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制畜产公害对环境污染的饲料营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郭兴盛[1](2019)在《初探农村养殖污染的治理 ——以甘肃省古浪县兴盛种羊繁育基地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养殖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养殖业为农村农户提供了可靠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大量的禽畜产品。但随着农村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缺乏合理监管和控制的情况下,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日渐严重,危及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甚至还会造成大量传染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养殖业污染问题的研究,探讨养殖污染治理的合理措施,对于我国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共划分为六部分,具体就农村养殖污染问题开展深入探讨和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予以了阐述。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汇总和评述,总结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明确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目标。第三部分对农村养殖污染的影响予以分析,以甘肃省古浪县兴盛种羊繁育基地为样本,回顾农村养殖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并梳理了古浪县兴盛种羊养殖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对甘肃省古浪县兴盛种羊养殖污染治理措施进行了调查和整理,并点评养殖污染防治成效。第五部分,在借鉴和引入部分国外养殖污染治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养殖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污染治理措施。本文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深入探讨农村养殖污染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策略,以实现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合理解决,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李铸[2](2017)在《舍饲牦牛饲养投入品安全分析与潜在危害点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分析青藏高原川西北高山峡谷区舍饲牦牛养殖安全现状,筛查养殖过程存在的潜在危害控制点,以四川省阿坝州6个县共8个牦牛舍饲养殖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各养殖场环境土壤、饮用水、精粗饲料和牦牛组织样,测定了物理、化学、毒理学和细菌学等共计42个潜在危害指标。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并参考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对测定结果进行安全评价。同时,应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牦牛日粮中0ug/kg、40ug/kg和60ug/kg 3种含量水平AFB1对牦牛瘤胃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发现的潜在危害控制点,借鉴HACCP原理和方法提出了控制方案和措施。研究结果将为控制牦牛饲养投入品潜在危害风险,向市场提供安全、绿色的牦牛产品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8个牦牛舍饲养殖场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行业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标准(HJ 568-2010)。申元养殖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07.84,表明存在相对较高的潜在危害风险,其余7个养殖场为中等潜在危害风险;各养殖场潜在危害风险指数RI值排序为:申元﹥旭升﹥青林﹥发鑫﹥岷池﹥马新﹥西上﹥乐吴。(2)总体而言,各养殖场饮用水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限定值。除岷池和西上两个养殖场饮用水总大肠菌群数分别为33MPN/100ml和12MPN/100ml,超过国家行业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幼畜养殖标准(NY5027-2008)外,其余各养殖场各类指标均处于安全范围内。(3)部分养殖场存在饲料细菌总数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存在潜在危害风险;各养殖场精饲料、玉米秸秆和酒糟3种饲料重金属Cr均超过国家标准,存在潜在危害风险,风险大小为精饲料﹥酒糟﹥玉米秸秆。(4)个别养殖场牦牛组织重金属Pb超过国家行业绿色食品畜肉标准(NY/T2799-2015),各养殖场牦牛肝脏和肾脏Cd含量均超过国家行业标准,存在较大潜在危害风险。(5)相关分析表明,各养殖场土壤Pb、Cd、Cr、Cu和Ni具有一定同源性;饲料As、Pb和Ni存在一定同源性;肌肉组织中Pb、Cd、Cr、Ni和Cu元素具有一定同源性;肝脏、肾脏中Pb、As、Cr和Ni元素具有一定同源性;同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在土壤与牦牛组织样间相关不显着(P>0.05);饲料As、Cu含量对牦牛肝脏和肾脏As、Cu具有一定相关关系。(6)基于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在牦牛瘤胃中鉴定出了牦牛瘤胃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Bacteroidetes)、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放线菌(Actinobacteria)、顶复门(Apicomplexa)、子囊菌门(Ascomycota)、耐放射栖热菌属(Deinococcus-Thermus)等8个微生物类群;当日粮中AFB1含量达到40ug/kg水平时,牦牛瘤胃微生物的丰度、优势度和均匀度降低。当AFB1含量达到60ug/kg时,瘤胃微生物香农-威纳指数显着降低(P<0.05),表明,黄曲霉毒素可降低牦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7)对筛查出的各牦牛养殖场土壤环境和主要饲养投入品潜在危害点的来源、危害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针对这些潜在危害点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同时制订了舍饲牦牛饲养投入品潜在危害点控制的HACCP安全管理方案。目前,各牦牛养殖场土壤环境、饮用水及饲料等投入品以及牦牛肉各类危害指标总体处于安全水平范围,但Cd、AFB1等少数指标存在潜在危害风险,需引起重视。
姚文捷[3](2016)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 ——以浙江生猪养殖为例》文中提出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中国畜禽养殖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养殖污染已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然而,中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能力还相当薄弱,不仅整个环境管理体制是有缺陷的,而且相应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存在着定位偏差、执行效力不高等问题,特别是缺乏对养殖户行为的关注。虽然环境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探索解决经济发展中环境危机的有效途径,许多学者也强调了采取经济手段治理污染的必要性,但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中国的理论研究者和政策设计者不仅未能准确把握产业规模变化与环境保护效果之间的关系,而且对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的程度和由此引起采纳行为的变化也缺乏足够清晰的认知。为此,较为系统地探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旨在从总体上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个科学的环境经济政策设计思路。这对丰富农业补贴政策内容、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也有利于政府合理引导畜禽养殖户在生产中的环境保护行为,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查新文献资料和收集年鉴数据之后,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宁波市奉化市尚田镇和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镇分别作为平原地型、平原兼丘陵地型与丘陵地型生猪养殖产业的分析样本,设计调查问卷并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实地数据采集,进而考察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及其决定条件,以及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及其决定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主要研究内容为:(1)明晰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阐释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解析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特征,并结合对国内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轨迹的归纳总结,分析技术规范类政策、行政管制类政策和环境经济类政策(限制性措施和激励性措施)各自的使用效果和适用范围,进而探讨不同治理政策介入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变化。