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加莱散点图评估尿毒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庞加莱散点图评估尿毒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一、Poincare散点图评估尿毒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侯志敏[1](2021)在《分层应变技术对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左室纵向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分层应变分析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左室收缩期心内膜下、中层及心外膜下三层心肌纵向峰值应变,以此早期评估此类患者心肌功能。方法:收集自2020年4月到2021年1月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T2DM),其中共收集病例40例,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组(B组)20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C组)20例,另外采集健康志愿者2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A组),排除其他与心脏严重相关的疾病,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血压、心率、身高以及体质量指数,并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取左侧卧位,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得到心室收缩末期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al end-systolic diameter,LA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diastolic thickness diameter,IVS)及左心室后壁厚度(Thickness of the LV posterior wall,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eft ventricular end-sysstolic diameter,LVIDd、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nd-systolic volume,EDV、E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值(End disastolic velocity/Early,disastolic velocity,E/A),再运用Simpson法在心尖四腔及两腔心双平面描记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之后采集并储存至少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图像,获得左室心尖二腔、三腔、四腔心切面图像,导入脱机分析软件Qlab13.0中,按17节段划分法,进行半自动分析,描记得到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之后再通过分层应变描记左心室三层心肌,得到心内膜纵向峰值应变(Longitudinal peak strain in endocardium,LPSendo)、中层心肌峰值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peak strain in mid-cardium,LPSmid)以及心外膜下峰值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peak strain in epi-cardium,LPSepi),之后通过LPSendo-LPSepi得到左心室跨壁应变压差(ΔLS)。结果:1.一般资料参数比较:A组、B组与C组三组之间年龄、血压、心率、身高、体质量指数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B相比,C组的病程增长(P<0.05)。2.常规超声参数比较:A组、B组与C组三组之间常规参数LAD、IVS、LVPW、LVIDd、LVIDs以及LVEF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相比,B组与C组患者E/A均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而B组与C组之间E/A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应变参数比较:(1)、与A相比,C组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明显减低(P<0.05),而B组GLS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B相比,C组GLS有明显减低(P<0.05)。(2)、与A相比,B组LPSendo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LPSmid、LPSepi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LPSendo、LPSmid、LPSepi出现减低(P<0.05);与B组相比,C组LPSendo、LPSmid、LPSepi亦均出现减低(P<0.05)。(3)、与A相比,B组左心室ΔLS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患者左心室ΔLS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相比,B组左心室ΔLS也有减低(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GLS、LPSendo、LPSmid、LPSepi与病程均呈负相关(r=-0.491,-0.546,-0.578和-0.592,均为P<0.001);ΔLS与病程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r=0.305,P>0.05)。结论:1、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对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造成损害;2、相对于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参数而言,应用分层应变技术,可以在病程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心内膜心肌损害,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干预,防止心肌功能进一步受损。3、左室跨壁压差不能作为一个单独指标反映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王乐[2](2021)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脑小血管病是脑卒中常见的病因与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腔隙性脑梗死是脑小血管病的主要特征之一。腔隙性梗死约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类型的25%。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在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甚至亚急性期受损,且d CA受损与预后不良有关。有研究指出缺血性卒中d CA功能受损特征与卒中亚型有关。本研究旨在探索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d CA功能改变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脑卒中单元2017年2月-2020年1月符合入排标准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9例,同时纳入年龄、性别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连续监测受试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使用无创血压监测仪同步监测手指末端血压的变化。根据静息状态下血压与脑血流量的自发性波动,使用传递函数分析计算出d CA参数,包括相位,增益,脑血流恢复速率,脑血流调节指数。将得到的d CA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 CA参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LS组患者双侧大脑半球d CA参数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极低频、低频相位降低(P均<0.05)。LS组患者的d CA参数在梗死侧及梗死对侧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LS组患者的各d CA参数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预后不良组极低频相位(P均<0.001)、低频相位(P均<0.05)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调整年龄、性别、出院NHISS评分后,LS患者急性期梗死侧极低频相位<51.86°是发病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的OR=18.88,95%置信区间:3.04-116.91,P=0.002)。结论:LS患者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在梗死侧与梗死对侧均受损。LS患者d CA功能受损与预后不良相关,LS患者急性期梗死侧极低频相位<51.86°可能是LS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满君[3](2021)在《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肺结节病是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激素治疗停药后极易复发,且副作用明显,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病具有一定优势,通化方是在姜良铎教授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理论基础上创立的治疗肺结节病的基本方。本研究第一部分从循证学证据确定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结节病的确切疗效和对其预后及复发的影响,第二部分梳理总结姜良铎教授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理论和在肺结节病临床诊治中的重要指导价值。