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切片显微镜

光切片显微镜

一、光切显微镜数显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桂玲[1](2021)在《基于光切显微镜的实践教学项目开发》文中提出针对实践教学条件下,光切显微镜的功能单一,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对光切显微镜的机械部分进行了改进并开发实训项目。通过增加辅助支架和数显千分表,实现了零件的尺寸测量、几何误差测量。改进后的光切显微镜,功能更多,测量精度更高,使用更方便。不但提高了测量效率,也提高了实训质量。并且缓解了实训室实训设备不足的情况。开发的实训项目也满足机械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质检员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

吴宝鑫[2](2019)在《冻玉米籽粒物理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广大,由于收获时间短,每年都有玉米在进入霜冻期时仍未被收获,此时的玉米称之为冻玉米。玉米籽粒的物理力学特性参数是玉米联合收获机脱粒及清选装置设计及改进的基础数据,由于玉米籽粒具有形状不规则的特点,其部分物理力学特性参数基于现有的测定方法较难获得准确值。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玉米脱粒及清选环节展开研究,籽粒的物理力学特性的准确性是影响其仿真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原因。依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5090)、黑龙江省科学基金(E20170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300103)以及北方寒地现代农业装备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对冻玉米籽粒的主要物理力学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吉单1号冻玉米籽粒的含水率、密度、千粒重、外形尺寸进行了测定,并按照冻玉米籽粒的形状将其分为球形、矩形和锥形籽粒,提取冻玉米籽粒的外部轮廓并拟合成曲线方程,以此建立籽粒的三维模型,并对籽粒不同部位的密度进行设定,通过SolidWorks实现对籽粒的质心标记,获取质心位置。(2)基于自制静摩擦因数试验台对不同形状冻玉米籽粒与镀锌板、籽粒间的静摩擦因数进行了测定;利用MATLAB图像处理技术,对冻玉米籽粒在镀锌板、籽粒层上的堆积角进行了提取;将冻玉米籽粒的正反两面分为4个部位,并利用质构仪对籽粒不同部位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进行了测定。(3)将现有的碰撞恢复系数公式归纳为三类并分别介绍,给出在农业物料领域中计算碰撞恢复系数的一般公式,并基于颗粒的形变产生速度创新性地建立了颗粒与壁面、颗粒间的碰撞恢复系数计算模型。(4)现有的碰撞恢复系数测试平台会使颗粒在碰撞时受到外力束缚作用,创新研制了可调式颗粒间碰撞恢复系数测试平台,摆脱外力的束缚,使颗粒在空中实现碰撞。采用角度调节机构实现对颗粒碰撞角度的调节,采用气吸装置将颗粒从斜板不同高度处释放,实现对颗粒碰撞速度的调节,玻璃轨道的设计可实现颗粒间精准碰撞,提高碰撞几率。利用高速摄像对颗粒的运动进行跟踪,获得颗粒在碰撞前、后的速度。(5)基于颗粒与壁面、颗粒间碰撞恢复系数测试平台,分别对三种不同形状的冻玉米籽粒与镀锌板间、颗粒间的碰撞恢复系数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含水率、碰撞速度、碰撞角度、碰撞位置对籽粒与镀锌板间、籽粒间的碰撞恢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水率为15.7%18.6%时,籽粒与镀锌板间、籽粒间的碰撞恢复系数变化不大;在碰撞速度为0.91.9 m/s条件下,籽粒与镀锌板间、籽粒间的碰撞恢复系数都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在碰撞角度为35°60°条件下,籽粒与镀锌板间的碰撞恢复系数呈现随碰撞角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但籽粒间的碰撞恢复系数随着碰撞角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并在碰撞角度为40°时达到最小;当碰撞速度和角度不变时,颗粒间的碰撞恢复系数随着颗粒旋转角度的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试验的研究结果可为冻玉米脱粒及清选装置的设计、改进以及冻玉米籽粒的离散元运动仿真研究奠定基础,为农业物料中不规则形状颗粒碰撞恢复系数的测定提供了参考。

