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馆网络防病毒系统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陈天文,高洪臻[1](2021)在《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要求及具体措施》文中认为文章基于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和网站,简述了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现状,阐述了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步骤,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保障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提供参考。
谢尚均[2](2021)在《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信图书馆被普遍的接受和应用,微信图书馆提供的各项信息服务离不开大数据的信息挖掘技术与整合技术,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通过网络技术能够被更加方便地搜集和更广泛、快速地传播,用户信息曝光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此外,大数据时代下侵犯用户隐私权益的特征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增加了微信图书馆保护用户隐私权益的难度。因此,微信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时需要采取一系列隐私权益保障手段,如何有效地对保障用户基本权益成为微信图书馆运行中的工作重点。本文以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相关理论基础,阐释了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内涵,剖析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特点,论述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了规避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通过对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模式和机制的论述,从法律政策、服务机构、用户素养和运行技术等四个维度揭示了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现存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法律政策保障、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用户素养和完善运行系统等维度提出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优化策略。
范艳君[3](2021)在《数字环境下美国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清单的三级规定和解读》文中认为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图书馆及其用户因数字化设备、网络、通信及其相关活动产生系列的用户隐私威胁,故美国图书馆和信息技术协会在图书馆协会隐私指南的指导下从普遍领域到特定领域制定了三级图书馆隐私清单,其领域覆盖一般领域,网络设备和服务之间的数据交换,电子书借贷和数字内容供应商,图书馆管理系统/综合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网站、OPAC和发现服务,公共访问计算机和网络,K-12的学校学生,以1、2、3不同的优先级别为图书馆隐私保护提供了实际可操作的步骤,指导图书馆从技术、资源、组织、政策等方面更好地保护图书馆用户隐私,以适应数字环境和数据经济的挑战。
颜昌茂[4](2020)在《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安全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图书馆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保障智慧图书馆的信息安全对读者隐私保护与改善用户智能体验起关键作用。通过对信息安全概念的全面解析,并结合我国智慧图书馆信息安全的现状,综合分析信息安全产生的原因,建议从加强信息安全宣传教育、改变信息存储策略、强化技术应用、重视信息安全管理等四个方面构建智慧图书馆信息安全体系。
王维秋,刘春丽,邱宇红,王雯霞[5](2020)在《智慧图书馆大数据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对应的业务运营模式也发生了重要改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如何保障大数据安全已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结合大数据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当前大数据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风险问题,分析了大数据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大数据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满芮[6](2020)在《基于生命周期的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与教育实践中,科学数据管护是主动、持续地贯穿数据生命周期的管理活动。科学、有效、合理的数据管护可以规范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保障科学数据的安全存储,提升数据的价值,实现数据的共享再利用,有助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海量的农业科学数据通常分散在各单位或者各科研团队中,数据资源在不同的科研团体之间难以得到共享;管理部门尚未形成有效的汇交机制,因此不同学科领域的农业科学数据难以汇交,数据之间的关联价值也难以得到挖掘利用。综上,迫切需要构建一种统一规范的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解决在生产、汇交、组织整合、安全存储、共享再利用等方面出现的数据管护问题。本研究以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为重要支撑,以农业科学数据的管护问题为导向,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数据政策质性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了解了当前科学数据管护的现状,梳理了科学数据管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科学数据管理过程中数据用户的需求,归纳了数据管理政策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在认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借鉴英国数据管理中心DCC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模型的提出为农业科学数据管护实践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应用指南。英国数据管理中心DCC模型的核心是面向科研活动的,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是面向科学数据的管理。基于DCC的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的流程包括了数据的创建汇交、评价选择、提交、保护、存储、利用与转化的数据全生命周期,流程模型细化至13个,并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前期包含解析国家政策、制定数据管护计划、对数据用户进行需求调查以及设计管护方案;中期包含数据的收集汇交、组织存储;后期包含数据的备份、分析利用、有机融合新的科学数据。流程模型基于生命周期侧重数据每个阶段的管理,大大丰富了农业科学数据的管护内容。本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学数据是动态的信息资源,每个数据管护的过程都是动态的,从而体现出了科学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的基本特征。