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铀浓缩公司将开发改进型离心分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振波[1](2019)在《基于FLUENT离心力场作用下油液分离机理及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液压系统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普通机械、石油化工机械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但当工作液压油的污染度超过标准时其会发生故障甚至报废,其中飞机故障中30%左右就是由液压油的污染所引发的。而碟式净油机是利用离心原理将混合液中重度不同的成分相互分离的机械,具有分离因数大、可连续运转、操作方便、自动控制等优点,而且能够同时分离出液压油中的固体颗粒、空气、水分等多种杂质。所以,研究离心力场中流体的运动规律并生产出合格的净油机对飞行安全、生产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将完整的转鼓实体结构简化成仅包含流体域、壁面边界的流场模型,并进一步对简化模型做了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操作:将进油口与出油口分别等效成面积相同的完整曲面;利用周期性边界、2D块转换3D块、周期性显示等方法实现了由面网格生成整个三维转鼓区域的结构化网格;将碟片壁面设置成相对于流体无滑移的旋转运动边界。然后,分别模拟了5种不同转速、6种不同间隙值、6种不同碟片锥角下的流体运动,并分析了转鼓内流场随单个运动参数变化的规律,主要内容有:不同转速下整个流场的周向速度、轴向速度、径向速度、静压与动压的分布规律,以及回转半径为38.5mm时110层碟片间通道内轴向速度与周向速度随转速的变化规律;周向速度、动压随间隙值变化而偏离理论计算值的规律,以及回转半径为48.5mm处不同层间隙的周向速度变化规律;碟片锥角变化时转鼓内周向速度的分布点图与动压的分布规律。并根据模拟结果选定了样机的初始最优工作转速、碟片间隙和碟片锥角。最后,不仅对试制的样机进行了结构检验、密封性检验和运转平稳性试验,还将样机与不同航空器的液压系统、压力表等串联起来完成了对接试验,证明净油机的离心分离效果较好,能够使油品的污染度有效下降。
王亮吉[2](2018)在《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俄原)相关资料翻译报告》文中提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矿产资源的短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作为新型能源的核能,可以说是最清洁、最“绿色”的能源,达到废物零排放,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核能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俄原”是世界核工业的领导者之一,是原子能工艺和服务全球市场领导者之一,在铀储量方面处于世界第二位,开采量排在世界第五位,核能生产世界第四位,占据全球铀浓缩市场40%,核燃料市场17%。两国合作建立了田湾核电站1号和2号核电机组和快速中子反应实验堆等项目,田湾核电站3号和4号机组建设项目目前正在顺利实施,进一步发展和平使用核能的双边战略合作对两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论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翻译实践总结、译文文本和原文文本。其中翻译实践总结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将“俄原”作为相关笔译资料,以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ПитерНьюмарк)翻译理论为指导,其中最主要的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探讨了核能领域俄语的翻译问题,对译文文本进行反复校对和审核,并对翻译方法及策略进行了归纳总结。翻译实践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项目简介。具体描述该项目的开展形式、研究目的和意义等。第二部分:过程描述。简述整个翻译过程,包括译前、译中和译后。第三部分:原文的翻译特点及其翻译策略。结合实例分析翻译策略。第四部分:彼得·纽马克理论及其应用。以彼得·纽马克理论为指导,结合翻译实践进行具体分析,总结该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第五部分:结语。从翻译角度看,通过翻译文本可以提高翻译实践能力、理论掌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给予其他译者以建议。从专业角度看,加深大家对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俄原”的认识,同时普及核能领域相关知识,确保公众接受核能发展。
