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无机复合絮凝剂在化肥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稀土无机复合絮凝剂在化肥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稀土无机复合絮凝剂在化肥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代春吉[1](2019)在《基于工业明胶改性阳离子胶原蛋白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皮革生产加工大国,有着丰富的动物皮资源。据统计,每生产100 kg的成品革,就要产出超过300kg以上的皮革固体废弃物。因此,皮革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和高值化转化利用,不但可以解决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且可为其它行业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料或辅料。废弃钻井液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固液废弃物,对动植物、人类健康及周围环境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废弃钻井液的无害化处理已成为急需解决的行业问题。本论文以皮革含铬废革屑提取的工业明胶为原材料,制备了三种改性阳离子胶原蛋白,并将其应用于废弃钻井液的絮凝处理,为皮革含铬固体废弃物高值化转化和废弃钻井液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实现了“以废治污”的环保理念。同时改性阳离子胶原蛋白可被生物降解,有效降低了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根据水溶液聚合法和自由基聚合原理,在氮气保护条件下,以氧化还原引发剂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和焦亚硫酸钠(SPS)为引发剂,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阳离子单体,采用接枝共聚的方法对胶原蛋白进行改性,制备了阳离子胶原蛋白(PCDAC)。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复合酶用量、pH、温度、时间等水解条件对PCDAC絮凝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了 PCDAC制备过程中明胶的最佳水解条件,优化后PCDAC对模拟钻井废液浊度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9.3%。采用现代分析手段证实了胶原蛋白与DAC按照预期路线发生接枝反应,接枝改性改变了胶原蛋白光滑、规整的表面结构,PCDAC产物的表面粗糙度、疏松多孔性及表面积明显增大。为了进一步提高PCDAC的相对分子质量,以DA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对胶原蛋白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制备出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聚合阳离子胶原蛋白P(C-AM-DAC),并优化了该反应过程的最佳条件。实验证明了AM和DAC按照设计路线与胶原蛋白发生了接枝反应,制备得到的聚合阳离子胶原蛋白P(C-AM-DAC)的相对分子质量Mp达到17895,对模拟钻井废液浊度去除率提升至91.3%,相比于阳离子胶原蛋白PCDAC具有明显的效果提升。为了增加絮凝体的沉降速度和絮凝吸附能力,制备了含疏水基团的新型胶原蛋白。将含疏水基性单体丙烯酸丁酯(BA)、AM和DAC三相单体对胶原蛋白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出含疏水基阳离子胶原蛋白P(C-AM-DAC-BA),并综合采用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分析法对该反应过程的基本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证实了 AM、DAC和BA按照预期路线与胶原蛋白发生了接枝反应,最优条件下P(C-AM-DAC-BA)对模拟钻井废液浊度去除率高达93.2%,同时絮凝沉降速度有了显着提升。这说明借助含疏水基基团的含疏水基亲油特性和吸附-电中和原理,可以使含油钻井液更容易破乳达到除油的目的;同时悬浮物则更容易发生絮凝,从而提升了絮凝沉降速度。最后,以含疏水基胶原蛋白P(C-AM-DAC-BA)对模拟钻井废液浊度去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 P(C-AM-DAC-BA)用量、絮凝时间、pH、温度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得到含疏水基胶原蛋白P(C-AM-DAC-BA)最佳絮凝条件为:投加量500 mg/L、絮凝时间25 min、体系pH 5.0、絮凝温度35℃。含疏水基胶原蛋白P(C-AM-DAC-BA)具有pH使用范围宽、絮凝效果好、絮凝速度快等优点。从Zeta电位变化可知,体系pH的改变主要是降低了污水模型的电位值从而影响了絮凝效果,从不同絮凝时间絮体形貌上看,絮凝过程中絮体的形态是一个由疏密到紧凑的过程。首先,胶原蛋白链上接枝的DAC携带正电荷,通过“电荷中和”和“吸附架桥”作用吸附带负电荷的悬浮颗粒,形成一个大空间网络。最后,胶原蛋白网络链通过网捕作用进一步吸附悬浮颗粒,形成粗大絮体,以达到絮凝效果。

邓琼鸽[2](2017)在《稀土掺杂Fe/C复合材料处理含As(Ⅲ)废水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采用稀土二氧化铈、铁粉、活性炭粉末为原材料,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稀土掺杂Fe/C复合球状材料来处理含As(Ⅲ)废水,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通过设计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来确定材料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材料处理不同性质含As(Ⅲ)废水的效果,对吸附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拟合。最后进行了解吸实验来测试材料的再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稀土掺杂Fe/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从主到次的排列顺序为:焙烧温度、Fe/C质量比、Ce02质量分数。最优方案为:Fe/C质量比为1:1、Ce02质量分数为3%、焙烧温度为600℃。在此条件下制备所得的稀土掺杂Fe/C复合材料对于废水中As(Ⅲ)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4.87%。(2)材料的表征结果: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结晶度较好,且温度的改变不会影响晶体的形成,吸附后的材料没有新的晶体产生,材料吸附的As(Ⅲ)没有进入到品格内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材料吸附过程中C-O键在吸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发现稀土二氧化铈有利于增大材料的比表面积。