作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
1.1.2 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1.2 抗旱剂提高作物抗旱性的原理及应用 |
1.2.1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
1.2.2 抗旱剂的作用机制 |
1.2.3 抗旱剂的种类及应用 |
1.3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外源物质 |
1.3.1 2,4-表油菜素内酯 |
1.3.2 钙 |
1.3.3 微量元素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单一抗旱剂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试验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2,4-表油菜素内酯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
2.2.2 钙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
2.2.3 混合微量元素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响应面法研制玉米复合抗旱剂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播种育苗 |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玉米幼苗苗长影响因素的响应面分析 |
3.2.2 玉米幼苗根系长影响因素的响应面分析 |
3.2.3 玉米幼苗鲜物质量影响因素的响应面分析 |
3.2.4 玉米幼苗干物质量影响因素的响应面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复合抗旱剂在控水条件下对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试验方法 |
4.1.4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复合抗旱剂对玉米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4.2.2 复合抗旱剂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2.3 复合抗旱剂对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4.2.4 复合抗旱剂对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 |
4.2.5 复合抗旱剂对玉米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 |
4.2.6 复合抗旱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复合抗旱剂在自然条件下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设计 |
5.1.3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复合抗旱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
5.2.2 复合抗旱剂对穗部性状的影响 |
5.2.3 复合抗旱剂对玉米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 |
5.2.4 复合抗旱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干旱胁迫下不同硅制剂对玉米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
1.2.2 PEG模拟干旱胁迫 |
1.2.3 硅对植物的影响效应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2.1 玉米幼苗培养 |
2.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3.1 叶绿素含量 |
2.3.2 根系活力 |
2.3.3 可溶性糖含量 |
2.3.4 可溶性蛋白含量 |
2.3.5 游离脯氨酸含量 |
2.3.6 丙二醛含量 |
2.3.7 抗氧化酶系统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
3.1.1 叶绿素含量 |
3.1.2 根系活力 |
3.1.3 可溶性糖含量 |
3.1.4 可溶性蛋白含量 |
3.1.5 游离脯氨酸含量 |
3.1.6 丙二醛含量 |
3.1.7 抗氧化酶系统 |
3.2 不同硅制剂对玉米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
3.2.1 叶绿素含量 |
3.2.2 根系活力 |
3.2.3 可溶性糖含量 |
3.2.4 可溶性蛋白含量 |
3.2.5 游离脯氨酸含量 |
3.2.6 丙二醛含量 |
3.2.7 抗氧化酶系统 |
4 讨论 |
4.1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
4.2 硅制剂对玉米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施锰对棕壤镉赋存形态及玉米吸收镉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土壤镉污染现状 |
1.1.2 土壤镉污染来源 |
1.1.3 镉的危害 |
1.1.4 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
1.1.5 锰在土壤镉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
1.2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1.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2 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
2.2.1 土壤性质及Cd赋存形态 |
2.2.2 玉米根系形态 |
2.2.3 玉米各部位生物量及产量 |
2.2.4 玉米各部位Mn、Cd含量 |
2.2.5 玉米各部位亚细胞Cd含量 |
2.2.6 叶绿素和光合参数 |
2.2.7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施锰对土壤化学性质及Cd赋存形态的影响 |
3.1.1 施锰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3.1.2 施锰对土壤Cd赋存形态的影响 |
3.2 施锰对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 |
3.3 施锰对玉米各部位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
3.4 施锰对玉米吸收Cd的影响 |
3.4.1 玉米不同部位对锰、镉的吸收 |
3.4.2 玉米不同部位Cd的富集系数 |
3.4.3 玉米不同部位Cd的转运系数 |
3.4.4 玉米体内Cd的亚细胞分布 |
3.5 施锰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
3.5.1 施锰对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5.2 施锰对玉米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7)微肥配施小分子有机物对烟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 |
1.2 植物叶片养分吸收机制 |
1.3 不同叶面肥的效果研究 |
1.3.1 硫(S)元素叶面肥 |
1.3.2 镁(Mg)元素叶面肥 |
1.3.3 锌(Zn)元素叶面肥 |
1.3.4 硼(B)元素叶面肥 |
1.3.5 钼(Mo)元素叶面肥 |
1.3.6 锰(Mn)元素叶面肥 |
1.3.7 铜(Cu)元素叶面肥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设计 |
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3.1 烤烟生长指标测定 |
3.3.2 烤烟光合指标测定 |
3.3.3 烤后烟叶品质指标测定 |
3.4 数据分析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
4.1.1 对烤烟株高的影响 |
4.1.2 对烤烟茎围的影响 |
4.1.3 对烤烟节距的影响 |
4.1.4 对烤烟叶面积的影响 |
4.2 不同处理对烤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4.2.1 对烤烟根系干物质量的影响 |
4.2.2 对烤烟茎干物质量的影响 |
4.2.3 对烤烟叶片干物质量的影响 |
4.3 不同处理对烤烟光合作用的影响 |
4.3.1 对烤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3.2 对烤烟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4.4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
4.5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化学品质的影响 |
4.5.1 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
4.5.2 对烤后烟叶矿质元素的影响 |
4.6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香气品质的影响 |
4.6.1 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 |
4.6.2 对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影响 |
