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KONOS立体影像数据成图工作流程(论文文献综述)
周瑜[1](2020)在《基于李代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航天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逐渐从专用大平台向通用小平台过渡、从单星观测向多星组网融合探测发展、从地面专业处理向星上实时处理迈进,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应用对数据处理的通用性、时效性、及高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论文引入李代数以解决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几何定位面临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基于李代数的卫星遥感影像几何定位相关问题,研究成果丰富和拓展了当前卫星遥感影像定位理论和方法,且具有实用性。论文主要工作:1、深入分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精度定位相关理论和技术发展现状,针对经典欧拉角和四元数表征线阵卫星影像姿态,在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李代数应用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姿态表征,建立基于李代数的几何定位理论与方法体系。2、提出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基于李代数的外方位元素表征与建模、共线条件方程线性化、线性插值外方位元素建模以及线性插值的共线条件方程线性化等基础算法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和实际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李代数姿态插值相较于欧拉角和四元数姿态插值,精度高且插值结果完整平滑;三者后方交会计算精度一致,但李代数计算效率提升明显;从而验证了用李代数表征航天线阵摄影测量外方位姿态的可行性。3、提出基于李代数姿态表征的遥感影像严格成像模型,给出线阵卫星任意扫描行影像李代数姿态的插值方法;建立李代数姿态表征下对地直接定位时,地面目标与卫星影像之间成像几何关系;构建基于李代数的单幅影像定位、立体影像定位、多条带影像定位模型。利用天绘一号卫星位于平原、丘陵和高山地三种地形数据对李代数立体几何定位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经典欧拉角表征,李代数立体定位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且实用性较强。4、提出基于李代数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无控区域网平差模型和方法,建立了李代数姿态表征的EFP法和轨道分段多项式拟合法的区域网平差模型。通过天绘一号01星和03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实际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经典欧拉角表征,基于李代数的区域网平差在系统误差探测上更灵敏,且在两种平差模型下都能实现定位精度提升,效率提升较为明显。5、提出基于HEIV模型的RPC参数求解方法。该方法针对RPC参数估计问题中设计矩阵元素含不等精度噪声和常规平差方法含有系统偏差难题,平差准则采用马氏距离最小,平差方法采用总体最小二乘,建立了新的RPC参数求解模型。天绘一号卫星位于不同区域的三种典型地形实际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相较于现有的直接最小二乘法、L曲线岭估计最小二乘法及截断SVD估计法在影像纠正精度上优势明显,能显着提高RPC参数估计精度。6、提出基于卫星影像数据和RPC参数反求卫星成像时刻内方位元素、轨道、姿态等严格成像模型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可在不需要初始值情况下,利用卫星影像和RPC参数解算得到卫星影像区域相应的成像时刻内外方位元素,实现有理函数模型反求严格成像模型,打通了严格成像模型和有理函数模型相互转化关键环节。天绘一号01星多景数据反求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外方位线元素最大残差0.96米、角元素最大残差0.95角秒,内方位残差最大0.42像素,为实现有理函数模型的长条带平差、少控/无控高精度定位、多传感器联合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郭文月[2](2018)在《基于相似性度量的等高线变化检测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已经建成的条件下,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在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理空间数据的快速高效更新逐渐成为当前测绘地理信息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等高线是重要的地理空间要素,其生产与更新是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更新的必要环节,当前的等高线数据更新方法存在非必要更新多、精度不一致、后处理工作量大等问题。因而,通过变化检测的方法实现变化区域等高线局部更新成为提高等高线数据的更新效率与精度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卫星遥感精确定位并生成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对等高线数据的相似性度量与变化检测相关理论和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基于空间相似性理论研究等高线的相似性层次结构,制定了等高线局部变化检测策略,并研究遥感影像的精确几何定位与数字高程模型生成,为等高线局部更新提供高质量更新资料数据;之后研究了等高线的几何相似性度量方法以及等高线群的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分别量化阐述原始数据与更新资料数据之间的形态和结构差异;进一步分析几何特征和拓扑特征在整体变化检测中的作用机理,构建基于相似性层次结构的等高线整体变化检测模型,基于量化检测结果发现变化区域。论文旨在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基于相似性的等高线变化检测联合处理,提高地形图等高线数据的更新效率和精度,为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更新提供参考。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有:1.基于空间相似性理论,结合等高线空间特征,研究了造成等高线数据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影响要素及其包含的空间特征,构建了基于相似层次结构的等高线数据变化检测模型,并制定基于相似性理论的等高线局部变化检测策略,为等高线变化检测提供理论支撑。2.