魏斯莹[3](2016)在《政策失灵:不对称互动视角下的美国对朝战略研究(1993-2015)》文中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为什么美国没能使朝鲜弃核?这一问题来源于美国对朝政策目标与朝鲜半岛核问题实际发展路径的反差,是对外政策效用的衍生问题。基于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结构性矛盾,现有研究多从系统性视角出发,将解释方法锁定于国内——国际双层路径上,强调美国国内因素、美国与盟国关系、朝鲜特殊性、第三方影响等是造成美国促使朝鲜弃核政策失灵的原因。这些研究为本文的研究问题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解释,但是却多是静态分析或场景性分析,缺少对历史性互动的把握,在战略过程意义上有所欠缺。针对上述研究问题与现有解释的不足,本文以美朝不对称战略互动为出发点,将结构性矛盾作为论述的背景性知识,着眼于两个决策者在互动过程中出现的认知异位现象,认为美国政策失灵的原因是没能使正常化成功转变为常态化。究其根本,是因为在不对称战略互动中,大国和小国之间对彼此的关注是不对称的,大国对小国往往存在关注不足的情况,而小国对大国通常存在关注过度,这与国家体量密切相关,是脆弱性决定下国家权力的表现,体现在不对称战略互动过程中,就是对彼此行动预期估计的差异,容易导致双方对彼此的承诺以及履行承诺的程度产生不满,出现双方都不满意的情况,造成双方政策都不成功的状况。本项研究采取过程追踪的研究方法,通过梳理二十年来美国与朝鲜关于核问题的不对称互动,将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等三个时期按照战略内容在同一光谱上归位,具体观察每位美国总统任内美朝围绕核问题不对称互动过程中的认知异位现象。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朝达成《朝美框架协议》,缓解了第一次朝核危机,但是在后续实施过程中,却没能化解认知分歧,常态化努力失败;在小布什政府时期,虽然六方会谈使美朝双方以多变协议的方式达成弃核共识,但是缺少常态化所需要的制度保障,认知异位现象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期间努力也多以失败告终;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对朝采取战略忍耐的态度,双方缺少走向合作的基本承诺,无法实现正常化,更勿论常态化。
冯昭奎[4](2014)在《试论日本的核电技术发展——福岛核事故与日本核电发展路径缺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本福岛核事故是已有先兆的危机,各种不安全因素日积月累,最终导致了最高级核事故的爆发。从日本核电技术发展历程可见其路径缺陷:美日政府共同制造的"绝对安全"神话促使日本核电事业迅速起步;一味引进存在本质缺陷的美式轻水堆给核电安全埋下隐患;核燃料循环技术自主开发乏善可陈,暴露出日本科技"应用强、基础弱"、"模仿能力强、自主开发弱"的瘸腿特征;基于核电技术军民两用特征,日本发展核电存在"双重动机"。今后日本核电将在"拥核"和"反核"两种力量更加激烈的博弈中艰难前行,但"拥核"仍占主流,右翼势力"拥核武"之心不死。关闭所有核电站的"零核电"不意味着"零风险",还需在处置核电"负遗产"过程中继续与"不安全"因素做斗争。日本核电能否可持续稳步发展,取决于对迄今核电发展战略进行深刻反思并实施真正转型。
梁金龙,周明生,孙玉祥,方伟[5](2013)在《国外铀分离与浓缩技术创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论述了深入研究国外铀分离与浓缩技术创新进展的意义,首次全面总结了8种铀分离与浓缩关键设备的重大发展历程及创新特征,首次系统剖析了7项铀分离与浓缩高新技术原理特性和应用效果,首次研究阐明了铀分离与浓缩技术主要呈现的高参数、智能化、低碳化三大发展趋势。
梁金龙,孙玉祥,张士良,蒋蓓,艾桂林[6](2012)在《国外铀分离与浓缩技术创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论述了深入研究国外铀分离与浓缩技术创新进展的意义,首次全面总结了8种铀分离与浓缩关键设备的重大发展历程及创新特征,首次系统剖析了7项铀分离与浓缩高新技术原理特性和应用效果,首次研究阐明了铀分离与浓缩技术主要呈现的高参数、智能化、低碳化三大发展趋势。
梁金龙,张士良,孙玉祥,蒋蓓,艾桂林[7](2012)在《国外铀分离与浓缩技术创新进展》文中认为论述了深入研究国外铀分离与浓缩技术创新进展的意义,首次全面总结了8种铀分离与浓缩关键设备的重大发展历程及创新特征,首次系统剖析了7项铀分离与浓缩高新技术原理特性和应用效果,首次研究阐明了铀分离与浓缩技术主要呈现的高参数、智能化、低碳化三大发展趋势。
江玉良[8](2012)在《铀浓缩工程液化均质系统安全性分析》文中认为本文叙述了铀浓缩的理论及方法。国内外铀浓缩产业的形势、发展阶段及发展前景。分析了国内铀同位素离心分离系统的工艺流程的特点及安全性。重点叙述了离心工程液化均质系统的功能、组成、工艺流程,对液化均质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液化均质系统可能的事故所引发的严重后果,针对液化均质系统的事故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
