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风险综合评价的GIS方法

山洪灾害风险综合评价的GIS方法

一、综合评价山洪灾害风险的GIS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林波[1](2022)在《基于AHP-GIS的广东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洪灾害孕育的降雨、地形地貌、河网水系、社会经济指标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构建广东省山洪灾害风险性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叠加分析得出了广东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并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风险区划图显示清远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惠州市、阳江市、茂名市等地是山洪灾害频发且损失严重的区域。结合广东省现场调查的历史山洪灾害情况,表明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广东省山洪灾害风险分布情况,为广东省防御山洪灾害工作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黄勇馨[2](2021)在《陕西省山洪灾害驱动因子分析及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山洪灾害不仅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是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陕西省设立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小组,积极开展陕西省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调查成果数据缺少系统性的分析研究,数据没有被充分利用。本文采取相关研究方法,深度挖掘成果数据,对陕西省山洪灾害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充分体现数据价值,对陕西省山洪灾害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分析探究陕西省山洪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合陕西省1949~2015年间山洪灾害情况,梳理统计陕西省山洪灾害历史调查结果,分别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两方面来分析陕西省山洪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陕西省山洪灾害的分布情况从北向南逐渐增多,具有成片、成带分布的规律。陕西省山洪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区域性明显、发生频繁、季节性强、易突发、难预测、成灾快、危害大等特点。山洪灾害的分布规律受降雨、下垫面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2)分析陕西省山洪灾害致灾因子的驱动力。选取陕西省山洪灾害相关的9类驱动因子,定量分析各致灾因子对山洪灾害的影响程度,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陕西省山洪灾害的致灾因子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山洪灾害是多个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降雨因子是诱发山洪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地形地貌是发生山洪的物质基础和潜在条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山洪的危害程度。多因子共同作用于山洪灾害会加强山洪灾害的发生及危险程度,影响灾害的空间分布。(3)分析陕西省山洪灾害的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评价。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ArcGIS空间分析,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选取风险评价指标,进一步剖析陕西省及各地区的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布及易损性分布情况,并对山洪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山洪灾害危险性自北向南逐渐增大;易损性是关中地区大于陕南地区大于陕北地区。陕西省山洪灾害风险程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特别应加强对陕南秦巴山区的防护。评价结果及风险图可为陕西省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陕西省山洪灾害进行驱动因子分析及风险评价,有利于对省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部分内容进行升级改造;有利于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有利于开展山洪灾害影像资料汇编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有利于不断提升洪涝灾害综合防御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已建非工程措施体系。对陕西省开展山洪灾害风险分析工作,对陕西省各地区山洪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

刘芳[3](2021)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以浙江省台风暴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受自然灾害尤其是台风影响较为严重,台风造成的强降雨诱发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开展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有效预测评估浙江省“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方法,本文分别从数据驱动角度和知识驱动角度,构建“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动态预测评估模型,对不同暴雨情景下的洪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估。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针对识别“台风-暴雨”洪涝致灾灰色系统不同时段降雨累计主控因子的任务,利用灰色关联法结合对比实验确定了时段降雨累计主控因子。(2)从数据驱动角度出发,提出了利用基于一个台风事件生成人工神经网络来泛化预测另一个台风事件的方法,构建了山洪灾害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旨在依托实时的降雨预报数据以提高灾害预测准确率;对永嘉县和临安区2个案例建模及验证,利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了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性能和结果,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8以上,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3)以永嘉县为研究区,基于浙江省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RUC)逐时预报降雨数据,利用先验莫兰蒂“台风-暴雨”山洪发生时刻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泛化预测利奇马台风的不同暴雨情景,生成动态预报成果。结果表明随着时间节点的推移,预测结果与实际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较为接近;因此本文构建的山洪灾害预测动态模型可以对台风暴雨将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进行有效动态预测。(4)从知识驱动型角度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一个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因子权重随台风暴雨情景变化而动态更新的内涝灾害风险动态评估模型。案例结果表明,相比权重不动态更新的模型,对不同的暴雨场景更新相适应的因子权重得到的评估结果与灾情实况吻合度更高。以上方法对灾害风险评估应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郑恒,桑国庆,刘友春[4](2020)在《基于DPSIR模型的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山丘区沿河村落洪水预防和治理是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的难点之一,定量研究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风险程度可为山洪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保障。将DPSIR模型引入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中,对模型中各指标重新定义,对模型内部关系重新梳理,得到新的契合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DPSIR指标体系模型,以及因子度和风险度两个综合评价模型,并选取威海市文登区2个小流域的5个不同特征的沿河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研究对象下垫面及人类活动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基于DPSIR模型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度和综合风险度来表征山洪灾害风险。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定量体现不同沿河村落风险状况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可应用于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

