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乌头注射液中的苯甲酰新乌头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乌头注射液中的苯甲酰新乌头胺

一、HPLC法分离测定乌头注射液中苯甲酰新乌头胺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栋,李强,滕腾,陆姿赢,严金,方宇[1](2021)在《基于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参附注射液干预深静脉血栓的机制探析》文中提出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参附注射液干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CNKI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挖掘参附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利用SIB数据库预测有效成分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s、Dis Ge NET等数据库筛选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靶标,进而得到参附注射液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潜在治疗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的"成分-靶标"网络中的核心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利用Cluego和David6.8v数据库分别对药物和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来自参附注射液中红参和附片中22个有效成分通过干预114个靶点、85条通路发挥干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AKT1、VEGFA、HSP90AA1、MAPK1、PIK3CA等可能是参附注射液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靶点。结论参附注射液有效成分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壁细胞炎性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血管稳态等药理作用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杨苗苗[2](2020)在《乌头提取物及其二元缓释胶囊药代动力学和抑制胃癌细胞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乌头二元缓释胶囊是对乌头注射液的剂型更改,以生川乌、生草乌为原料,由普通速释胶囊和肠溶缓释胶囊组合构成,用于缓解胃、肝癌晚期的癌痛等症状。胃、肝癌晚期病情严重,疼痛多为剧痛,乌头二元缓释胶囊通过药物先胃部速释后肠道缓释的二次释放,达到药物迅速起效并维持血药浓度长效的目的,具有剂型更改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乌头提取物及其二元缓释胶囊为研究对象,建立乌头中药效物质整体成分与个体成分动物体内含量测定的方法学,开展了乌头提取物及其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等研究,结合急性毒性、强心、抑制胃癌细胞体外增殖和镇痛药效验证的试验,证明其在镇痛的同时可强心和抑癌,确定出乌头提取物及其二元缓释胶囊的安全有效剂量,为其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分析方面,通过甲醇沉淀蛋白法和溴甲酚绿显色法测定大鼠和比格犬血浆中乌头类生物碱整体成分的吸波面积法(Area under absorbance-wave curve,简称AUAWC),专属性、线性关系和精密度均良好,其中线性方程分别为ΔAUAWC=1.2355C+3.2935(r=0.9993)、ΔAUAWC=0.6992x+1.3403(r=0.9998),血浆样品在8 h内稳定,方法回收率和相对回收率分别在80.45%-107.34%、92.13%-105.34%之间,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建立的血浆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6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内标物质和生物碱能够很好分离,分析时间在8 min以内,最低检测限为0.05 ng·mL-1,最低定量限为0.1 ng·mL-1,在0.1-200 n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线性方程分别为Y=0.5752C+0.9537(0.9995),Y=0.5784C+0.8026(0.9998),Y=0.6866C+2.4519(0.9998),Y=0.1096C+0.5388(0.9999),Y=0.1212C+0.6092(0.9998),Y=0.0463C+0.16(0.9992),仪器精密度良好,样品在12 h内稳定,基质效应在76.48-102.47%之间,提取回收率在75.09-102.98%之间,都能够满足生物样品测定要求。结果表明AUAWC和UPLC-MS/MS可分别用于血浆中乌头类生物碱整体成分和个体成分的含量测定。同时,AUAWC法结合UPLC-MS/MS法开展了乌头提取物及其二元缓释胶囊在大鼠和比格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大鼠体内乌头提取物整体成分的达峰时间(Tmax)为2 h,半衰期(t1/2)为4 h,波动度(DF)为3.12;个体成分在体内行为不同,半衰期有差异,但均在2 h内达到峰浓度,尤其是乌头碱,在0.25 h达到峰浓度,其中乌头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的血药浓度波动较大,说明乌头生物碱在体内吸收迅速、代谢较快,血药浓度波动大。比格犬给药二元缓释胶囊与普通胶囊后整体成分与个体成分的药时曲线图可以看出,虽然不同个体存在差异,但整体趋势一致,普通胶囊组,药物吸收快,1 h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后逐渐降低,血药浓度波动大;二元缓释胶囊组,药物快速释放,可维持30 h。相同剂量的普通胶囊组与二元缓释胶囊组,均出现动物中毒反应,但普通胶囊组中毒反应迅速,1 h死亡,二元缓释胶囊组则4 h出现中毒,UPLC-MS/MS法测得死亡时血药浓度发现乌头碱含量均较高,说明毒性发生与乌头碱直接相关;二元缓释胶囊剂量减半后,动物无死亡,乌头类生物碱最大血药浓度均减小,其中,乌头碱的血药浓度小于10 ng·mL-1,说明比格犬给药二元缓释胶囊死亡可能是给药剂量偏大;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乌头提取物1 h后测定各成分血药浓度,结果以二元缓释胶囊减半剂量换算作为给药剂量时,大鼠体内乌头碱的血药浓度明显小于减半剂量前乌头碱的血药浓度,表明以乌头注射液临床减半剂量换算作为二元缓释胶囊给药剂量,体内有效血药浓度相应减小,安全性增大。绝对生物利用度测试方面,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乌头注射液和口服灌胃乌头提取物后,根据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体内血药浓度计算6种生物碱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8.14%、44.26%、61.48%、57.70%、50.81%、79.06%,表明口服给药,各成分在胃内酸性环境和肠道菌群作用下,以及肝脏首过效应的影响,药物转化为其它代谢产物和水解产物,导致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最后,大鼠急性毒性试验测得生乌头与制乌头提取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3.9g·kg-1和37.0 g·kg-1,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7倍和351.7倍,制乌头的LD50是生乌头的9倍,生乌头的最小中毒剂量为0.25 g·kg-1(临床剂量的2.3倍),中毒致死大鼠的解剖发现,肝、肾等脏器均已发黑,中毒症状明显,而临床及其以下剂量的大鼠,各脏器均正常。强心试验方面,大鼠给药后第30分钟的心率与0时间心率相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生乌头组给药剂量为临床剂量的1-4倍时呈现减慢的趋势,临床剂量的8倍时给药前后心率较平稳,临床剂量的16倍时表现加快的趋势,制乌头组在对应的剂量表现为平稳、减慢、加快的顺序,表明生、制乌头均具有强心的作用,但生乌头低剂量时可达到强心作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结果显示,生乌头与制乌头提取物均具有明显抑制胃癌AGS细胞增殖的作用,剂量相同时,生乌头提取液的抑制作用较制乌头的更强。生乌头镇痛药效验证试验表明给药剂量为乌头注射液临床剂量的0.5倍时,疼痛抑制率可达59.26%,比阳性药物布洛芬抑制率还高,表明生乌头安全性比制乌头的小,但强心与抑癌作用来的大,生乌头在低剂量时即可表现出较好的药效结果,小鼠镇痛药效试验也进一步证实了最小有效剂量为乌头注射液临床0.5 g生药材/日。综上所述,乌头注射液改制成二元缓释胶囊可避免血药浓度快速升高引起中毒,又达到速效、长效的目的。乌头注射液(0.5 g生药材·mL-1)临床给药剂量为1-2 mL/次,1-2次/日,即0.5-2 g生药材/日,针对患者镇痛具有一定的给药方案灵活性,但也增加了体质虚弱患者的药源性毒副作用。本论文以乌头注射液临床1 g生药材/日的剂量作为参考剂量,以此换算作为二元缓释胶囊给药剂量,比格犬出现中毒死亡,死亡时测得的体内乌头碱血药浓度较高,给药剂量减半后,乌头碱血药浓度明显降低,比格犬无中毒死亡;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乌头提取物最小中毒剂量为临床剂量的2.3倍,表明临床剂量的0.5倍(即最小有效剂量,0.5 g生药材/日)-2倍都是安全的,因此,考虑到癌症晚期患者身体虚弱,初步确定以乌头注射液0.5 g生药材/日剂量换算作为二元缓释胶囊给药剂量,每天给药一次,每次一粒普通胶囊、一粒肠溶胶囊。

柳晓峰,安玉芳,崔立建[3](2020)在《乌头注射液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兔体内COMP、p53蛋白、BMP-2等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考察乌头注射液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模型兔体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抑癌基因p53编码蛋白(p53蛋白)、骨形成蛋白2(BMP-2)等因子的影响,探讨该注射液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玻璃酸钠组、乌头注射液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兔不作任何处理外,分别在第1、4、7天时于模型组、玻璃酸钠组、乌头注射液组兔关节腔注射2%木瓜蛋白酶溶液-0.03 mol/L L-半胱氨酸溶液以建立KOA模型;在造模成功后第1、4、7天时,分别于其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玻璃酸钠注射液、乌头注射液各0.1 mL/kg。上述4组兔分别在给药结束后抽取关节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OMP和p53蛋白含量;肉眼观察兔膝关节软骨形态;取膝关节软骨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法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进行Mankin评分;采用PV二步法制作膝关节软骨组织的免疫组化标本,检测BMP-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边缘破坏,软骨面有缺损;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膝关节软骨组织结构明显不规则,软骨细胞可见明显扩大,有白泡样改变,细胞间分布紊乱,且Mankin评分显着升高(P<0.05);膝关节液中COMP、p53蛋白含量显着升高,膝关节软骨组织中BMP-2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兔膝关节软骨的外观和组织形态学变化均有所改善,Mankin评分显着降低(P<0.05);膝关节液中COMP、p53蛋白含量显着降低,膝关节组织中BMP-2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但乌头注射液组与玻璃酸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头注射液具有改善KOA模型兔膝关节滑膜炎症、延缓关节软骨退变、保护关节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MP分泌、降低p53蛋白表达、促进BMP-2释放有关。

