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党员的心

一个党员的心

一、一个党员的心里话(论文文献综述)

张泰[1](2021)在《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实践与理论思考》文中指出之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而言,党内民主理论是政党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民主实践是推进政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实践,党内民主建设是一项事关政党自身发展与价值实现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党内民主包括党员权利主导安排党内制度并使党内权力在其范围内运行的应然民主形式和政党资源支配权在党员权利和党内权力之间再分配的实然民主程序,而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使党内民主建设成为每个政党都要面对的必然课题。政党政治资源的稀缺性和政党主体对稀缺资源追逐欲望的无限性使现实中党内权力的膨胀与党员权利的扩张同样不可避免。党内民主建设则是经由党内法治,使党员权利与党内权力在合法有序的博弈互动中有效实现民主价值。党内民主建设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政党成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体性地位。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这种先进性与科学性、阶级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统一使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不仅遵循党内民主建设的一般规律,而且在协调党内关系与执掌国家权力的过程中体现出基于内在规定性之上的特殊要求。本文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整体性理论研究。文章以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理论为指导,在较为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要素构成、运行机理、思想资源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了各党党内民主建设的逻辑特点,分析了各党的历史传统、政党生态、政治主题和现实条件等具体差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把握。本文主体除导论外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界定党内民主的基本概念与要素构成,厘清党内民主建设与政党本身的内在关联,概括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遵循,阐释党内民主建设的认知体系与实践机制;第二章研究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内民主建设原理并挖掘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党内民主建设主张及西方学者对党内民主建设的见解,追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源头与理论借鉴;第三章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自1917年执政以来的党内民主建设实践进行回顾和考察,展示其主要脉络;第四章分析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逻辑和差异成因,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具体特征;第五章总结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规律,从政党意识及其价值意蕴、政党职能及其有效履行、党员权利及其实现保障、党内权力及其监督制约、党内制度及其运行支撑以及政党文化及其培育滋养等主要内容和实现机制,探索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应当形成的理论自觉。本文着重阐释与论述了以下观点:1.党员权利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享有党内政治资源的资格,可大致分为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的权利、党员决定党内权力授予的权利及党员言论自由的权利三大类。党员权利享有的前提是遵守党章等党内法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形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与民主协商。2.党内权力是为了实现党员权利的需要,通过党员权利的合法让渡和授予,由党内部分成员和组织获取的、超出于其他党员和党组织之上的强制性力量。党内权力主要表现为对政党政治资源的支配力、对政党组织的统御力、对政党行为的干预力及对政党成员的影响力。党内权力的运行是一个有序过程,以授予为起点、以决策为核心、以执行为关键,以被监督制衡为保障。3.党内制度是对政党意识形态、政治纲领、组织结构、活动方式的明确,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都必须共同遵守的活动原则和行为规范。党内制度是维系党员权利与党内权力良性互动的引导和保障,党内民主建设经由党内制度对党员、干部、组织等构成党的生机与活力的各个要素产生作用。制度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制度运行的成效,关系党内民主建设的实际水平,同时也关系到整个政党组织的质量与活力。4.党内成员通过履行党内义务而享有党员权利,通过党员权利实现而主导党内制度安排,使党内权力在制度规范下运行。党员权利实现离不开党内权力的工具价值,使其维护并服务于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性地位,又要控制党内权力,避免其因自我增殖、异化而成为党员权利的对立物。这既是党员权利实现的整个过程,也是党内民主的主要内容,因而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般属性。5.党内民主是政党现代化的生命性表征,而对党员权利保障的理论认识则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首要前提。可以认为,以党员权利主导为基本理念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是实现党内价值结构由党内权力本位向党员权利本位转变的基础。以党员权利保障为起点建立党内制度体系,是实现党内治理方式由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转变的支撑。以党员权利效能为目标运作党内资源,是实现党内民主机制由外在协调手段向内在规定属性转变的关键。以党员权利追求为动力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党内政治局面由外在一致向内在和谐转变的法宝。6.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不仅具有一般政党的功能,还承载着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使命。因此,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本质上是党内关系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的实践形态,包括由指导思想、着力之点、发生逻辑及评价标准等构成的认知体系和由价值指向、主要内容、实践载体及贯彻保障等构成的实践机制。由此展开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推进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对党内民主建设的深化发展和价值跃升。7.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是政党党内民主一般规律与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政党意识在特定历史文化条件下相结合的产物。特定的政治主题指引着党内民主建设的价值导向,具体的政党生态孕育着党内民主建设的逻辑特征,党内制度的科学有效性、实践针对性及法治功能性主导着党内民主建设的运行机制,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体性地位及其民主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与水平。8.在封建文化传统深刻影响和执政初期恶劣生态中,苏联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取向是以党内权力为既定,党员权利服从于党内权力,党内制度体现党内权力意志;在世界多极化格局和党内多元化需求的压力下,苏联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又从权力过度集中的极端走向了权利失去限制的另一个极端。受议会民主文化和政党合并历史的影响,东欧共产党在内外合力下对党内民主建设逻辑进行调整,以党员权利为核心,辅以党内权力和党内制度为之服务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以完善党内制度体系为关键,党内权力来源于并代表党员权利,以党内制度规范党内权力并保障党员权利,用党内制度体系的现代化来牵引党内民主建设的现代化发展。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吸取苏东剧变教训、借鉴中共改革经验中发展党内民主建设逻辑,以党员权利为原点,党内权力服务于党员权利,党内制度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化成果,并尝试多种制度形式和民主形态。9.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实践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弥足可贵的历史经验和思想启迪。具体来说,首先党要强化先进政党意识的价值引领作用。以标识政党由来、维系政党生存、引领政党发展的政党本质属性为党内民主建设提供方向遵循。其次,党要牢记崇高的使命担当。履行政党职能,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将党内民主追求升华为国家民主理念和社会民主共识,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价值所在。再次,党要坚持党员主体地位。以保障党员权利为党内民主建设的先决条件,将党内民主潜在优势转换为政党治理显性效能,为党内政治生活注入生机与活力。第四,党要树立明确的责任意识。以法规支撑党内民主建设的过程,用法治保障党内民主发展的成果,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建立健全权力合理制约权力、权利有效监督权力的法规体系和法治模式。第五,党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制度原则,丰富完善基本民主制度,贯彻落实具体民主制度,为党内民主成长提供根本保障。第六,党要锤炼优秀的政治品格。通过科学理论思想、先进价值理念、纯洁党性党德等政党文化建设,为提升党内民主品质厚植信仰给养、精神涵养和组织滋养。