基于生命周期的数据管护,需从原始数据到中间数据,再到最终研究结果的科研项目相契合。基于以上的研究,本文提出了由职责分工、农业科学数据汇交与管理、科研产出关联数据的汇交管理、数据的开放共享、保障机制以及数据安全共六个模块组成的中国农科院科学数据管护体系,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在中国农科院进行的实证研究中得以验证。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生命周期的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与英国数据管理中心DCC模型相比,流程更为细化,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职责更为清晰。应用了嵌入式理论,在管护模型中嵌入了科研项目、科研人员、数据管理平台等要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丰富了管护流程,覆盖了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的数据收集汇交、组织整合、安全存储、共享再利用的全过程,对农业科学数据的管护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李文乔[7](2020)在《移动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及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短视频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其市场规模呈现出空前繁荣的状态。近年来移动短视频特点展现出生产简单、门槛较低、符合人们快餐化的生活需求、内容更具个性化、创意性及社交属性强的特点。短视频社交平台的迅猛发展也对平台带来诸多挑战。移动短视频平台应以何种方式提升用户满意度,增加用户粘性,加快移动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扎根理论,通过文献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对移动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及服务模式进行研究。文本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介绍了移动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扎根理论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第三章利用扎根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对知识类移动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取原始资料,结果表明,个人信息需求、个人价值需求、个人情感需求、成本及准入条件、外部环境驱动是影响移动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的主要因素,并绘制其理论模型。第四章结合上一章的结论提出了三种移动短视频信息服务模式,分别为用户需求型信息服务模式、价值表现型信息服务模式、内容社区化信息服务模式,并进行模式的对比分析,利用快手、抖音、哔哩哔哩短视频平台进行三个模式的案例分析。第五章提出了四个移动短视频信息服务策略,分别为提升信息价值优化策略、加强网络监管优化策略、控制准入条件优化策略、高效用户运营优化策略,以上策略对于清朗的移动短视频空间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六章总结了研究结论,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展望。本文在理论层面上,运用扎根理论定性研究方法,提出移动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及信息服务新模式。在实践层面,通过具体案例研究移动短视频的信息服务模式,促进移动短视频平台发展。
刘奕[8](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9](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徐慧[10](2019)在《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校园网络的建设可以给校内师生以及管理者提供非常便捷的网络服务,但是校园网络也会经常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包括物理环境、计算机病毒、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威胁。这些不安全因素会对用户的数据造成丢失、损毁和修改等破坏行为,造成系统瘫痪、无法正常运行等恶劣的后果。因此,设计一套安全的校园网络建设方案,保障校园整体网络的稳定运行,满足教职工办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已成为当下校园网络建设最根本的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校园网络安全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保障校园网络安全的各种关键技术,从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以及管理层的角度对校园网络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出用户安全、网络平台、应用环境以及运维管理的校园网络安全需求。2、针对某技术学院的校园网络现状,总结了校园网络安全需求,设计了校园网络安全系统,阐述了该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其目标,并对各个层次的安全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3、最后选取了合适的网络安全设备,为该校园网络搭建了技术平台,通过VLAN划分、用户认证、防火墙技术及安全管理,实现了汇聚层数据的双机备份,并对该平台汇聚层的简化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总之,本文工作将为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的建设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二、图书馆网络防病毒系统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网络防病毒系统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要求及具体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
2 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现状 |
2.1 黑客入侵技术不断升级,更加难以追踪 |
2.2 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不断延伸,智能化技术不断更迭 |
3 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步骤 |
3.1 系统定级 |
3.2 备案 |
3.3 开展等级测评 |
3.4 系统安全建设 |
3.5 监督检查 |
4 公共图书馆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
4.1 技术方面 |
4.1.1 物理安全。 |
4.1.2 网络安全。 |
4.1.3 主机安全。 |
4.1.4 数据安全。 |
4.2 管理方面 |
4.2.1 安全管理制度。 |
4.2.2 安全管理部门。 |
4.2.3 人员安全管理。 |
4.2.4 系统运维管理。 |
5 结语 |
(2)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相关基础 |
第一节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基本概述 |
一、微信图书馆的内涵与特征 |
二、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的内涵与隐私泄露形式 |
三、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内涵与特征 |
第二节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一、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必要性 |
