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饲料自动添加油脂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孙欣[1](2021)在《高明作:多元化一定是水到渠成》文中提出写在前面的话创业近20年,完成从传统贸易行业到高端装备制造,再到生态农牧行业的多次跨越,即便是与当下互联网创业明星相比,青岛宝博集团董事长、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明作的创业经历也丝毫不逊色。20世纪90年代中期,刚刚大学毕业的高明作被分配到?
张漫漫[2](2020)在《食物垃圾水解液协同藻基生物炭促进杜氏藻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积累的研究》文中认为将食物废弃物转化为增值产品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食物垃圾管理问题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方法。微藻因其可利用边际资源进行可持续生长,已被作为研究工业生产和生物医学应用相关代谢物的细胞工厂。从微藻生物质中提取的脂类、脂肪酸、色素和多糖等多种增值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供应、生物柴油、水产饲料等行业。因此,利用食物垃圾作为微藻养殖生物过程的潜在原料,是一种双赢战略,既可以减轻全球环境负担,又能够实现从废物到财富的价值转化。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藻基生物炭应用于微藻废弃培养基的净化吸附及循环再利用;建立食物垃圾(主食类)水解体系,探讨盐生杜氏藻以食物垃圾水解液作为唯一营养源的可行性;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水解液浓度和LED光源)制定杜氏藻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积累的两阶段培养策略;在发酵罐中扩大杜氏藻培养规模并分析经济可行性;最后本文也基于研究结果进行了研究扩展。主要结论如下:(1)藻基生物炭适用于改善废弃培养基的处理,可提高其再生利用效率。并且3%浓度生物炭对废弃培养基的吸附效果综合最优,既可吸附水体中的藻屑,又对水体盐度影响较小。(2)生物炭处理后的废弃培养基可再循环用于杜氏藻培养。通过综合微藻生长效果和生物炭用量,3%浓度生物炭处理过的废弃培养基最适于杜氏藻的培养。(3)生物炭处理后的废弃培养基可再循环用于食物垃圾的水解。由于添加不同水源介质对食物垃圾的水解效果影响较小,因此3%浓度生物炭处理过的废弃培养基完全可以代替其他水源。(4)食物垃圾水解液营养丰富适宜作为杜氏藻的唯一营养源。结果表明与传统培养基相比,水解液中碳水化合物的有效回收率为82.7%,磷和氮回收率分别为4.5 mg g-1和3.5 mg g-1,含有支持微藻生长的有效营养物质;且与纯化碳源相比,水解液协同生物炭处理组的藻类生物量(3.1 g L-1)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5)水解液浓度对杜氏藻的生物量积累存在明显差异,但对类胡萝卜素合成影响较小。促进其生长的最佳富糖水解物浓度为10 g L-1,其低光处理至12天的生物量(2.93 g L-1)和生物量生产率(0.22 g L-1d-1)相对最高;但是不同浓度水解液处理组中,微藻PDS变化趋势相似,表明其引发的糖酵解率相似。(6)蓝光对生物量积累具有潜在刺激作用,其效果优于白光和红光。且在蓝光和水解液浓度10的处理组获得最高生物量及生产率(分别为3.7 g L-1和0.3 g L-1d-1)。(7)通过对水解液浓度和LDE光源优化,制定出两阶段策略。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使用低蓝光可以促进杜氏藻生物量的积累,第二阶段中使用高蓝光可以促进β-胡萝卜素积累,高红光则促进合成叶黄素。(8)将两阶段培养策略用于发酵罐中规模化扩培,显着缩短生长周期。最大生物量约为4.1 g L-1,与传统实验室摇瓶培养相比,其指数期缩短至8天,节约了4天。蓝光处理时β-胡萝卜素生产率可达11.5 mg L-1d-1,与此同时,红光处理时叶黄素产率可达8.5 mg L-1d-1。(9)对食物垃圾水解液协同藻基生物炭促进杜氏藻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积累,进行了简单的经济成本分析,结果表明合成12 g的β-胡萝卜素和9 g的叶黄素只需要2.73 kg生物炭和150 g食物垃圾。(10)通过改变微藻种类和食物垃圾来源进行扩展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食物垃圾可作为微藻营养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小球藻可利用食物垃圾(面包),在半连续发酵体系下高效生产脂质和叶黄素。综上所述,本研究将食物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微藻高价值产物生产相结合,通过参数优化提高了杜氏藻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从而贯彻对废弃物的管理达到减量、减害、营养循环的处理目标。这些发现既为杜氏藻利用该策略商业化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也为解决全球废弃物结合微藻生物炼制提供了新思路。