(3)对影响吸附效果的废水性质进行分析,发现在材料投加量为0.75g、废水初始As(Ⅲ)浓度为10mg/L、废水初始pH值为6的条件下,反应2小时后材料对于As(Ⅲ)的去除率可达99.04%。(4)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As(Ⅲ)初始浓度分别为10mg/L、20mg/L、30mg/L时,材料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1.255mg/g、2.311mg/g、3.890mg/g。材料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方程。(5)在303K、313K、323K的温度下对材料的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稀土掺杂Fe/C复合材料对于As(Ⅲ)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材料的吸附位在整个表面有部分的均匀分布,但是更多的是非均匀分布。通过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表明材料的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且升温不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6)对吸附后材料进行解吸实验,结果表明0.8mol/L的NaOH溶液对材料的解吸效果良好,解吸率可达96.36%,说明材料的可再生性能良好。

任志坤[3](2014)在《絮凝法处理含油污水》文中认为在综合分析目前常用的含油污水处理方法后,采用絮凝法对盘锦炼油厂排放的污水进行了处理。通过絮凝剂的遴选试验,确定所用的絮凝剂为硫酸铝、硫酸铝钾、壳聚糖,主要利用了破乳机理和架桥凝聚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明矾-壳聚糖和硫酸铝-壳聚糖的复合配剂处理含油污水的效果进行了条件试验,考察了不同用量时的处理效果。试验中对上清液的透光值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明矾-壳聚糖复配比硫酸铝-壳聚糖复配效果好,且明矾-壳聚糖配比为4∶5时,絮凝效果最好。

黄欣毅[4](2013)在《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壳聚糖原料来源广泛、无毒、可生物降解,被视为水处理的理想材料。目前,壳聚糖直接作为絮凝剂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壳聚糖只能在酸性水溶液中溶解,无法满足在成分更为复杂的水体中使用。因此,本文选择化学修饰的方法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合成一系列新型的壳聚糖絮凝剂。旨在提高壳聚糖的絮凝效果,拓宽壳聚糖的应用范围。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工作:1.概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絮凝剂的研究进展。2.分别利用一氯乙酸、3-氮-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碘甲烷等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合成了具有水溶性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N-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O-羧甲基-N-三甲基壳聚糖季铵盐(TMCMC)及O-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N-三甲基壳聚糖季铵盐(TMHTMAPC)。通过红外光谱(IR)进行结构表征。以湖水的浊度去除率为基准,探索了各絮凝剂的最佳合成条件,并对各合成产物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对比。3.以湖水为研究对象,将制得的O-CMC、HTCC、TMCMC及TMHTMAPC用于絮凝实验,并与其它几种常用的絮凝剂进行了对比。考察了投加量、pH值、搅拌时间、水样温度、初始浊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四种壳聚糖衍生物的絮凝性能均优于原始壳聚糖及聚丙烯酰胺。其中HTCC和TMCMC的絮凝效果受pH值影响较小,水温对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影响不大。在投加量超过70mg/L时,四种絮凝剂除浊效果依次为HTCC>TMCMC>TMHTMAPC>O-CMC,最佳搅拌时间为先快速搅拌2min,然后再慢速搅拌20-25min。在各自的最佳条件下,除浊率均能达到90%以上。

周谨[5](2012)在《稀土复合型混凝剂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面分析稀土复合混凝剂混凝机理,重点研究稀土复合混凝剂应用现状,并且对稀土复合混凝剂目前问题、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史冬雪[6](2012)在《碱式稀土混凝剂的制备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焦化废水的组成及污染都具有特殊性,现行的处理工艺和药剂对其处理费用高,且深化处理后还是很难达到排放标准。针对焦化废水处理的现状,论文中研制了一种碱式稀土混凝剂,确定了混凝剂制备及混凝的最佳条件。同时,与焦化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四种混凝剂进行了实验对比和分析。利用某稀土精矿和碱液混合反应来制取碱式稀土混凝剂,在制备过程中对碱溶液浓度、稀土加入量、反应时间、水浴时间和水浴温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以处理水浊度为评价指标的最佳制备条件: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00mL,稀土精矿7g,反应时间5h,水浴(60℃)时间2h。对某焦化废水深化处理沉淀池出水进行了混凝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浊度去除率可达98%以上,CODCr去除率达70%,原水的pH值由5升高到7左右呈中性,色度由83度降低到5度;混凝最佳条件:浊度范围30-300NTU之间, pH值范围5-8之间,水利搅拌条件为快搅300rad/min,时长1min;中速搅拌100rad/min,时长10min;慢速搅拌30rad/min,时长10min;沉淀时间10min。实验对比分析了碱式稀土混凝剂与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铁、M180和LD101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碱式稀土混凝剂处理的:浊度、CODCr、色度去除率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四种混凝剂;其污泥比阻小和污泥脱水性能好,有利于后续处理。

