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角度的转向——谈企业文化管理中的“人”的突破(论文文献综述)
蔡素怡[1](2020)在《德高中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工业革命开始,技术的更替、产业结构的变化,都在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由工业经济时代转入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资源要素对企业发展的价值影响更加突显,成为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部分。德高中国公司是一家澳洲在华企业,9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而当下公司处于一个复杂多样的环境,一方面技术砂浆产品正处理快速发展的好时机,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对企业与产品的质量发展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内竞争也日趋激烈。本案例主要在德高中国公司案例为基础,对传统制造行业中的预拌砂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何以利用无形资产提升业竞争优势进行研究。首先对所在的特种技术砂浆制造行业环境进行了需求和竞争研究,进而研究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资源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竞争优势的关系。德高中国公司需要针对新情况重新定位,即,德高中国公司应该在竞争中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本文最后创新性地提出来如何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德高中国竞争战略的“P-C-M-IR-C战略执行力体系”。德高中国公司的成功案例,证明了企业在实施战略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无形资产的利用来形成企业的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持续地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期望本案例能够对相关企业实施成功的竞争战略提供有益的启发。
马骏[2](2020)在《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研究 ——以华为公司为例》文中提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隐性价值规范,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企业文化规范了企业的行为准则,决定了企业的前进方向。在企业面对残酷的竞争时,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基本信念,企业文化既存在每位员工平日的工作中,又体现在高层管理企业的战略里。但在目前研究中,企业文化如何在绩效管理这一领域中发挥作用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将基于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两个方面,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管理的影响,从而帮助企业运用自身文化来提升绩效管理。本文是以扎根理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作为本文的案例企业,结合华为企业文化形成和华为绩效管理从建立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总结了华为公司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首先广泛多方收集华为企业文化及绩效管理相关资料,按照扎根理论的程序,分阶段对资料进行编码。得到编码范畴后,再借助典范模型进行特定程序分析,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充分分析,探寻华为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从而汇总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研究发现,在华为公司不同的成长阶段,其企业文化都影响着绩效管理的实行。华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始终是奋斗文化,并始终以高薪高股权激励奋斗者。但在其创业的早期更注重富有竞争意识的“狼文化”和纪律严明的“军队文化”,因而绩效管理也以主要考量“德勤能绩”的绩效考核为主;中期则受“发展为先,利润在后”企业文化影响,实施高股权激励研发人员的同时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在华为逐渐走向国际市场的阶段,受“共赢”文化的影响,华为的绩效管理也向给予员工更多自主空间的方向转变。本文期望通过对华为公司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影响的研究,引发出基于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绩效管理思想与方法更多思考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中国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
高超[3](2020)在《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W公司是我国重型商用车领域全产业链的龙头公司,是山东省内的知名跨国公司之一,其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变速箱、车桥以及整车制造、高端液压件等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都有非常显着的竞争优势。作为国有控股公司,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W公司遵从市场经济规律,面对市场竞争压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资本运营。研究也证明,规模较大的公司,尤其是国际化公司,大部分有效运用了资本运营这一重要手段,使公司规模得以扩张、技术水平得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有很多资本运营失败导致公司损失甚至破产的案例,因此,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尤为重要。W公司面临的资本运营风险,既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等风险,也包括行业环境、技术发展、决策、财务、整合营运、信息不对称等风险,还存在从计划体制和思维转向市场化运营方式的较长进程中,形成的负债率较高、风险管理意识不强、行政化色彩浓厚、内部资金循环风险等因素,都会较为严重地约束着公司资本运营的开展。因此,W公司进行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不仅需要认真分析公司面临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还要合理分析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现状,并进行科学评估,制定优化措施。本论文以两个重要的基础理论,即企业风险管理和资本运营为指引,认真梳理总结了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理论及最新进展。针对如何优化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首先基于PEST模型对W公司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然后总结了 2005年以来W公司进行的13次资本运营活动,同时对其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本论文采用调查问卷研究的方式,设计了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和资本运营风险两部分内容,针对资本运营风险管理,提出了 19个问题、设计了“重要性、可能性、控制有效性、目前管理差距”4个指标;针对资本运营风险,提出了 17个方面的风险。