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宋代榷盐制度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罗继岩[1](2021)在《金代禁榷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总结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金代的禁榷制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金代的禁榷制度主要借鉴于唐、辽、宋三代,然而在真正的贯彻中又呈现出与历代不同的特点。在金以前的历代禁榷制度中多为盐铁并举,即盐、铁皆为禁榷商品中最重要的两部分,但是金代的禁榷制度中仅以榷盐为主,铁的禁榷仅存在于金初的地方经济体系中,在海陵确立禁榷制度后,铁的禁榷已经不复存在;唐宋时期盛行的榷茶制度在金代则受到严格的限制。在官商合营的榷盐与榷铜制度中,以政府定价来保证政府收益、限制物价和私人工商业的发展属于其首创。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崛起之后积极汲取汉地的制度文化以之完善自己的统治,并因时因地进行调整,形成适应自己发展的制度,这是难能可贵的。本文第一章对学界关于禁榷制度起源于春秋的管子“官山海”还是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营存在的争议进行了考证,得出“官山海”在春秋时确实存在并得到贯彻的结论,由此确定禁榷制度起源于春秋。同时,对不同时期、不同政权禁榷制度的演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从而梳理出金代以前禁榷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指出了不同时期诸政权采取禁榷制度的原因与目的。第二章在对金代禁榷制度的发展与演变的论述中,指出在金初地方的经济体系中已经存在部分商品的政府专卖,但并未上升为国家层面的经济管理制度,金代作为国家层面的禁榷制度确立于海陵时期。本章还就世宗至宣宗时期禁榷制度的变革以及变革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指出金朝中后期社会的动荡、政府财政的窘迫是促使金朝变革禁榷制度的重要原因。第三章对金代的榷盐制度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在官商合营的禁榷制度中,由政府制定禁榷商品的价格是金代的首创;同时还指出金代的禁榷制度中存在着民族歧视因素。第四章对金代铜、铁等矿产资源的禁榷进行了论述,指出金代的禁榷制度中铁的禁榷仅作为一种经济管理形式存在于金初,在《金史》所载酒、曲、茶、醋、香、矾、丹、锡、铁、盐的榷货十目之外,金、银、铜、碱亦在禁榷范围之内,并对金、银、铜、锡等矿产资源的分布进行了考证,同时分析了各类矿产资源禁榷的特点。第五章对金代关于生活物资类商品酒、茶、香、醋的禁榷进行了系统阐述,其中对酒、香的禁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章宗以后频繁调整禁榷制度是为了解决因动荡导致的国用不足问题。第六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金代禁榷制度的特点与影响进行了分析,把金代禁榷制度的基本特征呈现出来。结语部分对研究金代禁榷制度的史学价值与现实意义以及本文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研究的方向作出简单的表述。
于悦[2](2020)在《元代榷茶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榷茶”是茶叶的专卖制度,封建政府官营榷茶用以补充国家的财政收入。榷茶制度始见于中国唐代,元代榷茶制度沿袭宋代的“茶引法”,利用茶引来区分官茶、私茶,并通过对茶引征税的方式实现政府的榷税利益。元政府通过增加茶课的征收额和茶引价格等方式,达到聚敛财富、充裕国库的目标,元代茶课增速在中国历代茶税史上十分罕见。元政府设置管理榷茶事务的机构。榷茶都转运司是榷茶的地方最高管理机构,具体办课事务由其下属提举司官员执行,提举司官吏将据引发放给当地茶商和茶户,并向他们征收课税。元代榷茶制度采取官卖商销的形式,茶商贩茶需按照纳课请据、凭据取茶、以据换引、凭引运销,贩毕退引的步骤进行,这套程序使得商人的作用表现得更加充分。但由于茶商唯利是图的本性,会有夹带私茶等行为,元统治者纷纷采取打击私茶的措施。本文梳理元代榷茶制度的渊源,对元代茶叶的生产和消费状况,茶户、茶商需承担的赋役,榷茶管理机构的组成和榷茶制度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整理,同时汇总元代各时期的茶课征收额以及元政府颁布的打击私茶法令。从制度、组织、茶课三个角度分析元代榷茶制度各个层面的内在关联,挖掘元代榷茶制度下隐藏的深层次意义,丰富了元代经济史及榷茶制度史的研究。
汪纯[3](2020)在《宋代商人经营方式研究》文中提出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中坊市格局被打破,商业区和住宅区逐渐融为一体;草市在城郊和乡村大量涌现,逐渐发展成为新的商业性市镇。在商业繁荣发展的同时,宋代商人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商人的经营方式是指商人购买和销售商品的方法和手段。在宋代,茶、盐、酒、醋等商品属于专卖产品,官府对专卖产品进行严格管控,商人必须按照官府制定的规则参与生产、经营。入中是宋代商人购买茶、盐的重要方式。宋待商人销售茶、盐必须有茶引、盐引作为凭证;为了获取钞引,商人以朝廷所需的粮草进行交换。宋代酒、醋的生产主要由官府设置的酒务和醋坊负责,商人可以通过买扑购得酒务和醋坊的经营权;另外,宋代商人还可以通过买扑获得税场、桥梁、坑冶等的经营权。买扑要以资产作为抵押,并且要有保人作保,商人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官府交纳税课。由于资金不足,宋代商人在购买商品时往往提前领取商品,并延迟向供货方付款的时间,上述购买方式称为赊买。宋代商人在赊买商品时需要同卖方订立契约,写明货款数额并约定还款日期。批发、零售和垄断是宋代商人销售商品的方式。