杨维[7](2012)在《稀土钕改性高炉瓦斯灰和炼铝灰渣制备絮凝剂的研究》文中提出高炉瓦斯灰和炼铝废渣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因其成分复杂排放量大,如果不进行处理,对环境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实验以该两种工业废渣为原料合成聚合铝铁絮凝剂(?)’AFC,研究自制(?)AFC,在稀土钕改性前后絮凝剂中Al、 Fe形态分布及变化,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稀土钕改性絮凝剂(Nd-PAFC)的最佳合成条件,测量模拟废水的处理中污染指标的去除效率,探讨稀土钕对聚合铝铁絮凝剂改性机理。实验结论如下:(1)铝铁摩尔比、絮凝剂碱化度B和稀土钕添加量对聚合铝铁絮凝剂中的铝铁形态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当铝铁摩尔比为1:3时[Al+Fe]b的含量最高;[Al+Fe]b的含量随碱化度的增大而增大,在B=2.0时[Al+Fe]b的含量最高;在絮凝剂的合成过程中加入稀土钕提高了[Al+Fe]b的含量,在最佳的稀土钕添加量下,[Al+Fe]b的含量提高了4.3%。自制PAFC和Nd-PAFC的表征结构特性表明,稀土钕在提高絮凝剂有效成分的同时,也促进了絮凝剂中Al3+、Fe3+和-OH的聚合程度。(2)单因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絮凝剂添加量下,铝铁摩尔比为1:1的聚合铝铁絮凝剂和碱化度2.0的絮凝剂对废水悬浮物SS去除率最高。正交试验确定改性絮凝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铝铁摩尔比为1:3,碱化度为2.0,稀土钕添加量为0.0028mol/L。在最佳的稀土钕改性条件下,Nd-PAFC的去除效果比自制PAFC高4.47%。(3)通过自制(?)PAFC和Nd-PAFC对模拟废水处理的对比实验可看出:在实验确定的有效pH范围内,改性前后的絮凝剂对模拟乳制品废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最佳投加量下,Nd-PAFC对模拟乳制品废水中CODCr、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均高于自制(?)PAFC; Nd-PAFC与自制PAFC相比,Nd-PAFC具有处理效果好、最佳投加量少的特点。本实验结果验证了透射电镜对稀土钕改性聚合铝铁絮凝剂(Nd-PAFC)分析的枝化度大,在絮凝过程中,卷扫作用明显的理论结果,丰富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作用机理的理论知识。利用稀土钕改性以高炉瓦斯灰和炼铝灰渣为原料合成的絮凝剂,为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并为乳制品废水的絮凝预处理工艺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杜鹃[8](2010)在《纳米聚硅酸硫酸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基础上,将聚硅酸硫酸铝铁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研究了纳米聚硅酸硫酸铝铁絮凝剂(Nano-PSAFS)的制备与应用,并用Nano-PSAFS对景观水、灞河水以及印染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采用活化一定时间的聚硅酸、硫酸铝(Al2(SO4)3.18H2O)和硫酸铁(Fe(SO4)3.xH2O)溶液配制成不同比例的溶液在恒温器上搅拌、加热并调节到预定水解度;在搅拌的同时加入一定量的硬脂酸钠表面活性剂,在40KHz的超声波粉碎作用下处理一定时间后,停止搅拌、自然冷却,得到纳米聚硅酸硫酸铝铁絮凝剂。确定了最佳水力条件:快搅速度为300r/min,快搅时间为2min;慢搅速度为60r/min,慢搅时间为5min;进一步研究絮凝剂的投药量、pH值、废水水样的温度和浊度以及沉降时间对Nano-PSAFS絮凝性能的影响。为探讨Nano-PSAFS的应用性能,将Nano-PSAFS与PSAFS、PAC做对比,应用于校园景观水、灞河水、印染废水的处理中,结果表明处理效果均优于PSAFS和PAC:(1)应用于校园景观湖水的处理,具有良好的除浊效果,对COD和SS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2)应用于灞河水处理中,不但具有较好的除浊效果,且当投药量为40mg/L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5.18%,但是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明显;(3)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Nano-PSAFS絮凝剂在pH=7,投药量为220mg/L左右的时候,达到了最佳处理效果,COD去除率为95.68%,对色度的去除率达到93.4%。总体而言,Nano-PSAFS絮凝处理效果要优于常见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

刘晓侠[9](2010)在《基于羧基化淀粉的螯合功能化絮(助)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学位论文评述了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地位和现阶段国内外对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絮凝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为本论文的创新找出指导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学论文的选题意义。淀粉是天然的D型糖苷聚合物,因为价廉、可再生、无毒、可生物降解以及可溶解的特性淀粉被广泛应用与食品、环境工程、药学、纺织品等工业中。本论文通过对可溶性淀粉羧甲基化、丙烯酰胺接枝、黄原酸化的改性制备出带有弱酸性官能团的羧甲基化淀粉助凝剂,并对高浓度金属废水进行絮凝试验研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预期的去除效果。纳米凹凸棒(ATT)经功能化改性与酰基化淀粉在DMF作为溶剂的条件下化学复合后,再和丙烯酰胺、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得到羧甲基淀粉复合凹凸棒接枝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固体助凝剂。所得的助凝剂经过对高浓度铜离子和铅离子废水进行絮凝和混凝实验表明,该助凝剂处理金属废水絮体较大,对铜离子和铅离子的去除效果均可达到99%以上。本学位论用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的方法去除低浓度的氰化物废水。并根据需要设计合成一种新的两性助凝剂——羧甲基化淀粉与丙烯酰胺和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得到两性絮凝剂。所得的絮凝剂经过铜离子的搭桥作用既可以与氰化物形成螯合物而沉降,同时因带有可离子交换的季铵盐离子能与氰化物进行离子交换。絮凝剂是可生物降解的天然改性高分子聚合物,所得沉降的氰化物絮凝体可降解破坏氰化物,也可焚烧破坏氰化物,无二次污染。