引入Errors-in-variables模型对有理函数模型系统误差参数估计方程中的观测向量和系数矩阵中的误差进行描述,以该模型推导了基于正则化总体最小二乘法的有理函数模型系统误差参数求解方法,提高卫星线阵遥感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进而得到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和等高线更新资料数据。利用实验验证了所推导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并利用有理函数模型的系统误差改正参数生成了数字高程模型,为等高线变化检测与更新提供高精度数据。3.提出了顾及形态特征的等高线几何相似性度量方法,量化度量了等高线的几何形态变化程度。针对已有几何相似性度量方法在等高线分布密集或变化剧烈区域产生的度量误差问题,提出通过特征描述测度函数将等高线二维节点序列转化为一维几何形态特征描述序列,利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特征描述序列间的最长公共子序列,进而根据最长公共子序列长度量化求解等高线要素之间的几何形态相似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顾及了等高线要素的形态特征,较已有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运行效率。4.提出了基于树编辑距离的等高线群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量化度量等高线群的拓扑结构变化程度。针对已有拓扑相似性方法在复杂拓扑关系度量及区域拓扑变化评估中易产生度量误差问题,提出基于等高线拓扑树将等高线群间的拓扑差异转化为等高线树之间的编辑距离,通过构建地形变化的树编辑操作模式,引入Zhang-Shasha算法量化求解树编辑距离,进而基于树编辑距离量化求解等高线群间的拓扑相似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度量多源多尺度等高线群之间的拓扑结构相似程度。5.研究了等高线群几何特征和拓扑特征在局部地形变化检测中的相互关系、作用机理以及度量方法,结合本文提出的几何形态相似性和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推导并形成了完整的局部等高线变化检测模型,提出一种为模型中拓扑、形态、长度等影响要素自动分配权重系数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用于地形变化检测与分析,辅助地形图等高线数据的更新与融合。6.在基于相似性度量的变化检测基础上,对原始等高线数据实施局部变化更新,并对更新后数据进行正确性检验和一致性处理。在确保精度达到地形图更新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更新边界处的几何和拓扑不一致问题,提出优化表达方法,对更新边界处存在的重叠、相交等不合理情况进行处理。最后将论文的整体研究方法应用于等高线局部变化检测与更新的应用实例中,验证了本文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陈小卫[3](2017)在《公开DEM辅助的国产卫星影像无地面控制点定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测绘的背景下,研究卫星影像在无地面控制点(简称无控)条件下的高精度定位不仅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在战时、应急等服务保障中更是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各种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全球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陆续公开发布,这些数据可作为改善卫星影像无控定位精度很好的辅助数据。本文围绕公开DEM辅助国产卫星影像无控定位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公开DEM的国产卫星影像无控定位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并搭建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具体完成的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阐述了卫星影像高精度无控定位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对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影像无控或稀少控制点定位、已有数据辅助无控定位以及DEM匹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2.对高分辨率全球公开DEM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其精度分析相关的文献;然后介绍了文中所使用的天绘一号和资源三号卫星的影像数据,最后分别采用定性分析法、跑道法和高差法对各种公开DEM的精度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DEM和AW3D30(Advanced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 World 3D–30m)DSM(digital surface model)无明显的噪声和粗差,可较好地表达各种地形,并且AW3D30DSM具有更丰富的细节信息;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GDEM(Global DEM)存在较明显的颗粒效应,在地形起伏较小的地区难以很好地表达地形。3.针对公开DEM辅助卫星影像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EM匹配的立体影像高效稳健无控定位方法。首先从影像中提取待匹配DEM;然后将其与公开DEM进行匹配,匹配时根据参与匹配的DEM的分辨率自适应选择对应点确定策略,以保证计算效率,并将截尾最小二乘估计引入最小高差法克服DEM局部变形、粗差等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求解影像的定位误差补偿参数。多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对公开DEM的整体高精度特性和丰富信息加以充分利用,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和较高的计算效率;当待匹配DEM分辨率较高时,利用AW3D30 DSM和SRTM DEM进行辅助定位,立体影像无控定位的精度能较好地满足我国1:50 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对几何精度的要求。4.为充分补偿影像定位参数中的误差,同时克服落水区域对DEM提取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公开DEM多级约束的立体影像无控定位方法。该方法将公开DEM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不仅用于作为DEM匹配的基准;还用于辅助提取DEM,即同时作为高程确定的约束和落水区域标记的参考。此外,也通过自由网平差对多视影像之间的交会条件进行改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影像定位参数中的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进行充分有效地补偿;对内陆、海岛(礁)等不同区域的影像以及天绘一号、资源三号等不同卫星平台的影像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所得定位精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待匹配DEM分辨率的变化不敏感。