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止咳糖浆的辩证选择

婴幼儿止咳糖浆的辩证选择

一、辨证选用幼儿止咳糖浆(论文文献综述)

成天萌,胡思源,李梅芳,蔡秋晗,李瑞本[1](2022)在《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要素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要素,为病证结合类临床试验的标准化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提高不同试验结果比较的可行性。同时,也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项目——《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急性支气管炎》的制定提供文献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检索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数据库中1999—2020年关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中英文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分析、归纳,提炼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的主要技术要素。结果检索出1 542篇文献,最终纳入19篇RCTs,包括中文17篇、英文2篇。目标定位,17项(89.47%)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改善病情/症状,1项(5.26%)为缩短病程,1项(5.26%)以改善中医证候为主要目的 ;试验总体设计均采用随机方法 ,以双盲为主的研究14项(73.68%),仅提及使用盲法1项(5.26%),其余4项未提及盲法设计(21.05%);采用阳性药对照14项(73.68%),安慰剂对照5项(26.32%);多中心研究17项(89.47%);估算样本量4项(21.05%);差异性检验设计15项(78.95%),非劣效检验设计3项(15.79%),优效性检验1项(5.26%);全部研究中,具有明确的西医诊断标准者16项(84.21%),有明确中医诊断与辨证标准者16项(84.21%);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全部研究均有纳入标准设计,而有排除标准描述者16项(84.21%);干预措施,纳入的19项研究中,干预措施为中成药的16项(84.21%)、中西药联合应用1项(5.26%)和植物药2项(10.53%),有基础治疗设计的1项(5.26%);试验流程,19项研究均未设置导入期,设计随访研究1项(5.26%),随访时间为3~7 d;疗程5~7 d,以5 d为主;有效性评价,19项研究,以疾病有效率/愈显率、BSS或BSS-ped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有13项(68.42%),以咳嗽、咳痰、气促/喘息或肺部体征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有3项(15.79%),以咳嗽症状积分与时间(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有1项(5.26%),以中医证候有效率为主要评价指标1项(5.26%),以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基本消失时间为主要评价指标1项(5.26%);安全性评价,19项研究均有安全性指标设计;有2项(10.53%)研究提到试验质量控制;全部研究中,有伦理批件号说明的仅2项(10.53%)。结论纳入本研究的文献质量高,信息完善,严格遵守循证医学原则,贴近临床实际,突出中药特色,研究结果涵盖了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的主要技术要素,对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试验设计关键环节和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为不同文献之间的结果比较和系统评价,提供了可行性。

刘良[2](2021)在《《中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临床指南》的制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依据循证医学原则,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和专家论证会制定出《中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临床指南》草稿。方法: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编制第一轮专家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依据德尔菲法专家遴选原则从全国范围内遴选的60位专家。回收第一轮问卷后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专家书面意见形成第二轮问卷,再次发送给40位专家,回收问卷后统计分析其结果,总结形成《中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临床指南》草稿。召开专家论证会,对草稿进行论证并对其主要问题进一步研讨,汇总专家意见形成《中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临床指南》草稿。结果: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共进行了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将前两轮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和两轮专家书面意见汇总形成了《中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临床指南》草稿。结论: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及专家论证会制定《中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临床指南》草稿,为进一步的标准化研究奠定基础。

