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健康蔬菜——珞葵

新型健康蔬菜——珞葵

一、新型保健佳蔬——落葵(论文文献综述)

赵利杰[1](2016)在《《诗经》中的蔬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诗经》是一部周诗,诗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关两周时期社会生活状况的宝贵资料,是研究两周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其中,有许多关于周人采集、种植、食用蔬菜的记载,然而这些记载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目前学界对《诗经》中蔬菜的种类、数量等仍缺乏清楚的认识。本文通过对《诗经》的仔细分析,得出《诗经》中的栽培蔬菜共有8种,按农业生物学分类法,分别为:根菜类蔬菜:庐;豆类蔬菜:菽;瓜类蔬菜:瓜、瓠;葱蒜类蔬菜:韭;绿叶类蔬菜:葵;多年生蔬菜:谖草;其他蔬菜:苴。《诗经》中的野生蔬菜共有37种,分别为:水生类野菜:荇菜、苹、藻、荷、蒲、茆、蓼、藚、芹;藻类野菜:卷耳;多年生野菜:芣苢、蒌、蘩、蕨、薇、芄兰、苓、莫、荍、苹、蓫、葍、笋、椒、杞、葛;根菜类野菜:葑、菲;绿叶类野菜:荼、荠、唐、苕、蒿、莱、莪、芑、堇。周代虽然仍保持着以野生蔬菜为主、栽培蔬菜为辅的蔬菜结构,与前代相比,蔬菜栽培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首先,政府部门专门成立了多个机构来负责与蔬菜相关的事务,如场人对王室菜地的经营管理。其次,园圃业开始与大田农业相分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商品蔬菜经济的萌芽开始出现。蔬菜在周代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贵族和庶民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贵族而言,蔬菜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对庶民而言,蔬菜是赖以为生的重要食粮。另一方面,蔬菜在当时的宗教祭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祭祀活动中祭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焕焕[2](2012)在《黄秋葵多糖提取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 (L.) Moench)属锦葵科(Abelmoschus)秋葵属(Malvaceae)一年生植物,原产自非洲,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我国内陆,目前在全国多个地区均有栽培,资源较为丰富。其果实含多种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对其开展系统地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目的:以新鲜采摘的黄秋葵全草为原料,对黄秋葵多糖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一般理化性质和结构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为深层次开发和利用黄秋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黄秋葵粗多糖(raw polysaccharides, RPS),采用蒽酮-硫酸法测RPS中多糖含量。2.分别采用Sevag法、三氯乙酸(TCA)法和TCA-正丁醇法对RPS进行脱蛋白处理以及活性炭法、双氧水法对其进行脱色处理。利用DEAE-Cellulose52柱层析法对脱蛋白、脱色后的黄秋葵多糖进行进一步纯化。3.利用溶解性测定、蒽酮-硫酸反应、考马斯亮蓝反应、碘-碘化钾反应及三氯化铁反应测定黄秋葵多糖各组分的一般理化性质,采用紫外分析法(UV)、红外光谱法(IR)对其结构进行初步解析。4.对黄秋葵多糖各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用Fenton体系测定其清除羟基自由基(·OH)能力;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1,1-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DPPH)氧化法测其对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同时测定黄秋葵多糖的还原能力及其对Fe2+诱导的卵黄脂蛋白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RPS中多糖平均含量为11.231%;TCA-正丁醇法脱蛋白效果较好,在相应实验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为73.05%,多糖保留率为83.74%;活性炭法脱色效果优于双氧水法,在相应实验条件下脱色率为86.25%,多糖保留率为66.07%;脱蛋白、脱色后的黄秋葵多糖经DEAE-Cellulose52柱层析后得到三个组分:RPS-1、RPS-2及RPS-3;三组分均为白色絮状固体,能溶于水,不溶于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蒽酮-硫酸反应阳性,考马斯亮蓝反应、碘-碘化钾反应及三氯化铁反应均为阴性;UV、IR