张磊[3](2019)在《餐厨垃圾处理工程设计及调试运行研究》文中指出餐厨垃圾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一种食物垃圾,其特点是含水量高、有机质含量高、含盐量高,若不妥善处理,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国外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厌氧发酵、堆肥等,其中厌氧发酵以其技术成熟可靠、无害化彻底、资源化程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是未来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此外,我国的餐厨垃圾的组成与特性与国外有很大差异,因此对餐厨垃圾的预处理也十分重要。本文以石家庄市为例,对石家庄市餐厨垃圾的组成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餐厨垃圾样品分别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了厌氧发酵处理餐厨垃圾的效果,选定了高温湿解作为餐厨垃圾的预处理方式。通过预测每天市区产生的垃圾量,确定了餐厨垃圾处理厂规模为300t·d-1。在确定了主要处理工艺和处理规模后,本文对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了设计。工艺路线选用“垃圾收运—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渣堆肥—沼气发电”。预处理系统选用“分拣—高温湿解—两级压榨—离心提油”的工艺路线,能实现对餐厨垃圾的除杂、破碎、提油的作用;经预处理后的餐厨垃圾进入厌氧发酵系统,经选型分析和工艺计算,最终选定厌氧反应器形式为CSTR式反应器,容积负荷为3.6kgTS·(m3·d)-1,经计算罐容需10410m3,实际选取单罐容积5300m3的发酵罐2座,满负荷下总水力停留时间为29.4天;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经过脱硫处理后进入发电机发电;经厌氧发酵后的发酵液进行固液分离,沼渣进入堆肥系统,沼液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对各单元处理过程中物料平衡进行计算,并为主要处理单元进行设备选型。经处理后的餐厨垃圾转化为燃气、电能、有机肥等资源化产品,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实现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本设计的核心单元为预处理和厌氧发酵,其调试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对预处理和厌氧发酵系统的调试过程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设备调试、带料调试及污泥接种的过程,通过调试使系统的运行达到设计指标,并对调试过程中的参数控制进行了分析。餐厨垃圾处理厂经调试后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之后,收运量逐渐趋于平稳,并已达到设计值的91.4%,平均单位产气量达到了85.74m3·t-1,提油率平均在5%以上,产出较为稳定。经过对进料量和单位产气量变化关系的分析,可以得知厌氧系统的处理效率与进料量是否稳定息息相关。本设计规模为处理餐厨垃圾300t·d-1,占地面积约80亩,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总投资概算为2.088208亿元。通过对该厂的生产成本、收入估算、盈利能力、敏感性以及盈亏平衡等的分析可知,该厂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设计研究可对其他城市餐厨垃圾处理厂的设计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张小刚[4](2017)在《饲料液体组分添加设备改造设计》文中认为在流量计计量式饲料液体组分添加设备的基础上,改造设计称量计量式饲料液体组分添加设备。该文首先阐述了其研发过程,通过加大设备功率,重新设计了进油过滤系统和称量系统,对设计中用到的关键尺寸进行了计算分析;然后在说明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试验过程及结论;最后对该设备的先进性进行了总结。
况杰华[5](2015)在《基于SolidWorks设计饲料称重式液体添加设备的研究》文中认为中国饲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历3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饲料工业的主体地位,从1991年我国饲料总产量3570万吨到2011年的饲料总产量18063万吨,产值达到6348亿元,而饲料生产企业由1.5万多家缩减到1万家左右,并购甚至破产逐渐减少饲料企业,可见饲料行业竞争逐步日趋激烈,“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会在饲料行业出现,要想在社会发展中生存,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即巩固基础,发掘创新,本文本着对企业追求利润,结合饲料行业法律法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集成创新开发一套称重式液体添加设备,提高饲料料肉比的同时,饲料品质和经济效益也相应得到提升,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本文根据饲料行业相关法规,查阅文献了解随着季节性变化,饲料含水率可控制在12.5%左右,而一般的饲料含水率在9.7%,所以水分有2%3%的研究空间,加上水的种类与特性及饲料资源的利用率,水可分为游离水和结合水,结合生物技术、营养科学及饲料加工技术领域等知识研究了设计水添加设备工艺流程,集成开发了部件和单机设备之间的配合,使得整套设备符合企业生产要求,设计思路如下:1、调研市场与结合饲料企业需求,设计称重式水添加设备工艺流程;2、根据加水要求设计计算每批加水量的容积,满足最大自动加水称重的要求;3、分析流阻,计算管路和喷嘴所需压力对泵进行选型设计;4、设计管路自动泄压系统,保证管路受阻时管路安全和保护电机;本论文在设计完成后借助三维软件SolidWorks绘制设计安装,避免只有生产部件与单机才能发现设备的缺陷,提高设计效率,减少开发设计设备的时间,同时也节省单位成本,称重式水添加设备的应用得到广大饲料企业的好评,提高饲料行业获利率。