4.6.3 对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的影响 |
4.6.4 对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的影响 |
4.6.5 对新植二烯和香气总量的影响 |
4.7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感官品质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关于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
5.2 关于不同处理对烤烟光合作用的影响 |
5.3 关于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物理及化学品质的影响 |
5.4 关于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香气及感官质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锰、铁和钼肥处理种子与叶面喷施对小麦生长与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铁肥、锰肥、钼肥的植物生理功能 |
1.2.2 微量元素在植物上的施用方法 |
1.2.3 提高作物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
1.3 本研究的切入点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内容 |
1.5.1 微肥处理种子对小麦根系、地上部生长与生理的影响 |
1.5.2 微肥处理种子对小麦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1.5.3 微肥叶面喷施对小麦花后光合生理与抗衰老的影响 |
1.5.4 微肥叶面喷施对小麦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
1.5.5 微肥不同处理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2.0 试验区自然及土壤状况 |
2.1 试验设计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方法 |
2.3.1 种子处理试验 |
2.3.2 叶面喷施试验 |
2.4 测定项目 |
2.4.1 处理种子试验 |
2.4.2 叶面喷施试验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三章 锰肥不同处理对小麦生长、生理和籽粒微量元素的影响 |
3.1 锰肥浸种和拌种对小麦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3.1.1 锰肥处理种子对小麦苗期根系生长及活力的影响 |
3.1.2 锰肥处理种子对小麦叶面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3.1.3 锰肥处理种子对小麦干物质分配与累积的影响 |
3.1.4 锰肥处理种子对小麦POD、SOD和 CAT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
3.1.5 锰肥处理种子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3.2 锰肥喷施对小麦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3.2.1 锰肥喷施对小麦叶面积和光合性能的影响 |
3.2.2 锰肥喷施小麦花后叶片POD、SOD和 CAT酶活性及MDA含量 |
3.2.3 锰肥喷施小麦的花后干物质分配及累积 |
3.2.4 锰肥喷施对小麦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
3.2.5 锰肥喷施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锰肥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3.3.2 锰肥对小麦生理的影响 |
3.3.3 锰肥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3.4 小结 |
3.4.1 锰肥处理种子和叶面喷施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3.4.2 锰肥种子处理和叶面喷施对小麦光合生理与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
3.4.3 锰肥种子处理和叶面喷施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四章 铁肥处理对小麦生长、生理和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4.1 铁肥浸种对小麦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4.1.1 铁肥处理种子对小麦苗期根系生长及活力的影响 |
4.1.2 铁肥处理种子对小麦叶面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4.1.3 铁肥处理种子对小麦单株干物质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
4.1.4 铁肥处理种子对小麦POD、SOD和 CAT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
4.1.5 铁肥处理种子对小麦的群体动态与产量的影响 |
4.1.6 铁肥处理种子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4.2 铁肥喷施对小麦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4.2.1 铁肥喷施对小麦叶面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4.2.2 铁肥喷施小麦花后叶片POD、SOD和 CAT酶活性及MDA含量 |
4.2.3 铁肥喷施小麦的干物质分配及累积 |
4.2.4 铁肥喷施对小麦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
4.2.5 铁肥喷施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铁肥施用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4.3.2 铁肥施用对小麦生理的影响 |
4.3.3 铁肥施用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4.4 小结 |
4.4.1 铁肥处理种子和叶面喷施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4.4.2 铁肥处理种子和叶面喷施对小麦生理的影响 |
4.4.3 铁肥处理种子和叶面喷施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五章 钼肥处理对小麦光合、衰老生理和籽粒微量元素的影响 |
5.1 钼肥浸种对小麦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5.1.1 钼肥处理种子对小麦苗期根系生长及活力的影响 |
5.1.2 钼肥处理种子对小麦叶面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5.1.3 钼肥处理种子对小麦单株干物质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
5.1.4 钼肥处理种子对小麦POD、SOD和 CAT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
5.1.5 钼肥处理种子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5.1.6 钼肥处理种子对小麦的群体动态与产量的影响 |
5.2 钼肥喷施对小麦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5.2.1 钼肥喷施对小麦叶面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5.2.2 钼肥喷施小麦灌浆期叶片POD、SOD和 CAT酶活性及MDA含量 |
5.2.3 钼肥喷施小麦的干物质分配及累积 |
5.2.4 钼肥喷施对小麦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
5.2.5 钼肥喷施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钼肥施用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
5.3.2 钼肥施用对小麦光合及抗衰老生理的影响 |
5.3.3 钼肥施用对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5.4 小结 |
5.4.1 钼肥处理种子和叶面喷施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5.4.2 钼肥处理种子和叶面喷施对冬小麦生理的影响 |
5.4.3 钼肥处理种子和叶面喷施对冬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六章 讨论、结论与展望 |
6.1 讨论 |
6.1.1 锰、铁和钼肥施用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6.1.2 锰、铁和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6.1.3 锰、铁和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冬小麦抗逆性的影响 |
6.2 主要结论 |
6.2.1 锰、铁和钼肥处理种子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6.2.2 锰、铁和钼肥处理种子对小麦抗逆生理的影响 |