(2)结合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利用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浙江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综合指数,对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GM(1,1)模型预测“零方案”状态下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并借鉴系统科学的理论,建立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模型,分析“零方案”状态下的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动态耦合趋势。(3)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探求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二元Logit模型揭示其响应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显着影响因素,进而采用多元定量回归模型揭示决定其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的显着影响因素,从理论上界定禁限养政策实施的标准并明确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实施的前提。(4)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中分别就现有情形和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设置了畜禽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选择问题,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揭示现有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显着影响因素,进而采用Probit模型揭示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的显着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厘清绿色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作用机理。(5)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理论依据,基于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和采纳行为的实地调查情况,从整体框架说明、价格稳定机制、补贴实施细则、政策执行程序和配套措施安排5个方面设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结果形成的主要观点为:(1)畜禽养殖业的长期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与技术规范类政策、行政管制类政策以及环境经济类政策中的限制性措施相比,庇古手段的环境补贴可以较好地避开政策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充分引导畜禽养殖户自觉进行污染处置,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2)实施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是有利于合理满足畜禽养殖户的生产扩张需求的,但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是导致这一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由于环境保护激励是以生产效益激励为前提的,实施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必须首先维护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以保障养殖户的合理收益。(3)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会受到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而变动社会最优养殖规模,最终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以生猪养殖为例的考察中,家庭年均收入、废弃物减量方法认知、废弃物处理培训意愿、猪舍最近农田距离、废弃物处理技术服务站个数在影响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过程中受到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较强;而废弃物处理净收益评价、禁限养政策认知、猪舍最近河流距离在影响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过程中受到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较弱。因此,在猪肉市场价格发生波动时,实施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要使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得到增强,理应致力于提高废弃物处理净收益、宣传禁限养政策实施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拆除河流附近猪舍等。(4)畜产品最低保证价格的确定是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能否对畜禽养殖户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产生激励作用的关键。对政府而言,长期的持续补贴并非可取,要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长效治理,真正依靠的恰恰是价格稳定机制,这不仅仅是因为通过提高畜产品的最低保证价格可以节省补贴的财政支出,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能够使畜禽养殖户在产生获得合理收益的预期后更加关注废弃物处理行为的环境效应。由于和农药、化肥与农用地膜等引起的其他农业面源污染相比,畜禽废弃物有着“资源化利用”的不同特点,这就决定了对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是存在一定经济效益的。那么,补贴就只应是一种引导性的激励手段,它的作用是在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中启发畜禽养殖户找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够带来的潜在边际收益率。显然,使补贴能够产生激励作用的必要条件是自行处理废弃物的净收益至少大于0,充分条件是补贴额加上自行处理废弃物的净收益至少等于亏损额。在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中确定最低保证价格应有3种可供斟酌的方案,即纯粹补贴、价格支持下分担补贴、纯粹价格支持,可根据畜禽养殖户补贴意愿的大小结合罚款制度或禁限养政策适当选择采用。与同类研究相比,在3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1)明晰了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阐释了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解析了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绿色补贴政策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使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定量评估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WTA),从微观经济主体需求的角度论证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可行性;(3)将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因素引入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设计中,构建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并通过对调节最低保证价格的分析,提出了3种可供斟酌的方案,即纯粹补贴、价格支持下分担补贴、纯粹价格支持。
