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再学习的思考

体育教师再学习的思考

一、体育教师再学习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宋娟[1](2021)在《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体育舞蹈是一项体育和艺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体育艺术类项目。为了培养集“教、表、编、训”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复合型应用人才,自2001年起,各体育院校先后开设了体育舞蹈的本科教育课程,并借鉴了艺术院校的发展经验,依托体育院校的体育专业特色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然而由于体育舞蹈在我国体育院校开展的时间较短,师资力量整体还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评价体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因此,需要对当下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现状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与策略。本文以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扎根理论、德尔菲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15所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构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尝试性地对随机抽样的三所体育院校教师进行评价和分析,诊断教师现存问题、审视自身专业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从而提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为下一阶段自身发展做出预判和规划,促进体育舞蹈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发现,对于体育舞蹈教师来说,职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是最为重要的三个维度,三者也构成了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中的三个一级指标。指标体系共分三级,除上述三个一级指标外,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教师的修养、教学能力、带队训练能力、表演能力、编排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知识、体育舞蹈专业技术、体育学科理论知识、艺术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应用知识构成了十四个二级指标,而三级指标共有四十七个。(2)由权重得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较为重要的指标:A12教师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A41教师的文化修养、C25体育舞蹈舞伴间技术动作的配合、C34运动生物力学知识、B15教师示范能力、B52科研创新能力、B43剧目作品编排能力、B25具备训练和比赛的应变能力、C11教育学知识、B32舞蹈肢体表现力。这些指标是专家认为现阶段教师应该重点提升的专业素养。(3)运用本研究建构的评价体系对三所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评价发现,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整体状况处于良好和中等之间,能够满足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但教师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经济发达地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较高,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素养相对薄弱。(4)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结构比较复杂,呈现老中青教育经历各不相同的教师层次,来源构成分为六个方面:(1)开始体育舞蹈教育之初,从难美项目转项而来的教师;(2)本科经过体育教育专业专修课程学习的教师;(3)通过艺术高考考上本科专业院校,高考前经过短期的专业训练,专业提高阶段主要是在大学四年的教师;(4)有过中专教育经历的教师;(5)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师;(6)本科是通过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的高水平选手教师。艺术学院毕业的教师艺术知识丰富,剧目作品编排能力较强,体育知识却有待提高;经历过单招的教师竞技套编排能力较强,艺术知识却较为薄弱。教师教育经历不同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具有很大差异性,水平也参差不齐。(5)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育人理念处于中等水平;教师重视专业技术培养,忽略全面素质教育,轻视理论知识学习;教师文化基础、教育学知识、体育学知识、音乐学知识、科研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英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年长教师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专业技术有待加强,年轻教师示范能力很强,但理论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竞技套路和组合动作编排能力很强,但剧目创编能力需要继续提升。(6)体育舞蹈显着特点是“男女配合”进行的“双人舞蹈”。在教学过程中,男女配合示范,能够起到直观的效果,学生能够直观看到舞蹈动作的双人位置,包括男伴的引带和女伴的跟随状态,以及运动路线和轨迹,易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调研的15所体育院校中有4所院校是双人共同示范舞蹈动作,其它11所院校是教师单人走进课堂,教师不仅要示范男性步伐和身体动作,还要示范女性步伐和身体韵律。这种区别于其他项目特点的教学状况,也对体育舞蹈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7)学校应该多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个体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重视艺术学知识学习,激活剧目编排创新能力;借助多媒体技术,弥补自身示范能力不足;加强自身文化知识积累,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建立项目特质意识,促进体育和艺术的融合。

蒋琪[2](2021)在《高中生物学错题资源利用的调查及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当今社会的深刻变革对学生培养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最终发展成为自身的内在素养。高中生物学习中对错题的收集整理、归纳反思、回顾与交流均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强化学会学习的过程。学生反复出错的现象就是对生物错题资源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遗传”这一版块,学生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学习时存在困难,基于此本文就高中学生在“遗传”版块中错题资源利用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市某重点中学高一年级4个班共17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并随机抽取学生开展访谈,再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及教师眼中错题资源的利用现状。对调查结果分析后得到高中学生利用生物错题资源的现状:一是学生普遍具有利用生物错题资源有利于自身生物学习的观念,但对待错题的态度、利用错题的策略和行为上表现出自觉性不高、执行力不够的现象。二是男生在对待错题资源的观念及策略维度上稍好于女生,在错题资源利用态度和行为维度无显着性别差异。三是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在错题资源利用的四个维度上存在差异,中等学习水平学生的错题利用态度,行为和策略方面有待提升。四是错题资源利用的观念与态度维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策略与行为维度之间呈现强相关关系,即观念可能影响学生的态度,策略与行动呈现相伴随性。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实际提出以下错题利用策略:学生需要拒绝“无效错题本”、建立有效错题资源、高效利用错题资源,教师则需要加大错题资源监管力度、扩大交流平台、建立教师错题库,以便提升生物错题资源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利用。基于以上策略进行具体实践研究:使用笔者提出的错题利用策略后,定时检查学生错题本,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请教师协助指导学生管理、利用错题资源。在学期结束时对比相同学习水平班级(2、3班)、相同教师教学不同班级(2、4班)在使用以上策略前后的差异,得到以下结果:使用了本文中提出的错题利用策略的班级(2、4班)在生物学习水平出现明显上升的现象,错题利用策略与原来保持不变的班级(3班)学习水平无明显变化,同时班级优生率增长低于2、4班。在此过程中,基于学校大数据平台——极课云进行班级高频错题资源汇总与分类,最终形成必修二错题资源库的研究成果。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本文中提出的错题利用策略是有效的,学生需要及时建立并利用好生物错题资源,教师做好监督、监管工作,帮助学生利用错题资源更好的学习高中生物。