第三部分为临床研究观察通化方加减治疗肺结节病的疗效和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第四部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通化方的作用机制和有效性。方法1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结节病的Meta分析: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结节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采用Meta分析方法,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有效率、随访有效率、复发率、肺功能及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erum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SACE)。2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的理论研究:结合古文献研究及近现代医家对三焦的论述,系统梳理三焦形质、功能及辨证相关内容。其次重点论述姜良铎教授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理论。最后阐述该理论在肺结节病诊治中的重要指导价值,根据此理论创立“通化方”为治疗肺结节病的基本方。3通化方加减治疗肺结节病的临床研究:采用适用于少见病的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病情进展或复发的Ⅱ期肺结节病患者,予以通化方加减治疗,疗程6个月,随访期为6个月。治疗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根据SACE水平将其分为SACE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中胸部HRCT、理化检查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及SACE与上述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疗效评价方面,比较患者治疗和随访前后的综合疗效、胸部HRCT、理化检查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和中医有效率,同时监测通化方的安全性。4通化方治疗肺结节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取“通化方”及肺结节病的作用靶点,构建通化方-肺结节病-靶点调控网络并对发挥核心作用的靶基因蛋白进行数据挖掘,最后通过对核心靶点基因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出通化方作用于肺结节病的疗效机制。与目前公认的肺结节病发病机制进行对比,探讨其有效性。结果1 Meta分析:本研究最终纳入8个RCTs,均以英文形式发表。结果显示:治疗后,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有效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肺功能FVC、DLCO高于对照组(P<0.05),FEV1和SACE在两组间未见显着差异(P>0.05)。2理论研究:三焦形质是争论焦点,三焦功能论述主要集中在三焦主气化和主水液方面。三焦辨证在湿热病及其他复杂疾病治疗方面均有深远影响。姜良铎教授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理论认识肺结节病,提出三焦为人体器官的被膜、包膜、淋巴、间质组织等脏腑间联系的四通管道,三焦郁滞不通则气机气化不利、不能化生护卫精微,津液和血液运行障碍,形成痰瘀、痰瘀互结形成结节,并以膜性四通管道为途径流窜全身,治疗当疏利三焦。导师在此理论基础上创立通化方作为治疗肺结节病基本方。3临床研究:3.1一般资料:治疗前共入组3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24例,31例患者平均年龄56.97±1.07岁,平均病程为1.91±0.06年;肺外系统病变包括皮下结节、眼部侵润、双侧腮腺肿大;肺浸润HRCT评分上肺区和中肺区肺浸润HRCT评分高于下肺区(P<0.05)。3.2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完成SACE检测的共26人,其中SACE升高者有12例,正常者有14例,SACE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肺浸润HRCT评分与胸部HRCT总分升高,理化检查中淋巴细胞减低(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SACE水平与肺浸润HRCT评分、胸部HRCT总分、淋巴细胞存在相关性(P<0.05)。3.3临床疗效比较:①综合疗效分析:通化方加减治疗6个月综合疗效有效率为66.7%,随访6个月综合疗效有效率为63.6%,随访期间有效率与治疗后有效率比较未见明显降低(P>0.05)。②胸部HRCT 比较: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肺浸润HRCT评分、淋巴结肿大HRCT评分、胸部HRCT总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随访6个月与治疗6个月比较,肺浸润HRCT评分、淋巴结肿大HRCT评分、胸部HRCT总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淋巴结肿大有效率高于肺浸润有效率(P<0.05)。③肺浸润类型及程度分级比较:肺浸润类型包括肺结节影、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治疗与随访前后,三种类型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结节影与磨玻璃影的HRCT评分降低(P<0.05或P<0.01);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结节影HRCT评分降低(P<0.01);随访6个月与治疗6个月比较,三者HRC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与随访前后患者肺浸润HRCT评分均分为轻度组和中度组,两组所占比例在治疗与随访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理化检查比较:治疗6个月、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SACE、血沉降低,淋巴细胞升高(P<0.05);随访6个月与治疗6个月比较,淋巴细胞降低、单核细胞升高(P<0.05);治疗6个月、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三个阶段比较,SACE、血沉、淋巴细胞所占异常比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肺功能比较:治疗前共16例完成肺功能检测,肺功能通气类型以弥散伴小气道功能减低所占比例最高,未进行治疗和随访后疗效比较。⑥中医证候比较:全组与三焦郁滞、痰瘀痹阻、气阴亏虚组患者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比较证候总积分显着降低(P<0.01);三焦郁滞、痰瘀痹阻、湿热蕴肺组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证候总积分降低(P<0.05或P<0.01);三焦郁滞、痰瘀痹阻、阳气亏虚组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证候总积分降低(P<0.05)。⑦中医疗效比较: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与随访6个月3个阶段比较,中医有效率具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与治疗1个月比较有效率升高(P<0.01);随访6个月与治疗6个月比较有效率未见差异(P>0.05)。⑧中医各症状比较: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脘腹胀闷症状积分降低(P<0.05);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胸闷、皮下结节、乏力、咳痰、口干咽燥、畏寒肢冷、潮热盗汗、大便溏泄症状积分均见降低(P<0.05)。⑨不良反应: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入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4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构建通化方-肺结节病-靶点调控网络发现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metalloproteinase 9,MMP9)、半胱氨酸蛋白酶 3(caspase 3,CASP3)、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 ligand 2,CCL2)为关键作用靶点蛋白,通过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通化方主要干预Hepatitis B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Th17)细胞分化、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信号通路。IL-6、MMP9、CASP3、CCL2 基因,Th17 细胞分化、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是目前公认的肺结节病发病相关靶点蛋白与机制,故证实了通化方治疗肺结节病的有效性。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结节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对远期预后及复发未见益处,通化方是在姜良铎教授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理论基础上创立的治疗肺结节病基本方,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肺部浸润、淋巴结肿大和皮下结节、降低疾病活动性与严重性相关理化指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通过随访发现对远期预后较好,降低复发率,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同样证实了通化方的有效性。

