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析建筑屋面设计新型防水材料的选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必青[1](2021)在《建筑屋面防水技术及施工要点论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屋面由于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建筑屋面防水性能下降,进而出现渗漏的情况,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建筑屋面防水处理极为关键。本文以某大学教学楼屋面防水施工项目为例,阐述屋面防水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具体研究建筑屋面防水技术及施工要点。
齐子航[2](2021)在《基于村民自建的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满足当下乡村的生活生产所需,关中地区村民多采用轻钢结构结合常见建筑材料在既有砖混民居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加建。尽管目前已有一些相对成熟的加建做法,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指导、系统的建构逻辑和良好的建造工艺,村民的自主加建实践中多出现加建部分风貌协调性不佳、功能实用性不高、居住舒适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从村民自建的视角出发,以关中地区民居建筑加建调研实例为基础,结合建筑学科相关理论就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技术形态一体化设计进行研究,并尝试提出进一步优化。首先,本文以关中五市一区十三个村子基于既有砖混民居的自主加建实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对该地区加建类型建立初步认知,明确包括采光天窗、储物棚、羊舍、防渗屋顶、遮阳雨棚在内的五种较为普遍的村民自主加建类型及其中应用的轻钢结构加建技术方法,并进一步归纳总结自主加建实践中存在的结构技术问题。其次,分别就以上五种加建类型中更能体现乡村地区生产生活空间矛盾的羊舍、储物棚和居住性能提升需求的采光天窗这三种加建类型作为典型展开研究。从村民和施工队这两种不同的施工主体出发,选取其中技法相对成熟的五个本土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将不同加建类型中所应用的值得借鉴的轻钢构造做法及其结构形式表达手法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就调研中普遍存在的加建建筑与既有民居建筑交接处的技术问题和由加建引发的加建建筑自身围护界面交接处的构造技术问题进行优化,针对前者,以屋面连接和墙面连接的构造做法为主;针对后者,以加建建筑与墙体交接和与地面交接处的构造做法为主。最后,结合文章第三章中提出的值得借鉴的构造技术及第四章中改良后的连接技术,以关中既有民居建筑加建中的储物棚、羊舍和采光天窗为例,从位置选择、功能空间优化和建筑性能提升三个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总结出一套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模式,以期对该地区村民自主加建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黄琰麟[3](2021)在《基于生境营造的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设计研究 ——以沣西新城文化公园屋顶绿化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绿色空间结构失衡,各种城市环境问题不断显现。城市中可用于绿化建设的土地资源紧缺是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绿色空间的存量优化提升成为城市环境优化的重要策略,屋顶绿化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有效缓解城市生态问题。然而西安地区屋顶绿化却存在建设及维护成本过高、生态功能性不足、种植模式单一化和贫乏化、植物生境适应性差等严峻的现实问题。针对以上背景,本文提出了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的概念,并阐述其设计方法,它融合“屋顶生境+地被植物群落”,针对具体的设计目标提出三种设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屋顶绿化的城市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具有推广潜力。首先,本文总结了生境营造的相关理论,对影响屋顶的生境因子进行了梳理,还对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的概念、典型案例及其设计要点、地被植物群落组构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生境营造的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设计的理论框架。其次,从屋顶承载力与设计形式的匹配性、屋顶绿化应用场地类型划分、屋顶生境类型划分三方面构建了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场地评估的理论方法,同时根据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的生态及景观功能导向,提取了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的生态层面和景观层面的三个典型建设目标,采取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作为指导多目标导向下设计研究的依据。再次,本文在场地评估的基础上,从构造形式、种植基质、浇灌系统、植物选择与配置四方面,通过案例及理论研究的方法,对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的基础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并针对多目标导向提出设计方法的选择及优化。最后通过设计方法的总结与归纳,提出雨水滞蓄主导型、生物多样性以及景观效果提升主导型三种典型的设计模式,对其适用的屋顶场地特征进行阐述,并以沣西新城文化公园屋顶绿化项目为实践案例,将三种模式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阶段进行了理论实践应用,还对该方案的目标效益进行预评估。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提出了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的概念;(2)总结了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场地评估的方法,分析了三类典型目标及其影响因子;(3)总结了基于生境营造的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设计方法,并提出了三种目标导向下的设计模式;(4)基于实践案例总结了设计模式应用的技术流程和基本思路。
