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省地质调查院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刘远栋,刘风龙,张建芳,李翔,徐磊,温旭斌,倪伟伟[1](2021)在《浙江龙泉地区变质基性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文中研究指明浙西南龙泉地区集中出露一套中深变质岩系,是华夏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形成时代和成岩构造属性等问题历来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龙泉变质岩中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这些岩石的原岩成岩环境至少有两类:Ⅰ类岩石稀土配分曲线、微量元素蛛网图特征均显示与IAB的相似性,微量元素比值和图解判别均指示这套岩石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构造环境;Ⅱ类岩石稀土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均与OIB有相似性,微量元素比值和图解判别也指示这套岩石形成于与俯冲无关的OIB构造环境。多种不同构造属性的岩石共生,佐证了原龙泉岩群变质岩系为一形成于早古生代的俯冲增生杂岩。变质基性岩锆石U-Pb测年获得其峰期变质时间为404~402Ma。龙泉俯冲增生杂岩的厘定对重新认识丽水-余姚断裂带构造属性、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以及进一步分析华夏造山系物质组成与结构提供了新资料。
张建芳,蔡晓亮,龚瑞君,刘远栋,王振,刘风龙,汪隆武[2](2021)在《江南造山带东北缘唐舍复式岩体成岩序列、岩石成因及找矿前景》文中认为为了解江南造山带东北缘唐舍复式岩体成岩序列、岩石成因和找矿前景,采用区域地质填图、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野外地质接触关系厘定唐舍复式岩体的成岩序列为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粗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和细粒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显示成岩时代分别为(140.4±3.3)、(131.7±3.2)、(132.2±1.6)和(125.0±2.0)Ma。各类岩石均具有高Si、富碱、低P、低Ti的特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系列的I型花岗岩;岩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强,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富集Rb、Th、U、K等,亏损Ba、Nb、Ta、Sr、P、Ti等,呈中等—强负Eu异常。总体上,唐舍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岩浆演化具有SiO2含量、K2O含量、K2O/Na2O值、A/CNK值逐渐增高,TiO2、Al2O3、TFeO、MgO、CaO、P2O5含量逐渐降低,负Eu异常逐渐增强,分异程度逐渐增高的趋势,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后陆内拉张环境下的下地壳物质重融,经结晶分异作用沿唐舍背斜构造侵位的产物。唐舍复式岩体侵入接触带由内向外矿化类型及矿种具有钨→银铅锌→锑/萤石的分带性,形成了一个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矿化系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陈建书,代雅然,唐烽,彭成龙,张嘉玮,朱和书,陈兴,王文明,龚桂源[3](2020)在《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主要构造运动梳理与探讨》文中认为限于地层年代及地层划分对比的差异,对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晋宁与武陵造山运动、甚或雪峰运动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我国前寒武纪地层年代研究取得众多新的进展与成果,为地层序列建立、划分对比和相关构造运动的研究与限定提供了新的客观依据。本文以扬子地块周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年代研究及地层划分对比成果为基础,对晋宁运动、武陵运动及雪峰运动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探讨界定,对深入研究扬子地块周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盆地演化及其成矿资源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简中华[4](2020)在《关于全力推进浙江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开展浙江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下简称"企业用地调查")工作是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要工作之一,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打胜净土保卫战的重要工作。浙江省企业用地调查采样地块1790个,任务量居全国第二。浙江省地质调查院作为浙江省企业用地调查技术支撑和省级质控单位,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详查办")的领导下,为确保"疫情防控和污染防治两不误、两战赢
刘远栋,李翔,徐磊,陈美君,刘风龙,陈小友[5](2019)在《浙南龙泉地区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厘定及成因探讨》文中指出浙江晚中生代大规模火山活动始于晚侏罗世还是早白垩世,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本文对浙南龙泉地区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一批高精度的年代学数据,其SHRIMP锆石U-Pb和LA-ICP-MS锆石U-Pb年龄集中于163~145 Ma,确认浙江晚中生代火山活动始于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和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这套晚侏罗世火山岩具有高硅、高钾、低磷、贫铁镁的特征,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由于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导致了下部地壳物质(基底变质岩)广泛熔融,形成了本区晚侏罗世火山岩浆活动。为了便于表达、对比,笔者建议新建"晚侏罗世黄茅尖群"地层单位。