李高之[3](2019)在《不规则型面表面粗糙度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表面粗糙度是零件被加工后,被加工表面呈现的固有属性。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三级盘工作在高温、高压、高转速状态,其止口转接R处易产生应力集中,引发疲劳断裂,造成安全事故。某型发动机因连续发生三级盘疲劳撕裂,设计部门要求对其转接R的表面粗糙度进行检测。但因其自身结构特殊,不能用常规手段进行检测,在测量方法和评定方法上都需要进行设计研究。本文在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维修领域中零件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深入分析了航空航天器上零部件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其主要特性,并参考国家及国际标准,结合实际工作设计了一套针对航空发动机某特殊零件特殊位置的表面粗糙度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的检测方法较之常用的检测手段更具有针对性,根据被测零件的实际特点量身定制,设计了专用工装加以辅助,并对传统的计算方法加以修正改进,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精确、更有意义,切实解决了用常规手段无法实现的不规则型面表面粗糙度检测这一难题。通过理论推算和针对不同零件的大量比对实验,充分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和系统的可行性;通过不确定度的分析计算,验证了该系统的准确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其它复杂型面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王兰英[4](2018)在《天名精内酯酮在小麦全蚀病菌内亚细胞定位及对菌体细胞凋亡的诱导》文中研究说明天名精内酯酮属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天名精属的多种植物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中心首次报道了该化合物的农用活性,并通过系统测试表明该化合物具备开发为新型杀菌剂的潜质,但该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亚细胞定位对于揭示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以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Ggt)为供试靶标菌,采用荧光示踪技术、免疫荧光技术以及免疫胶体金技术研究天名精内酯酮的靶向细胞器,并在此基础之上,测定其对靶标菌氧化胁迫与细胞凋亡的诱导,以期初步明确天名精内酯酮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设计合成天名精内酯酮荧光标记物TTY,以线粒体探针MitoTrackerR Green FM和细胞核探针RedDot?为共定位探针,研究TTY在小麦全蚀病菌内的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TTY在菌丝内的分布区域与MitoTrackerR Green FM探针很好的重叠,其皮尔森共定位系数为0.83。因此,推测天名精内酯酮作用的细胞器是线粒体。2、制备天名精内酯酮多克隆抗体TPAbs-4,以线粒体探针MitoTrackerR Red CMXRos作为共定位探针,采用免疫荧光法研究天名精内酯酮在靶标菌内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荧光二抗Anti-Mouse IgG(whole molecule)-FITC在菌丝细胞内的分布和线粒体探针(MitoTrackerR Red CMXRos)能够很好的重叠,其皮尔森共定位系数为0.86。由此推断,天名精内酯酮分布于线粒体。3、制备天名精内酯酮单克隆抗体F2B4,该抗体对天名精内酯酮敏感性强,其IC50为2.05 ng/mL,且特异性好,与天名精内酯醇交叉反应率仅为1.8%,与γ-苯基-α-亚甲基-γ-丁内酯无明显交叉反应。随后,采用免疫胶体金法观察天名精内酯酮在靶标菌内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1)经天名精内酯酮孵育30 min,细胞膜上有大量的胶体金颗粒排列;1 h后,胶体金颗粒向细胞质和线粒体迁移,细胞膜、细胞质及线粒体均有分布;2 h后,胶体金颗粒主要分布在线粒体上,其它细胞器未见分布。(2)经天名精内酯酮孵育2 h,线粒体的脊清晰可见,而孵育6 h、12 h线粒体的脊逐渐变得模糊,孵育48 h线粒体脊消失且出现空泡化。这些结果再次证明了天名精内酯酮作用的细胞器为线粒体。4、检测天名精内酯酮对靶标菌氧化胁迫的诱导,结果表明:(1)经天名精内酯酮孵育3 h,菌丝内出现活性氧迸发,且6 h后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2)天名精内酯酮能够抑制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同时促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从而使谷胱甘肽(GSH)含量显着降低,导致ROS消除通路受阻,ROS蓄积,造成氧化胁迫。(3)抗氧化系统中,GR对天名精内酯酮最敏感,其IC50值低于3.125μg/mL,由于天名精内酯酮能够与其活性中心起催化作用的半胱氨酸残基反应,推测该酶可是天名精内酯酮的潜在靶标作用靶标之一。5、检测天名精内酯酮对靶标菌细胞凋亡的诱导,结果表明,经天名精内酯酮孵育2h,可检测到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孵育6 h DNA明显受损,TUNEL检测结果为阳性,DNA电泳条带200 bp处出现明显弥散状,且弥散区域随着时间延长变大。同时,相关基因Ggmet1和Ggmet2的表达量显着上调。以上结果证明天名精内酯酮可诱导小麦全蚀病菌的细胞凋亡。综上所述,天名精内酯酮作用细胞器为线粒体,该化合物可以诱导靶标菌产生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推测其作用机理为:天名精内酯酮进入靶标菌后在线粒体内逐渐富集,影响线粒体复合酶III的活性,阻断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影响能量生成;同时对GR等抗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导致ROS蓄积,使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激活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最终使得菌体死亡。

