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项举措开拓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1](2020)在《联想集团并购IBM x86业务的绩效研究》文中认为海外并购是企业进入目标市场、提升企业价值、增加效益、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手段之一,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联想集团在中国信息技术企业中的国际化水平较高,其发展历程与跨国并购息息相关,它的跨国并购活动极具研究价值。本文重点研究了联想集团并购IBM x86业务这一案例,分析并购前后的绩效变化。首先,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对联想并购IBM x86业务的短期绩效进行了评价,发现联想集团在窗口期内产生了正向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并购后其短期绩效获得了提升。其次,本文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研究了联想集团并购IBM x86业务的长期绩效,并购后联想集团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与发展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联想的品牌价值、创新能力、业务多元化水平三项指标有所上升,但市场份额明显降低,品牌影响力排名与并购前变化不大。本文认为此次并购从长期来看总体效果不太理想,其绩效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再次,本文针对绩效评价结果从企业内部与外部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IBM x86业务后绩效下降的成因,主要有研发能力不足、时机选择不当、管理层过度乐观、手机业务的影响、PC市场萎缩以及竞争对手的阻碍。最后,本文对联想集团提升绩效提出了建议,并得出了对IT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对联想集团的建议有提高研发能力、理性看待自身能力、调整战略及业务重心、重视并购整合;得出的启示为选择合适并购时机、注重长期绩效提升、科学看待过去经验。
陈冠卿[2](2020)在《顺丰横向并购敦豪的动因及并购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电子商务的规模化发展,电商相继推出购物节活动,以期通过此手段刺激消费。迄今,我国快递市场总体量已经跃居全球首位,在电商的推动作用下快递行业重要性日益提高。良好的发展环境促使快递行业扩张,借助现代化管理制度创造更具高效化特性的快递物流模式,快递企业也因此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纵观中国快递行业发展布局,顺丰控股在市场份额、行业引导力等方面都极具代表性,2017年成功借壳上市后,在2018年完成对敦豪供应链(香港)有限公司、敦豪物流(北京)有限公司,也就是敦豪在中国境内的业务部分的并购。该历史性交易具有其突破性意义,丰富了顺丰敦豪供应链的竞争力,奠定顺丰控股在中国快递行业的地位,乃至成为快递行业整体朝高层次发展的主要助推力。本文通过对顺丰控股横向并购战略进行研究,结合并购动因理论和顺丰控股并购公告总结出顺丰实施横向并购战略的动因,即:创造显着协同效应、唤醒并维持市场势力、积累技术品牌以及提高在资本市场运行环境中的认同感等,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在提高盈利能力、最大化减少经营成本、扩展市场份额、汇聚品牌竞争力等多个方面。以此为依托,引入并购动因理论,由此创建以并购动因为核心内容的并购绩效评价体系,采用经营业绩对比法和实践研究法,以多个维度入手围绕顺丰横向并购战略展开评价,探寻其在此战略前后阶段所具备的绩效状况,基于盈利水平、经营成本、市场份额等多项指标的综合对比,总结相关结论:横向并购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顺丰并购绩效,其带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主营业务盈利水平的提高以及日常经营阶段成本的减少,由此扩充了顺丰市场份额。通过横向并购战略的引导,也为顺丰在海外业务领域创设更充足的条件,使其业务规模显着扩大,顺丰的品牌价值逐步朝向高层次方向迈进。通过CAR值测算的途径可知,并购战略的实施有助于丰富控股股东收益。当然,并购整合工作具有系统性,顺丰应在此方面作更深入的探索,在总资产盈利能力方面有提高的空间,且要注重运营效率的改善。基于本次以顺丰横向并购战略为话题所展开的研究工作,希望给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点明思路,尤其是为快递业的战略制定与落实提供参考。
贾舒[3](2020)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M港口公司财务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作为新兴运输方式的港口物流行业,成为了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载体。港口物流依托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将货物资源整合作为目标,优化运输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形成全新的物流体系,为我国物流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也成就了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自2015年以来,随着宏观环境恶化、市场竞争加剧,港口物流行业发展势态不断下滑,亏损扩大,产能过剩、供需不均衡的状况日益加深,使得大多港口公司财务绩效不断下滑。为了更好地持续经营,提高企业财务绩效,港口物流企业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突破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无疑是给港口物流企业提高财务绩效带来了新的方向。论文首先对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进行介绍,总结国内外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财务绩效的相关理论,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其次,界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概念并回顾了供给侧结构性政策和财务绩效的相关理论;然后介绍M港口公司的财务现状并阐述了M港口公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加快解产能化解、降低财务杠杆、降低财务成本、加速资产周转、提高盈利水平、弥补企业短板六个措施;接着选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相关的财务绩效指标,对比分析该公司2015-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财务绩效的变化,并进行总体评价;随后针对M港口公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最后得出结论与展望。依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财务绩效的总体评价,论文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妥善处理落后产能,提高产能效益;降低财务杠杆,调整企业融资结构;优化成本核算方式,加强各环节成本管控;增强企业营运能力,提高资产周转率;积极开展主营业务,提高企业盈利质量;提高发展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M港口公司作为长江口岸港口物流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财务绩效,对其他港口公司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务绩效相结合研究M港口公司。层层细化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的举措,综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和M港口公司的具体举措,形成一套评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M港口公司财务绩效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些指标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公司财务绩效所产生的影响。