罗尚杰[3](2021)在《太阴(肺系)里证的辨证分类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根据六经皆有表里证的观点,系统梳理太阴(肺系)里证,尝试建立一个初步较为规范的太阴(肺系)里证的诊治框架。研究方法:(1)六经辨证中,以六经为纲,对里证以虚实为目进行分类梳理(实证以病邪为主,虚证以正气不足为主),将寒、热、气、血等纳入其中。(2)从《中华医典》、中国知网等文献资料库中,收集古今关于“表里”、“虚实”、“肺”、“太阴”的论述。通过分析和梳理“表里”、“虚实”相关的文献,理清表里与虚实的划分,而后结合太阴肺的生理对太阴(肺系)里证进行定义。搜索“肺”、“太阴”以及各病因关键词查阅肺系里证病证的相关资料。(3)列出各证型的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类证鉴别、治则治法、选方用药等具体内容,并附上临床医案加以支持。结果:1、实证以病邪为主的病因包括痰(热痰、寒痰、燥痰、痰湿、顽痰)、水饮(寒饮、寒饮郁热)、气滞、气逆、热邪、湿热、伏风、瘀血、痰瘀。虚证以正气不足为主的病因包括阴虚、血虚、气虚、阳虚。虚实夹杂证既有邪实,但正气不甚虚的病因包括:气虚兼有痰浊、阴虚兼有痰浊。(因为时间与精力的关系此部分只举几个典型的证治为代表,余待以后完善)2、具体的证治分类如下:实证:(1)热痰阻肺证—清热化痰,宣降肺气—清金化痰汤等。(2)寒痰阻肺证—温中散寒,行气化痰—冷哮丸等。(3)水饮停肺临床常见证型:寒饮停肺证、寒饮郁热停肺证。寒饮停肺证—温肺化饮—苓甘五味姜辛汤等。寒饮郁热证—温肺化饮兼清郁热—小青龙加石膏汤等。注:水饮停肺过甚壅滞于肺—泻肺逐饮—葶苈大枣泻肺汤。(4)痰湿停肺证—健脾燥湿化痰—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等。(5)燥痰阻肺证—润肺化痰—贝母瓜蒌散等。(6)顽痰阻肺证—清热润燥,行气坠痰—礞石滚痰丸等。(7)气滞于肺证—宣降肺气—四逆散等。(8)肺气上逆临床常见证型有:肠滞气逆证、肝气犯肺证、肺胃气逆证。肠滞气逆证—宣肺通腑—宣白承气汤等。肝气犯肺证—疏肝达肺—柴胡疏肝散等。肺胃气逆证—和胃降逆,调畅气机—旋覆代赭汤加减等。(9)湿热蕴肺证—清化湿热—杏仁汤等。(10)肺热证—清热泻肺—泻白散等。(11)肺中伏风证—疏风宣肺,搜风通络—苏黄止咳汤等。(12)瘀血阻肺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等。(13)痰瘀伏肺证—涤痰祛瘀—蠲哮汤等。虚证:(14)肺气虚证临床常见证型: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气虚证—补益肺气—玉屏风散等。肺脾气虚证—补益肺脾,培土生金—六君子汤等。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人参蛤蚧散等。(15)肺阳虚证—温阳益肺—甘草干姜汤等。(16)肺阴虚证临床常见证型:阴虚肺燥证、肺胃阴虚证、肺肾阴虚证。阴虚肺燥证—滋阴润肺—清燥救肺汤等。肺胃阴虚证—清养肺胃,滋阴润燥—麦门冬汤等。肺肾阴虚证—滋养肺肾—百合固金汤等。(17)肺血虚证—补血润肺—四物汤加减等。虚实夹杂证:(例举)(18)肺肾气虚,兼有痰浊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苏子降气汤等。(19)肺肾阴虚,兼有痰浊证—滋肺肾阴,化痰止咳—金水六君煎等。结论:(1)太阴(肺系)里证的证治分类是在六经皆有表里证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有机地结合病所(病位)、病因、病机,为梳理六经辨证证治框架做了一小部分。(2)六经辨证中,以六经为纲,对里证以虚实为目,可以判断邪正盛衰,反映了在病理状态下正气与邪气的抗争状态。(3)补充了《中医诊断学》部分内容:《中医诊断学》肺系里证有痰热壅肺证、寒痰阻肺证、肺热炽盛证、饮停胸胁证4个实证,有肺气虚证、肺阴虚证2个虚证。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补充了痰湿停肺证、燥痰阻肺证、顽痰阻肺证、气滞于肺证、肺气上逆证、湿热蕴肺证、肺中伏风证、瘀血阻肺证、痰瘀伏肺证等9个实证及肺阳虚证、肺血虚证2个虚证;并梳理肺肾气虚兼有痰浊证、肺肾阴虚兼有痰浊证2个虚实夹杂证,填补了《中医诊断学》虚实夹杂证的缺失。