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统计,确定了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短板和需解决的事项,并对影响W公司的资本运营风险进行了识别分析。根据问卷设计的指标评分,利用SPSS软件将“重要性、可能性、控制有效性”评分结果绘制成三维坐标系,与“目前管理差距”指标评分对比,确定了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最后,根据W公司面临的资本运营风险和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总结确定了其在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中遵循的三项原则,设计了优化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提升员工资本运营风险管理意识、优化资本运营决策机制、优化并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优化尽职调查制度、严格落实风险责任机制、注重整合营运等方面。本论文希望通过对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优化研究,提出分析资本运营风险、确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关键因素、提出优化措施的有效路径,以期有关国有控股公司借鉴。
邱铁鑫[4](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王琳强[5](2020)在《杭州余杭旅游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国民人均收入和消费能力的大幅提高,国内旅游市场步入又一个黄金期。然而,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经营成本节节攀升,使旅游企业经营受到巨大冲击,面临前所未有考验。在此形势下,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对旅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杭州余杭旅游集团为研究对象,依托战略管理与旅游战略的相关理论,利用PEST、五力模型、SWOT、GE矩阵等研究工具剖析余杭旅游集团面临的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和内部环境,据此制定战略,包括总体发展战略(愿景使命、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业务组合等)、业务发展战略(涉及基础业务、战略业务和新兴业务),并提出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本文通过推动组织变革、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强化资本运作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使余杭旅游集团成为“‘项目(股权)投资’和‘产业经营’双轮驱动的,以大数据为支撑,融合互联网和数字化思维的国内知名旅游平台型综合运营商。”本文研究成果不仅为余杭旅游集团探索新一轮国企改革和运营变革提供建设性思路,也可以为其他区域型国有旅游集团制定相关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
程炎娟[6](2019)在《FNG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激励着公司和员工的一切行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各类企业的认同,企业文化还被视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密切联系,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与企业发展战略匹配的企业文化会推动企业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企业发展。FNG公司成立至今近二十年,从最初规模较小的家族企业发展成为销售过亿、拥有近200名员工的股份制企业,纵观其发展过程,企业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司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渐发展成长。本文以FNG公司为研究对象,概述了公司及人力资源建设现状,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及现状,结合国内外企业文化理论,重点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结构,应用到金.S.卡梅隆和罗伯特.E.奎因理论和Denison的企业文化类型和OCQ量表,对该公司企业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思想、制度、行为和物质层面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遵循全员参与、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突出特点的四大原则,对企业文化定位,提炼出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层面对FNG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内容。最后,从统一高层、中层、基层员工思想认识,作为公司文化建设优化思想保障;完善企业文化考评制度,作为公司文化建设优化制度保障;充分授权,加强组织监督,作为公司文化建设优化行为保障;提高充足企业文化建设资金,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物质保障。期望通过对FNG公司企业文化分析和企业文化建设优化,为FNG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帮助和支持。本研究能够对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对于类似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也有帮助和参考意义。
李建丽[7](2019)在《地方政府服务民营企业职能定位研究 ——以W县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W县民营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迅猛发展,已成为W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支柱,也是W县税收的重要贡献者。如今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刺激消费消化期、结构调整整合期三个时期交叠的时期,经济发展从高速转向中速期,并已进入了新的常态。作为国家各类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县级政府服务于企业发展一线,是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政府的重要一环。W县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民营企业的创建、经营和发展各阶段起了重要作用,在民营企业发展各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W县依靠传统行业、低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方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困境。企业下行压力大,新常态对政府职能定位和如何服务民营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W县政府如何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市场、对企业的不必要干预,更好地发挥好地方政府职能作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W县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为例,从W县民营企业典型代表—核桃加工企业入手,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核桃加工企业发展历程,对W县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的情况进行调研。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从营造发展良好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和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资源要素问题、引导企业克服制约发展的内部因素四个方面,描述在核桃加工企业成长过程中W县政府具体实践和取得的成效。