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铁路客运公司增收节支新举措(论文文献综述)
陆东福[1](2022)在《坚持稳中求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文中研究指明1月4日至5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总结2021年铁路工作,提出2022年铁路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动员全路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勇担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史荣[2](2019)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更应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进入新时代、建立新体制、展示新作为,为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施铁路客运提质计划。该计划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好全面提升客运供给质量攻坚战,力争到2020年实现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客运服务,铁
万永红[3](2019)在《加快铁路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对技能人才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服务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推进铁路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分析新时期对铁路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基础上,以北京局集团公司为例,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按照铁路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从科学制定技能人才建设规划、完善技能人才管理制度、建立各类技能人才展示平台、多措并举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新时期加快铁路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陆东福[4](2017)在《强基达标 提质增效 奋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 2016年铁路工作回顾201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路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团结拼搏,克难攻坚,铁路安全稳定、建设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新一届党组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
石山[5](2016)在《某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自上世纪90年代,国内涌现出诸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中铁咨询城交院作为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的企业之一,在国家宏观经济复杂多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条件下,全面加强经营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队伍能力建设,积极应对,创新管理,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逐年大幅增长。但与同行业领先企业对比,中铁咨询城交院仍处于第二梯队,依然存在规模效益不够、技术能力不足,人才队伍不强、发展水平低等问题,需要企业正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全力增强企业内功,努力提升市场份额,全面提高发展能力,善抓机遇,敢迎挑战,努力创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论文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以及研究目的,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与制定企业战略的特点,概述了用于制定战略,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内部资源与能力优势等所涉及的主要分析工具。论文充分明确了对战略环境的内外部条件进行分析是制定战略的基础或前提,运用PEST分析方法,分析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并对建设工程行业以及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咨询进行了环境分析,总结了公司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对目前公司内部资源和竞争能力的优势、劣势进行了仔细的分析。针对内外部环境分析的结果,应用SWOT分析方法,给出SWOT分析矩阵。选择适合当前公司战略制定的策略,确定了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制定了具体的战略实施与保障措施。
盛光祖[6](2016)在《深入推进铁路创新发展 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文中指出梳理2015年铁路工作在运输安全、客货运输改革、机制建设、科技工作、"走出去"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并总结"十二五"期间铁路所取得的成就。针对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提出2016年在安全管理创新、运输组织改革创新、企业运行机制和经营工作创新、建设工作创新、技术创新、"走出去"工作创新等方面的新任务。
魏洋[7](2015)在《变革背景下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以A客运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铁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骨干和中枢的地位。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铁路系统全面改革的形势之下,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尽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在变革环境中不断建立健全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推动企业持续而稳定地发展。而其中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合理的制定并实施人力资源战略,为铁路运输企业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人力资源战略对于企业变革的顺利开展及预期目标的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变革背景下的人力资源战略已不仅仅是企业变革的终端规划,更是企业变革的核心枢纽。铁路运输企业组织变革在与人力资源战略相配合的同时,更需要发挥人力资源的协调性作用,合理有效的促进其他部门战略的制定,以促进企业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此变革背景下,本研究以铁路运输企业为研究主体,探索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选择。