周谨[10](2009)在《稀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国内稀土金属在废水处理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总结了稀土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含磷、氨氮、砷、氟、铬、镉等废水处理中的效果,讨论了稀土复合混凝剂和稀土催化剂在染料、助剂、化工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为找到高效环保的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提供了依据。

二、稀土无机复合絮凝剂在化肥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稀土无机复合絮凝剂在化肥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工业明胶改性阳离子胶原蛋白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明胶
        1.1.1明胶的来源和性质
        1.1.2 明胶的提取方法
        1.1.3 明胶的改性处理方法
        1.1.4 明胶的实际应用
    1.2 钻井废弃液
        1.2.1 钻井废弃液的组成和性质
        1.2.2 钻井废弃液的特点
        1.2.3 钻井废弃液的危害
        1.2.4 钻井废弃液的处理方法
    1.3 絮凝剂的分类
        1.3.1 无机絮凝剂
        1.3.2 有机絮凝剂
        1.3.3 复合型絮凝剂
        1.3.4 微生物絮凝剂
    1.4 高分子类絮凝剂絮凝机理
        1.4.1 胶体的稳定性及DLVO理论
        1.4.2 双电层压缩机理
        1.4.3 吸附电中和机理
        1.4.4 吸附架桥作用机理
        1.4.5 网捕沉淀机理
    1.5 本课题的提出
    1.6 研究思路及内容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2 DAC接枝改性阳离子胶原蛋白的制备和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
        2.1.2 DAC接枝改性阳离子胶原蛋白的制备
        2.1.3 DAC接枝改性阳离子胶原蛋白合成机理
        2.1.4 明胶水解单因素实验
        2.1.5 明胶水解的响应面实验设计
        2.1.6 阳离子胶原蛋白PCDAC结构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复合酶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2.2.2 明胶水解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2.2.3 明胶水解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2.2.4 明胶水解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2.2.5 明胶水解过程的响应面法优化
        2.2.6 胶原蛋白及改性产物表征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DAC/AM接枝改性聚合阳离子胶原蛋白的制备和表征
    3.1 实验部分
        3.1.1 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
        3.1.2 DAC/AM接枝改性阳离子胶原蛋白的制备
        3.1.3 DAC/AM接枝改性聚合阳离子胶原蛋白制备单因素实验
        3.1.4 DAC/AM接枝改性聚合阳离子胶原蛋白制备响应面实验设计
        3.1.5 DAC/AM接枝改性聚合阳离子胶原蛋白结构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DAC/AM接枝改性聚合阳离子胶原蛋白制备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3.2.2 DAC/AM接枝改性聚合阳离子胶原蛋白制备响应面实验结果与分析
        3.2.3 DAC/AM接枝改性聚合阳离子胶原蛋白表征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BA/AM/DAC接枝改性含疏水基阳离子胶原蛋白的制备和表征
    4.1 实验部分
        4.1.1 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
        4.1.2 BA/AM/DAC接枝改性含疏水基阳离子胶原蛋白的制备
        4.1.3 BA/AM/DAC接枝改性含疏水基阳离子胶原蛋白制备单因素实验
        4.1.4 BA/AM/DAC接枝改性含疏水基阳离子胶原蛋白制备响应面实验设计
        4.1.5 BA/AM/DAC接枝改性含疏水基阳离子胶原蛋白结构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BA/AM/DAC接枝改性含疏水基阳离子胶原蛋白制备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4.2.2 BA/AM/DAC接枝改性含疏水基阳离子胶原蛋白制备响应面实验结果与分析
        4.2.3 BA/AM/DAC接枝改性含疏水基阳离子胶原蛋白表征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含疏水基阳离子胶原蛋白的絮凝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
        5.1.2 P(C-AM-DAC-BA)絮凝效果评价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P(C-AM-DAC-BA)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5.2.2 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5.2.3 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5.2.4 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5.3 P(C-AM-DAC-BA)絮凝性能及絮凝机理
        5.3.1 P(C-AM-DAC-BA)与CPAM絮凝效果的对比
        5.3.2 P(C-AM-DAC-BA)对COD_(cr)值的影响
        5.3.3 Zeta电位和pH的关系
        5.3.4 不同絮凝时间下的絮体形态
        5.3.5 P(C-AM-DAC-BA)絮凝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稀土掺杂Fe/C复合材料处理含As(Ⅲ)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体砷污染现状
        1.1.1 水体中砷的来源
        1.1.2 水体中砷的危害
    1.2 国内外含砷废水修复技术
        1.2.1 沉淀法
        1.2.2 离子交换法
        1.2.3 膜分离技术
        1.2.4 生物法
        1.2.5 吸附法