司东丽[4](2019)在《基于药品说明书的儿童用中成药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儿童决定着祖国未来发展的一切可能,儿童不只是一个维护家庭的纽带更关乎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大计。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得到保障,与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儿童生理发育尚不完全,用药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中药制剂在我国使用广泛,当前我国儿童专用药大多以中成药为主,鉴于指导安全合理用药的主要工具是药品说明书,因此以选用中成药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方面为切入点,利用中医药理论、儿科用药基本原则、说明书的相关规定分析归纳目前儿童用中成药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并探讨儿童用药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为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可靠的建议,减少儿童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科学性、合理性,以期对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进一步完善、儿童专用药临床试验及研发、合理规范使用中成药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达到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的目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对1016份中成药药品说明书进行调查。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相关的文献、专着等,了解国内对于儿童用药的相关政策,了解药品说明书,了解当前儿童用中成药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儿童中成药的数据库,运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纳入调查的中成药药品的说明书共1016份,处方药的说明书共185份,非处方药的说明书共831份,按服用方法分类,以内服制剂为主,内服制剂的说明书共956份,外用制剂的说明书共60份。结果显示:(1)本研究中儿童用药安全性信息都存在不同程度缺失,警示语标注率低仅占8.4%且标注内容涉及儿童的警示语标注率更为缺乏仅占0.5%;不良反应项尚不明确率高为83.3%,且儿童专用中成药尚不明确率在分组中比率高为87.7%,禁忌项标注尚不明确占比54.1%,儿童专用中成药尚不明确率65.8%在分组中最高;具体标明的注意事项存在表述不规范,与禁忌项混淆等问题;儿童用药项标注率低,仅占3.2%。(2)用药指导信息标注不明确无实质性内容,儿童用中成药用法用量中只标注成人剂量的为549份(84%),药物相互作用项中虽然836份标注了内容,但827份并无实质性内容。(3)基本信息标注率低,规格表述不规范、核心要素不充分,药理毒理项标注率低,为21.6%,临床试验标注率低,为3.8%。影响儿童用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目前儿童中成药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中成药本身的问题,如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缺乏且不明确;儿童专用品种数量少,缺乏适宜儿童的剂型和规格等导致儿童专用药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再者是临床使用不合理不规范问题。为了降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儿童用中成药安全,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对药品说明书的规范更新及监管力度;第二,积极开展儿童用药临床试验研究;第三,加强对儿童用中成药的研发;第四,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第五,完善儿童用中成药上市后的不良反应监测及药品再评价体系。

谢娇[5](2019)在《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疗效,以证实和明确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优势,为推广小儿推拿起到应有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中药组以及推拿联合中药组,每组各30例。推拿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手法治疗,中药组以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推拿联合中药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手法及麻杏石甘汤加减综合治疗;推拿1次/天,中药2次/天,5天为1疗程,总共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3天再进行复查。以中医症候(咳嗽、咳痰、啰音、发热、咽红肿痛、流浊涕)的改善情况作为主要疗效指标,分别对治疗前、治疗后以及复查后的中医症候进行记录评分,治疗结束后对三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综合评定三组有效率。通过分析研究过程中患儿的不良反应来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的安全性。如实记录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事件。结果:1.中医症候总积分三组患儿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儿间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联合组与推拿组及中药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查后三组患儿间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联合组与推拿组及中药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疗效治疗后:三组的临床疗效:联合组的有效率为96%,推拿组的有效率为79%,中药组的有效率为71%。其中,联合组与推拿组及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查后:三组的临床疗效:联合组的有效率为96%,推拿组的有效率为90%,中药组的有效率90%。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估为一级。结论:1.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能够明显改善风热咳嗽患儿的临床中医症候,与推拿组及中药组比较,临床治疗效果显着。2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是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体现了中医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的治疗特色,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

唐晓燕[6](2018)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发作缓解药物使用及肺功能MVV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MVV及使用支气管哮喘缓解药物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该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今后进一步完善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中央随机的方法,将招募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5例,对照组55例。药物贴膏(1号方和2号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制备。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夏季三伏天初、中、末伏的前3天(一般在第1天)进行贴敷(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2015年所有患者在对照组穴位(肺俞对照点、心俞对照点、膈俞对照点)上贴敷2号方。2016年和2017年试验组患者在试验组穴位(心俞、肺俞、膈俞)上贴敷1号方,对照组患者在对照组穴位(肺俞对照点、心俞对照点、膈俞对照点)上贴敷2号方。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MVV及使用支气管哮喘缓解药物的患者例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肺功能(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1)组内比较:试验组2016年与2015年、2017年与2015年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2016年与2015年相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2017年与2015年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2)组间比较:两组患者2015年、2016年、2017年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试验组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2.缓解药物:与贴敷第1年(2015-2016年)相比,贴敷第2年(2016-2017年)试验组使用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复合制剂以及抗炎症介质药物的患者例数均显着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能够有效减少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缓解药物的使用,并且从肺功能MVV的变化情况显示试验组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提示其作用可能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关。