分析结果显示RPS-1、RPS-2及RPS-3为具有乙酰胺基结构的B-多晶型酸性非蛋白多糖;RPS、RPS-1、RPS-2及RPS-3对·OH和DPPH清除能力较好,对02-·的清除能力较弱;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RPS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强于RPS-1、RPS-2及RPS-3,而RPS-1、RPS-2及RPS-3对各考察指标表现出的活性大小并不完全相同;各样品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呈现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RPS-1、RPS-2及RPS-3均不含蛋白质、淀粉及多酚类物质,是具有乙酰胺基结构的B-多晶型酸性非蛋白多糖;三组分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余宏军,蒋卫杰,孙奂明,韩亚钦,曹华[3](2008)在《十九种稀特蔬菜的营养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详细介绍了19种稀特蔬菜(费菜、蒲公英、黄秋葵、风轮菜、荠菜、马齿苋、鱼腥草、朝鲜蓟、地肤、菊花脑、菊苣、芦笋、马兰、牛蒡、藤三七、诸葛菜、紫背天葵、紫苏和沙葱)的矿质元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其别名和主要产地,以期为稀特蔬菜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郑玉红[4](2006)在《中国薯蓣属(Dioscorea L.)周生翅组(Sect.Enantiophyllum)的系统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周生翅组(Sect.Enantiophyllum)隶属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 L.),全世界约120种,我国仅14种5变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区。周生翅组茎右旋,单叶,全缘;雄花序为穗状花序,单生或簇生于叶腋,或排列成圆锥状;雌花序为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支,1-3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种翅周生;是薯蓣属中一个进化的自然类群。本研究运用形态学、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周生翅组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借助于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周生翅组10种1变种植物叶片下表皮细胞、表皮毛和气孔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薯蓣属周生翅组主脉,二级脉和叶肉上均存在表皮毛,且主脉和二级脉的密度大于叶肉。表皮毛的类型有两种,即单细胞不分枝的非腺毛和多细胞头、单细胞柄的腺毛。表皮细胞大多呈不规则形,表皮细胞蜡质有粉末状、屑状、颗粒状、片状,或稀疏或密集。气孔器以不定型为主,三胞型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气孔内缘壁光滑或呈波浪形。副卫细胞平周壁角质层具颗粒状、颗粒状-条纹状及条纹状3种纹饰,气孔器保卫细胞垂周壁呈拱形弯曲,气孔周围纹饰有弯曲条纹、环绕后扩散形条纹和放射形条纹3种。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表皮细胞、表皮毛和气孔器的超微结构均在周生翅组系统演化和种类鉴别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利用LM(Light microscopy,光学显微镜),对薯蓣属周生翅组10种1变种植物脉序进行观察。周生翅组植物均为掌状弧形脉序,基出脉5-9枚,弧形,聚顶。最高脉次5-6,二级脉均有分支;二级脉与一级脉夹角大多大于65°,二级间脉为复合型;网眼发育不完全,大多呈类方形、多角形;网眼内盲脉大多简单,不分枝,边缘末次脉大多发育不完全。虽然周生翅组植物脉序的变异程度不大,但在薯蓣属中单复叶类群的脉序还是呈现出明显的演化趋势,脉序特征在薯蓣属及周生翅组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地位不容忽视。3.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5种周生翅组植物的退化雄蕊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除丽叶薯蓣和多毛叶薯蓣雄花中3枚雄蕊具花药,3枚雄蕊退化外,周生翅组其余种雄花中均具6枚雄蕊,雌花中大多具有6枚退化雄蕊,一般柱头所对的退化雄蕊较大,花药的颜色较深,花丝几乎透明,除无翅参薯退化雄蕊具少量花粉外,其余均没有花粉。周生翅组植物雌花中具有退化雄蕊的现象无疑是一种进化的性状。4.利用LM对周生翅组10种1变种地下储藏器官—块茎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周生翅组块茎由外到内是由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在基本组织内的维管束组成。