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CPLD器件的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论文文献综述)
董文斌[1](2017)在《细纱机断头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纺织业生产的流程中,细纱工序的地位尤其重要。细纱工序环节的生产情况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规模,还影响到企业整体生产水平。此外,该生产环节工艺流程较为繁杂,且易受生产场所温湿度变化和原料品质等因素影响,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弱捻、断头等状况,需要对这种情况进行及时处理。由于国内纺织领域细纱工序生产环节还大量使用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生产设备,不仅增加了纺织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由于国内专门用于改造细纱机来实现断头检测的技术方案比较少且不成熟,因此结合项目的实际需要,本文开展了细纱机断头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分析现有的几种技术方案,利用目前比较先进的半导体产品,通过设计专用检测传感器搭配可编程逻辑器件和嵌入式芯片实现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设计的传感器成本低廉、体积小、灵敏度高、线性范围较大,可以满足断头检测的需求;信号放大电路具有自适应特性,可以保证传感器具有较好的补偿特性;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搭建,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可编程、灵活性高等特点;采用了 CAN总线通信实现信号传输和检测数据的集中处理。系统主要是由断头检测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基于CPLD和STM32的信号控制模块三部分组成。传感器负责采集细纱机的工作状态并进行简单的信号处理,然后通过自适应放大电路和信号调理电路将传感器信号进行调理,基于CPLD和STM32的控制模块对传感器调理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将分析的结果通过上位机显示模块显示出来,同时利用锭子对应位置的LED指示灯指示纱线断头位置。本文根据项目对细纱工序环节纱线断头检测的实际需求,设计完成了细纱机断头检测系统。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对传感器敏感线圈的特性进行了探究,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利用选出的敏感线圈试制用于检测细纱机钢丝圈运动状态的传感器,并进行了多个版本的参数优化。利用CPLD芯片和VerilogHDL搭建用于阈值判别的频率检测电路,利用STM32系列控制器实现了 CPLD信号输出端的状态识别和显示。利用现有的条件设计了简单的传感器实验平台,完成了细纱机断头检测系统在实验室环境下的软硬件调试,同时也进行了多次生产线实地验证,测试过程中纱线断头的检出率满足设计要求。
韩彬,王坤宁,周宁侠,余坤[2](2011)在《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单稳态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针对常规硬件电路实现单稳态功能,存在电路复杂、灵活性差的问题,所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文章就中子寿命地面仪中解码电路的设计,提出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的设计思想,从硬件及软件两个方面描述此电路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VHDL软件设计的实例。经时序仿真及实际使用验证,基于可编程器件的单稳态电路设计,大幅提高单稳态电路关于脉冲宽度、精度及稳定性的要求,具有控制灵活、使用方便的优点。
吴鸣,苏弘,马晓莉,孔洁[3](2010)在《多通道时间-电荷采集系统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现在的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实验中,大规模探测器得到广泛应用,对后继的电子学系统主要要求能量分辨率好,时间响应快,屏蔽特性好,性能稳定,易于控制,高集成度,高密度等。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我们采用经过改进的经典的模拟电路与数字控制电路相结合的方式,将重点讨论系统的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应辉[4](2010)在《基于FPGA的仿核信号发生器研究》文中提出在核电子技术与核工程领域内,核信号源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仿核信号发生器,则是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依托国家军工预研专项项目及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需要,针对核信号在时间及幅度上的统计特性,开展了基于FPGA的仿核信号发生器的研究。论文从核信号在时间及幅度上具有的统计特性出发,阐述了核事件本身因其随机性而在探测上出现的统计涨落,即其信号特点,表现在时间上呈泊松分布,在幅度上服从高斯分布,这为仿核信号发生器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实践基础。论文针对现有的仿核信号发生器,大都采用模拟电路搭建,致使其信号的精度和可控性较差,尚且电路结构还复杂。为此,本论文的研究设计以均匀随机数为基础,通过算法产生高斯分布和指数分布的随机数,利用FPGA器件模拟伯努利试验,得到脉冲时间间隔服从指数分布、计数率服从泊松分布、幅度服从高斯分布的随机脉冲,并对输出脉冲作了统计分布检验,验证了在时间和幅度特性上可以用于仿真核信号的信号源。