黄小倩[3](2021)在《我国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指出竞技体育争金夺银,这符合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1],金牌的设置也可以鼓励运动员积极参加比赛。然而,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将金牌作为唯一或最重要的评价方法也会出现弊端,主要表现在评价主体与客体混淆、评价标准单一、缺乏权威的评价机构三个方面[2][3]。长此以往会影响竞技体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提出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方法,充分发挥科学评价体系的积极作用,期待建立以上海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为个案,以建立我国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为研究目的,通过我国地方的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的评价来对全国竞技体操今后的研究做前期铺垫,对研究竞技体育的评价问题做伏笔。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的两轮筛选得到了正式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两两打分的形式得出各级指标的具体权重,最终得到了我国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上海市竞技体操发展水平为对象将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比赛成绩、教练员队伍建设、运动员队伍建设、保障、教练员与运动员满意度反馈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组成。指标内容包含了定量与定性指标、过程评价指标与目标评价指标,指标构建过程通过了专家的两轮筛选和最终的实际验证,因此可以认为该评价指标体系较科学合理。(2)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了各级指标的具体权重。其中一级指标按高到低依次为教练员队伍建设(0.2604)、比赛成绩(0.2514)、运动员队伍建设(0.2226)、保障(0.1481)、教练员运动员满意度反馈(0.1481)。说明在评价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时,教练员队伍建设和比赛成绩较其他评价指标更为重要。(3)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1)上海市竞技体操运动发展处于较好水平,在队伍的管理与保障工作方面成绩显着。(2)上海市竞技体操队在五项一级指标的评分由高到低为:保障、教练员和运动员满意度反馈、比赛成绩、运动员队伍建设、教练员队伍建设。(3)上海市竞技体操队应该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提升教练员队伍质量,重视运动员队伍后备力量的培养。通过实证研究,了解上海市体操队现有情况的长处与不足,针对其具体的发展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上海市竞技体操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在构建我国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时,综合考虑各地体操运动发展水平,涵盖面较广,指标内容比较综合全面。各地在进行本地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对指标体系进行相应的修改,以使得评价结果更真实。各地也应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以使得能促进各地的竞技体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杨东博[4](2020)在《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为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0)》、《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顶层设计,积极响应“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电话视频会议”等会议精神,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以及全面小康,夯实中国足球运动乃至“三大球”运动的基本技能与战术组合,进而实现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四为”协同推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以及“中国梦”。作为校园足球国家战略的具体落实举措,自2015年我国启动校园足球教师培训工作。2019年,教育部发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专题报告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报告,明确指示校园足球工作下一阶段的核心是“打造校园足球的升级版,使得普及更实、体系更全、保障更真、融合更足”。这从客观层面上要求进一步大幅提升当前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的培训成效。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是撬动培训综合改革和激发培训活力的重要杠杆,及时、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价能够客观认识到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成果及问题,牵引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改革的正轨前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中国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各级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对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力度逐年增大,培训成效日渐显现,但总体来看,仍然缺乏对培训成效的系统评价。基于此背景,本研究以“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及优化对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教育评价等方法构建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考量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进而针对提升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提出优化策略。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1)发展校园足球是推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立德树人”是提升校园足球专项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理念,完善培训体系建设是提升校园足球专项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培训成效评价是优化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的先决参照是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背景,主要包括审视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之现状、考量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之成效,优化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之策略三方面研究问题。(2)回顾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发展历程,发现经过多年的足球教师培训实践,我国已形成了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战略规划方针,在培训目标的不断明确、培训内容的不断完善、师资配备的不断强化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培训成效已初步显现。无论是受训教师人数规模的扩大、地域分布范围的拓展,还是受训教师在基层岗位上的实际贡献,都体现了专项教师培训对于促进校园足球事业所起到的正向的积极推动作用。(3)以系统论、一体化教学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继续教育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为理论参照,遵循科学性、可测性以及导向性的原则确立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培训整体满意度(权重0.265)、培训收获提升度(0.243)、培训结果实用度(0.252)以及培训成果认可度(0.240)4个一级指标,培训课程内容(权重0.261)、培训过程实施(权重0.248)、培训过程保障(权重0.245)、培训过程管理(权重0.246)、足球专业知识(权重0.526)、足球专业能力(权重0.474)、课堂足球教学(权重0.528)、课外足球运动(权重0.472)、相关具体成果(权重0.517)、相关人员认可度(权重0.483)10个二级指标和培训目标设置(权重0.334)、培训主要形式(权重0.342)、培训考核管理(权重0.332)、培训教学组织(权重0.189)、足球特色学校(权重0.318)等32个三级指标组成。(4)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的影响因素模型,探究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收获提升度、培训结果实用度、培训整体满意度和培训成果认可度的具体数据表现。通过回归模型对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当前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培训的管理制度、课程内容的衔接、运行环节的落实、监督机制的应用以及评价质量的效果等五个方面。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1)域外经验借鉴。借鉴英国学校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的政策支持、社会组织以及经费保障,借鉴日本学校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师资力量、培养理念以及联动机制,借鉴韩国学校足球专项教师的认证制度、培训教材以及培训制度,优化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提升培训成效。(2)以实现系统化、一体化的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以及最优化的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为目标,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培训管理制度、开发层级化的课程内容体系、打造专业化的专业教师队伍以及建立一体化的监督保障机制四个维度提升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的内容。(3)推进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政策领域与专业领域的长效协商机制;开发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增强课程之间的逻辑性,优化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内容;加强能力建设和优化体系运行,提升培训体系队伍的理论素质、实践能力、技术水平与管理思维等核心能力;构建一体化监督机制,运用监督机制蕴含的程序化、科学化、标准化等先进理念,优化培训成效的体现;强化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效果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将评价纳入到培训环节的改进机制中,通过评价反馈的行动落实来持续改进培训实践。

