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诗歌艺术美的欣赏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谢朝华[1](2021)在《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中心》文中认为
孙国萍,黄厚江[2](2020)在《古代诗歌教学的守正与创新(上)》文中指出古代诗歌教学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简单化的套路式教学,一是刻意求新的形式化教学。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必须坚持在守正中创新——既能体现古代诗歌的文类特点,遵循古代诗歌学习和欣赏的基本规律,又能在教学形式和学习活动上不断创新。基本策略有:一是在体现古代诗歌题材、思想内容、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类型化"特点中凸显"非类型"的教学内容;二是基于具体作品的特点设计、组织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三是在遵循古代诗歌欣赏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寻求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新突破。
秦允昌[3](2020)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持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其文化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歌教学策略是增强初中古诗学习和鉴赏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初中生语文成绩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初中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提供参考。
杨淑惠[4](2020)在《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论是《诗经》《楚辞》、乐府民歌,还是唐诗宋词、元明散曲,中国古代诗歌以多样的体裁、丰富的内容、充沛的情志、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学遗产和文化载体。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诗教传统延绵不绝,历代文人学者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受到诗歌的熏陶。但时至今日,在最应该亲近诗歌、品鉴诗歌、创造诗歌的高中阶段,古代诗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隔膜发人深省。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涌入中小学课堂,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建构主义三大教学模式之一的支架式教学也不断发展,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在我国的中小学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将支架式教学引入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之中,既能吸收中国传统诗论的精华,又能为当前的古代诗歌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与新理念。丰富古代诗歌教学的相关理论,营造更高效更有活力的古代诗歌课堂。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再结合实践考察与问卷调查,对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应用展开探究。全文共分为六大板块。第一板块:对本文的相关情况进行阐述。第二板块:厘定了“学习支架”与“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并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复杂性思维理论四个方面梳理了将支架式教学运用于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三板块:立足于教学实践的效果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从改革学习方式、实现深度阅读、改变教学现状三个方面探索支架式教学运用于古代诗歌教学的现实价值。第四板块:具体梳理了适用于古代诗歌教学的各类学习支架。“典故支架”“语言支架”“诵读支架”有助于学生读懂诗歌内容;“文化支架”“背景支架”“情感支架”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情感;“对比支架”“理论支架”“范例支架”有助于学生领悟诗歌艺术。第五板块:探索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基本程序。前期确定“最近发展区”与教学目标;中期在“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师生对话”“生生协作”等学生活动中搭设学习支架;后期撤去学习支架,进行一定的迁移拓展和效果评估。第六板块: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
朱晓娇[5](2019)在《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研究 ——以部编版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古诗词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还展现了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将形式、声音、意义的融合演绎到完美的程度。既能让精神心灵获得熏陶,也让语言表达得到提升,兼具文学和语言典范价值,是优秀的语文学习文本,也是语文教材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古诗词在语文教材中如何选编?从目前正使用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来看,古诗词的选编既注重经典性,也强调多样化,但由于教材本身的局限,不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选文数量分布过于集中、编排层级序列模糊、助学系统引导单一化等,使得古诗词结构体系显得不如现代文那般清晰。如何让古诗词选编更系统具体,使古诗词学习更加高效?借鉴《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诗法家数》等传统诗词教育读物的编写经验,发现传统诗词教育不仅学习诗词本身的内容,还涉及文体、格律、技法等多方面内容。但这些知识是依靠不同类型多种教材相互配合使用而习得,如何在一本语文教材中融合多种内容,本文借鉴1956年《文学》教材的知识短文和台湾翰林版教材助学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关于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的编写建议:基于文学史选取经典作品分体而编,以集中呈现和散点分布等方式补充介绍必要的文体、语言、吟诵等知识,构建古诗词内在体系,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需要,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曹玲玲[6](2019)在《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美育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表现。历史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与功能,渗透美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形成高尚的学习动机,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美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多元智能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在美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有计划地通过具体的历史教学途径和方法进行审美教学。