二、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可行性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模式与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模式 |
一、用户隐私信息合理使用模式 |
二、安全隔离模式 |
三、私密浏览模式 |
第二节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机制 |
一、管理机构监督机制 |
二、用户隐私管理机制 |
三、用户服务反馈机制 |
四、隐私权益保障评估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现存问题 |
第一节 基于法律政策的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现存问题 |
一、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法律内容不完善 |
二、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政策的缺失 |
第二节 基于服务机构的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现存问题 |
一、微信图书馆管理制度不健全 |
二、微信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理念缺失 |
三、微信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素养薄弱 |
第三节 基于用户素养的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现存问题 |
一、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意识的匮乏 |
二、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能力的不足 |
第四节 基于运行技术的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现存问题 |
一、微信图书馆运行系统存在漏洞 |
二、微信图书馆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优化策略 |
第一节 基于微信图书馆法律政策强化的用户隐私权益保障优化策略 |
一、完善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 |
二、制定微信图书馆隐私权益保障政策 |
三、健全微信图书馆隐私权益保障体系 |
第二节 基于微信图书馆服务体系完善的用户隐私权益保障优化策略 |
一、制定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服务章程 |
二、强化微信图书馆服务职业道德观 |
三、提高微信图书馆内部人员素养 |
四、完善微信图书馆内部的隐私保护制度 |
第三节 基于微信图书馆用户素养提升的隐私权益保障优化策略 |
一、强化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意识 |
二、提高微信图书馆用户保护隐私的能力 |
三、提高微信图书馆用户的维权素质 |
第四节 基于微信图书馆运行系统完善的用户隐私权益保障优化策略 |
一、完善微信图书馆系统内部安全机制 |
二、强化微信图书馆系统外部风险防御能力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数字环境下美国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清单的三级规定和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经济引发图书馆用户隐私威胁 |
2 图书馆隐私保护清单一般领域的规定[8]与解读 |
2.1 优先级1的基本规定 |
2.2 优先级2的较高规定 |
2.3 优先级3的最高规定 |
3 图书馆隐私清单特定领域的规定与解读 |
3.1 网络设备和服务之间数据交换的隐私清单[10] |
3.1.1 基本安全防范和身份验证 |
3.1.2 物理、通信与应用安全 |
3.1.3 安全密钥和使用协议 |
3.2 电子书借阅和数字内容供应商的隐私清单[11] |
3.2.1 优先级1的基本规定 |
3.2.2 优先级2的较高规定 |
3.2.3 优先级3的最高规定 |
3.3 图书馆管理系统/综合图书馆系统的隐私清单[12] |
3.3.1 明确LMS用户隐私的基本范围和程序 |
3.3.2 限制使用的范围 |
3.3.3 加密与安全 |
3.4 图书馆网站、OPAC和发现服务的隐私清单[13] |
3.4.1 充分考虑用户权利的基本政策与培训 |
3.4.2 安全防护的程序和技术 |
3.4.3 多层加密机制确保隐私安全 |
3.5 公共访问计算机和网络的隐私清单[14] |
3.5.1 公共网络的隐私告知和培训 |
3.5.2 防病毒软件、数据匿名与安全审核 |
3.5.3 加强网络安全性能 |
3.6 K-12学生的隐私清单[15] |
3.6.1 保护学生隐私的基本程序和操作 |
3.6.2 构建多方保护学生隐私的环境 |
3.6.3 学生隐私深度嵌入 |
4 结语 |
(4)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安全的概念与智慧图书馆信息安全 |
(一)信息安全的概念 |
(二)智慧图书馆信息安全研究 |
二、国内智慧图书馆的信息安全现状 |
(一)读者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
(二)智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储存不当 |
(三)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技术漏洞 |
(四)智慧图书馆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
三、智慧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
四、智慧图书馆信息安全构建途径 |
(一)加强信息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读者安全意识 |
(二)采取不同策略,保障大数据存储安全[6] |
(三)加强技术应用,修补系统漏洞,提高智慧图书馆系统信息安全 |
1.坚持使用正版软件,规避版权风险 |
2.安装防病毒软件,保护系统安全 |
3.设置网络访问策略,保障信息安全 |
(1)身份认证。 |
(2)关闭不需要的服务和端口[8]。 |
(3)加密存储技术。 |
(4)数据灾备技术。 |
(4)落实信息安全法律,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
(5)智慧图书馆大数据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智慧图书馆大数据安全问题现状及风险 |
1.1 人员管理 |
1.1.1 图书馆各级别人员的访问权限监管不到位。 |
1.1.2 人员的素质问题。 |
1.1.3 信息安全培训较少。 |
1.1.4 忽略离馆人员数据信息安全的影响。 |
1.1.5 备份工作人员管理严重缺失。 |
1.1.6 读者个人信息及行为轨迹管理制度缺失。 |
1.2 硬件设施管理 |
1.2.1 图书馆固定存储设备管控不力,大数据存储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
1.2.2 图书馆对移动存储设备及网络传输文件缺乏管控。 |
1.2.3 图书馆云环境下数据存储的安全问题。 |
1.3 软件设施管理 |
1.3.1 网络环境安全风险。 |
1.3.2 系统漏洞及病毒软件的攻击风险。 |
1.3.3 大数据采集、存储、使用、销毁过程中的泄漏风险。 |
2 智慧图书馆大数据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2.1 图书馆领导层对数据信息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强 |
2.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一些管理员工素质偏低 |
2.3 缺少正版的防病毒管控软件 |
2.4 缺乏云环境下的行业标准 |
3 智慧图书馆大数据安全问题解决方案 |
3.1 加强人员管理 |
3.1.1 完善管理制度。 |
3.1.2 加强馆员培训及管理。 |
3.2 优化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 |
3.2.1 主机设备系统。 |
3.2.2 网络系统安全。 |
3.3 应用软件、图书馆集成应用管理系统数据安全管理 |
3.4 加强图书馆数据安全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
4 结语 |