王雪[5](2020)在《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在教育,而教育质量依赖于教师;语言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自古便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大量的海外移民和其他各类母语非英语学习者的持续增长给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简称为ESL)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开发与完善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多学科、多层次、多维度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贯穿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优秀与杰出四个发展阶段,对教师质量进行三位一体的保障。作为国家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已经出台了职前和优秀(职后)教师专业标准,作为ESL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的指针和规范准则,并且标准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地进行修改与完善。中华民族有着古老的文明和璀璨的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汉语言的推广、汉文化的传播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根本保障,是国家语言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一带一路”愿景实现的重要条件,更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撑。这就对我国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尤其是对未成年阶段学习者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然而,这一领域却经常被忽视。美国的ESL教师专业标准与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适用的群体类似、语境类似,且发展比较成熟、实践经验丰富,值得关注并展开深入研究。基于以上思考,本论文选取美国现行的全部3套ESL教师专业标准:2010版与2018版《学前—12年级教师职前教育计划认证标准》(2010版和2018版现处于并行状态,都属于现行职前教师专业标准范畴)和《英语作为一门新语言标准》(即职后优秀教师专业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美国现行的学前至12年级阶段ESL教师系列专业标准进行全面剖析与解读,挖掘出该系列标准的产生背景、实然状态、总体特征、成效弊端和借鉴意义。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标准是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产物,背后蕴含着政治、文化、语言、教育、需求等因素。因此,本论文首先把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标准放置于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从国家语言政策的发展要求与社会、文化、教育的整体环境和教师、学生及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两大维度六个方面对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出台的背景做深入挖掘,追根溯源,找出成因。然后以舒尔曼的教师知识理论为指导,分别对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发展两个阶段(职前和职后)的三套标准从标准制定的机构和主体、标准产生的依据和核心思想、标准产生的过程、标准的框架与内容、基于标准的教师认证和标准的特点几个方面进行个体分析。同时抓住新、旧职前标准并行这一难得的机会,在现行标准研究范畴内,在对职前标准进行个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比较、探究不同时期同一标准的承接性与发展性、不变本质与时代发展趋势的融合,以便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美国职前ESL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在分别对美国现行的ESL职前、优秀(职后)教师专业标准进行充分分析后,论文从美国ESL学科整体性、ESL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完整性的角度,以库玛的语言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打乱标准原有的结构,对处于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标准从基本要素、整体框架、具体内容以及基于标准的认证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阐释不同阶段标准之间的异同、产生的原因及内在联系。进而发掘美国现行ESL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在研制理念、主体结构、涵摄内容、秉持视角、言说话语、认证方式上的共性与特质,并探讨该学科教师专业标准所产生的影响。此外,结合国家语言政策的发展要求与社会的现实需要,分析我国第二语言教师、教学与教师专业标准发展现状,参照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本文从七大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启示。希望本研究可以为我国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为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特别是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教师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教师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的长足发展、以及我国汉语及汉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些许启示。