周敏[4](2020)在《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员工满意度已成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不仅需要聚焦员工满意度管理,更应该着力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以往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员工满意度测量工具等研究成果的学习研究,结合NBPC公司实际,设计该公司员工满意度四大类7个维度25项调查指标调查问卷,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对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调查发现,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整体水平不太高,四大分类、七大维度满意度中,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工作现场与工作环境、职工学习培训与职业需求匹配、员工成长通道、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五个方面的员工满意水平比较低,影响NBPC公司的整体满意度。在对以上五个方面以及工作压力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建设并强化“精制”文化、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和加强员工意识引导四大方面提出可供参考的员工满意度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员工工作效率提升等策略。其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又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评估标准,优化队伍结构、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三大举措。通过本次研究,帮助NBPC公司改善和提升员工满意度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
夏远[5](2020)在《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加强研究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大学生人力资本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是一个复杂的能力结构体,涉及到人力资本结构的多个维度,具体用哪些指标来衡量?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是如何形成的?当前我国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整体水平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本文基于这些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量化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了一套符合我国研究型高校大学生特点及创业发展规律的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3个一级指标,创业动机、创业信心、创新激情等13个二级指标以及35个三级指标。其次,基于评价指标设计问卷量表并展开实际调研,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水平进行实证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整体水平分值较高,其中创新创业能力得分最高,创新精神的分值次之,创业意识的得分最低。再次,通过理论探讨大学生专业能力和创业人力资本生成的内在机理,提出研究型高校大学生专业能力与创业人力资本之间存在正相关作用的研究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结果显示研究型高校大学生专业能力对创业人力资本产生了显着的正相关作用。最后,在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结果及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基于研究型高校大学生个体层面和高校层面两个维度提出相应的研究启示。
兰晓龙[6](2020)在《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家“一带一路”与对外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化实施,为内蒙古进出口贸易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数据显示,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海关进出口总量达到1096亿元,同比增长6%,地区贸易总值及货运量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在特定的政策背景和市场机遇下,国际结算业务不断发展,与此同时金融同业中国际结算业务的竞争形势也愈演愈烈。作为传统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中国银行在国际贸易结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中行内蒙古分行在成立之初就开办了国际结算业务,面向区内进出口企业提供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服务,先后为内蒙古上千家企业办理过国际结算业务,在当地长期处于优势地位。但近年来随着中行内部政策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其国际结算业务出现了重点结算客户不断流失,国际结算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等问题,面对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其国际结算业务发展形势极不乐观。为保持国际结算业务的优势地位,对中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其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已迫在眉睫。本文运用数据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从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的国际结算部门变革历程、业务发展现状入手,剖析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环境,对比中行内蒙古分行资源和能力条件,总结出中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运用SWOT分析方法,得出中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应走规模持续增长、产品种类不断创新、市场维度不断扩大的扩张发展战略,重点围绕产品、服务、渠道展开差异化竞争,并通过建立协同联动、资源配置、考核激励等各项支持保障举措,以促进改善中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现状,遏止市场份额下滑趋势,提升跨境结算竞争力,继续保持其国际结算业务优势地位。