5.为解决平坦地区影像中的定位误差难以通过DEM匹配进行有效补偿的问题,同时改善区域内各立体影像定位精度的不一致,提出一种公开DEM辅助的区域立体影像无控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地形起伏程度确定各立体影像的误差补偿方法:对于平坦地区影像,利用公开DEM辅助进行高程误差的补偿,非平坦地区则通过DEM匹配对平面和高程误差进行充分补偿;然后再利用已进行高精度误差补偿的非平坦地区影像通过精度传递进一步补偿平坦地区影像中的误差;最后进行区域网平差。实验结果表明,地形起伏程度判断指标具有较好的区分性;经过DEM辅助的高程误差补偿、基于重叠区域的精度传递等处理,能有效提高平坦地区影像的定位精度;区域网平差能有效减小各影像之间定位结果的差异,并且对较大区域的影像数据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6.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公开DEM辅助的国产卫星影像无控定位系统。该系统适用性强,对多个国产卫星平台的不同区域、不同地形区的影像都能进行高精度的误差补偿;设计人性化,操作简单便捷;定位过程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能有效应用于实际的生产作业和应用中,以提高国产卫星影像的无控定位精度。
叶江[4](2017)在《面向青藏高原矿集区三维场景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精处理方法》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受制于严苛的自然环境条件,往往缺乏满足地质找矿工作需要的地理信息数据,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常常受到制约。随着航天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系统在矿产资源勘探过程中逐渐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青藏高原矿集区的三维场景重建,数据采集速度快、野外工作量较少,特别对于自然环境条件艰苦的青藏高原地区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青藏高原矿集区三维场景的特点和0.5m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几何处理的特殊问题,对Geoeye-1、WorldView-2卫星影像的成像几何模型构建、影像控制点布设方法、影像空间信息提取、矿集区三维场景重建及信息集成等多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实现了卫星影像三维重建中的关键算法,满足了西藏及青海地区的两个矿集区三维场景生成的实际需求,以实测数据为例完成了相应实验验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精化的Geoeye-1、WorldView-2卫星影像严格几何模型构建方法,建立了一种顾及速度像差、成像延迟及大气折光影响的严格几何模型。应用此模型进行卫星影像无控三维重建,Geoeye-1影像单片水平精度(CE90)为5.4m,立体为3.2m:WorldView-2影像单片水平精度(CE90)为6.7m,立体为5.0m。同时,针对Geoeye-1、WorldView-2影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严格几何模型正算的双迭代反算模型。该反算模型兼顾了影像物方及像方的收敛条件,比现有单迭代模型更精确,能够满足0.5m级高分遥感卫星影像反投影的精度要求。WorldView-2影像的实验结果显示,该反算模型在像方的水平中误差均值为6.7像素,物方水平中误差均值为3.7m,符合WorldView-2卫星标称定位精度,验证了该模型算法的正确性。2.提出了一种RPC仿射变换直接改正模型,优化的WorldView-2单张影像行误差从3.6pixels减小到1.54pixels,列误差从4.30pixels减小到1.81pixels;影像立体交会平面精度从4.0m提高到2.3m,高程精度从3.8m提高到1.8m。改正精度与RPC间接改正模型一致,优化的RPC系数可以在各商业软件中直接使用,较间接改正模型具有更佳的适用性。采用相关系数法对求解RPC系数过程中的设计矩阵列向量进行复共线性分析。验证了即使在地形无关方案计算中,仍然可以通过相关系数法进行RPC参数的优选以减少后续计算工作量。3.针对在青藏高原山区国家高等级高程控制点不足、分布不均匀造成传统GPS拟合方法误差较大的情况,采用了一种利用重力场模型的GPS高程严密平差算法进行像控点的高程计算。该算法利用EGM2008重力场模型转换GPS基线大地高高差为正常高高差,并利用少量已知点进行严密平差求解。通过西藏某矿集区实测数据验证,此方法计算结果精度在已知点较少的情况下优于传统的GPS高程拟合方法。4.深入研究了多像对、多条带、稀少控制点条件下的Geoeye-1、WorldView-2卫星影像三维重建精度情况,并按不同像控点布设方案进行了RPC区域网平差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卫星影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三维重建精度都符合1:10000及1:5000的成图要求。对于影像覆盖范围较大的测区,单个控制点并不能完全控制整个测区的三维重建精度,沿影像整体覆盖范围四角及中心布点是最优布点方案;通过连接点使测区影像构成统一的整体,采用RPC区域网平差方法可以获得稳定的最优解。在无控条件下,Geoeye-1卫星立体定位平面精度达到3.0m,高程精度到达6.0m;WorldView-2平面精度达到1.0m,高程精度达到 3.0m。有控条件下,Geoeye-1卫星与WorldView-2卫星立体定位的平面及高程精度都达到1.0m之内。本文实验结果证实了在高海拔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青藏高原地区,有理函数模型仍然具有和严格几何模型一致的三维重建精度。5.研究了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三维场景信息提取的方法及过程,针对DEM、DOM数据的提取进行了深入分析。对Geoeye-1影像采用多种影像融合方法进行实验,并对影像融合效果采用了一种综合指数法进行融合效果评价,从客观上判别了不同融合算法的优劣。在DEM提取中,研究了同轨及异轨立体影像在DEM生成时的精度差别。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异轨WorldView-2影像提取的DEM精度能够满足1:50000测图规范中对高山地区等高线高程精度的要求。6.研究了矿集区三维场景建模的实现方法,并基于SpaceEyes3D平台开发了一套矿山三维场景信息集成原型系统。系统实现了大范围、高分辨率、高品质的矿山三维场景漫游和2D、3D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并能对各种矿山地理信息进行简单的GIS分析与属性查询。