蔡育凡[6](2020)在《浅谈体育教师再学习的必要性》文中提出本文从社会进步和学校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在当今更新快、周期短的知识爆炸时代,要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开拓新思维,并由此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陈钰天[7](2020)在《新课改背景下郑州市高中“四有”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教育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国情,结合社会、时代发展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生长规律和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设计,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真正明确和培养出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要求每个学科根据自身学科的价值和特性出发,构建具有学科特性的核心素养体系。2018年,河南省发起“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题教研和实践活动。为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间搭建桥梁。自“四有”体育课堂推出以来,河南省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学术交流等活动,产生了大量优秀且新颖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理论成果和可实际操作的经验,同时将体育深度学习与“四有”体育课堂相结合,形成河南省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策略和有效途径,为河南省体育教师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核心素养背景下郑州市高中体育教学实践状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郑州市高中体育教师对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的掌握呈现较好的现象,教师们都能明确当下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但也有少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的形成方面存在差异性,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认知不完整。体育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的环节上也能紧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能够包含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的内容,但也出现了目标设置不具体,导致教学评价时可依据的指标不精确的现象。(2)郑州市高中体育教师在选定教学内容时,能够有意识地将体能练习加入课程内容中,显示了“四有”体育课堂强调体能发展要有实效性的良好效果,体育教师回归体育学科的本质,将体能练习的重要性输送给学生,也让学生明白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魅力所在。良好的体能练习安排可贯穿整节课的内容,但有部分教师在安排体能练习时没有将其与本节课的技能学习相结合,虽然发展了学生体能,但对于技能学习没有起到助推作用。(3)郑州市高中体育教师在竞赛活动安排方面基本都能落实到位,在竞赛活动中对于学生胜负意识、规则意识、角色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效果较好,但在竞赛活动与技能练习的衔接上还出现略有偏差的现象。(4)郑州市高中体育教师基本教学方法的掌握整体较好,能够应对正常教学任务,但部分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容易忽略有效性原则,存在重方法、不重效果的现象,教师会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未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郑州市高中部分体育教师整体上在形成教学评价时,能够依据科学性原则,但部分教师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学业质量水平模块的关联较少,仍采用之前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行评价,就导致了能够感受到教学效果一般但无法找出真正原因的现象。

冯宁宁[8](2020)在《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啦啦操是一项彰显团队精神、焕发青春活力的体育项目,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赛事,啦啦操项目可以提高团队凝聚力,丰富校园文化。随着赛事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啦啦操竞技水平逐渐提升,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余训练作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不仅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方向,也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路径。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成为了学校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战场,但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厘清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影响因素成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因此,研究围绕探寻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影响因素展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合理路径,为我国校园啦啦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运用特尔菲法构建了严密、科学的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值,最终为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的发展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路径。研究结论:(1)运用特尔菲法构建出了系统、全面、具有操作性的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表,共包含了基准层的4项指标,因子层的13项指标,指标层的45项具体指标。(2)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基准层的4项指标进行赋值,按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学校(0.4830)、教师(0.3440)、学生(0.1101)、社会(0.0629),学校成为影响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的重要因素。(3)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因子层的13项指标进行赋值,按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管理体制(0.3077)、执教水平(0.2514)、场地器材(0.1247)、执教动机(0.0648)、训练动机(0.0647)、训练经费(0.0506)、运动水平(0.0356)、竞赛环境(0.0342)、研训转化(0.0279)、家庭环境(0.0170)、学训矛盾(0.0098)、政策环境(0.0077)、其它(0.0040)。(4)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层的45项指标进行赋值,按重要程度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管理机构(0.1886)、训练经验(0.1392)、运动经历(0.0670)、运动员生源质量(0.0484)、专业啦啦操教师数量(0.0484)、训练场馆空间(0.0471)、训练场地铺装(0.0398)、成套动作编排(0.0335)、参赛费用(0.0322)、为校争光(0.0275)。(5)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路径为:夯实“管理机构”的核心地位,强化“执教水平”的有力抓手,落实“场地器材”和“训练经费”的保障要求,迸发“执教动机”和“训练动机”的不竭动力,提升“运动水平”的支撑能力。

蔡子冰[9](2020)在《“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的社会背景下,医疗界逐步从传统的治疗研究转向治疗和预防一体的研究,体育干预正是预防最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普及,现阶段社会需要能够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论型人才,对体育运动参与者进行有效的体育医务监督和科学的体育指导。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类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为研究对象,在对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2017年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的前提下,以担任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师、2016-2018级本科生、近五年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有效参与调查的任课教师11名、体艺在读本科生353名、体艺毕业生345名。运用因子分析、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开设现状,探讨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需求,结论如下:(1)在读体艺学生和体艺毕业生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理论知识、科学引导运动训练活动的理论知识存在较为相似的需求。对运动时人体机能规律的变化、运动性损伤的预防以及康复指导的理论知识的需求存在的差异性较大。(2)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的运动训练专业(体艺方向)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有缩减,其他三个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类的课程均无缩减,但存在课程数目偏少的情况,且各专业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均偏少。(3)体育艺术学院四个专业的学生中,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重要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运动训练专业(体艺方向)和舞蹈学专业(舞蹈教育),认为一般且不太重要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舞蹈表演专业和表演专业。(4)60%以上的在读体艺学生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缺乏重视、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思想陈旧、师生缺乏沟通等主要问题。在毕业生中的调查也存在师生缺乏沟通、课程缺乏重视等问题。(5)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再学习途径是通过同事之间相互探讨、培训、课本自学等方式。且体艺毕业生对自身掌握满意度较大的两个方面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引导运动训练活动的理论知识。