商人之间通常使用批发的方式来完成大宗的商品交易。储备丰富的大商人为提高销售效率,将商品卖与市场中的小商贩,再由小商贩转卖给消费者,形成了严密的销售网络。商人直接将商品出售给消费者,这种经营方式被称为零售。宋代零售行业非常发达,为提高销量,零售商人为顾客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优质的服务以及高质量的产品,并以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推广商品,招徕吸引顾客。垄断经营能给商人带来丰厚的利润,在宋代的消费市场中,行会商人通过行会组织将其他商人排除在市场之外,达到垄断销售的目的,而买扑商人则通过控制货源的方式达到垄断的目的。宋代商人的经营方式类型多样,入中、买扑、赊买是宋代商人的主要购买方式,批发、零售、垄断是宋代商人主要的销售方式。商人在经营中灵活使用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保证了购买和销售活动的顺利进行。宋代商人多样灵活、极富创新的经营方式加快了宋代商品的流通速度,推动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并对后世商人的经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朱艺萍[4](2020)在《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考论》文中认为宋代独特的政治氛围、经济环境、文化观念,使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呈现出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时代的特点。本文基于宋代特殊的历史环境,通过对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的梳理,结合当时女性财产继承典型案例,分析其中的司法逻辑,力求还原相对真实的历史,从而厘清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和实践的基本情况,以期对中国法律文化的研究有所裨益。我国古代继承制度包括宗祧继承与财产继承两个方面。因宗祧继承仅存在于男性,女性没有宗祧继承权,故本文仅对宋代女性的财产继承权结合典型案例加以论述。首先从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改革、民事和经济立法的完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发展的背景入手,揭示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发展的必然性;按照妻妾和女儿两种不同的女性身份分别论述,女儿又细分为在室女、归宗女和出嫁女,分别阐述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的主要内容,在整体上,在室女的继承份额多于归宗女,归宗女的继承份额多于出嫁女,并进一步总结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的特点;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探寻法律制度与司法实践之间的差距并归纳总结,宋代司法官员在审理过程中既依法裁判,也注重灵活裁判,感受到司法官员在审判中展现出来的审判智慧;从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和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方面简要阐述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法律规定,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增强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当时社会和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以期对当今社会的法律活动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郭越[5](2020)在《宋代禁榷制度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古代早期,就出现了对某些流行的特定的产品采取专门售卖的方式用来获取一定财政收入的政策。据资料显示,管仲先开始在本国采取专门售卖盐,并施禁来管理食品。齐国是最早开始采取这种专卖制度的国家,也是禁榷法历史的开端。后代在其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到了宋代发展达到一定高度,是中国历史上禁榷制度的一个重要时代,它不仅承袭前制也源于宋代人民生活需求的增长。在此之后的朝代几乎都采用禁榷之法来增加财政收入。本文首先介绍了禁榷制度的起源、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禁榷制度在宋代的发展状况。然后通过介绍宋代的榷矾、榷盐、榷茶三种典型的禁榷制度来呈现出宋代禁榷制度的发展状况以及特点。最后对宋代禁榷制度进行了评析,分别从其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进行阐述。总而言之,这些不仅对于我们研习禁榷之法的历史脉络,洞察禁榷制度于国家财政、经济之裨益有所帮助,还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法律的商定都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作用。