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论文结合FPGA与Verilog HDL的优势,以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为系统的逻辑描述手段,对核信号在时间上和幅度上的统计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中,采用自上而下、分层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在EDA开发平台上,对仿核信号发生器进行了综合、优化、布局布线、时序仿真验证,并在Altrea公司的EP1C12Q240C8型FPGA芯片上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实验验证。论文研究结果表明,本论文研究设计的仿核信号发生器,不但可以输出在时间上服从泊松分布,在幅度上服从高斯分布的随机脉冲,而且可以输出参数可控的周期脉冲,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DDS查找表的波形数据,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任意的信号。
张洪哲,姚尚绩[5](2008)在《FPGA在脉冲展宽电路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对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实现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的功能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基于FPGA的三种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进行测试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时钟计数方法实现的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不仅能有效方便地对输入脉冲进行展宽和压缩,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和脉冲处理的精度。
吴鸣,苏弘,彭宇,李小刚,马晓利,千奕,刘义才[6](2008)在《中子墙探测器前端读出电子学电路设计的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的大规模探测器前端电子学系统电路,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电路设计,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建的中子墙探测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了多路的信号甄别,能量-幅度装换(QAC),时间-幅度转换(TAC),多道信号输出等功能。突出特点:采用新型DMOS开关,测量精度高、功耗低、速度快、元件少等。在大型探测器阵列前端电子学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黄永峰[7](2007)在《时差式超声流量计新测量方法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超声波流量计以其非接触、易于安装维护的优点在工业测量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超声波流量计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对其加以改进和提高,以使其工作性能更加稳定,可靠。本论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以时差式超声波流量测量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从而给出了新的测量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时差式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对理论公式进行了推导,从中分析出存在的问题。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仔细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了新的测量方法。按照新的测量方法的要求给出了超声波流量计的总体框图。对管道流体流速分布规律特别是流速分布修正系数进行了讨论,为具体的电路实现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对整个系统硬件电路进行了研究,包括FPGA的硬件设计,关键功能的VHDL描述,完成了C8051F120单片机的硬件电路的设计,调试。3.本文给出了软件相应的设计图,关键部分的总体流程图。4.对影响流体流量测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采用突出主要误差的分配原则,对各种可能误差进行了误差合成。最后进行了仿真试验。
刘贵生,林基明,樊孝明[8](2006)在《基于FPGA的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数字电路中,经常需要对脉冲信号进行展宽或者压缩,以便后续处理。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分立元件搭建的单稳态电路实现,针对这种电路的精度和稳定性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不适合在高精度和复杂环境下使用的状况,通过对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实现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的功能进行研究,设计出三种基于FPGA的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并进行了电路的仿真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时钟计数方法实现的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不仅能有效、方便地对输入脉冲进行展宽和压缩,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和脉冲处理的精度。