闫畅[5](2020)在《基于GIS的德庆县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德庆县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数据,融合降水、下垫面、人口、经济等因子,建立德庆县山洪灾害风险性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基于GIS栅格图层叠加分析绘制德庆县山洪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分布图,并通过自然间断法将风险度分为极低、较低、中等、较高、极高5个等级,面积比例分别为:13.8%、25.8%、29.4%、21.1%、9.9%。并通过历史山洪灾害数据对区划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德庆县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中的极高和较高风险等级覆盖了66.6%的历史山洪灾害点,说明区划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山洪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越[6](2019)在《子洲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与情景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黄土高原由于其特殊的气候地理特点,夏季汛期山洪频发,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损害,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本论文以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为研究区域,在充分收集研究区自然地理空间数据、社会经济属性数据、历史山洪事件情况等资料的基础上,从影响山洪灾害形成的触发因子、下垫面自然孕灾环境因子和社会经济易损性因子出发,选取11个因子构建子洲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得到子洲县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结果。然后利用P-Ⅲ型分布曲线模拟不同重现期降雨量,利用SCS-CN模型模拟地表径流量,运用其结果模拟在不同重现期降雨情况下,研究区的淹没情况,最终结合风险评价结果对研究区进行山洪灾害防治分区,提出防洪减灾措施等方面的建议,并以县城地区为例,提出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主要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山洪灾害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集中在东北部和南部的一些地区,主要是大理河、驼耳巷沟、岔巴沟河和淮宁河流域。从乡镇来看,主要是双湖峪镇、苗家坪镇、马蹄沟镇、三川口镇和驼耳巷乡这些乡镇受山洪灾害的威胁大。(2)模拟研究区淹没情况的结果表明:当发生20年一遇降雨时,苗家坪镇、双湖峪镇以及淮宁湾镇的建制镇地区就被大面积淹没,当发生100年一遇降雨时,裴家湾镇、马蹄沟镇和三川口镇有更多的地方被淹没。(3)划定了山洪防治分区,划分结果为:研究区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大以及淹没风险高的苗家坪镇、马蹄沟镇、双湖峪镇和淮宁湾镇被划分为优先防治区,三川口镇、裴家湾镇、驼耳巷乡、电市镇、周硷镇是次优防治区,其他乡镇是末级防治区。(4)提出防洪减灾措施建议:建议处于优先防治区的乡镇建设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的堤防工程,次优防治区的乡镇可修建标准为20年一遇的堤坝,其他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排除险情。对于县城地区,应及时清理河道,加大行洪区和修建河道抢险通道才能应对超标准洪水的发生。对子洲县的山洪灾害风险进行现状评价,同时划分山洪灾害防治分区,提出防洪减灾措施的研究可以为当地山洪灾害治理、防洪决策以及抢险施救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也可为同类型地区的防洪减灾提供一定参考,达到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

杨俊[7](2018)在《基于GIS和RS的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研究》文中指出江西省作为旅游大省,是高山名胜景区众多的省份,每年接待上亿次游客。然而高山名胜景区也是山洪灾害高发区,如何有效的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人群伤亡事件的发生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区为研究对像,依托江西省水利厅项目《基于GIS和RS对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调查与防治区划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处理能力,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研究区范围进行山洪灾害风险性评价与区划,结论如下:1、根据实地野外勘查,研究区共采集了64个山洪灾害样本点,其中发生滑坡灾害有50处,崩塌灾害16处,泥石流灾害2处,溪河洪水灾害2处(部分样本点多种灾害同时发生)。通过对已发生山洪灾害体结构和内因的研究,可以得出山洪灾害主要受降雨、坡度、坡向、高程、断裂构造、植被、灾害点密度等因素影响。通过灾害点分布,发现研究区人员活动越频繁,发生山洪灾害的频率越高。石门涧水系发生山洪灾害次数比其他水系更多,分布范围更广;山顶发生的山洪灾害比山体发生山洪灾害更多。2、在研究和分析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从诱导因素、形成因素和发育因素三个角度出发,合理的选取了10个山洪灾害危险评价指标,然后基于ArcGIS平台完成了评价指标提取及相应图层生成,再利用层次分析法模型进行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并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3、易损性评价为了突出了高山旅游景区的社会属性特征并考虑其指标的可量化,本文选取旅游景点、上山道路、山顶公路、旅游线路和建筑物五个因子,然后再结合层次分析法模型,运用ArcGIS的数据处理模块中的栅格计算器将研究区划分为高易损区、中易损区、低易损区、极低易损区4个易损区域。4、风险性评价和区划是建立在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风险性计算的模型,利用Arc GIS栅格相乘功能对研究区进行风险性评价和区划。利用已调查的山洪灾害点对区划图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山洪灾害点高度吻合于本文所得出的风险区划图,也从侧面证实了本文所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和生成的风险区划图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5、区划结果显示,高风险区占总面积1.44%。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山顶及大部分景点影响区域中,中风险区占总面积15.06%。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庐山山顶部分区域、绝大部分上山公路附近、少数景点分布、靠近九江市区和九江县赛阳镇山脚的区域,低风险区占总面积39.01%。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山脚四周区域,极低风险区占总面积44.49%。极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庐山山顶和山脚中间区域。