周皮是最外层的褐色、黄褐色或棕褐色的保护组织,它是由原来表皮下方的基本薄壁组织细胞次生分化而产生的,包括多层栓质化(或带木质化)的木栓层,1~2层扁平细小由切向分裂能力的木栓形成层和由其衍生的栓内层薄壁细胞。外侧基本组织为薄壁细胞组成,比较菲薄,组织中有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树脂、鞣质细胞(统称树脂细胞)。内侧基本组织占广大部位,由基本薄壁细胞组成,维管束散生,外韧型,无形成层,后生木质部中有大形管胞或导管,韧皮部中有大形筛管,有些种类有树脂细胞和粘液细胞。5.利用LM对薯蓣属周生翅组11种1变种植物的淀粉粒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周生翅组植物的淀粉粒有单粒和复粒之分。单粒淀粉粒主要以类圆形为主,兼有有贝壳形、三角形和长条形等形状;脐点多为点状,飞鸟状和裂缝状也比较常见。复粒淀粉粒有两种类型,A型由2-3小粒构成,形状以卵圆形、三角形为主,脐点点状,大多不明显,少数种层纹清晰;B型由10个以上的淀粉粒构成,形状以圆形为主,脐点不明显,无层纹。按照颗粒的大小,周生翅组淀粉粒可以分为3种类型:小粒类型(长径小于14μm)、中粒类型(长径在15-40μm之间)和大粒类型(长径大于41μm)。淀粉粒脐点和层纹的有无与其大小有关,小粒类型淀粉粒的脐点和层纹都不明显,大粒类型绝大多数都很清晰,中粒类型部分清晰,部分难以辨认。6.测定了周生翅组共10种1变种的trnL-F、rbcL和matK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周生翅组trnL-F序列长689-834bp;加上外类群,当空位始终作缺失处理时,有变异位点67个,其中信息位点11个,占序列总长度1.52%;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2.2%;序列的(G+C)含量为32.5%。周生翅组rbcL序列长1096-1160bp;加上外类群,存在变异位点42个,其中信息位点10个,占序列总长度的0.93%;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0.9%;序列(G+C)含量为44.1%。周生翅组mark序列长1032-1165bp,排序后,两端切平,序列长1031bp;加上外类群,序列中存在变异位点67个,其中信息位点8个,占序列总长度的0.78%;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1.3%;序列的(G+C)含量达32.4%。基于trnL-F、rbcL和matK序列分别重建了薯蓣薯周生翅组的系统发育树。三个系统树的结构基本一致。同时,本研究也证实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是周生翅组植物及药材鉴定快速、可靠、有效的方法。7.采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标记,研究了薯蓣属周生翅组9种1变种植物的遗传特点,共使用了11条简单的重复序列引物,扩增出92个位点,其中88个多态性位点,多态百分率为95.67%。根据ISSR分子标记数据用POPGENE软件计算的周生翅组植物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其中褐苞薯蓣和薯莨的遗传距离最远,达0.7151,薯蓣与光叶薯蓣和多毛叶薯蓣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均为0.2733。种间Nei’s基因多样性为(h)0.315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Nei)1.6198,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276。聚类分析将周生翅组植物分为3个类群。本研究结果还表明ISSR能快速把形态相似的周生翅组植物区分开来。8.基于45个广义的形态学性状,运用spss13.0软件,UPGMA聚类分析,构建了周生翅组表征树系图。聚类结果将周生翅植物分成3个类群。基于广义形态学性状,去掉淀粉粒、脉序等演化特征不明显的9个指标,运用PAUP软件,采用最大简约法(MP)构建薯蓣属周生翅组系统发育树。采用启发式搜索共搜索到6棵最佳树。从种系发生上看,丽叶薯蓣和多毛叶薯蓣属较原始的种类,薯莨、异块茎薯莨和光叶薯蓣为最进化的种类。表征聚类分析和分支分析及分子系统学分析对周生翅组植物种间亲缘关系的分析基本一致。但基于ISSR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树与表征聚类树和分支树的差异都比较大。9.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对周生翅组重要药用植物薯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使用了11条寡聚核苷酸引物,扩增出82个位点,其中6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百分率为79.27%。居群间Nei’s基因多样性为(h)0.3159,有效等位基因数为(Ne)1.5552,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626。聚类分析将8个薯蓣居群分为两类。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薯蓣的野生种群的基因库已经萎缩,其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正在下降,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薯蓣的新品种培育进程,这将有助于更加合理、充分、有效的利用这种重要的资源。