王京烈[9](2009)在《伊朗核问题与中东地缘政治》文中提出近年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分歧逐渐扩大,加深了原已存在的对抗程度。伊朗核研发最初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下开始实施,目前认为伊核问题将威胁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的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伊朗在恶劣的环境中却能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扩大在中东的影响,是中东举足轻重的地区大国。奥巴马执政后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降低,但伊朗仍有可能遭到来自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伊朗不可能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合法权利,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博弈将长期化。
高奇琦[10](2008)在《美韩核关系(1956年-2006年):对同盟矛盾性的个案考察》文中提出论文的主要脉络是从案例到理论。从案例研究总结国际关系实践中的一些规律,再提升为理论。案例是美韩核关系,理论是同盟矛盾性。美韩核关系是美韩同盟关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中表现较为剧烈、特征较为明显的一部分,所以本文希望从美韩核关系的特征中抽取出同盟矛盾性的一些特质。对美韩核关系实践的研究,包括美韩核关系的内容和影响。美韩核关系的内容表明,美国对韩国既保护又约束。美韩核关系的内容表现出同盟功能的对立统一性。一方面,同盟的功能是对立和冲突的。另一方面,同盟的功能也是统一的,美国希望通过这样的同盟结构实现朝鲜半岛的地区安全。美韩核关系的影响则表明,美国对韩国的核保护是导致朝鲜核发展的重要因素。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在平衡撤军的影响、应对感知到的朝鲜进攻态势,以及消减韩国的核动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驻韩美军强化了核威胁的态势,而这一态势对朝鲜核项目的启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冷战后至今,美国向韩国提供的延伸核威慑也是推动朝鲜继续核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为了确保韩国不发展核武器,美国会确认向韩国提供的核保护,这是阻止韩国未来核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阻止朝鲜未来弃核的重要因素。美韩核关系的影响同样表现出同盟影响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盟友获得更多安全的努力,会导致对手更多的不安全,互动之后又导致了结盟方新的不安全。美韩核关系的实践研究为同盟矛盾性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美韩核关系的内容可以总结为同盟功能的矛盾性。本文认为,在1945年之前,同盟功能的矛盾性是不明显的,同盟基本上都是针对外部威胁的军事集团。而在1945年之后,同盟功能的矛盾性开始明显表现出来,同盟的对内约束功能开始上升为同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本文认为,国际权力结构的变化、同盟控制成本的变化和相互依存程度的加强是同盟矛盾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同盟功能矛盾性的理论可以对冷战后北约的存续和发展、美日同盟功能的强化以及同盟的防扩散约束等现象做出解释。美韩核关系的影响则可以总结为同盟影响的矛盾性。本文在总结美韩核关系和美韩同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同盟复杂影响的两种运行路径:一是“同盟安全—对手不安全—同盟不安全”路径,二是“对手安全—同盟不安全—对手不安全”路径。冷战后北约东扩和美日同盟强化所导致的安全困境问题,可以使用第一种路径来解释。上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后又转向对抗的案例,则可以使用第二种路径做出解释。同样,在对美韩—朝鲜安全互动中的矛盾循环分析之后,本文抽象出同盟影响的矛盾循环模型。冷战时期美欧同盟与苏联的安全互动和冷战后北约东扩与俄罗斯互动的事实,则可以使用同盟影响的矛盾循环模型来做出解释。本文还提出同盟稳定状态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来评估同盟矛盾的程度。同盟稳定状态可以划分为同盟契合、同盟摇摆和同盟危机三个层级。同盟的共同利益和相互依赖是同盟稳定状态的根本决定因素。同盟间的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同盟状态之间的转换。盟国近期的行为因素则是直接反映同盟稳定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使用同盟稳定状态的衡量指标对美韩、美英、美法、美德、美日同盟的矛盾程度进行了评估。同盟矛盾性理论对朝核问题的解决有重要启示。美国需要认识到,它使韩国感到安全的行为,却让朝鲜感到强烈的不安全。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美国才会真心诚意地推动朝核问题的解决。朝鲜需要认识到,美国的行为有时并不一定是针对自己,而是为了安抚韩国。对这一点的深刻理解会增加朝鲜的安全信心。韩国则需要认识到,当美国试图通过美朝缓和来解决安全问题时,韩国需要克服被美国抛弃的担心。同盟矛盾性理论对我国未来同盟战略的运用也有一定启示。中国在未来成长过程中将可能会逐渐使用同盟战略来处理中国的周边事务。采取公开的结盟战略会引致所针对国家的不满。采取模糊的、非正式同盟的战略,同时强调同盟的对内管理功能,会减弱一些潜在对手国家的猜忌和怀疑。当然,过多强调同盟的对内功能则容易导致同盟的凝聚力下降和盟友的离心。因此,使用同盟战略需要很高的外交技巧,来平衡同盟的对外和对内功能。这样才可能使同盟战略为我国今后的和平发展贡献积极的作用。