周平[5](2016)在《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高精度几何处理关键技术与测图效能评价方法》文中指出卫星遥感影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生产和更新地理信息产品最重要数据源之一。2012年1月成功发射的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新一代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卫星工程最主要的目标是满足我国乃至全世界1:50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产品业务化生产以及更大比例尺地理信息产品更新等测绘应用需求,结束我国长期以来依赖国外卫星影像源开展1:50000比例尺测图的历史。成功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是卫星平台和在轨运行状态的总体技术指标应达到一个较高水准的设计要求;而成功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却是卫星影像地面高精度处理和应用技术能力的构建。测绘卫星的特点在于具备较强的立体观测能力,难点在于较高的几何精度要求。本文紧密围绕着保障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满足1:50000比例尺立体测图需求这一主线,针对资源三号卫星成像特点,较为深入研究了其遥感影像高精度几何处理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并依据我国基础地理信息产品标准及生产规范要求,较为全面地定量分析和论证了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在1:50000和1:25000比例尺测图应用中的适用性。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研究了资源三号卫星几何处理模型较为详细介绍了资源三号卫星的成像几何原理,卫星姿态模型和卫星轨道模型构建方法,以及几何模型构建中涉及的坐标系统,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资源三号卫星严格成像几何模型建立方法,概述了资源三号卫星在轨几何检校的基本原理和成果形式,阐述了有理函数模型的概念及基于严格成像几何模型构建有理函数模型的方法,为资源三号卫星影像高精度几何处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系统研究了资源三号卫星各级影像产品的高质量几何生产技术和方法较为系统性地分析了卫星推扫成像过程中的误差类型、误差传播规律,以及对影像几何精度的影响,理清了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处理和消除的误差内容。针对资源三号卫星主要服务于测绘领域的特殊要求,以处理级别和几何精度为主要指标,建立了适合测图应用的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产品分级方法。深入研究采用虚拟重成像技术的传感器校正影像产品生产技术方法,在卫星真实内方位元素的基础上,虚拟一个完全理想的无畸变相机(即没有镜头畸变、没有焦距和主点误差、拥有一条长度等于相机幅宽的理想直线排列的C CD[Charge Coupled Device]线阵);在卫星真实外方位元素的基础上,为理想相机虚拟一个理想轨道运动状态(即没有积分时间跳变、没有姿态抖动、没有轨道噪声等),通过对原始影像重采样生成理想相机的虚拟成像影像,即为拥有无畸变理想线中心投影特征的传感器校正影像。研究设计了附带有理函数模型的资源三号卫星各级几何纠正影像产品的生产技术方法,使得几何纠正影像产品不仅具有地理编码和投影信息,还能继续用于后续立体摄影测量处理。3)系统研究了使用SRTM进行高程约束的高精度无地面控制区域网平差方法针对SRTM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数据在平坦地形或局部区域的高程精度远远高于其标称精度的特点,研究设计了一种无地面控制条件下利用SRTM作为高程约束的立体区域网平差方法,通过构建一个较大范围区域网并匹配密集连接点,将SRTM作为连接点物方高程初值,并在平差解算过程中确保分布于地形平坦区域(根据经验,在该类区域SRTM精度较高)的连接点的物方高程严格趋近SRTM高程,最终实现大范围区域内影像高程精度的整体提升。通过以湖北省作为实验区域的实验验证表明,采用该平差方案,在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资源三号立体影像的高程中误差优于2.5米,达到了我国1:50000比例尺测图应用的高程精度要求。针对弱交会条件下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无法正确求解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SRTM作为高程控制的平面区域网平差方法,在平差解算更新连接点的物方大地坐标时仅求解地面点的平面坐标,高程值则利用SRTM进行内插获得,最终实现正确地平差求解,提高影像定向精度。4)系统分析和论证了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1:50000和1:25000比例尺测图能力本文从资源三号卫星几何成像机理和误差来源出发,研究构建了原始影像、无控制条件下和有控制条件下传感器校正影像产品的理论精度定量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照我国各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要求,分别对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以及立体模式等各方面在不同比例尺测图应用中的适用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定量评估,进而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证了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测图效能。结果表明:在无控制条件下,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总体性能达到了我国1:50000比例尺在丘陵、山地和高山地地形的立体测图要求;在有控制条件下,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总体性能满足我国1:50000比例尺立体测图要求,其几何精度可以满足我国1:25000比例尺立体测图精度要求。
史晓明,洪亮,徐素薇,柯瑞锋[6](2012)在《基于IKONOS卫星立体像对的1∶10000地形图测绘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IKONOS卫星立体像对为数据源,检测了IKONOS卫星影像在不同控制点布设方案的情况下的测图精度,找出了最经济、最有效进行1∶10000地形图测绘的方法;利用IKONOS卫星影像进行1∶10000测图,并分析了卫星像对影像更适合哪种地形测图;将卫星影像测图与航测测图进行效益和效率比较,分析了卫星影像测图的优势。
宋杨,李长辉,林鸿,丘广新,周婉娴[7](2012)在《利用ADS40立体影像建立一体化数字线划图生产体系》文中认为为提高数字线划图生产的效率,本文基于ADS40立体影像测图技术,综合利用遥感技术、摄影测量技术、GIS技术及数据库系统,提出了一种一体化数字线划图生产方案。该方案通过嫁接航天远景MapMatrix以及清华山维EPS两个平台,实现针对ADS40相机L1级影像从数据读取、立体模型构建、立体采集、DLG处理以及最终形成GIS入库数据的整个处理流程。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工作方案是利用遥感技术提升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生产、缩短更新周期的有效方案。
李玉平,裴佳佳,周小娟[8](2010)在《IKONOS卫星影像在若羌河山区河段1∶10000地形图测制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详细介绍IKONOS卫星立体影像在新疆若羌河山区河段1∶10 000地形图测制中的应用,并以项目资料为基础,对不同像控点数量及分布情况的定向精度进行分析,给出同类项目控制点布设方案的建议。