赵严君[4](2015)在《梅县区生猪低碳养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而养猪业是畜牧业的重中之重。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使我国的生猪养殖迅速发展,但是随之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突出和严重,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造成了资源环境的污染,带来了不良影响,是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生猪养殖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生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资源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又制约了生猪养殖的发展。因此,生猪养殖的发展方式不能单纯追求高速度,而是要追求生猪健康与人类健康并重、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今后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大力发展生态养猪业,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健康、安全、环保已经成为了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的主旋律,低碳模式是我国的主流发展模式,促进生猪养殖向低碳养殖发展是未来生猪养殖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低碳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管理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实地调查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我国不同的生猪低碳养殖模式,分析梅县区生猪低碳养殖的不同模式及其效益,以期为梅县区发展生猪低碳养殖模式,促进生猪养殖业的低碳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全文共由6章内容构成。1.绪论。本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2.生猪低碳养殖相关理论和生猪低碳养殖的五种模式以及各种指标的分析。主要论述了低碳养猪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包括低碳经济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分析了生猪低碳养殖的五种模式,包括农牧结合模式、“猪—沼—果”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发酵床养殖模式、水泡粪养殖模式和标准化养猪“150”模式,并分析这五种模式的社会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本章是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3.梅县区生猪养殖业现状和梅县区生猪低碳养殖现状。本章主要阐述了梅县区生猪养殖业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分析了梅县区生猪养殖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生猪养殖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梅县区生猪低碳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第四章,梅县区生猪养殖低碳养殖模式及效益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农牧结合模式、“猪—沼—果”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这两种养殖模式,对模式的效益以及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第五章,梅县区促进生猪低碳养殖发展的对策。本章主要针对梅县区生猪低碳养殖发展不力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与建议。6.结论与展望。论述了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展望。
王斯佳[5](2015)在《植酸酶和低蛋白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和氮、磷利用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围绕低氮、低磷环保饲料展开研究,结合生产实际,研究了低磷日粮和低氮日粮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环保节能新形势下的肉鸡养殖提供理论参考。试验一不同剂量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和骨灰分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磷日粮中添加不同植酸酶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和胫骨灰分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1日龄AA肉仔鸡公鸡384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分为前期(1-21d)和后期(22-42d)两个阶段。以玉米-豆粕-杂粕型日粮为基础日粮,设定一个正对照组(钙:前期1.0%,后期0.9%;有效磷:前期0.45%,后期0.4%)、一个负对照组(钙:前期0.9%,后期0.8%;有效磷:前期0.35%,后期0.3%)以及4个试验组(在负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植酸酶250、500、1000、10000 FTU/kg)。结果显示:在低有效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显着改善1~42日龄肉鸡的生产性能,提高干物质、钙、磷和灰分消化率以及骨灰分和血清磷水平;在有效磷降低0.1%的日粮中添加250~1000 u/kg植酸酶,42天平均可降低肉鸡磷排放0.87-1.28g/只;日粮有效磷降低1 g/kg,同时添加250 U/kg的植酸酶可弥补低磷日粮造成的生产性能的下降,但若要达到正常的血清磷水平,添加量需提高到500 U/kg。试验二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经济效益及氮排放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在玉米-豆粕低蛋白日粮中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对1-35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代谢、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设计,随机选取1800只1日龄AA肉雏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鸡。试验分为前(1-10d)、中(11-24d)、后(25-35d)三个阶段,各处理组日粮粗蛋白水平在前、中期分别为21%、20%和19%,后期分别为19%、18%和17%,各处理组补充不同水平的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后,限制性氨基酸水平达到一致。实验结果显示:在对照组蛋白水平上降低1-2%的粗蛋白并添加合成氨基酸,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影响(P>0.05);可有效降低肉鸡生长中氮的排放,且对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有升高趋势,降低日粮2%的粗蛋白可使全期每只鸡氮的排放量降低19.59g;由于其低廉的饲料成本,每只鸡可获得较原来高7%的经济效益。
陈茜迪[6](2013)在《福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养殖业作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它不仅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更多、更优质的畜禽产品。随着我省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日益增长,农村畜禽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的经济增长,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可是,由此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因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不但给周边的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危害,很容易造成人畜的交叉传染,同时,也威胁、制约了畜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文献法、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以福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后对整个福州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背景进行了调研,并选取几个典型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地进行深入调查,以获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第一手资料。再通过比较分析,对当地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进行主客观分析,并与其它地区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最后借鉴国内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功案例,通过案例深入剖析,从而提出对福州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策略:首先,制定与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管理法规,继续细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出台更细化的养殖污染的防治办法。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政策保障,制定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然后,建立严格的环境监管体制,各相关部门通力协助,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并且,还要筹集资金,继续完善污染治理的保障机制,使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以确保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畜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接着,建立有效的土地管理计划,控制养殖规模,在全市各区县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发展有机农业。还可以从饲料上着手,调控饲料的营养成分,减少养殖生产中对环境的污染。最后,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疏堵相结合,大力推进养殖小区建设。