二、美国铀浓缩公司将开发改进型离心分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铀浓缩公司将开发改进型离心分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LUENT离心力场作用下油液分离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碟式离心机发展现状 |
1.2.2 离心机内流场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净油机内的流场及处理方法 |
2.1 碟式净油机内的流场概述 |
2.1.1 净油机分离过程机理 |
2.1.2 离心力场的基本特性 |
2.2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 |
2.2.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
2.2.2 流体动力学的控制方程 |
2.2.3 控制方程的离散 |
2.2.4 计算流体动力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
2.3 碟式净油机转鼓结构 |
2.4 计算模型的构建 |
2.4.1 物理建模 |
2.4.2 网格剖分 |
2.5 求解条件设置 |
2.5.1 基本假设 |
2.5.2 边界条件 |
2.5.3 求解参数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碟式净油机工作过程的仿真与分析 |
3.1 转速变化对转鼓内流场的影响 |
3.1.1 不同转速下周向速度的变化规律 |
3.1.2 不同转速下轴向速度的变化规律 |
3.1.3 不同转速下径向速度的变化规律 |
3.1.4 不同转速下压力的分布规律 |
3.2 碟片间隙不同时流场的变化规律 |
3.2.1 碟片间隙变化对周向速度的影响 |
3.2.2 碟片间隙变化对动压的影响 |
3.3 碟片角度对流场的影响 |
3.3.1 碟片角度变化对周向速度的影响 |
3.3.2 碟片角度变化对动压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离机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 |
4.1 分离碟片的设计与制备 |
4.1.1 碟片的结构 |
4.1.2 碟片的制备工艺 |
4.2 离心筒的设计 |
4.2.1 筒体的设计 |
4.2.2 托盘的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碟式净油机离心分离试验研究 |
5.1 净油机总体性能指标与样机结构 |
5.2 装备的净化效果检验 |
5.2.1 密封性检验 |
5.2.2 运转平稳性试验 |
5.2.3 对接实验与污染度检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俄原)相关资料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Часть Ⅰ Обобщение практики по переводу |
Ⅰ. Краткое изложение объекта |
Ⅱ. Описание процесса перевода |
Ⅲ.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текста из области атомной энергетики на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
Ⅳ. О теории Питера Ньюмарка и её применение в письменном переводе |
Ⅴ. Заключение |
Литература |
Часть Ⅱ Переводный текст |
附录 |
Часть Ⅲ Исходный текст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
(3)政策失灵:不对称互动视角下的美国对朝战略研究(1993-2015)(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常见术语字母缩写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结构安排 |
第一章 解释框架——认知不对称的战略互动 |
第一节 战略互动与博弈:基本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国际关系中的“不对称冲突”理论 |
第三节 国家间认知不对称的战略互动分析——一种解释框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克林顿政府的“选择接触”与朝美不对称互动 |