通过对W县核桃加工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厂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W县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等方式,找出W县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列出W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服务核桃加工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W县经济基础薄弱,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扶持核桃产业发展。但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在政策制定、政府服务、要素保障、财政资金等方面存在问题,政府经济职能还需完善。分析原因,尝试使用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理论,公共政策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和外国政府服务民营企业的先进做法,联系W县的实际情况,提出W县政府如何服务于民营企业,包括减少不必要的对市场和企业的干预,从政策制定、完善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体系、助推企业创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推进金融、工业用地等制约企业发展的资源要素方面的改革,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用地难”困境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特定环境中县级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本文力图微观呈现县级政府服务民营企业的全态。并提出了W县政府如何服务民营企业意见和建议,为县级政府服务民营企业做出分析样本,提供参考。
刘亚雯[8](2019)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白云机场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航业作为交通运输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机场是保障航空公司运营、实现人流物流对接的平台,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机场也在积极探索能让自身长足发展的绩效管理体系。白云机场自2000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以“零事故、零差错、零投诉”的成绩完成了广州亚运会,至2014年旅客吞吐量在十年内实现“三级跳”,突破5000万人次的大关,排名国内第2、全球第15;货邮吞吐量接近150万吨,增速位于国内机场首位。基于此,白云机场提出争创世界一流枢纽机场的规划。然而,近年来,白云机场的运行数据显示其枢纽地位有所弱化,经济效益也有所滑坡,原有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弊端逐渐显现。本文基于绩效管理和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以白云机场的绩效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首先对与本题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和归纳,阐述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机场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适用性;进而对白云机场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分析发现,白云机场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缺乏战略导向性;绩效考核方法和考核主体选择主观性强,缺乏科学性;指标体系设置不全面、缺乏相关性和系统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平衡计分卡对现有体系进行优化。在具体实施方面,先采用SWOT分析法确定白云机场的战略目标,构建机场战略地图,确定关键成功要素,然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构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并采用二级建模方法针对不同的指标确定不同的计量标准,设置科学合理的指标权重。最后对白云机场新的绩效管理体系方案的实施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运用平衡计分卡对白云机场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以期该方案更契合白云机场的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机场的绩效管理水平;同时为我国民航机场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管理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实践操作方法上的借鉴。
孟津宇[9](2019)在《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公司前身隶属于国企--邮电公司,由于网络业务与手机卡业务的分离,因此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于2008年应运而生。随着行业市场逐渐饱和、原材料价格的上调、人力成本大幅度增加,企业目前遇到了公司现存内部管理机制、外部营销建设发展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的问题,即公司现有的发展战略无法引领公司完成总指标。所以,本文力图通过科学的理论方法为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重新改进设计新的发展战略。本文作者寻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了PEST宏观外部环境模型、波特五力微观外部环境模型以及SWOT综合分析模型等,对该公司现存内部条件、所处外部环境、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深入分析。据此分析,找出了该公司发展战略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综合运用分析模型和战略理论为公司重新改进设计了“抓机遇、促改革、重建内部管理机制,完成业务转型”的总体发展战略。其中包括:抓住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进入国企的契机,完成公司体制改革。以云南项目为实验案例,借助亨通集团的平台和资金,稳步拓展长期收益的新转型业务的规模,确保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优势地位,提升资金使用率,规避投资风险,重新建立系统的内部管理机制与信息化平台。从而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达成公司创收总目标,以及完成新转型业务规模化目标。为保证以上战略的有效实施,特为公司制定了发展战略实施的具体保障措施,即提升人力建设、降低生产成本且严控生产安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定有效的资金保障计划与财务预算、优化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等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杨志甫[10](2019)在《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家族企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科技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兴盛靠管理,而管理的竞争焦点在文化。