    1.3 Fe/C复合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3.1 Fe/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2 Fe/C复合材料的作用机理
    1.4 稀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5 课题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
        1.5.1 课题研究意义
        1.5.2 课题研究目的
        1.5.3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化学试剂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1.3 实验废水
    2.2 分析方法
        2.2.1 As的测定
        2.2.2 材料的表征
        2.2.3 数据处理方法
    2.3 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
        2.3.1 稀土掺杂Fe/C复合材料的制备
        2.3.2 吸附实验
        2.3.3 材料再生实验
        2.3.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稀土掺杂Fe/C复合材料的制备条件研究
    3.1 稀土掺杂Fe/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单因素优化
        3.1.1 Fe/C质量比
        3.1.2 CeO2质量分数
        3.1.3 焙烧温度
    3.2 正交优化实验结果及讨论
    3.3 表征结果分析
        3.3.1 X射线衍射分析
        3.3.2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3.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稀土掺杂Fe/C复合材料对含As(Ⅲ)废水处理效果研究
    4.1 静态实验
        4.1.1 材料投加量对除As(Ⅲ)效果的影响
        4.1.2 废水初始浓度对除As(Ⅲ)效果的影响
        4.1.3 废水初始pH值对除As(Ⅲ)效果的影响
        4.1.4 反应时间对除As(Ⅲ)效果的影响
        4.1.5 共存离子对除As(Ⅲ)效果的影响
    4.2 吸附热力学分析
        4.2.1 吸附热力学理论
        4.2.2 稀土掺杂Fe/C复合材料吸附含As(Ⅲ)废水的吸附等温线拟合
    4.3 吸附动力学分析
        4.3.1 吸附动力学理论
        4.3.2 稀土掺杂Fe/C复合材料吸附含As(Ⅲ)废水的吸附动力学分析
    4.4 材料再生实验
        4.4.1 实验方法
        4.4.2 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絮凝法处理含油污水(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1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单独投无机絮凝剂的用量试验
    2.2 有机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的复配试验
        2.2.1 壳聚糖用量一定, 无机絮凝剂的最佳用量
        2.2.2 无机絮凝剂用量一定, 壳聚糖的最佳用量
3 结果与讨论
    3.1 絮凝剂的种类和选择原则
    3.2 单絮凝剂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3.3 单絮凝剂用量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3.3.1 使用硫酸铝处理污水的最佳用量
        3.3.2 使用硫酸铝钾处理污水的最佳用量
        3.3.3 使用硫酸高铁处理污水的最佳用量
    3.4 硫酸铝与壳聚糖复配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3.4.1 壳聚糖用量一定, 硫酸铝的最佳用量
        3.4.2 硫酸铝用量一定, 壳聚糖的最佳用量
    3.5 硫酸铝钾与壳聚糖复配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3.5.1 壳聚糖用量一定, 硫酸铝钾的最佳用量
        3.5.2 硫酸铝钾用量一定, 壳聚糖的最佳用量
4 结语

(4)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1.1 饮用水净化处理
        1.1.2 印染废水处理
        1.1.3 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
        1.1.4 造纸废水处理
        1.1.5 其它方面的应用
    1.2 絮凝剂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1.2.1 无机絮凝剂
        1.2.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2.3 复合型絮凝剂
    1.3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选题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实验试剂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2 O-CMC、HTCC、TMCMC 及 TMHTMAPC 的制备
        2.2.1 O-CMC 的制备
        2.2.2 HTCC 的制备
        2.2.3 TMC 的制备
        2.2.4 TMCMC 的制备
        2.2.5 TMHTMAPC 的制备
    2.3 O-CMC 及 HTCC 的表征
        2.3.1 红外光谱测定
        2.3.2 热重分析
    2.4 取代度的测试
        2.4.1 O-CMC 取代度的测定
        2.4.2 HTCC 取代度的测定
    2.5 絮凝性能测试
第三章 壳聚糖季铵盐的合成研究
    3.1 产物的结构表征
        3.1.1 O-CMC 红外结果
        3.1.2 HTCC 红外结果
        3.1.3 TMCMC,TMHTMAPC 的红外结果
        3.1.4 O-CMC 及 HTCC 热重结果
        3.1.5 TMCMC 和 TMHTMAPC 热重分析结果
    3.2 反应条件对 O-CMC 取代度及絮凝性能的影响
        3.2.1 碱化时间对 O-CMC 取代度及絮凝性能的影响
        3.2.2 NaOH 浓度对 O-CMC 取代度及絮凝性能的影响
        3.2.3 反应时间对 O-CMC 取代度及絮凝性能的影响
        3.2.4 一氯乙酸加入量对 O-CMC 取代度及絮凝性能的影响
    3.3 反应条件对 HTCC 取代度及絮凝性能的影响
        3.3.1 CHPTMA 用量对 HTCC 取代度及絮凝性能的影响
        3.3.2 反应时间对 HTCC 取代度及絮凝性能的影响
        3.3.3 反应温度对 HTCC 取代度及絮凝性能的影响
        3.3.4 取代度对 HTCC 絮凝效果的影响
