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板法双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C3型肱骨髁间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郑芳[1](2018)在《31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治疗策略,并分析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研究方法:2011年7月2018年1月共手术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43例,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19个月后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并分别对骨折类型、手术时机、手术入路、骨折复位内固定方式、年龄等因素与最终肘关节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3例,良4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87.1%。结论:正确判断骨折类型,根据患者伤情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及适宜的手术入路,骨折有效的复位内固定,术后及时的功能锻炼等能有效降低肱骨髁间C型骨折术后肘关节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年龄也会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王巨鹏[2](2017)在《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内固定尺神经前置与否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粉碎性的关节内骨折,在实际工作中并不罕见,以青壮年男性和老年女性为高发人群。临床表现为肘部的迅速肿胀,关节的畸形,剧烈疼痛,正常的肘后三角关系发生变化,严重时可以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出现远端手指感觉活动异常。查体可见肘关节多表现为被动屈曲状态,肘关节局部可有压痛、骨擦音、骨擦感,甚至骨折远端出现感觉异常,血运异常。影像学检查可见肱骨远端骨质连续性中断,主体骨折线可表现为Y型或者T型,骨折块之间分离、移位、翻转,肱骨远端三大组成部分内侧髁、滑车、外侧髁可彼此分离,各自形成单独的骨折部分,各部分可进一步粉碎,与肱骨的干部分离,在AO分型中属于最严重的C型。肱骨远端解剖结构复杂,肘关节形态结构极不规则。其前侧有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后侧覆盖有尺骨鹰嘴,而在遭受到暴力冲击时,位于尺骨的鹰嘴滑车关节面和肱骨内外髁之间形成的凹凸状结构极易损伤,从而形成骨折。肱骨髁间骨折断端之间会有明显的分离、移位,滑车关节面常常粉碎,甚至缺损,无论对位还是对线均较差,伴有周围软组织的肿胀、破损,是一种非常棘手的关节内骨折。因此通过手法复位,石膏托或支具外固定等保守治疗,很难达到可接受的治疗效果,而且长时间的外固定会导致肘关节活动功能的严重丢失,形成肘关节的僵硬,肌肉的长期不活动也会形成废用性的萎缩,损伤刺激形成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等。因此使关节面恢复平滑、精确的对位骨折碎块,尽可能的使肘关节恢复到正常的解剖对位,并且使之牢固固定,从而可以使肘关节尽早的功能锻炼,降低因创伤导致的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等的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使肘关节的功能接近甚至达到正常是我们治疗的目的。目前,绝大多数的临床医生认为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特别是受伤之后尽早手术是首选。术中对于尺神经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原位独立减压术和神经前置术,有人认为应常规尺神经前置以减少尺神经炎的发生,原因是将尺神经游离,置于皮下或肌下,避免了内固定物的刺激,同时减少了因骨折端纤维组织及骨痂、疤痕组织形成对尺神经造成的压迫,而且由肌肉等软组织组成了软组织垫,避免了尺神经直接受到刺激及压迫。有人则认为单纯行原位独立减压术或是尺神经前置术对尺神经的影响无明显差别。也有研究者认为尺神经前置是不需要的,并且通过回顾性研究显示尺神经前置后尺神经炎的发病率比原来更高。他们认为尺神经前置使尺神经脱离了原来的解剖部位,过度的游离破坏了尺神经的血供,更容易导致尺神经炎。本研究目的即探讨在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进行双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时,尺神经单纯松解或是在此基础上行尺神经前置对其临床疗效是否有影响,并且分析了肱骨髁间骨折术中处理情况,探讨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及解决方法,以及术后肘关节功能康复问题。方法将我院创伤科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按照一定的选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1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双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尺神经原位松解,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尺神经前置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按照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两组无统计学意义上的不同(P>0.05),在手术出血量方面略有不同,但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两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62,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有切口红肿、尺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皮下血肿等,对比差异不大(P>0.05),而经过消肿、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以及专业护理后,两组的并发症均基本缓解。结论肱骨髁间骨折首先建议手术治疗,可以重建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获得良好的对位对线并给予稳定固定,最终获得无痛,功能满意的肘关节。术前应对骨折进行充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和尺神经处理方式。术后辅助以非甾体抗炎药预防异位骨化,积极控制疼痛,制定个性化、专业化的术后肘关节功能锻炼恢复康复计划。除外初始损伤的情况下,肱骨髁间骨折与尺神经炎的发生没有必然联系,术后出现尺神经损伤的病例多是由于术中对尺神经造成了牵拉,内固定物放置刺激,术中破坏了尺神经血供,以及骨痂和组织瘢痕粘连造成的对尺神经的嵌压所致。我们的研究显示并非所有的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均需要行尺神经前置,需要结合骨折的具体情况考虑。
郭永红[3](2015)在《双接骨板技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肱骨髁间骨折属关节内骨折,由于关节面完整性被破坏,常伴有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广泛撕裂,至今仍是较常见的复杂骨折[1],治疗不当极易造成肘关节严重的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固定技术和固定材料的不断进步,内固定手术已经成为治疗此类粉碎骨折的主要手段。我院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采用肘关节后路正中切口双接骨板技术治疗23例C型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王涛[4](2015)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固定的6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关节复位,其中83.3%的患者获得了解剖复位。末次随访时肘关节Cassebaum功能评分显示总体优良率80.3%,效果令人满意。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双侧固定法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韩志强[5](2014)在《双解剖锁定板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双解剖锁定板治疗C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对15例采用切开复位双解剖锁定板治疗的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467岁,平均40.8岁。致伤原因为跌伤9例,交通事故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合并尺神经损伤1例。左侧9例,右侧6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AO/ASIF分类,C1型3例,C2型8例,C3型4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双解剖锁定板固定,同组医生手术,术后早期活动,定期复查。术后2周、6周、10周、14周、22周按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术后1年、4年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19.4个月。术后22周Cassebaum评分,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86%。Mayo评分为60100分,均分90.8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切开复位双解剖锁定板治疗C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早期疗效满意。