企业文化是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为使家族企业持续稳定成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和研究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加重视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起适应、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发掘出蕴藏在企业内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通过企业文化的定义和企业文化功能入手,阐述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的现状,采用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匹配度、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适应性、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融合度、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行为的一致性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对奥康企业文化的使命、适应性、参与性、一致性进行深入剖析,对奥康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与评估,揭示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相互冲突的特性,为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诊断与评估提供借鉴,并就如何建设家族企业文化促进家族企业持续发展提出了策略分析。从奥康企业的丹尼森文化模型的评估与诊断中启示我们,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必须进行必要的平衡和协调,避免内部矛盾的发生和持续恶化。其中关键一点就是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及企业战略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文化中的相关特性进行强化或弱化,或采取有效的策略使之相互促进和影响,以形成合力,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文化的持久生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奥康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协调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家族企业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从奥康企业文化的案例分析中同样我们看到了奥康企业在企业文化创新、领导力文化创新、管理文化创新、人本文化创新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的强大能量,它启示我们只有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核心价值观得以形成并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企业员工只有将企业视为家,企业的凝聚力才会不断攀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会助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管理角度的转向——谈企业文化管理中的“人”的突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管理角度的转向——谈企业文化管理中的“人”的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1)德高中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综述 |
2.2 战略分析方法和工具 |
2.3 有关德高中国公司研究文献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预拌砂浆产业市场环境分析 |
3.1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3.2 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现状分析 |
3.3 技术砂浆行业竞争环境的五力分析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德高中国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
4.1 德高品牌中国市场阶段性发展历史分析 |
4.2 德高中国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德高中国公司战略定位与竞争战略选择 |
5.1 德高中国公司战略远景 |
5.2 德高中国公司战略目标 |
5.3 德高中国公司基于SWOT的战略定位分析 |
5.4 德高中国公司基于远景的战略目标确定 |
5.5 德高中国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德高中国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
6.1 德高中国公司战略实施 |
6.2 德高中国公司战略实施的支持与保障措施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束语 |
7.1 本文研究结论 |
7.2 本文不足之处 |
7.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访谈记录1 |
访谈记录2 |
后记 |
(2)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研究 ——以华为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绩效管理相关文献回顾 |
二、企业文化相关文献回顾 |
三、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关系相关文献回顾 |
四、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企业文化 |
二、绩效管理的定义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非正式制度理论 |
二、Z理论 |
第三章 案例选择、数据收集和处理 |
第一节 案例企业的选择 |
一、案例资料的获取性 |
二、案例的典型性 |
第二节 案例资料的收集 |
第三节 案例资料的处理 |
一、按时间段归类整理 |
二、扎根理论过程 |
第四章 案例文本扎根编码分析 |
第一节 华为公司发展历程 |
一、创业阶段(1987年-1995年) |
二、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1998年) |
三、管理变革阶段(1998年-2002年) |
四、世界级企业阶段(2002年-至今) |
第二节 案例资料编码 |
一、企业文化对快速发展阶段影响编码 |
二、企业文化对管理变革阶段影响编码 |
三、企业文化对世界级企业阶段影响编码 |
第五章 扎根理论分析结果与讨论 |
一、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在快速发展阶段的影响 |
二、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在管理变革阶段的影响 |
三、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在世界级企业阶段的影响 |
第六章 研究启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启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A 编码过程 |
附录B 华为某干部绩效承诺书 |
附录C 二手资料详细信息 |
致谢 |
(3)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1.3.1 主要内容 |
1.3.2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理论及最新进展 |
2.1.1 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2.1.2 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理论最新进展 |