李峰[4](2020)在《建筑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分析影响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的因素,提出了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的优化控制措施。
王宏磊[5](2020)在《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以优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为主,随着民航旅客运载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提升,一、二线城市相继进入机场扩容之中。如何兼顾内部功能与外部形象是设计者们需要解决的根本命题。金属屋面作为航站楼重要外围护结构之一,对航站楼的室内空间环境与外在建筑形象有着关键性影响,但由于现阶段我国缺乏对金属屋面深化设计的重视,设计院把屋面设计任务转嫁给屋面加工厂家的设计模式,使其与建筑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从航站楼这一特定建筑类型出发,从建筑师的角度总结兼顾屋面技术与艺术的设计策略,对指导航站楼建筑实践、促进金属屋面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金属屋面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对航站楼建筑的金属屋面从建筑设计角度分析研究。论文首先对航站楼建筑和金属屋面进行了分析,对航站楼金属屋面的应用、特点及审美进行了研究,作为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与国内金属屋面厂家的合作对国内外30个大中型航站楼的金属屋面进行案例收集分析,总结出现阶段航站楼金属屋面应用的主流屋面类型、屋面构型、天窗设计、防水构造以及保温构造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在航站楼建筑中的适用性。并选取代表性的案例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设计特点总结。结合以上案例研究,对航站楼金属屋面的技术体系和技术难点进行解析,提出解决策略。最终基于提升屋面艺术表现力和实现优越的围护功能,从金属屋面整体设计、细部设计与可持续设计三个方面提出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策略。本文在对多个实际工程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践经验与设计理论,提出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的参考性框架,以具体的设计策略引导航站楼设计人员更好地进行设计实践。
杨亚杰[6](2020)在《福建永定土楼建筑文化展示馆工程设计项目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视,以生土为材料的传统民居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生土建筑因其较高的生态性价比和广泛的地域适应性在我国大量存在,但其固有的材料性能和力学缺陷使其逐渐沦为危房和贫困落后的象征。在我国,有关于现代生土建筑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缺乏系统的研究。在福建土楼集中分布的地区,生土材料由于可就地取材和良好的生态可持续性而被广泛应用,以生土为核心的传统建造工艺在当地已延续数百年,是当地村民的共同记忆。然而由于生土材料本身的局限性、建造技术的经验化以及空间营造的低效性,传统生土建筑正面临发展困境,当地传统生土营建技术与现代生活生产方式显得格格不入。在此背景下,恰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大会在福建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导师团队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客家民俗文化村开展现代生土建筑的示范与推广,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精神为指导方针,改善当地传统村落的发展困境,进而唤醒当地村民的集体记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永定土楼建筑文化展示馆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本文系统记录并梳理了永定土楼建筑文化展示馆从前期设计到施工完成的全过程,包括实地调研、制定原则与策略、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到驻场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导。首先,结合对永定地区调研分析,从当地气候条件因素、当地的传统营建工艺、当地的地理特性和资源条件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确定设计原则与策略;然后进行方案设计研究,包括基础分析、概念设计,在此基础上确定最终方案;再进行施工图设计研究,包括各部分的选型和设计;最后是驻场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导,着重介绍了当地建造工艺的现场实验与应用以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完成展示馆的建造。项目完成后,我们对建成效果进行了评价,从施工难度、经济性和能耗三个方面对设计原则与策略进行验证。本项目从设计到建造完成的全过程,也是现代生土建筑在福建地区的示范与推广的过程。此次实践进一步探索现代夯土建造技术应用及推广的可能性,培养了一批现代夯土工人;与此同时,本项目也充分挖掘与运用了当地的营建工艺,从当地传统营建工艺中探索现代夯土建筑在福建地区的生态潜能。