首先,本研究对组织变革和人力资源战略等进行理论界定及相关介绍,并对国外铁路改革历程进行分析,同时,梳理国内外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归纳组织变革与人力资源战略相关文献。其次,针对铁路运输企业所处的变革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铁路运输企业市场竞争环境,变革中风险与机遇并存,挑战与威胁同在,整体竞争形势较为严峻。通过对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SWOT分析,详细阐述其人力资源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在此基础上确定铁路运输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为增长-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对应的人力资源战略总体思路及规划方案。最后,本研究以A客运段为例,分析其人力资源现状,并针对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及具体措施。
毕守锋[8](2012)在《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摘要: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是铁路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科学准确地反映运营经济效果,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资源,有效地组织生产和适应市场,充分体现运营管理的战略意图,这是所有管理者都极为关注而且也需要解决好的问题。目前,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在铁路近年发展变化极为迅速、传统的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有效适应和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相关信息,全面有效地综合分析,特别是将运营指标与经济效果建立关联的分析,一直是所期望但是又未能得以有效实践的问题,也长期困扰着企业的管理者。鉴于此,本文从当代铁路运营管理实际出发,对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是:(1)在分析研究铁路近年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我国当代铁路运营经济活动的新的特点和基本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目前我国铁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以扩大供给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信息化水平为基本特点,但是,铁路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的性质没有改变。近年铁路发展变化所决定的运营经济活动的主要变化主要体现在网中网格局的逐步形成、更加关注列车开行密度和服务质量、以及投融资规模的扩大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日益扩大。(2)研究构建了铁路运营经济效益分析基本模型,从生产与效益之间的关联关系入手,建立了生产活动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影响关系,从而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建立了经济关联指标。从资源运用、运用效率和最终产品三个方面构建了收入、支出和效益的关联关系,明确了主要生产环节对经济效果的直接影响。(3)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建立各个分项生产指标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引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主要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PLS方法对结构方程求解,并得出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使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更加明确和直观。(4)针对某铁路局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建立了铁路局层次的运营经济效益分析关联关系,明确了铁路局层次运营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过程和作业的直接经济效果,为铁路局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运输资源的能力,以及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依据。本文以铁路货物运输为例,系统研究了铁路生产性指标与运输收入、支出和效益指标的数量关系,建立了基于“相关度”综合分析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生产性指标变动对效益性指标的影响。文章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偏最小二乘法等理论方法对生产性指标与效益性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及其影响做了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与验证,找出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性因素。本论文提出的铁路生产性指标与效益性指标关联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为促进铁路运输生产和经营的紧密结合,实现生产预算指标与财务预算指标的衔接匹配,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因素分析法的运用改变了单纯追求运量指标和个别效率指标的提高,忽视其他相关指标及多项指标对经济效益产生共同影响的现象,使经济效益分析能够更好地指导运输生产经营。首次引入偏最小二乘法在铁路经济效益分析中应用,克服了传统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文章最后针对目前铁路经营绩效分析的改革实践,提出了在铁路运输生产中,应加强运营经济效益日常分析,针对性实施各项增收节支措施,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当采取某一项技术组织措施或技术设备改建措施时,应根据生产指标对效益指标的影响,分析其可行性,促进铁路运输企业从整体上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等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李端[9](2010)在《成都铁路局货运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铁路体制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之下,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曾对铁路系统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铁路传统体制逐渐显现出与改革发展的不相适应。铁路运输领域垄断经营的格局尚未打破,尽管存在外部替代性竞争,但在铁路运输行业内部仍然缺乏同质化竞争。因此,铁路必须加快推进体制改革的步伐,尽快解决制约铁路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政企分开和打破垄断无疑是当前铁路改革面临的两个最关键的问题。