陈谊丽[5](2018)在《关于温度对长度计量检定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热胀冷缩在自然界中是物体具有的基本特性之一,在长度计量检定当中,温度对计量精确度的影响很大,但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通过简单分析当前的长度计量检定状况,通过研究温度与长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来确定温度对长度计量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吴呼玲[6](2016)在《机械产品检验工培训体系建设》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机械产品检验工的系统技能培训,使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机械产品检验工》(四级)所要求的知识。了解常用计量器具的选用原则,掌握各种典型零件几何尺寸、形位误差的检测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测量技术、精密测量仪器对一般机械产品进行检测。文章从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培训条件、培训方法等方面构建一整套有效的培训体系,为机械产品检验工的培训提供切实保障和坚实基础。

张金红[7](2015)在《传统计量光学仪器的拓展应用》文中指出在几何量计量领域,经典传统计量光学仪器名目繁多。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一些更先进的检测设备替代了传统经典光学仪器,如三坐标测量机已基本替代了工具显微镜的大部分测量功能,高精度测微仪替代了光学计,袖珍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广泛应用,使干涉显微镜和光切显微镜基本下岗,所以现在不少计量部门的传统经典光学仪器已不再使用。但这类仪器真的没有使用价值了吗?现举一例:在万能工具显微镜上测量超声波校对

赵莹[8](2013)在《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的数字化测量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的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都是依靠人眼从仪器的目镜中观察分划板,长时间操作容易造成测量人员眼睛疲劳,增大瞄准读数误差,降低工作效率。对于光学加工企业中长期使用的目视比较测角仪,为了降低人眼观测的难度,提高加工和检测的效率,迫切需要对比较测角仪进行数字化改造。本论文设计并构建了光电成像系统,用CCD摄像机代替人眼采集比较测角仪的分划板图像,对其进行处理,分别采用Hough变换识别分划板刻线、采用模板卷积运算识别分划板数字的方法,自动判读分划刻尺之间的距离,实现比较测角仪的数字化测量。通过对楔形平板玻璃的测量,分析了传统比较测角仪、尼康0.5"比较测角仪、比较测角仪数字化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经过改造后的比较测角仪数字化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能够在1%以内,与传统的比较测角仪相比,降低了测量误差,与尼康0.5"比较测角仪相比,测量误差相当;同时提高了测量效率。改造后的比较测角仪在光学加工企业的使用中,大大降低了人眼的疲劳程度,方便了测量人员的操作,加快了检测零件的速度,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加工效率,另外也便于企业对新员工进行培训。