    3.4. 反应条件对 TMCMC 絮凝性能的影
        3.4.1 反应时间对 TMCMC 絮凝性能的影响
        3.4.2 碱化时间对 TMCMC 絮凝性能的影响
        3.4.3 一氯乙酸添加量对 TMCMC 絮凝性能的影响
        3.4.4 氢氧化钠用量对 TMCMC 絮凝性能的影响
    3.5 反应条件对 TMHTMAPC 絮凝效果的影响
        3.5.1 反应时间对 TMHTMAPC 絮凝效果的影响
        3.5.2 CHPTMA 用量对 TMHTMAPC 絮凝效果的影响
        3.5.3 碱化时间对 TMHTMAPC 絮凝效果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壳聚糖季铵盐絮凝剂对湖水的絮凝作用研究
    4.1 结果与讨论
        4.1.1 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4.1.2 pH 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4.1.3 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4.1.4 水样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4.1.5 起始浊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4.2 不同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比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稀土复合型混凝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稀土复合混凝剂机理
2 稀土复合混凝剂的应用
    2.1 稀土复合混凝剂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2.2 稀土型复合混凝剂处理制革废水
    2.3 稀土复合混凝剂处理城市污水
    2.4 稀土型混凝剂处理其它污水
3 稀土复合混凝剂研究问题及展望

(6)碱式稀土混凝剂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1.1 混凝剂概述
        1.1.2 水处理中混凝机理简述
    1.2 稀土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2.1 稀土吸附剂处理废水
        1.2.2 稀土复合混凝剂处理工业废水
        1.2.3 稀土催化剂处理工业废水
    1.3 焦化废水及焦化废水处理现状
        1.3.1 焦化废水的危害
        1.3.2 焦化废水的处理现状
        1.3.3 焦化废水生化处理
        1.3.4 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
    1.4 污泥比阻的意义
    1.5 稀土混凝剂
2 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2.1 课题来源
    2.2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2.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4 实验步骤
3 碱式稀土混凝剂的制备实验
    3.1 实验准备
    3.2 混凝剂制备中的单因素实验
        3.2.1 氢氧化钠浓度的确定
        3.2.2 稀土加入量的分析
        3.2.3 沸腾反应时间的影响
        3.2.4 恒温水浴时间的影响
        3.2.5 恒温水浴温度的影响
    3.3 正交实验及结果分析
        3.3.1 正交实验因素的确定
    3.4 实验结果及小结
4 性能分析和对比试验的实验方法
    4.1 实验准备
    4.2 各个指标的测定方法
        4.2.1 浊度的测定
        4.2.2 pH 值的测定
        4.2.3 COD_(Cr)的测量
        4.2.4 色度的测定
5 混凝剂的性能分析实验
    5.1 投药量的确定
    5.2 最佳浊度范围的确定
    5.3 最适 pH 值范围的确定
    5.4 水力条件的确定和影响
    5.5 小结
6 在焦化废水上的处理应用与其他混凝剂的对比分析
    6.1 实验部分
        6.1.1 实验前的准备
        6.1.2 实验方法
    6.2 实验
        6.2.1 碱式稀土混凝剂对焦化废水的处理
        6.2.2 与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铁的比较
        6.2.3 碱式稀土混凝剂与 M180 和 LD101 的比较
        6.2.4 综合对比实验
    6.3 污泥比阻的测量及比较
        6.3.1 实验原理及计算
        6.3.2 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6.3.3 结果分析
    6.4 碱式稀土混凝剂的混凝机理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稀土钕改性高炉瓦斯灰和炼铝灰渣制备絮凝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1.1 高炉瓦斯灰的产生和综合利用现状
    1.2 炼铝工业废渣的产生和利用现状
    1.3 乳制品主要生产工艺及废水情况
        1.3.1 乳制品主要工艺
        1.3.2 乳制品废水现状
    1.4 国内外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1.4.1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分类
        1.4.2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应用
        1.4.3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1.5 稀土的应用
    1.6 本研究内容和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课题创新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原料
        2.1.4 废水水质
    2.2 分析方法
        2.2.1 稀土改性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合成流程示意图
        2.2.2 高炉瓦斯灰和炼铝灰渣提取
        2.2.3 铝铁形态的测定
        2.2.4 废水污染指标的测定
        2.2.5 X射线衍射(XRD)
        2.2.6 红外光谱(IR)
        2.2.7 透射电镜(TEM)
        2.2.8 扫描电镜(SEM)
        2.2.9 废水的处理方法
第三章 稀土钕改性自制絮凝剂性能研究
    3.1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3.1.1 0.2%Ferron混合溶液配制
        3.1.2 (Al+Fe)-Ferron标准曲线
        3.1.3 试样的测定