聂勇,王金刚,张春雷[6](2013)在《双钢板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近年手术治疗的12例随访资料完整的肱骨髁间粉碎型骨折进行分析。平均随访15个月。结论:骨折粉碎及移位的程度是影响肱骨髁间骨折预后的重要因素。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且选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术中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配合中药熏洗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许崇波[7](2011)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C2、C3型双钢板与“Y”型钢板内固定手术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的对比分析双钢板与“Y”型钢板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材料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骨折C2C3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04年至2010年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手术资料65份,其中应用双钢板的32例,应用“Y”型板的33例,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临床疗效进行随访统计学观察。结果:经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2型时两组的优良率基本相同,C3型时双钢板的优良率为75%,“Y”型板的优良率为61.5%结论:治疗肱骨髁间C2、C3型骨折时双钢板与“Y”型板两种内固定材料本身并无显着的优劣之分,C2型时使用双钢板和Y型板内固定均有良好的疗效,C3型时双钢板优良率高于“Y”钢板。使用双钢板和Y型板内固定均有良好的疗效,临床上可以视具体情况选择。
高磊[8](2011)在《中医“动静平衡理念”指导下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两组不同肘关节功能锻炼方法患者的疗效观察,比较肱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探讨功能锻炼的动静平衡理念。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进行骨折术后康复的定期临床疗效观察。对我院在2003年9月~2010年06月间治疗的55例骨折患者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结果按HHS的功能标准进行评分,并对其中的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研究表明,临床疗效方面,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在HHS的功能标准评分下,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动静平衡理念”指导下的肱骨髁间骨折术后锻炼在肘关节HHS标准评分下有着明显的优势及临床疗效,在早期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黄聪,蒋协远,王满宜[9](2011)在《双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早期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老年肱骨髁间C型骨折应用双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2003年4月至2009年9月,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或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新鲜老年肱骨髁间骨折42例,骨折分型均为AO分型C型。对其中随访资料较完整的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双钢板内固定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60~70岁,平均63.2岁;1例GustiloⅠ型开放骨折,余9例均为闭合性胃折。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12例,均为女性;年龄60~74岁,平均65.2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后1、2、3、6个月、1年进行复查,之后每年复查1次。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进行评估,观察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功能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结果双钢板内固定组随访8~56个月,平均27.6个月;人工全肘关节置换组随访15~54个月,平均28.2个月。双钢板内固定组平均屈伸范围84.5°,人工全肘关节置换组平均屈伸范围1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双钢板内固定组MEPS评分平均75.5分,人工全肘关节置换组平均87.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双钢板内固定组MEPS优良率60%,人工全肘关节置换组MEPS优良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8)。双钢板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包括2例尺神经炎,2例异位骨化;人工全肘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尺神经炎,1例肱三头肌肌力减弱,1例异位骨化。结论对老年肱骨髁间C型骨折,一期行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较双钢板内固定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吴开平[10](2011)在《肱骨髁间骨折64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64例不同类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4个月(14个月~64个月),采用3种不同的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鹰嘴入路、钢板固定技术适应证广,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经鹰嘴入路和钢板固定技术应作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损伤的严重程度、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二、模板法双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C3型肱骨髁间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板法双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C3型肱骨髁间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31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受伤机制 |
2.3 手术方法 |
2.4 术后处理 |
2.5 随访及疗效评价 |