袭雷鸣[7](2017)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现代文献资料Meta分析及中成药治疗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统计分析近20年临床文献中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的组方用药规律,筛选临床常用方剂;2运用Meta方法系统分析验证中成药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3通过临床观察,探索制订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中成药治疗方案。方法:1文献评价:设定检索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小儿哮喘治疗药物的使用频率、关联度等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筛选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有效药物及方剂;2按照Meta系统评价方法,设计技术路线图,提取入选文献的相关数据,对小儿哮喘常用方剂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3临床研究:按照临床试验研究规定设计规范的实验方案,按照伦理委员会的要求制定病例调查表,纳入160例病例,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记录各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1文献评价及Meta分析示: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或和麻杏石甘汤加减、大青龙汤及其组成药物等为治疗哮喘的最常用方药;经Meta分析证明,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寒哮、定喘汤加减治疗热哮安全、有效;寒热错杂组文献研究资料不足,故未进行统计学分析。2临床研究示:①160例入组病例中,男童多于女童,发病年龄主要为3~6岁;部分患儿有肺部炎症、湿疹史或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个人史和家族史;呼吸道感染、冷空气、季节转换等因素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②各组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控显率达60.0%以上;中西药各组患儿在总疗效、喘息、哮鸣音、肺功能等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中成药在改善咳嗽、咯痰、舌脉症状等方面相比西药更有优势。各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治疗起效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在缓解咳嗽、咯痰、流涕等方面更为迅速;对照组在缓解哮鸣音方面起效时间优于治疗组;患儿病程与疗效关系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患儿入组时的病程越短,治疗越及时,临床疗效越好。③小儿哮喘中医证候与病原体感染类型有一定相关性,寒哮组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为主;热哮组以感染流感病毒A、腺病毒为主;寒热错杂组以感染流感病毒A、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P<0.05。各证型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成药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疗效显着,并且无明显副作用,依从性好,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中成药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2、湿疹史、肺部炎症或变态反应病史、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等,是哮喘患儿发病的高危病史因素,而呼吸道感染、冷空气、季节转换则是发病主要诱因;3、小儿哮喘中医证候与病原体感染种类、病程、疗程、家族史、个人史有一定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有针对性的及时防治小儿哮喘提供了科学依据。

高丽青[8](2017)在《中医儿科治法简介》文中研究指明中医儿科治法一、内治法:1、中成药2、传统中药汤剂和新型免煎颗粒剂二、外治法:1、贴敷疗法2、熏洗疗法3、针灸疗法4、火罐疗法5、小儿推拿疗法选择合适的治法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临床应根据病证特点及患儿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法。1、内服汤剂(颗粒剂)因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加减运用灵活等优点而最为常用。2、口服中成药,尤其是新型中成药制剂,贮存、运输方便,便于小儿服用,研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张洁[9](2017)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咳)中医诊疗指南草案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整理2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诊断、治疗、疗效、安全性临床资料,对照《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评价该指南在临床上的适用性,进一步修订该病种的诊疗指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来自全国10家合作单位共200例符合指南诊断的住院及门诊患儿病例,按指南病种开展病例观察,由各单位主管医生填写《中医诊疗指南一致性测试表(病历调查表)》,根据纳入病例的临床诊断、辨证分型、治则治法、理法方药、调摄与预防等临床资料,结合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医疾病诊断、中医疾病诊断依据一致率均为99%,西医疾病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依据及预防与调护一致率均为98.5%。2.辨证分类中的证候分类、证候诊断依据,一致率分别为94%、95.5%、94%。3.主方、主要药物组成与用法、中成药或其他治法中的一致情况,结果为92.5%、92%、20.5%、59.5%。结论1.分析数据得出该指南临床适用性高,可作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诊疗指南的规范方案。2.各单位使用的中成药与用法及其他治法未被指南全部列出,但临床上存在一定的使用频率,可供项目工作组进一步分析后考虑是否可在研究后纳入指南。3.由于病例来源多中心、地域广、样本大,故缺乏随机对照组,在今后的临床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随机对照原则,提供更可靠数据。