李文政[7](2020)在《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料的研究》文中认为利用磨细矿渣粉(GGBS)与水玻璃的碱激发反应,且使用成膜后高弹性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作为原材料制备聚合物水玻璃基新型防水涂料,参照JS防水涂料配方的设计理念(采用A、B双组份进行配料)。通过考察选择涂料的原材料,包括乳液的选取、水玻璃种类及模数的选定、矿渣粉的选取以及优化各物质的具体比例,之后根据GB/T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要求,对成膜后的防水涂膜进行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不透水性)测试,在满足国标要求的前提下,寻求该新型防水涂料的几组较优配方。主要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涂料配方:实验过程中采用三种不同类型的聚合物乳液,两种不同活性的矿渣粉,不同模数的水玻璃制备的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料。在满足成膜条件下,得到A组分中乳液与水玻璃的两组合适比例,即乳液与水玻璃的质量比应该选7∶3和4∶1。后期通过对成膜后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得到满足GB/T 23445-2009中关于涂膜力学性能要求的配方,即选用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水玻璃A,乳液与水玻璃的质量比为4∶1配方下,当水玻璃模数为1.75时,B组分采用与A组分等质量的S95矿粉,涂膜力学性能满足GB/T 23445-2009中要求的Ⅱ型技术指标。(2)水玻璃模数:水玻璃在该新型聚合物水玻璃基防水涂料体系中作为激发剂,水玻璃溶液的浓度、模数以及掺量对涂膜力学性能至关重要。通过对水玻璃模数为1.75的涂膜进行FT-IR测试,结果发现防水涂料中形成的C-S-H凝胶具有较高的聚合度;通过TG-DTG测试发现,这种新型防水涂料中C-S-H凝胶和CaCO3晶体的含量较高,乳液与水玻璃激发活化矿粉的反应程度较高;FE-SEM测试结果表明,新型防水涂料中存在纳米级的CaCO3晶体和CaCO3颗粒间的机械结合。(3)乳液选取:主要对比分析三种共聚物乳液对涂膜物理性能的影响,并从反应过程、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等方面探究影响其物理性能的内在原因。主要结论如下:与其他两种乳液制备的防水涂膜对比,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更适用于该新型防水涂膜,且涂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这是由于其反应程度最大,生成更多的C-S-H凝胶。
吴金贵[8](2020)在《长沙地区既有住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改造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沙地区夏季炎热漫长且冬季阴冷难耐,气候条件恶劣。然而该地区过去是非采暖地区,住宅设计往往不考虑节能措施,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非节能住宅拔地而起。如今,这些住宅普遍面临着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能耗高、室内热环境差等问题。因此,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该地区既有住宅进行低能耗改造,从而大幅度降低住宅能耗,提高室内舒适性,对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以长沙地区建造于1980-2005年间的既有非节能住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围护结构进行低能耗改造的策略。首先,通过走访调研,充分了解既有住宅围护结构现状和能耗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既有住宅围护结构在冬夏两季的传热过程及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因素。其次,借助国际公认的能耗模拟软件Energy Plus,分析了既有住宅达到低能耗水平时,采暖空调系统和围护结构各自的节能贡献比例,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了各围护结构采取不同节能措施对住宅能耗的影响,组合出针对长沙地区既有住宅采取不同节能措施时,围护结构的低能耗热工指标。接着,结合热工指标,对各围护结构现有的节能构造技术进行筛选和改进,得出适宜既有住宅围护结构进行低能耗改造的构造技术。其中,外墙主要有:外墙遮阳隔热保温、外墙反射隔热保温等;屋面主要有:反射隔热保温屋面、架空隔热保温屋面和复合保温种植模块屋面等;外窗主要有:加窗改造、换窗改造、节能窗加遮阳改造等。最后,对得出的热工指标和构造技术组成的改造策略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采取该改造策略,能较好达到低能耗的节能效果,并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对长沙市建筑节能改造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张乙川[9](2020)在《东北严寒地区住宅被动式节能优化设计研究 ——以黑龙江省为例》文中提出我国东北严寒地区冬季寒冷漫长,早晚温差大,年采暖时间普遍较长,该地区住宅每年用于采暖的能源消耗巨大,且每年新建住宅总量仍相当可观。在当今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住宅的节能性能意义重大,而采用适宜技术降低建筑能耗水平,使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环境,是缓解目前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问卷调研、图纸查阅、现场测试等方式,从建筑空间体形设计和围护结构两方面对东北严寒地区住宅节能现状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其次,结合调研结果,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得出了东北严寒地区住宅规划布局以及平面形状、平面长度、平面宽度、建筑层高与住宅采暖能耗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数值模拟并结合敏感性分析,探讨了围护结构对住宅节能的影响,得到不同围护结构节能性能参数对东北严寒地区住宅采暖能耗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换气次数>外窗太阳得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外墙传热系数>屋面传热系数>外墙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屋顶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朝向外窗节能敏感性发现:对于南向外窗来说,采暖能耗对于太阳得热系数的敏感性更高,南向外窗节能选型时应该重视太阳得热系数的提升,而对于东向、西向和北向外窗来说,采暖能耗对外窗传热系数更加敏感,不同朝向外窗节能选型时应进行差异化考虑。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各项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进行优选分析,并对各项被动式节能技术在具体案例建筑中的节能优化效果进行分析得到:在分别采用平面优化、层高优化、外墙节能优化、屋面节能优化、外窗选型优化之后,节能率分别为4.63%、5.59%、7.68%、4.1%、9.42%,而采用被动式节能综合优化方案可获得27.38%的节能效果。