刘世勇[10](2020)在《邢台市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强国梦最基本的道路和途径。而中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后期阶段,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学生的成长和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校通过学校教育学习文化知识,而学校体育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机会,发展学校体育对国家和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观念差异较大,学校体育在学校中的实际开展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各地区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体育在学校课程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问题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域面积跨度大,属于四线城市,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不合理,教育水平发展差异较大。邢台市地区有20个县级单位,其中国家级贫困县有6个,分别为平乡县、广宗县、巨鹿县、临城县、新河县和威县,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低于本区域其他地区。随着体育成绩在中考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于推动贫困地区学校体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响应国家号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分析邢台市贫困地区的中学学校体育的现状,调查研究存在的问题,为贫困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方法和策略。本论文以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中的12所初级中学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体育教师师资、体育教学和学生对学校体育认知等多个方面了解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现状,总结学校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对策,为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发展提供有益的、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数量远未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县城和乡镇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分布不均衡,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不合理。体育教师学历结构符合国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的基本要求,职称结构偏低。教师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较低。体育教师待遇和津贴较低,没有体育服装补贴。每周每班体育课开设情况未达到国家标准,受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体育课开设项目和体育课课时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初三年级表现最为明显,县城和乡镇农村学校对体育课组织管理差异较大,“放羊式”体育课堂占比较大,受体育中考影响,体育课开设项目以体育中考项目为主。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单一化,缺少统一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形式自由简单,学生参与的随意性比较大,并且有其他学科教师随便占用这一时间段等情况,学生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没有满足国家要求的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时间。

二、体育教师再学习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教师再学习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院校体育与艺术融合的办学理念给体育舞蹈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1.1.2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1.1.3 我国体育舞蹈理论和教学实践发展需求
        1.1.4 推动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发展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教师专业素养的缘起
    2.2 教师专业素养构成内容研究
    2.3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究
    2.4 教师专业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2.5 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2.6 教师专业素养评价研究
    2.7 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2.8 研究述评
3 概念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3.2.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3.2.2 教师教育理论
    3.3 小结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扎根理论
        4.2.4 德尔菲法
        4.2.5 数理统计法
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构建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的原则
        5.1.1 系统性原则
        5.1.2 科学性原则
        5.1.3 针对性原则
    5.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工具NVivo简介
        5.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5.3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的形成
        5.3.1 评价指标的初步拟定
        5.3.2 指标筛选的流程和方法
        5.3.3 专家的选择与权威程度
        5.3.4 指标的筛选与修正
        5.3.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5.4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因子分析
        5.4.1 体育舞蹈教师的职业理念与师德维度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5.4.2 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能力维度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5.4.3 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知识维度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5.4.4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最终确立
    5.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5.5.1 层次分析法判断指标权重
        5.5.2 计算权重
    5.6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结果特征分析
        5.6.1 一级维度分析
        5.6.2 二级维度要素分析
        5.6.3 三级维度要素分析
    5.7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的评分方法
        5.7.1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对应分值
        5.7.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
        5.7.3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分标准的适用性
    5.8 小结
6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分析
    6.1 部分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
    6.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存在问题
    6.3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6.3.1 学校层面
        6.3.2 教师个体本位
    6.4 小结
7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7.1 学校层面
        7.1.1 加强与艺术院校交流和合作
        7.1.2 尝试“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7.1.3 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7.1.4 充分发挥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协作会的作用
        7.1.5 降低学历要求,引进高水平选手任教
        7.1.6 健全教师评审和考核制度,多视角进行评价
        7.1.7 重视教师培养,促进老带新教师融合成长
    7.2 个体层面
        7.2.1 教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念
        7.2.2 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7.2.3 教师持续学习专业知识
    7.3 小结
8 研究结论、局限性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建议
    8.3 研究的局限性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资料图片
附录4