赵玲玲[10](2016)在《芥子咳喘贴的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小儿支气管炎为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气喘等。小儿支气管炎会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长的日常生活,若治疗、调护不当,易于导致病情迁延或反复发作,从而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心智健康。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药物,就成为医务工作者的任务之一。中药贴敷疗法是一种通过穴位给药的经皮制剂,它既可以通过药物的释放进入皮肤起到局部的治疗作用,又可以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发挥全身的治疗作用,还可避免药物在体内的“首过效应”和减轻毒副作用。中药贴敷疗法在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解决了患儿静脉及口服用药困难的问题,小儿易于接受,并能较好的配合治疗。芥子咳喘方是一疗效确切的临床经验方,由白芥子、延胡索、干姜等七味药组成,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效。本课题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将此处方改进工艺,研制成安全、有效、使用方便、质量稳定可控的制剂——中药凝胶膏剂。方法:①制剂工艺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白芥子、甘草合并水提醇沉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延胡索、紫草合并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干姜、细辛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凝胶膏剂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②质量标准的研究:为控制芥子咳喘贴的质量,采用HPLC法测定了芥子咳喘贴成品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白芥子、延胡索、紫草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采用留样观察法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稳定性研究。③化学成分的研究:采用HPLC-MSn法对芥子咳喘贴和方中白芥子、延胡索、甘草、紫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和比对。结果:①白芥子、甘草合并水提醇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的水,每次提取1小时,共提取2次,将提取也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加入乙醇使乙醇的体积分数达到70%,静置12小时;延胡索、紫草合并乙醇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9倍量60%的乙醇,每次提取1.5时,共提取3次;干姜、细辛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20-40目的药材粉末,加12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小时。凝胶膏剂成型的最佳基质配比为:NP700 6g,甘羟铝0.2g,甘油35g,羧甲基纤维素钠1.5g,酒石酸0.2g,加药液制成100g。②初步建立了芥子咳喘贴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芥子咳喘贴室温放置三个月质量稳定。③HPLC-MS共检测到芥子咳喘贴中71个成分,其中51个成分来源于处方中的白芥子、延胡索、甘草、紫草四味药,并指认出了其中的25个成分。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芥子咳喘贴的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及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制剂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二、辨证选用幼儿止咳糖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辨证选用幼儿止咳糖浆(论文提纲范文)