钟元春,唐家,高凤仙,刘强[7](2010)在《基于全过程控制理论的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控策略》文中提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生产的全过程产污环节及污染源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污染控制的关键节点,运用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理论从畜禽养殖场规划设计、日粮配合、饲养管理及粪尿的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清洁生产策略,以减少畜禽养殖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李新[8](2010)在《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发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古语有云“牧以畜为体,畜以饲为天”,饲料对于牲畜的重要作用正如食物之于人类,不可轻忽。营养物质在“土壤—植物—动物—人”之食物链中的流向与转移,不但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现代农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快速和高效转移与回流。动物营养学正是一门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因此,动物营养学不但是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也是生命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回顾总结其百年的发展历程对于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中国驯养动物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积累了许多畜禽饲养方面的经验,其中不乏饲料选择与如何喂养的内容,这在古代农书中多有涉及。然而,那只是建筑在长期生产实践基础上的经验积累,并非以科学试验为依据,所以还称不上动物营养科学。回顾我国动物营养科学史,大体上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如今已然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到1949年的肇始与奠基阶段;第二阶段,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曲折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的转折与蓬勃发展阶段。当中国动物营养科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我们的祖国正处于内忧与外患并存之际,晚清以来的衰颓局面未见好转,频繁的战争和连年的自然灾害使得民生凋敝,国家经济几近破产;就是在危机之中,畜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出来,也由此备受重视。而较之中国传统的基于感性经验的畜牧饲养方式,西方利用科学试验得来的现代技术,对于增产增收效果更好,动物营养科学恰是近现代科学畜牧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于是这门科学开始在中国扎根发芽并成长起来。虽然当时此方面的科研教育机构乃至学会组织等还大都蕴含在大畜牧之中,但无疑已作为大畜牧科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被提及,甚至专门成立这方面的专门系组从事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这对于科学畜养风气的形成颇有助益,同时也为此后中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研究、管理经验,为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中国动物营养科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受国内政治经济大背景的影响,我国动物营养科学虽走了些弯路,但也有曲折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动物营养科学终于迎来它发展的春天,开始了蓬勃发展的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动物营养专业正式设立并发展完善,1980年成立了专业学会,1989年本专业学术刊物创刊发行,至此,一个学科独立的三个标志已经全部具备。30多年来,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在养殖业及饲料工业上的普遍应用,使得我国肉、蛋、奶等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全国人民膳食结构得到极大改善。在诸多因素的影响推动下,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经过百年发展,终于取得了现在来之不易的成绩;同时它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将会使人们对动物营养科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于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来讲既是挑战也是希望。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研究正经历着从常量到微量,从静态到动态,从整体到组织,从表观到内涵,从单因子对比到多因子互作的深入发展。由描述为主的科学向控制科学转变,由“分析时代”进入“系统时代”已然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整体趋势,中国自不能例外。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动物营养科学还是要根据国情,在继承传统,重视当下,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论文正是以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史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之后分别从组织机构、相关书刊、人才队伍以及科研内容和成果等方面对中国动物营养学在20世纪前、后50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进而对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动因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一章总结了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经验,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司晓磊[9](2010)在《环境友好型生猪养殖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畜禽养殖量迅猛增长,畜禽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伴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畜禽养殖的污染问题也愈显突出。因此推动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治理,建立环境友好型的畜禽养殖产业体系刻不容缓。本研究以江苏省生猪养殖业为例,基于HACCP原理,对生猪养殖业中环境管理所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生猪养殖产业体系的建议。首先,本文基于HACCP原理分析了生猪养殖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危害,找出了在猪场选址与规划、投入品管理、粪尿污水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目前养猪场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选址与规划不合理;兽药使用不规范,可能存在兽药滥用、过量使用的现象;使用地下水作为猪饮用水的猪场中,有61.29%的猪场没有进行地下水的检测;采用营养调控措施的猪场占的比例较低,为30.68%,而且大部分人对营养调控措施不了解;选择干清粪方式的养猪场占的比例较高,达到了79.55%,但仍有20.45%的猪场没有采用干清粪方式,3.4%和15.9%的猪场分别直接把猪粪、污水排放到周围环境,有37.5%的养猪场采用了沼气技术处理生猪养殖的污染物,沼气技术是防治生猪养殖污染的主要技术。本文对养猪场采用沼气技术的行为进行深入分析,运用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其选用沼气技术的因素,得出结论:养殖规模、对污染的认识程度、对沼气技术了解程度、政府补贴因素对养猪场采用沼气技术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并分析出造成生猪养殖污染的原因:农牧脱节、生猪养殖污染的环境监督管理薄弱、缺乏相关的利益联结机制、生猪养殖者的进入门槛低。通过运用HACCP原理对生猪养殖过程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养殖过程中能够控制环境污染的三个关键控制点为猪场选址与规划、投入品管理、粪尿污水处理,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环境友好型的生猪养殖产业体系,环境友好型的生猪养殖产业体系由生猪养殖经营者的教育培训体系、投入品管理体系、疾病控制与预防体系、污染物控制体系四部分构成。根据上述分析和结论,本文提出了一些促进环境友好型生猪养殖产业体系的建议。