张明,张研霞,廖祥春[9](2010)在《摄影测量与遥感学》文中指出
陈杰[10](2010)在《卫星影像在国家中小比例尺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成像系统正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遥感和摄影测量领域。这类成像系统不仅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全色,多光谱影像,而且具有立体成像功能。卫星影像数据是测绘所依赖的必不可少的数据保证,也是快速获取大比例尺现势性地理信息、进行新一代快速测图的必由之路。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提取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存在急迫的、巨大的需求,在测绘为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尤其在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数字区域/数字中国/数字地球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在对工作中接触到的卫星影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卫星影像在国家中小比例尺测绘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简单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卫星的特点和技术参数,分析了航测法成图与卫星立体影像成图的区别,最后介绍了利用卫星影像制作正射影像图、卫星立体像对进行全数字测图和卫星影像进行1:5万地形数据库更新的方法,得出卫星影像分辨率在中小比例尺测图中使用规律。
二、IKONOS立体影像数据成图工作流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KONOS立体影像数据成图工作流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李代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发展现状 |
1.2.2 高分对地观测几何定位技术现状 |
1.2.3 李代数在高分对地观测定位应用现状 |
1.2.4 技术难点与现有研究的不足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李代数基础及基于李代数的外方位建模 |
2.1 李代数基础 |
2.1.1 李群/李代数定义 |
2.1.2 李群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性质 |
2.1.3 李群表达的三维旋转 |
2.1.4 李代数求导与扰动模型 |
2.1.5 李代数插值方法 |
2.2 李代数姿态微分的共线条件方程线性化 |
2.2.1 李代数姿态表征的线阵影像外方位元素构建 |
2.2.2 李代数姿态微分的线阵影像共线条件方程线性化 |
2.3 基于李代数姿态线性插值的线阵影像外方位建模 |
2.3.1 基于线性插值的外方位元素建模 |
2.3.2 姿态李代数分段多项式模型的共线条件方程线性化 |
2.4 实验分析 |
2.4.1 李代数姿态插值分析 |
2.4.2 基于李代数的空间后方交会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星载线阵传感器成像几何模型构建 |
3.1 坐标系定义 |
3.1.1 像方空间坐标系 |
3.1.2 平台坐标系 |
3.1.3 物方坐标系 |
3.2 坐标系之间的转化关系 |
3.3 卫星严格成像模型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李代数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立体定位 |
4.1 星历和姿态数据的内插 |
4.1.1 卫星星历数据内插 |
4.1.2 姿态李代数内插 |
4.2 基于李代数的卫星影像定位 |
4.2.1 基本思路 |
4.2.2 单幅影像定位 |
4.2.3 立体影像定位 |
4.2.4 多幅影像前方交会定位 |
4.3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李代数定位 |
4.3.1 李代数定位与传统定位方法的区别 |
4.3.2 基于李代数微分方程的外方位元素求解 |
4.3.3 基于李代数线性插值的外方位元素求解 |
4.4 基于李代数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立体定位 |
4.5 实验分析 |
4.5.1 数据选取及实验方法 |
4.5.2 北京山东测区实验情况 |
4.5.3 江西广东测区实验情况 |
4.5.4 重庆测区实验情况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李代数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无控区域网平差 |
5.1 区域网平差基本原理 |
5.2 外方位元素模型及误差方程式建立 |
5.3 基于李代数的区域网平差模型 |
5.3.1 基于EFP模型的区域网平差 |
5.3.2 基于分段多项式拟合的区域网平差 |
5.4 区域网平差精度验证 |
5.4.1 理论分析法 |
5.4.2 实验分析法 |
5.5 实验分析 |
5.5.1 基于EFP的李代数区域网平差 |
5.5.2 基于分段多项式拟合的李代数区域网平差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李代数的RPC参数生成与严格成像模型反求 |
6.1 基于李代数的RPC参数生成方法 |
6.1.1 线阵卫星影像严格成像模型建立 |
6.1.2 RPC参数模型构建 |
6.1.3 基于李代数RPC参数生成 |
6.1.4 RPC模型及常用解算方法 |
6.1.5 RPC参数的HEIV估计方法 |
6.2 有理函数模型反求严格成像模型 |
6.2.1 有理函数和严格成像基本模型 |
6.2.2 有理函数模型下摄影光线的位置和定向 |
6.2.3 内外方位元素具体计算 |
6.3 实验与分析 |
6.3.1 基于HEIV的 RPC参数解算技术 |
6.3.2 有理函数模型反求严格成像模型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论文创新与贡献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2)基于相似性度量的等高线变化检测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等高线更新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2 变化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3 相似性度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4 现状分析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第2章 相似性与等高线变化检测基本问题研究 |
2.1 相似性度量基本理论 |
2.1.1 空间相似关系及分类 |
2.1.2 实体集相似关系层次结构 |
2.1.3 等高线空间特征及相似关系层次结构 |
2.2 空间实体几何相似性度量基本方法 |
2.2.1 相似性测度 |
2.2.2 几何相似性度量方法 |
2.3 空间实体集拓扑相似性度量 |
2.3.1 拓扑关系模型 |
2.3.2 拓扑相似性的基本概念 |
2.3.3 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 |