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是铁路货运业体制改革的先行者,这些国家采取了各自的形式对铁路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方向主要是朝着市场竞争自由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对目前仍处于政企合一体制下的中国铁路而言,借鉴发达国家铁路货运业改革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局部货运业改革试点,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对于地处西部大开发主战场的成都铁路局,作为货运改革的先行者具有相对优势和典型意义。本文以成都铁路局为例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战略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等理论工具,结合SWOT分析方法对成都铁路局货运业所面临的机会、威胁及自身的优势、弊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用于成都铁路局货运发展战略定位的SWOT模型,并根据成都铁路局货运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及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模式和相应的融资方案。论文的研究成果对铁路货运业实施市场化运作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吴金园[10](2009)在《工业管理体制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业管理体制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一国或地区政府管理和调控工业发展的制度、方法、手段等的总称,它是一国或地区工业经济有效运行的制度保障。实现工业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工业管理体制。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发展历史显示,工业管理体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进程。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工业发展进程同样揭示,工业化进程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管理体制与其适应程度。比较研究不同国家工业管理体制及其对工业的促进作用,总结中国工业管理体制的历史演进及其存在的局限性,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能够积极推进工业化快速、协调、持续发展的工业管理体制,将促进和加快中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和步伐,同时也有助于丰富工业发展管理理论。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经济学理论、政府规制理论等为理论依据,运用制度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不同国家的工业管理体制的特征及效率,探索适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步伐的工业管理体制模式和实现路径。首先,论文界定了工业管理体制的内涵,明确了工业管理体制的主体与客体,分析了工业管理体制的作用,尤其是工业管理体制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研究了政府管理工业的三种途径,即宏观调控、政府规制及日常行政管理。其次,论文研究了工业管理体制的理论基础,探讨了西方各种经济流派与国家干预经济方式选择,分析了各种政府管制理论。再次,论文系统比较了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及其特征,从政府管理机构、民间管理组织、政府管理机制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各个国家的工业管理体制,寻找可资借鉴之处。然后,论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工业管理体制的模式及其变迁,总结了政府工业管理结构的几次重大调整和职能转换,描述了工业行业协会的成长与发展,分析了七次大的宏观调控及成效,探讨了中国现行工业管理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创新和完善中国工业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最后,论文以汽车工业为例,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工业管理体制变革及其对中国汽车工业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体制性因素,提出了完善汽车工业管理体制、促进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系统研究了英、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和韩、印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历程及工业管理体制特征,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即:正确处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坚持政府主导;正确处理发展轻工业和重化工业的关系,坚持协调发展;强化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高度重视行业协会作用,实行同业民主自治;坚持科技为本,教育为先;坚持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等。2.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工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即:政府工业管理主体职责存在错位,政企不分依然存在;宏观调控过于青睐行政手段,调控政策缺乏前瞻性;行业协会行政色彩浓厚,职能定位不清;政府管制法规滞后,规制方式不尽合理等。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完善和创新工业管理体制的思路:(1)准确进行政府功能定位,合理设置政府工业管理部门;(2)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扩大内需与增加外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四大关系,创新宏观调控机制,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3)完善工业行业协会,改进行业管理;(4)健全规制法规,统一规制机构,强化社会性规制,实施激励性规制,纠正市场失灵等。3.以汽车工业行业为例,研究了工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及其对汽车工业的影响,提出了加快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即:推进汽车产业战略重组,提高规模经济;加大政策扶植力度,提高民族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加快开拓与培育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扩大汽车内需。
二、美国铁路客运公司增收节支新举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铁路客运公司增收节支新举措(论文提纲范文)