杨玉芬[9](2011)在《基于模糊数学的机械零件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研究》文中指出机械零件的表面结构与其使用性能密切相关,是评定机械零件加工表面质量的重要指标,尤其随着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向精密化和微型化方向的发展,对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的识别以及评定的研究越来越为工程技术界所重视,并成为当今前沿的研究课题。世界各国为了使其机械产品的质量处于领先水平,对表而结构的几何特征都在进行着更广泛深入的研究。机械零件的加工表面是由一系列不同间距和高度的峰和谷组成的不规则几何形状叠加在一起的复杂表而结构,其几何特征由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波纹度共同构成。山于两者均存在于同一形体上,其表面功能各不相同,两者所形成的工艺因素也各不相同,为了研究和分析表面的加工工艺以及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分别测量和评定表面粗糙度和表而波纹度。然而表而粗糙度与表面波纹度二者具有交融成分,几何参数分界线之间存在模糊性;表而结构几何特征各评定参数在描述表面结构几何形状特性时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程度都具有模糊性;单参数在表征表面不同性能方而有其独特的优点,三维表面结构信息更能反映加工表面的实际特征,即单参数与三维综合参数二者在表征加工表面的性能时都是不可缺少的,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具有模糊性的。目前,如何将存在于同-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与表面波纹度的融合成分截然分离以分别对其进行评定;在众多参数中如何选用评定参数能够最准确、最完美地表征实际轮廓表面的几何特征(包括高度、间距及形状);三维综合参数中包含了哪些单参数的信息,如何从综合参数中获得单参数信息,或者已知单参数的信息,如何获取三维综合参数信息,以实现三维综合参数信息和单参数信息的相互转换等,对于这些具有模糊性的问题只有定性分析而无定量分析。若对这些模糊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用传统的数理统计的数学方法已经远不能满足要求。针对于此,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的方法——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分析研究表面结构几何特征。主要研究内容有:1.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直接从实际表面定量分离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波纹度,测得符合评定质量的实际的参数值;并对表面粗糙度与表面波纹度的相关程度做定量分析。2.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分别对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的幅度参数、间距参数及形状参数等评定参数进行模糊综合评定;定量分析各评定参数在表征表面结构的表面特征和使用性能时所提供的有用信息以及参数之间的相关程度,明确各评定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和使用特性3.提出一种全新的加权法——模糊聚类分析加权法,对所测得的粗糙度参数值进行加权,所加权重经过模糊综合评判后成功地实现了三维综合参数信息和单参数信息的相互转换。对已建立的模糊综合评判和模糊聚类分析模式采用C#.NET语言成功地编制了软件程序。经实验证明取得了满意的结果。4.采用光纤式光散射法测量表面粗糙度,提出了一种准直型光纤传感器。该测量系统几乎可以不受测头到被测表而距离变化和环境光线的影响,特别是基本消除了光源光强波动对输出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取得的结果也完全符合P.Beckmann等专家的光散射理论。本文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直接从实际表面对表面结构几何特征融合成分进行定量分离,对评定参数的单参数相关程度以及单参数与三维综合参数相关性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完全打破了传统方法,解决了传统的数理统计学所不能解决的模糊性问题。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计量领域,对其它科学领域均具有普遍意义,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所编制的软件程序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蔡旭平,李英,全贻智[10](2010)在《量具量仪的划分及命名探讨》文中指出

二、光切显微镜数显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切显微镜数显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光切显微镜的实践教学项目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1 光切显微镜教学功能分析
    1.2《质检员综合实训》课程的意义
2 主要应对策略
    2.1 仪器改进
    2.2 实训项目开发
        2.2.1 尺寸测量
        2.2.2 径向圆跳动误差测量
        2.2.3 平面度误差测量
        2.2.4 垂直度误差测量
3 实践教学应用
4 结语