李松云[6](2009)在《大型虾蟹饲料厂工艺设计探讨》文中提出在水产饲料加工成套工程工艺设计中,加工工艺和设备是保证饲料品质的重要条件。只有在性能可靠的加工设备和科学的工艺流程下,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水产饲料。因此,研究探讨合理的加工工艺和设备选型,明确其发展方向,对我国饲料工业上质量、上水平、上规模很有必要。同时也对我国饲料加工工艺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浙江粤海工程为例,探讨大型虾蟹饲料厂工艺设计,在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和设备平面布置中的合理应用。本设计是为满足年产十万吨高档水产颗粒饲料的需要,以国家相关标准为依据,本着工艺设计完善,设备性能可靠,操作维修方便,安装布置合理为目的,经过多次优化设计而形成技术先进投资规模合理的设计方案。本设计最显着的特点是:因考虑在该地区的气候的因素,主车间采用混凝土结构,该模式结构紧凑,保暖、低噪音;工艺合理实用,设备选型均为国内先进产品,总体能耗低,保证高质量的饲料,高产量低费用的成本;中央控制室的操作人员视野开阔,能随时看到制粒、配料系统的生产情况;设备选型统一,保证配件的通用性,配件备用量小;机械化程度高,人工少,使用方便,节约成本;多考虑车间的粉尘和噪声处理,净化生产环境,保证车间卫生和工人的身心健康;充分考虑设备操作维修空间和操作安全。
梁勇[7](2008)在《制粒自动控制系统的工厂应用及发展》文中指出饲料的制粒,本身是有一定技术复杂性的过程,因而影响制粒机生产效率的可变因素很多,如原料、粉碎细度、配方、工艺配置、蒸汽、制粒设备性能和操作熟练程度等等。一套好的制粒自动控制系统,第一,可以最大地克服人为因素带来的操作不稳定性,尽可
王兴国[8](2007)在《粮油加工高新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研发》文中提出最近,国家粮食局分别提出了《粮食行业十一·五"高新实用技术推广意见》和《我国粮油中长期(到2020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一大批粮油加工高新实用技术将在我国粮油工业中陆续得到推广应用。现将今后要推广的这些粮油加工高新实用技术及未来粮油科技的研发重点分述如下。
王瑞元[9](2006)在《我国粮油高新实用技术的推广内容和粮油科技发展的重点》文中提出
王瑞元[10](2006)在《我国粮油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
二、饲料自动添加油脂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饲料自动添加油脂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高明作:多元化一定是水到渠成(论文提纲范文)
写在前面的话 |
做专一件事,就能发现无数商机 |
应用创新是中小智能制造企业的机会 |
“小步快走”平衡持续创新与企业生产 |
(2)食物垃圾水解液协同藻基生物炭促进杜氏藻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积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食物垃圾概述 |
1.1.1 食物垃圾处理策略 |
1.1.2 食物垃圾组分构成 |
1.2 微藻概述 |
1.2.1 微藻特点 |
1.2.2 微藻培养方式 |
1.2.3 微藻高价值产物类胡萝卜素 |
1.3 藻基生物炭研究现状 |
1.4 微藻利用食物垃圾进行生物转化的可行性 |
1.5 本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6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藻基生物炭在微藻废弃培养基中的研究 |
前言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藻种 |
2.1.2 实验仪器 |
2.1.3 主要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杜氏藻培养方法 |
2.2.2 藻基生物炭对废弃培养基吸收效果的测定 |
2.2.3 杜氏藻生长阶段各指标测定 |
2.2.4 数据处理软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不同浓度藻基生物炭处理前后的理化特性 |
2.3.2 不同浓度藻基生物炭对杜氏藻生长特性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食物垃圾水解体系的建立及微藻初步培养 |
前言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仪器 |
3.1.3 主要实验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食物垃圾酶解 |
3.2.2 葡萄糖浓度测定 |
3.2.3 食物垃圾组分测定 |
3.2.4 微藻培养 |
3.2.5 数据处理(软件)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添加不同水源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3.3.2 食物垃圾和水解产物的成分分析 |
3.3.3 水解液协同藻基生物炭作为营养源对杜氏藻生长特性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杜氏藻两阶段培养的参数优化 |
前言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仪器 |