姜娜娜[10](2020)在《探讨建筑工程中的屋面防水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逐渐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工程建筑项目的质量也开始关注。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建筑防水设计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决定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一旦建筑屋面防水设计出现纰漏,便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和居住者的舒适感。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深入分析影响屋面防水设计的种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以此加强屋面防水设计效果,提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
二、析建筑屋面设计新型防水材料的选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析建筑屋面设计新型防水材料的选用(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屋面防水技术及施工要点论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案例 |
2 建筑屋面防水设计的内容与基本原则 |
2.1 设计内容 |
2.2 基本原则 |
2.2.1 以防为主,防排结合 |
2.2.2 按级设防,契合防水要求 |
3 建筑屋面防水技术 |
3.1 屋面涂膜防水施工技术 |
3.2 刚性防水施工技术 |
4 建筑屋面防水施工要点 |
4.1 找平层施工 |
4.2 分隔缝施工 |
4.3 防水卷材施工 |
4.3.1 防水卷材铺设方向 |
4.3.2 防水卷材铺设顺序 |
4.3.3 防水卷材搭接 |
4.3.4 节点处理 |
4.4 隔汽层施工 |
4.5 保温层施工 |
5 建筑屋面防水施工过程的注意事项 |
5.1 合理设计排水系统 |
5.2 严格把控防水材料质量 |
5.3 建立健全施工质控体系 |
6 结语 |
(2)基于村民自建的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
1.2.1 研究范围 |
1.2.2 研究对象 |
1.2.3 相关概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 |
1.5.2 实地调研 |
1.5.3 归纳演绎 |
1.6 研究框架 |
2 关中既有民居建筑加建现状调研与分析 |
2.1 关中地区及其民居建筑概况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2.1.3 民居建筑概况 |
2.2 关中既有民居建筑加建动因 |
2.2.1 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 |
2.2.2 建筑材料的变化 |
2.2.3 结构体系的变化 |
2.3 关中既有民居建筑加建基础调研 |
2.3.1 调研简述 |
2.3.2 加建类型 |
2.3.3 加建实例 |
2.3.4 现状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3 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典型实例研究 |
3.1 案例一:采光天窗——帅家村村民自建实例 |
3.1.1 位置选择 |
3.1.2 遮阳构造 |
3.1.3 形式与结构 |
3.2 案例二:采光天窗——解放村施工队建造实例 |
3.2.1 位置选择 |
3.2.2 保温隔热构造 |
3.2.3 形式与结构 |
3.3 案例三:储物棚——韦庄村村民自建实例 |
3.3.1 位置选择 |
3.3.2 加固构造 |
3.3.3 形式与结构 |
3.4 案例四:储物棚——槐花村施工队建造实例 |
3.4.1 位置选择 |
3.4.2 排水构造 |
3.4.3 形式与结构 |
3.5 案例五:羊舍——南寨村村民自建实例 |
3.5.1 位置选择 |
3.5.2 漏粪构造 |
3.5.3 形式与结构 |
3.6 小结 |
4 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中的连接构造技术优化 |
4.1 承重结构连接构造技术优化 |
4.1.1 钢材与钢材的连接 |
4.1.2 钢材与地面的连接 |
4.2 围护结构连接构造技术优化 |
4.2.1 屋脊连接 |
4.2.2 屋面板连接 |
4.2.3 墙面板连接 |
4.2.4 墙角包边连接 |
4.3 与既有民居建筑墙体连接构造技术优化 |
4.3.1 钢材与墙面连接 |
4.3.2 加建建筑屋面与既有建筑墙面连接 |
4.3.3 加建建筑屋脊与既有建筑墙顶连接 |
4.3.4 加建建筑墙面与既有建筑墙顶连接 |
4.4 小结 |
5 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优化设计 |
5.1 典型户基本情况及加建设计思路 |
5.1.1 选取典型户 |
5.1.2 加建设计目标 |
5.2 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设计 |
5.2.1 采光天窗设计 |
5.2.2 储物棚设计 |
5.2.3 羊舍设计 |
5.3 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工作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附录一: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案例调研 |
致谢 |
(3)基于生境营造的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设计研究 ——以沣西新城文化公园屋顶绿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城市生态问题与屋顶绿化建设概况 |
1.1.2 西安地区屋顶绿化生态设计方法的需求 |
1.1.3 西安地区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生境营造的潜力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屋顶绿化的发展研究 |
1.3.2 屋顶绿化微观尺度设计研究现状 |
1.3.3 城市生境营造课题研究现状 |
1.3.4 生态理念的低维护地被植物设计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2.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