(2)高中生物学错题资源利用的调查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会学习的学生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1.1.2 错题资源的利用过程适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1.1.3 生物错题资源之于高考具有重要意义
        1.1.4 “遗传”版块的错题资源价值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思路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错题
        2.1.2 错题资源
        2.1.3 错题管理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试误学习理论
        2.2.2 记忆理论
        2.2.3 元认知理论
3 高中生物学错题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3.1 研究目的的制定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3 研究工具的选取与制定
        3.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3.2 学生访谈工具的编制
        3.3.3 教师访谈工具的编制
        3.3.4 实施预测试和信度、效度分析
    3.4 生物错题资源利用情况现状问卷调查
        3.4.1 调查问卷的发放
        3.4.2 调查问卷的回收结果
    3.5 高中生物错题资源利用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3.5.1 全体被试在生物错题资源利用的整体及各维度水平分析
        3.5.2 全体被试在生物错题资源利用上的差异性分析
        3.5.3 全体被试在生物错题资源利用的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3.5.4 问卷开放式问题结果及分析
        3.5.5 师生访谈研究结果及分析
4 高中生物学错题资源利用的策略研究
    4.1 学生层面错题利用策略
        4.1.1 做好形与实,拒绝“无效错题本”
        4.1.2 兼顾里与外,建立有效错题资源
        4.1.3 复习与交流,高效利用错题资源
    4.2 教师层面错题利用策略
        4.2.1 加强对错题资源利用的监管力度
        4.2.2 扩大错题资源交流共享的平台
        4.2.3 不断积累构建教师错题资源库
    4.3 生物错题资源利用策略实践研究
        4.3.1 实践目的
        4.3.2 实践对象
        4.3.3 实践方案
        4.3.4 实践过程
        4.3.5 实践结果
        4.3.6 实践结论
        4.3.7 实践成果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经验及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高中学生对生物错题资源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错题举一反三
附录5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错题资源库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3)我国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竞技体操
        2.1.2 发展水平
        2.1.3 评价
        2.1.4 指标体系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的研究
        2.2.2 关于竞技体操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
        2.2.3 关于竞技体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的研究
    2.3 国外竞技体操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现状
    2.4 国内外有关竞技体操评价的文献研究总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德尔菲法
        3.2.3 层次分析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初步拟建
        4.1.1 我国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4.1.3 初拟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
    4.2 基于德尔菲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确定专家咨询小组
        4.2.2 拟定专家咨询问卷
        4.2.3 指标筛选方法与标准
        4.2.4 第一轮德尔菲法相关数值结果分析
        4.2.5 第二轮德尔菲法相关数值结果分析
        4.2.6 指标的最终确立及指标释义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的确立
        4.3.1 确定权重方法
        4.3.2 确定权重的计算过程
        4.3.3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结论分析
    4.4 我国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4.4.1 实证研究的方法选择
        4.4.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构建
        4.4.3 上海市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
        4.4.4 评价结果分析
        4.4.5 上海市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4.5 促进上海市竞技体操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路径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5.3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我国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指标筛选---专家意见调查表(第一轮)
附件二:我国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指标筛选---专家意见调查表(第二轮)
附件三:我国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专家调查表
附件四:专家问卷效度评价量表
附件五: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调查问卷
附件六:德尔菲法数据处理方法和评判标准说明
附件七:层次分析法计算原理说明
附件八: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原理和具体计算过程说明

(4)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校园足球
        1.3.2 校园足球专项教师
        1.3.3 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难点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难点
2 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现状
    2.1 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指导方向
        2.1.1 培训的指导思想
        2.1.2 培训的政策支撑
        2.1.3 培训的价值定位
        2.1.4 培训的管理制度
    2.2 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具体内容
        2.2.1 培训目标的设置及其达成
        2.2.2 培训内容的设置及其完善
        2.2.3 培训师资的配备及其强化
    2.3 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成效现状
        2.3.1 培训体量不断扩大
        2.3.2 培训质量不断提升
        2.3.3 培训影响初步显现
3 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设计的理论参照
        3.1.1 系统论
        3.1.2 一体化教学论
        3.1.3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1.4 继续教育理论
        3.1.5 成人学习理论
    3.2 评价指标的选取
        3.2.1 评价指标选取的实际出发点
        3.2.2 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依据
        3.2.3 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3.3 评价指标的构建
        3.3.1 培训成效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方法
        3.3.2 培训成效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
        3.3.3 培训成效评价体系的最终确立
    3.4 评价指标的解释
        3.4.1 一级指标的解释
        3.4.2 二级指标解释
        3.4.3 三级指标的内涵
4 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的实施与结果分析
    4.1 评价实施范围与对象
        4.1.1 实施范围
        4.1.2 实施对象
    4.2 问卷数据采集与说明
        4.2.1 问卷设计
        4.2.2 效度与信度检验
        4.2.3 问卷数据分析
    4.3 评价对象的效果反馈
        4.3.1 一线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的效果反馈
        4.3.2 培训实施方的评价反馈情况
        4.3.3 参训教师的评价反馈情况
    4.4 模糊综合评价的实施
        4.4.1 评价的原理说明
        4.4.2 实证评价的过程
    4.5 评价成效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4.5.1 研究假设
        4.5.2 回归模型构建
    4.6 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4.6.1 管理制度上覆盖不全面
        4.6.2 课程内容上衔接不流畅
        4.6.3 运行环节上落实不充分
        4.6.4 监督机制上应用不严格
        4.6.5 评价质量上效果不明显
5 提升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的优化对策
    5.1 优化对策设计的依据
        5.1.1 理论依据
        5.1.2 现实依据
        5.1.3 域外借鉴
    5.2 优化对策设计的目标
        5.2.1 实现系统化的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
        5.2.2 实现一体化的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
        5.2.3 实现最优化的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
    5.3 优化对策设计的内容
        5.3.1 构建系统化的培训管理制度
        5.3.2 开发层级化的课程内容体系
        5.3.3 打造专业化的专业师资队伍
        5.3.4 建立一体化的监督保障机制
        5.3.5 形成导向性的培训评价标准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附件