贾丹[8](2017)在《土地利用视阈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洪是山丘区小流域由强降雨引起的突发性、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一旦发生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本文从山洪的特点及实践需求出发,在水文地理分析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分析的角度充分考虑人为因素对山洪灾害的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相对完善的指标体系,对北方干旱半干旱气候山区县域范围的山洪灾害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估和结果验证与修正。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了做了相关研究工作:(1)从土地利用视阈分析风险因子各地山洪的防洪减灾工程,最终都是落实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加以实施的。因此本文在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中,在考虑传统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水文地理因子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土地利用因素对山洪灾害的相关影响,包括地均GDP、道路密度、现状防洪设施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分布等。评价结果更利于指导以防洪减灾为目的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2)综合多源数据,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土地利用分析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从现实需要出发,综合多源数据,建立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综合分析并重新界定致灾因子降雨量。针对北方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山洪特征,选择夏季7月和8月的降雨量数据,将“最大24小时降雨量”、“最大6小时降雨量”、“最大1小时降雨量”和“最大10分钟降雨量”作为致灾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另一方面,首次考虑人类作用的现状防洪能力因子——防洪减灾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作为易损性因子之一加入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提高整个评价体统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此外,尝试将乡镇范围的地均GDP作为经济价值指标纳入易损性评价体系。(3)开展我国北部干旱地区县域小范围山洪灾害实例研究当前的山洪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大江大河流域,北方县域范围小流域的山洪研究则很少。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的我国北部大部分地区,其降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极为不均;加之北方山区高程起伏大,植被覆盖率相对南方较低,致使极端天气下的山洪灾害常常发生。本文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为研究对象,开展我国北部干旱地区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县域范围实例研究,对北方的山洪防治具有指导意义。(4)利用历史山洪数据进行评价结果验证与修正采用近五十年的历史山洪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和修正,在此基础上将历史山洪灾害作为评价因子对已有的评价模型进行修正,以提高评价精度。基于这些大时间跨度的历史洪灾数据可以有效地验证评价成果的可靠性。评价结果符合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地区分布事实,对古浪县山洪灾害防灾减灾、灾前预警、灾后安置及土地利用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祁靓雯[9](2017)在《基于GIS技术的紫阳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大巴山北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多年来受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山洪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依托“陕西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在充分收集紫阳县山洪灾害资料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进行紫阳县历史洪水计算、山洪灾害成因分析、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等工作,获得以下研究成果:(1)根据调查到的历史洪痕分布情况,计算研究区绕溪河、杨转河2000年“7.13”和2010年“7.18”历史洪水的洪峰流量,计算结果表明杨转河、绕溪河2000年洪水洪峰流量均大于2010年洪水的洪峰流量。(2)从降雨、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对紫阳县进行山洪灾害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是当地山洪灾害产生的直接动力,陡峻的岩体坡度为山洪灾害提供了势能条件,地表松散堆积物为山洪灾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加重了当地山洪灾害的风险。(3)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了研究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降雨、高程、坡度、土壤类型作为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作为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指标,利用GIS技术对各指标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依据自然断裂法对各指标分级和标准化处理,得到各指标的分布图和空间等级分布图,依据分布图分析各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4)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中降雨量的权重最大,其次为高程,土壤类型的权重最小,易损性评价因子中人口密度的权重大于土地利用类型。(5)构建了基于“风险=危险性×脆弱性”公式及加权平均法的研究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应用ArcGIS空间分析计算功能,进行了紫阳县山洪灾害危险性分析、社会经济易损性分析和山洪灾害风险分析,制作当地山洪灾害危险性区划图、社会经济易损性区划图和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分析了其空间分布规律,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实际情况。