2.4 基于相似性理论的等高线局部变化检测策略 |
2.4.1 等高线数据差异类型 |
2.4.2 等高线变化检测策略 |
2.5 小结 |
第3章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高精度DEM数据获取 |
3.1 基于有理函数模型的线阵遥感影像几何定位方法 |
3.1.1 基于RFM的直接定位方法 |
3.1.2 RFM的系统误差改正方法 |
3.1.3 RFM系统误差的正则化总体最小二乘改正方法 |
3.2 数字高程模型的生成 |
3.3 遥感影像精确定位与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实验 |
3.3.1 有理函数模型直接定位实验 |
3.3.2 有理函数模型系统误差改正实验 |
3.3.3 数字表面模型与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实验 |
3.4 小结 |
第4章 顾及形态特征的等高线几何相似性度量 |
4.1 基于欧氏距离几何相似性度量方法 |
4.1.1 度量稳定性检验 |
4.1.2 度量准确性检验 |
4.2 顾及形态特征的几何相似性度量 |
4.2.1 特征描述测度选取及特征序列转换 |
4.2.2 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 |
4.2.3 基于几何特征描述测度的相似性计算 |
4.2.4 等高线匹配策略 |
4.3 等高线重采样 |
4.3.1 等高线重采样目的 |
4.3.2 等高线的傅里叶变换 |
4.3.3 等高线重构 |
4.4 顾及形态的几何相似性度量方法有效性验证实验 |
4.4.1 对比实验及分析 |
4.4.2 在多源等高线匹配中的应用及精度与效率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基于树编辑距离的等高线群拓扑相似性度量 |
5.1 等高线拓扑关系及等高线树构建 |
5.1.1 等高线拓扑关系 |
5.1.2 等高线树构建 |
5.2 基于拓扑邻域的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 |
5.2.1 基于拓扑关系形式化表达的方法 |
5.2.2 基于拓扑关系统计均值的方法 |
5.3 顾及结构特征的拓扑相似性度量 |
5.3.1 Zhang-Shasha算法求解树编辑距离 |
5.3.2 拓扑变化的树编辑模式 |
5.3.3 基于树编辑距离的拓扑相似性度量 |
5.4 基于树编辑距离的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有效性验证实验 |
5.4.1 拓扑相似性度量模拟实验 |
5.4.2 多源等高线拓扑相似性度量 |
5.5 小结 |
第6章 等高线变化检测模型与更新应用实例 |
6.1 等高线变化检测模型 |
6.1.1 几何特征要素 |
6.1.2 拓扑特征要素 |
6.2 变化检测模型权重系数求解 |
6.2.1 层次分析法 |
6.2.2 等高线变化检测模型权重求解 |
6.3 局部更新后处理 |
6.3.1 正确性检验 |
6.3.2 一致性处理 |
6.4 变化检测模型在等高线更新中的应用实例 |
6.4.1 局部等高线群变化检测有效性验证实验 |
6.4.2 等高线变化检测与更新应用实例 |
6.5 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3)公开DEM辅助的国产卫星影像无地面控制点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卫星影像无地面控制点或稀少控制点定位 |
1.2.2 已有数据辅助的卫星影像无地面控制点定位 |
1.2.3 DEM匹配 |
1.2.4 研究内容的提出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数据资料介绍及其分析 |
2.1 公开DEM介绍 |
2.1.1 SRTM DEM |
2.1.2 ASTER GDEM |
2.1.3 AW3D30 DSM |
2.2 实验数据介绍 |
2.3 公开DEM的质量和精度分析 |
2.3.1 实验 1:定性比较DEM的质量 |
2.3.2 实验 2:跑道法分析DEM精度 |
2.3.3 实验 3:高差法分析DEM精度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DEM匹配的立体影像高效稳健无地面控制点定位 |
3.1 基本原理 |
3.2 改进的最小高差DEM匹配方法 |
3.2.1 最小高差法的基本原理 |
3.2.2 始于基准DEM的对应点确定策略 |
3.2.3 DEM间非系统性差异的自动探测与剔除 |
3.3 有理函数模型及其误差补偿方案 |
3.3.1 有理函数模型 |
3.3.2 物方补偿方案 |
3.3.3 像方补偿方案 |
3.4 实验与分析 |
3.4.1 实验 1:对应点确定策略性能分析的模拟实验 |
3.4.2 实验 2:DEM辅助的卫星影像定位实验 |
3.4.3 实验 3:对应点确定策略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分析 |
3.4.4 实验 4:稳健性分析 |
3.4.5 实验 5:DEM分辨率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开DEM多级约束的立体影像无地面控制点定位 |
4.1 基本原理 |
4.2 概略纠正阶段DEM的提取 |
4.2.1 DEM范围及有效陆域点的确定 |
4.2.2 高程搜索范围的确定 |
4.3 多视影像的自由网平差 |
4.4 精纠正阶段DEM的提取 |
4.5 公开DEM辅助的高精度DEM提取 |
4.6 实验与分析 |
4.6.1 实验 1:大面积落水的立体影像定位实验 |
4.6.2 实验 2:DEM格网化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分析 |
4.6.3 实验 3:内陆地区影像的定位实验 |
4.6.4 实验 4:待匹配DEM分辨率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分析 |
4.6.5 实验 5:大面积落水的立体影像高精度DEM提取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开DEM辅助的区域立体影像无地面控制点定位 |
5.1 基本原理 |
5.2 影像覆盖范围内地形起伏程度的判断 |
5.3 平坦地区影像的误差补偿 |
5.3.1 公开DEM辅助的高程误差补偿 |
5.3.2 基于立体影像重叠区域的精度传递 |
5.4 区域网平差 |
5.5 实验与分析 |
5.5.1 实验 1:公开DEM辅助的高程误差补偿的性能分析 |
5.5.2 实验 2:区域网平差的性能分析 |
5.5.3 实验 3:多种定位方案的对比实验 |
5.5.4 实验 4:大区域立体影像的定位实验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公开DEM辅助的国产卫星影像无地面控制点定位系统 |
6.1 系统简介 |
6.2 系统的主要功能 |
6.2.1 DEM提取 |
6.2.2 高效稳健的立体影像定位 |
6.2.3 全区域适用的立体影像定位 |
6.2.4 精度传递与区域网平差 |
6.3 系统的主要特点 |
6.4 系统运行展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4)面向青藏高原矿集区三维场景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精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高分辨率卫星系统的发展 |
1.3.2 光学高分辨率卫星成像处理模型 |
1.3.3 矿山三维场景重建与可视化 |
1.4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2章 GEOEYE-1和WORLDVIEW-2卫星影像的严格几何模型及解算方法 |