(2)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推动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
1.坚持人民满意标准。 |
2.树立顾全大局观念。 |
3.坚守政治底线和职业红线。 |
二、推动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 必须强化经营效益导向 |
1.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逐步探索市场化价格机制。 |
3.着力提高经营本领。 |
三、推动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 必须做实创新融合驱动 |
1.积极推进应用创新。 |
2.广泛开展开放融合。 |
3.不断提升服务“软实力”。 |
(3)加快铁路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铁路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
1.1 新时期要求 |
1.2 现状分析 |
1.3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遵循原则 |
2 铁路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
2.1 科学制定技能人才建设规划 |
2.2 完善技能人才管理制度 |
2.3 建立各类技能人才展示平台 |
2.4 多措并举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
3 结束语 |
(4)强基达标 提质增效 奋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 2016年铁路工作回顾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入。 |
——安全保持基本稳定。 |
——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
——客货运输取得新成绩。 |
——经营管理和综合开发工作得到加强。 |
——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 |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进展。 |
——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有新改善。 |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有力。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人心。 |
2 铁路面临的形势和需要把握的工作原则 |
(1)坚持国家铁路的战略定位,自觉服从中央、服务大局。 |
(2)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坚决守住高铁和旅客安全生命线。 |
(3)坚持发挥优势,以改革创新推进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 |
(4)坚持融合发展,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多作贡献。 |
(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改善旅客的出行体验。 |
(6)坚持应用创新重点,为保安全、强管理、增效益提供科技支撑。 |
(7)坚持发挥铁路资源优势,大力拓展资产综合开发效益。 |
(8)坚持依法治企,提高铁路企业依法管理、诚信经营水平。 |
(9)坚持党的领导,筑牢铁路企业的“根”和“魂”。 |
(10)坚持依靠方针,发扬职工群众推进铁路改革发展的首创精神。 |
3 2017年铁路工作重点目标和任务 |
(1)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构建“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 |
(2)持续推进铁路建设,全面加强工程质量安全。 |
(3)推进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铁路服务质量。 |
(4)加强经营管理,构建权责统一新机制。 |
(5)落实经营权责,提高铁路资本经营效益。 |
(6)突出关键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应用技术创新。 |
(7)扩大铁路对外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
(8)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建设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 |
4 党建和反腐倡廉工作 |
(1)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
(2)规范并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 |
(3)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 |
(4)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
(5)深入推进、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
(6)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7)重视发挥思想和文化工作的宣传激励作用。 |
(5)某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 |
第2章 战略管理概述 |
2.1 战略管理概述 |
2.2 战略管理发展概述 |
2.3 战略管理相关分析工具 |
2.3.1 宏观环境与行业分析工具 |
2.3.2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工具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交院外部环境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2 宏观环境分析 |
3.3 行业环境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交院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
4.1 内部资源分析 |
4.2 能力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城交院战略制定与实施 |
5.1 备择战略提出:SWOT分析 |
5.2 战略制定基础 |
5.3 战略目标制定 |
5.4 战略决策 |
5.4.1 战略选择 |
5.4.2 战略重点 |
5.5 战略实施 |
5.5.1 市场拓展战略 |
5.5.2 质量管理战略 |
5.5.3 财务管理战略 |
5.5.4 人力资源战略 |
5.5.5 科技创新战略 |
5.5.6 文化建设战略 |
5.6 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深入推进铁路创新发展 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 2015年工作及“十二五”铁路发展成就 |
这五年,是铁路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革不断深化的时期。 |
这五年,是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深入推进、运输安全持续稳定的时期。持续稳定的时期。 |
这五年,是铁路建设投资力度加大、路网规模和质量显着提升的时期。质量显着提升的时期。 |
这五年,是客货运输改革深入推进、运输服务实现重大进步的时期。现重大进步的时期。 |
这五年,是铁路技术创新取得重要成果、技术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的时期。体系逐步完善的时期。 |
这五年,是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职工利益得到维护发展的时期。得到维护发展的时期。 |