罗棉[4](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抑郁、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为MHD患者心理状态诊疗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河池市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进行MHD治疗患者136名。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抑郁、焦虑评估,影响因素采用自制社会人口学信息调查表、一般资料调查表、手握力测定、临床及实验室数据等收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6名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平均年龄(58.32±15.00)岁,平均透析龄为(37.70±27.55)月,男性95例(69.85%),女性41例(30.15%)。低握力发病率为60.29%,其中男性患者57例(60%),女性患者25例(61%)。84例(61.76%)患者有不同程度抑郁,轻、中、重度抑郁占比分别为26.5%,23.5%,11.8%。61例(44.85%)患者有不同程度焦虑,轻、中、重度焦虑的患病率分别为37.5%、5.9%、1.5%。同时存在抑郁焦虑症占30.8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手握力、睡眠时间、血管通路、透析方式、合并症、WBC、Scr、ALB、SF、Fe2+在不同抑郁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BMI、手握力、WBC、BUN/Scr、Scr、FPG、ALB、K+在不同焦虑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症与患者抑郁评分呈正相关(P<0.05),性别(男)、婚姻、教育程度、手握力、睡眠时间、运动时间、每次透析时间、透析方式、ALB、BUN、Scr、K+与患者抑郁评分呈负相关(P<0.05)。性别(男)、教育程度、手握力、睡眠时间、ALB、Scr、UA与患者焦虑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BUN/Scr与焦虑评分呈正相关(P<0.05)。WBC、Hb、Ca2+与抑郁、焦虑评分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睡眠时间、透析方式、手握力、合并症、BUN是MHD患者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男性、睡眠时间、手握力则是患者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与小学及以下水平比较,抑郁评分可能降低6.393分。睡眠时间每增加1个小时,抑郁、焦虑评分可能分别下降1.040分、0.634分。BUN每增加1mmol/L,抑郁评分可能减少0.490分。手握力每增加1Kg,抑郁、焦虑评分可能分别减少0.501分、0.193分。HD+HP组、HD+HDF组与HD组对比,抑郁评分可能分别降低5.11分、3.67分。3种以上合并症与2种以下合并症比较,抑郁评分可能增加3.673分。男性与女性比较,焦虑评分可能减少4.7分。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较高,男性、手握力、睡眠时间是焦虑的独立保护因素,教育程度、睡眠时间、透析方式、手握力、BUN是抑郁的独立保护因素,合并症是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2.积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症,联合HP、HDF透析方式、改善患者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的握力可能有利于减少或预防抑郁、焦虑的发生。3.医护人员应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和诊疗,采取综合性个体化干预,以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张扬[5](2021)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依据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规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取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87例,另于体检中心选取健康对照组43例。收集受试者性别、年龄、T2DM病程、身高、体重、血压等评估参数,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 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血脂、血肾功能、尿肾功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使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共同评估胰岛素抵抗情况,使用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评估肾功能。根据2013版中国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标准,按照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creatinine protein ratio,ACR)的不同将87名T2DM患者分为2组:(1)单纯T2DM组:43例[单纯T2DM组,ACR≤2.5mg/mmol(男),ACR≤3.5mg/mmol(女)];(2)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4例[DN组,2.5mg/mmol≤ACR≤30 mg/mmol(男),3.5mg/mmol≤ACR≤30 mg/mmol(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受试者的血清ANGPTL3水平。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取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单纯T2DM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HOMA-IR、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lyceride and glucose,Ty G)、FBG、Hb A1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TG)、尿白蛋白较健康对照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DN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HOMA-IR、Ty G指数、TG、ACR、尿白蛋白均较单纯T2DM组升高,血白蛋白较单纯T2DM组降低(P<0.05)。2.单纯T2DM组血清ANGPTL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DN组血清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P<0.05)。3.血清ANGPTL3与各评估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所有参与者中血清ANGPTL3与SBP(R=0.249*,P<0.05)、DBP(R=0.293**,P<0.01)、BMI(R=0.359**,P<0.01)、HOMA-IR(R=0.424**,P<0.01)、Ty G指数(R=0.525**,P<0.01)、FBG(R=0.427**,P<0.05)、Hb A1c(R=0.451**,P<0.01)、FINS(R=0.180*,P<0.05)、TG(R=0.422**,P<0.01)均呈正相关,与HDL-c(R=-0.261**,P<0.01)呈负相关。4.多元线性回归提示TG(β=24.564,P<0.01)、LDL-c(β=66.409,P<0.05)、Hb A1c(β=7.615,P<0.05)、ACR(β=1.441,P<0.05)为ANGPTL3的正向影响因素。5.ACR、尿白蛋白与DN评估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ACR与SBP、DBP、BMI、HOMA-IR、Ty G指数、FBG、FINS、Hb A1c、TG、ANGPTL3均呈显着正相关(R值>0.01,P<0.05),与血白蛋白呈负相关(R值<-0.01,P<0.05);尿白蛋白SBP、DBP、BMI、HOMA-IR、Ty G指数、FBG、FINS、Hb A1c、LDL、ANGPTL3均呈显着正相关(R值>0.01,P<0.05),与血白蛋白、e GFR呈负相关(R值<-0.01,P<0.05)。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OR=1.121,P<0.05)、HOMA-IR(OR=2.456,P<0.05)、Ty G指数(OR=5.398,P<0.05)、ANGPTL3(OR=1.017,P<0.05)是DN的危险因素。7.应用ROC曲线分析ANGPTL3对早期DN的诊断价值,结果提示血浆ANGPTL3诊断早期DN的临界值为193.51mg/L,诊断准确度为74.6%,敏感度为77.3%,特异性为70.0%。结论:ANGPTL3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与早期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谷佳慧[6](2020)在《昆明地区不同分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昆明地区不同血压分级的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特点,HRV可以一定程度的反映自主神经功能,通过分析不同血压分级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RV的特点,了解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和所受影响的程度。[方 法]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心内科高血压患者(实验组,n=192)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45)。(1)收集所有患者、健康体检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为少数民族、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既往患病史及用药史,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2)依据《中国高血压指南2018修订版》的血压分级标准,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组为:1 级高血压组{SBP 140~159mmHg 和(或)DBP90~99mmHg,n=61}、2 级高血压组{SBP 160-179mmHg 和(或)DBP 100-109mmHg,n=62}、3 级高血压组{SBP≥180和(或)DBP≥110 mmHg,n=69},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记录方式,记录各个分组所有研究对象的HRV指标,并且记录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分析并比较各组之间HRV的五项时域指标之间的差别:窦性心搏的R-R间期用N-N间期表示,①SDNN(正常N-N间期标准差,单位ms)、②PNN50(相邻心搏间期相差>50ms个数占总心跳数的百分比,单位%)、③rMSSD(相邻N-N之差的均方根值,单位ms)、④HRV三角指数(N-N间期的总个数除以N-N间期直方图的高度,无量纲)、⑤SDANN(每5min正常N-N间期均值标准差,单位ms)。