(1)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要素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1.4.1 文献筛选
        1.4.2 质量评价
        1.4.3 资料提取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3 结果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总体设计
    3.3 诊断标准与辨证标准
    3.4 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
    3.5 干预措施
    3.6 疗程
    3.7 导入期与随访
    3.8 有效性评价
    3.9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2)《中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临床指南》的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西医学研究进展
    2 中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 研究方法
    1.1 基于文献回顾的德尔菲法研究
        1.1.1 文献研究
        1.1.2 德尔菲法问卷调查
        1.1.2.1 遴选专家
        1.1.2.2 制定专家问卷
        1.1.2.3 计分方法
        1.1.2.4 统计学方法
        1.1.2.5 纳入排除标准
2 研究结果
    2.1 德尔菲法问卷结果
        2.1.1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2.1.2 专家信息统计结果
        2.1.3 第一轮和第二轮专家问卷统计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太阴(肺系)里证的辨证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肺系的概念
    2 “表证”与“里证”
    3 “虚证”与“实证”
    4 肺系里证
第二部分 机理研究
    1 手太阴肺的生理功能特性
    2 手太阴肺的病理特性
第三部分 太阴(肺系)里证证治分类
    实证
        1 热痰阻肺证
        2 寒痰阻肺证
        3 水饮停肺证
        3.1 寒饮停肺证
        3.2 寒饮郁热证
        4 痰湿停肺证
        5 燥痰阻肺证
        6 顽痰阻肺证(老痰伏肺证)
        7 气滞于肺证
        8 肺气上逆证
        8.1 肠滞气逆证
        8.2 肝气犯肺证
        8.3 肺胃气逆证
        9 湿热蕴肺证
        10 肺热证
        11 肺中伏风证
        12 瘀血阻肺证
        13 痰瘀伏肺证
    虚证
        14 肺气虚证
        14.1 肺气虚证
        14.2 肺脾气虚证
        14.3 肺肾气虚证
        15 肺阳虚证
        16 肺阴虚证
        16.1 阴虚肺燥证
        16.2 肺胃阴虚证
        16.3 肺肾阴虚证
        17 肺血虚证
    虚实夹杂证
        18 肺肾气虚,兼有痰浊证
        19 肺肾阴虚,兼有痰浊证
结论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
    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基于药品说明书的儿童用中成药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框架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儿童用中成药说明书项目统计结果
    2.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2.1.1 资料来源
        2.1.2 研究方法
    2.2 说明书项目的基本概况
    2.3 儿童用中成药剂型分类描述
    2.4 儿童用中成药安全性信息
        2.4.1 警示语标注统计
        2.4.2 不良反应项标注情况
        2.4.3 禁忌项标注情况
        2.4.4 注意事项统计情况
        2.4.5 儿童用药项标注统计情况
    2.5 儿童用中成药用药指导信息
        2.5.1 用法用量项统计情况
        2.5.2 药物相互作用项统计情况
    2.6 儿童用中成药基本信息
        2.6.1 规格项统计情况
        2.6.2 药理毒理项统计情况
        2.6.3 临床试验项标注情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儿童用中成药安全问题讨论
    3.1 儿童用中成药信息统计结果讨论
        3.1.1 儿童用中成药安全性信息讨论
        3.1.2 儿童用中成药用药指导信息讨论
        3.1.3 儿童用中成药基本信息讨论
    3.2 儿童专用中成药供给不足
    3.3 儿童用中成药不合理不规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4.1.1 儿童用中成药安全性信息
        4.1.2 儿童用中成药用药指导信息
        4.1.3 儿童用中成药基本信息
    4.2 对策建议
        4.2.1 加强对药品说明书的规范更新及监管
        4.2.2 加强儿童用药临床试验研究
        4.2.3 加强对儿童用中成药的研发
        4.2.4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4.2.5 完善儿童用中成药的上市后的不良反应监测及安全性再评价机制
    4.3 今后的研究设想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中止实验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分组方法
        1.1 随机分组
        1.2 对照
        1.3 盲法
    2.治疗方法
        2.1 中药组
        2.2 推拿组
        2.3 联合组
    3.观察指标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症候总积分
        3.3 临床疗效
    4.安全指标
    5.常见异常情况记录与处理
    6.统计学分析
    7.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1.基线分析
        1.1 性别情况
        1.2 年龄分布情况
        1.3 病程分布情况
        1.4 病情情况
    2.疗效分析
        2.1 中医症候总积分
        2.2 临床疗效
    3.病例脱落情况
    4.安全性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祖国医学对小儿外感咳嗽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小儿外感咳嗽的认识
    3.小儿外感咳嗽疗法的研究现状
        3.1 中药治疗
        3.2 推拿治疗
        3.3 中药加推拿治疗
    4.刘氏小儿推拿的学术特色
    5.麻杏石甘汤的研究现状
    6.麻杏石甘汤联合刘氏小儿推拿治疗风热犯肺证咳嗽的临床疗效分析
    7.临床体会及有待完善的问题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6)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发作缓解药物使用及肺功能MVV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二)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病例分组
        (二)治疗措施
        (三)观察指标
        (四)统计方法
        (五)伦理审查
    三、研究结果
        (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 MVV 实测值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后缓解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四、安全性评价
讨论
    一、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一)中医对哮喘病名的认识
        (二)中医对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中医对哮喘的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一)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二)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支气管哮喘治疗
    三、选穴依据
    四、结果探讨
        (一)结果分析
        (二)机制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7)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现代文献资料Meta分析及中成药治疗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评价
    一、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研究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1.2 方剂筛选
        1.3 资料处理
        2. 数据统计结果
        2.1 方剂频次统计
        2.2 药物频次统计
        2.3 用药模式和网络展示
        3. 结论
        3.1 药物分析
        3.2 治法分析
    二、现代文献Meta系统评价
        1 资料及方法
        1.1 技术路线
        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1 设计方案类型
        2.2 干预与对照措施
        2.3 结局指标
        3 资料检索
        3.1 文献数据库
        3.2 文献检索词
        4 文献筛选
        5 文献质量评价
        6 资料数据提取
        7 统计方法
        8 结果及分析
        8.1 寒哮文献资料的Meta分析如下
        8.2 热哮文献资料的Meta分析如下
        8.3 寒热错杂哮文献资料的Meta分析
        8.4 安全性分析
        9 结论
        10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1
    附表1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课题设计
        1 临床资料
        1.1 技术路线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选择标准
        1.5 安全性评价标准
        1.6 疗效评判标准
        2 研究方法
        2.2 西药对照组治疗方案
        2.3 合并用药
        2.4 治疗疗程
        2.5 观察指标
        3. 统计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患儿发病相关因素统计
        4.3 各组病例治疗资料比较
        4.4 不同病毒感染疗效比较
        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中医古籍中对小儿哮喘认识
        1.1 哮喘的病名认识
        1.2 哮喘的病因认识
        1.3 哮喘的病机认识
    2. 现代中医哮喘理论研究进展
        2.1 痰瘀相合致病说
        2.2 风痰相合致病说
        2.3 多脏并虚致病说
        2.4 多因素相关致病学说
    3.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3.1 现代医学病因研究进展
        3.2 现代医学病机研究进展
    4 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4.1 西医西药治疗研究
        4.2 中医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5 实验方案选方依据
    6 实验方案方药分析
        6.1 小青龙颗粒组方分析
        6.2 小青龙颗粒现代药理研究
        6.3 清咳平喘颗粒组方分析
        6.4 清咳平喘颗粒现代药理分析
        6.5 小儿清肺丸组方及现代药理分析
    7 研究结果讨论
结语
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2
附录
致谢
附件