2.2 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3章 W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W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W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2.1 W公司基本情况 |
3.2.2 W公司内部能力分析 |
第4章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总体评估 |
4.1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现状 |
4.1.1 W公司资本运营状况 |
4.1.2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
4.2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研究与调查过程 |
4.2.2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3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识别 |
4.2.4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关键因素确定 |
第5章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优化 |
5.1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优化原则 |
5.2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 |
5.2.1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分析 |
5.2.2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应对策略 |
5.3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具体优化措施 |
5.3.1 提升员工资本运营风险管理意识 |
5.3.2 优化资本运营决策机制 |
5.3.3 优化并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 |
5.3.4 优化尽职调查制度 |
5.3.5 严格落实风险责任机制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附录: 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
3.1 基本概念界定 |
3.1.1 文化 |
3.1.2 铁路文化 |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
3.1.4 文化自信 |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5)杭州余杭旅游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战略环境分析 |
1.2.2 总体战略设计 |
1.2.3 业务战略设计 |
1.2.4 相关研究评述 |
1.3 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特色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工具 |
2.1 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
2.1.1 企业发展战略内涵与特征 |
2.1.2 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
2.1.3 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步骤 |
2.2 旅游管理相关理论 |
2.2.1 旅游与旅游业态 |
2.2.2 旅游者与旅游企业 |
2.2.3 旅游业发展与企业战略关系 |
2.3 研究方法和工具 |
2.3.1 PEST分析 |
2.3.2 波特五力模型 |
2.3.3 SWOT分析 |
2.3.4 GE矩阵 |
第三章 余杭旅游集团现状分析 |
3.1 集团概况与发展历程 |
3.2 集团组织架构 |
第四章 余杭旅游集团战略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竞争环境分析 |
4.2.1 现有竞争者 |
4.2.2 潜在竞争者 |
4.2.3 供应商议价能力 |
4.2.4 消费者议价能力 |
4.3 内部环境分析 |
4.3.1 资源状况 |
4.3.2 能力状况分析 |
4.3.3 核心竞争力分析 |
4.4 战略关键因素分析(SWOT) |
4.4.1 集团优势 |
4.4.2 集团劣势 |
4.4.3 集团机会 |
4.4.4 集团威胁 |
第五章 余杭旅游集团总体发展战略 |
5.1 基于SWOT的公司战略选择 |
5.2 总体发展战略 |
5.2.1 愿景、使命与核心价值观 |
5.2.2 发展思路与战略定位 |
5.2.3 总体目标 |
5.2.4 公司竞争优势培育 |
5.2.5 公司业务组合 |
5.2.6 实施构想 |
第六章 余杭旅游集团业务发展战略 |
6.1 基础业务发展战略 |
6.1.1 发展思路 |
6.1.2 发展目标 |
6.1.3 实施路径 |
6.2 战略业务发展战略 |
6.2.1 发展思路 |
6.2.2 发展目标 |
6.2.3 实施路径 |
6.3 新兴业务发展战略 |
6.3.1 发展思路 |
6.3.2 发展目标 |
6.3.3 实施路径 |
第七章 余杭旅游集团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7.1 优化品牌战略 |
7.1.1 明晰发展思路、确定总体目标 |
7.1.2 高层主导战略、推进整体策划 |
7.1.3 增强品牌内涵、创建品牌个性 |
7.1.4 重构品牌体系、奠定品牌基础 |
7.1.5 塑造良好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 |
7.1.6 强化服务品质、培育卓越口碑 |
7.2 完善组织架构 |
7.2.1 确立优化原则、分步完善架构 |
7.2.2 改革运营机制、稳步推进实施 |
7.3 提升人力规划 |
7.3.1 明晰发展使命、提升部门地位 |
7.3.2 了解用人需求、做好人力规划 |
7.3.3 界定人才标准、提出专项计划 |
7.3.4 组合多元路径、优化招聘体系 |
7.3.5 规范人才培训、确保持续造血 |
7.3.6 创新考核激励、激发人才活力 |
7.3.7 制定政策标准,打下技术基础 |
7.4 加强资本化经营 |
7.4.1 明确发展思路、稳步推进实施 |
7.4.2 做好顶层设计、有序推进落实 |
7.4.3 选择混改标的、塑造混改典范 |
7.4.4 优化产权结构、降低资产重量 |
7.4.5 盘活现有资产、处理风险业务 |
7.4.6 整合社会资源、推进业务发展 |
7.4.7 建立股权基金、推动产金融合 |
7.4.8 推进整体改制、打造控股平台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FNG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企业文化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企业文化的内涵 |
2.2 企业文化的功能 |
2.3 企业文化的结构 |
2.4 企业文化的理论 |
2.4.1 金.S.卡梅隆和罗伯特.E.奎因理论 |
2.4.2 Denison的企业文化类型和OCQ量表 |
第三章 FNG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研究 |
3.1 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经营发展现状 |
3.1.2 企业文化发展历程 |
3.2 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原则 |
3.2.1 全员参与原则 |
3.2.2 以人为本原则 |
3.2.3 循序渐进原则 |
3.2.4 突出重点原则 |
3.3 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步骤 |
3.3.1 企业文化的诊断 |
3.3.2 企业文化的定位 |
3.3.3 企业文化的导入 |
3.4 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实施 |
3.4.1 精神层面的内容 |
3.4.2 制度层面的内容 |
3.4.3 行为层面的内容 |
3.4.4 物质层面的内容 |
第四章 FNG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优化保障 |
4.1 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思想保障 |
4.2 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制度保障 |
4.3 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行为保障 |