通过本文的国际结算业务战略的研究,以期为中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战略指导,明确其业务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同时也为当地同业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提供指引和方向,从长远来看,对金融同业和国际结算行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静[7](2020)在《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业教育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既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也是将研究生的培养与其未来生涯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对研究生进行创业教育并不预示着所有研究生都要去创业,而是要对研究生进行基本的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培养是多因素,多层次的复合体,即体现为一种能力框架,又指向未来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其创业能力除了具有一般性之外,不同的学科会存在着学科的差异性,基于此,同时也为了使研究更加聚焦,本文从创业能力培养的视角来研究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改进问题。本文以创业能力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并充分考虑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工科学科特性以及行业特性,提出了工科研究生创业能力的内涵与维度,以此为依据设计问卷,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工科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审视当前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揭示其问题及成因。借鉴斯坦福大学和滑铁卢大学在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基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视角,提出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改进路径与保障体系。本文提出工科研究生创业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科技革新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四个维度。通过调查发现,工科研究生创业能力主要在技术实现能力、产品应用能力、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战略设定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与资金筹集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从这些问题出发关照创业教育,当前创业教育的突出问题为:片面理解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目标的明确性不足;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剥离,课程体系的弊端;能力发展不平衡,单一教学方式下的结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脱节,创业支持体系的困境等。问题的成因包括对创业教育理念的狭隘化理解、研究生学术教育范式主导的培养模式的固化以及管理体制的障碍。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突出经验体现为,科研与创业并重的教育理念,将创业能力培养嵌入研究生培养过程之中,吸引外部力量参与并形成有效互动,以引导与服务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提供系统支持。据此,本文提出要树立广谱式的创业教育理念、将创业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构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及构建多样化的教学与实践方式来推进我国的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改进,并构建引导与鼓励机制、内外协同机制以及扶植与支持机制等保障机制。
徐玲妹[8](2020)在《检测行业C机构线上客户流失预测与管理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在“互联网+检测”时代,以C机构为代表的检测机构已经相继与各大电商平台进行合作,成为其指定的官方检测机构,这种合作模式也受到不同类型检测机构的青睐。随着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不断进入,越来越多的检测机构参与市场竞争。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很多机构以低价方式来抢夺客户资源,因此,导致许多机构出现大量客户流失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国有检测C机构当前客户流失状况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XGBoost的客户流失预测模型。与此同时,在C机构流失状况分析和验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交易订单情况,对即将流失客户制定管理响应策略。本文首先以C机构某段时间内线上检测业务已有的历史数据为研究对象,以客户关系管理和客户流失理论为支撑,对客户流失前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取能够预测客户流失的一系列的特征。然后,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预测模型,预测出潜在的流失客户。此外,本文还根据XGBoost模型反馈的特征重要性参数,反推出导致客户流失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地分析,从而为后续文中给出一对一管理策略指明方向。其次,对于检测机构而言,检测资源往往是稀缺且有限的,无法针对所有潜在流失客户都采取最大化的激励策略。为了平衡质检资源不足和挽留激励措施之间的矛盾关系,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检测资源,本文使用RFM理论对客户价值进行评估。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地掌握和了解客户集中分布的趋势,本文采用了K-means聚类算法对客户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聚类结果来确定客户细分类别,然后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采取不同的针对性和可操作的管理应对策略。最后,本文分别从流失客户挽留和客户关系管理服务改进两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应对策略。其中,本文结合客户流失因素,对不同类型的流失客户采取差异化的挽留策略。与此同时,对内外部因素导致的客户流失也提出了改进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本文不仅解决了机构面临的实际性问题,而且为整个检测行业线上业务如何预测客户流失、挽回客户流失及提升客户满意度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价值。