刘微微[9](2006)在《便携式短程激光测距仪部分关键电路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20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的出现,与电磁波及超声波相比,利用激光良好的准直性来测量距离的激光测距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激光测距仪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提高激光测距系统本身的测量精度和实现小型化。本文旨在针对成本低、体积小的高精度短程激光测距系统开展研究工作,主要任务是设计与实现脉冲激光测距系统中激光发射器电路和计时电路。基于对已知的几种计时方法进行的分析和比较,本文选用传统测量方法与时间线性展宽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时间间隔的高精度测量。时间线性展宽技术可以在较低的工作频率下实现较高的测量精度,从而降低了电路的设计难度和成本。同时采用CPLD芯片实现了时间分割电路和计数锁存电路,有效地减小了电路体积。而采用激光二极管组成的激光发射单元体积小、重量轻,能达到短程测距的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两个关键电路的设计思想,并对电路进行了软件仿真及实际电路测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论证了所设计的电路可以达到预期的指标要求。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了现有实现技术的某些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主要体现在计时电路中的钳位电路设计和脉宽补偿思想,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系统性能。
赵世平,张玉华[10](2005)在《基于VHDL的全数字单稳态电路研究》文中指出对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实现单稳态电路的方法和程序设计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实现不可重触发和可重触发功能的单稳态电路的VHDL程序,并对所有程序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了影响全数字单稳态电路定时精度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二、基于CPLD器件的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CPLD器件的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论文提纲范文)
(1)细纱机断头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背景的介绍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细纱工序的过程 |
1.2.1 细纱成形的过程 |
1.2.2 细纱机断头的原因和处理方式 |
1.3 细纱机断头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
第2章 细纱机断头检测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 |
2.1 传感器设计方案和性能指标 |
2.2 传感器工作流程 |
2.3 线圈性能特性研究 |
2.3.1 线圈负载等效电路特性研究 |
2.3.2 线圈参数对检测性能的影响探究 |
2.4 检测电路设计 |
2.4.1 测量电路的分类 |
2.4.2 测量电路的选择 |
2.4.3 测量电路的方案设计 |
2.4.4 传感器效果实验和灵敏度测试 |
2.5 自适应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2.5.1 自适应放大电路设计 |
2.5.2 信号比较器设计 |
第3章 细纱机断头检测系统信号控制模块的硬件设计 |
3.1 控制模块总设计 |
3.2 频率阈值判别器电路 |
3.2.1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 |
3.2.2 CPLD部分硬件电路设计 |
3.3 状态检测模块设计 |
3.3.1 STM32控制器硬件平台简介 |
3.3.2 STM32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
3.4 其他电路 |
3.4.1 CAN总线电路 |
3.4.2 电源电路 |
第4章 断头检测系统的软件实现 |
4.1 设计需求和方案 |
4.1.1 阈值判别模块的需求分析 |
4.1.2 状态检测部分的需求分析 |
4.2 频率阈值判别程序设计 |
4.2.1 Verilog HDL语言简介 |
4.2.2 频率阈值判别程序的实现 |
4.2.3 频率阈值判别模块的RTL级仿真 |
4.3 基于STM32控制器的状态判别 |
4.4 检测数据的CAN总线通信和上位机界面设计 |
4.4.1 CAN总线通信的实现 |
4.4.2 上位机显示界面的软件实现 |
第5章 断头检测系统的安装调试 |
5.1 断头检测系统测试平台的研制 |
5.2 硬件调试 |
5.2.1 传感器硬件设计部分调试 |
5.2.2 信号控制和检测部分调试 |
5.3 软件调试 |
5.4 其他注意事项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2)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单稳态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电路设计 |