姜奕甫[4](2018)在《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乌头类生物碱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川乌、草乌等)的主要药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强心等多种药理作用,同时也是毒性成分,其主要损害循环系统、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乌头类生物碱属于二萜类生物碱,通常分为双酯型乌头碱和单酯型乌头碱。乌头属植物中最常见的三种双酯型是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它们即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因此乌头属植物药材必须经过严格的炮制,使这三种双酯型乌头碱水解掉C-8位乙酰基而成为相应的单酯型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和苯甲酰次乌头碱),或进一步水解掉C-14位苯甲酰基而成为相应的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和次原乌头碱)后使用。常用的炮制方法包括蒸制、煮制、砂烫法和加入辅料法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上述单酯型乌头碱仍具有双酯型乌头碱的药理作用,因此单酯型乌头碱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单酯型乌头碱在乌头属植物中含量极低,因此一般通过水解双酯型乌头碱的方法来制备单酯型乌头碱。本文首先研究了通过水解双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来制备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方法,并对双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和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急性毒性及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研究了以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为原料制备贴膏剂的方法并建立了其中苯甲酰新乌头碱和苯甲酰次乌头碱的HPLC测定方法。首先,本文采用乙酸乙酯-氨水作为提取液,从川乌药材中渗漉提取总生物碱。经各种影响因素的考察,最终确立的提取条件为:干燥的川乌粉末先用乙酸乙酯(含氨水2%)浸渍5h后进行渗漉提取,用薄层色谱跟踪检测,直至提取液中检测不到生物碱。将提取液浓缩后用0.5%的稀盐酸酸化至pH=12,乙酸乙酯萃取,酸水层再用0.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碱化至pH=1112,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干燥,得双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接着,以苯甲酰新乌头碱(BM)和苯甲酰次乌头碱(BH)的转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确立了以上述乌头类总生物碱为原料制备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的降解条件。最佳降解条件为:使用体积比为55%的1,4-二氧六环水溶液为溶剂,液料比为16:1(v/w,mL/g),165℃加热回流6h。在该条件下,苯甲酰新乌碱的转化率为68.9%,苯甲酰次乌头碱的转化率为58.5%。此方法具有简单,快捷,转化率较高的优点。其次,本文对双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和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急性毒性及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小鼠经口灌胃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双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26.2mg/kg,属于高毒性物质,而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775.8mg/kg,属于低毒性物质,双酯型乌头碱降解为单酯型乌头碱后其毒性约降低至原来的三十分之一。利用CCK-8细胞毒活性试验,考察了双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和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对肝癌HepG2细胞和肺癌A549的增值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乌头类总生物碱对肝癌细胞HepG2和肺癌细胞A549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乌头类总生物碱对肝癌细胞HepG2的IC50=14.5μg·m L-1,对肺癌细胞A549的IC50=45.0μg·mL-1。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在浓度50μg·mL-1时对肝癌细胞HepG2和肺癌细胞A549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对肿瘤细胞HepG2,A549的抑制作用没有双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强。文献表明单酯型乌头类生物碱具有较好的消炎镇痛的功效,据此本文利用得到的单酯型乌头类生物碱制备了一种消炎镇痛贴膏剂,探讨了其制备工艺并建立了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贴膏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水相(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乙醇溶液)和油相(甘油、聚丙酸钠、甘羟铝、EDTA-二钠盐、钛白粉及酒石酸)在真空状态下混合搅拌,再经涂布,切片即得。本文建立的贴剂中BM和BH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为:以二氯甲烷-氨水为提取溶剂,用加热回流法提取贴膏剂中的BM和BH,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cchrom Tnature-C18(4.6mm×250mm,5μm)column,柱温35.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5nm,流动相甲醇-水(含5mmol·L-1的醋酸铵和0.2%的乙酸)=33:67。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BM和BH在0.2μg10μg范围内峰面积y(S均)和进样量x(m)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分别为1.2×10-2μg、1.3×10-2μg,二者的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7.14%和96.87%,RSD值分别为1.15%和1.13%。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等优点。综上,本文建立了一种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制备方法,比较了乌头类总生物碱和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毒性和抗肿瘤活性,建立了将产物制成贴膏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了测定贴膏剂中BM和BH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利用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开发镇痛消炎贴膏剂奠定了基础,也为开展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其它应用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程贺立[5](2018)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物碱及其代谢产物》文中认为几千年来,我国民间积累了大量关于草本植物乌头、马钱子和麻黄的秘方、药方和养生食谱,由于使用不当,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建立高效、准确的食物中生物碱含量的检测方法,以及对生物碱药物代谢进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3类生物碱的地理分布、物理化学性质、生物活性和毒性;常规检测方法: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法和液相色谱法;前处理方法: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和磁固相萃取;并介绍了药物代谢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对生物碱检测的质谱条件进行优化,在选定的质谱条件下,对生物碱进行多级质谱串联分析。对获得的质谱图上碎片峰进行研究,将碎片离子进行归属,总结3类生物碱的质谱裂解规律。第三章:建立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并用于炖肉和青菜中15种生物碱的分析。对固相萃取柱和样品的提取溶剂进行了优化;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对于青菜样品,方法检出限为0.018-0.305 ng/g、定量限为0.059-0.971 ng/g,平均回收率为71.3-133%;对于炖肉样品,方法检出限为0.022-0.368 ng/g、定量限为0.080-0.982 ng/g,平均回收率为67.2-135%。第四章:建立磁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并用于炖肉和青菜中的15种生物碱的分析。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磁性纳米材料(PAMAM@Mag-CNTs)并将其作为吸附剂应用于吸管端固相萃取(DPT-MSPE)中,用于样本中的生物碱的净化。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对于青菜样品,方法检出限为0.016-0.317 ng/g、定量限为0.054-1.058 ng/g,平均回收率为84.2-122%,;对于炖肉样品,方法检出限为0.011-0.329 ng/g,其定量限为0.035-0.870 ng/g,平均回收率在为82.4-125%,目标物的回收率整体比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中的好。第五章:采用生物缓冲液加入人体细胞P450酶体系来模拟人体的生理环境,对6种乌头类生物碱进行体外代谢模拟实验,利用高分辨质谱仪对反应液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不同的P450酶催化下,每种生物碱反应体系均发现生物碱原药和2-3种相同的代谢产物,说明6种酶对6种生物碱的代谢反应为协同作用。

