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微波-硝酸快速脱钙”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低温微波-硝酸快速脱钙”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低温微波-硝酸快速脱钙”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范军振,吕亚莉,宋欣,钟梅,朱凤伟,孙海波,石怀银[1](2017)在《骨组织脱钙技术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脱钙是制作骨组织切片的重要环节。骨组织含钙量多,一般不能直接制作切片。除了骨组织之外其他组织也可发生钙化,在组织中形成钙化区,所以需要经过脱钙过程。目前,主要使用单纯酸类、复合酸类、螯合剂类、离子交换树脂、电解、低温-微波等方法进行脱钙处理,特别是近年来微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明显缩短了脱钙的时间,改善了HE、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的过程。现将临床常用脱钙技术的相关内容综合阐述如下。

马瑞[2](2017)在《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表征、成骨效应及血管再生能力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研究煅烧胎牛松质骨(TBC)与经壳聚糖(CS)修饰的煅烧胎牛松质骨复合材料(TBC/CS)在材料表征、成骨效应及血管再生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通过XRD衍射分析仪、EDX能谱分析仪、扫描电镜、Micro-CT以及万能材料测试机研究TBC骨块与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表征;通过体外MTT细胞毒性实验以及体外细胞粘附率实验来探究TBC骨块与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通过碱性磷酸酶(ALP)定量检测及成骨相关基因RT-PCR检测来评价BMSCs在TBC/CS复合支架材料上的成骨分化能力;通过Micro-CT扫描检查、Masson三色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估TBC骨块与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成骨效应及血管再生能力。结果:(1)XRD及EDX结果显示,煅烧温度为1000℃时,TBC骨块的主要成分为β-TCP,其Ca/P比值接近于1.44±0.03;(2)经CS修饰后,TBC骨块与TBC/CS复合支架材料在孔径大小及孔隙率上的无差异(p>0.05);(3)经CS修饰后,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弯曲强度均显着高于TBC骨块(P<0.05);(4)TBC骨块与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细胞毒性均为0级,早期BMSCs细胞在TBC/CS复合支架材料上的粘附速率要高于TBC骨块(P<0.05);(5)TBC/CS组的ALP蛋白表达量显着高于TBC组(P<0.05),表明CS能促进BMSCS的ALP蛋白表达;(6)RT-PCR结果显示,TBC/CS组在OCN、COLΙ及OPN三种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较TBC组有较为明显的提高(P<0.05);(7)4w、8w及12w时,新生骨体积百分比:TBC/CS组显着高于TBC组(P<0.05);(8)4w、8w及12w时,剩余材料体积百分比:TBC/CS组显着高于TBC组(P<0.05);(9)4w、8w及12w时,每1mm2内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TBC/CS组均高于TBC组(P<0.05)。结论:TBC/CS一种具有良好理化性能、良好细胞相容性、较好成骨能力与血管再生能力的仿生复合支架材料,具有临床非承重区骨缺损修复再生修复治疗的应用前景。

朱淑玲,武彤彤,吴惠如,杨清绪[3](2016)在《不同脱钙条件对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性的影响浅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不同脱钙条件对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抗原性的影响。方法用8%硝酸分别于微波、光波及光波+微波组合Ⅰ、光波+微波组合Ⅱ的条件下对骨组织进行脱钙,并将室温(20℃)条件下脱钙的骨组织作为对照组,运用链霉菌素卵白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并对其染色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微波、光波、光波+微波组合Ⅰ及光波+微波组合Ⅱ的脱钙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且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光波+微波组合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显着优于微波、光波(P<0.05);但微波与光波之间、光波+微波组合Ⅰ与光波+微波组合Ⅱ之间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波+微波组合脱钙时间要明显短于微波、光波及室温脱钙,且具有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