张艳丽[2](2021)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党形象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留给公众的印象,政党作为最有效的政治组织,它的形象影响着公众对政党的态度,进而制约和影响着政党的政治生命力。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机,需要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巩固和发展陕甘宁边区,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增加与国民党展开斗争的底气。毛泽东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指导,结合具体实际,形成了延安时期特有的政党形象思想。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文献研究、学科交叉以及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的运用,着重对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评析展开研究。首先,关于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的形成,第一个方面主要阐释了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实现抗战建国的革命目标;争取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改善党内的政治生态环境;纠正国际社会的认知偏差。第二个方面主要分析了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和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以及斯大林的政党思想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其次,关于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梳理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分析概括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的目标追求,主要包括: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政党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形象、清正廉洁的政党形象和团结一心的政党形象;第二个方面是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第三个方面是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民主政权建设和建立健全党规党纪;第四个方面是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的宣传方式,主要包括:充分发挥报刊图书的主力传播作用、运用广播、电影、戏剧增强传播效果以及借助民间团体和组织进行深入宣传。最后,对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进行评析。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思想,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并使其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对新时代的政党形象建设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形象,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党员队伍,不断增添政党形象的时代魅力,全方位展示政党形象的风采。

毛强[3](2021)在《交基层朋友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

郁志龙[4](2020)在《列宁对党内自由表达制度的构建及当代启示》文中提出健全的党内自由表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体现,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各项政策、策略及纠正各种错误的重要基础,事关无产阶级政党事业的兴衰成败。列宁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构建党内自由表达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进一步研究列宁的相关思想,对新时代我国发展党内民主,完善民主集中制,有重大现实意义。