第一节 朝美不对称互动背景(1993-2001) |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的“选择接触”战略分析 |
第三节 朝美不对称互动的理论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布什政府的“鹰派接触”与朝美不对称互动 |
第一节 朝美不对称互动背景(2001-2009) |
第二节 小布什政府的“鹰派接触”战略分析 |
第三节 朝美不对称互动的理论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忍耐”与朝美不对称互动 |
第一节 朝美不对称互动背景(2009-2015) |
第二节 奥巴马的“战略忍耐”实施分析 |
第三节 朝美不对称互动的理论分析 |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一、案例总结:不对称互动与政策失灵 |
二、研究价值:理论进步与政策建议 |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方向 |
附录:关于朝核问题的朝美互动时间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4)试论日本的核电技术发展——福岛核事故与日本核电发展路径缺陷(论文提纲范文)
一福岛核事故的主要教训引发关注日本核电安全 |
(一)应该拒绝核电“绝对安全”神话的误导 |
(二)应该认真、谦虚地倾听核电站选址地居民围绕核电安全问题的担心、质疑、争论,并从中吸取核电安全意识的营养,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阻力” |
(三)必须防止民间企业在核电站建设和运行中为了节约成本而牺牲安全利益 |
(四)应该重视攸关核电安全的核心技术研发和机制建设 |
(五)加强对核电生产安全的监督管理 |
二美日政府共同制造核电“绝对安全”神话,促使日本核电事业迅速起步 |
(一)美日共同打造核电“绝对安全”神话 |
(二)日美共同推进日本核电产业迅速起步 |
三大量引进存在本质缺陷的美式轻水堆,给日本核电安全埋下隐患 |
四核燃料循环技术自主开发乏善可陈,暴露日本科技“应用强、基础弱” |
(一)日本核能产业的技术开发模式 |
(二)日本核燃料循环技术的开发 |
1. 铀浓缩 |
2. 后处理 |
3.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快堆) |
4. 高放射性废物处理 |
五日本发展核电技术具有“双重动机”,导致对“敏感”技术投入过多 |
(一)核裂变技术发展的历史渊源 |
(二)战后日本“拥核武”的政治势力及其动机 |
(三)“一心两用”的核电技术发展与日美核技术摩擦 |
六结语:日本核电的发展趋向 |
(7)国外铀分离与浓缩技术创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铀分离与浓缩关键设备重大发展历程及创新特征 |
2 国外铀分离与浓缩高新技术原理特性和应用效果 |
3 国外铀分离与浓缩高新技术发展趋势 |
3.1 高参数发展趋势 |
3.1.1 大规格: |
3.1.2 高速率: |
3.1.3 高精度: |
3.2 多功能节能发展趋势 |
3.3 全自动化智能发展趋势 |
3.4 新材料发趋势 |
3.4.1 为了提高设备的机械性能, 需求强度、刚度、 |
3.4.2 为了提高分离精度和效率, 对过滤分离机械的心脏材料——过滤介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3.5 设备模块化发展趋势 |
4 结论 |
(8)铀浓缩工程液化均质系统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项目研究的必要性 |
1.1 项目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项目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铀浓缩理论及主要铀浓缩国家的技术发展状况 |
2.1 铀浓缩方法的介绍 |
2.2 离心分离 |
2.3 离心铀浓缩工艺概述 |
2.4 世界各国离心铀浓缩技术的概述 |
2.5 离心工程的工艺特点 |
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危险源和危险因素分析 |
3.1 六氟化铀的性质和常用参数 |
3.1.1 六氟化铀的物理性质 |
3.1.2 六氟化铀的化学性质 |
3.1.3 六氟化铀对人体的危害 |
3.2 氟化氢的性质 |
3.3 氟气的性质 |
第四章 液化均质系统的介绍 |
4.1 液化均质配料系统的功能 |
4.2. 液化均质倒料配料系统的组成 |
4.2.1 液化均质倒料系统 |
4.2.2 液态取样系统 |
4.3 特点 |
4.4 液化均质倒料配料系统的工艺流程 |
第五章 液化均质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
5.1 液化均质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
5.1.1 释放情景 |
5.1.2 泄漏速率计算 |
5.2 事故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
第六章 安全对策措施 |
6.1 事故原因 |
6.2 改进工艺 |
6.3 提高系统的密封性 |
6.4 尽快关闭全面排风系统 |
6.5 增设蒸汽喷淋系统 |
6.6 将液化均质系统分散布置 |
6.7 强化管理、规范操作 |