赵雨坤,郑康,郭晴晴,樊丹平,何小鹃,吕爱平[4](2016)在《一种基于EDTA脱钙法的改良骨组织脱钙方法》文中提出目的:探索操作方法简便、脱钙时间更短且对骨组织伤害较小的脱钙方法。方法:DBA/1小鼠40只,随机分组为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组和正常组,并对模型组小鼠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分别取模型组和正常组踝关节,使用改良前后的脱钙方法进行脱钙,从关节病理及其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面进行比较脱钙效果。结果:经改良后,在脱钙温度4℃和脱钙液更换周期24 h条件下,脱钙速度较高(7 d),且此时对骨组织结构和骨组织内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优化的螯合剂脱钙法可以有效提高脱钙速度,可为快速制备病理诊断用骨切片提供了参考。

郝鹏杰[5](2014)在《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影响即刻种植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随着口腔种植的飞速发展,为了不断满足广大缺牙患者的实际需求,将拔牙和种植体植入同步进行-即刻种植技术已成为修复缺失牙的一种治疗趋势。即刻种植的疗程短、手术次数少、手术创伤小、硬组织保存较好和软组织美学效果好并且其成功率与延期种植相近,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青睐。然而由于种植体的大小形态往往与拔牙窝不相符,使得拔牙后即刻种植的种植体与牙槽窝骨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间隙,或者患牙受炎症、外伤的影响,致使周围牙槽骨缺损甚至吸收,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着即刻种植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获得。临床工作即刻种植手术过程中,当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的间隙大于2mm时,通常建议进行骨引导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或联合使用骨替代材料。如何加快骨整合的速度,缩短种植体-骨界面的愈合时间,从而缩短种植疗程,并且尽早实现种植体的早期抗力成为现阶段口腔种植领域的研究热点。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口腔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契机。所谓的组织工程就是联合使用种子细胞、各种生长因子和支架材料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种子细胞的选择则是最基本与最关键的环节。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复制能力以及多向分化的潜能,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广泛存在于全身多种组织,在组织工程中常被用作种子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来源于骨髓,在骨组织工程中最早被用作种子细胞,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取材时需要抽取供者的骨髓,取材过程非常痛苦,且其随着供者年龄的增长,其细胞数量和扩增、分化能力会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寻找一种能够替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且可以弥补其缺陷的间充质干细胞,成为干细胞研究专家的头等大事。牙龈干细胞(Gingival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GMSCs)的成功提取,让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研究GMSCs。因为GMSCs取材方便简单、扩增容易、核型稳定,在口腔再生研究中受到研究者的追捧,甚至有学者推测GMSCs在再生医学中的修复能力甚至超过了BMSCs。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是法国学者Choukroun等在PRP的基础上发展了新一代血小板浓缩物,是将血液置于不含抗凝剂的试管中离心后形成的富含血小板和白细胞的纤维蛋白凝胶。PRF的凝固反应类似于生理的过程,其纤维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呈柔韧多孔状,可以有效地网聚血小板因子和白细胞,并能缓慢释放其内的多种生长因子。这些因子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基质改建及血管再生等,是组织愈合的重要调节因子。同时纤维蛋白可作为骨髓间叶细胞迁移和分化的基质。众多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PRF能促进间充质干细胞以及众多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潜在的新骨形成能力。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牙龈干细胞在即刻种植种植体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作用的相关报道。本实验利用比格犬进行即刻种植,在种植体周围制造4mm×4mm×3.5mm大小的骨缺损,将GMSCs注射到缺损区的底部的骨髓腔,然后将PRF凝胶填充到骨缺损的区域,通过硬组织切片以及脱钙后的组织切片观察即刻种植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愈合的过程,初步探讨GMSCs在即刻种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牙龈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本实验从临床上阻生齿拔除牙上获得健康的牙龈组织,采用组织块法获得原代细胞。