恩地拉·江阿勒克[5](2020)在《翻译作品题目(汉译哈):《登高望远》2019年(节选);翻译作品题目(哈译汉):《曙光》杂志2018年版(节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安然[6](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研究》文中提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党内政治生活整体上表现出较为良好的状况。但由于一个时期以来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党内政治生活形式化、庸俗化、娱乐化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社会消极文化的影响和党内政治生活自身规范不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提出并践行了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基本规范,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领导中国革命、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创新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理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过程中确立的一系列基本准则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指导原则发挥着重要作用。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新时代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目的所在,从而推进党内政治生活新实践。要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根基,厚植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基础,增强党员干部纪律和规矩意识,推进作风建设,进一步健全党的监督机制、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为党内政治生活提供可靠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党内政治生活思想、丰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有利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党执政能力和水平,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推进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实现。本文的创新点是研究选题和内容新,研究视角新,符合当下热点。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个持久话题,每个时期都不会完全相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上日程,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而言,在新时代条件下研究是对这一领域有效深入和拓宽;在研究方法上,不仅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分析归纳,而且还运用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社会主义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训,以此为鉴总结新时代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新实践。

刘栋[7](2020)在《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政党是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加强自身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以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十分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运用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结合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框架,追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历史,梳理和总结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能够深刻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政治建设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特殊的历史条件。通过对延安时期党的历史资料的挖掘,重点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三位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的思想,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建设思想,总结延安时期以前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政治建设的经验,以求“研之有理”。厘清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是实现“研之有据”的重要前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既肩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又面临着异常复杂的社会环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现实所需。从党面临的外部环境来看,既有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又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提高战斗力。从我们党领导社会革命的角度来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局部执政阶段,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边区经济和民生建设的需要。从党的自我革命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内部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存在,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围绕自身政治建设进行了丰富实践,主要包括夯实思想根基以坚定政治信仰,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加强政治领导,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能力,依托局部执政着力净化政治生态等。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保证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方向和效果,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进程。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特点在于,残酷的革命战争环境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任务的艰巨性,斗争中突出了理论指导的创新性,出于革命的需要党的政治建设在军队方面表现尤其突出,价值追求方面凸显人民性。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是一个政党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法宝。循着历史逻辑,回顾和总结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在方向引领、核心领导、路线遵循、示范引领、整风运动、纪律约束等方面积累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初心和使命不动摇;把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重中之重;密切结合复杂环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制度保障,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推动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共进。历史发展表明,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促进党的事业顺利发展。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无论党的建设推进到什么阶段,政治建设这个根本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常国富[8](2020)在《“双线联动型”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以上海市BS区G社区为例》文中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既是经济领域持续快速发展的四十年,也是社会结构发生深层嬗变的四十年。在社会转型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社会管理日益被党和政府提上日程。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社会治理”概念,并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等方面全方位部署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是治理理念的一次再深化。在总结社会治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党和政府对社会管理或社会治理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映射出了相应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进程,回应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和利益诉求,并且在基层探索创新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本文着眼于社区治理当前存在的一些难点、痛点,选取BS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成熟的G社区在社区治理方面的创新实践作为田野个案,运用公共管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田野研究方法,对该社区的创新的社区治理实践在深层次上的运作逻辑和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力图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依托互联网时代的巨大优势破解基层治理难点提供些许经验借鉴。上海市BS区地域面积较大,社区类型多元,既有商品房小区,也有城乡结合部;有传统居(村),也有回迁房住宅小区。而G社区地处上海市BS区西南部,建制上隶属于MH镇,是集经适房、动迁房、廉租房混合的社区,除少量BS区本土居民以外,大部分是来自其他4个区的居民。入住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人员情况各不相同,怎样更好地融合这五个区的居民,一直是党支部、居委会的根本目标。基层治理考验政府管理创新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引导自治能力。G社区依托宝山区打造的线上参与平台“社区通”,再结合线下的治理机制,创新出“双线联动型”社区治理模式。该模式在推行短时间内就取得很大的成效。居民线上提出在社区治理中最关心的问题或需求,党委第一时间反应,线下寻求解决方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激活社会资源服务群众,让更多蕴藏的资源围着群众转,需要基层干部转变思路、创新手法。盯紧群众“痛点”,集中力量解决短板问题,才能让群众服气、顺气。百姓无小事。发挥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打破以往那种“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的服务模式,引入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让基层政府实现由“办服务”到“管服务”的职能转变,积极构建“政府搭台、社会唱戏、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新格局。G社区的创新是充分发挥时代发展的优势,打造线上参与平台,但又不仅仅只依靠线上平台治理社区,而是通过这样一种便捷、高效的渠道征集民意,线下针对居民提出的难题,寻求解决方案。在当下的社区治理,不能只专注于线上,或者线下,两者缺一不可,双线联动才能真正解决社区治理的“痛点”。