李燕[6](2018)在《附子治疗阳虚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法探讨附子治疗阳虚便秘和心阳衰两种经典阳虚模型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附子总生物碱为附子中主要活性部位,具有温阳通便的作用。故采用附子总生物碱进行治疗大鼠阳虚便秘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但附子总生物碱中的脂溶性生物碱有毒,而水溶性生物碱具有温阳强心的作用。所以,选择水溶性生物碱进行治疗大鼠慢性心衰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方法:在附子总生物碱治疗大鼠阳虚便秘模型的药动学、药效学实验中,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阳虚便秘组,分别均分为低、中、高剂量组,依次灌胃附子总生物碱9.6 mg/kg、19.2 mg/kg、38.4 mg/kg。通过眼眶内眦静脉取血和液液萃取处理血浆方法制备血浆样品,再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不同时间点附子总生物碱中的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的血药浓度,研究其体内药动学过程。然后,采用酶标仪测定各组胃动素、胃泌素、内皮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四者的含量。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血药浓度和激素含量进行整合药动学、药效学分析,以阐释附子治疗大鼠阳虚便秘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在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治疗大鼠慢性心衰模型的药动学、药效学实验中,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慢性心衰组,每组又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每次0.072 g/kg、0.143 g/kg、0.286 g/kg对大鼠灌胃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每日一次,连续一周。通过眼眶内眦静脉取血和蛋白沉淀处理血浆方法制备血浆样品,再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时间点附子水溶性生物碱中的盐酸多巴胺、尿嘧啶、去甲猪毛菜碱、尿苷、氯化甲基多巴胺、鸟苷和去甲乌药碱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然后,运用酶标仪测定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心钠肽、内皮素、脑钠肽五种激素的含量。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血药浓度和激素含量进行整合药动学、药效学分析,以探讨附子治疗大鼠慢性心衰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结果:从低剂量到高剂量的范围内,七种乌头类生物碱的Cmax、AUClast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剂量对附子总生物碱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有明显的影响,且附子总生物碱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基本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附子总生物碱可增加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内皮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附子总生物碱的整合药动学数据、药效学数值仍具有明显的药动学、药效学特征,且整合后与整合前各成分的药动学、药效学特征基本一致,能表达附子总生物碱的药动学、药效学特征。同时,在给药剂量范围内,正常大鼠体内的盐酸多巴胺、尿嘧啶、去甲猪毛菜碱、尿苷、鸟苷和去甲乌药碱的Cmax、AUClast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加,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也基本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给药后可降低大鼠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心钠肽、内皮素、脑钠肽的含量。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的整合药动学数据、药效学数值仍具有明显的药动学过程、药效学特征,且整合后与整合前各成分的药动学、药效学特征基本一致,可表达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的药动学、药效学特征。结论:附子中的附子总生物碱可能是治疗大鼠阳虚便秘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可能是治疗大鼠慢性心衰的主要物质基础。附子总生物碱主要通过促进胃动素、胃泌素、内皮素、血管活性肽的分泌而发挥温阳作用。而附子水溶性生物碱主要通过抑制或减少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心钠肽、内皮素、脑钠肽的分泌而发挥温阳作用。本课题主要揭示附子温阳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附子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安玉芳,李义,崔立建,韩宏鹏[7](2017)在《乌头注射液关节腔注射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关节液IL-1β、IL-18、NF-κB p65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乌头注射液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关节液IL-1β、IL-18、NF-κB p65等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乌头注射液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50只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玻璃酸钠组、正清风痛宁组和乌头注射液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兔经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诱导骨关节炎模型,2周后各组分别于第1、4、7、10d共4次关节腔注射给药,1周后处死兔子取膝关节软骨组织,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进行Mankin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关节液IL-1β、IL-18、NF-κB p65含量。结果:乌头注射液组关节软骨病理改变Mankin评分总积分较模型组和玻璃酸钠组明显降低,乌头注射液组关节液中IL-1β、IL-18、NF-κB p65含量较模型组和玻璃酸钠组均明显降低,IL-18含量较正清风痛宁组明显减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头注射液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兔的关节软骨病理改变有一定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关节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18、NF-κB p65的表达有关,其作用可能与激活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王金钱[8](2017)在《结合量效关系及指纹图谱智能软件分析系统的中药质量均一性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药原料质量差异大是造成中成药质量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中药生产投料前控制原料药的质量均一有助于提高中药成品的质量一致性。课题组前期在行业专项“中成药生产投料饮片质量均一性控制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307009)基础上对复方丹参制剂等处方原料进行了质量均一化研究,形成了中药生产饮片投料前多指标成分质量均一性控制方法和中药多指标成分均一化计算软件,本课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选择复方丹参片等4个上市中成药为模式药物,采用药效实验-变量投影分析的方法确定与“效”相关的控制质量均一性指标成分,采用量效关系研究方法确定该指标成分的“量”控范围;为便于对质量均一性的评价和便于生产应用,开发了包括能处理中药指纹图谱指纹成分质量均一化智能分析软件系统并在中药产品实际生产中应用验证,证明所建立的方法体系可行,同时形成了中药质量均一化控制策略和操作规范。目的:建立中成药质量均一性控制策略和方法体系;开发中药饮片生产投料指纹图谱及成分智能均一化分析软件系统;为加强中成药质量均一性控制、保障中成药疗效的稳定发挥,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和结果:1、复方丹参片等模式药物拟定多指标成分的检测方法研究(1)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了复方丹参片中丹参和三七饮片及成品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证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准确可靠,能够用于复方丹参片质量均一性评价指标的检测;下面照此改!