(9)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咳)中医诊疗指南草案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病因病机
    2 治疗方法
    3 小结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疾病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研究方案及工作步骤
    5 治疗方法
    6 临床观察时间
    7 临床疗效评分尺度
    8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临床评价
    3 综合评价
讨论与分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芥子咳喘贴的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处方中各药物的研究概况
    综述二 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状况
    综述三 中药凝胶膏剂研究进展
实验部分
    前言
        1.处方组成
        2.处方分析
        3.剂型的选择
        4.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芥子咳喘贴的制剂工艺研究
        第一节 方中各药的提取工艺的研究
        1.仪器、材料与试剂
        2.方中各药味提取工艺路线的设计
        3.白芥子、甘草合并提取工艺的考察
        4.延胡索、紫草合并提取工艺的优选
        5.干姜、细辛挥发油合并提取工艺的研究
        6.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芥子咳喘贴凝胶膏剂成型工艺的研究
        1.仪器、材料与试剂
        2.凝胶膏剂基质原料的优选
        3.凝胶膏剂基质处方配比的优选
        4.芥子咳喘贴的制备工艺
        5.芥子咳喘贴的工艺考察
        6.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芥子咳喘贴的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的研究
        第一节 芥子咳喘贴质量标准草案
        1.原料质量标准草案
        2.辅料质量标准草案
        3.制剂成品质量标准草案
        第二节 芥子咳喘贴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第三节 芥子咳喘贴初步稳定性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
    第三章 基于质谱的芥子咳喘贴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1.仪器、材料与试剂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分析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1.芥子咳喘贴的制剂工艺研究
        2.芥子咳喘贴的质量标准研究
        3.基于质谱的芥子咳喘贴及单味药的成分分析研究
        4.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四、辨证选用幼儿止咳糖浆(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要素的文献研究[J]. 成天萌,胡思源,李梅芳,蔡秋晗,李瑞本. 药物评价研究, 2022(01)
  • [2]《中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临床指南》的制定研究[D]. 刘良.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太阴(肺系)里证的辨证分类研究[D]. 罗尚杰.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药品说明书的儿童用中成药安全问题研究[D]. 司东丽. 河南大学, 2019(01)
  • [5]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研究[D]. 谢娇.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发作缓解药物使用及肺功能MVV影响的临床观察[D]. 唐晓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现代文献资料Meta分析及中成药治疗方案研究[D]. 袭雷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7)
  • [8]中医儿科治法简介[A]. 高丽青. 2017年儿科疾病临床诊治论坛会议资料, 2017
  • [9]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咳)中医诊疗指南草案的评价研究[D]. 张洁.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7(04)
  • [10]芥子咳喘贴的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D]. 赵玲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婴幼儿止咳糖浆的辩证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