文欢[9](2019)在《国旗人生——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文中研究表明引子1940年12月,重庆沙坪坝之夜似乎日后曾联松几十年的命运,便全都与那个夜晚有关。1940年12月下旬的那个夜晚。但究竟是下旬的哪一天,曾联松却从未具体说过,如果按下旬日期排查的话,从20号到30号都有可能,以曾联松一贯严谨、认真的性格,这样一个日后想起来很是有

程凯[10](2018)在《《创业史》前史——一个基于地方经验的考察》文中提出本文利用长安县地方档案还原新中国成立初基层建政过程。地方政府在新解放区建政中推动政治、社会、生产、思想改造采取的一个基本途径是培养典型村和劳动模范,通过典型来产生带动效应,并取得经验加以推广。如何发掘、选定、培养典型在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工作中居于核心位置。长安县新中国成立初最重要的先进村是王莽村,其带头人蒲忠智很快成为全国劳模,也是后来柳青所写《创业史》中"王宗济"的原型。柳青1952年初到长安县挂职时曾深度参与王莽村的整顿互助组、制订三年生产计划等一系列工作。只有先还原彼时王莽村各项工作所面临的诸种挑战与矛盾才能把握柳青如何经由"深入工作"来"深入生活",从而将其群众工作经验作为打开基层历史经验的切入口,将其作品背后蕴藏的历史认识能量激发出来。

二、一个党员的心里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党员的心里话(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实践与理论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四、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党内民主
        一、党内民主的支撑要素
        二、党内民主的价值
        三、党内民主的一般性特征
    第二节 党内民主建设
        一、党内民主价值厚植于政党目标
        二、党内民主原则取决于政党类型
        三、党内民主形态孕育于政党生态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
        一、基于政党基本性质的内容体系
        二、基于政党价值指向的主要特征
        三、基于政党发展目标的建设逻辑
第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内民主建设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民主建设思想
        二、列宁党内民主建设思想
    第二节 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党内民主建设主张
        一、李卜克内西与倍倍尔强调党内民主价值
        二、普列汉诺夫追求党内广泛民主
        三、卢森堡主张制约党内权力以保障党员权利
    第三节 西方学者关于党内民主的主要见解
        一、关于党内民主的属性
        二、关于党内民主的功能
        三、关于党内民主的价值
第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脉络
    第一节 苏联共产党首开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先河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确立与运用
        二、党员权利资格的设置与实践
        三、党内权力的结构及其运行
        四、党内民主建设停滞、倒退后陷于无序状态
    第二节 原东欧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道路探索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沿袭与调整
        二、党员权利内容的规定与延伸
        三、党内权力运行的机制建设
        四、党内民主建设迷失方向直至改旗易帜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曲折创新党内民主发展机制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阐释与创新
        二、党员权利范围的明晰与扩展
        三、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的发展完善
        四、党内民主建设的持续推进
    第四节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多样性探索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坚持与发展
        二、党员权利保障的细化与救济
        三、党内权力的适应性集中与制约
        四、党内民主建设的形式多样性
第四章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分析比较
    第一节 苏联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分析
        一、党内民主建设的运行逻辑
        二、党员权利匮乏的历史根源
        三、党内权力集中的政治生态
        四、建立党内制度的现实局限
        五、党内政治生活陷入极端民主化的背景性分析
    第二节 原东欧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分析
        一、党内民主建设的逻辑调整
        二、党内民主理念的文化基础
        三、党员权利扩展的客观环境
        四、党内生活制度化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分析
        一、党内民主建设的逻辑创新
        二、党内民主价值的历史形成
        三、“民主”与“集中”有机统一的执政生态
        四、构建党内制度体系的现实支撑
    第四节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分析
        一、党内民主建设的逻辑发展
        二、党内权力集中的历史渊源
        三、党员权利保障的时代背景
        四、探索党内制度形态的现实条件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强化政党意识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首要前提
    二、履行政党职能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价值指向
    三、保障党员权利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先决条件
    四、规制党内权力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
    五、完善党内制度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保障
    六、培育政党文化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长效滋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文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的形成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1.实现抗战建国的革命目标
        2.争取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
        3.改善党内的政治生态环境
        4.纠正国际社会的认知偏差
    (二)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1.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2.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
        3.斯大林的政党思想
二、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的目标追求
        1.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政党形象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形象
        3.清正廉洁的政党形象
        4.团结一心的政党形象
    (二)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的实践路径
        1.以思想建设铸造政党形象的灵魂
        2.以组织建设稳固政党形象的根基
        3.以作风建设展示政党形象的魅力
    (三)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的保障机制
        1.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2.完善民主政权建设
        3.建立健全党规党纪
    (四)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的宣传方式
        1.充分发挥报刊图书的主力传播作用
        2.运用广播、电影、戏剧增强传播效果
        3.借助民间团体和组织进行深入宣传
三、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的历史贡献
        1.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思想
        2.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3.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二)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的当代启示
        1.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形象
        2.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党员队伍
        3.不断增添政党形象的时代魅力
        4.全方位展示政党形象的风采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列宁对党内自由表达制度的构建及当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列宁对党内自由表达制度的构建
    (一)在全党及各级代表会议上自由表达制度
        1. 在全党范围内自由表达。
        2. 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上自由表达。
        3. 在基层党员大会和支部大会上自由表达。
    (二)在党的新闻媒体和报刊上自由表达制度
        1. 创办争论专页。
        2. 在党报上辟出一定篇幅。
        3. 发挥一般新闻报刊的作用。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
        1. 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
        2.“活的联系”的方法。
        3. 调查问卷的方法。
        4. 适当的论战是可以的。
二、党内自由表达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维护党的团结
    (二)遵守党的纪律
    (三)不能破坏党已经确立的行动一致
    (四)保护持不同意见者和少数派的权利
        1. 保护持不同意见者。
        2. 保护少数派权利。
三、构建党内自由表达制度的重要作用
    (一)党内民主的体现
    (二)党克服自身错误,提高战斗力的法宝
        1. 有利于党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2. 有利于党形成科学决策。
    (三)对党章党纲的严格遵守
四、列宁构建党内自由表达制度的当代启示
    (一)新时代党内自由表达既要坚持好,又要探索新的形式
        1. 发挥好党内自由表达的优良传统。
        2. 实践中不断探索党内自由表达的新形式。
    (二)坚决反对各种错误的“自由表达”
        1. 坚决纠正不负责任的“自由表达”。
        2. 坚决反对别有用心的“自由表达”。