[结 果](1)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3级高血压组三组与健康体检者组对比,SDNN指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高血压组分别与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对比,SDNN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总体功能较正常人变差,且当血压分级更高时其自主神经总体功能更差。(2)1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对比,rMSSD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相比表现出迷走神经活性减弱的特点。(3)2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对比,3级高血压组分别与对照组、1级组对比,SDANN、HRV三角指数两项指标均降低,差异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提示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表现出交感活性增强、总体自主神经功能变差的特点,且在血压分级更高的患者中上述特点更明显。(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HRV五项时域指标均值与健康体检者组对比均下降,各组间两两对比时血压分级越高SDNN、HRV三角指数、SDANN三项指标均值下降程度越大。[结 论]昆明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呈现自主神经过度活动的特点;昆明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受自主神经系统过度活动影响的程度与其临床严重程度成比例;在高血压人群中适时开展心率变异性分析,提高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早期识别率,可能是今后高血压防控领域值得关注的要点。

谭寅寅[7](2020)在《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测定在帕金森病临床分型中的意义》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运动功能异常(包括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以及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死亡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除了典型的运动功能障碍,还可能会合并有嗅觉减退、感觉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心境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年龄、性别、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氧化应激都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甲状腺疾病是与帕金森病发病最相关的一种内分泌功能障碍。帕金森病和甲减、甲亢之间有一些共同的临床表现,比如震颤、运动迟缓和表情减少等。也有很多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与帕金森病发病有明显的关系。与正常人相比,亚临床甲亢或甲减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也更为普遍。既往的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特别是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PD患者的运动症状密切相关,PD病人的FT3水平偏低,FT3偏低的PD病人病情更为严重,但是这个研究纳入的人群是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人群。而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是否与运动亚型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尚未见报道。关于甲状腺激素对于认知、情绪和感觉障碍的研究也比较多,但是关于甲状腺激素,特别是正常范围内的甲状腺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之间的关系很少有研究涉及。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通过测定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诊断甲状腺疾病,但因为甲状腺激素轴的动态调节以及住院的患者很多有甲状腺功能异态分泌的情况,所以单凭甲状腺激素水平诊断甲状腺功能有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而计算基于模型的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有助于鉴别诊断,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引入了甲状腺的分泌量(SPINA-GT)、总脱碘酶活性(SPINA-GD)以及垂体功能的Jostel’s TSH指数(TSHI)和甲状腺激素敏感指数(TTSI)。这些结构参数可以帮我们进一步分析甲状腺功能状态和帕金森病的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第一部分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与帕金森病运动分型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结构稳态参数在正常人群和帕金森病人群中有无差异;分析帕金森病不同的运动分型和疾病严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是否相关。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6例临床确诊帕金森病患者,经系统的评估和相关信息采集后排除数据缺失者4人,甲状腺功能异常者5人,最终77例甲功正常的患者符合入组要求,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组。对照组为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7人。这些受试者既往没有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病史,也没有接受甲状腺激素的替代疗法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病史。排除标准还包括:血清总FT3、FT4或TSH水平异常;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其他神经和/或精神疾病;其他系统性疾病;以及当前可能影响帕金森病和TH水平的药物。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一般病史采集,甲状腺功能测定,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的计算。所有PD患者均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三部分运动评分,震颤评分为UPDRS第20项(静息震颤)和第21项(手部动作或姿势震颤)之和,非震颤评分为UPDRS第18项(言语)、第19项(面部表情)、22项(僵硬)、27项(由椅子坐起)、28项(姿势)、29项(步态)、30项(姿势稳定)和31项(身体运动迟缓和运动障碍)的总和。当震颤评分至少是非震颤评分的两倍时,病人归为震颤型(TDT)组,当非震颤评分至少是震颤评分的两倍时,病人归为僵直迟缓型(ART)组,其余的则被归类为混合型(MXT)组。改良的H-Y分期系统用于分析帕金森病的严重程度和分期,患者一共分为1-5级。H-Y分级为1-2.5级为早期组,3-5级为晚期组。研究中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连续变量按正态分布以均值±标准差(SD)或中位数及区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或t检验。此外,分类变量以计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比较对照组和帕金森病人组的一般资料和甲状腺功能以及甲状腺稳态结果参数,并对帕金森病人组进行运动亚型和疾病严重程度亚组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评估甲状腺激素水平与UPDRS运动评分的相关性。通过校正年龄、性别、年龄、UPDRS运动评分、病程等混杂因素,对TH水平与运动亚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一元和多元回归分析。为深入了解甲状腺激素与疾病类型的关系,根据甲状腺激素值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四分位数将所有患者依次分为4个亚组,G1-G3组各有19人,G4组20人。结果1、P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P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在对照组和帕金森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我们PD病人的甲状腺功能较正常人群已有变化,且在甲状腺功能尚在正常参考范围变化时这种改变已经存在。2、ART组与TDT/MXT组PD患者的分析比较结果:由于TDT组病人数量较少,且TDT组与MXT组有很多共同临床特征,故将TDT组与MXT组合并分析,更名为TDT或MXT组(TDT/MXT组),最终ART组病人为37例,TDT/MXT组为共40例。统计分析发现,TDT/MXT组的FT4水平明显高于ART组,TDT/MXT 组 SPINA-GD 显着低于 ART 组(P=0.047),而 SPINA-GT 显着高于ART组(P=0.009)。该结果提示PD不同运动亚型的患者FT4、SPINA-GT和SPINA-GD水平有明显变化,FT4和SPINA-GT偏高以及SPINA-GD偏低的患者运动亚型为TDT型。