张质坚[9](2019)在《中煤一勘局公司2019-2023年发展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受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全球矿业复苏势头回落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勘查形势步入明显下行通道,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新常态,国有地勘单位正面临矿业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多重影响。如何在上级战略管控和保增长压力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可持续的企业发展规划,对国有地勘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煤地第一勘探局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国有事业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出资成立,实行企业化管理,并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事企分体运行的央企,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和品牌优势。本文结合国内外企业战略管理及发展规划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国有地勘单位内外部环境及一勘局公司的发展现状,主要按照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和SWOT分析,进一步明确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制定公司2019-2023年发展规划,并提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若干保障措施,促进公司能够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一勘局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和产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拓展机会较多,战略选择以市场渗透战略和多元运作战略为方向。公司2019-2023年的规划目标是:聚焦“三商”定位,推动“两转三走”,实施“四地两运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集约高效的产业新格局;2019-2023年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8%,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0%,主要经济指标稳居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系统中上水平,其中3-5项核心专业优势达到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领先、行业先进水平。
王琛[10](2019)在《冷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利基外交” ——以印尼、新加坡为案例的分析》文中指出冷战后国际关系发生变化,中小国家施展外交的空间扩大,因此中小国家外交等相关问题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利基外交”是借鉴管理学中中小企业寻求拓展市场的“利基战略”等相关理论对冷战后中小国家外交的行为特征的研究,在企业管理学中“利基”是指企业的市场战略——“利基战略”,一般是指中小企业的开拓市场的战略,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领这些市场,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所采取的策略。本文通过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将“利基”等概念引入国际关系理论中,延伸出“利基外交”等相关理论,并借此对中小国家的外交逻辑特征进行分析。中小国家的“利基外交”的逻辑特征表现为:中小国家外交受自身实力限制,其范围有限,但借助多边主义或地区主义的国际平台来寻求“利基”,发挥自身各种优势来拓展“利基”,在国际热点问题、地区事务上谋取主动权,继而为自身的安全、经济等方面谋取更多的利益。从国家的实力与规模上看,东南亚国家基本属于中小国家的类型,因此东南亚国家在冷战后的外交行为所展现出的特征符合冷战后中小国家外交的特征,即“利基外交”的特征。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东南亚国家对自身的认知的改变,为“利基外交”提供了基础。冷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利基外交”表现出来两个基本的特征:第一,“寻求利基”的基本路径——地区主义原则,即以东盟等地区性组织或议程做为实施外交战略的基础;第二,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专长或者在大国之间实施平衡战略,以及其他手段方式,来“见缝插针”,拓展外交战略空间——即东南亚国家“拓展利基”的路径方式。通过这两个路径,东南亚国家在冷战后为自身谋取外交战略空间和国家利益,这也就是东南亚国家“利基外交”的目标。从中小国家“拓展利基”的关注点和类型上分析,可以分为“专注型”和“广泛型”,东南亚国家也可以按照这两大类进行分析,因此选取印尼和新加坡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有助于帮助对“利基外交”的理解。从理论创新层次来看,“利基外交”是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的一种补充和创新的尝试,特别是在中微观理论领域以及跨学科研究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利基外交”也为中小国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能够推动中小国家的相关研究。从现实政策层面上分析,对于中国的外交政策来说,需要思考崛起时如何处理广大中小国家的关系,如何构建起中国与中小国家的“新型关系”,在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改革等方面更要考虑到中小国家的外交动向和特征。无论从地缘战略还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东南亚国家的在中国外交方面的位置极其重要,在中国的崛起的过程中赢得东南亚国家的支持,如此能够为中国的崛起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因此如何处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东南亚国家的“利基外交”的最终目的是赢得符合自已的利益,而中国作为大国,如何适度让渡一些边缘利益,实现与东南亚国家的共赢,这也是中国外交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三项举措开拓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项举措开拓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联想集团并购IBM x86业务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跨国并购概念的界定 |
1.2.2 国际投资理论及跨国并购的动因研究 |
1.2.3 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 |
1.2.4 文献简评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联想集团并购IBMx86业务情况介绍 |
2.1 并购双方简介 |
2.1.1 并购方联想集团 |
2.1.2 被并购方IBMx86业务 |
2.2 并购背景 |
2.3 并购动因 |
2.3.1 扩大市场份额 |
2.3.2 提高利润率 |
2.3.3 得到品牌、技术和经验 |
2.3.4 促进业务的多元化 |
2.4 并购过程 |
2.5 整合措施 |
2.5.1 组织架构整合 |
2.5.2 人员及文化整合 |
2.5.3 制度整合 |
3 联想集团并购IBMx86业务的短期绩效分析 |
3.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研究步骤 |
3.1.1 确认事件的发生日 |
3.1.2 选取事件窗口期 |
3.1.3 计算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 |
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4 联想集团并购IBMx86业务的长期绩效分析 |
4.1 财务指标分析 |
4.1.1 偿债能力分析 |
4.1.2 营运能力分析 |
4.1.3 盈利能力分析 |
4.1.4 发展能力分析 |
4.2 非财务指标分析 |
4.2.1 市场份额 |
4.2.2 品牌价值及影响力 |
4.2.3 业务多元化 |
4.2.4 创新能力 |
4.3 小结 |
5 联想集团并购IBM x86业务绩效下降的成因分析 |
5.1 企业内部的成因 |
5.1.1 研发能力不足 |
5.1.2 并购时机选择不当 |
5.1.3 管理层对并购的过度乐观 |
5.1.4 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的负面影响 |
5.1.5 并购后的整合效果有待提升 |
5.2 企业外部的成因 |
5.2.1 全球个人电脑市场萎缩 |