朱道玉[5](2004)在《新型保健佳蔬——落葵》文中研究说明 落葵又名紫角叶。其幼苗或肥大的叶片和嫩梢可作菜用,鲜嫩软滑,不论炒食或烧汤均色、香、味具佳。落葵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1.91克。脂肪0.45克、可溶糖2.9克、硫胺素0.53毫克、维生素C482毫克、胡萝卜素291毫克、钙289毫克、铁2.1毫克、磷27毫克、钾368毫克、镁89.7毫克。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健脑、保持血压平稳,降低胆固醇,增进身体新陈代谢、补骨增智的作用。 1.特征特性:落葵是一年生蔓性速生绿叶蔬菜,全体肉质,光滑无毛。茎长2米以上,有分枝。单叶互生,叶片卵型或近圆

林蒲田[6](2002)在《芽菜史话》文中提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营养丰富、质地脆嫩、风味独特的无公害芽菜应运而生,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人们公认的保健食品。 芽菜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但一直未作为一个蔬菜种类。直到1990年《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问世,才将其正式列为15类蔬菜之一。现在芽菜的定义为:“凡利用植物种子、根、茎、枝条等繁殖材料,在弱光或黑暗条件下,直接培养出可供食用的嫩苗、芽球、幼茎、或幼梢等均可称为芽菜”。按这个定义所说,我国自古以来的芽菜种类是相当多的。

朱道玉[7](2000)在《新型保健佳蔬──落葵》文中研究指明

张秀高[8](1994)在《新型保健佳蔬──落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落葵又名藤菜、木耳菜。以幼苗或采摘肥大的叶片和嫩梢作菜用,鲜嫩软滑,不论炒食或烧汤,均味美似木耳。落葵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1.91克,脂肪0.45克、可溶糖2.9克、硫胺素0.53毫克、维生素c482毫克、胡萝卜素291毫克、钙289毫克、铁2....

二、新型保健佳蔬——落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保健佳蔬——落葵(论文提纲范文)