2 验 证 |
3 结束语 |
(3)多通道时间-电荷采集系统的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控制系统的设计 |
1.1系统信号的分析 |
1.2 控制信号的预处理 |
2 QAC系统的时序控制与优化 |
3 TAC系统的时序控制实现与优化 |
3.1 TAC系统的时序控制实现 |
3.2 TAC系统的时序控制优化 |
4 多道选通时序与采样时钟控制实现 |
5 控制系统与计算机的通讯 |
6 结语 |
(4)基于FPGA的仿核信号发生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2 仿核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原理 |
2.1 核信号的统计特性及数学描述 |
2.1.1 核事件计数率的泊松分布描述 |
2.1.2 核信号时间间隔的指数分布描述 |
2.1.3 核信号幅度的高斯分布描述 |
2.2 随机数的产生机制 |
2.2.1 均匀分布随机数概述 |
2.2.2 均匀分布随机数的各种算法 |
2.2.3 各种产生随机数算法的比较分析 |
2.2.4 指数分布随机数的生成算法 |
2.2.5 高斯分布随机数的生成算法 |
2.3 FPGA 设计基础 |
2.3.1 FPGA 的结构和特点 |
2.3.2 FPGA 设计流程 |
2.3.3 硬件描述语言(HDL) |
2.3.4 FPGA 开发环境Quartus II |
2.4 本章小结 |
3 仿核信号发生器整体设计方案 |
3.1 整体设计方案 |
3.2 系统时钟方案设计 |
3.3 提高系统性能及可靠性的方案 |
3.3.1 提高数字系统性能的方案 |
3.3.2 提高数字系统可靠性的方案 |
3.4 主要性能指标 |
3.5 本章小结 |
4 用于仿核信号发生器的 FPGA 芯片设计 |
4.1 FPGA 芯片结构规划 |
4.2 周期脉冲发生模块 |
4.2.1 周期脉冲信号的产生原理 |
4.2.2 正负脉冲发生单元的设计 |
4.2.3 延迟器的设计 |
4.2.4 数量控制器的设计 |
4.2.5 极性控制器的设计 |
4.2.6 编程实现 |
4.3 随机脉冲发生模块 |
4.3.1 泊松分布随机脉冲的产生原理 |
4.3.2 均匀随机数发生器的设计 |
4.3.3 伯努利试验模块的设计 |
4.3.4 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的设计 |
4.3.5 脉冲检测电路的设计 |
4.3.6 编程实现 |
4.4 DDS 信号发生模块 |
4.4.1 DDS 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
4.4.2 频率字载入模块的设计 |
4.4.3 相位字载入模块的设计 |
4.4.4 相位累加器的设计 |
4.4.5 相位调制器的设计 |
4.4.6 波形存储表 |
4.4.7 编程实现 |
4.5 串口收发模块 |
4.5.1 RS-232 异步通信 |
4.5.2 波特率发生器 |
4.5.3 RS-232 发送端 |
4.5.4 RS-232 接收端 |
4.6 芯片引脚功能定义 |
4.7 本章小结 |
5 仿核信号发生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
5.1 电源电路设计 |
5.2 时钟电路设计 |
5.3 复位电路设计 |
5.4 FPGA 配置电路设计 |
5.5 按键和指示灯电路设计 |
5.6 串口通讯电路设计 |
5.7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5.8 印制电路板设计 |
5.9 本章小结 |
6 系统的调试与性能测试 |
6.1 FPGA 的下载与配置 |
6.2 FPGA 的仿真与验证 |
6.2.1 周期脉冲输出模式仿真 |
6.2.2 随机脉冲输出模式仿真 |
6.2.3 DDS 输出模式仿真 |
6.2.4 仿真与验证结论 |
6.3 利用SignalTap II 逻辑分析仪进行在线测试 |
6.4 测试数据的Matlab 软件分析 |
6.4.1 随机脉冲时间上的统计分布检验 |
6.4.2 随机脉冲幅度上的统计分布检验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目录 |
C. 仿核信号发生器PCB 版图 |
D. 仿核信号发生器实验装置 |
E. 随机脉冲发生模块部分Verilog HDL 程序 |
(6)中子墙探测器前端读出电子学电路设计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思路与整体电路设计 |
2 主要单元电路与原理分析 |
2.1 CPLD逻辑控制系统 |
2.2 甄别电路和驱动电路 |
2.3 TAC电路系统 |
2.4 QAC电路系统 |
2.5 多道选通开关电路 |
3 实验室测试与未来工作 |
3.1 TAC电路的实验室测试 |
3.2 QAC电路的实验室测试 |
(7)时差式超声流量计新测量方法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流量计分类及发展现状 |
1.3 超声流量计及其特点 |
1.3.1 超声流量计的分类 |
1.3.2 传播时间差法基本原理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时差式超声流量计新测量方法的确定 |
2.1 引言 |
2.2 流量计量的基本知识 |
2.2.1 流量 |
2.2.2 总量 |
2.2.3 层流与湍流 |
2.2.4 速度分布与平均流速 |
2.2.5 流速分布系数的影响及修正 |
2.3 时差式超声流量计新测量方法——环鸣法的研究 |
2.3.1 普通方法测量时间差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
2.3.2 时间差测量新方法的设计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超声流量计新测量方法的硬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在系统中的应用 |
3.2.1 FPGA的选用及其特性 |
3.2.2 论文中FPGA设计所使用的硬件描述语言VHDL |
3.2.3 论文中使用的可编程逻辑设计环境MAX+Plus Ⅱ |
3.2.4 FPGA在本次新测量方法研究中的应用 |
3.3 在新方法中控制核心——C8051F120型单片机的应用 |
3.3.1 C8051F120单片机简介 |