3、早期组与晚期组患者的特征比较:早期组和晚期组分别有50名和27名患者,两组的病程和UPDRS运动评分有显着差异,但是两组的年龄、性别或运动亚型分类没有明显差异。早期组FT3水平显着高于晚期组(P=0.02),早期组TSHI显着高于晚期组(P=0.038),其余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在两组间无差异。该结果提示PD患者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下FT3和TSHI水平表现出显着差异,疾病早期的患者该两项指标偏高。4、FT3、FT4与UPDRS运动评分和运动分型的相关性分析:PD患者UPDRS运动评分与FT4和FT3水平都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应用ROC曲线评价甲状腺激素水平在预测PD运动型中的作用,结果示FT4曲线下面积为为0.721(p=0.001)。该结果提示FT4水平和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评分有一定正相关性,对帕金森病运动分型的预测价值较大。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和FT4水平与疾病运动亚型显着相关,UPDRS运动评分、病程和FT3水平与疾病的早期和晚期分级显着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FT3 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分组的OR值为0.201(95%CI:0.046~0.878,p=0.033)。低FT3水平的患者可能有更大的风险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帕金森病。6、基于性别亚组的特征比较:为了排除性别因素的混杂作用,我们根据性别进行了分组分析。比较发现女性TDT/MXT组患者的FT4水平偏高,而男性中早期PD患者的FT4水平偏高。男性和女性患者的FT4水平在疾病的不同运动亚型和疾病分期中表现不同,但都受FT4变化的影响。7、四分位数比较各组PD亚型占比:FT4水平对于帕金森病的运动分型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高水平FT4预示较高概率出现震颤为主的临床表型(TDT/MXT组);随着TSHI和TTSI的增加,晚期PD患者的比例逐渐降低;TDT/MXT运动亚型的PD患者比例随着SPINA-GT四分位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帕金森病不同运动亚型和不同疾病分期的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FT4和SPINA-GT升高预示着运动分型为TDT/MXT组,FT3、TSHI和TTSI的升高预示着患者处于帕金森病早期。第二部分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诊断中的意义目的研究帕金森病不同的非运动症状的患病率;分析不同的非运动症状和帕金森病运动分型及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非运动症状和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上述77例甲功正常的PD患者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除了上述一般临床资料的收集,我们还对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进行采集。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分析主要包括:认知功能、卧立位血压、膀胱残余尿、周围神经损害、焦虑、抑郁和神经精神评估。所有患者均完成MMSE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精神问卷(the 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四肢肌电图和卧立位血压的测量。研究中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或t检验。此外,分类变量以计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散点图描述甲状腺激素、稳态结构参数和非运动症状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评估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各项非运动症状评分的相关系数。结果1、帕金森病人非运动症状分布特征:77例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出现率较高,其中以神经精神异常为最严重。通过卡方分析比较,发现这7种非运动症状的比率差别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TDT/MXT组的周围神经损害偏高,ART组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率更高,晚期组的膀胱残余尿、体位性低血压和认知障碍发生率均高于早期组。而焦虑、抑郁和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任意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2、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和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校正性别、年龄、运动分型和H-Y疾病严重程度后,甲状腺激素和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分之间无相关性。3、根据非运动症状分组后比较亚组的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有无周围神经损害、膀胱残余尿和体位性低血压对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的影响无差异。而有认知障碍的PD患者的TSH水平偏低,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的TSH水平偏高,而有焦虑症状的患者的TSH水平偏低。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出现率较高,其中以神经精神异常为最严重。帕金森病不同的运动亚型和严重程度相关的非运动症状发生率不同。正常参考范围内的TSH变化对于认知功能、焦虑和抑郁症状均有影响。未发现甲状腺结构稳态参数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对帕金森病运动和非运动症状都有一定影响,对于他们的的检测和计算可以为临床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可能成为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潜在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张倩[8](2020)在《基于代谢组学探索筋脉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文中提出[目的]1.研究中药筋脉通(Jin-Mai-Tong,JMT)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2.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索筋脉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大鼠血清代谢表型的影响,分析筋脉通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对SD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诱导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模型,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筋脉通低剂量组、筋脉通中剂量组、筋脉通高剂量组、神经妥乐平(Nuerotropin,NTP)组,每日灌胃一次,持续12周。2.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8周、12周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和血糖。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后,在深度麻醉下行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取坐骨神经、后足部皮肤固定。对坐骨神经进行H&E染色、制备透射电镜标本,用光镜、电镜分别观察病理形态改变。运用PGP 9.5免疫荧光染色对大鼠后足皮肤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表皮及皮下神经纤维分布情况,并定量计算表皮神经纤维密度(intra-epidermal nerve fibres denstity,IENFD)、皮下神经纤维密度(sub-epidermal nerve fibres density,SNFD)以评估远端神经小纤维损伤程度。3.依据对改善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显着的筋脉通中、高剂量组,进一步应用基于UPLC/Q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筋脉通对DPN大鼠血清代谢表型的影响。于质谱的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采集数据,之后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与单维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正常组、模型组、筋脉通中剂量组、筋脉通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代谢轮廓进行比较,筛选并鉴定与筋脉通疗效相关的代谢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进而将这些代谢标志物的血清水平与周围神经损伤指标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以分析筋脉通对DPN大鼠血清代谢调节作用与其周围神经保护作用之间的关联。[结果]1.体重和血糖:干预后4周、8周、12周,造模大鼠体重分别较正常大鼠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筋脉通低、中、高剂量组以及神经妥乐平组大鼠体重均无明显变化(p>0.05)。分别在干预后4周、8周、12周,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筋脉通低、中、高剂量组、神经妥乐平组大鼠血糖均呈显着升高(p<0.01)。