(6)基于生命周期的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数据管护和应用现状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内容和创新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2.4 技术路线 |
1.2.5 研究创新点 |
1.3 论文框架结构 |
第二章 科学数据管护综述 |
2.1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及其内涵 |
2.1.1 数据及科学数据 |
2.1.2 科学数据的管护 |
2.1.3 科学数据生命周期 |
2.1.4 农业科学数据概念及特点 |
2.1.5 农业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管护 |
2.2 科学数据管理的政策与法规 |
2.2.1 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政策的发展 |
2.2.2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颁布及要求 |
2.2.3 我国科学数据的政策梳理 |
2.3 科研院所科学数据管护的实践 |
2.4 基于文献计量的科学数据管护研究综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
3.1 科学数据管护现状调查设计 |
3.1.1 调查对象选取 |
3.1.2 调查问卷设计 |
3.1.3 问卷回收情况及基本信息分析 |
3.2 数据管护政策法规方面的分析 |
3.2.1 科学数据所有权归属 |
3.2.2 相关者利益的分配 |
3.2.3 科学数据的共享范围 |
3.2.4 科学数据安全风险 |
3.2.5 科研人员对数据政策的思考 |
3.3 科学数据日常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
3.3.1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分布 |
3.3.2 农业科学数据的数字化存储管理 |
3.3.3 农业科学数据管理的集中管理 |
3.3.4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 |
3.4 科研人员科学数据管理意识的分析 |
3.4.1 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管理意识 |
3.4.2 我国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政策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命周期视角下科学数据管护的分析 |
4.1 英国数据管理中心DCC模型的述评 |
4.1.1 科学数据管理模型的调研 |
4.1.2 英国数据管理中心DCC模型简述 |
4.1.3 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管护内容要素 |
4.1.4 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管护流程框架 |
4.2 科学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的启示 |
4.2.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学数据前期管护 |
4.2.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学数据中期管护 |
4.2.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学数据后期管护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生命周期的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研究 |
5.1 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的需求与设计原则 |
5.1.1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解析 |
5.1.2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模型的目标与需求 |
5.1.3 农业科学管护流程 |
5.1.4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要素框架 |
5.2 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的构建 |
5.2.1 农业科学数椐管护生命周期模型 |
5.2.2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的前期 |
5.2.3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的中期 |
5.2.4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的后期 |
5.2.5 嵌入式学科的述评 |
5.2.6 嵌入式研究视角下的科学数据管护 |
5.3 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与英国数据管理中心DCC模型的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的实证研究 |
6.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数据管护基本情况 |
6.2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数据管护实践 |
6.2.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 |
6.2.2 制定政策法规 |
6.2.3 构建数据管护的工作体系 |
6.2.4 研制数据管理系统平台 |
6.3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数据管护实践取得的初步成效 |
6.3.1 农业科学数据的服务效率 |
6.3.2 科研人员的需求 |
6.3.3 交叉学科的协作水平 |
6.4 科学数据管护的建议 |
6.4.1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与新的数据环境相融合 |
6.4.2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与学科化服务有机结合 |
6.4.3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人才的培养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中的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移动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及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移动短视频的相关概念 |
2.1.1 视频 |
2.1.2 短视频 |
2.1.3 移动短视频 |
2.2 用户使用行为的相关理论 |
2.2.1 用户采纳行为 |
2.2.2 用户使用行为 |
2.2.3 用户持续使用行为 |
2.2.4 用户倦怠行为 |
2.3 扎根理论 |
2.3.1 扎根理论的内涵 |
2.3.2 扎根理论的特点 |
2.3.3 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 |
第3章 移动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3.1 移动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驱动因素问题的提出 |
3.2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
3.2.1 研究样本选择 |
3.2.2 研究资料收集与处理 |
3.3 数据结果分析与影响因素模型 |
3.3.1 开放式编码 |
3.3.2 主轴编码 |
3.3.3 选择性编码 |
3.4 移动短视频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讨论 |
3.4.1 个人信息需求驱动因素对用户行为的影响 |
3.4.2 个人价值需求驱动因素对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 |
3.4.3 个人情感需求驱动因素对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 |
3.4.4 成本及准入条件对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 |