2 推进铁路创新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重点任务 |
2.1 推进安全管理创新,确保铁路安全持续稳定 |
2.2 推进运输组织改革创新,增强铁路的市场竞争力 |
2.3 推进企业运行机制和经营工作创新,充分激发企业的经营创效活力 |
2.4 推进铁路建设工作创新,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 |
2.5 推进铁路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铁路科技水平 |
2.6 推进铁路“走出去”工作创新,进一步增强中国铁路的国际竞争力 |
3 加强和改进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为铁路创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
(7)变革背景下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以A客运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2.1 组织变革 |
2.1.1 组织变革的涵义 |
2.1.2 组织变革的动因研究 |
2.1.3 组织变革的内容研究 |
2.1.4 国内外铁路改革及相关研究 |
2.2 人力资源战略 |
2.2.1 人力资源战略的产生 |
2.2.2 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研究 |
2.2.3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相关研究 |
2.3 组织变革与人力资源战略相关研究 |
2.4 研究评价 |
3 铁路运输企业变革环境分析 |
3.1 铁路运输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铁路运输企业行业竞争环境 |
3.2.1 新进入者的威胁 |
3.2.2 替代品的威胁 |
3.2.3 买方议价能力 |
3.2.4 卖方议价能力 |
3.2.5 现存竞争者之问的竞争 |
3.3 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3.3.1 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体系 |
3.3.2 铁路运输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
3.4 现代企业组织变革的趋势 |
3.4.1 组织的科学化 |
3.4.2 组织的柔性化 |
3.4.3 组织的人本化 |
4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 |
4.1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SWOT分析 |
4.1.1 SWOT分析法 |
4.1.2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优势 |
4.1.3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存在问题 |
4.1.4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机会 |
4.1.5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 |
4.2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选择 |
4.3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目标 |
4.3.1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总体思路 |
4.3.2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方案 |
5 A客运段人力资源战略实例分析 |
5.1 A客运段人力资源现状 |
5.1.1 A客运段人力资源优势分析 |
5.1.2 A客运段人力资源问题分析 |
5.2 A客运段人力资源战略选择与目标确定 |
5.3 A客运段人力资源战略的具体措施 |
5.3.1 人力资源规划的修订 |
5.3.2 招聘选拔工作的改革 |
5.3.3 培训开发工作的创新 |
5.3.4 绩效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的完善 |
5.3.5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改善 |
6 结论及研究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问题描述 |
1.1.2 选题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问题 |
1.2.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3 简要述评 |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框架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框架 |
2 铁路运营经济活动 |
2.1 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 |
2.2 铁路运营经济活动及效益 |
2.2.1 基本过程 |
2.2.2 内在动力 |
2.2.3 经济活动的关键 |
2.3 铁路运营经济活动的主要特点 |
2.3.1 网中网新格局逐渐形成 |
2.3.2 列车开行密度逐渐成为关注重点 |
2.3.3 投资规模扩大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日益增大 |
2.3.4 服务质量是决定经济活动效果的关键 |
2.4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分析 |
2.4.1 效益分析的基本要求 |
2.4.2 设备运用 |
2.4.3 资源配置及运用效率 |
2.4.4 收支状况 |
2.4.5 效益 |
2.5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分析的主要变化 |
2.5.1 铁路运输企业经济活动的现状 |
2.5.2 重视内在结构与综合协调的发展潜力 |
2.5.3 关注服务方式与质量 |
2.5.4 注重产品的市场与经济效果 |
2.6 铁路运营经济活动经济效益分析的关键问题 |
2.7 本章小结 |
3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分析原理 |
3.1 铁路运输企业的属性特征 |
3.1.1 自然属性 |
3.1.2 经济属性 |
3.1.3 市场属性 |
3.2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的基本内涵 |
3.2.1 经济效益的基本内涵 |
3.2.2 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和内容 |
3.2.3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分析 |
3.3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的描述 |
3.3.1 经济学中的成本和收益 |
3.3.2 铁路运输成本与效益 |
3.4 铁路的自然垄断性 |
3.4.1 经济学意义的垄断性 |
3.4.2 铁路的垄断性分析 |
3.5 铁路运输企业的公益性分析 |
3.6 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理论方法 |
3.7 本章小结 |
4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分析指标关联关系和体系的建立 |
4.1 经济效益的实现与影响因素分析 |
4.1.1 经济效益分析目标 |
4.1.2 经济效益的实现 |
4.1.3 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
4.2 经济效益分析模型 |
4.2.1 模型的一般描述与构建 |
4.2.2 模型分析 |