赵鹏[10](2009)在《日粮蛋白及瘤胃非降解蛋白水平对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日粮中不同的粗蛋白(CP)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水平对奶牛瘤胃代谢、生产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进而研究通过营养调控手段来降低奶牛氮污染的可行性。论文共分四个试验,试验一选择3头健康、体重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两个RUP水平×三个CP水平)共六组日粮,精粗比为3:7。每个日粮组合预饲10d后,分别于每天7:00饲喂后2h、4 h、8 h、12 h、24h连续取瘤胃液2d,测定pH值,NH3-N、BCP含量,VFA含量,研究日粮中不同CP及RUP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试验二至试验四在试验一的基础上,选择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泌乳期及生理状态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32头(体重550-600kg、日产奶量18kg左右)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2(两个RUP水平×两个CP水平)设计共四组日粮,每组8个重复,精粗比为48:52。试验期为75天,预饲期为15天,正饲期为60天。研究日粮中不同CP及RUP水平对奶牛产奶性能、尿素氮含量及氮排出量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初步得出以下结果:1)日粮的CP水平对可显着影响瘤胃液氨氮浓度(P<0.01);其中,10.5%CP水平组的氨氮浓度最高,显着高于7.5%CP组与9%CP组;总体上看,9%CP水平组对奶牛的瘤胃发酵略好于其他两组;2)日粮中高RUP(55%cp)可以显着降低瘤胃pH值及NH3-N浓度(P<0.05),并且对提高瘤胃BCP及VFA含量有一定的作用;3)日粮CP水平从14.5%下降到12.5%,不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及乳中常规成分的含量(P>0.05);4)提高日粮中的RUP水平对奶牛的产奶量有一定促进效果;5)日粮CP水平对奶牛BUN和MUN的影响极显着(P<0.05),低CP水平日粮可以显着降低BUN和MUN的含量;6)提高日粮中RUP水平可以降低BUN和MUN的含量(P<0.05);7)当日粮CP水平从14.5%降到12.5%时,奶牛的粪氮排泄量与尿氮排泄量均显着降低(P<0.05),但日粮氮的表观代谢率与表观消化率无显着变化;8)日粮CP中的RUP比例由35%提高到40%,可以提高氮的利用率和代谢率,使奶牛的氮排出量减少。
二、控制畜产公害对环境污染的饲料营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控制畜产公害对环境污染的饲料营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初探农村养殖污染的治理 ——以甘肃省古浪县兴盛种羊繁育基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的不足之处 |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农村养殖污染的危害及问题 |
3.1 甘肃省古浪县兴盛种羊繁育基地发展现状 |
3.2 甘肃省古浪县兴盛种羊养殖繁育基地污染的主要影响 |
3.2.1 水体污染 |
3.2.2 空气污染 |
3.2.3 土壤污染 |
3.2.4 其他污染 |
3.3 甘肃省古浪县兴盛种羊养殖污染的形成原因 |
3.3.1 地方政府要发挥主要作用 |
3.3.2 养殖户环保意识不足 |
3.3.3 农牧业脱节现象严重 |
3.3.4 相关单位监管不到位 |
3.3.5 技术推广力度较低 |
第四章 甘肃省古浪县兴盛种羊养殖污染的措施及成效 |
4.1 甘肃省古浪县兴盛种羊繁育基地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
4.1.1 颁布养殖技术规范 |
4.1.2 处理主要污染企业 |
4.1.3 推行养殖污染处理技术 |
4.2 甘肃省古浪县兴盛种羊繁育基地养殖污染防治成效 |
第五章 农村养殖污染治理策略 |
5.1 吸纳国外养殖污染治理经验 |
5.1.1 美国 |
5.1.2 欧盟 |
5.1.3 日本 |
5.2 农村养殖污染治理建议 |
5.2.1 转变思想观念 |
5.2.2 完善养殖污染管理法规 |
5.2.3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工作 |
5.2.4 加快产业升级,加强农牧业衔接 |
5.2.5 优化污染监管机制 |
5.2.6 积极推广新型处理技术 |
5.2.7 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环保工作 |
5.2.8 积极落实生态健康发展路线 |
5.2.9 做好产业规划,规范土地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舍饲牦牛饲养投入品安全分析与潜在危害点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牦牛及其养殖现状 |
1.1.1 牦牛简介 |
1.1.2 牦牛养殖现状 |
1.2 舍饲畜牧业及其发展现状 |
1.2.1 舍饲畜牧业简介 |
1.2.2 舍饲畜牧业发展现状 |
1.3 畜牧业投入品与安全 |
1.3.1 畜牧业投入品简介 |
1.3.2 畜牧业投入品安全现状 |
1.3.3 畜牧业饮用水安全 |
1.3.4 畜牧业饮用水安全性研究进展 |
1.3.5 畜牧业饲料安全 |
1.3.6 我国畜牧业饲料安全现状及研究进展 |
1.4 畜牧业投入品安全控制 |
1.4.1 投入品安全控制简介 |
1.4.2 投入品安全控制重要方法─HACCP质量控制体系 |
1.5 瘤胃微生物 |
1.5.1 瘤胃微生物简介 |
1.5.2 瘤胃微生物功能 |
1.5.3 瘤胃微生物研究进展 |
1.5.4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
1.5.5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牦牛研究上的应用现状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采样地点 |
2.2 样品采集 |
2.2.1 养殖环境土样样品的采集 |
2.2.2 牦牛饮用水样品的采集 |
2.2.3 饲料样品的采集 |
2.2.4 牦牛屠宰组织样品的采集 |
2.2.5 瘤胃液的采集 |
2.3 样品预处理 |
2.3.1 土壤样品预处理 |
2.3.2 饮用水样品预处理 |
2.3.3 饲料样品预处理 |
2.3.4 组织样品预处理 |
2.3.5 瘤胃液样品预处理 |
2.4 测定指标与评价标准 |
2.4.1 土样测定指标 |
2.4.2 水样测定指标 |
2.4.3 饲料样测定指标 |
2.4.4 组织样测定指标 |
2.4.5 瘤胃样品测定指标 |
2.4.6 危害指标评价标准 |
2.5 实验方法 |
2.5.1 土壤样品测定方法 |
2.5.2 饮用水样品测定方法 |
2.5.3 饲料样品测定方法 |
2.5.4 组织样品测定方法 |
2.5.5 瘤胃液样品测定方法 |
2.5.6 仪器和试剂 |
2.6 数据处理 |
2.6.1 基本统计分析 |
2.6.2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
2.6.3 综合污染指数法 |
2.6.4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
第3章 牦牛饲养投入品危害分析 |
3.1 各牦牛舍饲养殖场土壤环境重金属含量分析 |
3.2 各养殖场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
3.2.1 养殖场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指数分析 |
3.2.2 养殖场土壤环境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
3.3 各养殖场饮用水危害因素分析 |
3.3.1 饮用水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和细菌学指标 |
3.3.2 饮用水毒理学指标测定结果 |
3.3.3 各养殖场饮用水重金属污染指数分析 |
3.4 不同舍饲牦牛养殖场饲料危害因素分析 |
3.4.1 养殖场饲料生物学污染指标测定结果 |
3.4.2 养殖场饲料AFB1测定结果 |
3.4.3 养殖场饲料违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测定结果 |
3.4.4 养殖场饲料重金属含量分析 |
3.4.5 养殖场饲料重金属污染评价 |
3.5 牦牛组织样危害因素分析 |
3.5.1 各养殖场屠宰组织重金属含量分析 |
3.5.2 各养殖场牦牛组织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
3.5.3 组织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含量分析 |
3.5.4 组织六六六和滴滴涕含量分析 |
3.6 各养殖场环境土壤、饮用水、饲料和组织重金属相关分析 |
3.6.1 不同养殖场土壤环境重金属相关分析 |
3.6.2 不同养殖场饲料重金属相关分析 |
3.6.3 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两种肌肉组织间重金属相关分析 |
3.6.4 肝脏和肾脏组织间重金属相关分析 |
3.6.5 牦牛养殖环境土壤重金属与组织重金属相关分析 |
3.6.6 饲料重金属与组织重金属相关分析 |
3.7 不同黄曲霉毒素水平对牦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3.7.1 宏基因组测序碱基质量评估和控制 |
3.7.2 去除宿主序列 |
3.7.3 核糖体RNA组成分析 |
3.7.4 物种组成分析 |
3.7.5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3.8 讨论 |
3.8.1 养殖场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相关性分析 |
3.8.2 养殖场土壤重金属相关分析 |
3.8.3 各养殖场饮用水安全性分析 |
3.8.4 舍饲养殖饲场饲养投入品污染分析 |
3.8.5 舍饲养殖场饲料重金属污染分析 |
3.8.6 牦牛舍饲养殖屠宰产品安全性分析 |
3.8.7 牦牛组织重金属间相关分析 |
3.8.8 土壤环境、饲料与牦牛组织重金属相关性分析 |
3.8.9 黄曲霉毒素对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影响 |
3.9 小结 |
3.9.1 养殖土壤环境 |
3.9.2 饮用水 |
3.9.3 饲料 |
3.9.4 牦牛组织 |
3.9.5 土壤环境、饲料与牦牛组织重金属相关 |
3.9.6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 |
第4章 舍饲牦牛饲养投入品潜在危害点控制 |
4.1 养殖场土壤环境潜在Cd危害控制 |
4.1.1 养殖场土壤环境Cd来源 |
4.1.2 土壤重金属Cd危害 |
4.1.3 土壤重金属Cd修复 |
4.2 饮用水大肠菌群指标的潜在危害控制 |
4.2.1 饮用水大肠杆菌来源 |
4.2.2 大肠杆菌对牲畜的危害 |
4.2.3 饮用水大肠杆菌潜在危害点控制 |
4.3 饲料投入品潜在危害点控制 |
4.3.1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脱毒与潜在危害控制 |
4.3.2 饲料中重金属Cr的潜在危害点控制 |
4.3.3 饲料细菌总数的潜在危害点控制 |
4.3.4 牦牛饲养投入品质量安全控制的HACCP方法 |
4.4 牦牛舍饲养殖投入品危害点控制流程图 |
4.5 小结 |
结论 |