在此过程中忌冲淡教学内容,应遵循适度原则、直观原则、真实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从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美育现状调查出发,明确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美育的实施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的现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寻找与美育的结合点和渗透点,制定美育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采用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渗透美育,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是进行美育渗透的良好方法,运用问题探究法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又一种教学方式,可放大历史教育的审美功能,历史新课程改革将活动课纳入了课堂教学内容,活动课上渗透美育可通过制作文化史历史课件、组织参观考察人文环境、举办历史文化史图片展等方式举行,课外可以举行观看历史记录片、参观历史文化景点和开展勿忘历史纪念日等活动。初中历史教学需立足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确定美育目标,借助历史学科具备大量美育素材的优势,向受教育者施加有计划、有组织的审美教育影响,让学生去感受美、体验美甚至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使初中历史课堂获得升华,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及审美个性的发展,形成高尚的审美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周语欣[7](2019)在《统编本《语文》七年级古诗解读 ——以“母题史还原法”为研究路径》文中研究表明古诗鉴赏是初中生进入中学之后的必修课,而古诗教学一直都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语言凝练且跳跃性强,感情起伏大。其中的美感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讲解诗词,只关注字词释义是远远不够的,内容与情感的深入更为关键,以便学生们深入体会到诗的独特魅力。但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过分谋求功利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对原本生机盎然、精彩纷呈的语文教材产生了畏难心理。一线教师针对古诗课堂教学的质量问题也从未停止过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古诗教学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古诗体裁的特殊性,以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常将多篇古诗依据主题分类。笔者采用的“母题史还原法”与之类似,但又有所区别。该方法打破了教材对于教学篇目的约束,将单篇的文章放到与之相同母题的一类文章中去,将文本放在可比较的语境中,有比较才有借鉴,才能看出差异,这样就可以避免就文论论文本的弊端。“母题史还原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语文教师学习使用起来也较为便捷。因此笔者认为将“母题史还原法”运用到古诗教学中,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古诗词教学高耗低能的问题。本文分为四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交代了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提出、相关概念的界定、已有研究的整合、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创新之处的说明。正文部分首先是对当前学校使用的统编本《语文》初中七年级教材中的古诗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对其教材的编排以及助读系统进行分析。接着列出“母题史还原法”的运用原则,按照母题对七年级的古诗进行梳理分类,针对教材中的教读篇目,运用孙绍振的文本细读方法进行单篇解读。并从吟诵、意象、意脉、意境多方面着手,对“母题史还原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给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学会古诗鉴赏的方法。最后给出教学设计的范例。
徐欢[8](2019)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诗词作为一种文言文文体,是中学语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最新投入使用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古诗词的编选上呈现出许多与其他教材不一样的特点,研究部编本初中教材古诗词的编选特点有利于把握编者的意图,更好地帮助一线教师使用教材。本文从教材的分析入手研究古诗词的教学策略,以期能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先分析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作为教材一部分的内容的古诗词选文体现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总的编写理念,因而第一节以古诗词选文为主结合其他选文研究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从具体篇目、主题思想和风格特色三个方面梳理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的编选内容。并且从单元结构、助读系统和教读自读三个角度出发,将之与苏教版初中古诗词的编选进行了比较,从中分析了部编本的编排特点:单元主题以人文话题组织,穿插入语文知识和能力点,系统性强;教读和自读篇目相辅相成,兼顾课内课外;辅助系统精心编排,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第二章对当下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发现古诗词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师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教材辅助系统的利用率不高;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但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安排混乱;自学指导不足;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因:一应试教育影响了古诗词教学观念的转变;二古诗词本身的特点也加大了教学的难度;三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对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四学生的自学意识不足,依赖性过大。第三章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结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提出了相关的古诗词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在制定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时可以参考以下方面:引导学生赏析诗词的语言,品读诗词的意象与意脉,感受诗词的抒情性,理解古诗词蕴含的文化语码。其次,教师应树立全局观念,根据整套教材的脉络安排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读熟教读篇目的同时,自主阅读并读懂课外篇目。最后,教师还应该利用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顾晓倩[9](2019)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语文教材经历了近30年“一纲多本”的历史,随着教育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问世又将回归到“一纲一本”。