干预8周后,筋脉通中剂量组大鼠血糖较模型组显着下降(P<0.01),12周后筋脉通高剂量组大鼠血糖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其余药物干预组大鼠血糖与模型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2.机械痛阈值:干预12周后,与正常大鼠相比,造模大鼠机械痛阈值均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筋脉通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均显着升高(p<0.01),神经妥乐平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显着升高(p<0.05)。与神经妥乐平组相比,筋脉通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均显着升高(p分别<0.05,<0.01,<0.01)。3.坐骨神经H&E染色:正常组大鼠神经纤维排列整齐紧密,轴索粗大。模型组神经纤维结构紊乱、分布稀疏、直径变细、染色变浅,轴索皱缩,脱髓鞘改变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筋脉通低剂量组神经纤维密度略增加、余病理损伤无明显变化;筋脉通中、高剂量组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和轴索皱缩减轻,染色变深,排列紧密,直径增粗;神经妥乐平组大鼠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稀疏略改善,脱髓鞘病变、轴突皱缩无明显变化。与神经妥乐平组相比,筋脉通中、高剂量组的脱髓鞘病变和轴索皱缩均减轻。4.坐骨神经电镜:正常组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清楚,髓鞘呈同心圆状、板层结构清晰、密度均匀,轴索粗大,无髓纤维成簇分布。模型组大鼠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结构模糊、板层分离、空泡样缺损、瘤样改变,轴索变形、皱缩,裂隙增多;无髓神经纤维束减少、皱缩。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筋脉通低剂量组髓鞘空泡样改变减少,余超微结构改变大致相同;筋脉通中、高剂量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板层结构模糊、分离、瘤样变、空泡样缺损均显着减轻,轴索变形改善,无髓纤维略增加,筋脉通中、高剂量组之间病变程度大致相同;神经妥乐平组髓鞘结构损伤改善轻微,空泡样缺损减少,轴索皱缩改善不明显。筋脉通中、高剂量组神经髓鞘、轴索病变改善程度较神经妥乐平组更明显。5.远端小纤维损伤: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筋脉通低剂量组、神经妥乐平组大鼠IENFD均显着降低(p<0.01),模型组SNFD显着降低(p<0.01),筋脉通低、中剂量组及神经妥乐平组SNFD显着降低(p<0.05);筋脉通中、高剂量组大鼠的IENFD均无显着变化(p>0.05)。与模型组相比,筋脉通低剂量组大鼠IENFD、SNFD均无显着改变(p>0.05);筋脉通中剂量组大鼠IENFD、SNFD均显着增加(p<0.01,p<0.05);筋脉通高剂量组的IENFD、SNFD均显着增加(p<0.05);神经妥乐平组IENFD、SNFD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神经妥乐平组对比,筋脉通中、高剂量组大鼠的IENFD均显着升高(p<0.05),SNFD无显着改变(p>0.05)。筋脉通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IENFD 比筋脉通低剂量组显均着升高(p<0.05),筋脉通中、高剂量组之间IENF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筋脉通低、中、高剂量组间的SNF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大鼠血清的代谢表型差异: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大鼠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考察了正常大鼠、DPN大鼠以及中、高剂量筋脉通干预后的DPN大鼠血清的代谢变化情况。主成分分析(PCA)模型显示: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的血清代谢表型具有显着差异;筋脉通中剂量、筋脉通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代谢表型也分别与模型组存在显着差异,筋脉通对DPN大鼠的异常代谢表型具有调节作用。7.代谢标志物的筛选和鉴定: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进一步表征了正常大鼠与DPN大鼠、DPN大鼠与筋脉通干预大鼠之间的代谢轮廓分离趋势,筛选并鉴定了 21个经高剂量筋脉通干预后血清水平发生显着回调的代谢物和16个经中剂量筋脉通干预后回调的代谢物(VIP≥1,p<0.05)。基于KEGG数据库的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代谢标志物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包括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氨基酸代谢通路等。8.代谢标志物与神经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选择了涉及脂代谢和能量代谢通路的1 1个代谢标志物,将其血清水平与本研究第一部分测得的药理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分别有10个、9个和7个代谢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分别与机械痛阈值、IENFD和SNFD水平呈显着负相关(p<0.05)[结论]1.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12周后出现机械痛阈值减低、远端神经小纤维密度减低、坐骨神经病理结构改变,表明DPN大鼠模型成功建立。2.筋脉通干预可以提高DPN大鼠的机械痛阈值、改善皮肤小纤维密度、减轻坐骨神经病理损伤,中剂量、高剂量的作用明显。在改善机械痛阈值、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轴突变性以及小纤维损伤方面,筋脉通中剂量和高剂量优于神经妥乐平。3.与正常大鼠相比,DPN大鼠的血清代谢表型异常;筋脉通干预12周可以显着调节DPN大鼠的血清代谢紊乱,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脂代谢通路、氨基酸代谢通路和三羧酸循环等。4.多个代谢标志物的血清水平与DPN周围神经损伤参数之间具有显着相关,说明筋脉通的代谢调节作用与其神经保护作用之间存在关联。[创新点]本研究在验证了中药复方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的周围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基于UPLC/Q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筋脉通对DPN大鼠血清代谢组的整体调节作用,分析并鉴定与筋脉通疗效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进一步分析了 DPN周围神经损伤参数与其中重要代谢途径代谢物的关联性,从机体代谢角度探讨筋脉通改善DPN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目前尚未检索到中药复方针对DPN动物模型的代谢层面影响的文献报道。

刘晗[9](2020)在《星状神经节注射α-synuclein纤维体诱导单纯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小鼠模型的构建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单纯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Pure autonomic failure,PAF)是以单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的α-突触核蛋白病。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和PAF的不同临床表现是由于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阳性包涵体选择性累及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中不同核团、区域所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α-突触核蛋白病较为常见,但目前尚无合适的动物模型用于探索α-突触核蛋白病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起源和发病机制。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内注射外源性α-Syn纤维体对TgM83+/-转基因小鼠自主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拟构建PAF的动物模型并探讨α-突触核蛋白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方法1.α-Syn纤维体的制备及检测。2.将8周龄TgM83+/-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实验组(α-SYN组)双侧星状神经节注射α-Syn纤维体,对照组(PBS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3.分别于注射后8周、12周、16周、20周灌注后留取脑、脊髓、星状神经节、心肌、皮肤组织。4.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免疫组织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及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自主神经通路中病理性α-Syn阳性包涵体沉积。5.监测小鼠心率、血压,评价心血管功能,发汗试验评价泌汗功能,食物埋藏试验评价嗅觉功能;转棒、爬杆、足印、挂线测试评价运动功能。结果1.制备的α-Syn纤维体平均长度为67.56±41.86 nm2.注射4周后α-SYN组小鼠的星状神经节可检测到少量的病理性α-Syn阳性包涵体;3.注射8周后α-SYN组小鼠的自主神经通路中检测到病理性α-Syn阳性包涵体;4.注射12周后α-SYN组小鼠的病理性α-Syn包涵体明显增多;5.α-SYN组小鼠在注射后12周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但心率没有变化,其中立位血压与PBS组小鼠相比明显下降(P<0.01);6.α-SYN组小鼠在注射后16周较PBS组小鼠泌汗功能明显减退(P<0.0001);7.α-SYN组小鼠在注射后16周较PBS组小鼠嗅觉明显减退(P<0.0001)。8.整个实验过程中两组小鼠均未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结论1.星状神经节内注射外源性的α-Syn纤维体可诱导α-Syn阳性包涵体在自主神经节中形成并沿自主神经通路向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自主神经效应器官双向播散。2.星状神经节内注射外源性的α-Syn纤维体可诱导小鼠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少汗、嗅觉减退等自主神经障碍症状,而无运动障碍。