通过传代培养后,取第4代细胞用于实验。采用有限稀释法,挑选单克隆获得干细胞特性的牙龈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代GMSCs表面抗原CD34,CD45,CD29,CD90, CD105以及STRO-1的表达。通过成纤维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F)实验检测牙龈干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三向分化能力鉴定:在体外以1μM地塞米松、200μM吲哚美辛、10μM胰岛素和0.5mM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2周后用油红O(Oil Red O)染色检测脂肪滴的形成;以10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50nM抗坏血酸磷酸盐、0.1μM地塞米松诱导牙龈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3周后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蛋白聚糖的形成;以0.1μM地塞米松、10mMβ-甘油磷酸钠、50mg/L抗坏血酸磷酸盐诱导牙龈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4周后进行茜素红染色鉴定钙化结节的形成;体外分化诱导实验以不含诱导因子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的同代牙龈干细胞为对照。2.植入种植体建立即刻种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后注射牙龈干细胞健康雄性成年Beagle犬8只,行全身麻醉后小心拔除犬双侧下颌第二、第三、第四前磨牙。于远中根拔牙窝即刻植入直径3.6mm,长度8mm Super Line种植体。每个牙位远中根拔牙窝处植入的种植体均紧贴牙槽窝远中骨壁及颊舌骨壁,获得初期稳定性。在种植体近中制作深约4mm,颊舌向4mm,近远中向3.5mm的类似箱型的缺损区域,将第四代GMSCs以密度为1×108/ml重悬于新鲜的培养液中,实验组在缺损区的底部注射1ml细胞悬液,然后用PRF充填缺损区,对照组直接在缺损区充填PRF后缝合。术后2周、4周、8周处死动物,取得含种植体的下颌骨组织块,固定后,经过硬组织切片以及组织块脱钙后组织切片通过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染色以及HE染色,观察缺损区种植体骨结合率以及种植体周围新骨生成率,评价牙龈干细胞对即刻种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作用。结果:1.牙龈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利用组织块法可成功分离人牙龈干细胞,经过传代培养获得的第四代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记牙龈干细胞表达CD105(85.14%), CD29(95.11%),CD90(91.78%)以及Stro-1(16.21%);而不表达CD.34(0.09%)和CD45(0.03%)。成纤维细胞克隆形成单位实验显示牙龈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克隆形成能力。人牙龈干细胞骨向诱导4周后进行茜素红染色,发现有致密红染的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矿化结节的形成;脂向诱导2周后进行油红0染色,可见大量红色脂滴形成;成软骨诱导3周后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到细胞胞质内有异染蓝色,以上结果提示本实验分离培养的牙龈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2.建立即刻种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动物模型以及牙龈干细胞的注射种植体植入后的2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域可见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未见明显的骨结合,但是缺损区远离种植体的区域可见少量的新骨生成。随着种植体植入时间的延长,缺损区种植体周围可以发现明显的骨结合,在种植体周围以及远离种植体的区域均可见到新骨的生成。种植体植入4周后,缺损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种植体骨结合率分别为51.08±0.98%,40.79±0.65%;8周后的骨结合率分别为72.83±1.09%,61.17±2.7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植入2周后,缺损区新骨生成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7.08±0.49%,14.30±1.25%;4周后的新骨生成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7.33±3.21%,37.04±2.29%;8周后缺损区内的新骨生成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5.96±3.60%,58.83±3.3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人牙龈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扩增与纯化,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分离培养所获得牙龈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克隆能力以及三向(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潜能。2、在即刻种植骨缺损修复的动物模型上牙龈干细胞表现出卓越的成骨能力,能够加速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