2.1 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概念的界定 |
2.1.1 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的相关概念 |
2.1.2 典型的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案例 |
2.1.3 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的技术要点 |
2.2 生境营造理论与方法 |
2.2.1 研究视角的确定 |
2.2.2 生境营造的概念 |
2.2.3 生境营造设计程序 |
2.2.4 屋顶绿化植物的主导生境因子 |
2.3 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地被植物群落组构理论 |
2.3.1 地被植物群落的概念 |
2.3.2 地被植物群落组构设计理论 |
2.3.3 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中地被植物的功能 |
2.4 本章小结 |
3.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前期场地评估与目标分析 |
3.1 屋顶承载力与设计形式的匹配性分析 |
3.1.1 屋顶绿化荷载分类 |
3.1.2 屋顶绿化荷载估算 |
3.1.3 不同形式的屋顶绿化荷载分析 |
3.2 屋顶绿化应用场地类型划分 |
3.2.1 按建筑的功能 |
3.2.2 按屋顶的使用情况 |
3.3 屋顶生境因子的引入与分析 |
3.3.1 屋顶绿化场地生境因子的提取 |
3.3.2 生境因子影响下的生境类型 |
3.3.3 屋顶绿化生境类型划分 |
3.4 基于生境营造的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建设目标分析 |
3.4.1 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建设目标总结 |
3.4.2 不同主导目标下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3 不同主导目标下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西安地区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设计研究 |
4.1 构造形式 |
4.1.1 结构式 |
4.1.2 模块式 |
4.1.3 预制植物毯式 |
4.1.4 不同主导目标下构造形式的选择与优化 |
4.2 种植基质 |
4.2.1 种植基质理化性质要求 |
4.2.2 种植基质类型 |
4.2.3 种植基质配比 |
4.2.4 不同主导目标下种植基质的选择与优化 |
4.3 浇灌系统 |
4.3.1 喷灌 |
4.3.2 滴灌 |
4.3.3 渗灌 |
4.3.4 浇灌系统管理方法 |
4.3.5 不同主导目标下灌溉系统的选择与优化 |
4.4 植物选择与配置 |
4.4.1 屋顶绿化地被植物应用调查 |
4.4.2 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地被植物选择 |
4.4.3 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地被植物组构方法 |
4.4.4 不同主导目标下地被植物组构的选择与优化 |
4.5 本章小结 |
5.设计模式构建与应用 |
5.1 设计模式构建 |
5.1.1 雨水滞蓄主导型 |
5.1.2 生物多样性主导型 |
5.1.3 景观效果提升主导型 |
5.2 沣西新城文化公园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设计应用 |
5.2.1 前期场地分析评估 |
5.2.2 确定设计目标 |
5.2.3 设计模式应用 |
5.2.4 目标效益预评估 |
5.3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 |
6.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表目录 |
附图附表 |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相关工作及成果 |
(4)建筑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的因素 |
1.1 施工准备阶段的影响因素 |
1.2 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2 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的优化控制技术 |
2.1 加强对施工前的防水技术优化 |
2.2 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技术监督管理 |
3 结语 |
(5)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航站楼快速建设背景 |
1.1.2 金属屋面在航站楼中的应用背景 |
1.1.3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现状问题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
1.3.1 研究对象界定 |
1.3.2 研究范围界定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资料法 |
1.5.2 比较研究法 |
1.5.3 案例分析法 |
1.5.4 图示分析法 |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框架 |
2 航站楼金属屋面概述 |
2.1 航站楼建筑概述 |
2.1.1 航站楼建筑构型 |
2.1.2 航站楼建筑特征 |
2.2 金属屋面概述 |
2.2.1 金属屋面的定义 |
2.2.2 金属屋面的系统分类 |
2.3 航站楼金属屋面概述 |
2.3.1 航站楼金属屋面应用发展 |
2.3.2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应用动因 |
2.3.3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特点 |
2.4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设计要素 |
2.4.1 金属屋面构型设计 |
2.4.2 金属屋面系统选型 |
2.4.3 金属屋面细部构造 |
2.4.4 金属屋面的节能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应用及实例研究 |
3.1 调研的目的、对象和方式 |
3.1.1 调研目的 |
3.1.2 调研对象 |
3.1.3 调研方式 |
3.2 航站楼金属屋面应用类型研究 |
3.2.1 金属屋面的板型体系 |
3.2.2 金属屋面构型设计 |
3.2.3 金属屋面采光天窗形式 |
3.2.4 金属屋面的防水构造 |
3.2.5 金属屋面的保温构造 |
3.3 国内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实例解析 |