肖丹[10](2020)在《血液透析患者冠脉钙化和心率变异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终末期肾衰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透析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不足5年,其中半数以上死于心血管疾病,而冠脉钙化是心血管病变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透析患者冠脉钙化发生率高达60-80%,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清楚,也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而自主神经系统参与骨代谢和骨重塑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钙化是与骨骼成骨过程类似的、受到高度调控的主动过程,而自主神经系统是否也参与了血管钙化这一主动过程?显然,对这一未知领域的探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为此,本研究拟通过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冠脉钙化评分(Coronary calcification scores,CACs)与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之间的关系,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自主神经系统在心血管钙化中的作用提供临床依据,也为透析患者心血管钙化的有效干预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观察研究。选取西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进行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49例为暴露组,选择与其性别及年龄匹配的体检中心健康人员33例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性别、年龄、BMI等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钙、血磷,超敏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采用320CT行冠状动脉容积扫描及钙化评分,并根据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分为四组(CACs<10,CACs 11100,CACs101400,CACs>400)。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进行短时(5min)心电图采集,经人机对话清除干扰和异位搏动后电脑软件分析得出心率变异数据(时域指标:SDNN、r MSSD、p NN50,频域指标:HF、LF、LF/HF、VLF),收集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维持血液透析组冠状动脉钙化者占67.34%,高于对照组的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HD组冠脉钙化主要累及左前降支(63.20%)。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HD患者HF、LF、VLF、SDNN、LF/HF、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3.Spearson相关分析中,冠脉钙化和LF、VLF、SDNN呈负相关(P<0.05)。心率变异和血红蛋白、年龄、钙磷乘积、舒张压相关(P<0.05)。冠脉钙化、心率变异各指标和超敏C反应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无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LF、HF、LF/HF是冠脉钙化积分严重程度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LF(OR=1.015)、HF(OR=0.983)、LF/HF(OR=0.375)是冠脉钙化积分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较健康人明显增高,主要累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血液透析患者HF、LF、VLF、SDNN、LF/HF较健康对照组低,提示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它和血红蛋白、年龄、钙磷乘积、舒张压相关。3.冠状动脉钙化与LF、VLF、SDNN呈负相关,HF、LF、LF/HF是血液透析患者冠脉钙化积分严重程度影响因素,提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冠脉钙化密切相关。

二、Poincare散点图评估尿毒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oincare散点图评估尿毒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分层应变技术对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左室纵向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参数的比较
    2.2 常规参数的比较
    2.3 应变参数的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估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研究进展
    2.1 脑小血管病
        2.1.1 致病机制
        2.1.2 临床症状
        2.1.3 危险因素
        2.1.4 治疗
    2.2 脑血流自动调节
    2.3 脑血流自动调节在脑小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2.3.1 血流自动调节与腔隙性脑梗死
        2.3.2 血流自动调节与脑白质高信号
        2.3.3 脑血流自动调节与脑微出血
    2.4 小结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对照组
    3.2 基线临床资料的收集
    3.3 DCA的监测方法
    3.4 数据分析
    3.5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基线资料
    4.2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基线参数
    4.3 LS组与健康对照组的DCA参数的比较
    4.4 DCA参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4.5 L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
第5章 讨论
    5.1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血流自动调节
    5.2 LS的脑血流动态自动调节受损可能机制
    5.3 LS患者的DCA与预后的关系
    5.4 本研究的不足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肺结节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名探讨
        2 病因
        3 病机
        4 中医药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肺结节病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1 病因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4 诊断
        5 治疗
        6 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结节病的Meta分析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研究意义及不足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的理论研究
    前言
    研究一 三焦理论演变
        1 三焦形质的演变
        2 三焦功能的演变
        3 三焦辨证
        4 小结
    研究二 姜良铎教授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理论
        1 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的形质
        2 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的生理功能
        3 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的病因病机
        4 治疗原则
        5 小结
    研究三 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
        1 从三焦理论认识肺结节病基本病机
        2 姜良铎教授论治肺结节病
        3 通化方的由来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通化方治疗肺结节病的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通化方”治疗肺结节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前言
    研究一 肺结节病相关基因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研究二 通化方有效活性成分和基因靶点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研究三 通化方-肺结节病-靶点调控网络及PPI网络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研究四 靶点基因生物功能注释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性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纳入研究资料提取表