王高丹,张建平,赵旭升,范光伟,邓长涛[10](2017)在《基于多源数据的村镇山洪风险分析和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南岛中部地区山地高耸,地形梯级变化明显,加之夏秋季节台风活动频发带来大量暴雨,极易引起山洪暴发。以海南省琼中县为研究区,通过GIS方法分析各类典型因子的山洪致灾机理,在山洪灾害风险性、易损性评估架构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得各指标权重,建立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得到琼中县山洪灾害风险分区。结合山洪灾害调查成果,较充分考虑了导致山洪爆发的因素和行洪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通过各因素与历史灾害的相关性建立指标体系,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合理。结果表明琼中县定安河、乘坡河源头地区山洪灾害风险较高,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型,其成果对村镇小流域的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和水利防汛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二、综合评价山洪灾害风险的GIS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评价山洪灾害风险的GIS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HP-GIS的广东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数据来源
2 分析研究方法
    2.1 指标权重计算
    2.2 模型构建
3 结果分析
    3.1 危险性评价
    3.2 易损性评价
    3.3 风险性评价
    3.4 有效性验证
    3.5 主导因素分析
4 结语

(2)陕西省山洪灾害驱动因子分析及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地质构造
        2.1.4 水文气象特征
        2.1.5 土壤植被特征
    2.2 社会经济特征
        2.2.1 行政区划
        2.2.2 人口分布
        2.2.3 社会经济
    2.3 数据来源
3 基于GIS的山洪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
    3.1 山洪灾害统计
    3.2 山洪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3.2.1 时间分布规律
        3.2.1.1 年际变化规律
        3.2.1.2 年内变化规律
        3.2.2 空间分布规律
        3.2.2.1 历史山洪灾害分布规律
        3.2.2.2 山洪灾害防治区分布规律
        3.2.2.3 防治区人口分布规律
        3.2.2.4 山洪灾害承载能力分析
    3.3 山洪灾害影响因子研究
        3.3.1 降雨因子
        3.3.2 下垫面条件
        3.3.2.1 高程因子
        3.3.2.2 坡度因子
        3.3.2.3 地貌因子
        3.3.2.4 土壤因子
        3.3.2.5 植被因子
        3.3.2.6 土地利用因子
        3.3.3 人类活动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山洪灾害驱动力分析
    4.1 地理探测器
        4.1.1 模型理论
        4.1.2 模型使用
    4.2 驱动因子的选取与处理
        4.2.1 降雨因子
        4.2.2 下垫面条件
        4.2.2.1 高程因子
        4.2.2.2 坡度因子
        4.2.2.3 地貌因子
        4.2.2.4 土壤因子
        4.2.2.5 植被因子
        4.2.2.6 土地利用因子
        4.2.3 人类活动因子
        4.2.3.1 人口密度
        4.2.3.2 GDP
    4.3 主要驱动力分析
        4.3.1 驱动力分析流程
        4.3.2 单因子驱动力分析
        4.3.2.1 陕西省单因子驱动力分析
        4.3.2.2 陕北地区单因子驱动力分析
        4.3.2.3 关中地区单因子驱动力分析
        4.3.2.4 陕南地区单因子驱动力分析
        4.3.3 多因子驱动力交互探测分析
        4.3.3.1 陕西省多因子驱动力交互分析
        4.3.3.2 陕北地区多因子驱动力交互分析
        4.3.3.3 关中地区多因子驱动力交互分析
        4.3.3.4 陕南地区多因子驱动力交互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5.1 风险评价方法
        5.1.1 模糊层次分析法
        5.1.2 ArcGIS空间分析
        5.1.2.1 空间插值
        5.1.2.2 叠加分析
    5.2 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5.2.1 指标选取原则
        5.2.2 指标选取与处理
        5.2.3 指标权重确定
    5.3 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
    5.4 山洪灾害易损性评价
    5.5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5.5.1 陕西省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5.5.2 陕北地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5.5.3 关中地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5.5.4 陕南地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以浙江省台风暴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1.2.1 机器学习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1.2.2 洪涝灾害风险动态评估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2.1 灰色关联度方法
    2.2 人工神经网络
        2.2.1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2.2.2 人工神经网络实现
    2.3 层次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3 数据及研究区
    3.1 数据概况说明
        3.1.1 逐时降雨资料
        3.1.2 孕灾环境数据
        3.1.3 训练验证测试数据集
    3.2 数据耦合及处理
        3.2.1 降雨累计主控因子识别
        3.2.2 地形因子派生和耦合
        3.2.3 统一处理及分级
    3.3 研究区
    3.4 本章小结
4 山洪灾害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4.1 模型设计
    4.2 模型构建—以永嘉县为例
        4.2.1 利奇马场景预测莫兰蒂场景
        4.2.2 莫兰蒂场景预测利奇马场景
    4.3 模型验证—以临安区为例
    4.4 基于山洪灾害风险预测模型的动态预报
        4.4.1 概念模型
        4.4.2 动态预报
    4.5 本章小结
5 内涝风险动态评估模型构建
    5.1 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2 因子权重动态更新研究
    5.3 典型个例应用分析
        5.3.1 “1909”号利奇马台风
        5.3.2 “1323”号菲特台风
    5.4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和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7 附件
    7.1 “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图
    7.2 台风期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表
    7.3 台风期间内涝灾害发生情况表
    7.4 代码更正示意图
    7.5 降雨实况数据和预报数据对比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基于DPSIR模型的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2.1 基于DPSIR模型的指标体系的建立
    2.2 指标数据归一化
    2.3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1)构造判断矩阵。
        (2)计算各指标权重。
    2.4 准则层因子度计算
    2.5 综合风险度计算和危险等级划分
3 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风险评价实例研究
    3.1 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 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特征值及其赋分
    3.3 指标数据归一化
    3.4 计算指标权重
    3.5 沿河村落山洪灾害各评价指标度值计算
4 结 语