李晨阳,王新春,何春珍,吴轩,孔昭煜,李晓蕾[6](2019)在《全国1∶200000数字地质图(公开版)空间数据库》文中认为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基于目前中国唯一的、实测的、全国性的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由全国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全国性基础地质学空间数据库之一。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1 163幅1∶200 000地质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的72%,包含MapGIS和ArcGIS两种格式,总数据量达到90 GB。数据库主要资料来源于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及矿产图,原始资料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公开版)空间数据库通过国家级验收,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接缝精度均符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标准的要求,质量优良可靠。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国家空间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数字化空间平台,为国家和省级各部门进行区域规划、地质灾害监测、地质调查、找矿勘查、宏观决策等提供信息服务。
林钟扬[7](2019)在《杭州湾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变及其三维地质结构建模》文中指出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备受学者关注。通过开展第四系沉积结构和空间展布规律来科学认识更新世以来古地理环境变化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地层层序的厘定、海平面变化、古环境演变和海侵时期等科学问题都是热烈讨论的问题。开展杭州湾地区更新世以来沉积地层序列的分析,对研究杭州湾沉积作用发育历史、古地理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我国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形成、古地理环境变迁,也发挥了长江三角洲南翼地理位置上的独特作用。当前,围绕杭州湾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及海平面变化研究已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为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序、古环境演变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受以往工作钻探难度、钻孔深度和样品测试分析技术的限制,更新世时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研究相对较少,也存在一些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概括地讲,目前在杭州湾地区古环境演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沉积环境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两岸沉积环境演化差异性及其对岸线变迁的影响作用;(2)两岸沉积地层的统一厘定,多重地层统一划分标准的确定,两岸地层格架的构建和对比;(3)缺乏更新世以来揭露至基岩的沉积相、海平面变化、海陆变迁、河流入海和古气候变化的高精度数据资料;(4)杭州湾南-北两岸第四纪沉积层序与古地理演变的耦合关系?三维可视化可对地下地质现象、地质结构提供直观的展示,当前已经成为推动“透明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地质+”服务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之一,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眼球。三维地质构造模型已逐步应用于各种地质领域,技术方法逐步完善。而地质结构和地层属性的准确描述和精细化表达、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服务资源管理的实际应用等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杭州湾两岸作为浙江省拥江发展战略的先行区,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和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针对以上问题和当前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杭州湾两岸的第四纪地质钻孔,进行取芯采样,开展高分辨率的粒度、孢粉、光释光、AMS14C测年和古地磁的系统分析,获得了研究区更新世以来较为丰富的数据资料。针对性地开展了研究区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单元划分、沉积物类型、沉积相、古地理、地层年代和地层格架的综合研究。通过建立地层层序和地质剖面,结合历史资料收集、整理、筛选、建库和综合分析,选取杭州湾北岸(嘉兴市)为例初步构建了三维地质结构模型。通过杭州湾两岸的共13个第四系钻孔,获得了更新世-全新世地层中99个光释光年龄、74个AMS14C年龄及5178件样品的古地磁数据。对杭州湾北岸BZK02、BZK04、BZK05钻孔,采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气候地层、磁性地层、年代地层、粒度分析、综合测井等多种方法,建立了包含沉积相、古气候、海平面变化和地层划分信息的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图。通过编制8条的高精度第四纪地质剖面,建立了杭州湾两岸的第四纪地层格架。将研究区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变划分为8个暖期-冷期变化的气候旋回,并依据基准面旋回的等时原理对气候旋回中的地层进行更精确对比,编制了研究区更新世以来的20个时期的古地理演变图,较直观地反映了研究区沉积相、古地理环境演变规律。选取杭州湾北岸(嘉兴市)为例进行了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分析研究。通过精选杭州湾北岸代表性钻孔,建立三维地质钻孔原始数据库,借助以MapGIS软件K9为平台的三维软件工具,开展了基于地表地质图和地质-地球物理-钻孔联合解译剖面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三维模型可视化、三维模型切割及三维模型隔栅剖面展示的分析研究。