5.2.2 竞争对手的举措 |
6 建议与启示 |
6.1 提高联想集团并购IBM x86业务绩效的建议 |
6.1.1 提高自身研发能力 |
6.1.2 避免非理性决策 |
6.1.3 调整国际化战略及业务重心 |
6.1.4 重视并购后的全面整合工作 |
6.2 对IT企业跨国并购的启示 |
6.2.1 选择恰当并购时机 |
6.2.2 注重长期绩效提升 |
6.2.3 科学看待过去经验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顺丰横向并购敦豪的动因及并购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
1.3 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 |
1.4 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
1.5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
2 文献回顾 |
2.1 并购动因研究 |
2.1.1 并购动因研究概述 |
2.1.2 横向并购动因 |
2.2 并购绩效研究 |
2.2.1 企业并购绩效为正 |
2.2.2 企业并购绩效为负 |
2.2.3 企业并购绩效随时间动态变化 |
2.3 文献述评 |
3 理论基础 |
3.1 并购动因理论 |
3.2 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
3.2.1 基于股票市场评价方法 |
3.2.2 经营业绩对比研究法 |
4 案例背景 |
4.1 快递与物流 |
4.2 快递行业背景介绍 |
4.3 顺丰控股公司简介 |
4.4 顺丰控股的并购交易概况 |
5 案例分析与讨论 |
5.1 顺丰控股并购动因分析 |
5.1.1 增强顺丰盈利能力 |
5.1.2 降低顺丰经营成本 |
5.1.3 开拓顺丰市场份额 |
5.1.4 获取敦豪优质资产 |
5.1.5 提升顺丰股东收益 |
5.2 基于顺丰控股并购动因的并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5.2.1 基于提升盈利能力动因的并购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
5.2.2 基于降低经营成本动因的并购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
5.2.3 基于开拓市场份额动因的并购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
5.2.4 基于获取优质资产动因的并购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
5.2.5 基于提升股东收益动因的并购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
5.2.6 建立并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5.3 顺丰控股并购绩效评价 |
5.3.1 并购绩效评价思路 |
5.3.2 基于提升盈利能力动因的并购绩效评价分析 |
5.3.3 基于降低经营成本动因的并购绩效评价分析 |
5.3.4 基于开拓市场份额动因的并购绩效评价分析 |
5.3.5 基于获取优质资产动因的并购绩效评价分析 |
5.3.6 基于提升股东收益动因的并购绩效评价分析 |
5.4 案例讨论 |
6 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
6.1 结论 |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6.3 本文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M港口公司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供给侧研究 |
1.2.2 财务绩效研究 |
1.2.3 供给侧对财务绩效现状影响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理论 |
2.1.1 供给侧结构定义 |
2.1.2 供给侧结构思路 |
2.1.3 供给侧结构内容 |
2.2 财务绩效的相关理论 |
2.2.1 财务绩效的概念 |
2.2.2 财务绩效的相关理论 |
2.3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
2.3.1 综合评价法 |
2.3.2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
2.3.3 沃尔评分法 |
2.3.4 经济增加值 |
2.3.5 财务绩效评价方式对比分析 |
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M港口公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 |
3.1 M港口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财务状况 |
3.2 M港口公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 |
3.2.1 加快产能化解 |
3.2.2 降低财务杠杆 |
3.2.3 降低财务成本 |
3.2.4 加速资产周转 |
3.2.5 提高盈利水平 |
3.2.6 弥补企业短板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M港口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
4.1 化解产能相关指标研究 |
4.1.1 生产人员数量 |
4.1.2 台时效率 |
4.1.3 固定资产利用率 |
4.2 降低财务杠杆相关指标研究 |
4.2.1 流动比率 |
4.2.2 有息负债比率 |
4.2.3 资产负债率 |
4.3 降低财务成本相关指标研究 |
4.3.1 主营业务成本分析 |
4.3.2 单位成本费用 |
4.3.3 成本费用率 |
4.4 加速资产周转相关指标分析 |
4.4.1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
4.4.2 总资产周转次数 |
4.5 提高盈利水平相关指标分析 |
4.5.1 营业净利率 |
4.5.2 总资产报酬率 |
4.6 成长能力指标分析 |
4.7 M港口公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财务绩效总体评价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进一步提升M港口公司财务绩效建议 |
5.1 妥善处理落后产能,提高产能效益 |
5.2 降低财务杠杆,调整融资结构 |
5.3 优化成本核算方式,加强各环节成本管控 |
5.4 增强营运能力,提高资产周转效率 |
5.4.1 加强对存货管理 |
5.4.2 加快对应收账款的回收 |
5.5 积极开展主营业务,提高企业盈利质量 |
5.6 提高发展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
5.6.1 提高研发能力 |
5.6.2 打造特色品牌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4)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员工满意度研究综述 |
2.1 员工满意度概念 |
2.2 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 |
2.3 员工满意度调查方法 |
第三章 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方案设计 |
3.1 NBPC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3.2 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 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实施方案 |
3.3.1 方案目标 |
3.3.2 方案实施步骤 |
3.4 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指标设计 |
第四章 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 |
4.1 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样本构成和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
4.2 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指标综合分析 |
4.3 NBPC公司员工压力统计分析 |