创新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 ——以浙江生猪养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重要概念界定 |
一、畜禽养殖户 |
二、畜禽废弃物 |
三、绿色补贴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数据来源 |
一、研究内容 |
二、数据来源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安排 |
第五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 |
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二、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废弃物生产 |
二、畜禽养殖生产的环境负外部性效应及其纠正办法 |
三、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理论架构 |
四、纳入农业生态经济体系的畜禽废弃物处理 |
五、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激励方式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畜禽养殖污染的相关研究进展 |
二、农户经济行为的理论与实证 |
三、外部环境成本的估算与控制 |
四、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的微观分析框架 |
第一节 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 |
第二节 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阐释 |
第三节 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解析 |
第四节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轨迹分析 |
一、国外政策轨迹分析 |
二、国内政策轨迹分析 |
第五节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效果分析 |
一、技术规范类政策效果分析 |
二、行政管制类政策效果分析 |
三、环境经济类政策效果分析 |
第六节 不同治理政策介入下的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分析 |
一、畜禽废弃物直接排放采纳行为分析 |
二、非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分析 |
三、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分析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畜禽养殖污染状况分析 |
第一节 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评价 |
一、畜禽养殖猪粪当量产生总量与各类污染物产生总量测算 |
二、畜禽养殖猪粪当量环境负荷量与各类污染物环境负荷量计算 |
三、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状况估计 |
第二节 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预测 |
第三节 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动态耦合趋势分析 |
一、模型构建 |
二、计算结果 |
三、实证评价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研究 |
第一节 评估方法、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一、评估方法 |
二、样本选择 |
三、数据来源 |
第二节 模型预设与变量定义 |
一、模型预设 |
二、变量定义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
一、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分析 |
二、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三、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第四节 扩展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研究 |
第一节 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及其特征 |
第二节 现有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一、变量确定与模型预设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一、变量确定与模型预设 |
二、被解释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实施绿色补贴政策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作用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设计 |
第一节 实践经验 |
一、国外实践 |
二、国内实践 |
三、经验启示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一、环境资源的产权特征 |
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政策适用性 |
第三节 整体框架说明 |
第四节 价格稳定机制 |
一、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 |
二、调节畜产品最低保证价格 |
第五节 补贴实施细则 |
第六节 政策执行程序 |
第七节 配套措施安排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观点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观点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4)梅县区生猪低碳养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生猪养殖业是农村经济的重点产业 |
1.1.2 生猪养殖业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
1.1.3 农业环境治理的政策和法规陆续出台和完善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发展趋势 |
1.3.3 国内研究现状 |
1.3.4 国内研究发展趋势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 |
1.5.1 创新点 |
1.5.2 存在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2.生猪低碳养殖理论 |
2.1 生猪低碳养殖的概念、特征和原则 |
2.2 生猪低碳养殖的相关理论 |
2.3 生猪低碳养殖的模式 |
2.3.1 传统的农牧结合模式 |
2.3.2 猪-沼-果(菜、粮、林、茶等)种养结合模式 |
2.3.3 水泡粪养殖模式 |
2.3.4 发酵床养殖模式 |
2.3.5 标准化生猪养殖“150”模式 |
2.4 生猪低碳养殖效益分析 |
2.4.1 经济效益分析 |
2.4.2 生态效益分析 |
2.4.3 社会效益分析 |
本章小结 |
3.梅县区生猪养殖业现状和生猪低碳养殖现状 |
3.1 梅县区生猪养殖业现状 |
3.1.1 梅县区生猪养殖业基本情况 |
3.1.2 梅县区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
3.2 梅县区生猪养殖环境污染现状 |
3.2.1 梅县区生猪养殖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 |
3.2.2 生猪养殖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
3.3 生猪排泄物的特性 |
3.4 梅县区生猪低碳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 |
3.5 生猪低碳养殖模式推广和难以实现的原因 |
3.5.1 生猪养殖场内部环境问题 |
3.5.2 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 |
3.5.3 对生猪养殖环境的管理相对滞后 |
3.5.4 缺乏经济有效的技术 |
3.5.5 推广渠道的单一和推广组织的缺失 |
3.5.6 各类培训主体的缺失和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
本章小结 |
4. 梅县区生猪低碳养殖模式典型案例分析 |
4.1 传统农牧结合模式典型案例 |
4.1.1 生猪养殖场基本情况 |
4.1.2 效益分析 |
4.1.3 存在问题 |
4.2 猪-沼-果种养结合模式典型案例 |
4.2.1 生猪养殖场基本情况 |
4.2.2 效益分析 |
4.2.3 存在问题 |
4.3 其他模式在梅县区推广的探讨 |
本章小结 |
5. 梅县区促进生猪低碳养殖发展的对策 |
5.1 加强教育与宣传力度 |
5.1.1 要加大宣传力度 |
5.1.2 要加强教育培训 |
5.2 政府职责到位 |
5.2.1 要分清管理职能 |
5.2.2 积极引导转变发展模式,科学合理规划布局 |
5.2.3 要顺畅监督渠道 |
5.3 政府要出台更加详细可行的政策法规 |
5.3.1 要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投入 |
5.3.2 要制定可行的激励政策措施 |
5.3.3 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排污收费制度 |
5.4 完善服务体系 |
5.4.1 要促进生猪养殖污染处理技术的发展 |
5.4.2 要积极推广经济有效的新技术新设备 |
5.4.3 要积极培育服务技术人员 |
5.4.4 要积极培育农业服务组织 |
5.5 养殖户(场)积极利用无害化处理技术 |
5.5.1 粪污无害化处理 |
5.5.2 猪场恶臭要控制 |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发展生猪低碳养殖模式的重大意义。 |
6.1.2 在梅县区发展生猪低碳养殖模式的对策建议。 |
6.2 对进一步研究的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5)植酸酶和低蛋白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和氮、磷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畜牧业对环境的冲击 |
1.1.1 市场需求推动畜牧业急速发展 |