2.1 引言 |
2.2 推扫式线阵CCD卫星成像原理 |
2.2.1 时间延迟积分传递方式 |
2.2.2 推扫式线阵CCD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2.3 严格几何模型的种类及算法 |
2.3.1 扩展共线方程 |
2.3.2 仿射变换模型 |
2.4 GEOEYE-1及WORLDVIEW-2影像的严格几何模型解算 |
2.4.1 影像常用坐标系统 |
2.4.2 影像外方位元素内插 |
2.4.3 严格几何模型的通用解算流程 |
2.4.4 Geoeye-1及WorldView-2卫星严格几何模型精化 |
2.4.5 立体像对定位 |
2.5 严格几何模型反算 |
2.5.1 反算模型概述 |
2.5.2 基于双重迭代的反算模型 |
2.6 本章小节 |
第3章 GEOEYE-1和WORLDVIEW-2卫星影像的有理函数模型及解算方法 |
3.1 引言 |
3.2 有理函数模型的解算方法 |
3.2.1 有理函数模型的数学表达 |
3.2.2 有理函数模型的特点 |
3.2.3 地形无关RPC解算方法 |
3.2.4 地形相关RPC解算方法 |
3.3 有理函数模型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3.3.1 复共线性分析 |
3.3.2 优选RPC参数 |
3.3.3 实验结果分析 |
3.4 有理函数模型的优化 |
3.4.1 直接优化法 |
3.4.2 间接优化法 |
3.5 RPC像方仿射变换直接改正模型 |
3.6 基于RPC正解的立体像对定位 |
3.7 有理函数模型的区域网平差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原矿集区GEOEYE-1和WORLDVIEW-2卫星影像三维重建精度分析 |
4.1 引言 |
4.2 实验数据概述 |
4.2.1 西藏某矿集区 |
4.2.2 青海某矿集区 |
4.3 高原矿集区空间位置框架的确定 |
4.3.1 矿集区基础控制网的构建方法 |
4.3.2 利用重力场模型的GPS高程严密平差算法 |
4.3.3 像控点及检查点布设 |
4.4 严格几何模型的三维重建实验 |
4.4.1 严格几何模型直接定位 |
4.4.2 反算模型验证 |
4.4.3 严格几何模型的区域网平差 |
4.5 有理函数模型的三维重建实验 |
4.5.1 地形相关方案 |
4.5.2 地形无关方案 |
4.5.3 仿射变换直接改正模型 |
4.5.4 RPC正解立体像对三维重建 |
4.6 RPC区域网平差实验 |
4.6.1 无控制点条件 |
4.6.2 稀少控制点条件 |
4.7 实验结果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原矿集区三维场景信息提取方法与集成应用 |
5.1 引言 |
5.2 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方法 |
5.2.1 提取方法概述 |
5.2.2 同轨立体像对DEM提取 |
5.2.3 广义异轨立体像对DEM提取 |
5.3 数字正射影像提取方法 |
5.3.1 数字微分纠正 |
5.3.2 影像融合方法 |
5.3.3 影像镶嵌与匀光 |
5.3.4 精度分析 |
5.4 矿集区三维场景信息集成应用 |
5.4.1 系统设计 |
5.4.2 系统开发 |
5.4.3 矿集区三维场景信息集成原型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5)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高精度几何处理关键技术与测图效能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卫星影像产品与处理 |
1.2.2 区域网平差 |
1.2.3 卫星测图能力评价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资源三号卫星几何模型 |
2.1 资源三号卫星简介 |
2.2 资源三号卫星成像几何 |
2.3 资源三号卫星轨道和姿态模型 |
2.3.1 卫星轨道模型 |
2.3.2 卫星姿态模型 |
2.4 坐标系统 |
2.4.1 影像坐标系 |
2.4.2 相机坐标系 |
2.4.3 卫星本体坐标系 |
2.4.4 轨道坐标系 |
2.4.5 地心惯性坐标系 |
2.4.6 地心地固坐标系 |
2.4.7 地图投影坐标系 |
2.5 资源三号卫星严格成像几何模型 |
2.6 资源三号卫星在轨几何检校 |
2.7 资源三号卫星有理函数模型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产品制作 |
3.1 资源三号卫星几何误差分析 |
3.1.1 外方位元素误差 |
3.1.1.1 轨道误差 |
3.1.1.2 姿态误差 |
3.1.1.3 时间误差 |
3.1.2 内方位元素误差 |
3.1.2.1 CCD误差 |
3.1.2.2 镜头光学畸变 |
3.1.2.2 相机安装误差 |
3.2 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产品分级体系 |
3.2.1 产品分级 |
3.2.2 产品构成及要求 |
3.2.3 产品模式 |
3.3 传感器校正影像产品生产 |
3.3.1 虚拟重成像技术原理 |
3.3.2 虚拟内方位元素构建 |
3.3.3 虚拟外方位元素构建 |
3.3.3.1 虚拟影像行成像时间构建 |
3.3.3.2 虚拟轨道和姿态数据构建 |
3.3.4 传感器校正影像产品生产 |
3.3.5 虚拟重成像引入误差分析 |
3.4 几何纠正影像产品生产 |
3.4.1 几何纠正原理 |
3.4.2 系统几何纠正影像产品生产 |
3.4.2.1 成像几何模型构建 |
3.4.2.2 系统几何纠正影像生产 |
3.4.3 精纠正影像和正射纠正影像产品生产 |
3.5 实验与分析 |
3.5.1 实验数据 |
3.5.2 传感器校正影像产品精度 |
3.5.2.1 RFM替代精度验证 |
3.5.2.2 立体区域网平差精度验证 |
3.5.3 各种几何纠正影像产品精度 |
3.5.3.1 RFM替代精度验证 |
3.5.3.2 立体区域网平差精度验证 |
3.5.4 正射纠正影像和数字表面模型产品精度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程约束的无控制区域网平差 |
4.1 基于RFM的区域网平差 |
4.2 SRTM辅助的无地面控制立体区域网平差 |
4.2.1 高程约束的无地面控制立体区域网平差原理 |
4.2.2 基于SRTM约束的无地面控制立体区域网平差 |
4.3 SRTM辅助的无地面控制平面区域网平差 |
4.4 实验与分析 |
4.4.1 实验区域和实验数据 |
4.4.2 SRTM数据自身高程精度验证 |
4.4.3 SRTM约束的无控制立体区域网平差实验 |
4.4.4 SRTM约束的弱交会区域网平差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测图效能论证与分析 |
5.1 成像误差定量分析 |
5.1.1 轨道误差影响定量分析 |
5.1.2 姿态误差影响定量分析 |
5.1.3 时间误差影响定量分析 |
5.1.4 相机内部误差影响定量分析 |
5.1.5 设备安装误差影响定量分析 |
5.1.6 所有误差综合影响定量分析 |
5.2 影像几何精度测图效能分析 |
5.2.1 影像精度定量分析 |
5.2.1.1 原始影像几何精度分析 |
5.2.1.2 影像产品无控几何精度分析 |
5.2.1.3 影像产品有控几何精度分析 |
5.2.2 影像几何精度测图适用性评价 |
5.2.2.1 测图应用对影像精度指标要求 |
5.2.2.2 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精度测图适用性分析 |
5.3 影像分辨率测图效能分析 |
5.3.1 影像空间分辨率测图效能分析 |
5.3.1.1 测图应用对影像分辨率指标要求 |