4.4 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元素主成分推导及因子分析 |
4.5 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4.5.1 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方面 |
4.5.2 工作现场与工作环境方面 |
4.5.3 职工学习培训与职业需求匹配方面 |
4.5.4 员工成长通道方面 |
4.5.5 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方面 |
4.5.6 工作压力方面 |
第五章 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 |
5.1 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
5.2 建设并强化“精制”文化 |
5.3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
5.3.1 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评估标准 |
5.3.2 优化队伍结构,加大人才队伍培养 |
5.3.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
5.4 加强员工意识引导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5)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研究型高校 |
1.2.2 大学生创业 |
1.2.3 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 |
1.3 研究路径 |
1.3.1 研究问题及内容构成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相关研究综述 |
2.1.1 研究型大学 |
2.1.2 创业教育 |
2.1.3 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 |
2.2 现有研究成果述评 |
2.3 理论基础 |
2.3.1 人力资本理论 |
2.3.2 Timmons创业过程理论 |
2.3.3 素质冰山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指标的建构 |
3.1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指标要素的筛选 |
3.1.1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解读的关键要素筛选 |
3.1.2 通过文献筛选的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要素 |
3.1.3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的关键要素筛选 |
3.1.4 基于德尔菲法筛选的评价指标要素 |
3.1.5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专业能力指标的构建 |
3.2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量表 |
3.2.1 量表的设计思路 |
3.2.2 评价指标要素分析 |
3.2.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2.4 问卷预测试的基本情况 |
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3.3.1 量表的效度检验与因子提取 |
3.3.2 “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量表的信度检验 |
3.4 验证性因子分析及指标重构 |
3.5 本章小结 |
4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水平的评价 |
4.1 创业人力资本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 |
4.1.1 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原理 |
4.1.2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
4.2 模糊综合评价 |
4.2.1 数据来源及抽样方案 |
4.2.2 评价过程 |
4.2.3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结果分析 |
4.3 样本数据的差异性分析 |
4.4 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4.1 主要问题 |
4.4.2 原因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专业能力和创业人力资本形成机理 |
5.1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形成的机理 |
5.1.1 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逻辑 |
5.1.2 专业能力形成的内在逻辑 |
5.1.3 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的机理 |
5.2 专业能力与创业人力资本关系的检验 |
5.2.1 结构方程模型 |
5.2.2 专业能力与创业人力资本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
5.2.3 模型结果的理论分析 |
5.2.4 模型反映的问题 |
5.3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启示 |
6.3.1 个体层面 |
6.3.2 高校层面 |
6.4 研究不足及展望 |
6.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
附录B 行为事件访谈提纲和专家访谈提纲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
1.2.1 研究文献综述 |
1.2.2 相关理论基础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现状评述 |
2.1 中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历程 |
2.2 中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现状 |
2.3 中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三章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
3.1.1 政治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行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
3.2.2 行业竞争结构 |
3.2.3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3.3 中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机遇与挑战 |
3.3.1 机遇分析 |
3.3.2 挑战分析 |
第四章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竞争条件分析 |
4.1 资源条件分析 |
4.2 能力条件分析 |
4.3 中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竞争优势与劣势 |
4.3.1 竞争优势 |
4.3.2 竞争劣势 |
第五章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
5.1 SWOT分析矩阵 |
5.2 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战略 |
5.3 国际结算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
5.4 差异化竞争战略重点 |
5.4.1 全方位客户服务差异化 |
5.4.2 产品集成服务差异化 |
5.4.3 渠道协同服务差异化 |
第六章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举措 |
6.1 建立协同联动机制 |
6.2 调整资源配置方式 |
6.3 改革绩效考核体制 |
6.4 优化激励费用机制 |
6.5 健全客户服务机制 |