新教材的编制汲取了 30多年语文教材实验的正反经验,教材的选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都有显着进步。而选文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核心构件,其改进直接影响教材质量,并进而影响教学质量。鉴于此,笔者展开对教育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研究,以期进一步了解新教材选文系统的特点,并提出相关使用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重点阐述了本文研究缘起、研究问题及意义,并概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相关研究成果。正文部分包含三章内容:第一章运用统计分析法,明确相关概念,认识选文系统的编写理念,并对选文系统的呈现状况进行梳理,以期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编写概况有全面的认识。第二章运用对比研究法,重点分析“部编本”选文系统在结构与内容方面的编排特点,以便进一步认识“部编本”选文系统的改进之处。第三章运用思辨总结法,对前文中选文系统的研究成果进行辩证思考,并结合实践经验来总结如何合理使用选文系统,在实际教学中发挥部编本教材的价值,提高教学质量。结语部分指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漆思婕[10](2019)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程内容研究》文中提出课程内容作为语文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明确、系统的语文课程内容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而承载着语文课程内容的教材则是深入分析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也是教师教学的凭借,教科书中的助读系统、练习系统等为明确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提供了方向、线索。因此,通过教材梳理出明确具体的语文阅读课程内容,并分析初中语文阅读课程内容的组织情况,能够对一线教师全面清晰地把握教学内容并合理选择教学点起到重要作用。对此,本文将探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详细梳理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阅读板块的内容,从中整理并分析这套教材承载的阅读课程内容,为教学提供方向;二是把握这套教材在阅读课程内容上的组织情况,明确初中阶段不同年级阅读课程内容的要求,分析这套教材在三个年级中侧重的阅读课程内容“有哪些”,具体“有何不同”,增强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上的逻辑性。本文共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起源、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难点与创新点进行了阐释,此外,还针对本文涉及的几个易混概念进行了区分,重点对“语文教材中的课程内容”进行解释;第二章是语文教材中的课程内容的研究依据,包括语文教材中的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依据两方面;第三章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概述,包括本套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体例、构成要素、主要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后面章节的梳理、分析提供基础;第四章和第五章都是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程内容进行分析,不同的是,这两章的内容依据本套教材的组元方式,将分别从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方面展开。在详细梳理这套教材的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练习系统后,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呈现的阅读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从人文内涵、语文阅读要素两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把握教材阅读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特点,并对此作出思考。
二、古代诗歌艺术美的欣赏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古代诗歌艺术美的欣赏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3)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
(一)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
(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
二、 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中的问题 |
三、 初中古诗词鉴赏的要点 |
(一)通过阅读来感受诗歌节奏 |
(二)欣赏诗歌的诗眼 |
(三)升华诗歌文化的精髓 |
四、 初中古诗词鉴赏的具体教学策略 |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重视学生的独立预习 |
(三)教授学生鉴赏方法 |
(四)小组合作教学法 |
五、 结论 |
(4)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古代诗歌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厘定 |
一、学习支架 |
二、支架式教学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社会文化理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认知灵活性理论 |
四、复杂性思维理论 |
第二章 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现实价值 |
第一节 有利于改革学习方式 |
一、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
二、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
三、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 |
第二节 有利于实现深度阅读 |
一、认知的深度延伸 |
二、思维的深度提升 |
三、情感的深度感知 |
第三节 有利于改变教学现状 |
一、改变重考试而轻素养的现状 |
二、改变重知识而轻情感的现状 |
三、改变重讲解而轻体悟的现状 |
第三章 学习支架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具体形态 |
第一节 帮助读懂诗歌内容的学习支架 |
一、语言支架 |
二、典故支架 |
三、诵读支架 |
第二节 帮助品味诗歌情感的学习支架 |
一、背景支架 |
二、文化支架 |
三、情感支架 |
第三节 帮助领悟诗歌艺术的学习支架 |
一、范例支架 |
二、对比支架 |
三、理论支架 |
第四章 支架式教学在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
第一节 学习支架搭设前期 |
一、确定“最近发展区” |
二、确定学习目标 |
第二节 学习支架搭设中期 |
一、进入情境 |
二、独立探索 |
三、师生对话 |
四、生生协作 |
第三节 学习支架搭设后期 |
一、进行迁移拓展 |
二、进行效果评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5)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研究 ——以部编版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范围及对象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部编版初中教材古诗词选编的问题与不足 |
第一节 选文失衡 |
第二节 编排失序 |
第三节 助学系统失导 |
第二章 传统诗词教育经验借鉴 |
第一节 文体的强调:《唐诗三百首》等诗歌选本编排特点 |
第二节 格律的训练:《声律启蒙》等声律读本知识简析 |