附图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肱骨髁间C型骨折治疗的基础 |
4.2 根据患者伤情,掌握最佳的手术时机 |
4.3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
4.4 争取有效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 |
4.5 骨折碎裂程度对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
4.6 年龄对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内固定尺神经前置与否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1.4 评价标准 |
2 结果 |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总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
2.2 两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1 肘关节应用解剖 |
3.2 损伤机制分析 |
3.3 肱骨远端骨折分型 |
3.4 肱骨远端骨折评估 |
3.4.1 临床评估 |
3.4.2 影像学评估 |
3.5 治疗方法选择 |
3.6 手术体位分析 |
3.7 开放性骨折治疗 |
3.8 手术时机选择 |
3.9 尺神经处理方式 |
3.10 骨折类型及内固定方式对手术治疗的影响 |
3.11 骨折类型对尺神经炎发生的影响 |
3.12 手术入路对骨折治疗及尺神经炎发生的影响 |
3.12.1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
3.12.2 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
3.12.3 肱三头肌劈开入路 |
3.13 异位骨化的预防 |
3.14 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分析 |
3.15 肘关节稳定及功能恢复影响因素 |
3.16 肘关节功能康复方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双接骨板技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
3.2 手术入路的选择: |
3.3 内固定的选择: |
3.4 术后功能锻炼: |
(4)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案 |
1.3 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 |
1.4 随访及功能判断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骨折复位情况 |
2.3 肘关节功能 |
2.4 并发症 |
3 讨论 |
(5)双解剖锁定板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术前准备 |
1.3 手术方法 |
1.4 复位固定 |
1.5 术后治疗 |
1.6 功能评价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手术入路的选择 |
3.2 内固定选择 |
3.3 尺神经前置的意义 |
3.4 术后功能锻炼 |
(6)双钢板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正确判断骨折分型和移位程度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基础 |
4.2 手术时机的选择 |
4.3 手术入路 |
4.4 关于复位与内固定器械 |
4.5 中药熏洗 |
4.6 术后康复 |
(7)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C2、C3型双钢板与“Y”型钢板内固定手术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选择标准 |
1.2 AO分型中C型分类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肱骨髁间骨折诊断标准 |
1.6 病例来源 |
2 研究方法 |
2.1 术前处理 |
2.2 手术操作技术 |
2.3 术后处理 |
3 观察指标 |
3.1 骨折愈合时间 |
3.2 术后并发症 |
3.3 术后改良肘关节HHS评分 |
4 术后功能锻炼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1 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
2 内固定材料的选择 |
3 手术时机 |
4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
5 手术原则 |
6 尺神经前置问题 |
7 功能锻炼 |
8 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
8.1 肘关节纤维化或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 |
8.2 尺神经损伤 |
8.3 异位骨化 |
8.4 骨折不愈合 |
8.5 内、外翻等畸形愈合 |
8.6 肘关节感染 |
8.7 创口皮肤坏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8)中医“动静平衡理念”指导下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四) 临床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一) 治疗方法 |
(二) 观察指标及方法 |
(三) 评价标准 |
(四) 统计学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 两组之间疼痛情况VAS 评分比较 |
(二) 肘关节HHS 评分情况比较 |
(三) 两组之间肘关节JUPITER 评分情况比较 |
(四) 研究两年后调查综合数据结论 |
讨论 |
一、肱骨髁间骨折最新治疗与进展 |
二、中医动静平衡理念指导下骨折康复功能锻炼的认识 |
(一) 中医动静平衡理念应用肱骨髁间骨折的具体指导方法及依据 |
(二) 对照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 |
(三) 中医动静平衡理念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肱骨髁间骨折6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正确判断骨折分型和移位程度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基础。 |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
3.3 |
3.4 关于复位与内固定器械。 |
3.5 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 |
四、模板法双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C3型肱骨髁间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31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 郑芳. 中国医科大学, 2018(03)
- [2]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内固定尺神经前置与否的临床疗效分析[D]. 王巨鹏.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3]双接骨板技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 郭永红. 山西医药杂志, 2015(24)
- [4]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J]. 王涛. 基层医学论坛, 2015(32)
- [5]双解剖锁定板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J]. 韩志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14(12)
- [6]双钢板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 聂勇,王金刚,张春雷. 中医临床研究, 2013(03)
- [7]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C2、C3型双钢板与“Y”型钢板内固定手术临床疗效观察[D]. 许崇波.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4)
- [8]中医“动静平衡理念”指导下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研究[D]. 高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9]双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早期疗效比较[J]. 黄聪,蒋协远,王满宜. 中华骨科杂志, 2011(03)
- [10]肱骨髁间骨折64例临床分析[J]. 吴开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