6.6 完善支持保障机制 |
6.7 完善风控合规体系 |
6.8 塑造家园文化体系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创业教育应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
1.1.2 创业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 |
1.1.3 创业教育是工科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依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创业能力的研究 |
1.3.2 关于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研究 |
1.3.3 关于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中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
1.3.4 现有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具体方法 |
第2章 创业能力与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 |
2.1 创业能力及其维度 |
2.1.1 创业与创业过程 |
2.1.2 创业能力的内涵 |
2.1.3 创业能力的维度 |
2.2 创业能力培养: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向度 |
2.2.1 创业教育: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
2.2.2 学科差异:研究生创业教育须直面的重要问题 |
2.2.3 创业能力培养: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 |
2.3 工科研究生创业能力的内涵与维度 |
2.3.1 工科研究生创业能力内涵与特点 |
2.3.2 工科研究生创业能力的构成 |
第3章 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我国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现状 |
3.1 我国工科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
3.1.1 工科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
3.1.2 工科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
3.2 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我国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的问题 |
3.2.1 片面的创业能力:目标的明确性不足 |
3.2.2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剥离:课程体系的弊端 |
3.2.3 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单一教学方式下的结果 |
3.2.4 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脱节:创业支持体系的困境 |
3.3 成因分析 |
3.3.1 创业教育理念的狭隘化 |
3.3.2 学术教育范式主导的培养模式的固化 |
3.3.3 管理体制的障碍 |
第4章 国外高水平大学的经验与启示 |
4.1 嵌入式培养:斯坦福大学的经验 |
4.1.1 案例描述 |
4.1.2 特点分析 |
4.2 创业能力养成与产学合作的双向契合:滑铁卢大学的经验 |
4.2.1 案例描述 |
4.2.2 特点分析 |
4.3 国外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
4.3.1 科研与创业并重的教育理念 |
4.3.2 将创业能力培养嵌入研究生培养过程之中 |
4.3.3 吸引外部力量参与并形成有效互动 |
4.3.4 以引导与服务为创业能力培养提供系统支持 |
第5章 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我国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改进策略 |
5.1 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改进路径 |
5.1.1 树立广谱式的创业教育理念 |
5.1.2 将创业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 |
5.1.3 构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
5.1.4 构建多样化的教学与实践方式 |
5.2 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我国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 |
5.2.1 引导与鼓励机制 |
5.2.2 内外协同机制 |
5.2.3 扶植与支持机制 |
第6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A 基于创业能力的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研究调查问卷 |
(8)检测行业C机构线上客户流失预测与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客户流失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 |
1.2.2 客户流失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介绍 |
2.1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2.1.1 客户关系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
2.1.2 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
2.1.3 客户关系管理的战略意义 |
2.2 客户忠诚度理论 |
2.2.1 客户忠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2.2.2 客户忠诚管理的内涵 |
2.2.3 客户忠诚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
2.3 客户流失管理理论 |
2.3.1 客户流失管理的含义 |
2.3.2 客户流失管理的因素 |
2.3.3 客户流失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机构线上客户流失现状分析 |
3.1 检测行业线上业务的管理现状 |
3.1.1 检测行业的发展状况 |
3.1.2 国有检测机构所处行业发展及现状 |
3.1.3 C机构线上的发展概况 |
3.2 C机构客户流失状况分析 |
3.2.1 客户流失的概念界定 |
3.2.2 客户流失现状和必要性分析 |
3.2.3 客户流失对C机构的不利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XGBOOST的客户流失预测模型研究 |
4.1 客户流失研究数据来源与描述 |
4.1.1 研究对象概述 |
4.1.2 样本提取方法 |
4.2 客户流失指标体系研究 |
4.2.1 客户流失特征分析 |
4.2.2 客户流失指标体系构建 |
4.2.3 客户流失特征选择 |
4.3 基于XGBOOST的客户流失预测模型 |
4.3.1 基于XGBoost的模型构建 |
4.3.2 客户流失预测模型效果评估 |
4.4 客户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
4.4.1 客户流失与订购行为间的关系分析 |
4.4.2 检测周期影响因素分析 |
4.4.3 检测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4.4.4 客户服务影响因素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机构线上客户流失挽留及改进策略研究 |
5.1 基于RFM模型的客户价值细分的研究 |
5.1.1 RFM理论介绍 |
5.1.2 基于RFM的客户价值评估 |
5.1.3 基于K-means的客户类别细分 |
5.2 流失客户挽留策略研究 |
5.2.1 面向高价值客户的挽留策略 |
5.2.2 面向重要价值客户的挽留策略 |
5.2.3 面向一般发展客户的挽留策略 |