(5)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呼唤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二)美国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需要深化
        (三)我国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第二语言
        (二)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教师
        (三)教师专业标准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二、关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析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舒尔曼教师知识理论
        (一)教师知识的来源
        (二)教师知识的结构
        (三)教师知识的运用
        (四)舒尔曼教师知识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二、库玛语言教师教育理论
        (一)三大教学参数与十大宏观策略
        (二)库玛语言教师教育“KARDS”模块模型
        (三)库玛语言教师教育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背景
    一、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政策与环境
        (一)国家语言教育政策日臻完善加速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二)标准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呼唤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三)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引领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二、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现实需要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科科学化的需要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
第四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分析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
        (一)标准制定的机构及主体
        (二)标准制定的依据、核心思想
        (三)标准制定的过程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及内容
        (一)2010现行版职前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及内容分析
        (二)2018现行版职前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及内容分析
        (三)2010版标准与2018版标准比较分析
    三、基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认证
        (一)认证的原则和目标
        (二)认证的程序
        (三)认证的内容和方法
    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
        (一)标准结构的层次性:接近标准、达到标准、超越标准三层进路
        (二)标准评价的科学性:倡导“绩效本位”的评价理念
        (三)标准原则的一致性:国家要求与学科特点有机融合
        (四)文化的包容性:母语文化与美国文化相结合
        (五)学生的主体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六)专业的发展性:合作与反思中成长
第五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分析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
        (一)标准制定的机构和主体
        (二)标准制定的依据、核心思想
        (三)标准制定的过程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及内容
        (一)现行版优秀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分析
        (二)现行版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分析
    三、基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认证
        (一)认证的理念
        (二)认证的程序
        (三)认证的内容和方法
    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
        (一)体现五项核心要求与学科专业特点的融合
        (二)强调教师知识的专业性与实践的综合性
        (三)突出教师的反思能力
        (四)关注教师专业领导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重视学生背景的多样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六)加强教师评价的灵活性与公平性
第六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总体评析
    一、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与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
        (一)基本要素比较分析
        (二)标准框架比较分析
        (三)标准内容比较分析
        (四)标准认证比较分析
    二、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总体特点
        (一)标准研制理念:以人为本、观照师生
        (二)标准主体结构:体系完整、层级分明
        (三)标准涵摄内容:知识、能力与品格兼具
        (四)标准秉持视角:多元文化取向
        (五)标准言说话语:用词精确、实践倾向
        (六)标准认证方式:科学性与民主性相结合
    三、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影响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积极影响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消极影响
第七章 思考与启示
    一、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语言强国战略话语语力的提升
        (二)对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分析
        (三)基础教育领域来华学生对我国第二语言教师的现实需要
    二、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我国具有本土特色的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
        (二)凸显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科的本质特点
        (三)关注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生的源文化差异
        (四)重视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生的汉文化融入
        (五)加快教师专业标准引领下第二语言教师角色的转变
        (六)完善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第二语言教师评价体系
        (七)倡导更多符合标准的专业第二语言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浅谈体育教师再学习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分析与思考
    2.1 社会进步需要体育教师再学习
    2.2 学校发展需要体育老师再学习
3 建议
    3.1 有关部门制定政策
    3.2 体育院校配合
    3.3学校大力支持
    3.4体育教师认真对待

(7)新课改背景下郑州市高中“四有”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时代需求: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需求
        1.1.2 现实需要:理论进步与教学实践的矛盾
        1.1.3 职业责任:社会价值和个人追求的实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与关系梳理
        2.1.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1.2 学科核心素养
        2.1.3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2.1.4 “四有”体育课堂
        2.1.5 教学实践
    2.2 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学科教学实践的研究
        2.2.1 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与教学实践融合的研究
        2.2.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的研究
    2.3 河南省“四有”体育课堂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成果
        2.3.1 理论方面的研究
        2.3.2 实践方面的推进
    2.4 核心素养背景下其他学科教学实践的研究
    2.5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体育教学实践的硏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郑州市体育教学实践现状分析
        4.1.1 教学理念
        4.1.2 教学目标
        4.1.3 教学内容
        4.1.4 教学方法
        4.1.5 教学评价
        4.1.6 教学效果
    4.2 .基于“四有”体育课堂评析现状
        4.2.1 指导思想
        4.2.2 学情分析
        4.2.3 教材分析
        4.2.4 教学步骤
        4.2.5 本课点评(自评)
    4.3 发展对策思考
        4.3.1 注重培训质量、完善教学理念
        4.3.2 教学目标设置具体化
        4.3.3 体能练习和竞赛活动常态化
        4.3.4 教学方法多元化
        4.3.5 教学评价科学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加强体育教师理论学习
        5.2.2 围绕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设置教学目标
        5.2.3 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2017版)》精准选定教学内容
        5.2.4 因材施教,有效选择教学方法
        5.2.5 科学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新课改背景下郑州市高中“四有”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师问卷)
    附录B 新课改背景下郑州市高中“四有”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学生问卷)
    附录C 访谈提纲
    附录D 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研究动态
        1.2.1 国内外啦啦操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1.2.3 我国啦啦操开展现状的研究
        1.2.4 我国课余训练的相关研究
        1.2.5 研究小结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校园啦啦操
        1.3.2 课余训练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特尔菲法
        3.2.4 层次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初步构建指标体系
    4.2 基于特尔菲法构建指标体系
        4.2.1 专家咨询问卷的发放
        4.2.2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统计分析
        4.2.3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统计分析
        4.2.4 构建最终指标体系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3.1 专家评价问卷发放与回收
        4.3.2 分析各指标体系权重
        4.3.3 指标体系综合权重排序
5 讨论
    5.1 高效的管理体制是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核心所在
    5.2 高超的执教水平是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主要抓手
    5.3 充裕的场地器材和训练经费是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重要保障
    5.4 适宜的执教动机和训练动机是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不竭动力
    5.5 良好的运动水平是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重要支撑
    5.6 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路径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9 附录
    附录1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2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3 专家评价问卷
10 致谢