4.4 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物质保障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启示 |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5.3.1 研究局限 |
5.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7)地方政府服务民营企业职能定位研究 ——以W县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二、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论文基本思路 |
第二章 W县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实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一、新公共管理 |
二、服务型政府 |
三、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
第二节 W县核桃加工企业发展历程 |
一、起步阶段(1980-1991 年) |
二、发展阶段(1992-2009 年) |
三、成熟阶段(2010 年至今) |
第三节 W县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实践 |
一、营造发展良好环境 |
二、提升服务水平和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
三、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资源要素问题 |
四、引导企业克服制约发展的内部因素 |
第三章 W县政府在服务核桃加工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政策环境方面的问题 |
一、政府干预市场和企业管理现象依旧存在 |
二、未有效引导核桃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
三、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途径和发声渠道狭窄 |
四、政策落实不彻底和缺少反馈机制 |
第二节 服务民营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政府经济职能需理顺 |
二、W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服务水平有限 |
三、未发挥各类商会和协会的职能作用 |
第三节 解决制约企业发展要素问题作用有限 |
一、解决企业筹资难问题上效果不明显 |
二、工业用地规划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
三、缺少对引进人才和助力企业人才培养机制 |
四、为企业提供走出去服务作用有限 |
第四节 财政补助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财政资金项目申报复杂 |
二、政府补助规范管理不足 |
三、财政支持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方面力度不够 |
第四章 W县政府服务企业职能完善的对策措施 |
第一节 细化政策措施营造公平健康营商环境 |
一、结合地方发展规划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有效政策措施 |
二、引导民营企业产品改造升级 |
三、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参政 |
四、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
五、建立政策监督和评估反馈机制 |
第二节 完善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体系 |
一、多部门联合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
二、加强政府人才队伍建设 |
三、加大对发挥第三部门的重视 |
四、加强对民营企业规范引导 |
第三节 发挥职能作用营造创新环境 |
一、创新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
二、引导企业制度创新 |
三、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
四、鼓励企业文化创新 |
第四节 简政放权提升企业获得资源能力 |
一、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 |
二、简化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操作程序 |
三、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用地需求 |
附录一 访谈提纲及内容 |
附录二 地方政府服务民营企业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平衡计分卡白云机场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绩效管理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一、绩效与绩效考核 |
二、绩效管理与绩效管理体系 |
三、绩效管理方法 |
第二节 平衡计分卡理论概述 |
一、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 |
二、平衡计分卡核心内容阐释 |
三、平衡计分卡各要素的关系及其平衡 |
第二章 白云机场绩效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白云机场概况 |
一、白云机场简介 |
二、白云机场基本业务 |
三、白云机场组织结构 |
四、白云机场的人力资源管理 |
第二节 白云机场绩效管理现状 |
一、白云机场绩效管理体系 |
二、白云机场绩效管理原则 |
三、白云机场绩效管理内容 |
四、白云机场绩效管理形式 |
第三节 白云机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混为一谈 |
二、员工个人绩效与企业绩效目标脱节 |
三、考核方法与考核指标难以体现公平性 |
四、绩效管理效果不佳 |
第四节 白云机场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及适用性 |
一、平衡计分卡在机场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
二、白云机场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 |
三、白云机场引入平衡计分卡的适用性 |
第三章 基于BSC白云机场战略目标确定与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
第一节 SWOT分析及战略目标的确定 |
一、白云机场的SWOT分析 |
二、白云机场战略目标的确定 |
三、绘制战略地图 |
第二节 白云机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财务维度 |
二、客户维度 |
三、安全与运营维度 |
四、学习与成长维度 |
第三节 白云机场绩效管理指标权重的确定 |
一、权重确定的方法 |
二、各维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四章 基于BSC白云机场绩效管理流程优化与实施 |
第一节 白云机场绩效管理流程的优化 |
一、公司绩效计划 |
二、公司绩效考核 |
三、公司绩效反馈 |
四、公司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
第二节 白云机场BSC绩效管理实施保障 |
一、建立相适应的绩效管理文化 |
二、转变绩效管理的方式 |
三、使用新技术,完善信息系统 |
四、加强平衡计分卡宣传力度 |
五、强化组织内部绩效管理沟通与反馈 |
六、建立与绩效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 |
七、积极开展与绩效管理相适应的培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2.1 公司概况 |
2.2 公司现状分析 |
2.3 公司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
2.3.1 战略方向方面问题 |
2.3.2 人力资源方面问题 |
2.3.3 公司运营方面问题 |
2.3.4 企业文化方面问题 |
2.4 问题成因分析 |
2.4.1 公司决策层制定的战略不符合企业发展步伐 |
2.4.2 公司决策层现代管理意识淡薄 |
2.4.3 公司决策层管理观念老化 |
2.4.4 公司管理者企业管理能力不足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外部环境分析及SWOT综合分析 |