前景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伊朗核问题与中东地缘政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伊朗核项目——沿革、现状及发展态势 |
二、伊朗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意义 |
(一)中东地区大国——伊朗 |
(二)伊朗与什叶派弧形地带 |
(三)开展多方位外交改善生存环境 |
1. 改善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
2. 大打“能源外交牌”。 |
3. 开展多方位外交。 |
三、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一)美国不会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
(二)以色列可能进行军事打击 |
四、结语 |
(10)美韩核关系(1956年-2006年):对同盟矛盾性的个案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图表目录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本研究的框架结构 |
第一章 美韩核关系与同盟矛盾性:研究议程的设定 |
第一节 美韩核关系的概念界定和前人研究 |
第二节 同盟理论与同盟矛盾性 |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美国对韩核保护的历史分析 |
第一节 美国在韩核部署的历史过程 |
第二节 美国在韩核部署的具体特征 |
第三节 韩国在美国核部署中的参与 |
第四节 后冷战时期美国在韩国的延伸核威慑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美国对韩核约束的历史分析 |
第一节 早期美国对韩国的核援助与核约束 |
第二节 朴正熙时期的核武器计划与美国干涉 |
第三节 后朴时期韩国的核活动与美国的限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美韩核关系对朝鲜核选择的影响 |
第一节 朝鲜核项目的发展过程 |
第二节 朝鲜核项目的重要时段和分析变量 |
第三节 影响朝鲜核项目启动的重要因素 |
第四节 影响朝鲜核项目推进和重启的原因 |
第五节 美韩核关系对朝鲜核选择影响的综合评估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美韩核关系与朝鲜半岛的核未来 |
第一节 美韩核关系与韩国的核未来 |
第二节 美韩核关系与朝鲜的弃核前景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同盟矛盾性:美韩核关系实践的抽象 |
第一节 保护与约束:同盟功能的矛盾性 |
第二节 避免刺激与难免刺激:同盟影响的矛盾性 |
第三节 同盟稳定状态:对同盟矛盾程度的评估 |
本章小结 |
结语 同盟矛盾性理论的实践意义 |
一、同盟矛盾性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启示 |
二、同盟矛盾性对深刻理解同盟实践的意义 |
三、同盟矛盾性对我国未来同盟战略的启示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美国铀浓缩公司将开发改进型离心分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LUENT离心力场作用下油液分离机理及动力学研究[D]. 张振波.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2]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俄原)相关资料翻译报告[D]. 王亮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3]政策失灵:不对称互动视角下的美国对朝战略研究(1993-2015)[D]. 魏斯莹. 外交学院, 2016(08)
- [4]试论日本的核电技术发展——福岛核事故与日本核电发展路径缺陷[J]. 冯昭奎. 日本学刊, 2014(04)
- [5]国外铀分离与浓缩技术创新进展[A]. 梁金龙,周明生,孙玉祥,方伟.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册(核材料分卷、同位素分离分卷、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卷), 2013
- [6]国外铀分离与浓缩技术创新进展[A]. 梁金龙,孙玉祥,张士良,蒋蓓,艾桂林.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 2012
- [7]国外铀分离与浓缩技术创新进展[J]. 梁金龙,张士良,孙玉祥,蒋蓓,艾桂林. 过滤与分离, 2012(03)
- [8]铀浓缩工程液化均质系统安全性分析[D]. 江玉良. 南华大学, 2012(08)
- [9]伊朗核问题与中东地缘政治[J]. 王京烈.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9(04)
- [10]美韩核关系(1956年-2006年):对同盟矛盾性的个案考察[D]. 高奇琦. 复旦大学,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