3.3.1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
3.3.2 北京大兴机场航站楼 |
3.3.3 桂林两江机场T2航站楼 |
3.3.4 昆明长水机场航站楼 |
3.3.5 深圳宝安机场T3航站楼 |
3.4 国外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解析实例 |
3.4.1 日本关西国际机场航站楼 |
3.4.2 西班牙马德里巴拉哈斯国际机场T4航站楼 |
3.5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问题总结 |
3.6 本章小结 |
4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艺术表现与技术难点 |
4.1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艺术表现 |
4.1.1 表皮处理 |
4.1.2 平面构成 |
4.1.3 立体造型 |
4.2 航站楼金属屋面技术难点分析 |
4.2.1 航站楼金属屋面抗风设计 |
4.2.2 航站楼金属屋面防水设计 |
4.2.3 航站楼金属屋面声学设计 |
4.2.4 航站楼金属屋面防雷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策略 |
5.1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原则 |
5.1.1 构造合理原则 |
5.1.2 技术适宜原则 |
5.1.3 形式美观原则 |
5.2 航站楼金属屋面整体设计 |
5.2.1 基于围护功能 |
5.2.2 基于空间需求 |
5.2.3 基于建筑表现 |
5.3 航站楼金属屋面细部设计 |
5.3.1 适宜的屋面选型 |
5.3.2 合理的采光窗设计 |
5.3.3 科学的构造设计 |
5.4 航站楼金属屋面可持续设计 |
5.4.1 金属屋面性能优化 |
5.4.2 屋面节能技术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研究总结 |
6.2 航站楼金属屋面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图录 |
表录 |
致谢 |
(6)福建永定土楼建筑文化展示馆工程设计项目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生态可持续建筑 |
1.1.2 传统生土建筑及其发展现状 |
1.2 项目背景 |
1.2.1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
1.2.2 现代生土建筑 |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框架 |
1.5.2 研究方法 |
2 设计策略研究 |
2.1 气候条件因素 |
2.1.1 当地气候条件要素概述 |
2.1.2 传统建筑气候适应性表达 |
2.1.3 考虑气候因素的设计策略 |
2.2 源于当地的传统营建工艺 |
2.2.1 当地传统夯土建筑建造经验 |
2.2.2 当地传统建造工艺的发掘 |
2.3 地理特性与资源条件因素 |
2.3.1 当地地理特性与建筑的联系 |
2.3.2 资源条件因素 |
2.3.3 考虑地理和资源因素的设计策略 |
2.4 本章小结 |
2.4.1 设计原则 |
2.4.2 设计策略 |
3 方案设计研究 |
3.1 基础分析 |
3.1.1 村落概况分析 |
3.1.2 功能需求分析 |
3.1.3 基地分析 |
3.1.4 传统建筑形制分析 |
3.2 概念设计 |
3.2.1 概念生成 |
3.2.2 方案对比 |
3.3 方案设计 |
3.3.1 功能分布 |
3.3.2 流线组织 |
3.3.3 剖面分析 |
3.3.4 日照分析 |
3.3.5 室内设计 |
3.4 最终方案 |
3.4.1 方案效果 |
3.4.2 方案图纸 |
3.5 本章小结 |
4 施工图设计研究 |
4.1 基础选型与设计 |
4.1.1 夯土建筑基础的做法研究 |
4.1.2 本项目基础选型分析与设计 |
4.2 结构选型与设计 |
4.2.1 主体结构体系 |
4.2.2 现代夯土建筑的结构体系 |
4.2.3 本项目的结构设计 |
4.3 屋顶选型与设计 |
4.3.1 当地常规建筑屋面做法 |
4.3.2 本项目的屋面构造设计 |
4.4 材料选择与设计 |
4.4.1 夯土墙的建构与设计 |
4.4.2 当地石材的建构与设计 |
4.4.3 竹篱笆墙的建构与设计 |
4.4.4 PTFE膜幕墙的建构与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驻场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导 |
5.1 施工综合介绍 |
5.1.1 施工前准备工作 |
5.1.2 施工组织方式 |
5.1.3 施工流程介绍 |
5.1.4 施工设备与材料 |
5.2 当地建造工艺的现场试验与应用 |
5.2.1 基础施工 |
5.2.2 钢结构施工 |
5.2.3 木纹混凝土墙浇筑 |
5.2.4 河卵石墙砌筑 |
5.2.5 夯土墙夯筑 |
5.2.6 屋面铺设 |
5.2.7 室内地面处理 |
5.2.8 室外工程 |
5.3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
5.4 建成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6 评价与总结 |
6.1 预期性能 |
6.1.1 施工难度评估 |
6.1.2 经济性评估 |
6.1.3 能耗评估 |
6.2 综合评价 |
6.2.1 当地建造工艺的发掘与运用 |
6.2.2 现代夯土建造技术应用及推广 |
6.3 总结与展望 |
6.3.1 总结 |
6.3.2 不足与反思 |
6.3.3 收获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录 |
表录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施工图纸 |
(7)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建筑物渗漏原因及其危害 |
1.2. 建筑工程解决渗漏问题的主要措施 |
1.3. 防水涂料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研究历程 |
1.3.1. 防水涂料国内发展现状及研究历程 |
1.3.2. 防水涂料国外发展现状及研究历程 |
1.4.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概述 |
1.4.1.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1.4.2.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分类[52] |
1.4.3.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配方组成 |
1.4.4.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成膜机理 |