张绪斌,熊正文,张华东[6](2011)在《骨组织脱钙技术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骨组织不同于一般的软组织,是一种坚硬的结缔组织,由粘多糖和一些胶原纤维样骨胶纤维构成的骨样组织和沉着于其中的无机盐(骨盐)形成的。无机盐以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其中绝大部分为水合磷酸钙,此外还包括微量碳酸盐和柠檬酸盐等[1,2],因此骨和其他一些已钙化的组织在脱水、

童星,肖小华,邓建朝,王家玥,李攻科[7](2010)在《低温微波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温微波技术可用于降低微波反应时体系的温度,减少或消除微波辐射时速热效应带来的副反应,具有快速高效、反应均匀、安全环保等优势,在化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本文介绍了低温微波技术的实现方法,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蛋白质研究、合成反应、天然产物研究和微波化学机理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低温微波技术的发展方向。

刘宪军,陈萍,徐林娜[8](2010)在《改良硝酸脱钙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低温微波-硝酸快速脱钙方法对骨、牙齿及其他钙化组织的脱钙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低温微波-硝酸快速脱钙"方法脱钙,对照组采用室温(20℃)硝酸脱钙液脱钙,硝酸脱钙液的浓度均为10%。应用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结果低温微波-硝酸快速脱钙方法与室温(20℃)硝酸脱钙液脱钙比较,前者能得到一张高质量的HE切片。结论低温微波-硝酸快速脱钙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李雁[9](2008)在《不同膜引导下不同比例的颗粒状自体骨和Bio-oss联合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犬模型,以骨引导再生术(GBR)为基本原理,在骨缺损区分别植入两种不同比例的自体骨和Bio-oss,并应用钛膜和胶原膜分别引导。本研究旨在通过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比较两种膜引导下的成骨量和质地及骨整合有无差异,比较两种不同比例的颗粒状自体骨与Bio-oss混合修复的成骨量和质地及骨整合有无差异及膜联合植骨材料的修复骨缺损的最终效果,从而为临床解决种植体周骨缺损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8条12-16个月的健康杂种犬为实验对象,全麻下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P1-P4。3个月后首先在P1-P4区备种植窝,植入种植钉。然后在P1-P4颊侧人为制造3mm×2mm×1.5mm大小的骨缺损区,并在缺损区分别植入自体骨、1:2颗粒状自体骨和Bio-oss复合物、2:1的颗粒状自体骨和Bio-oss复合物和Bio-oss。最后左侧覆盖钛膜,钛钉固定,缝合;而右侧覆盖胶原膜,缝合。5个月后处死实验犬,取下颌骨,拍X光片,并做硬组织磨片、树脂切片分别进行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分析。结果:一.大体观察和影像学观察1、8条实验犬64颗种植钉术后均无感染,创口愈合良好。种植钉稳定,无松动脱落。钛膜组有2例膜完全暴露,1例膜部分暴露,但无移位脱落;胶原膜组均无暴露,胶原膜与周围粘膜界限不清,颊侧植骨区有部分骨吸收。2、曲面断层片观察种植钉与骨结合紧密,种植体周无透射阴影,植骨区骨密度相对正常皮质骨较低。钛膜组与胶原膜组骨高度和骨密度未见有明显差异;植骨材料的不同比例也未发现有显着的差异。二.硬组织磨片组织形态学分析1、种植体与植骨材料形成了良好的骨整合,胶原膜组的骨-种植体接触率(BIC)和种植体周围骨面积(BA)均略高于钛膜组,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2、2:1比例的颗粒状自体骨和Bio-oss的混合组的BIC和BA均高于1:2比例组,有统计学差异。三.Goldner’s三色法组织形态学观察1、钛膜组和胶原膜组相比较,钛膜组骨高度略高于胶原膜组(以对侧即舌侧为参照),骨组织结构未见明显的差异。2、2:1比例组与1:2比例组植骨材料镜下观察,骨缺损区新生骨成熟度高,有大量哈弗系统。两组比较1:2比例组空腔较多(有较多未吸收的Bio-oss造成),相对于单纯Bio-oss对照组空腔少,哈弗系统明显。四.饱和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结果1、胶原膜组Ⅰ/Ⅲ型胶原的累积光密度值(IOD)略高于钛膜组,但无统计学意义。2、2:1比例的颗粒状自体骨和Bio-oss混合组的Ⅰ/Ⅲ型胶原的IOD略高于1:2比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五.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1、胶原膜组COL-Ⅰ(Ⅰ型胶原)和OC(骨钙素)灰度值与钛膜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1比例的颗粒状自体骨和Bio-oss的混合组的Ⅰ型胶原(COL-Ⅰ)和骨钙素(OC)灰度值与1:2比例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无论是钛膜还是胶原膜联合植骨材料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钛膜不易操作,容易暴露。2、两种不同比例的颗粒状自体骨和Bio-oss的混合物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可获得满意效果,但从骨整合程度看,自体骨比例大时,效果更好。3、带种植体的骨组织可通过脱钙取出种植体后做树脂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但切片的质量仍需要提高。4、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显示法可在同一张切片中同时观察到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颜色对比鲜明,有着很好的直观效果,还可进行半定量分析,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比,价格低廉,操作简便。