1.1.2 畜牧业对环境恶化的现状 |
1.1.3 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成因 |
1.2 解决畜牧业污染的主要途径 |
1.2.1 提高环保意识,完善防污法规 |
1.2.2 控制粪污排泄,加大粪污利用 |
1.2.3 加强药物管理,控制药物残留 |
1.2.4 合理规划农场,改善养殖环境 |
1.2.5 遵循生长规律,开发环保饲料 |
1.3 如何配制环保型饲料 |
1.3.1 环保型饲料配方的设计理念 |
1.3.2 理想氨基酸模式的低氮日粮 |
1.3.3 酶制剂的合理使用 |
1.3.4 提倡使用低残留的有机矿物质 |
1.3.5 抗生素替代品 |
1.3.6 除臭剂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不同剂量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和骨灰分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饲养管理 |
2.1.3 指标测定 |
2.1.4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3.1 植酸酶消除了植酸对蛋白质、氨基酸的抗营养作用 |
2.3.2 植酸酶提高了钙、磷的利用率 |
2.3.3 植酸酶提高了其他矿物元素的利用率 |
2.3.4 植酸酶提高了能量的利用 |
2.3.5 植酸酶有助于动物机体胃肠道消化酶活性的恢复 |
2.4 结论 |
第三章 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经济效益及氮排放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设计 |
3.1.2 饲养管理 |
3.1.3 指标测定 |
3.1.4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3.1 低蛋白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2 低蛋白日粮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3 低蛋白日粮对肉鸡氮排放的影响 |
3.3.4 低蛋白日粮对肉鸡养殖成本的影响 |
3.4 结论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4.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4.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福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的目标 |
1.3.2 研究的内容 |
1.4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方法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福州市畜禽养殖发展背景与污染现状 |
2.1 福州市畜禽养殖发展现状 |
2.2 福州市畜禽养殖污染及治理现状 |
2.2.1 福州市养殖业污染现状 |
2.2.2 福州市养殖业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
2.2.2.1 严重污染水体 |
2.2.2.2 污染空气 |
2.2.2.3 传播病菌,有害健康 |
2.2.2.4 土壤污染,危害农田生态 |
2.2.3 福州市养殖污染治理现状 |
2.2.3.1 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政策 |
2.2.3.2 养殖业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 |
2.2.3.3 养殖业污染治理的主要成效 |
2.3 福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形成的原因 |
2.3.1 农牧脱节 |
2.3.2 环保意识不足 |
2.3.3 政策监管不到位 |
2.3.4 治理保障机制不完善 |
3 国内外养殖业污染防治经验总结 |
3.1 国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
3.1.1 美国养殖污染防治 |
3.1.2 欧盟养殖污染防治 |
3.1.3 日本养殖污染防治 |
3.2 国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
3.2.1 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现状 |
3.2.2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主要措施 |
3.3 我国与发达国家养殖污染防治的经验比较和总结 |
4 对福州市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建议与对策 |
4.1 制定与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管理法规 |
4.2 建立严格的环境监管体制,各相关部门通力协助 |
4.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思想认识 |
4.4 筹集资金,完善污染治理保障机制 |
4.5 建立有效的土地管理计划 |
4.6 合理控制养殖规模 |
4.7 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发展有机农业 |
4.7.1 农林地面积较小地区,推广“达标排放环保型”养猪模式 |
4.7.2 山地多地区,推广“猪-沼-果”生态型养猪模式 |
4.7.3 新建或改建大中型猪场,推广“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放”的养猪模式 |
4.8 对饲料营养成分进行调控,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
4.9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
4.10 疏堵相结合,推进养殖小区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全过程控制理论的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源分析 |
1.1 大气环境污染源及其污染 |
1.2 水环境污染源及其污染 |
1.3 固体废弃物及其污染 |
2 污染控制的关键节点 |
3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策略 |
3.1 畜禽养殖场规划与设计 |
3.1.1 畜禽场工程工艺设计 |
3.1.2 畜禽场生产工艺设计 |
3.2 选择清洁的饲料原料, 配合清洁的日粮 |
3.2.1 选择清洁、高效能的饲料原料 |
3.2.2 优化饲料配方, 配制清洁的日粮 |
3.3 先进的饲养技术与科学的管理 |
3.3.1 先进的饲养技术 |
3.3.2 科学的管理 |
3.4 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与达标排放 |
3.4.1 固体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
3.4.2 畜禽养殖场废气及废水达标排放 |
4 结论与展望 |
(8)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
二、相关研究概述 |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四、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基础和背景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畜牧业发展概况与家畜饲养管理经验 |
一、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概况 |
二、中国古代在家畜饲喂方面的主要技术 |
三、中国古代家畜饲喂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
第二节 近代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及传统畜牧业面临的危机 |
一、鸦片战争以来的战乱影响了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
二、国外畜禽饲养管理技术被引介到中国 |
三、中国传统饲养方式的延续与面临的危机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营养学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历程 |
二、中国现代畜牧业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
三、动物营养学日益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力量 |
第二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动物营养学的发展 |
第一节 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建立 |
一、相关科研机构的建立 |
二、相关教育机构的建立 |
三、相关学会组织的建立 |
第二节 动物营养学相关学术着作与刊物 |
一、相关刊物的刊行 |
二、相关书籍的出版 |
第三节 中国动物营养学先驱人物及其贡献 |
一、陈宰均先生—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奠基者 |
二、王栋先生—通研植物动物生产的畜牧大家 |
三、许振英先生—为祖国工作六十年的动物营养科学先驱 |
第四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动物营养研究内容和成果 |
一、动物营养及营养生理研究 |
二、科学饲养方式与传统习惯饲养方式效果比较研究 |
三、国内各种常见廉价饲料的畜禽肥育效果研究 |
四、不同饲料饲用效能比较及替代试验研究 |
五、中外不同品种家畜比较饲养试验研究 |
第三章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动物营养学的发展 |
第一节 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建立 |
一、1978年以前相关的科研机构和学会组织 |
二、1978年以后动物营养学会组织和科研机构等的独立设置 |
三、畜牧教育资源的调整重组和动物营养专业的设置 |
第二节 动物营养学重要书刊的出版和刊行 |
一、动物营养学重要书籍的出版 |
二、动物营养学相关刊物的刊行 |
第三节 动物营养学人才队伍 |
一、成名于此时的几位主要动物营养学大家 |
二、几支重要的动物营养学研究队伍 |
第四节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动物营养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 |