病例报告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临床及社会人口学资料
        1.2.2 抑郁、焦虑状态评估
        1.2.3 握力测量及判定标准
        1.2.4 生化指标检测
    1.3 伦理问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MHD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
    2.2 MHD患者抑郁、焦虑发生情况
    2.3 不同焦虑程度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4 不同抑郁程度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5 不同焦虑程度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2.6 不同抑郁程度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2.7 MHD患者焦虑评分与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2.8 MHD患者抑郁评分与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2.9 MHD患者焦虑评分的多元回归分析
    2.10 MHD患者抑郁评分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MHD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
        3.1.1 社会人口学因素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3.1.2 透析方式与抑郁的关系
        3.1.3 睡眠时间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3.1.4 合并症与抑郁的关系
        3.1.5 血肌酐、白蛋白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3.1.6 手握力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4 不足与展望
    4.1 不足
    4.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的发病因素与干预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5)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糖尿病肾病的流行情况与特点
    1.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3 参与糖脂代谢紊乱
    1.3 ANGPTL3 与糖尿病性肾病的相关性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分组
    2.2 实验方法
        2.2.1 临床基线资料测定
        2.2.2 人血清ANGPTL3 测定实验原理
        2.2.3 实验过程
    2.3 实验结果分析及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各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3.2 DN组、单纯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ANGPTL3 比较
    3.3 血清ANGPTL3与T2DM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4 ANGPTL3 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3.5 ACR、尿白蛋白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6 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
    3.7 ANGPTL3 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第四章 讨论
    4.1 ANGPTL3在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升高
    4.2 ANGPTL3 与 DN 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4.3 ANGPTL3 对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4.4 ANGPTL3 在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4.5 实验不足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3 与 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昆明地区不同分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测定在帕金森病临床分型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按字母顺序排序)
前言
第一部分 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与帕金森病运动分型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二部分 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诊断中的意义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帕金森病常见血液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1
英文论文2

(8)基于代谢组学探索筋脉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的周围神经保护作用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UP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筋脉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代谢组学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代谢组学在糖尿病及中医药干预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图 技术路线图
个人简历
致谢

(9)星状神经节注射α-synuclein纤维体诱导单纯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小鼠模型的构建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α-核突触蛋白病中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10)血液透析患者冠脉钙化和心率变异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收集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血常规和生化等指标测量
        2.2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评估
        2.3 心率变异检测
        2.4 血压测定
        2.5 体重质量指数测定
        2.6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入组者一般资料
    2 维持血液透析组冠状动脉钙化情况
        2.1 冠状动脉钙化相关性分析
        2.2 冠状动脉钙化分组情况
    3 心率变异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4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组和心率变异相关性分析
        4.1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各组心率变异指标比较
        4.2 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严重程度的因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Poincare散点图评估尿毒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分层应变技术对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左室纵向功能的研究[D]. 侯志敏.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D]. 王乐. 吉林大学, 2021(01)
  • [3]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D]. 满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罗棉.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5]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D]. 张扬. 兰州大学, 2021(12)
  • [6]昆明地区不同分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D]. 谷佳慧.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7]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稳态结构参数测定在帕金森病临床分型中的意义[D]. 谭寅寅. 山东大学, 2020(09)
  • [8]基于代谢组学探索筋脉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D]. 张倩.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9]星状神经节注射α-synuclein纤维体诱导单纯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小鼠模型的构建及机制研究[D]. 刘晗. 郑州大学, 2020(02)
  • [10]血液透析患者冠脉钙化和心率变异相关性研究[D]. 肖丹. 成都医学院, 2020(08)

标签:;  ;  ;  ;  ;  

庞加莱散点图评估尿毒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