熊正文,李永申,彭东长,石德光,李宏伟[10](2006)在《光波-微波辐射技术在骨组织快速脱钙与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光波-微波辐射技术在骨组织快速脱钙与免疫组化染色中的作用。方法用8%硝酸分别在单纯微波、单纯光波、光波-微波组合Ⅰ和光波-微波组合Ⅱ的条件下脱钙,同时以室温脱钙作为对照;应用光波-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不同脱钙条件下ANP、CD31、CD34、5-HT、S-100、NF、GFAP和Vimentin的表达。结果8%硝酸室温脱钙时间最长,光波-微波组合脱钙时间最短;微波组、光波组、光波-微波组合Ⅰ组、Ⅱ组脱钙的免疫组化染色均明显比对照组好;光波-微波组合Ⅰ组、Ⅱ组脱钙的免疫组化染色均明显优于单纯微波、单纯光波法;光波-微波组合Ⅱ-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比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用时间短、染色效果好。结论光波-微波辐射脱钙及免疫组化染色所用的时间明显缩短,染色效果好。

二、“低温微波-硝酸快速脱钙”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温微波-硝酸快速脱钙”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骨组织脱钙技术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用脱钙液及脱钙方法
    1.1 单纯酸类脱钙液
    1.2 复合酸类脱钙液
    1.3 螯合脱钙液
    1.4 离子电解脱钙法
    1.5 超声波辅助脱钙技术
    1.6 低温-微波脱钙技术
    1.7 后期补救脱钙法
2 脱钙终点的判断
    2.1 物理方法
    2.2 化学方法
    2.3 射线法
3 讨论
4 注意事项

(2)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表征、成骨效应及血管再生能力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1.1 实验材料
        1.1.1 材料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
        1.2.1.1 TBC单纯煅烧骨的制备
        1.2.1.2 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
        1.2.2 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表征
        1.2.2.1 TBC骨块组分检测
        1.2.2.2 TBC/CS复合支架材料外观、形貌、孔径大小及孔隙率的测定
        1.2.2.3 TBC/CS复合支架材料抗压强度、抗弯曲强度的测定
        1.2.3 统计学方法
    1.3 结果
        1.3.1 TBC骨块组分检测
        1.3.2 TBC/CS复合支架材料外观、形貌、孔径大小及孔隙率测定
        1.3.3 TBC/CS复合支架材料抗压强度、抗弯曲强度的测定
    1.4 讨论
第二章 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评价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与仪器
        2.1.1.1 实验细胞
        2.1.1.2 主要试剂
        2.1.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MTT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2.2.1.1 浸提液的制备
        2.2.1.2 材料毒性MTT检测
        2.2.2 细胞粘附率测定
        2.2.3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
        2.2.4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材料毒性检测
        2.3.2 细胞粘附率测定
        2.3.3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
    2.4 讨论
第三章 体外评价BMSCs在TBC/CS复合支架材料上的成骨分化能力
    3.1 实验材料
        3.1.1 材料与仪器
        3.1.1.1 实验细胞
        3.1.1.2 主要试剂
        3.1.1.3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碱性磷酸酶(ALP)定量检测实验
        3.2.2 成骨相关基因RT-PCR检测
        3.2.3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复合材料诱导干细胞分化的ALP定量检测结果
        3.3.2 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
    3.4 讨论
第四章 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体内成骨效应及新生血管能力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材料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手术方法
        4.2.1.1 术前准备
        4.2.1.2 骨缺损模型的建立
        4.2.1.3 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植入
        4.2.1.4 术中给药
        4.2.1.5 术后当日X线片
        4.2.1.6 术后护理
        4.2.2 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体内成骨效应
        4.2.2.1 大体观察与骨组织标本的分离、固定
        4.2.2.2 Micro-CT检测
        4.2.2.3 组织学与免疫学评价
        4.2.2.3.1 低温微波快速脱钙技术
        4.2.2.3.2 Masson三色染色
        4.2.2.3.3 新生血管免疫组化染色
        4.2.3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术后当日X线片
        4.3.2 实验材料修复骨组织的大体观察
        4.3.3 Micro-CT检测新生骨体积及剩余材料体积百分比
        4.3.4 Masson三色染色
        4.3.5 新生血管免疫组化染色
    4.4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病例汇报