(2)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虎力散片制草乌和三七饮片及成品中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以及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含量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检测方法准确可靠,能够作为虎力片质量均一性评价检测指标;(3)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穿王消炎胶囊穿心莲饮片和了哥王饮片及成品中新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和西瑞香素含量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穿心莲饮片和了哥王饮片及成品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检测方法准确可靠,能够作为穿王消炎胶囊质量均一性评价检测指标;(4)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前列舒乐胶囊淫羊藿饮片和黄芪饮片及成品中朝藿定C、淫羊藿苷、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含量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淫羊藿饮片和黄芪饮片及成品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准确可靠,能够作为前列舒乐胶囊质量均一性评价检测指标;2、变量重要性投影分析法(DPVPH)用于丹参饮片质量差异对复方丹参片药效影响的分析研究(1)通过含药血清体外缺氧/复氧CMEC研究复方丹参中丹参饮片---所有“饮片”均改为“饮片”质量差异及丹参饮片用量对药效的影响,并应用DPVPH和Hill方程法分析复方丹参片中丹参质量与药效关系和指标成分含量阈值,结果表明,丹参的质量差异对复方丹参片体外缺氧/复氧CMEC的药效影响显着,随着丹参质量和用量的提高,体外缺氧/复氧CMEC的细胞活力呈提高趋势,NO和ET呈降低趋势;DPVPH法分析得出,丹酚酸B影响最大的药效指标是SOD,丹参酮影响最大的药效指标是NO;Hill方程法分析得出,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 ED50=13.15 mg/片,[ED]20~[ED]80=9.85~18.93mg/片,经平均转移率推算出丹参饮片中丹酚酸B含量为:44.65mg/g,含量控制范围为:33.45~64.28mg/g,偏差控制为-25%~+43.9%;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ED50=0.88mg/片,[ED]20~[ED]80=0.76~0.99mg/片,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为:8.89mmg/g,含量控制范围为:7.64~9.96mg/g,偏差控制为-13.6%~+12.5%。(2)通过大鼠体内血瘀模型研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质量差异及丹参用量对大鼠体内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和药效学指标的影响,并应用DPVPH和Hill方程法分析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饮片质量与药效关系和指标成分含量阈值,结果表明,丹参饮片的质量差异对复方丹参成品在大鼠体内血管内皮细胞的药效影响显着,随着丹参饮片质量和用量的提高,各药效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趋势;DPVPH法分析得出,丹酚酸B影响最大的药效指标是60S-1,丹参酮影响最大的药效指标是循环内皮细胞数量;Hill方程法分析得出,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 ED50=10.36 mg/片,[ED]20~[ED]80=8.82~16.58 mg/片,经平均转移率,推算出丹参饮片中丹酚酸B含量为:35.18mg/g,含量偏差范围为:29.95~56.30mg/g,偏差控制为+15%~-0.60%;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 ⅡAED50=0.77 mg/片,[ED]20~[ED]80=0.56~0.86mg/片,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为:7.75mg/g,含量控制范围为:5.64~8.66mg/g,偏差控制为-27.2%~+11.7%。3、根据中药饮片生产投料要求和工艺特点,编辑一套用于饮片投料均一化智能分析软件系统,该软件包含指纹图谱叠加显示模块、融合指纹图谱生成和显示模块、均值指纹图谱生成和显示模块、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模块、指纹图谱成份峰分析模块以及智能并行调配优化模块,通过软件编程,已实现了各模块功能,成功开发了一套中药饮片生产投料均一化智能分析软件,该软件可用于中药生产投料饮片质量均一化调配方案的计算,降低中药生产成品的批间差异。4、将研究建立的智能分析软件应用于模式药物实际生产中,结果如下:(1)对复方丹参片丹参饮片和三七饮片均一化投料,其成品中丹酚酸B、丹参酮 ⅡA、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含量批间差异RSD值小于7%,而未均一化产品含量测定RSD值大于10%,最高达到34.87%;(2)对虎力片制草乌饮片和三七饮片均一化投料,其成品中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批间差异RSD值小于3%,而未均一化产品含量测定RSD值大于9%,最高达到11.43%;(3)对穿王消炎胶囊穿心莲饮片和了哥王饮片均一化投料,其成品中新穿心莲内酯含量RSD为6.80%,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RSD为6.78%,西瑞香素含量RSD为5.12%,均一性远高于市售品种(新穿心莲内酯含量RSD 20.01%,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RSD 25.12%,西瑞香素含量RSD 40.58%);同时,均一化投料饮片后,成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85以上,而市售产品相似度在0.792~0.937之间。(4)对前列舒乐胶囊淫羊藿饮片和黄芪饮片均一化投料,其成品中朝藿定C、淫羊藿苷、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各成分含量RSD依次为6.84%、2.20%、4.59%、8.81%,而未均一化的市售产品朝藿定C、淫羊藿苷、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各成分含量RSD依次为34.02%、23.88%、10.80%、16.51%;另外,市售前列舒乐胶囊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880~0.963之间,均一化产品相似度在0.962~0.992之间,相似度大大提高,表明均一化投料后产品质量一致性明显提高。结论:本文应用体内外药效实验证实了中成药原料饮片质量差异对成品质量及药效有显着影响,提示保证原料饮片质量均一性是保障成品质量均一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设计制作了中药饮片生产投料均一化智能分析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具备中药指纹图谱分析,指标成分和指纹图谱成分均一化分析,经生产验证,可应用于中药生产实际操作。

龚小红[9](2017)在《基于整合药动学/药效学方法研究大黄附子配伍治疗阳虚便秘的增效减毒作用》文中指出目的基于中药配伍理论,结合中医证候阳虚便秘模型,以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为手段探究大黄附子配伍治疗阳虚便秘增效减毒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实验法测定大黄以及大黄附子配伍作用于离体结肠张力、振幅、频率数,对比研究原药和含药血浆分别对正常和模型离体结肠的作用,探究大黄多途发挥径治疗阳虚便秘的物质基础;大黄单用灌胃正常和阳虚便秘模型大鼠后,采用HPLC法对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进行药动学研究,同时对胃动素(MTL)、胃泌素(GT)、内皮素(ET)以及血管活性肽(VIP)进行药效动力学研究,对比各成分在正常和模型大鼠的药动学参数的变化,对比正常和模型大鼠MTL、GT、ET、VIP的含量变化,初步探究大黄治疗阳虚便秘的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制;大黄附子配伍灌胃正常和大鼠后,同样对比分析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在正常和模型大鼠的药动学参数的变化,对比分析MTL、GT、ET、VIP在正常和模型大鼠的含量变化,进一步探究大黄附子增效减毒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采用主成分降维,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药动学分析成分和MTL、GT、ET、VIP的药效学分析成分分别进行综合值计算,采用Win Nonlin6.30软件分别对大黄和大黄附子配伍在正常和模型大鼠的血药浓度综合值与药效指标综合值进行PK/PD模型的拟合,进一步分析大黄附子配伍治疗阳虚便秘增效减毒的作用机制。结果药动学实验结果:大黄单用低、中、高剂量灌胃正常大鼠后,各成分的Cmax和AUC0-∞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成分的吸收存在剂量依赖性。吸收程度依次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从达峰时间Tmax看,大黄素的吸收最快,芦荟大黄素吸收最慢,依次为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从消除T1/2看,大黄素的消除最快,而大黄酚的最慢,依次为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单用低、中、高剂量灌胃阳虚便秘模型大鼠后,同样,各成分的吸收存在剂量依赖性。从Cmax和AUC0-∞看,大黄素吸收最佳,依次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从达峰时间Tmax看,大黄素的吸收最快,依次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从消除T1/2看,大黄素的消除最快,依次为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附子配伍低、中、高剂量灌胃正常大鼠后,各成分的的Cmax和AUC0-∞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成分的吸收存在剂量依赖性。成分中大黄酸的吸收量显着高于其他成分,依次为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从达峰时间Tmax看,低、中剂量各成分的吸收速率依次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高剂量给药后,各成分的吸收速率显着降低,达峰时间显着延长;从消除T1/2看,低、中剂量给药后,各成分的吸收消除依次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高剂量给药后,除大黄素的消除加快外,其余各成分的消除速率均显着降低,体内存留时间延长。大黄附子配伍低、中、高剂量灌胃阳虚便秘模型大鼠后,各成分的的Cmax和AUC0-∞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成分的吸收存在剂量依赖性。