1.4.5.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优点及存在的不足 |
1.5. 一种新型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料概述 |
1.6. 本文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目的 |
1.6.2. 技术路线示意图 |
2. 防水涂膜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方法 |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
2.2. 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膜的制备 |
2.3.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料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 |
2.3.1. 乳液含水率的测试 |
2.3.2. 涂料固含量的测试 |
2.3.3. 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膜的性能测试 |
2.3.4. 不透水性 |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测试 |
2.3.6. 红外光谱测试 |
2.3.7. 微量热议测试 |
2.3.8. 差热分析仪测试 |
2.3.9. XRD分析测试 |
3. 防水涂膜表观及力学性能的测试 |
3.1. 引言 |
3.2. A组分的初步选取 |
3.2.1. 实验 |
3.2.2. 结果与讨论 |
3.2.3. 本节小结 |
3.3. 探究A组分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力学性能 |
3.3.1. 实验 |
3.3.2. 结果与讨论 |
3.3.3. 本节小结 |
3.4. 探究A组分丙烯酸Ⅰ型乳液的力学性能 |
3.4.1. 实验 |
3.4.2. 结果与讨论 |
3.4.3. 本节小结 |
3.5. 探究A组分丙烯酸Ⅱ型乳液的力学性能 |
3.5.1. 实验 |
3.5.2. 结果与讨论 |
3.5.3. 本节小结 |
3.6. 本章小结 |
4. 水玻璃模数对防水涂膜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 |
4.1. 引言 |
4.2. 实验 |
4.2.1. 原材料制备 |
4.2.2 防水涂料的组成 |
4.2.3. 试件的制备 |
4.2.4 防水涂膜在不同条件下的拉伸试验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防水涂膜的拉伸性能 |
4.3.2. 防水涂膜的不透水性 |
4.3.3. 微观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5. 不同乳液对防水涂膜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 |
5.1. 引言 |
5.2. 实验 |
5.2.1. 原材料 |
5.2.2. 涂膜的制备 |
5.2.3. 微观测试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不同乳液对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
5.3.2. 反应放热分析 |
5.3.3. FT-IR分析 |
5.3.4. XRD分析 |
5.3.5. TG-DTG分析 |
5.3.6. FE-SEM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长沙地区既有住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改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介绍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1.3.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的界定 |
1.4.1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4.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2章 长沙地区既有住宅现状 |
2.1 长沙市地理和气候条件 |
2.1.1 长沙市地理概况 |
2.1.2 长沙市的气候特征 |
2.2 调研对象和内容 |
2.2.1 调研对象 |
2.2.2 调研内容 |
2.3 长沙地区既有住宅基本情况调研 |
2.3.1 既有住宅房龄结构和建筑形式 |
2.3.2 既有住宅层数及每层户数 |
2.3.3 既有住宅屋面形式及户型厅室情况 |
2.3.4 既有住宅户型面积及平面情况 |
2.4 长沙地区既有住宅围护结构现状 |
2.4.1 既有住宅外墙现状 |
2.4.2 既有住宅屋面现状 |
2.4.3 既有住宅外窗现状 |
2.4.4 既有住宅楼梯间现状 |
2.5 长沙地区既有住宅能耗现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既有住宅低能耗改造方法研究 |
3.1 围护结构的保温与隔热的概述 |
3.1.1 保温与隔热的基本概念 |
3.1.2 保温与隔热的主要区别 |
3.2 围护结构传热过程及影响分析 |
3.2.1 冬季围护结构传热过程及影响 |
3.2.2 夏季围护结构传热过程及影响 |
3.3 住宅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1 冬季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
3.3.2 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
3.4 住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改造方法 |
3.4.1 提高围护结构传热阻 |
3.4.2 减少围护结构太阳辐射得热 |
3.4.3 提高外窗气密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围护结构低能耗改造热工指标策略研究 |
4.1 低能耗指标的研究方案 |
4.2 典型建筑模型的确定 |
4.3 参照建筑参数设定 |
4.3.1 住宅围护结构参数设定 |
4.3.2 内外扰参数设定 |
4.4 节能贡献率的分解确定 |
4.4.1 参照建筑能耗水平的验证 |
4.4.2 国内各空调品牌能效调研 |
4.4.3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贡献率的确定 |
4.5 围护结构对既有住宅节能的影响 |
4.5.1 外墙对既有住宅节能的影响 |
4.5.2 屋面对既有住宅节能的影响 |
4.5.3 外窗对既有住宅节能的影响 |
4.6 围护结构低能耗热工指标的确定 |
4.6.1 围护结构仅做保温的情况 |
4.6.2 围护结构既保温又隔热的情况 |
4.6.3 围护结构低能耗热工指标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围护结构低能耗改造构造技术策略研究 |