(9)“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运动人体科学的概念
        2.1.2 体医结合的概念
        2.1.3 体育艺术的概念
        2.1.4 知识需求的概念
    2.2 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生损伤的研究
    2.3 现状研究
        2.3.1 运动人体科学类主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2.3.2 “体医结合”国内研究现状
        2.3.3 “体医结合”国外研究现状
    2.4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统计分析
        4.1.1 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必要程度分析
        4.1.2 各级指标的筛选
        4.1.3 指标的因子分析
        4.1.4 体育艺术类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需求分析
    4.2 体育艺术学院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4.2.1 广州体育学院各专业体艺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4.2.2 广州体育学院各专业体艺学生培养规格与主要课程分析
        4.2.3 体育艺术学院人才培养就业意向分析
        4.2.4 体育艺术学院课程总体结构分析
        4.2.5 体育艺术学院课程学分、学时分析
    4.3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设置分析
        4.3.1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分析
        4.3.2 体育艺术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学时、学分分析
    4.4 以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的其课程(学科)分析
        4.4.1 专项训练课程分析
        4.4.2 体育艺术专业学生形体训练课程
        4.4.3 舞蹈动作创编课程
        4.4.4 体育教学课程
        4.4.5 各专业以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为科学依据的其他课程分析
    4.5 体育艺术学院在读学生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情况分析
        4.5.1 体艺学生的基本情况
        4.5.2 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类课程的学习情况分析
    4.6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师队伍情况分析
        4.6.1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师资队伍分析
        4.6.2 任课教师对体艺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评价
    4.7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毕业生反馈情况分析
        4.7.1 体艺毕业生工作现状情况分析
        4.7.2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运用的分析
        4.7.3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反馈分析
        4.7.4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再学习情况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附录 A 专家问卷
    附录 B 任课老师问卷
    附录 C 体艺毕业生问卷
    附录 D 体艺在读本科生问卷
    附录 E 专家效度问卷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邢台市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贫困县
        1.1.2 国家级贫困县
        1.1.3 学校体育
        1.1.4 体育课
        1.1.5 课外体育活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家对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扶持的研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
        2.1.2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地调查法
        2.2.4 访谈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分布概况分析
    3.2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师资状况分析
        3.2.1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人数及师生比、师班比
        3.2.2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人员结构分析
        3.2.3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分析
        3.2.4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分析
        3.2.5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分析
        3.2.6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待遇情况分析
    3.3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教学情况分析
        3.3.1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课课程内容开设情况分析
        3.3.2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每周每班体育课时量情况分析
        3.3.3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管理情况分析
        3.3.4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落实教学大纲情况分析
        3.3.5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备课、写教案情况分析
        3.3.6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不同年级体育课被挤占情况分析
        3.3.7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只练习中考项目态度调查分析
    3.4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分析
        3.4.1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3.4.2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早操、课间操情况分析
        3.4.3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情况分析
    3.5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场地、器材情况分析
    3.6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生对学校体育认知情况分析
        3.6.1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生对体育运动、体育课程态度调查分析
        3.6.2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态度调查分析
        3.6.3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生对体育教师师德影响力观点情况分析
        3.6.4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生对体育课只练习中考项目态度调查分析
    3.7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3.7.1 体育教师师资配备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
        3.7.2 学校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
        3.7.3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和体育场地器材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
        3.7.4 学生对学校体育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
        3.7.5 学校体育问题解决对策分析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四、体育教师再学习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 宋娟.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高中生物学错题资源利用的调查及策略研究[D]. 蒋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我国地方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黄小倩.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4]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D]. 杨东博.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 王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5)
  • [6]浅谈体育教师再学习的必要性[J]. 蔡育凡. 内江科技, 2020(11)
  • [7]新课改背景下郑州市高中“四有”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 陈钰天. 河南大学, 2020(02)
  • [8]校园啦啦操课余训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D]. 冯宁宁. 苏州大学, 2020(03)
  • [9]“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D]. 蔡子冰.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10]邢台市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D]. 刘世勇.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体育教师再学习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