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林琳[1](2021)在《加味茵栀方联合推拿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加味茵栀方联合推拿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光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加味茵栀方联合推拿,疗程为3天。通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经皮胆红素值、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23.33%、对照组治愈率为1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经皮胆红素值、中医证候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运用加味茵栀方联合推拿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退黄疗效更好,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经皮胆红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临床参考价值。
韩姗姗[2](2019)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GRADE研究方法,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考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中国《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减少母婴分离,增加人文关怀。方法:1.召开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进行结局指标的重要性排序。2.运用网络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中成药的检索,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9.1.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获得最终目标文献,并形成文献证据登记表和文献特征提取表。3.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应用不同的条目/量表进行偏倚评估:对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予AMSTAR-2量表评估;对于RCT予ROB风险偏倚评估,对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予MINORS量表评估。4.运用Revman5.3软件对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获得相应森林图。5.专家共识:1)德尔菲法: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各地正高职称以上的儿科/新生儿科中西医专家,以邮件方式对其展开三轮问卷,统计其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指标,同时针对中成药的推荐意见进行投票表决;2)共识会议:对通过问卷仍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再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成一致。6.运用GRADE系统对经循证研究和专家共识达成一致的中成药进行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表,并综合德尔菲票数、患者利益对中成药作出最终推荐。结果:1.循证研究:最终10种中成药67项研究纳入证据,包括41项茵栀黄制剂研究(口服液23、颗粒18)、9项清肝利胆口服液、4项四磨汤口服液、6项黄疸茵陈颗粒、2项清开灵冲剂、2项茵陈五苓糖浆、1项消炎利胆片、1项黄栀花口服液、1项肝舒乐颗粒。2.专家共识:明确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用人群对象、时机和范围、优势证型、用法用量、副作用相关等描述。3.质量评价:最终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黄疸茵陈颗粒、茵陈五苓糖浆、四磨汤口服液5种中成药纳入GRADE研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的总体质量证据等级为C级,其余均为D级。4.形成推荐意见:推荐单独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光疗发生率(1B);推荐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1C),降低黄疸消退失败率(2C),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考虑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失败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效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日均胆红素下降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湿重于热。推荐服用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IV类证据,D级推荐),中医属阳黄,小便不利(专家共识)。暂不建议黄疸茵陈颗粒(2D)、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2D)。结论:依据GRADE系统和共识结果,最终对茵栀黄口服液予以强推荐,对茵栀黄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给予弱推荐,对茵陈五苓糖浆给予D级推荐,暂不推荐黄疸茵陈颗粒和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
黄凤姨,黄秋明[3](2017)在《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为茵栀黄注射液在儿科临床的应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 Med等数据库,收集在包含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茵栀黄注射液(观察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进行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涉及1 864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OR=5.70,95%CI=4.127.87,P<0.000 01)、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MD=-2.25,95%CI=-2.98-1.53,P<0.000 01)和治疗后胆红素水平(MD=-34.15,95%CI=-47.10-21.21,P<0.000 0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较好。
邹敏[4](2017)在《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茵陈地黄汤在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按就诊顺序单号分为观察组,双号分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基础治疗(常规蓝光治疗、口服金双歧、补液及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茵陈地黄汤,3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每日经皮胆红素值、总共接受光疗时间及一个疗程后血清胆红素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收集所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价其疗效。结果:(1)两组患儿胎龄、性别、体重、入院日龄、原发疾病种类、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皮胆红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第1、2、3天观察组经皮测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能更好的降低经皮胆红素值,在今后的治疗里观察组再次光疗的机会及光疗时间低于对照组。(3)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胆红素水平。(4)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更好地降低血清胆红素值。(5)两组患儿光疗时间比较,观察组光疗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用茵陈地黄汤能有效缩短光疗时间。(6)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可明显降低蓝光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1)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可有效降低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熏蒸证患儿血清胆红素、经皮胆红素水平,有较好退黄疗效。(2)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可缩短光疗时间,降低蓝光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谭春玲[5](2017)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崇左市龙州县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3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3例。观察组予以茵栀黄口服液+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予以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症状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 h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患儿症状持续时间。