4.3 经济效益分析关联指标 |
4.3.1 关联的目的 |
4.3.2 关联指标 |
4.4 铁路货运生产性指标与收入的关联关系 |
4.4.1 产品指标关联关系 |
4.4.2 运用指标关联关系 |
4.4.3 效率指标关联关系 |
4.5 铁路货运生产性指标与支出的关联关系 |
4.6 铁路货运生产性指标与效益的关联关系 |
4.7 经济效益分析指标关系体系 |
4.8 本章小结 |
5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关联分析方法 |
5.1 分析方法的选择 |
5.1.1 选择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 |
5.1.2 定性分析方法 |
5.1.3 定量分析方法 |
5.2 多因素分析方法 |
5.2.1 基本原理 |
5.2.2 指标因素影响分析 |
5.3 偏最小二乘方法 |
5.3.1 基本原理 |
5.3.2 回归分析 |
5.3.3 建模过程 |
5.3.4 辅助分析技术 |
5.3.5 单因变量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6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关联分析实证 |
6.1 铁路货运生产性指标的变动对货运收入的影响分析 |
6.1.1 货运量 |
6.1.2 货车运用 |
6.1.3 货运机车运用 |
6.2 铁路货运生产性指标的变动对货运支出的影响分析 |
6.2.1 货运生产性指标 |
6.2.2 运用货车日产量 |
6.2.3 货运机车日产量 |
6.3 铁路货运生产性指标的变动对货运效益的影响分析 |
6.3.1 货物周转量 |
6.3.2 运用货车日产量 |
6.3.3 货运机车日产量 |
6.4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
6.4.1 数据来源 |
6.4.2 数据特点 |
6.4.3 数据分析 |
6.4.4 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 |
6.4.5 结果说明 |
6.5 某铁路局经济效益指标及关联分析结果 |
6.5.1 基本算法 |
6.5.2 综合指标 |
6.5.3 运输指标 |
6.5.4 车辆运用 |
6.5.5 机车指标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7.3.1 数据的不确定性 |
7.3.2 指标关系体系可进一步完善 |
参考文献 |
索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成都铁路局货运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
第2章 铁路货运业概况 |
2.1 国外铁路运输企业目前概况 |
2.1.1 各国铁路运输企业进入有效竞争 |
2.1.2 美国铁路运营模式 |
2.1.3 日本铁路运营模式 |
2.1.4 上下分离模式分析 |
2.1.5 新兴高速铁路运营模式分析 |
2.1.6 上下分离模式对有效竞争的影响 |
2.1.7 国外铁路的发展历程对我国铁路发展的启示 |
2.2 国内铁路运输企业概况 |
2.2.1 我国铁路运营模式 |
2.2.2 国内铁路运输资源分析 |
2.2.3 国内铁路运输能力分析 |
2.2.4 国内铁路运输竞争环境分析 |
2.3 国内铁路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
2.3.1 政企不分的体制分析 |
2.3.2 行政垄断的体制分析 |
2.4 我国铁路货运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成都铁路局管内货物运输市场竞争力分析 |
3.1 西南地区概况 |
3.2 西南两省一市主要货运方式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
3.3 成都铁路局区域内货运竞争环境分析 |
3.3.1 公路、航空货运分析 |
3.3.2 水运、管道货运分析 |
第4章 成都铁路局货运发展战略SWOT分析 |
4.1 SWOT分析法 |
4.2 成都铁路局货运发展面临的重要外部机会 |
4.2.1 政治经济方面 |
4.2.2 社会文化方面 |
4.2.3 政策法律方面 |
4.3 成都铁路局货运发展目前面临的重要外部威胁 |
4.3.1 竞争方面 |
4.3.2 政治法律方面 |
4.3.3 经济方面 |
4.4 成都铁路局货运业关键的内部优势 |
4.4.1 生产领域 |
4.4.2 管理领域 |
4.4.3 营销领域 |
4.5 成都铁路局货运业关键的内部劣势 |
4.5.1 管理领域 |
4.5.2 财务领域 |
4.5.3 生产领域 |
4.5.4 研发领域 |
4.5.5 营销领域 |
第5章 成都铁路局货运发展的战略选择 |
5.1 成本领先竞争战略 |
5.1.1 产业内竞争者分析 |
5.1.2 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
5.1.3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5.1.4 替代品威胁分析 |
5.2 建线调图竞争战略 |
5.3 调整货物列车开行方案战略 |
5.4 调整铁路运价竞争战略 |
5.4.1 铁路货运价格改革分析 |
5.4.2 铁路货运价格弊病分析 |
5.4.3 美国铁路的货物运价策略 |
5.4.4 我国铁路货运价格决策 |
5.5 货运产品差异化竞争战略 |
5.6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
第6章 成都铁路局货运业发展规划 |
6.1 组织机构改革分析 |
6.2 成都、重庆、贵阳枢纽的货运集中化分析 |
6.2.1 成都铁路枢纽存在问题分析 |
6.2.2 成都铁路枢纽货运集中化对策 |
6.3 成都铁路局货运场站业务流程再造 |
6.3.1 铁路货运营业站业务流程再造的主要原则 |
6.3.2 货运受理业务流程再造 |
6.4 成都铁路局货运业的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 |
6.4.1 铁路融资现状分析 |
6.4.2 铁路融资问题分析 |
6.4.3 铁路货运融资原则 |
6.5 铁路货运业融资方式 |
6.5.1 股份制改造融资 |
6.5.2 债务融资 |
6.5.3 融资租赁 |
6.5.4 BOT方式融资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工业管理体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1.3.1 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
1.3.2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工业管理体制基本理论 |
2.1 工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界定 |
2.1.1 工业管理体制的涵义 |
2.1.2 工业管理体制的主体 |
2.1.3 工业管理体制的客体 |
2.1.4 工业管理体制的作用 |
2.2 工业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 |
2.2.1 政府宏观调控 |
2.2.2 政府规制 |
2.2.3 政府日常工业管理 |
2.3 工业管理体制的理论基础 |
2.3.1 西方经济学流派与国家干预经济 |
2.3.2 政府规制理论 |
第3章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
3.1 英国工业管理体制 |
3.1.1 英国工业化过程的特点 |
3.1.2 英国工业的政府管理机构 |
3.1.3 英国工业的民间管理组织 |
3.1.4 英国工业的政府管理机制 |
3.2 美国工业管理体制 |
3.2.1 美国工业化过程的特点 |
3.2.2 美国工业的政府管理机构 |
3.2.3 美国工业的民间管理组织 |
3.2.4 美国工业的政府管理机制 |
3.3 日本工业管理体制 |
3.3.1 日本工业化过程的特点 |
3.3.2 日本工业的政府管理机构 |
3.3.3 日本工业的民间管理组织 |
3.3.4 日本工业的政府管理机制 |
3.4 英、美、日三国工业管理体制的比较及启示 |
3.4.1 英、美、日三国工业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 |
3.4.2 英、美、日工业管理体制的启示 |