(2)冻玉米籽粒物理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玉米籽粒物理力学特性的国内研究现状
        1.2.2 玉米籽粒物理力学特性的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冻玉米籽粒物理特性参数的测定
    2.1 冻玉米籽粒的外形及分类
    2.2 冻玉米籽粒含水率的测定
        2.2.1 试验设备
        2.2.2 试验步骤
        2.2.3 试验结果
    2.3 冻玉米籽粒密度的测定
        2.3.1 测试方法与步骤
        2.3.2 试验结果
    2.4 冻玉米籽粒质心的确定
        2.4.1 冻玉米籽粒外部轮廓提取及拟合
        2.4.2 籽粒三维建模及分割
        2.4.3 冻玉米籽粒模型密度设定与质心标记
    2.5 冻玉米籽粒千粒重的测定
    2.6 本章小结
3 冻玉米籽粒力学特性参数的测定
    3.1 冻玉米籽粒静摩擦因数的测定
        3.1.1 试验原理
        3.1.2 自制试验台
        3.1.3 试验结果
    3.2 冻玉米籽粒堆积角的测定
        3.2.1 测试方法与步骤
        3.2.2 试验结果
    3.3 冻玉米籽粒弹性模量的测定
        3.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3.2 试验方法
        3.3.3 试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冻玉米籽粒碰撞恢复系数的测定
    4.1 碰撞恢复系数的定义
        4.1.1 碰撞恢复系数的分类
        4.1.2 两物体单点碰撞的恢复系数
    4.2 基于颗粒形变的碰撞恢复系数计算模型
        4.2.1 颗粒与壁面碰撞恢复系数
        4.2.2 颗粒间碰撞恢复系数
    4.3 碰撞恢复系数测试平台
        4.3.1 颗粒与壁面碰撞恢复系数测试平台
        4.3.2 颗粒间碰撞恢复系数测试平台
        4.3.3 数据处理方法
    4.4 不同因素对冻玉米籽粒与镀锌板间碰撞恢复系数的影响
    4.5 不同因素对冻玉米籽粒间碰撞恢复系数的影响
    4.6 讨论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不规则型面表面粗糙度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4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安排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论文内容安排
        1.3.3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表面粗糙度检测基本方法与标准
    2.1 表面粗糙度检测概述
        2.1.1 表面粗糙度
        2.1.2 与表面粗糙度有关的主要参数
        2.1.3 航空航天领域表面粗糙度检测的重要性
        2.1.4 表面粗糙度常用检测方法
    2.2 表面粗糙度检测相关标准
        2.2.1 国内标准
        2.2.2 国际标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表面粗糙度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3.1 不规则型面表面粗糙度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3.2 测量位置控制单元设计
        3.2.1 特殊夹具设计
        3.2.2 移动装置设计
        3.2.3 倾斜装置设计
    3.3 驱动系统选型与设计
        3.3.1 测针的选型
        3.3.2 传感器的选型
        3.3.3 直线进给装置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规则型面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
    4.1 参数确定
        4.1.1 取样长度的确定
        4.1.2 评定长度的确定
        4.1.3 轮廓滤波截止波长λc的确定
    4.2 滤波及特征参数计算
        4.2.1 滤波方法的选用
        4.2.2 特征参数计算
    4.3 测量结果判定准则的选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规则型面表面粗糙度检测实验
    5.1 三级盘均匀性实验
        5.1.1 实验方法
        5.1.2 实验数据
        5.1.3 实验结果分析
    5.2 检测系统重复性实验
        5.2.1 实验方法
        5.2.2 实验数据
        5.2.3 实验结果分析
    5.3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
        5.3.1 实验方法
        5.3.2 实验数据
        5.3.3 实验结果分析
    5.4 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分析
        5.4.1 数学模型建立
        5.4.2 要素及相关性分析
        5.4.3 不确定度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天名精内酯酮在小麦全蚀病菌内亚细胞定位及对菌体细胞凋亡的诱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1.1.1 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1.2 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1.3 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
    1.2 天名精内酯酮研究概况
        1.2.1 天名精内酯酮医用活性
        1.2.2 天名精内酯酮农用活性
    1.3 亚细胞定位研究方法
        1.3.1 荧光示踪法亚细胞定位
        1.3.2 免疫荧光法亚细胞定位
        1.3.3 免疫胶体金法亚细胞定位
    1.4 问题的提出与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天名精内酯酮荧光示踪法亚细胞定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天名精内酯酮荧光标记物的合成
        2.2.2 TTY荧光光谱测定
        2.2.3 TTY抑菌活性测定
        2.2.4 TTY浓度与荧光强度关系的测定
        2.2.5 不同光照强度对TTY荧光强度的影响
        2.2.6 TTY及线粒体探针吸收动力学曲线测定
        2.2.7 TTY洗脱曲线测定
        2.2.8 TTY在小麦全蚀病菌菌丝内稳定性测定
        2.2.9 TTY在小麦全蚀病菌内亚细胞定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天名精内酯酮免疫荧光法亚细胞定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人工抗原鉴定
        3.2.2 多克隆抗体效价测定
        3.2.3 免疫荧光法亚细胞定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天名精内酯酮免疫金法亚细胞定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BALB/c小鼠免疫及血清效价测定
        4.2.2 细胞融合与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4.2.3 亚克隆
        4.2.4 腹水制备
        4.2.5 单克隆抗体蛋白浓度测定
        4.2.6 单克隆抗体效价及对天名精内酯酮敏感性测定
        4.2.7 单克隆抗体交叉抑制率测定
        4.2.8 免疫胶体金法亚细胞定位
    4.3 讨论
        4.3.1 细胞融合前要进行SP2/0骨髓瘤细胞的筛选
        4.3.2 F2B4特异性较强
        4.3.3 包埋后染色更适合于亚细胞定位研究
        4.3.4 选择适宜的封闭剂可以减少非特异性的标记
    4.4 小结
第五章 天名精内酯酮诱导的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对细胞内ROS影响
        5.2.2 对线粒体膜电位影响
        5.2.3 对线粒体内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5.2.4 对线粒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
        5.2.5 天名精内酯酮与L-半胱氨酸、GSH加成反应
        5.2.6 对小麦全蚀病菌细胞凋亡的诱导
    5.3 讨论
        5.3.1 对靶标菌线粒体抗氧化系统的抑制可能是天名精内酯酮抑菌机制之一
        5.3.2 Melacaspase1在真菌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5.4 小结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天名精内酯酮靶标位于线粒体
        6.1.2 线粒体复合酶III可能是天名精内酯酮重要作用靶标
        6.1.3 GR可能是天名精内酯酮作用靶标之一
        6.1.4 天名精内酯酮抑菌作用机理推测
    6.2 结论
    6.3 本研究创新点
    6.4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作者简介