6.2.3 锰、铁和钼肥叶面喷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6.2.4 锰、铁和钼肥叶面喷施对小麦光合与抗衰老生理的影响 |
6.2.5 锰、铁和钼肥不同处理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
6.3 创新点 |
6.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硼、锌和锰对甜叶菊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甜叶菊研究现状 |
1.1.1 植物学特征 |
1.1.2 栽培研究 |
1.1.3 主要化学成分 |
1.1.4 药理及保健应用 |
1.2 微量元素在植物中的应用 |
1.2.1 硼在植物上的应用研究 |
1.2.2 锌在植物上的应用研究 |
1.2.3 锰在植物上的应用研究 |
1.2.4 微量元素肥料对植物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组培试验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试验设计 |
2.2 大田喷施试验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计 |
2.2.3 栽培方法 |
2.2.4 施肥时间及方法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1 组培试验 |
2.3.2 大田喷施试验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组培试验 |
3.1.1 硼、锌和锰对甜叶菊株高、成芽数、生根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
3.1.2 硼、锌和锰对甜叶菊茎和叶干鲜重的影响 |
3.1.3 硼、锌和锰对甜叶菊糖苷含量的影响 |
3.2 大田喷施试验 |
3.2.1 硼、锌和锰复混配施对甜叶菊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3.2.2 硼、锌和锰复混配施对甜叶菊叶绿素含量及部分光合参数的影响 |
3.2.3 硼、锌和锰复混配施对甜叶菊糖苷含量的影响 |
3.2.4 灰色关联度法与DTOPSIS法对施肥方案的综合分析 |
4 讨论 |
4.1 组培试验中硼锌锰对甜叶菊生长发育及糖苷含量的影响 |
4.2 大田复配喷施硼锌锰对甜叶菊主要农艺性状和产、质量的影响 |
4.2.1 大田复配喷施硼锌锰对甜叶菊主要农艺性状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
4.2.2 大田复配喷施硼锌锰对甜叶菊产量的影响 |
4.2.3 大田复配喷施硼锌锰对甜叶菊糖苷含量的影响 |
4.2.4 综合评价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逆境胁迫下施用锌肥和硼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高温胁迫对玉米的影响 |
1.1.1 高温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
1.1.2 高温胁迫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
1.1.3 高温胁迫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2 干旱胁迫对玉米的影响 |
1.2.1 干旱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2 干旱胁迫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
1.2.3 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3 锌和硼对作物的影响 |
1.3.1 锌和硼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2 锌和硼对作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
1.3.3 锌和硼的对作物抗性的影响 |
1.3.4 锌和硼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3.5 锌和硼配施对作物的影响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供试材料 |
3.2 试验设计与管理 |
3.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 结果分析 |
4.1 逆境胁迫下锌肥和硼肥施用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
4.1.1 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
4.1.1.1 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4.1.1.2 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
4.1.2 对吐丝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
4.2 逆境胁迫下锌肥和硼肥施用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
4.2.1 对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
4.2.2 对吐丝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
4.3 逆境胁迫下施用锌肥和硼肥对玉米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影响 |
4.3.1 对幼苗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影响 |
4.3.2 对吐丝期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4 逆境胁迫下施用锌肥和硼肥对玉米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
4.4.1 对幼苗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
4.4.2 对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
4.5 施用锌肥和硼肥对逆境胁迫下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4.5.1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4.5.2 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逆境胁迫下施用锌肥和硼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
5.2 逆境胁迫下施用锌肥和硼肥对玉米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影响 |
5.3 逆境胁迫下施用锌肥和硼肥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
5.4 逆境胁迫下施用锌肥和硼肥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5.5 小结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四、干旱条件下锌、锰肥对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锰肥不同施用量对隆子黑青稞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 李哲. 西藏农牧学院, 2021(08)
- [2]锌肥不同用量对黑青稞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D]. 贠民政. 西藏大学, 2021(12)
- [3]锌肥对盐碱地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D]. 杨茜. 宁夏大学, 2021
- [4]复合抗旱剂的研制及其对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D]. 陈锡.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5]干旱胁迫下不同硅制剂对玉米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D]. 朱华丽.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6]施锰对棕壤镉赋存形态及玉米吸收镉的影响[D]. 吕金朔.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7]微肥配施小分子有机物对烟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D]. 熊亚南.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8]锰、铁和钼肥处理种子与叶面喷施对小麦生长与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D]. 李春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9]硼、锌和锰对甜叶菊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质量的影响[D]. 肖人峰.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10]逆境胁迫下施用锌肥和硼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D]. 张勇强.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