精选代表性第四纪钻孔116个,工程地质钻孔1100余个、水文地质孔445个,建立了杭州湾北岸(嘉兴)三维第四纪地质构造模型,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和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基于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初步实现了数据系统对地质钻孔数据的有效管理与三维可视化动态展示,初步探索了对任意区域、任意深度范围内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的按需实时评价,并以此探讨了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在服务资源管理、实现地上地下三维可视化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本文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开展了杭州湾两岸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地层结构、沉积相序列和古地理演变研究,分析了杭州湾沉积层序及古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确定了8个暖期-冷期的古气候旋回、编制了20幅古地理图还原杭州湾岩相古地理演化。2、借助以MapGIS软件K9为平台的三维软件,开展了研究区三维地质建模和三维可视化分析研究,构建了杭州湾北岸(嘉兴平原)的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三维第四纪地质结构模型及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3、开展了三维地质结构可视化动态显示的初步探索,按需实时评价杭州湾北岸任何深度和区域地下空间利用的适宜性,为推动杭州湾两岸“透明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地质+”服务等提供支撑。
黄春雷,褚先尧,范燕燕,岑静,龚冬琴,魏迎春,康占军[8](2018)在《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浙江实践》文中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近几年,浙江省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精准对接需求,切实探索支撑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和切入途径,勇于实践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成效初现,样板已见。本文总结回顾了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做法,重点展现了服务乡村土地管理、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切实的技术支持。
张建芳,朱朝晖,汪建国,蔡晓亮,刘健,汪隆武,陈小友,刘风龙[9](2018)在《浙西北天目山盆地火山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文中研究指明浙西北天目山火山喷发盆地广泛出露白垩纪下火山岩系,为大面积展布的黄尖组。火山岩相类型包括火山碎屑流相、侵出溢流相、喷溢相、爆溢相,少量空落堆积相、喷发沉积相、崩落相和潜火山岩相等。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从早到晚4个喷发韵律及次火山岩侵入时限均为早白垩世早期,分别为135.2±1.4 Ma、132.1±1.0 Ma、131.0±1.0Ma、131.0±1.0Ma和125.4±1.2Ma,其中早期火山岩喷发时限为135.2~131.0Ma,晚期次火山岩侵入时限为127.0~125.4 Ma。火山产物主体属准铝质–过铝质钾玄岩系列;早期喷发火山岩具有高SiO2、富碱,低MgO、Sr,富集K、Th、U、Rb,亏损Ba、P、Ti、Sr、Co、Ni及强负Eu异常的特征;晚期次火山岩具有低SiO2、中碱,高MgO、Sr,富集K、Th、U、Rb,弱亏损Ti、Co、Ni及中等负Eu异常的特征, Ba、P、Sr亏损不明显或不亏损。早期火山岩和晚期次火山岩(87Sr/86Sr)i值分别为0.70310~0.70751和0.70733~0.70847,εNd(t)值分别为-6.24~-4.69和-5.07~-4.55,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1.31~1.43Ga和1.30~1.33Ga,具有华南I型花岗岩特征,起源于壳幔混合型岩浆源区。区域综合对比表明,浙江及周缘白垩纪下火山岩系喷发时限为142~118 Ma,上火山岩系喷发时限为115~92 Ma。浙西北天目山盆地下火山岩系为华南早白垩世早期伸展拉张环境大规模喷发的产物,但与浙闽邻区火山岩以高钾钙碱性系列为主,少量钾玄岩系列特征有一定差别,可能与华夏地块和扬子陆块基底地壳物质不同和古老地壳物质与幔源岩浆混染程度不同有关。
唐增才,周汉文,胡开明,陈忠大,吴小勇,胡文杰,董学发,赵旭东,余盛强,张建芳[10](2019)在《浙西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文中指出浙西北地区晚中生代处于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区内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发育I型和铝质A型两类花岗岩,前者又分为低分异I型(简称I型)和高分异I型花岗岩两种,形成时限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72~135Ma),其中高分异I型花岗岩集中于早白垩世早期(147~135Ma);铝质A型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135~123Ma).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I型花岗岩(87Sr/86Sr)i值为0.707 004~0.711 896,εNd(t)值为-6.70~-2.00,锆石εHf(t)值为-5.08~-1.67,TDMC值为1 162~1 358Ma,系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的构造环境下,少量幔源物质沿变向俯冲引起的板片裂隙(窗)与下地壳重熔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高分异I型花岗岩(87Sr/86Sr)i为0.706 890~0.709 880,εNd(t)值为-6.80~-4.50,锆石εHf(t)为-6.59~-5.23,TDMC为1 350~1 423Ma,是古太平洋板块撤离机制下挤压向伸展转换的产物,系软流圈上涌诱发的幔源基性岩浆与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长英质岩浆混合并经高程度分异演化形成;早白垩世中期铝质A型花岗岩(87Sr/86Sr)i值为0.703 503~0.710 171,εNd(t)值为-8.90~-0.30,锆石εHf(t)值为-9.70~2.48,TDMC值为734~1 593Ma,为岩石圈持续减薄机制下,越来越多的幔源物质(或新生地壳)涌入深部长英质岩浆房混合形成.