3.3.2 核心的控制电路的设计及其外围设备的选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声流量计新测量方法的软件设计 |
4.1 引言 |
4.2 超声流量计新测量方法的软件设计 |
4.3 新测量方法的软件设计中所使用的开发平台 |
4.3.1 新测量方法设计中使用的软件开发工具Keil C51 |
4.3.2 新测量方法设计中使用的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2 |
4.3.3 调试C8051F120单片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误差分析及新测量方法的仿真 |
5.1 引言 |
5.2 超声流量计系统的测量误差分析 |
5.2.1 测量误差基本理论 |
5.2.2 误差的传播 |
5.2.3 误差的分配 |
5.2.4 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的误差分配与合成 |
5.3 仿真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8)基于FPGA的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的特点 |
2 简单外接RC的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 |
3 外接射随器的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 |
4 时钟计数方法实现的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 |
5 结束语 |
(9)便携式短程激光测距仪部分关键电路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现有激光测距方法的评述 |
1.3.1 干涉法 |
1.3.2 三角法 |
1.3.3 相位法 |
1.3.4 调频法 |
1.3.5 脉冲法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文的结构 |
第2章 脉冲激光测距系统的基本原理 |
2.1 激光发射器 |
2.1.1 指标分析 |
2.1.2 激光器的选择及其驱动分析 |
2.1.3 激光发射器原理 |
2.1.4 关键性问题分析 |
2.2 脉冲接收单元 |
2.2.1 时刻判别方法介绍 |
2.3 计时电路 |
2.3.1 计时方法的选择 |
2.3.2 时间精测法介绍 |
2.4 系统精度影响因素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各部分的电路设计思想 |
3.1 激光发射器电路设计 |
3.1.1 周期性脉冲信号产生电路 |
3.1.2 功率MOSFET的选择 |
3.1.3 脉冲电流产生电路 |
3.2 计时电路设计 |
3.2.1 时间分割电路和计数锁存电路 |
3.2.2 时间线性展宽电路 |
3.3 计时电路性能验证用信号源设计 |
3.3.1 线性展宽电路验证用信号源 |
3.3.2 计时电路验证用信号源 |
3.4 可测距离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仿真及实验结果分析 |
4.1 激光发射器电路的结果分析 |
4.1.1 PSpice软件简介 |
4.1.2 周期性脉冲信号的测试结果 |
4.1.3 脉冲电流的PSpice软件仿真结果 |
4.2 时间分割和计数器电路的结果分析 |
4.2.1 QuartusⅡ软件简介 |
4.2.2 时间分割和计数器电路的QuartusⅡ软件仿真结果 |
4.3 时间线性展宽电路的结果分析 |
4.3.1 充电曲线线性度分析 |
4.3.2 放电曲线线性度分析 |
4.3.3 脉宽补偿计算 |
4.3.4 展宽倍数稳定度分析 |
4.4 计时电路验证用信号源的实现 |
4.4.1 固定脉宽的周期性单脉冲信号的产生 |
4.4.2 固定间隔的周期性双脉冲信号的产生 |
4.5 PCB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 |
致谢 |
(10)基于VHDL的全数字单稳态电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路工作原理 |
2 程序设计 |
3 仿真分析及问题讨论 |
4 结束语 |
四、基于CPLD器件的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论文参考文献)
- [1]细纱机断头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董文斌. 山东大学, 2017(01)
- [2]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单稳态电路的设计与实现[J]. 韩彬,王坤宁,周宁侠,余坤. 石油仪器, 2011(06)
- [3]多通道时间-电荷采集系统的控制系统的设计[J]. 吴鸣,苏弘,马晓莉,孔洁.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0(12)
- [4]基于FPGA的仿核信号发生器研究[D]. 张应辉. 重庆大学, 2010(04)
- [5]FPGA在脉冲展宽电路设计中的应用[J]. 张洪哲,姚尚绩.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12)
- [6]中子墙探测器前端读出电子学电路设计的改进[J]. 吴鸣,苏弘,彭宇,李小刚,马晓利,千奕,刘义才. 核技术, 2008(06)
- [7]时差式超声流量计新测量方法的设计与实现[D]. 黄永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04)
- [8]基于FPGA的单稳态脉冲展宽电路的设计与实现[J]. 刘贵生,林基明,樊孝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05)
- [9]便携式短程激光测距仪部分关键电路的设计与研究[D]. 刘微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12)
- [10]基于VHDL的全数字单稳态电路研究[J]. 赵世平,张玉华. 电力学报,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