第三节 技法的介绍:《诗法家数》等诗学教育读物略谈 |
第三章 现代古诗词教材编写探讨 |
第一节 选文+短文:1956 年《文学》教材文学史脉络的构建 |
第二节 知识+练习:台湾教材课文结构的编排 |
第三节 关于古诗词选编的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美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 |
(一)问题的提出 |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
2.历史教学的要求与现状 |
3.渗透美育的必要性 |
(二)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二、概念的界定 |
(一)美育 |
1.美育是艺术教育 |
2.美育是审美教育 |
3.美育是情感教育 |
4.美育是人格教育 |
(二)历史教学具有丰富的美育内涵 |
1.审美教育价值 |
2.情感及人格教育价值 |
三、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四)现代美育理论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1.美育内容的研究 |
2.美育实施的路径 |
3.美育实施的原则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六、研究的重难点、创新之处 |
第二部分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美育的实践 |
一、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1.学生美育体验与感悟的现状调查分析 |
2.教师美育教学实施现状的访谈分析 |
(四)归因分析 |
1.社会与时代背景问题 |
2.日常教学问题 |
3.教师美育的意识问题 |
二、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美育的原则 |
(一)适度性原则 |
(二)直观性原则 |
(三)真实性原则 |
(四)启发性原则 |
三、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美育的途径 |
(一)制定历史美育教学目标 |
(二)美育素材的充分挖掘 |
1.认识自然美 |
2.挖掘社会美 |
3.发现科技美 |
4.感受艺术美 |
四、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美育的方法 |
(一)情境渗透法 |
1.语言情境渗透 |
2.故事情境渗透 |
3.表演情境渗透 |
4.图片情境渗透 |
5.音乐情境渗透 |
(二)探究渗透法 |
(三)活动渗透法 |
1.课堂活动 |
2.课外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统编本《语文》七年级古诗解读 ——以“母题史还原法”为研究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价值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统编本《语文》七年级古诗编撰情况 |
第一节 统编本《语文》七年级古诗选文基本情况 |
一、统编本《语文》七年级古诗篇目梳理 |
二、统编本《语文》七年级古诗篇目的单元编排 |
第二节 统编本《语文》七年级古诗篇目的助读和练习系统梳理分析 |
第二章 基于“母题史还原法”的统编本《语文》七年级古诗教学价值再解读 |
第一节 “母题史还原法”的运用原则 |
一、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遵循古诗审美规范 |
三、立足教材实际 |
四、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
第二节 “母题史还原法”路径下解读古诗的具体操作 |
一、还原统编本《语文》七年级古诗至相应母题史 |
二、不同母题史背景下的统编本《语文》七年级古诗解读 |
三、文学文本解读的教学举措 |
第三章 统编本《语文》七年级古诗教学的设计举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设想 |
四、研究意义 |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编写特点研究 |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理念 |
一、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遵循语文教学规律,重视语文核心素养 |
三、多层次构建助学系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
四、一课一得,重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习得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编选内容分析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篇目分析 |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主题思想和风格特色分析 |
第三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占诗词编排特点分析 |
一、以文体知识为脉络循序渐进地安排古诗词教学篇目 |
二、教读为主自读为辅,引导学生多读多诵 |
三、辅助系统精心编排,引导学习方式变革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 |
一、部编本古诗词的学习现状 |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的教授现状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教学调查结果 |
一、师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 |
二、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安排混乱 |
三、教材辅助系统的利用率低 |
四、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但学生仍处于被动的地位中 |
五、自学指导不足 |
六、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
第三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的归因 |
一、应试教育影响古诗词教学观念的转变 |
二、古诗词阅读难度导致学生与之存在隔阂 |
三、对教材挖掘深度不够 |
四、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 |
五、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足,思考探究的能力有待加强 |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教学策略 |
第一节 确定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古诗词教学目标 |
一、赏析古诗词凝练的语言 |
二、品味古诗词的意象与意脉 |
三、感受古诗词的抒情性 |
四、理解古诗词蕴含的“文化语码” |
第二节 合理安排古诗词教学内容 |
一、不同古诗词的教学应各有侧重 |
二、重视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层次性 |
第三节 让学生有效自读“课外诵读欣赏”中的篇目 |
一、学生自读古诗词的必要性 |
二、采取有效地自读评价方法 |
第四节 利用助读系统,改进教学方法 |
一、结合助读系统指导学生的预习及复习 |
二、参考练习系统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支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问题及意义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五、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概述 |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相关概念 |
一、选文系统的概念 |
二、语文教材及“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概念 |
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概念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编写理念 |
一、立德树人,整体渗透 |
二、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
三、语文知识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兼顾 |