周琴,唐莲,马月兰,王诚[6](2016)在《光疗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光疗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光疗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光疗时间、皮肤黄染消退时间以及生长发育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胆红素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胆红素分别为(97.81±20.43)μmol/L和(128.06±35.22)μmol/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光疗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16.20±4.82)h和(4.82±1.4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81±9.18)h和(6.26±1.3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质量增长、摄入奶量及大便次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光疗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临床疗效好,能有效降低胆红素,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李明珠,邱婉林[7](2016)在《蓝光与茵栀黄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蓝光与茵栀黄颗粒联合妈咪爱疗效、不良反应等。方法:取本院2014年门诊、住院新生儿黄疸69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65例单用蓝光治疗,观察组430例用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比较两组疗效、操作方法、经济学意义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费用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蓝光治疗与茵栀黄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有效缩短退黄时间,操作简便,费用低,不良反应少。
王玉蛟,王立新[8](2016)在《中医防治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黄疸性疾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生理性黄疸一般状态良好,可自行消退,但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应尽早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可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发病率。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如:光疗、抗感染,必要时给予碱化血液、白蛋白治疗预防胆红素脑病等。本文从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口服、注射)、中药药浴、中药灌肠、针刺、推拿疗法防治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生儿黄疸的中医疗法提供参考。
梅玲华,刘增芳,贺兆平[9](2015)在《茵栀黄颗粒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及对患儿心肌酶、降钙素原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对患儿心肌酶、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 11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培菲康散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心肌酶、胆红素及PCT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治疗后较治疗前显着减少(P<0.05),且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CT和胆红素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改善患儿心肌酶,降低PCT水平,安全可靠。
李晓慧[10](2015)在《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联合应用治疗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015年治疗1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3例,在监测胆红素同时,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联合,观察记录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24 h、治疗48 h的血清胆红素分别为283.41±15.42μmol/L、229.51±15.56μmol/L,黄疸持续时间为5.06±1.54天,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愈率(58.54%)和总有效率(95.12%)显着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联合具有效果显着、安全性高的优点,能够短时间内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单、安全、有效的疗法。
二、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加味茵栀方联合推拿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研究对象的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1.西医诊断标准 |
2.中医诊断标准 |
3.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和脱落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分组方法 |
(二)治疗方法 |
1.对照组治疗方案 |
2.治疗组治疗方案 |
(三)疗程 |
(四)观察指标 |
1.安全性指标 |
2.疗效指标 |
(五)统计方法 |
三、评价标准 |
(一)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二)疗效评定标准 |
(三)安全性评价标准 |
四、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
1.两组患儿性别比较结果 |
2.两组患儿日龄比较结果 |
3.两组患儿胎龄比较结果 |
4.两组患儿体重比较结果 |
(二)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结果 |
1.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比较结果 |
2.两组患儿治疗前经皮胆红素值比较结果 |
3.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结果 |
4.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
5.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
6.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结果 |
7.两组患儿治疗后经皮胆红素值比较结果 |
8.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结果 |
9.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
10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一、中医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 |
(一)历史沿革 |
(二)病因病机 |
(三)湿热郁蒸证 |
二、西医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 |
(一)发病原因 |
1.胆红素生成过多 |
2.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 |
3.胆红素排泄异常 |
4.肠肝循环增加 |
(二)胆红素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影响 |
(三)西医治疗 |
1.光照疗法 |
2.药物治疗 |
(四) 换血疗法 |
三、推拿处方分析 |
(一)推拿作用机理 |
(二)选穴依据 |
四、组方用药分析 |
(一)组方依据 |
(二)组方分析 |
(三)药物功效及药理作用分析 |
(四)疗效机理探讨 |
1.保护肝脏 |
2.降低胆红素水平 |
3.改善胃肠功能 |
五、疗效分析 |
(一)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经皮胆红素值、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析 |