(4)一种基于EDTA脱钙法的改良骨组织脱钙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小鼠骨标本的制备
    2.2 脱钙液的配制
    2.3 脱钙及切片
        2.3.1 常规处理
        2.3.2 改良处理
        2.3.3病理检测
    2.4 不同方法脱钙时间分析
    2.5 病理观察及评分
    2.6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3 讨论

(5)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影响即刻种植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人GMSCs的分离、培养、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GMSCs对即刻种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英文论文一
英文论文二
英文论文三
学位论文评闼及答辩情况表

(6)骨组织脱钙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骨组织的组织学特点[1, 2]
2 骨组织的固定
3 骨组织的常用脱钙方法及脱钙液
    3.1 单纯酸类脱钙剂
    3.2 混合酸类脱钙剂
    3.3 螯合剂脱钙技术
    3.4 离子交换树脂技术
    3.5 电解脱钙技术
    3.6 脱钙机脱钙技术
4 骨组织的低温-微波快速脱钙技术研究
    4.1 微波特性生物物理学持性与应用
    4.2 骨组织的低温-微波快速脱钙技术研究
    4.3 低温MW-硝酸快速脱钙的方法[2, 6, 14]
5 脱钙方法的对比研究
6 骨组织脱钙的注意事项

(7)低温微波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低温微波技术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2.1 LTMT在蛋白质酶水解中应用
    2.2 LTMT在蛋白质免疫分析中应用
    2.3 LTMT在蛋白质酶联免疫中应用
    2.4 LTMT在蛋白质形态研究中应用
3 低温微波技术在催化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4 低温微波技术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5 低温微波技术在微波化学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6 展望

(8)改良硝酸脱钙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吉林市中心医院病理科2006~2009年50例骨组织。JDIII型医用微波炉。硝酸试剂为北京化工厂生产。
    1.2 方法将骨组织锯成大小为1.
2 结果
3 讨论

(9)不同膜引导下不同比例的颗粒状自体骨和Bio-oss联合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材料与方法
    (五) 结果
    (六) 讨论
    (七) 结论
    (八) 附图
    (九) 参考文献
二、文献综述
    (一) 综述
    (二) 参考文献
三、致谢

(10)光波-微波辐射技术在骨组织快速脱钙与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
        1.1.2 仪器:
    1.2 方法
        1.2.1 光波-微波组合脱钙方法:
        1.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 结果
3 讨论

四、“低温微波-硝酸快速脱钙”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骨组织脱钙技术应用进展[J]. 范军振,吕亚莉,宋欣,钟梅,朱凤伟,孙海波,石怀银.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05)
  • [2]TBC/CS复合支架材料的表征、成骨效应及血管再生能力的实验研究[D]. 马瑞. 兰州大学, 2017(07)
  • [3]不同脱钙条件对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性的影响浅析[J]. 朱淑玲,武彤彤,吴惠如,杨清绪.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4)
  • [4]一种基于EDTA脱钙法的改良骨组织脱钙方法[J]. 赵雨坤,郑康,郭晴晴,樊丹平,何小鹃,吕爱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11)
  • [5]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影响即刻种植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D]. 郝鹏杰. 山东大学, 2014(04)
  • [6]骨组织脱钙技术及其应用[J]. 张绪斌,熊正文,张华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11)
  • [7]低温微波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J]. 童星,肖小华,邓建朝,王家玥,李攻科. 化学进展, 2010(12)
  • [8]改良硝酸脱钙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 刘宪军,陈萍,徐林娜. 当代医学, 2010(31)
  • [9]不同膜引导下不同比例的颗粒状自体骨和Bio-oss联合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相关研究[D]. 李雁. 大连医科大学, 2008(03)
  • [10]光波-微波辐射技术在骨组织快速脱钙与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J]. 熊正文,李永申,彭东长,石德光,李宏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6(08)

标签:;  ;  ;  ;  

“低温微波-硝酸快速脱钙”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