4.1.3 主要实验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微藻培养 |
4.2.2 微藻生长参数测定 |
4.2.3 微藻活性氧(ROS)测定 |
4.2.4 实时定量PCR检测 |
4.2.5 数据处理(软件)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水解液浓度对杜氏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4.3.2 水解液浓度对微藻类胡萝卜素合成机制和ROS水平的影响 |
4.3.3 不同光源LED波长对杜氏藻生长和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探讨两阶段策略在发酵罐中规模培养的应用 |
引言 |
5.1 实验材料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仪器 |
5.1.3 主要实验试剂 |
5.2 实验方法 |
5.2.1 微藻培养 |
5.2.2 微藻生长参数测定 |
5.2.3 数据处理(软件)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微藻批式发酵扩大培养及经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扩展:小球藻利用食物垃圾生产脂质和叶黄素 |
前言 |
6.1 实验材料 |
6.1.1 实验材料 |
6.1.2 实验仪器 |
6.1.3 主要实验试剂 |
6.2 实验方法 |
6.2.1 食物垃圾酶解及成分测定 |
6.2.2 微藻培养方法 |
6.2.3 小球藻生长阶段各指标测定 |
6.2.4 数据处理软件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食物垃圾水解液的成分分析及评价 |
6.3.2 食物垃圾水解液对小球藻生长及高价值化合物的影响 |
6.3.3 小球藻利用食物垃圾水解液在半连续发酵体系下增值产物的积累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3)餐厨垃圾处理工程设计及调试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基础资料 |
1.1.1 餐厨垃圾的特点及危害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石家庄市餐厨垃圾现状 |
1.4 石家庄市餐厨垃圾成分分析 |
1.5 研究内容 |
第2章 工艺方案选择及确定 |
2.1 主要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简介 |
2.1.1 概述 |
2.1.2 填埋处理技术 |
2.1.3 焚烧处理技术 |
2.1.4 厌氧发酵处理技术 |
2.1.5 饲料和堆肥技术 |
2.2 餐厨垃圾处理工艺确定 |
2.2.1 主线工艺确定 |
2.2.2 预处理工艺确定 |
2.3 规模的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餐厨垃圾处理厂设计 |
3.1 餐厨垃圾收运系统方案 |
3.1.1 收运系统规模的确定 |
3.1.2 收运系统的组成 |
3.2 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工艺设计 |
3.2.1 工艺设计基本条件 |
3.2.2 工艺流程 |
3.2.3 餐厨垃圾处理主体工艺描述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艺调试 |
4.1 设备调试 |
4.2 预处理工艺调试 |
4.2.1 湿解罐运行 |
4.2.2 湿解罐调试参数分析 |
4.3 厌氧工艺调试 |
4.3.1 调试前注意事项 |
4.3.2 厌氧罐污泥接种调试 |
4.3.3 厌氧系统调试参数分析 |
4.4 运行情况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投资估算及经济分析 |
5.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5.2 财务评价 |
5.2.1 编制依据 |
5.2.2 生产规模及计算期 |
5.2.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5.2.4 生产成本 |
5.2.5 财务分析与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饲料液体组分添加设备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总体方案设计及工作原理 |
1.1 总体方案设计 |
1.2 工作原理 |
2 主要工作部件设计 |
2.1 进油系统 |
2.2 称量系统 |
2.3 喷油系统 |
2.4 电气及自动化控制系统 |
2.5 支撑系统 |
3 试验 |
3.1 试验仪器及准备工作 |
3.2 性能测试 |
4 结论 |
(5)基于SolidWorks设计饲料称重式液体添加设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1.2.2 国外研究分析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称重式水添加设备工艺流程与工作原理 |
2.1 设计依据 |
2.2 设计方案 |
2.3 工艺工艺流程 |
2.4 工作原理 |
2.5 小结 |
第3章 工作介质的性质及流体力学理论 |
3.1 液体的特性 |
3.2 介质密度 |
3.3 工作介质的可压缩性 |
3.4 工作介质粘性 |
3.5 压强差 |
3.6 雷诺数 |
3.7 流体力学基础方程 |
3.8 小结 |
第4章 称重容积的设计计算 |
4.1 称重桶的设计计算 |
4.2 缓冲桶的设计计算 |
4.3 小结 |
第5章 管路设计 |
5.1 设计依据 |
5.2 管路的功能及要求 |
5.3 管路系统设计思路要求 |
5.3.1 管路的选型确定 |
5.3.2 阀的选型设计 |
5.3.3 喷嘴的选型 |
5.3.4 过滤器 |
5.3.5 管路压损计算 |