5.3.1.2 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分辨率测图适用性分析 |
5.3.2 影像光谱分辨率测图效能分析 |
5.3.3 影像时间分辨率测图效能分析 |
5.4 立体模式测图效能分析 |
5.4.1 测图应用对立体模式要求 |
5.4.2 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测图适用性 |
5.5 影像整体技术指标测图效能分析 |
5.6 实验与分析 |
5.6.1 实验区域和实验数据 |
5.6.2 业务化生产传感器校正影像无控精度实验 |
5.6.2.1 单视影像平面精度验证实验 |
5.6.2.2 立体影像精度验证实验 |
5.6.2.3 外方位元素对影像精度影响实验 |
5.6.3 稀少控制条件下传感器校正影像产品几何精度实验 |
5.6.4 基于传感器校正影像的DEM产品生产及精度实验 |
5.6.5 基于传感器校正影像的DOM产品生产及精度实验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6)基于IKONOS卫星立体像对的1∶10000地形图测绘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数据源分析 |
3 技术流程 |
4 研究过程 |
4.1 前期准备工作 |
4.2 外业控制测量 |
4.3 RPC空三平差 |
4.4 精度比较 |
4.5 4种不同数量控制点方案定向精度比较 |
4.6 内业数据采集 |
4.7 内业数据检测 |
4.7.1 平地地形 |
4.7.2 丘陵地形 |
5 结语 |
5.1 效益与效率分析 |
5.2 推广性分析 |
(7)利用ADS40立体影像建立一体化数字线划图生产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ADS40数字航摄仪的技术特点与优势 |
3 ADS40航摄作业区及数据处理平台介绍 |
3.1 作业区数据 |
3.2 航天远景MapMatrix摄影测量平台 |
3.3 清华山维EPS图形平台 |
4 基于ADS40影像的大比例尺立体测图 |
4.1 技术流程 |
4.2 具体步骤 |
5 结束语 |
(8)IKONOS卫星影像在若羌河山区河段1∶10000地形图测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技术方案及实施 |
2.1 卫星影像范围确认、订购 |
2.2 控制点布设、观测 |
2.3 地物调绘 |
2.4 内业成图 |
2.5 地形图精度统计 |
3 控制点布设方案比较分析 |
4 结语 |
(10)卫星影像在国家中小比例尺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卫星影像的种类和特点 |
2.1 遥感卫星的分类 |
2.1.1 气象卫星 |
2.1.2 资源卫星 |
2.1.3 海洋遥感卫星 |
2.1.4 军事侦察卫星 |
2.2 资源卫星的特点 |
2.2.1 法国的SPOT 卫星 |
2.2.2 美国的Landsat 卫星 |
2.2.3 美国的Ikonos 卫星 |
2.2.4 美国的QuickBird 卫星 |
2.2.5 美国的WorldView 卫星 |
2.2.6 印度的Cartosat 卫星 |
2.2.7 日本的Alos 卫星 |
2.2.8 中国的CBERS 卫星 |
2.3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
2.4 遥感数据源的发展 |
2.5 本章小结 |
3 航测成图与卫星成图的比较 |
3.1 航测成图现状 |
3.2 卫星影像成图的现状 |
3.3 测图原理 |
3.3.1 航测成图 |
3.3.2 卫星影像测图 |
3.4 卫星影像的分辨率与成图比例尺 |
3.4.1 航空摄影测量对影像的要求 |
3.4.2 卫星立体影像理论测量精度估算 |
3.5 两者的利弊 |
3.6 本章小节 |
4 卫星影像在制作、测图及更新中的应用 |
4.1 卫星影像地图的制作 |
4.1.1 已有资料情况 |
4.1.2 数据规格与技术指标 |
4.1.3 工艺流程和软、硬件环境 |
4.1.4 工作底图影像数据生产 |
4.1.5 质量控制 |
4.2 应用 Cartosat 1 号卫星进行立体测图研究 |
4.2.1 试验背景 |
4.2.2 试验目的 |
4.2.3 试验内容 |
4.2.4 参考技术标准 |
4.2.5 资料概况 |
4.2.6 技术指标 |
4.2.7 试验流程 |
4.2.8 试验过程 |
4.2.9 试验采集要素与1:1 万DLG 比较分析 |
4.2.10 精度分析 |
4.2.11 试验结论 |
4.3 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地形图更新 |
4.3.1 已有资料情况 |
4.3.2 数据规格与技术指标 |
4.3.3 作业流程 |
4.3.4 资料预处理 |
4.3.5 室内判绘 |
4.3.6 外业调绘 |
4.3.7 数据编辑整理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在测图中的应用 |
5.2 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发展趋势 |
5.2.1 卫星地面像元分辨率不断提高 |
5.2.2 普遍采用离轴三反设计,减小光学系统体积 |
5.2.3 普遍采用线阵CCD 推扫方式成像 |
5.2.4 减小相对孔径,配以TDICCD 成像技术 |
5.2.5 采用多种技术,实现相机的轻小型化 |
5.2.6 卫星设计注重平台大角度快速姿态机动能力 |
5.3 我国自主的测绘卫星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IKONOS立体影像数据成图工作流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李代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D]. 周瑜.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2]基于相似性度量的等高线变化检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 郭文月.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8(02)
- [3]公开DEM辅助的国产卫星影像无地面控制点定位技术研究[D]. 陈小卫.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7(01)
- [4]面向青藏高原矿集区三维场景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精处理方法[D]. 叶江.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5]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高精度几何处理关键技术与测图效能评价方法[D]. 周平. 武汉大学, 2016(08)
- [6]基于IKONOS卫星立体像对的1∶10000地形图测绘应用[J]. 史晓明,洪亮,徐素薇,柯瑞锋. 地理空间信息, 2012(06)
- [7]利用ADS40立体影像建立一体化数字线划图生产体系[J]. 宋杨,李长辉,林鸿,丘广新,周婉娴. 测绘科学, 2012(03)
- [8]IKONOS卫星影像在若羌河山区河段1∶10000地形图测制中的应用[J]. 李玉平,裴佳佳,周小娟.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0(05)
- [9]摄影测量与遥感学[J]. 张明,张研霞,廖祥春. 测绘文摘, 2010(03)
- [10]卫星影像在国家中小比例尺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陈杰. 西安科技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