第三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呈现状况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结构形式 |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内容分布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编排特点分析 |
第一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结构编排特点 |
一、“双线并行”的选文组元方式 |
二、“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
三、独立的文体单元 |
四、随文学习的知识补白编排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内容编排特点 |
一、选文内容来源广泛,时代分布广 |
二、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 |
三、选文数量减少,篇目改动大 |
四、实用文比重低于文艺文 |
五、古文比重高于现代文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使用建议 |
第一节 立足“教方法”,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
一、统观教材,把握不同年级的能力培养目标 |
二、树立单元意识,以“教读”带动“自读” |
第二节 利用“活动·探究”单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
一、指导阅读单元组文,把握文体特点 |
二、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
三、借助“技巧点拨”,指导学生完成写作任务 |
第三节 利用课外阅读补充延伸课内阅读 |
一、借助“拓展阅读”,促进课堂教学 |
二、整合课内外古诗词内容,引导学生赏析“课外古诗词诵读” |
三、利用“名着导读”板块,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10)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程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起源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利于教师系统了解统编版语文教材阅读课程内容 |
1.2.2 有利于教师有效选择阅读教学内容 |
1.3 概念界定 |
1.3.1 课程内容 |
1.3.2 教材内容与课程内容的关系 |
1.3.3 语文教材中的课程内容 |
1.4 研究综述 |
1.4.1 关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研究 |
1.4.2 关于教材阅读课程内容的研究 |
1.5 研究方法 |
1.5.1 统计分析法 |
1.5.2 文献研究法 |
1.5.3 文本分析法 |
1.6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1.6.1 研究难点 |
1.6.2 研究创新点 |
2.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程内容的研究依据 |
2.1 语文教材阅读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
2.1.1 阅读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
2.1.2 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程内容选择依据 |
2.2 语文教材阅读课程内容的组织依据 |
2.2.1 教材中的阅读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
2.2.2 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程内容组织依据 |
3.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概述 |
3.1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 |
3.1.1 强调立德树人 |
3.1.2 凸显语文素养 |
3.2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 |
3.3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 |
3.3.1 范文系统 |
3.3.2 导学系统 |
3.3.3 练习系统 |
3.3.4 知识系统 |
3.4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板块的主要特点 |
3.4.1 “双线组元”的单元构成 |
3.4.2 多样化的助读内容 |
3.4.3 “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
3.4.4 特设活动单元,丰富阅读形式 |
4.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阅读课程内容:人文主题分析 |
4.1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人文主题梳理 |
4.2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人文主题分析 |
4.2.1 人与自我类主题分析 |
4.2.2 人与社会类主题分析 |
4.2.3 人与自然类主题分析 |
4.2.4 人与科学类主题分析 |
4.3 关于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人文主题的思考 |
4.3.1 选文内容强调“广泛性”和“开放性” |
4.3.2 人文主题主张“社会本位”与“学生本位”并重 |
4.3.3 选文的组织讲究“差异性”与“层次性” |
5.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阅读课程内容:语文要素分析 |
5.1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梳理 |
5.2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分析 |
5.2.1 一般阅读策略的语文要素分析 |
5.2.2 文体阅读的语文要素分析 |
5.2.3 文言文阅读的语文要素分析 |
5.3 关于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语文要素的思考 |
5.3.1 语文要素的内容丰富,更加“多元化” |
5.3.2 语文要素的组织合理,更具“系统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古代诗歌艺术美的欣赏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中心[D]. 谢朝华.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古代诗歌教学的守正与创新(上)[J]. 孙国萍,黄厚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0(19)
- [3]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J]. 秦允昌. 考试周刊, 2020(43)
- [4]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淑惠.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研究 ——以部编版为中心[D]. 朱晓娇.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6]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美育的探索与实践[D]. 曹玲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7]统编本《语文》七年级古诗解读 ——以“母题史还原法”为研究路径[D]. 周语欣. 扬州大学, 2019(02)
- [8]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D]. 徐欢. 扬州大学, 2019(02)
- [9]“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研究[D]. 顾晓倩. 苏州大学, 2019(04)
- [10]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程内容研究[D]. 漆思婕.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