3.1 PEST宏观外部环境模型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波特五力微观外部环境模型分析 |
3.2.1 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 |
3.2.2 潜在竞争者分析 |
3.2.3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3.2.4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3.2.5 替代品分析 |
3.3 SWOT综合分析 |
3.3.1 公司具有的自身优势 |
3.3.2 公司具有的自身劣势 |
3.3.3 公司面临的机会 |
3.3.4 公司面临的威胁 |
3.3.5 SO、WO、ST、WT战略组合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发展战略设计 |
4.1 公司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及战略目标的选择 |
4.1.1 公司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确立 |
4.1.2 发展战略目标确定 |
4.1.3 发展战略原则选择 |
4.1.4 发展战略定位 |
4.2 总体战略制定 |
4.2.1 总体战略规划 |
4.2.2 总体战略确定 |
4.2.3 多元化战略制定 |
4.3 职能战略制定 |
4.3.1 生产运营型职能战略 |
4.3.2 资源保障型职能战略 |
4.3.3 战略支持型职能战略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 |
5.1 提升人力资源建设与保障能力 |
5.2 降低施工成本与严控施工安全 |
5.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5.4 重塑内部管理机制 |
5.5 优化资源配置与推进信息技术革新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家族企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对于中国家族企业研究综述 |
1.3.2 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企业文化与企业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实例分析与理论分析结合 |
1.4.3 案例研究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1.6 研究思路 |
1.7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
2.1 家族企业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家族企业概念的界定 |
2.1.2 我国企业家族化程度 |
2.2 企业文化基础理论及相关概念界定 |
2.2.1 企业文化的概念 |
2.2.2 企业文化基本理论概览 |
2.2.3 企业文化的功能 |
2.2.4 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 |
2.3 企业文化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
2.3.1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
2.3.2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
2.3.3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 |
2.3.4 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 |
第3章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 |
3.1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战略的匹配 |
3.2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管理的适应性 |
3.3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制度的融合度 |
3.4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员工行为的一致性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奥康集团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
4.1 奥康企业状况 |
4.2 基于丹尼森文化模型的奥康企业文化分析 |
4.2.1 奥康企业文化中的使命 |
4.2.2 奥康企业文化中的适应性 |
4.2.3 奥康企业文化中的参与性 |
4.2.4 奥康企业文化中的一致性 |
4.3 奥康企业的文化发展分析 |
4.3.1 奥康企业文化阶段性模型分析 |
4.3.2 奥康企业文化发展分析总结 |
4.4 奥康企业文化塑造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启示 |
第5章 塑造企业文化促进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策略分析 |
5.1 建设与国家主流文化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5.2 提炼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5.2.1 企业家精神 |
5.2.2 企业家精神的概括和提炼 |
5.3 完善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5.4 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5.4.1 精准定位、创企业动力之源 |
5.4.2 加强领导,率先垂范 |
5.4.3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5.5 坚持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管理角度的转向——谈企业文化管理中的“人”的突破(论文参考文献)
- [1]德高中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案例研究[D]. 蔡素怡. 中山大学, 2020(03)
- [2]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研究 ——以华为公司为例[D]. 马骏. 青岛大学, 2020(02)
- [3]W公司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 高超. 山东大学, 2020(05)
- [4]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5]杭州余杭旅游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王琳强.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6]FNG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及优化研究[D]. 程炎娟.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3)
- [7]地方政府服务民营企业职能定位研究 ——以W县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为个案[D]. 李建丽. 云南大学, 2019(02)
- [8]基于平衡计分卡白云机场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刘亚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9]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孟津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10]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家族企业发展研究[D]. 杨志甫.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标签: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论文;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理论论文; 绩效管理体系论文; 战略实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