大黄酸的吸收量显着高于其他成分,依次为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从达峰时间Tmax看,低、中剂量之间各成分的吸收速率依次为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高剂量给药后,除大黄素和大黄酸高剂量时的吸收速率显着减慢,达峰时间明显延长;从消除T1/2看,各成分的消除速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加快,体内存留时间缩短,消除速率依次为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药效学结果:采用食醋和冰水活性炭建立的阳虚便秘动物模型,血浆中MTL、GT、ET、VIP的含量均呈显着性降低。大黄水煎液给药模型大鼠后,血浆中的GT、ET含量明显增加,大黄附子配伍水煎液给药模型大鼠后,同样能显着促进GT、ET分泌作用而升高两者含量;大黄单用以及配伍均对VIP和MTL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离体实验结果:与正常空白组相比,大黄、附子单用给药正常大鼠后,大黄对大鼠离体结肠张力、频率和振幅具有显着性兴奋作用;而附子单用对大鼠离体结肠但无显着作用。大黄附子配伍低、中、高剂量给药正常大鼠后,除低剂量无显着性作用外,中、高剂量对大鼠离体结肠张力、频率和振幅具有显着性兴奋作用。同样,与模型空白组相比,大黄、附子单用给药模型大鼠后,大黄对大鼠离体结肠张力、频率和振幅具有显着性兴奋作用;附子对大鼠离体结肠无显着作用;大黄附子配伍低、中、高剂量灌胃模型大鼠后,低剂量对大鼠离体结肠有增加趋势,但无显着性;中剂量对大鼠离体结肠张力、频率和振幅具有显着性兴奋作用;高剂量抑制离体结肠收缩,但无显着性差异。整合PK/PD结果:模型以效应室无滞后时间的一房室Sigmoid Emax模型拟合最佳。大黄在正常和模型的EC50和Emax值均较为接近,大黄附子配伍后的EC50较大黄单用显着降低,同时Emax值显着升高。正常大鼠的药效动力学拟合曲线均较为陡峭,而模型大鼠的药效动力学拟合曲线均较为平坦。结论PK/PD结果表明大黄附子配伍后,整体而言,减缓了大黄蒽醌的吸收,避免了药物作用猛急,同时又延缓药物在消除速率,延长药物在机体内存留时间,保证大黄泻下作用的持久,从吸收和消除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大黄附子配伍治疗阳虚便秘具有增效减毒配伍特点;从各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变化推测大黄酸和大黄素可能作为治疗阳虚便秘的主要物质基础,通过促进GT和ET的分泌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整合PK/PD模型结果表明大黄附子配伍后,能减慢效应室和中央室之间平衡速度,同时增加了大黄蒽醌类成分与受体的结合,理解为配伍后减慢药效成分的吸收速率,同时促进药效成分与作靶部位受体的结合,在增强大黄泻下的作用同时降低毒性,PK/PD为大黄附子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盼盼[10](2016)在《乌头碱在大鼠体内和肝微粒体的代谢及其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富含乌头类生物碱的中药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等的治疗。由于其毒性较强,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和中毒事件较多。此外,该类中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常与其他药物甚至西药联合应用,可能引起药物相互作用,但是,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建立高效、灵敏的UPLC-MS/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乌头碱及其代谢产物;并建立清醒大鼠口服乌头碱诱发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乌头碱中毒剂量的药代动力学;最后,制备大鼠离体肝微粒体考察乌头碱对CYP450酶系的5种常用探针的动力学影响;以及研究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乌头碱与美托洛尔、氯沙坦、氨氯地平的相互作用。第一部分建立检测大鼠血浆中7种乌头类生物碱的UPLC-MS/MS方法目的:研究大鼠口服乌头碱后血浆中的代谢产物。方法:建立高效、灵敏的UPLC-MS/MS方法,快速测定大鼠血浆中7种乌头类生物碱。采用乙酸乙酯对血浆样品进行萃取、纯化,采用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进行含量测定。结果:1 UPLC-MS/MS的方法学验证采用UPLC-MS/MS方法测定了7种乌头类生物碱,专属性良好,7种乌头类生物碱和内标物质均达到基线分离,且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在7种乌头类生物碱和内标物质的出峰位置无干扰。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在0.05-20 ng/m L,乌头原碱在0.1-2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乌头原碱的检测限分别为为5、5、5、5、5、10、20 pg/m L,定量限分别为10、10、20、20、20、20、50 pg/m L。7种乌头类生物碱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低于3.9%、5.3%,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的范围分别为90.2%-101.3%和90.3%-99.2%。血浆样品室温放置4 h,含量变化不超过10%,在-20°C冰箱中储存30 d和反复冻融3次,稳定性范围分别为90.0%-100.5%和89.4%-100.1%。样品经前处理后,放置于仪器样品室(4o C)4 h或24 h,含量变化范围低于4.4%。2样品测定给药后血浆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苯甲酰乌头碱的含量在定量限附近,其他预期的代谢产物包括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和乌头原碱均低于检测限。此外,在大鼠血浆中还发现了代谢物M,通过PIC扫描推测该化合物的结构可能为16-O-去甲基乌头碱。第二部分清醒大鼠口服乌头碱的毒性作用及毒代动力学研究目的:建立清醒大鼠口服乌头碱诱发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模型,并对其毒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美国肯特动物无创血压测定系统,测定大鼠的血压和心率;建立UPLC-MS/MS方法,测定毒性剂量下大鼠血浆中乌头碱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采用Win Nonlin 5.1软件计算毒性剂量下乌头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 UPLC-MS/MS的方法学验证方法学验证的结果同第一部分。2乌头碱对清醒大鼠的心率和血压的影响与给药前及溶媒对照组相比,乌头碱200μg/kg剂量组大鼠的心率在给药后2 h时显着降低(P<0.01),由给药前的(283±10 bpm)降至(200±13bpm),平均下降29%,于给药后4 h迅速恢复(P>0.05);乌头碱400μg/kg剂量组大鼠的心率在给药后2 h和4 h时,均显着降低(P<0.05,P<0.01,),由给药前的(283±11 bpm)分别降至(190±11 bpm)和(228±26bpm),分别下降了33%和19%。与给药前及溶媒对照组相比,乌头碱400μg/kg剂量组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仅在给药后2 h时显着下降(P<0.05),由给药前的(115.4±3.3 mm Hg)及(78.9±2.7 mm Hg)降至(102.4±4.5mm Hg)及(69.1±3.7 mm Hg),分别下降了11%和12%。乌头碱200μg/kg剂量组大鼠的血压无显着性改变(P>0.05)。3不同毒性剂量乌头碱的药动学参数口服乌头碱后血药浓度快速上升,200μg/kg组在25.5±5.8 min达到最高血药浓度,C max为7.5±0.8 ng/m L;而400μg/kg组在14.5±1.9 min和131±10 min呈现双峰现象,且C max为7.7±0.9 ng/m L(第二峰);两剂量组的C max无显着差异(P>0.05)。但是,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00μg/kg组大鼠在120、180、240、360、480 min的血药浓度均显着高于200μg/kg组大鼠(P<0.05)。与200μg/kg剂量组相比,400μg/kg剂量组的AUC增加了0.8倍(P<0.01),V d值增加了1.2倍(P<0.01),t1/2和MRT均延长了0.7倍(P<0.01),Cl则无显着性改变(P>0.05)。4乌头碱代谢物的检测仅在400μg/kg剂量组的一只大鼠血浆中,定量测定了苯甲酰乌头碱,其含量分别为0.239 ng/m L(90 min)和0.421 ng/m L(120 min)。血浆中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在定量限附近,其他预期的代谢产物包括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和乌头原碱均低于检测限。血浆中发现较高含量的化合物M,将200μg/kg和400μg/kg剂量下化合物M的峰面积与相应乌头碱的峰面积进行比较,峰面积比最大值分别为37.2%±1.7%和40.8%±2.3%。两剂量组间比较时,化合物M的峰面积比值的时间变化曲线无显着差异(P>0.05)。第三部分乌头碱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探针的体外抑制作用目的:考察乌头碱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5种常用探针的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BCA蛋白质定量法测定肝微粒体蛋白浓度。采用UPLC-MS/MS方法对大鼠肝微粒体中探针药物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 UPLC-MS/MS的方法学验证采用UPLC-MS/MS方法测定了5种探针药物。5种探针药物与内标物质均达到基线分离,且出峰位置无内源物质及代谢物干扰。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睾酮、氯唑沙宗、右美沙芬分别在1-1000、0.5-1000、0.5-1000、5-1000、0.5-1000 n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5种探针药物的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分别在90.7-102.4%和91.2-105.6%范围内,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5.7%和5.9%。2大鼠肝微粒体代谢五种探针药物的NADPH依赖性研究不加NADPH再生系统溶液时,5种探针药物均不发生转化。加入NADPH再生系统溶液后,5种探针药物均发生显着的代谢消除,代谢量均在20%左右。研究表明5种探针药物均具有NADPH依赖性。3五种探针药物代谢的动力学研究大鼠肝微粒体代谢右美沙芬、睾酮、氯唑沙宗、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的K m值分别为7.1、63.3、85.3、163.1、75.9μmol/L。4乌头碱对肝微粒体代谢各探针药物的影响乌头碱对右美沙芬、甲苯磺丁脲、非那西丁、睾酮、氯唑沙宗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IC50值分别为13.4、23.5、65.7、66.1、>200μmol/L。