3.4.5 外部环境驱动因素对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移动短视频平台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
4.1 移动短视频平台信息服务模式的提出 |
4.2 用户需求型信息服务模式 |
4.3 价值表现型信息服务模式 |
4.4 内容社区化信息服务模式 |
4.5 案例分析 |
4.5.1 用户需求型信息服务模式案例分析 |
4.5.2 价值表现型信息服务模式案例分析 |
4.5.3 内容社区化信息服务模式案例分析 |
4.6 移动短视频信息服务模式对比分析 |
4.6.1 相同点分析 |
4.6.2 差异点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移动短视频信息服务策略分析 |
5.1 提升信息价值优化策略 |
5.1.1 建立“短频频+”机制 |
5.1.2 建立短视频激励机制 |
5.2 加强网络监管优化策略 |
5.2.1 推进法律体系建设 |
5.2.2 强化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
5.3 控制准入条件优化策略 |
5.3.1 “用户”准入条件优化 |
5.3.2 “内容”准入条件优化 |
5.4 高效用户运营优化策略 |
5.4.1 界面设计优化 |
5.4.2 互动福利优化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10)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校园网络安全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校园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
2.1 防火墙技术 |
2.2 防病毒技术 |
2.3 入侵检测技术 |
2.4 VPN技术 |
2.5 访问控制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现状与需求分析 |
3.1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特征 |
3.2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
3.2.1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物理层安全现状 |
3.2.2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网络层安全现状 |
3.2.3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系统层安全现状 |
3.2.4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应用层安全现状 |
3.2.5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管理层安全现状 |
3.3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校园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
3.3.1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用户安全需求分析 |
3.3.2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网络平台安全需求分析 |
3.3.3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应用环境安全需求分析 |
3.3.4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运维管理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
4.1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设计目标 |
4.2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设计原则 |
4.3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
4.3.1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物理安全设计 |
4.3.2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网络安全设计 |
4.3.3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系统安全设计 |
4.3.4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应用安全设计 |
4.3.5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管理安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系统实现 |
5.1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基础平台的实现 |
5.1.1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综合布线 |
5.1.2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核心机房动力环境 |
5.2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的选型 |
5.2.1 核心交换机 |
5.2.2 汇聚交换机 |
5.2.3 接入交换机 |
5.2.4 防火墙 |
5.2.5 核心路由器 |
5.2.6 认证计费系统 |
5.3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系统安全技术的实现 |
5.3.1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的VLAN划分 |
5.3.2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的用户认证 |
5.3.3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服务器安全的实现 |
5.3.4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实现 |
5.3.5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核心汇聚层模块的实现 |
5.3.6 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组织管理 |
5.4 仿真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图书馆网络防病毒系统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要求及具体措施[J]. 陈天文,高洪臻.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05)
- [2]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研究[D]. 谢尚均.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数字环境下美国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清单的三级规定和解读[J]. 范艳君. 图书馆学研究, 2021(03)
- [4]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 颜昌茂.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0(05)
- [5]智慧图书馆大数据安全问题研究[J]. 王维秋,刘春丽,邱宇红,王雯霞. 图书馆学刊, 2020(08)
- [6]基于生命周期的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研究[D]. 满芮.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7]移动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及服务模式研究[D]. 李文乔. 吉林大学, 2020(08)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10]某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设计研究[D]. 徐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