(5)基于GIS的德庆县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研究区概况
3 方法与数据
    3.1 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原理
    3.2 指标选取与评价体系构建
    3.3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4 山洪灾害风险分析
    4.1 指标权重确定
    4.2 危险度分析
    4.3 易损度分析
    4.4 山洪灾害风险度分析
    4.5 结果验证
5 结论

(6)子洲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与情景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山洪灾害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行政区位置
    2.2 自然资源概况
        2.2.1 气候条件
        2.2.2 地形地貌
        2.2.3 矿产自然资源
        2.2.4 河流水系
    2.3 社会经济条件
    2.4 历史洪灾
        2.4.1 往年重灾害事件
        2.4.2 “2017.7.26”特大洪涝灾情及原因简析
    2.5 数据类型及来源
    2.6 本章小结
3 子洲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3.1 子洲县山洪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3.1.1 触发因子分析
        3.1.2 下垫面孕灾环境分析
        3.1.3 社会经济易损性因素分析
    3.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3.4 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提取及量化
    3.5 易损性评价指标的提取及量化
    3.6 基于GIS的子洲县山洪灾害风险综合评价
        3.6.1 层次分析法
        3.6.2 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
        3.6.3 山洪灾害易损性评价
        3.6.4 山洪灾害风险性评价
    3.7 本章小结
4 流域不同重现期降水淹没模拟
    4.1 P-Ⅲ型分布曲线计算不同重现期降水
        4.1.1 P-Ⅲ型分布曲线
        4.1.2 不同重现期降水模拟
    4.2 研究区小流域提取
    4.3 基于GIS的雨洪淹没模拟
        4.3.1 SCS-CN模型
        4.3.2 基于GIS的雨洪淹没模拟
    4.4 本章小结
5 防洪减灾措施建议
    5.1 防洪减灾措施建议
        5.1.1 山洪灾害防治分区
        5.1.2 防洪减灾工程措施建议
        5.1.3 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议
    5.2 县城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基于GIS和RS的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主要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社会经济概述
        2.1.3 气象特征
        2.1.4 水文特征
        2.1.5 生态植被
    2.2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2.2.3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现状
        3.1.1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类型
        3.1.2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点分布规律
    3.2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3.2.1 地形地貌
        3.2.2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3.2.3 岩土体特性
        3.2.4 大气降雨
        3.2.5 植被
        3.2.6 人类工程活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
    4.1 危险性评价单元的构建
    4.2 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提取及量化
        4.2.1 山洪灾害诱发因素
        4.2.2 山洪灾害形成因素
        4.2.3 山洪灾害发育因素
    4.3 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
        4.3.1 层次分析法
        4.3.2 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确定
        4.3.3 评价模型的选取
        4.3.4 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易损性评价
    5.1 易损性评价单元的构建
    5.2 易损性评价指标的提取及量化
    5.3 山洪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
        5.3.1 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确定
        5.3.2 评价模型的选取
        5.3.3 评价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风险区划
    6.1 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的原则
    6.2 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的计算方法
    6.3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风险区划与分析
    6.4 区划结果检验
    6.5 山洪灾害防治措施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土地利用视阈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难点
    1.6 本章小结
2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2.1 山洪灾害风险评估
        2.1.1 山洪灾害风险的涵义
        2.1.2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2.1.3 山洪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
    2.2 层次分析法
    2.3 归一化方法
    2.4 Arc GIS空间分析法
        2.4.1 叠加分析