5乌头碱对右美沙芬和甲苯磺丁脲代谢抑制类型的考察乌头碱对甲苯磺丁脲的抑制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12.5μmol/L;乌头碱对右美沙芬的抑制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4.9μmol/L。第四部分大鼠肝微粒体中乌头碱与3种抗高血压药相互作用的研究目的:研究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乌头碱与常用抗高血压药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BCA蛋白质定量法测定肝微粒体蛋白浓度。采用UPLC-MS/MS方法对大鼠肝微粒体中3种抗高血压药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 UPLC-MS/MS的方法学验证采用UPLC-MS/MS方法检测3种抗高血压药。3种抗高血压药与内标物质均达到基线分离,且出峰位置无内源物质、代谢物干扰。氯沙坦、美托洛尔、氨氯地平分别在5-1000、1-5000、1-1000 n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种抗高血压药物的回收率和基质效应范围分别为89.1-104.4%和87.0-100.9%,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4.8%和5.3%。2大鼠肝微粒体代谢三种抗高血压药的NADPH依赖性研究不加NADPH再生系统溶液时,3种抗高血压药均不发生转化。加入NADPH再生系统溶液后,3种抗高血压药均发生显着的代谢消除,代谢量均在20%左右。研究表明3种抗高血压药的代谢均具有NADPH依赖性。3三种抗高血压药代谢的动力学研究大鼠肝微粒体代谢氯沙坦、美托洛尔、氨氯地平的K m值分别为5.5、16.7、3.0μmol/L。4乌头碱对肝微粒体代谢3种抗高血压药的影响乌头碱对美托洛尔、氯沙坦、氨氯地平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IC50值分别为16.3、30、>200μmol/L。5乌头碱对氯沙坦和美托洛尔代谢抑制类型的考察乌头碱对氯沙坦的抑制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9.54μmol/L;乌头碱对美托洛尔的抑制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4.13μmol/L。结论:首次在口服乌头碱后大鼠血浆中检出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以及苯甲酰乌头碱。首次在大鼠血浆中发现16-O-去甲基乌头碱,它可能是乌头碱在大鼠体内主要代谢产物。与低剂量200μg/kg组相比,高剂量400μg/kg组不仅引起清醒大鼠心动过缓且引起低血压,且药动学参数t1/2与V d显着增加而C max未发生变化。乌头碱竞争性抑制大鼠肝微粒体对右美沙芬(CYP2D6)和甲苯磺丁脲(CYP2C9)的代谢,呈中等程度抑制,对非那西丁(CYP1A2)和睾酮(CYP3A4)代谢的抑制作用较弱,不影响氯唑沙宗(CYP2E1)的代谢。乌头碱竞争性抑制大鼠肝微粒体对美托洛尔和氯沙坦的代谢,呈中等程度抑制,而不影响氨氯地平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

二、HPLC法分离测定乌头注射液中苯甲酰新乌头胺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PLC法分离测定乌头注射液中苯甲酰新乌头胺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参附注射液干预深静脉血栓的机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数据库和软件
    1.2 参附注射液主要成分选择及靶标集合构建
    1.3 中药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1.4 DVT相关疾病基因构建
    1.5参附注射液-DVT潜在治疗靶点集合及其蛋白质互作网络构建
    1.6 GO生物过程的分析
    1.7 KEGG富集通路分析
    1.8 参附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与对应的靶点蛋白的分子对接验证
2 结果
    2.1 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
    2.2 参附注射液的潜在靶标及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构建
    2.3 潜在治疗靶点和PPI网络构建
    2.4 GO生物过程分析
    2.5 KEGG富集通路分析
    2.6 分子对接结果
3 讨论

(2)乌头提取物及其二元缓释胶囊药代动力学和抑制胃癌细胞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体内方法学的建立
    1 材料
    2 吸波面积法体内方法学的建立
        2.1 甲醇沉淀蛋白法建立大鼠体内方法学
        2.2 溴甲酚绿显色法建立比格犬体内方法学
    3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体内方法学的建立
        3.1 色谱条件
        3.2 质谱条件
        3.3 溶液的制备
        3.4 血浆样品的制备方法
        3.5 大鼠体内方法学考察
        3.6 比格犬体内方法学考察
    4 小结
第二章 乌头提取物及其二元缓释胶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动物
    2 乌头提取物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2.1 溶液的制备
        2.2 给药方法与血样采集
        2.3 吸波面积法整体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2.4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个体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3 乌头二元缓释胶囊在比格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3.1 药物制备
        3.2 溶液的制备
        3.3 给药方法与血样采集
        3.4 吸波面积法整体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3.5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个体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4 生乌头提取物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5 小结
第三章 乌头提取物绝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质谱条件
        2.3 溶液的制备
        2.4 给药方法与血样采集
        2.5 血浆样品的制备
        2.6 数据处理
        2.7 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乌头提取物急性毒性与药效的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2 急性毒性试验
        2.3 强心试验
        2.4 胃癌AGS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2.5 小鼠镇痛药效试验
        2.6 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3)乌头注射液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兔体内COMP、p53蛋白、BMP-2等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1.3 动物
2 方法
    2.1 分组、造模与给药
    2.2 标本采集及处理
    2.3 相关指标观察与检测
        2.3.1 兔膝关节软骨形态
        2.3.2 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学变化及Mankin评分
        2.3.3 兔膝关节液中COMP、p53蛋白含量
        2.3.4 兔膝关节软骨组织中BMP-2表达情况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形态观察结果
    3.2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Mankin评分结果
    3.3 各组兔膝关节液中COMP、p53蛋白含量及膝关节软骨组织中BMP-2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
4 讨论

(4)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及药材
        1.1.1 川乌
        1.1.2 草乌
    1.2 乌头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1.2.1 生物碱
        1.2.2 其他化合物
    1.3 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1.4 乌头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1.4.1 镇痛作用
        1.4.2 抗炎作用
        1.4.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4.4 抗肿瘤作用
        1.4.5 其他作用
    1.5 毒性
    1.6 乌头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1.7 乌头类贴膏剂
    1.8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2章 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制备方法研究
    2.1 乌头类总生物碱提取方法研究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2 药材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2.1.3 提取方法的选择
        2.1.4 双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制备
        2.1.5 乌头类总生物碱中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2.2 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制备方法研究
        2.2.1 实验原料、仪器及试剂
        2.2.2 苯甲酰新乌头碱单因素考察
        2.2.3 苯甲酰新乌头碱正交试验
        2.2.4 苯甲酰次乌头碱单因素考察
        2.2.5 苯甲酰次乌头碱正交试验
        2.2.6 苯甲酰乌头碱单因素实验
    2.3 小结
第3章 单酯型与双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毒性和抗肿瘤活性对比研究.