(5)关于温度对长度计量检定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关于长度计量检定
    2.1 长度计量工具
    2.2 长度计量基准
    2.3 长度计量误差
3 关于温度对长度计量的影响
    3.1 温度与长度的关系
    3.2 温度对长度计量的影响
    3.3 如何减小温度对长度计量的影响
4 结语

(8)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的数字化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数字化测量的概述
        1.2.1 目视仪器仪表数字化改造的发展概述
        1.2.2 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数字化改造的发展概述
        1.2.3 分划板识别概述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的原理
    2.1 自准直法测量楔形平板玻璃的原理
    2.2 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的构造原理
    2.3 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的测量方法
    2.4 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的改造要求
    2.5 本章小结
3 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的数字化测量系统
    3.1 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的光电成像系统
        3.1.1 CCD摄像机的选取
        3.1.2 摄像机镜头的选取
        3.1.3 图像采集卡的选取
    3.2 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数字化测量系统的机械连接机构
    3.3 本章小结
4 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分划板图像的自动判读
    4.1 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分划板图像的预处理
        4.1.1 分划板的灰度校正
        4.1.2 分划板的空间滤波
        4.1.3 分划板的图像分割
    4.2 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分划板反射像偏移量的自动判读
        4.2.1 分划板反射像的长直线偏移量的自动判读
        4.2.2 分划板反射像的数字偏移量的自动判读
    4.3 CCD摄像机像素当量的标定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与结果
    5.1 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光电成像系统的装调
    5.2 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的数字化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
        5.2.1 改造前的1'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的测量误差分析
        5.2.2 1'比较测角仪数字化测量系统测量楔形平板玻璃
        5.2.3 1'比较测角仪数字化测量系统测量其它零件
    5.3 其它应用——光学定心磨边机的视频化改造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7 研究生期间所做的其它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机械结构图纸