5.2.4 面向一般挽留客户的挽留策略 |
5.3 面向内部因素的改进举措 |
5.4 面向外部因素的改进举措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不足及展望 |
6.1.1 研究不足 |
6.1.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中煤一勘局公司2019-2023年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4.1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企业发展规划相关理论综述 |
2.1 战略管理及其流程 |
2.1.1 战略管理概述 |
2.1.2 战略管理流程 |
2.2 战略规划相关分析方案 |
2.2.1 PEST分析理论 |
2.2.2 SWOT分析理论 |
2.2.3 五力模型分析 |
2.3 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
2.3.1 企业发展战略形态 |
2.3.2 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3.3 企业发展规划制定原则 |
3 一勘局公司发展规划现状分析 |
3.1 一勘局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概况 |
3.1.2 资源状况 |
3.1.3 人员结构情况 |
3.2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现状 |
3.2.1 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
3.2.2 公司“十三五”规划简况 |
3.2.3 公司“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
3.2.4 公司原有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 |
3.3 公司外部环境PEST分析 |
3.3.1 政治环境分析 |
3.3.2 经济环境分析 |
3.3.3 社会环境分析 |
3.3.4 技术环境分析 |
3.4 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
3.4.1 国内地质勘查队伍发展现状 |
3.4.2 地质勘查业投入现状 |
3.4.3 地质勘查业发展前景 |
3.4.4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5 公司发展规划SWOT分析 |
3.5.1 优势 |
3.5.2 劣势 |
3.5.3 机会 |
3.5.4 威胁 |
3.5.5 SWOT组合战略规划 |
3.5.6 SWOT战略规划方向建议 |
4 一勘局公司发展规划制定 |
4.1 发展规划定位 |
4.2 发展规划指导思想 |
4.3 规划总体目标 |
4.4 产业发展规划 |
4.4.1 产业布局方向 |
4.4.2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
4.5 科技发展规划 |
4.5.1 规划目标 |
4.5.2 重点工作 |
4.6 安全生产规划 |
4.6.1 规划目标 |
4.6.2 重点工作 |
4.7 市场开拓规划 |
4.7.1 市场区域布局 |
4.7.2 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
4.7.3 市场产业定位 |
4.8 人力资源规划 |
4.8.1 规划目标 |
4.8.2 重点工作 |
4.8.3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
5 一勘局公司发展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5.1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
5.2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
5.3 探索投融资平台建设 |
5.4 全面深化改革改制 |
5.5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
5.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冷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利基外交” ——以印尼、新加坡为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意义以及问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一) 冷战后中小国家外交战略的研究 |
(二) 对东南亚国家的外交战略的研究 |
(三) 对“利基外交”的研究 |
三、论文主要内容、结构安排以及研究方法 |
(一) 论文主要内容、章节安排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利基外交”的理论逻辑与分析框架 |
第一节 “利基”研究的起源 |
第二节 冷战后中小国家“利基外交”的理论与逻辑 |
第三节 “利基外交”的分析框架 |
小结 |
第二章 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利基外交”的基本特征 |
第一节 冷战后东南亚国际关系变化与自身认知的改变 |
(一) 冷战后东南亚国际环境的变化 |
(二) 东南亚国家自身认知的变化 |
第二节 “寻求利基”的形式与平台——地区主义 |
第三节 “拓展利基”的类型与关注点:“见缝插针” |
小结 |
第三章 冷战后印尼的新兴中等国家“利基外交” |
第一节 冷战后印尼的变化及其对自身与国际环境认知的变化 |
第二节 印尼“寻求利基”的方式:东盟的主导者 |
第三节 印尼“拓展利基”的“专注型”特征 |
小结 |
第四章 冷战后新加坡的传统小国“利基外交” |
第一节 冷战后新加坡的变化及其认知的变化 |
第二节 新加坡“寻求利基”的形式:东盟的领航员 |
第三节 新加坡“拓展利基”的“广泛型”特征 |
小结 |
结论 |
(一) 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
(二) 东南亚国家“利基外交”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
(三) 有待进一步探讨之处 |
参考文献 |
博士学习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三项举措开拓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联想集团并购IBM x86业务的绩效研究[D]. 张强.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2]顺丰横向并购敦豪的动因及并购绩效评价研究[D]. 陈冠卿.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M港口公司财务绩效研究[D]. 贾舒.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 [4]NBPC公司员工满意度实证研究[D]. 周敏.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5]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研究[D]. 夏远.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6]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国际结算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兰晓龙.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7]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改进研究[D]. 朱静.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8]检测行业C机构线上客户流失预测与管理对策研究[D]. 徐玲妹.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9]中煤一勘局公司2019-2023年发展规划研究[D]. 张质坚.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10]冷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利基外交” ——以印尼、新加坡为案例的分析[D]. 王琛. 暨南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