(1)《诗经》中的蔬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四 相关概念界定
        (一) 蔬菜的定义
        (二) 先秦时期蔬菜同义词考释
        (三) 我国的蔬菜分类法
        (四) 《诗经》的年代界定
第一章 《诗经》中的栽培蔬菜
    一 根菜类蔬菜
    二 瓜类蔬菜
    三 豆类蔬菜
    四 葱蒜类蔬菜
    五 绿叶菜类蔬菜
    六 多年生蔬菜
    七 其他蔬菜
    小结
第二章 《诗经》中的野生蔬菜
    一 水生类野菜
    二 菌藻类野菜
    三 多年生野菜
    四 根菜类野菜
    五 绿叶菜类野菜
    小结
第三章 《诗经》中的蔬菜与周人社会生活
    第一节 周代蔬菜的经营与管理
    第二节 《诗经》中的蔬菜与饮食
    第三节 《诗经》中的蔬菜与宗教祭祀
结语
附表一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黄秋葵多糖提取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2.1.1 材料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黄秋葵多糖的提取及除杂的工艺流程
        2.2.2 原料的预处理
        2.2.3 黄秋葵粗多糖(RPS)的提取
        2.2.4 RPS脱蛋白方法探讨
        2.2.5 RPS脱色方法探讨
        2.2.6 透析除杂
        2.2.7 DEAE-Cellulose 52柱层析分离黄秋葵多糖
        2.2.8 黄秋葵多糖的一般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初步解析
        2.2.9 黄秋葵多糖各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探讨
        2.2.10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RPS中多糖含量测定的结果
        3.1.1 葸酮-硫酸法测多糖含量的标准曲线
        3.1.2 精密度实验
        3.1.3 加样回收率实验
        3.1.4 重现性实验
        3.1.5 蒽酮-硫酸法测样品多糖含量结果
    3.2 RPS脱蛋白方法探讨
        3.2.1 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3.2.2 三种脱蛋白方法的比较
    3.3 两种脱色方法的比较
    3.4 DEAE-CELLULOSE 52柱层析的结果
    3.5 黄秋葵多糖的一般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初步解析
        3.5.1 黄秋葵多糖的一般理化性质测定结果
        3.5.2 黄秋葵多糖的紫外分析结果
        3.5.3 黄秋葵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3.6 黄秋葵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探讨
        3.6.1 对·OH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3.6.2 对O_2~-·的清除能力测定结果
        3.6.3 对DPPH·的清除能力测定结果
        3.6.4 还原能力的测定结果
        3.6.5 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测定结果
4 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存在的问题
    5.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中国薯蓣属(Dioscorea L.)周生翅组(Sect.Enantiophyllum)的系统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分支系统学研究及其意义
        1 分支分析的基本概念
        2 分支系统学的三个基本假设
        3 单系类群的确定和性状状态分析
        4 分支分析运算
        5 分支图与生物分类系统的建立
        6 分支系统学的用途和应用
        7 对分支系统学发展的展望
    第二节 薯蓣属周生翅组的系统学和药学研究
        1 薯蓣属周生翅组的系统学研究
        2 周生翅组药材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研究
        3 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薯蓣属周生翅组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研究
    第一节 薯蓣属周生翅组叶下表皮超微结构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薯蓣属周生翅组植物叶脉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观察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薯蓣属周生翅组植物花退化雄蕊的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观察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 薯蓣属周生翅组块茎的组织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五节 薯蓣属周生翅组地下茎淀粉粒形态及其分类意义的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和分析
        3 讨论
    第六节 薯蓣属周生翅组的分支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分析结果
        3 讨论
    第七节 薯蓣属周生翅组分类修订
        1 周生翅组植物的分类整理
        2 周生翅组植物分类检索表
        3 周生翅组植物的分类修订
第三章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trnL-F、rbcL和matK序列测定的薯蓣属周生翅组植物的系统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薯蓣属周生翅组植物的ISSR分子标记及种间鉴别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薯蓣(Dioscorea polystachya Turcz.)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全文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Ⅰ 示表皮毛的类型
图版Ⅱ 示主脉表皮毛的分布
图版Ⅲ 示平周壁蜡质
图版Ⅳ 示气孔内缘和垂周壁形状
图版Ⅴ 示气孔周围纹饰
图版Ⅵ 示网眼和盲脉(放大40倍)
图版Ⅶ 示边脉(放大40倍)
图版Ⅷ 示退化雄蕊
图版Ⅸ 块茎的解剖结构
图版Ⅹ 示淀粉粒(放大400倍)
附录1 周生翅组trnL-F序列
附录2 周生翅组rbcL序列
附录3 周生翅组matK序列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新型保健佳蔬——落葵(论文参考文献)

  • [1]《诗经》中的蔬菜研究[D]. 赵利杰. 郑州大学, 2016(02)
  • [2]黄秋葵多糖提取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探讨[D]. 赵焕焕. 郑州大学, 2012(09)
  • [3]十九种稀特蔬菜的营养价值[J]. 余宏军,蒋卫杰,孙奂明,韩亚钦,曹华. 北方园艺, 2008(08)
  • [4]中国薯蓣属(Dioscorea L.)周生翅组(Sect.Enantiophyllum)的系统学研究[D]. 郑玉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6)
  • [5]新型保健佳蔬——落葵[J]. 朱道玉. 农村天地, 2004(01)
  • [6]芽菜史话[J]. 林蒲田. 蔬菜, 2002(12)
  • [7]新型保健佳蔬──落葵[J]. 朱道玉. 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0(05)
  • [8]新型保健佳蔬──落葵[J]. 张秀高. 中国农技推广, 1994(01)

标签:;  ;  ;  

新型健康蔬菜——珞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