    3.1 单酯型与双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急性毒性对比研究
        3.1.1 双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3.1.2 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3.2 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对比研究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4 小结
第4章 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贴膏剂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
    4.1 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贴膏剂的制备方法
        4.1.1 材料与仪器
        4.1.2 制备工艺
    4.2 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贴膏剂质量标准研究
        4.2.1 贴膏剂组成与标准
        4.2.2 贴膏剂中单酯型乌头类生物碱(BM、BH)的HPLC含量测定
    4.3 小结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物碱及其代谢产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碱概述
        1.1.1 乌头类生物碱
        1.1.2 马钱子类生物碱
        1.1.3 麻黄类生物碱
    1.2 检测方法概述
        1.2.1 薄层色谱法
        1.2.2 气相色谱法
        1.2.3 毛细管电泳法
        1.2.4 液相色谱法
    1.3 前处理方法概述
        1.3.1 液液萃取
        1.3.2 固相萃取
        1.3.3 磁固相萃取
    1.4 药物代谢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1.4.1 药物代谢研究的意义
        1.4.2 药物代谢研究的方法
    1.5 本论文研究依据及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生物碱质谱裂解规律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2.2.1 标准溶液配制
        2.2.2.2 质谱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乌头类生物碱重要特征离子来源研究
        2.3.1.1 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和3-乙酰基乌头碱
        2.3.1.2 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和苯甲酰新乌头碱
        2.3.1.3 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和新乌头原碱
        2.3.1.4 高乌甲素
        2.3.1.5 滇乌头碱
        2.3.2 马钱类生物碱重要离子来源研究
        2.3.3 麻黄类生物碱重要离子来源研究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固相萃取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生物碱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色谱条件
        3.2.2.1 液相色谱条件
        3.2.2.2 质谱条件
        3.2.3 标准溶液配制
        3.2.4 样品前处理条件
        3.2.4.1 样品的提取
        3.2.4.2 样品的净化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条件优化
        3.3.1.1 色谱柱的选择
        3.3.1.2 提取溶剂优化
        3.3.1.3 固相萃取柱的选择
        3.3.2 方法的标准曲线、检出限及定量限
        3.3.3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3.3.4 方法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磁固相萃取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生物碱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色谱条件
        4.2.2.1 液相色谱条件
        4.2.2.2 质谱条件
        4.2.3 标准溶液配制
        4.2.4 磁性碳纳米管吸附剂的制备
        4.2.4.1 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制备
        4.2.4.2 氨基功能化磁性碳纳米管的制备
        4.2.5 样品前处理条件
        4.2.5.1 样品的提取
        4.2.5.2 样品的净化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氨基功能化磁性碳纳米管的表征
        4.3.1.1 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
        4.3.1.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4.3.2 双层的吸管端磁固相萃取过程条件优化
        4.3.2.1 萃取溶剂的影响
        4.3.2.2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
        4.3.2.3 相互作用时间的影响
        4.3.2.4 吸附剂的可重复使用能力
        4.3.3 方法的标准曲线、检出限及定量限
        4.3.4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4.3.5 方法的应用
        4.3.6 方法比较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乌头类生物碱体外代谢产物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与试剂
        5.2.2 色谱条件
        5.2.2.1 液相色谱条件
        5.2.2.2 质谱条件
        5.2.3 溶液配制
        5.2.4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乌头碱的体外代谢产物
        5.3.2 次乌头碱的体外代谢产物
        5.3.3 新乌头碱的体外代谢产物
        5.3.4 3-乙酰基乌头碱的体外代谢产物
        5.3.5 滇乌头碱的体外代谢产物
        5.3.6 高乌甲素的体外代谢产物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作者简历
致谢

(6)附子治疗阳虚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附子治疗阳虚便秘大鼠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与试药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析条件
        2.1.1 色谱条件
        2.1.2 质谱条件
        2.2 标准曲线溶液和混合质控样品的配制
        2.2.1 混合标液的配制
        2.2.2 标准曲线溶液的配制
        2.2.3 混合质控样品的配制
        2.3 大鼠阳虚便秘模型的建立
        2.4 附子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实验
        2.4.1 样品收集
        2.4.2 血浆样品的处理
        2.5 附子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实验
        2.5.1 样品收集
        2.5.2 含量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阳虚便秘模型评价
        3.2 方法学验证
        3.2.1 方法专属性
        3.2.2 标准曲线及定量限
        3.2.3 基质效应和回收率考察
        3.2.4 准确度和精密度考察
        3.2.5 稳定性考察
        3.2.6 分析
        3.3 附子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3.3.1 结果
        3.3.2 分析
        3.4 附子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研究
        3.4.1 实验结果
        3.4.2 分析
        3.5 附子总生物碱治疗大鼠阳虚便秘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3.5.1 附子总生物碱治疗大鼠阳虚便秘的整合药动学研究
        3.5.2 附子总生物碱治疗大鼠阳虚便秘的整合药效学研究
        3.5.3 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3.6 讨论
        3.6.1 剂量对附子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
        3.6.2 附子总生物碱的整合药动学分析
    第二部分 附子治疗慢性心衰大鼠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与试药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标准曲线溶液和混合质控样品的配制
        2.2.1 对照品储备液和内标溶液的配制
        2.2.2 混合标液的配制
        2.2.3 标准曲线溶液的配制
        2.2.4 混合质控样品的配制
        2.3 大鼠慢性心衰模型的建立
        2.4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实验
        2.4.1 样品的收集
        2.4.2 血浆样品的处理
        2.5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实验
        2.5.1 样品收集
        2.5.2 含量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慢性心衰模型评价
        3.2 方法学验证
        3.2.1 方法专属性
        3.2.2 标准曲线及定量限
        3.2.3 基质效应和回收率考察
        3.2.4 准确度和精密度考察
        3.2.5 稳定性考察
        3.2.6 分析
        3.3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3.3.1 实验结果
        3.3.2 分析
        3.4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研究
        3.4.1 实验结果
        3.4.2 分析
        3.5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治疗大鼠心衰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3.5.1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治疗大鼠心衰的整合药动学研究