(9)基于模糊数学的机械零件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亟待解决的问题
        1.2.3 本课题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1.3.2 表面波纹度的研究
        1.3.3 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波纹度分离的研究
        1.3.4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评定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1.3.5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研究综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小结
第2章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的隶属函数
    2.1 引言
    2.2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的相关性
        2.2.1 表面粗糙度
        2.2.2 表面波纹度
        2.2.3 表面粗糙度与波纹度的相关性
    2.3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的分离提取
    2.4 基于隶属函数的表面结构几何特征
        2.4.1 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构造策略
        2.4.2 表面粗糙度和波纹度相关性的隶属函数
        2.4.3 不同材料表面的粗糙度、波纹度的隶属函数
        2.4.4 不同加工工艺表面的粗糙度、波纹度的隶属函数
        2.4.5 表面粗糙度与表面波纹度的相关程度的定量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评定参数的相关性
    3.1 引言
    3.2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评定参数
        3.2.1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的表征
        3.2.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相关性及其选择
        3.2.3 表面波纹度评定参数的相关性及其选择
    3.3 基于模糊数学的表面结构几何特征评定参数相关性
        3.3.1 模糊综合评判的意义
        3.3.2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评定参数相关性的模糊数学模式
        3.3.3 表面粗糙度几何特征评定参数的相关程度的定量分析
        3.3.4 表面波纹度几何特征评定参数的相关程度的定量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表面粗糙度三维综合参数的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光纤式光散射法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
        4.2.1 表面结构三维几何特征的测量方法
        4.2.2 面积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4.2.3 光散射理论
        4.2.4 光纤在表面粗糙度测量中的应用
        4.2.5 光纤式光散射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4.3 表面粗糙度三维综合参数的模糊综合评判
        4.3.1 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式
        4.3.2 模糊综合评判与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性分析
    4.4 表面粗糙度三维评定参数
        4.4.1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
        4.4.2 表面粗糙度主要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4.4.3 表面粗糙度单参数和综合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4.5 光纤式散射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模糊综合评判
        4.5.1 光纤式散射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模糊分析
        4.5.2 光纤式散射法测量的实验采样
        4.5.3 光纤式光散射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模糊综合评判
        4.5.4 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的试验研究
    5.1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的隶属函数实验研究
        5.1.1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相关性的隶属函数
        5.1.2 不同材料表而几何特征的隶属函数
        5.1.3 不同加工工艺表面几何特征的隶属函数
        5.1.4 结论
    5.2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评定参数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5.2.1 表面粗糙度几何特征评定参数的相关程度的定量分析
        5.2.2 表面波纹度几何特征评定参数的相关程度的定量分析
        5.2.3 结论
    5.3 表面粗糙度三维综合参数的特性分析实验研究
        5.3.1 光纤式光散射法测量实验装置
        5.3.2 光纤式散射法测量表面粗糙度三维综合参数
        5.3.3 结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主要结论
    6.2 研究工作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的隶属函数
    第三章 表面结构几何特征评定参数的相关性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三维综合参数的特性分析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三维综合参数的特性分析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科研成果

(10)量具量仪的划分及命名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量具
3 量仪

四、光切显微镜数显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光切显微镜的实践教学项目开发[J]. 李桂玲. 云南化工, 2021(07)
  • [2]冻玉米籽粒物理力学特性研究[D]. 吴宝鑫.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3]不规则型面表面粗糙度检测技术研究[D]. 李高之.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4]天名精内酯酮在小麦全蚀病菌内亚细胞定位及对菌体细胞凋亡的诱导[D]. 王兰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2)
  • [5]关于温度对长度计量检定的影响分析[J]. 陈谊丽. 信息记录材料, 2018(03)
  • [6]机械产品检验工培训体系建设[J]. 吴呼玲. 内燃机与配件, 2016(11)
  • [7]传统计量光学仪器的拓展应用[J]. 张金红. 中国计量, 2015(03)
  • [8]光学自准直比较测角仪的数字化测量技术研究[D]. 赵莹.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6)
  • [9]基于模糊数学的机械零件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研究[D]. 杨玉芬. 太原理工大学, 2011(08)
  • [10]量具量仪的划分及命名探讨[J]. 蔡旭平,李英,全贻智. 工具技术, 2010(06)

标签:;  ;  ;  ;  

光切片显微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