5.4 小结 |
第6章 泵的设计选型 |
6.1 泵的适用场合及分类 |
6.2 泵选型的确定条件 |
6.3 泵的类型确定 |
6.4 离心泵的功率计算 |
6.5 小结 |
第7章 称重式水添加设备试验研究 |
7.1 试验方案的目的 |
7.2 试验设备名称 |
7.3 企业样机试验方法和取样流程 |
7.4 企业样机试验测试结果意见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论文研究的结论 |
8.2 论文的创新点 |
8.3 论文的不足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大型虾蟹饲料厂工艺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 |
第一节 厂区路线设计 |
第二节 环保安全设计 |
第三章 工艺流程设计 |
第一节 工艺流程的确定 |
第二节 设备的选型 |
第三节 工艺流程设计中环保的应用 |
第四节 工艺流程的适应性 |
第四章 主车间设备布置 |
第一节 设备布置要点 |
第二节 各楼层主要设备布置 |
第三节 环保与劳保设施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全套图纸 |
(9)我国粮油高新实用技术的推广内容和粮油科技发展的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粮油高新实用技术的推广内容 |
1. 大米加工新工艺及设备 |
2. 面粉加工新工艺及新设备 |
3. 油脂加工工艺及设备 |
4. 玉米加工新设备、新工艺 |
5. 饲料生产新工艺、新设备 |
6. 谷物、油料皮壳的利用技术方面 |
7. 信息工程技术在粮油工业中的应用 |
二、我国到2020年粮油科技的发展重点 |
1. 粮食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
2. 植物油及植物蛋白开发利用技术 |
3. 杂粮开发技术 |
4. 粮油食品开发 |
5. 粮油食品添加剂开发 |
6. 粮油标准质量检测技术体系建设 |
7. 信息技术应用 |
(10)我国粮油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粮油工业的基本情况 |
1.1 大米加工业的基本情况 |
1.2 小麦粉加工业的基本情况 |
1.3 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的基本情况 |
2我国粮油高新实用技术的推广内容和粮油科技发展的重点 |
2.1 我国粮油高新实用技术的推广内容 |
2.1.1 在大米加工新工艺及设备方面 |
2.1.2 在面粉加工新工艺及新设备方面 |
2.1.3 在油脂加工工艺及设备方面 |
2.1.4 在玉米加工新设备、新工艺方面 |
2.1.5 在饲料生产新工艺、新设备方面 |
2.1.6 在谷物、油料皮壳的利用技术方面 |
2.1.7 信息工程技术在粮油工业中的应用 |
2.2 我国到2020年粮油科技的发展重点 |
2.2.1 在粮食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方面 |
2.2.2 在植物油及植物蛋白开发利用技术方面 |
2.2.3 在杂粮开发技术方面 |
2.2.4 在粮油食品开发方面 |
2.2.5 在粮油食品添加剂开发方面 |
2.2.6 在粮油标准质量检测技术体系建设方面 |
2.2.7 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 |
3 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向 |
3.1 企业的生产规模日趋大型化、规模化 |
3.2 企业将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迈进 |
3.3 粮油产品必须坚持朝着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方向发展 |
3.4 以发展粮油食品为重点的粮油深加工将进一步加快 |
3.5 杂粮杂豆和特种油脂的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引起重视 |
3.6 粮油加工的副产品综合利用将进一步发展 |
3.7 粮油工业企业的品牌意识将进一步增强 |
3.8 粮油工业企业的节能、环保将被高度重视 |
四、饲料自动添加油脂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明作:多元化一定是水到渠成[N]. 孙欣. 青岛日报, 2021
- [2]食物垃圾水解液协同藻基生物炭促进杜氏藻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积累的研究[D]. 张漫漫.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3]餐厨垃圾处理工程设计及调试运行研究[D]. 张磊.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4]饲料液体组分添加设备改造设计[J]. 张小刚. 农业工程, 2017(04)
- [5]基于SolidWorks设计饲料称重式液体添加设备的研究[D]. 况杰华. 江西农业大学, 2015(03)
- [6]大型虾蟹饲料厂工艺设计探讨[D]. 李松云. 江南大学, 2009(06)
- [7]制粒自动控制系统的工厂应用及发展[J]. 梁勇. 饲料工业, 2008(23)
- [8]粮油加工高新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研发[J]. 王兴国. 农产品加工, 2007(09)
- [9]我国粮油高新实用技术的推广内容和粮油科技发展的重点[J]. 王瑞元. 粮油加工, 2006(05)
- [10]我国粮油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王瑞元. 中国油脂,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