(5)翻译作品题目(汉译哈):《登高望远》2019年(节选);翻译作品题目(哈译汉):《曙光》杂志2018年版(节选)(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语料介绍
    (一)汉译哈《登高望远》(第三章登高望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中国理论的底藴和逻辑)介绍
    (二)哈译汉《曙光》杂志(2018年版 1.5.6 期部分短篇小说)介绍
二、译文
    (一)汉译哈《登高望远》(第三章登高望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中国理论的底藴和逻辑)译文
    (二)哈译汉《曙光杂志》(2018年版1.5.6期部分短篇小说)译文
        1.《变成泡影的相思》
        2.《迷途》
        3.《迟到的提亲》
三、原文
    (一)汉译哈《登高望远》(第三章登高望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中国理论的底蕴和逻辑)原文
    (二)哈译汉《曙光》杂志(2018年版 1.5.6期部分短篇小说)原文
        1.《变成泡影的相思》
        2.《迷途》
        3.《迟到的提亲》
结语

(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评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成就、问题及原因
    2.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成就
        2.1.1 党内政治生活政治化不断提升
        2.1.2 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显着提高
        2.1.3 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积极推进
    2.2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
        2.2.1 党内政治生活形式化
        2.2.2 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
        2.2.3 党内政治生活娱乐化
    2.3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
        2.3.1 社会消极文化影响
        2.3.1.1 西方文化的影响
        2.3.1.2 错误社会舆论的侵蚀
        2.3.1.3 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
        2.3.2 党内政治生活自身规范不足
        2.3.2.1 党员干部思想上的滑坡
        2.3.2.2 党内政治生活组织功能失范
        2.3.2.3 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到位
        2.3.2.4 不正常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影响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3.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论述
        3.1.2 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论述
        3.1.2.1 毛泽东关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论述
        3.1.2.2 邓小平关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论述
        3.1.2.3 江泽民关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论述
        3.1.2.4 胡锦涛关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论述
    3.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指导原则
        3.2.1 习近平关于团结-批评-团结的主张
        3.2.2 习近平关于坚持问题导向的主张
        3.2.3 习近平关于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主张
        3.2.4 习近平关于管理和监督相统一的主张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途径
    4.1 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根基
        4.1.1 加强党的理论学习教育
        4.1.2 坚持和创新党内学习制度
        4.1.3 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4.1.4 道德教育与党性教育紧密结合
    4.2 构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4.2.1 以零容忍态度反腐败
        4.2.2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4.2.3 严明党纪维护党中央权威
    4.3 夯实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基础
        4.3.1 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中汲取营养
        4.3.2 培育良好家风
        4.3.3 继承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精髓
    4.4 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4.4.1 完善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4.4.2 严格规范落实各项制度
        4.4.3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意义
    5.1 理论意义
        5.1.1 丰富马克思主义党内政治生活思想
        5.1.2 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
    5.2 现实意义
        5.2.1 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5.2.2 有利于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5.2.3 有利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5.2.4 有利于推进两个百年目标、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实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情况
        (三)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评析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一、延安时期和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一)延安时期
        (二)党的政治建设
        (三)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二、政治和讲政治
        (一)政治
        (二)讲政治
    三、党的建设与政治建设
        (一)党的建设
        (二)党的建设层面的政治建设
        (三)国家建设层面的政治建设
    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的政治建设
第二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的政治建设思想
        (一)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必须坚定政治信仰
        (二)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事业的政治领导
        (三)政治能力的提高是共产党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政治思想
        (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精华
        (二)中国传统政治忠诚观涵养政德
        (三)中国传统大局观给予历史启迪
        (四)中国传统廉洁文化的养料滋养
    三、中国共产党自身政治建设积累的经验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员思想政治化的要求
        (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提高政治能力是从政治上建设党的着眼点
        (四)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
    一、历史条件:相对稳固的根据地得以创建
        (一)根据地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二)局部执政奠定了较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共产国际的变化增强了党的自主性
    二、实践需要:应对复杂的革命形势的迫切要求