        3.5.2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治疗大鼠心衰的整合药效学研究
        3.5.3 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3.6 讨论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I:
    综述一 附子的药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附子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II: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乌头注射液关节腔注射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关节液IL-1β、IL-18、NF-κB p65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模型制备及给药处理
    2.2 标本采集
    2.3 观察指标及检测
        2.3.1 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变化
        2.3.2 关节液IL-1β、IL-18和NF-κB p65含量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光镜观察
    3.2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Mankin评分总积分的比较
    3.3 各组兔关节液IL-1β、IL-18和NF-κB p65含量测定
4 讨论

(8)结合量效关系及指纹图谱智能软件分析系统的中药质量均一性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及相关拉丁文词表
文献综述
    中药质量均一性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中药量效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模式药物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1.1 仪器与试药
    1.2 复方丹参片饮片及成品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1.3 虎力散片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1.4 穿王消炎胶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1.5 前列舒乐胶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DPVPH法研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质量差异对药效的影响
    2.1 复方丹参片中丹参质量差异对体外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药效影响
    2.2 复方丹参片中丹参质量差异对大鼠体内血管内皮细胞的药效影响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药生产投料饮片指纹图谱智能均一化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结构
    3.2 系统功能
    3.3 指纹图谱智能均一化分析软件系统特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药饮片投料智能均一化分析软件在中药生产实际应用验证研究
    4.1 仪器与试药
    4.2 复方丹参片中饮片和成品质量均一化技术研究
    4.3 虎力散饮片和虎力散片质量均一化技术研究
    4.4 均一化制备技术在穿王消炎胶囊、前列舒乐胶囊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附件

(9)基于整合药动学/药效学方法研究大黄附子配伍治疗阳虚便秘的增效减毒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研究
    1 大黄及大黄附子配伍药对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专属性考察
        1.3.2 标准曲线和最低定量限考察
        1.3.3 日内、日间精密度考察
        1.3.4 准确度考察
        1.3.5 提取回收率
        1.3.6 稳定性
    2 大黄不同剂量在正常和便秘模型大鼠体内的PK和PD研究
        2.1 大黄不同剂量在正常和便秘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力学研究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结果
        2.1.3.1 大黄含药血浆的色谱图建立
        2.1.3.2 大黄不同剂量灌胃正常和阳虚便秘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2.1.3.3 数据分析
        2.2 大黄煎液以及含药血浆对正常大鼠的离体实验研究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2.3.1 原形药物对正常和模型大鼠离体结肠张力的影响研究
        2.2.3.2 含药血浆对正常大鼠离体结肠张力的影响研究
        2.2.3.3 数据分析
        2.3 大黄不同剂量在正常和便秘模型大鼠体内的药效学研究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实验结果
        2.3.3.1 大黄单用对正常大鼠血浆中药效学指标含量测定
        2.3.3.2 大黄单用对模型大鼠血浆中药效学指标含量测定
        2.3.3.3 数据分析
    3 大黄附子药对配伍不同剂量在正常和便秘模型大鼠体内的PK和PD研究
        3.1 大黄附子配伍不同剂量在正常和便秘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力学研究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结果
        3.1.3.1 大黄含药血浆的色谱图建立
        3.1.3.2 大黄附子配伍灌胃正常和阳虚便秘模型大鼠PK研究
        3.1.3.3 数据分析
        3.2 大黄附子配伍煎液以及含药血浆对正常大鼠的离体实验研究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结果
        3.2.3.1 大黄附子配伍煎液对正常和模型大鼠离体结肠张力的影响研究
        3.2.3.2 含药血浆对正常大鼠离体结肠张力的影响研究
        3.2.3.3 数据分析
        3.3 大黄附子配伍不同剂量在正常和便秘模型大鼠体内的药效学研究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方法
        3.3.3 实验结果
        3.3.3.1 大黄附子配伍对正常大鼠血浆中药效学指标含量测
        3.3.3.2 大黄附子配伍对阳虚便秘血浆中药效学指标含量测
        3.3.3.3 数据分析
    4 大黄以及大黄附子配伍治疗阳虚便秘的整合PK/PD模型分析
        4.1 大黄蒽醌在体内的整合药动学研究
        4.1.1 成分的相关性检测
        4.1.2 数据的降维和特征向量标准化
        4.1.3 大黄单用以及配伍不同剂量灌胃正常和阳虚便秘模型大鼠体内的整合PK分析
        4.2 大黄蒽醌在体内的整合药效学研究
        4.2.1 成分的相关性检测
        4.2.2 数据的降维和特征向量标准化
        4.3 大黄单用以及配伍在阳虚便秘模型大鼠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综述一 大黄附子配伍研究进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PK/PD结合模型在中药不同层次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Ⅱ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10)乌头碱在大鼠体内和肝微粒体的代谢及其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建立检测大鼠血浆中7种乌头类生物碱的UPLC-MS/MS方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清醒大鼠口服乌头碱的毒性作用及毒代动力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乌头碱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探针的体外抑制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大鼠肝微粒体中乌头碱与3种抗高血压药相互作用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富含乌头类生物碱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HPLC法分离测定乌头注射液中苯甲酰新乌头胺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参附注射液干预深静脉血栓的机制探析[J]. 王晓栋,李强,滕腾,陆姿赢,严金,方宇. 浙江医学, 2021(17)
  • [2]乌头提取物及其二元缓释胶囊药代动力学和抑制胃癌细胞的研究[D]. 杨苗苗.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乌头注射液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兔体内COMP、p53蛋白、BMP-2等因子的影响[J]. 柳晓峰,安玉芳,崔立建. 中国药房, 2020(06)
  • [4]单酯型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姜奕甫. 吉林大学, 2018(01)
  • [5]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物碱及其代谢产物[D]. 程贺立. 浙江大学, 2018(01)
  • [6]附子治疗阳虚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D]. 李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12)
  • [7]乌头注射液关节腔注射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关节液IL-1β、IL-18、NF-κB p65的影响[J]. 安玉芳,李义,崔立建,韩宏鹏.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7(06)
  • [8]结合量效关系及指纹图谱智能软件分析系统的中药质量均一性控制策略研究[D]. 王金钱.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11)
  • [9]基于整合药动学/药效学方法研究大黄附子配伍治疗阳虚便秘的增效减毒作用[D]. 龚小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10]乌头碱在大鼠体内和肝微粒体的代谢及其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D]. 张盼盼.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8)

标签:;  ;  ;  ;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乌头注射液中的苯甲酰新乌头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