第4章 新兴工业化国家工业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
4.1 韩国工业管理体制 |
4.1.1 韩国工业化过程的特点 |
4.1.2 韩国工业的政府管理机构 |
4.1.3 韩国工业的民间管理组织 |
4.1.4 韩国工业的政府管理机制 |
4.2 印度的工业管理体制 |
4.2.1 印度工业化过程的特点 |
4.2.2 印度工业的政府管理机构 |
4.2.3 印度工业的民间管理组织 |
4.2.4 印度工业的政府管理机制 |
4.2.5 印度经济体制的变革 |
4.3 新兴工业化国家工业管理体制的启示 |
4.3.1 韩、印工业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 |
4.3.2 韩、英工业管理体制的启示 |
第5章 中国工业管理体制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
5.1 中国工业管理体制的模式及其变迁 |
5.1.1 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管理模式 |
5.1.2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工业管理模式 |
5.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业管理模式 |
5.2 政府工业管理机构调整和职能转换 |
5.2.1 20世纪80年代的政府机构调整 |
5.2.2 1993年政府机构重大调整 |
5.2.3 1998年政府机构的重大调整 |
5.2.4 2003年政府机构的重大调整 |
5.2.5 2008年政府机构重大改革 |
5.3 我国工业行业协会成长与发展 |
5.3.1 工业行业协会的前期准备阶段 |
5.3.2 工业行业协会的推进阶段 |
5.3.3 工业行业协会的快速发展阶段 |
5.4 政府宏观调控 |
5.4.1 1978~1981年的宏观调控 |
5.4.2 1984~1986年的宏观调控 |
5.4.3 1988~1990年的宏观调控 |
5.4.4 1991~1997年的宏观调控 |
5.4.5 1998~2003年的宏观调控 |
5.4.6 2004~2007年的宏观调控 |
5.4.7 2008年的宏观调控 |
5.5 政府规制 |
5.5.1 中国的反垄断法 |
5.5.2 反不正当竞争法 |
5.6 中国现行工业管理体制及存在的问题 |
5.6.1 我国现行政府工业管理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
5.6.2 我国政府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 |
5.6.3 我国工业行业协会存在的问题 |
5.6.4 我国工业行业政府管制存在的问题 |
第6章 中国工业管理体制完善及创新 |
6.1 我国政府管理工业主体创新 |
6.1.1 准确进行政府功能定位 |
6.1.2 恰当设置政府工业管理部门 |
6.2 宏观调控机制创新 |
6.2.1 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努力扩大国内消费有效需求 |
6.2.2 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增长 |
6.2.3 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增加外需的关系,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
6.2.4 正确处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关系,确保宏观调控效果 |
6.3 完善工业行业协会,改善行业管理 |
6.3.1 改革工业行业协会体制机制,促进工业行业协会健康快速发展 |
6.3.2 发挥工业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沉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
6.4 工业行业政府规制创新 |
6.4.1 建立健全规制法规体系 |
6.4.2 建立独立和统一的政府规制机构 |
6.4.3 放松经济性规制,强化社会性规制 |
6.4.4 实施激励性规制 |
6.4.5 强化对规制者的规制 |
第7章 中国汽车工业管理体制变迁、绩效及改进 |
7.1 中国汽车工业管理体制的变迁 |
7.1.1 试办工业托拉斯 |
7.1.2 组建汽车联营公司和中汽公司 |
7.1.3 企业自主经营权下放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
7.1.4 产业政策引导 |
7.2 中国汽车工业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的问题 |
7.2.1 中国汽车工业取得的成就 |
7.2.2 中国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 |
7.3 工业管理体制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分析 |
7.3.1 政府的角色 |
7.3.2 产业政策 |
7.3.3 政府管制 |
7.4 加快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7.4.1 推进汽车产业战略重组,提高规模经济 |
7.4.2 加大政策扶植力度,提高民族汽车工业的竞争力 |
7.4.3 加快开拓与培育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扩大汽车内需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本文总结 |
8.1.1 本文的研究成果 |
8.1.2 本文的研究不足 |
8.2 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美国铁路客运公司增收节支新举措(论文参考文献)
- [1]坚持稳中求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 陆东福.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2(01)
- [2]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J]. 史荣.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9(03)
- [3]加快铁路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J]. 万永红.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9(03)
- [4]强基达标 提质增效 奋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 陆东福. 中国铁路, 2017(01)
- [5]某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D]. 石山.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2)
- [6]深入推进铁路创新发展 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 盛光祖. 中国铁路, 2016(02)
- [7]变革背景下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以A客运段为例[D]. 魏洋. 北京交通大学, 2015(10)
- [8]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研究[D]. 毕守锋.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2)
- [9]成都铁路局货运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李端.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5)
- [10]工业管理体制比较研究[D]. 吴金园.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1)
标签:铁路运输论文; 美国铁路论文;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