        (一)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二)应对外部困境和危机的内在要求
        (三)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结果
    三、党建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使然
        (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党员政治信仰
        (二)党的政治领导弱化的状况需要及时扭转
        (三)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亟待提高
        (四)保持党的自身肌体健康需净化政治生态
第四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夯实思想根基以坚定政治信仰
        (一)加强理论武装以提高党的战斗力
        (二)实事求是地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立场
    二、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加强政治领导
        (一)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建立中国共产党一元化领导体制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领导制度
        (四)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基本领导方法
    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一)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
        (二)彰显边区各机关政治属性
        (三)发挥群团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在政治历练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四、依托局部执政着力净化政治生态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生活政治性
        (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以促进全党团结统一
        (三)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以确保德才兼备
        (四)建设廉洁政治以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
第五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成就及特点
    一、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成就
        (一)保证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方向和效果
        (二)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三)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
        (四)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五)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
    二、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形势严峻彰显任务艰巨性
        (二)理论指导方面创新性突出
        (三)具体实践方面侧重于军队
        (四)价值追求方面凸显人民性
第六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及当代启示
    一、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灵魂
        (二)保证全党服从中央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三)坚持正确政治路线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
        (四)党员干部示范引领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
        (五)延安时期以整风形式加强政治建设是党的伟大创举
        (六)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对当代的启示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党的历史使命
        (二)将维护党的核心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重中之重
        (三)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四)加强党员党性修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强化制度保障,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
        (六)推动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共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双线联动型”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以上海市BS区G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1.2.1 选题缘由
        1.2.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社区治理国内研究综述
        1.3.2 关于社区治理国外研究综述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述评
    1.5 理论基础
        1.5.1 网络社会理论
        1.5.2 新公共服务理论
    1.6 研究方法
    1.7 创新点
第2章 上海市BS区 G社区的田野调查
    2.1 上海市G社区现状概述
    2.2 打造线上参与平台——“社区通”
    2.3 线上参与平台中的特色队伍
        2.3.1 “24 小时书记”
        2.3.2 志愿者
        2.3.3 党员
    2.4 居民线上参与的三大环节
        2.4.1 居民认证环节
        2.4.2 需求提出环节
        2.4.3 需求回应环节
    2.5 线下需求解决的具体流程
        2.5.1 线下全面收集、整理居民需求
        2.5.2 集中资源,精准对接居民需求
        2.5.3 建立需求分层分类处置机制,对应层级
    2.6 G社区的实践:成效与展望
第3章 “双线联动型”社区治理模式
    3.1 界定“双线联动型”社区治理模式
    3.2 “双线联动型”社区治理模式的运作逻辑
        3.2.1 政府引导动员公民参与机制的具体执行
        3.2.2 需求回应到解决衔接的具体过程
        3.2.3 线下需求落实机制的具体构建
    3.3 “双线联动型”社区治理模式的方式、环节与特征
        3.3.1 动员机制中两种不同方式
        3.3.2 公民参与的两大环节
        3.3.3 问题提出与解决具有双向性
    3.4 “双线联动型”社区治理模式的独特之处
        3.4.1 动员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
        3.4.2 线上公民参与表达真实诉求并发挥监督职能
        3.4.3 公民为中心,政府线下精准满足需求
        3.4.4 社区社会资本的重新整合并有效利用
第4章 “双线联动型”社区治理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4.1 “双线联动型”社区治理模式适用条件
        4.1.1 依托互联网,打造社区治理云平台
        4.1.2 转变政府职能,以服务为中心
        4.1.3 社区公民素质高及参与意愿强烈
    4.2 政策建议
        4.2.1 依托互联网,打造社区治理云平台
        4.2.2 鼓励公民参与社区治理
        4.2.3 建立具有回应性的社区两委
结语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G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 B G社区居民访谈提纲
附录 C G社区社区治理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D《G社区社区治理情况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附录 E 访谈记录
    编号:GSQFT-01
    编号:GSQFT-02
    编号:GSQFT-03
    编号:GSQFT-04
    编号:GSQFT-05
    编号:GSQFT-06
附录 F 田野研究日志
    编号:GSQTYRZ-01
    编号:GSQTYRZ-02
    编号:GSQTYRZ-03
    编号:GSQTYRZ-04
    编号:GSQTYRZ-05
    编号:GSQTYRZ-06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国旗人生——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论文提纲范文)