        2.4.2 插值分析
        2.4.3 密度分析
        2.4.4 缓冲区分析
    2.5 土地利用
    2.6 本章小结
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预处理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预处理
        3.2.1 矢量数据预处理
        3.2.2 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
        3.2.3 DEM数据预处理
        3.2.4 人文统计数据预处理
        3.2.5 气象数据
        3.2.6 历史洪灾数据
    3.3 本章小结
4.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4.1 指标选取原则
    4.2 指标确定
    4.3 指标权重确定
    4.4 本章小结
5.山洪灾害单指标因子分析
    5.1 水文及地理指标分析
        5.1.1 降雨因子分析
        5.1.2 地形因子分析
        5.1.3 河网因子分析
        5.1.4 植被覆盖因子分析
        5.1.5 土壤利用类型
    5.2 土地利用指标分析
        5.2.1 土地利用类型
        5.2.2 道路密度
        5.2.3 人口密度
        5.2.4 地均GDP
        5.2.5 现状防洪设施因子
    5.3 本章小结
6.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结果与验证
    6.1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6.1.1 危险性评价
        6.1.2 易损性评价
        6.1.3 风险评价
    6.2 评价结果验证
    6.3 评价结果优化
    6.4 本章小结
7.结论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GIS技术的紫阳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山洪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GIS技术在水文研究中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水文气象
        2.1.3 地形地貌
        2.1.4 地质构造
        2.1.5 流域水系
    2.2 社会经济情况
第三章 研究区历史山洪灾害调查及成因研究
    3.1 研究区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3.1.1“2000.7.13”特大洪水
        3.1.2“2010.7.18”特大洪水
    3.2 历史山洪灾害调查
        3.2.1 历史洪痕调查
        3.2.2 历史洪水计算
    3.3 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3.3.1 降雨因素
        3.3.2 地形地质因素
        3.3.3 社会经济因素
第四章 紫阳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
    4.1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
    4.2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4.3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分析与处理
        4.3.1 降雨
        4.3.2 高程
        4.3.3 坡度
        4.3.4 土壤类型
        4.3.5 人口密度
        4.3.6 土地利用类型
第五章 基于GIS的紫阳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5.1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5.1.1 层次分析结构的构建
        5.1.2 判断矩阵的构造
        5.1.3 计算各指标权重
        5.1.4 层次一致性检验
    5.2 基于GIS的紫阳县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
    5.3 基于GIS的紫阳县山洪灾害易损性评价
    5.4 基于GIS的紫阳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多源数据的村镇山洪风险分析和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空间分析方法
    1.2 山洪灾害评价模型
    1.3 层次分析法
2 实例研究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数据
    2.3 研究过程
3 结果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四、综合评价山洪灾害风险的GIS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HP-GIS的广东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评价研究[J]. 林波. 广东水利水电, 2022(02)
  • [2]陕西省山洪灾害驱动因子分析及风险评价研究[D]. 黄勇馨.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以浙江省台风暴雨为例[D]. 刘芳. 浙江大学, 2021
  • [4]基于DPSIR模型的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风险评价[J]. 郑恒,桑国庆,刘友春. 人民黄河, 2020(07)
  • [5]基于GIS的德庆县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 闫畅.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0(05)
  • [6]子洲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与情景模拟研究[D]. 张越.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7]基于GIS和RS的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研究[D]. 杨俊. 南昌工程学院, 2018(06)
  • [8]土地利用视阈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 贾丹. 东华理工大学, 2017(01)
  • [9]基于GIS技术的紫阳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D]. 祁靓雯. 长安大学, 2017(02)
  • [10]基于多源数据的村镇山洪风险分析和评价研究[J]. 王高丹,张建平,赵旭升,范光伟,邓长涛. 人民珠江, 2017(04)

标签:;  ;  

山洪灾害风险综合评价的GIS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