一、1949~1978年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
二、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
三、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四章 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动因分析及社会影响 |
第一节 中国落后的畜牧业亟待改进 |
一、中国畜牧业落后情形日显 |
二、国外先进动物营养科技的直接影响 |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本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了动物营养学发展 |
一、国家政策因素的重要影响 |
二、科技投入和本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营养学发展空间拓展 |
一、粮食有余和畜牧业的大发展 |
二、饲料工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急需动物营养学的跟进 |
第四节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对我国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影响 |
一、动物营养科学改变着中国传统的养殖观念和养殖方式 |
二、动物营养科学直接影响着饲料工业的发展 |
第五节 动物营养科学在改善人民膳食的同时影响着农业结构 |
一、动物营养科学为提高人民的膳食水平做出了贡献 |
二、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对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
第六节 动物营养科学与畜牧业污染 |
一、现代化畜牧业的污染问题 |
二、动物营养在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上的作用 |
第五章 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经验启示和未来发展趋势 |
第一节 中国动物营养学历史进程及经验总结 |
一、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
二、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二节 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动物营养相关问题及需求 |
一、缓解饲料资源紧缺需要动物营养学发挥作用 |
二、解决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动物营养学方法加以调控 |
三、改善畜产品品质依赖动物营养新技术新产品 |
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动物营养研究改变传统观念 |
第三节 未来中国动物营养科学发展趋势 |
一、研究领域和视野的扩展与目标思路的调整转变 |
二、中国动物营养科学研究发展趋势 |
三、中国动物营养研究与实践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环境友好型生猪养殖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框架结构 |
1.4 技术路线图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 |
2.1.1 循环经济理论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3 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 |
2.1.4 HACCP论 |
2.2 畜禽养殖污染研究的文献综述 |
2.2.1 国外对畜禽养殖污染的研究 |
2.2.2 国内对畜禽养殖污染的研究 |
2.3 农户技术采用研究 |
2.4 HACCP应用研究 |
3 江苏省生猪养殖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
3.1 江苏省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 |
3.2 江苏省养猪场环境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2.1 猪场选址与规划 |
3.2.2 投入品管理 |
3.2.3 粪尿污水处理 |
3.2.4 其它 |
3.3 养猪场采用沼气技术的实证分析 |
3.3.1 研究假设 |
3.3.2 模型的选择及变量的说明 |
3.3.3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3.3.4 计量结果及分析 |
3.4 江苏省猪粪尿污染分析 |
3.4.1 各类畜禽粪尿日排泄系数及计算方法 |
3.4.2 江苏省年猪粪尿产生量 |
3.5 生猪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
3.5.1 对土壤的污染 |
3.5.2 对水体的污染 |
3.5.3 对大气的污染 |
3.5.4 其它污染 |
3.6 生猪养殖污染的原因分析 |
3.6.1 农牧脱节,粪肥得不到有效利用 |
3.6.2 生猪养殖污染的环境监督管理薄弱 |
3.6.3 缺乏相关利益联结机制 |
3.6.4 生猪养殖者的进入门槛过低 |
4 基于HACCP原理的生猪养殖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 |
4.1 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危害分析 |
4.2 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
4.2.1 猪场选址与规划 |
4.2.2 投入品管理 |
4.2.3 粪尿污水处理 |
5 环境友好型生猪养殖产业体系的构建 |
5.1 生猪养殖经营者的教育培训体系 |
5.2 投入品管理体系 |
5.3 疾病控制与预防体系 |
5.4 污染物控制体系 |
5.5 小结 |
6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促进环境友好型生猪养殖产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
附录3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 |
附录4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 |
致谢 |
(10)日粮蛋白及瘤胃非降解蛋白水平对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我国畜牧业污染的现状 |
1.3 国内外对畜牧业污染的管理 |
1.4 防止畜牧业污染的途径 |
1.5 饲料RDP、RUP 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6 论文总体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日粮不同CP 及RUP 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结果与分析 |
1.4 讨论 |
1.5 小结 |
试验二 日粮不同CP 及RUP 水平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试验三 日粮不同CP 及RUP 水平对奶牛乳尿素氮及血液尿素氮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试验四 日粮CP 与RUP 水平对奶牛氮排泄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三部分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
1 总体讨论 |
1.1 日粮中CP 与RUP 水平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
1.2 日粮中CP 与RUP 水平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
1.3 日粮CP 与RUP 水平对奶牛氮排泄的影响 |
1.4 BUN、MUN 与奶牛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
2 论文总体结论 |
3 创新点 |
4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控制畜产公害对环境污染的饲料营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初探农村养殖污染的治理 ——以甘肃省古浪县兴盛种羊繁育基地为例[D]. 郭兴盛. 兰州大学, 2019(02)
- [2]舍饲牦牛饲养投入品安全分析与潜在危害点控制[D]. 李铸. 西南民族大学, 2017(02)
-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 ——以浙江生猪养殖为例[D]. 姚文捷. 浙江工商大学, 2016(12)
- [4]梅县区生猪低碳养殖发展问题研究[D]. 赵严君.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5(04)
- [5]植酸酶和低蛋白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和氮、磷利用率的影响[D]. 王斯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03)
- [6]福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D]. 陈茜迪.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5)
- [7]基于全过程控制理论的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控策略[J]. 钟元春,唐家,高凤仙,刘强. 家畜生态学报, 2010(06)
- [8]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研究[D]. 李新.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9]环境友好型生猪养殖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D]. 司晓磊.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10]日粮蛋白及瘤胃非降解蛋白水平对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D]. 赵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