二、浙江省地质调查院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省地质调查院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龙泉地区变质基性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
2 样品及分析 |
3 原岩类型及地球化学特征 |
3.1 原岩类型及岩石系列判别 |
3.2 主量元素特征 |
3.3 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 |
4 锆石U-Pb年龄 |
5 讨论 |
5.1 构造环境 |
5.2 形成时代 |
6 结论 |
(2)江南造山带东北缘唐舍复式岩体成岩序列、岩石成因及找矿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区域地质概况 |
2 岩石学特征 |
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4 结果分析 |
4.1 LA-ICP-MS锆石U-Pb年龄 |
4.2 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5 讨 论 |
5.1 成岩序列 |
5.2 岩石成因 |
5.3 找矿前景 |
6 结 语 |
(3)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主要构造运动梳理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中晚期—新元古代地层年代研究新进展 |
2 晋宁运动 |
2.1晋宁运动的界定 |
2.2 晋宁造山运动界面特征 |
2. 3 晋宁运动的地质响应 |
3 武陵造山运动 |
3.1 武陵运动的界定 |
3.2 武陵运动界面特征 |
3.3 武陵造山运动的地质响应 |
4 雪峰运动及其地质响应 |
5 讨论 |
5.1 晋宁运动结束时限 |
5. 2 晋宁运动与武陵运动、雪峰运动 |
5. 3 晋宁运动与格林威尔造山运动 |
5. 4 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及南华系底界 |
6 结论 |
(4)关于全力推进浙江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详查质量管理体系 |
二、监管制备流转中心建设 |
三、规范布点采样方案编制 |
四、打通初步采样环节流程 |
(5)浙南龙泉地区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厘定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地质背景 |
3 样品特征与测试方法 |
4 分析结果 |
4.1 锆石U-Pb年龄 |
4.2 地球化学 |
4.3 Sr-Nd同位素组成 |
5 讨论 |
5.1 锆石U-Pb年龄的地质意义 |
5.2 火山岩成因探讨 |
5.3 区域对比 |
6 结论 |
(7)杭州湾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变及其三维地质结构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5 论文工作量 |
1.6 主要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
2.1 自然地理特征 |
2.2 地形地貌 |
2.3 地质概况 |
2.4 第四系沉积特征和分区 |
第三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材料与资料收集 |
3.2 样品采集 |
3.3 分析方法 |
第四章 杭州湾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多重地层划分 |
4.1 第四纪地层层序和特征 |
4.2 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分析 |
第五章 杭州湾沉积序列、沉积相及古环境演变 |
5.1 第四系沉积系列与地层格架 |
5.2 岩性沉积相与沉积体系 |
5.3 杭州湾岩相古地理演化 |
第六章 基于钻孔数据的杭州湾三维地质结构建模 |
6.1 建模数据基础与数据建库 |
6.2 构建分析评价子系统 |
6.3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以杭州湾北岸为例 |
第七章 基于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应用 |
7.1 信息系统数据查询与分析 |
7.2 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动态评价 |
7.3 服务资源管理应用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创新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
8.3 进一步工作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钻孔岩芯照片 |
(9)浙西北天目山盆地火山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火山地层格架 |
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3 分析结果 |
3.1 LA-ICP-MS锆石U-Pb年龄 |
3.2 主、微量元素特征 |
3.3 Sr-Nd同位素特征 |
4 讨论 |
4.1 浙西北及周缘火山岩地层年代格架 |
4.2 火山岩成因与构造环境 |
5 结论 |
(10)浙西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
2 花岗岩时空格架 |
3 地球化学特征 |
3.1 主量元素 |
3.2 稀土元素 |
3.3 微量元素 |
3.4 Sr、Nd、Hf同位素 |
4 岩石成因与构造环境 |
4.1 岩石成因类型 |
4.2 构造环境 |
5 结论 |
四、浙江省地质调查院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龙泉地区变质基性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 刘远栋,刘风龙,张建芳,李翔,徐磊,温旭斌,倪伟伟. 地质学报, 2021(02)
- [2]江南造山带东北缘唐舍复式岩体成岩序列、岩石成因及找矿前景[J]. 张建芳,蔡晓亮,龚瑞君,刘远栋,王振,刘风龙,汪隆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1(04)
- [3]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主要构造运动梳理与探讨[J]. 陈建书,代雅然,唐烽,彭成龙,张嘉玮,朱和书,陈兴,王文明,龚桂源. 地质论评, 2020(03)
- [4]关于全力推进浙江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的思考[J]. 简中华. 浙江国土资源, 2020(05)
- [5]浙南龙泉地区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厘定及成因探讨[J]. 刘远栋,李翔,徐磊,陈美君,刘风龙,陈小友. 中国地质, 2019(06)
- [6]全国1∶200000数字地质图(公开版)空间数据库[J]. 李晨阳,王新春,何春珍,吴轩,孔昭煜,李晓蕾. 中国地质, 2019(S1)
- [7]杭州湾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变及其三维地质结构建模[D]. 林钟扬. 中国地质大学, 2019
- [8]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浙江实践[A]. 黄春雷,褚先尧,范燕燕,岑静,龚冬琴,魏迎春,康占军. 地质工作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浙江省地质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8
- [9]浙西北天目山盆地火山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J]. 张建芳,朱朝晖,汪建国,蔡晓亮,刘健,汪隆武,陈小友,刘风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8(05)
- [10]浙西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J]. 唐增才,周汉文,胡开明,陈忠大,吴小勇,胡文杰,董学发,赵旭东,余盛强,张建芳. 地球科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