    3.2 稀土钕改性自制絮凝剂性能的研究
        3.2.1 不同铝铁摩尔比对改性絮凝剂性能的影响
        3.2.2 不同碱化度下的形态分布变化规律
        3.2.3 不同钕的加入量对形态分布的变化影响
    3.3 稀土改性絮凝剂的结构表征及其性能的研究
        3.3.1 自制絮凝剂的X射线衍射分析
        3.3.2 自制絮凝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3.3.3 自制絮凝剂的扫描电镜分析
        3.3.4 自制絮凝剂的透射电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稀土钕改性絮凝剂最佳条件的确定
    4.1 单因素的选择
        4.1.1 铝铁摩尔比的选择
        4.1.2 碱化度的选择
        4.1.3 稀土钕添加量的选择
        4.1.4 稀土改性絮凝剂的机理分析
    4.2 正交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稀土钕改性絮凝剂对模拟乳制品废水絮凝预处理研究
    5.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1.1 实验原料
        5.1.2 主要实验仪器和分析测试方法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2.1 不同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5.2.2 Nd-PAFC对CODcr去除率效果
        5.2.3 Nd-PAFC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5.2.4 Nd-PAFC对总磷的去除去除率的影响
    5.3 稀土钕改性自制铝铁絮凝剂絮凝机理的初步探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纳米聚硅酸硫酸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絮凝剂的概况
        1.2.1 絮凝剂的定义
        1.2.2 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重要地位
        1.2.3 絮凝剂的分类
        1.2.4 聚硅酸金属盐类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
    1.3 纳米技术在絮凝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1 纳米定义
        1.3.2 纳米材料的特性
        1.3.3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1.3.4 纳米技术的应用
        1.3.5 纳米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4.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选题创新之处
    1.6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药剂和仪器
        2.1.1 实验药剂
        2.1.2 实验分析测试仪器
        2.1.3 实验装置
    2.2 实验方法
        2.2.1 相关制备方法
        2.2.2 模拟水样的配制以及实际水样的来源和水质
        2.2.3 各项水质指标的检测方法
        2.2.4 絮凝实验方法
第三章 纳米聚硅酸硫酸铝铁(Nano-PSAFS)絮凝剂的制备
    3.1 引言
    3.2 Nano-PSAFS絮凝剂的制备原理
    3.3 Nano-PSAFS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3.4 Nano-PSAFS絮凝剂制备过程中的控制参数
        3.4.1 硅酸聚合度对Nano-PSAFS产品性能的影响
        3.4.2 制备方式对Nano-PSAFS产品性能的影响
        3.4.3 (Al+Fe)/Si的摩尔比对Nano-PSAFS产品性能的影响
        3.4.4 Al/Fe的摩尔比对Nano-PSAFS产品性能的影响
        3.4.5 碱化度对Nano-PSAFS产品性能的影响
        3.4.6 表面活性剂含量对Nano-PSAFS产品性能的影响
        3.4.7 超声波粉碎作用时间对Nano-PSAFS产品性能的影响
        3.4.8 熟化时间对Nano-PSAFS产品性能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纳米聚硅酸硫酸铝铁(Nano-PSAFS)的絮凝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絮凝实验最佳水力条件的确定
        4.2.1 最佳水力条件的影响分析
        4.2.2 最佳水力条件的确定
    4.3 Nano-PSAFS絮凝性能的工艺条件的确定
        4.3.1 投药量对Nano-PSAFS絮凝性能的影响
        4.3.2 pH值对Nano-PSAFS絮凝性能的影响
        4.3.3 水样温度对Nano-PSAFS絮凝性能的影响
        4.3.4 静沉时间对Nano-PSAFS絮凝性能的影响
        4.3.5 其他因素对Nano-PSAFS絮凝性能的影响
    4.4 Nano-PSAFS形貌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纳米聚硅酸硫酸铝铁(Nano-PSAFS)絮凝剂的应用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Nano-PSAFS对于校园景观水的应用研究
        5.2.1 水质特点
        5.2.2 三种絮凝剂对景观水浊度的去除效果
        5.2.3 三种絮凝剂对景观水COD的去除效果
        5.2.4 三种絮凝剂对景观水SS的去除效果
    5.3 Nano-PSAFS对于灞河水的应用研究
        5.3.1 三种絮凝剂对于灞河水浊度的去处效果
        5.3.2 三种絮凝剂对于灞河水COD的去处效果
        5.3.3 三种絮凝剂对于灞河水氨氮含量的去除效果
    5.4 Nano-PSAFS对于印染废水的应用研究
        5.4.1 投药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5.4.2 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Nano-PSAFS经济成本效益初步分析
    6.1 生产成本
    6.2 经济效益
    6.3 社会效益
    6.4 小结
结论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结论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羧基化淀粉的螯合功能化絮(助)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1.1 废水
        1.1.2 废水中金属污染物的来源
        1.1.3 含金属废水的危害
    1.2 废水的常用处理方法
        1.2.1 含金属的废水的处理方法