引子1940年12月,重庆沙坪坝之夜
第一章翘首以待
    1.北平,沸腾的新中国筹备
    2.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
    3.华山路院子里的星光
    4.脱颖而出的32号应征图案
    5.五星红旗之美
    6.迟到一年的荣誉
第二章战火青春
    1.逃离中央大学
    2.寻找新四军
    3.辗转寻找之桂林
    4.辗转寻找之浙江
    5.在瑞安当历史老师
第三章中年磨难
    1.步入新生活的正轨
    2.五星红旗飘出国门
    3.日杂日杂,百姓日常
    4.信仰,不仅仅需要忠诚
    5.严霜凛冽仍从容
    6.十年痛,一片冰心如故
第四章晚年欣慰
    1.再赴北京国庆观礼
    2.跨越45年的重新入党
    3.国旗教育,义不容辞
    4.清贫·与国旗班战士的友谊
    5.港澳回归,企盼圆梦

四、一个党员的心里话(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实践与理论思考[D]. 张泰. 山东大学, 2021(10)
  • [2]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形象思想研究[D]. 张艳丽.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3]交基层朋友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N]. 毛强. 学习时报, 2021
  • [4]列宁对党内自由表达制度的构建及当代启示[J]. 郁志龙.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0(04)
  • [5]翻译作品题目(汉译哈):《登高望远》2019年(节选);翻译作品题目(哈译汉):《曙光》杂志2018年版(节选)[D]. 恩地拉·江阿勒克. 新疆大学, 2020(07)
  • [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研究[D]. 安然. 河北大学, 2020(08)
  • [7]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D]. 刘栋. 兰州大学, 2020(01)
  • [8]“双线联动型”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以上海市BS区G社区为例[D]. 常国富.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国旗人生——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J]. 文欢. 作家, 2019(07)
  • [10]《创业史》前史——一个基于地方经验的考察[J]. 程凯. 长安学术, 2018(02)

标签:;  ;  ;  ;  ;  

一个党员的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