5.1 外墙低能耗改造 |
5.1.1 外墙保温构造技术筛选 |
5.1.2 外墙隔热构造技术筛选 |
5.1.3 外墙低能耗改造构造技术 |
5.2 屋面低能耗改造 |
5.2.1 屋面保温构造技术筛选 |
5.2.2 屋面隔热构造技术筛选 |
5.2.3 屋面低能耗改造构造技术 |
5.3 外窗低能耗改造 |
5.3.1 节能外窗类型的筛选 |
5.3.2 外窗低能耗改造构造技术 |
5.4 公共楼梯间低能耗改造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围护结构低能耗改造策略的验证 |
6.1 改造案例基本信息 |
6.2 低能耗改造策略的运用 |
6.2.1 外墙低能耗改造 |
6.2.2 屋面低能耗改造 |
6.2.3 外窗低能耗改造 |
6.2.4 楼梯间改造 |
6.3 节能效果模拟及验证 |
6.3.1 节能效果 |
6.3.2 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一、本文结论 |
二、有待完善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附录 C 长沙地区既有住宅社区基本情况调查 |
附录 D 长沙地区既有住宅耗电情况调查 |
致谢 |
(9)东北严寒地区住宅被动式节能优化设计研究 ——以黑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第2章 东北严寒地区住宅现状调研分析 |
2.1 调研方案 |
2.2 东北严寒地区住宅空间体形设计现状 |
2.2.1 平面形状 |
2.2.2 平面长度与宽度 |
2.2.3 建筑层高 |
2.2.4 体形系数 |
2.3 东北严寒地区住宅围护结构现状 |
2.3.1 外墙 |
2.3.2 屋面 |
2.3.3 外窗 |
2.4 本章小节 |
第3章 东北严寒地区住宅空间体形设计对节能的影响 |
3.1 能耗模拟软件选择及参数设定 |
3.1.1 模拟软件选择 |
3.1.2 模型参数设定 |
3.2 建筑布局对节能的影响 |
3.3 建筑体形设计对节能的影响 |
3.3.1 平面形状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
3.3.2 平面长度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
3.3.3 平面宽度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
3.3.4 层高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东北严寒地区住宅围护结构对节能的影响 |
4.1 敏感性分析简介 |
4.2 围护结构设计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
4.2.1 模拟方案 |
4.2.2 墙体传热系数 |
4.2.3 屋面传热系数 |
4.2.4 外窗传热系数 |
4.2.5 外窗太阳得热系数 |
4.2.6 外墙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
4.2.7 屋顶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
4.2.8 围护结构气密性指标 |
4.2.9 围护结构各参数节能性能敏感性比较分析 |
4.3 窗墙比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
4.3.1 模拟方案 |
4.3.2 不同朝向窗墙比对室内太阳辐射得热量的影响 |
4.3.3 不同朝向窗墙比对采暖能耗的影响 |
4.4 不同朝向外窗热工性能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
4.4.1 模拟方案 |
4.4.2 不同朝向外窗传热系数对节能的影响 |
4.4.3 不同朝向外窗太阳得热系数对节能的影响 |
4.4.4 不同朝向外窗热工性能参数节能敏感性比较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东北严寒地区住宅被动式节能优化设计及效果分析 |
5.1 案例建筑概况 |
5.2 东北严寒地区住宅被动式节能优化设计 |
5.2.1 外墙节能技术优化 |
5.2.2 屋面节能技术优化 |
5.2.3 外窗节能技术优化 |
5.2.4 建筑平面优化 |
5.2.5 建筑层高优化 |
5.3 东北严寒地区住宅被动式节能优化效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探讨建筑工程中的屋面防水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建筑工程发生屋面漏水的原因 |
1.1建筑防水材料不合格 |
1.2防水施工不规范 |
1.3屋面防水设计不合理 |
1.4使用中维护与管理问题 |
2建筑工程屋面防水设计的主要方法 |
2.1屋面防水设计的几点要求 |
2.2屋面防水施工的几点要求 |
2.3投入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与管理 |
3结束语 |
四、析建筑屋面设计新型防水材料的选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屋面防水技术及施工要点论述[J]. 杨必青. 城市建筑, 2021(29)
- [2]基于村民自建的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技术研究[D]. 齐子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生境营造的低维护生态式屋顶绿化设计研究 ——以沣西新城文化公园屋顶绿化为例[D]. 黄琰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4]建筑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 李峰. 江西建材, 2020(05)
- [5]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研究[D]. 王宏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6]福建永定土楼建筑文化展示馆工程设计项目实践[D]. 杨亚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7]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料的研究[D]. 李文政.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8]长沙地区既有住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改造策略研究[D]. 吴金贵. 湖南大学, 2020(07)
- [9]东北严寒地区住宅被动式节能优化设计研究 ——以黑龙江省为例[D]. 张乙川.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10]探讨建筑工程中的屋面防水设计[J]. 姜娜娜. 四川水泥,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