(二)总疗效比较分析 |
六、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 |
摘要 |
Abstract |
术语和缩略语 |
2.0 引言 |
2.1 研究现状 |
2.1.1 流行病学 |
2.1.2 机制 |
2.1.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
2.1.4 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的原因 |
2.1.5 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类型 |
2.1.6 诊断 |
2.1.7 治疗 |
2.1.8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
2.1.9 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及不足 |
2.2 指南制定过程 |
2.2.1 构建临床问题 |
2.2.2 循证研究 |
2.2.3 专家共识 |
2.2.4 形成证据概要表 |
2.2.5 形成推荐意见 |
2.2.6 形成初稿 |
2.3 讨论 |
2.3.1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类分析 |
2.3.2 关于中医证型、时机问题 |
2.3.3 关于原始研究的设计质量 |
2.3.4 关于干预措施的相关问题 |
2.3.5 关于结局指标的相关问题 |
2.3.6 关于发表偏倚的问题 |
2.3.7 关于调查问卷的问题 |
2.3.8 关于指南制定方法学问题 |
2.4 结论 |
2.4.1 茵栀黄口服液 |
2.4.2 茵栀黄颗粒 |
2.4.3 清肝利胆口服液 |
2.4.4 茵陈五苓糖浆 |
2.5 创新点及意义 |
2.6 不足与展望 |
2.6.1 存在不足 |
2.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3)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1 研究类型: |
1.1.2 研究对象: |
1.1.3 干预措施: |
1.1.4 结局指标: |
1.1.5 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资料的提取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2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总有效率: |
2.3.2 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 |
2.3.3 治疗后胆红素水平: |
2.3.4 不良反应: |
2.4 敏感性分析 |
2.5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4)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
2 西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
3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及干预标准 |
3.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 |
3.2 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 |
4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
4.1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治疗 |
4.1.1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内治疗法 |
4.1.2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外治疗法 |
4.2 新生儿黄疸的西医治疗 |
4.2.1 光照疗法 |
4.2.2 药物治疗 |
4.2.3 换血疗法 |
4.2.4 基因治疗 |
4.3 新生儿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其优势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干预措施 |
2.3 临床观察指标及方法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比较 |
3.2 疗效分析 |
4 讨论 |
4.1 结果分析与评价 |
4.2 挖掘茵陈地黄汤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理由 |
4.3 茵陈地黄汤组方分析 |
4.4 茵陈地黄汤单味药现代药理研究 |
4.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防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5)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9]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症状持续时间 |
3 讨论 |
(6)光疗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断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 |
2.3 两组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
2.4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
3 讨论 |
(7)蓝光与茵栀黄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见表1。 |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
3 讨论 |
4 结论 |
(8)中医防治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汤剂 |
2 中成药制剂 |
2.1 口服中成药制剂 |
2.2 注射中成药制剂 |
3 中药药浴 |
4 中药灌肠 |
5 针刺 |
6 推拿 |
7 小结 |
(9)茵栀黄颗粒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及对患儿心肌酶、降钙素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 1一般资料 |
1. 2诊断标准 |
1. 3治疗方法 |
1. 4疗效判定标准 |
1. 5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 2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比较 |
2. 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CT和胆红素水平变化比较结果见表4。 |
3讨论 |
(10)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联合应用治疗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和黄疸持续时间比较 |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
3 讨论 |
四、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味茵栀方联合推拿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D]. 林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韩姗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系统评价[J]. 黄凤姨,黄秋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11)
- [4]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D]. 邹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5]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J]. 谭春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06)
- [6]光疗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J]. 周琴,唐莲,马月兰,王诚. 中国妇幼保健, 2016(24)
- [7]蓝光与茵栀黄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 李明珠,邱婉林.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2)
- [8]中医防治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J]. 王玉蛟,王立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16(01)
- [9]茵栀黄颗粒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及对患儿心肌酶、降钙素原的影响[J]. 梅玲华,刘增芳,贺兆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5)
- [10]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联合应用治疗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李晓慧.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08)
标签:高胆红素血症论文; 新生儿黄疸论文;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论文; 茵栀黄口服液论文; 胆红素脑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