        1.2.2 氰化物的处理方法
    1.3 絮凝剂的简介
        1.3.1 絮凝剂的分类
        1.3.2 无机絮凝剂
        1.3.3 微生物絮凝剂
        1.3.4 有机絮凝剂
        1.3.5 复合絮凝剂
    1.4 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絮凝原理及意义
        1.4.1 絮凝剂的絮凝原理
        1.4.2 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意义
        1.4.3 淀粉基螯合絮凝剂的发展近况及存在的问题
    1.5 本学位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淀粉基酰胺-羧酸-黄原酸螯合性助凝剂的制备及性能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步骤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羧甲基化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黄原酸化助凝剂的结构与组成
        2.3.2 凹凸棒粒子表面形态的观察
        2.3.3 热重分析
        2.3.4 合成条件对对羧甲基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共聚的影响
        2.3.5 羧基和黄原酸基引入对新制备的絮凝剂溶解性的影响
        2.3.6 羧甲基化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黄原酸化絮凝剂在处理高浓度金属废水的应用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羧基化淀粉/ATP复合物接枝丙烯酰胺与丙烯酸螯合性助凝剂的制备及性能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纳米复合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助凝剂的结构与组成
        3.3.2 纳米复合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助凝剂表面形态的观察
        3.3.3 纳米复合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助凝剂热性能的表征
        3.3.4 纳米复合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助凝剂的XRD表征
        3.3.5 凹凸棒的加入量对纳米复合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助凝剂的特性粘数及处理金属废水的影响
        3.3.6 引发剂的用量对纳米复合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助凝剂的特性粘数的影响
        3.3.7 丙烯酸的中和度对纳米复合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助凝剂的特性粘数和金属离子去除的影响
        3.3.8 单体质量配比对纳米复合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助凝剂的特性粘数和金属离子去除的影响
        3.3.9 单体用量对纳米复合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助凝剂的特性粘数和金属离子去除的影响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羧基化淀粉/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物及其络合Cu~(2+)去除水中氰化物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羧基化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两性助凝剂的结构表征
        4.3.2 羧基化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两性助凝剂合成条件对助凝剂特性粘数的影响结果
        4.3.3 两性助凝剂在含氰废水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4.3.4 在实际废水应用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10)稀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稀土吸附剂处理工业废水
    1.1 稀土作为磷吸附剂
    1.2 稀土作为氨氮吸附剂
    1.3 稀土作为除砷吸附剂
    1.4 稀土作为氟吸附剂
    1.5 稀土作为铬、镉吸附剂
2 稀土复合混凝剂处理工业废水
    2.1 稀土复合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
    2.2 稀土复合混凝剂处理制革废水
    2.3 稀土复合混凝剂处理其他废水
3 稀土催化剂处理工业废水
    3.1 稀土催化剂处理染料废水
    3.2 稀土催化剂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
    3.3 稀土催化剂处理化工废水
4 问题与展望

四、稀土无机复合絮凝剂在化肥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工业明胶改性阳离子胶原蛋白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D]. 代春吉. 陕西科技大学, 2019
  • [2]稀土掺杂Fe/C复合材料处理含As(Ⅲ)废水的研究[D]. 邓琼鸽. 广西大学, 2017(01)
  • [3]絮凝法处理含油污水[J]. 任志坤. 石油石化节能, 2014(08)
  • [4]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D]. 黄欣毅. 南昌航空大学, 2013(04)
  • [5]稀土复合型混凝剂的研究进展[J]. 周谨. 稀土, 2012(03)
  • [6]碱式稀土混凝剂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 史冬雪.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2(05)
  • [7]稀土钕改性高炉瓦斯灰和炼铝灰渣制备絮凝剂的研究[D]. 杨维. 山东大学, 2012(02)
  • [8]纳米聚硅酸硫酸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杜鹃. 长安大学, 2010(03)
  • [9]基于羧基化淀粉的螯合功能化絮(助)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刘晓侠. 兰州大学, 2010(10)
  • [10]稀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 周谨. 化工环保, 2009(04)

标签:;  ;  ;  ;  ;  

稀土无机复合絮凝剂在化肥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