徐超群[6](2019)在《宋夏关系与北宋经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处于对峙状态。自982年李继迁叛宋后,宋夏关系便起伏不定。宋夏关系先后经历了宋初夏州政权时期,李继迁与李德明时期,大规模爆发战争的元昊谅祚时期以及宋攻夏守的秉常乾顺时期等四个阶段。宋夏关系起伏不定,对北宋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当宋夏关系处于紧张时期,则北宋在西北沿边军费开支大幅增加,进而导致国内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持军费开支。因此,宋廷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更多的考虑政府是否增收问题,并不断向商人或民户索取更多利益。另外,西夏岁赐成为北宋制夏政策之一。盐法方面,为了与西夏青白盐争夺陕西路课盐之利,北宋将陕西路划为解盐的行用区域,并设置禁榷制度。同时制定严苛的法律以遏制西夏青白盐的走私贸易。另外,宋廷还将榷盐制度与沿边入中制度结合起来,在保障陕西沿边军需物资供给的同时,又要保障解盐盐利,从而发展完善出钞盐制度。茶法方面,为了保障西北军需,宋代东南茶法很快与沿边入中制度结合起来,茶叶成为折中商品。但是这两种制度的结合,产生了保障军需与保障茶利之间的矛盾,并且此矛盾因宋夏关系起伏不定而变得不可调和,东南茶法因而屡次改变。另外,四川茶法也因神宗积极制夏政策的实施而发生变革,由通商之法变为禁榷之法。货币政策方面,庆历时宋夏战争不断,西北沿边亟需钱物以助军。宋廷便在陕西路行用新钱法,铸造新币种。同时,宋廷设置更多的钱监,通过大量铸造铜铁钱币的方式以满足军需。这使得陕西路由原来的铜钱区演变为特殊的铜、铁钱行用区,河东路则变为铁钱区。另外,宋廷又在东南诸路征收赋税时折变现钱,以及新铸更多货币运往陕西路,致使东南钱荒现象愈发严重。贸易政策方面,北宋初年,宋廷通过贡使贸易与包括夏州政权在内的西北诸政权保持友好的交往。但自西夏崛起以后,北宋改变以往西北贸易政策,并制定了联蕃制夏的贸易政策。北宋通过茶马贸易加强与唃厮啰政权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并维持与西域诸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宋夏关系也影响了11世纪东段陆上丝绸之路主路线的转移。
赵宁[7](2019)在《从禁榷制度看我国烟草专卖制度改革》文中认为国家垄断特定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的全过程或者部分,称为专卖。中国目前的烟草专卖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禁榷制度,目的和作用也与禁榷制度有相似之处,可以说禁榷是国家专卖的源头,烟草专卖也可看作禁榷制度的现代发展。因此,本文研究烟草专卖制度从古时专卖制度——禁榷写起,说明禁榷制度来源、形成条件与评价,逐步过渡到现有烟草专卖。对于禁榷制度的评价,在法学界、史学界和经济界都有批评的观点,然而,在我看来,我们不能笼统判断评价这个制度的好坏,而是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来评价它在整个历史中的作用。禁榷制度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在保障国家安全和获取财政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最终也随着封建制度的废除而逐步消亡。当前,中国的烟草业正处于历史性的关键时刻。在现代社会,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烟草对身体的损害,同时烟草行业自身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而且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开始面对来自国际烟草行业尤其烟草大国的竞争,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反烟草运动的兴起,都给我国的烟草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国内形势也同样严峻,地方垄断取代了本来应该由国家统领全局对烟草进行的垄断,烟草市场之间壁垒分明,市场分割十分严重,这些不相互流通的机制也就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更况且烟草行业深层次的制度矛盾日益暴露,烟草行业内部管理也是层层嵌套,权利划分混乱,这些问题不仅为非法卷烟大行其道提供了机会,也明显地是烟草行政执法的难度大幅提升。然而,由于烟草专卖制度对我国财税的巨大贡献,短时间内不可取代,加上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社会环境的相对复杂性,在我国目前形势下烟草专卖制度不能轻言废除。废除烟草专卖在目前形势下不可行,然而改革势在必行。学界存在大量关于烟草业存废之争的讨论,无论如何表述,大多是提出通过引入竞争来提高烟草行业效率增加产量,使我国现行烟草专卖制度能够过渡到私有化和市场化的模式,但是由于烟草制品具有上瘾性和损害国民健康的特殊性,因此引入竞争并非可行之策。对于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改革应该由行政垄断向经济型垄断转变,削弱烟草行业行政垄断色彩,同时加强其垄断地位来保证控烟目标和财政税收的实现。
章巍巍[8](2019)在《论北宋解盐禁榷法律制度的变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宋处于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时期,其法律制度被认为“发展到最高峰”[1]。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调整经济关系的经济法制也随之变迁。禁榷法制作为中国古代最具有特色的经济法制之一,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大的转变,并为后世禁榷法制定下基调。本文以“论北宋解盐禁榷法律制度的变迁”为题,通过梳理宋代敕、令、格、式多种形式的禁榷立法规定,分析静态的法制体系建构和动态的法制变迁,指出北宋时期市场机制逐步替代国家管理进入食盐运输、销售环节的大趋势,深入分析导致这种变迁的内生动力及实施阻力,对禁榷法制变迁维护和巩固北宋封建专制统治以及对北宋整体法制产生影响作出思考。从静态法制体系看,北宋解盐禁榷法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重商理念”和“民本思想”为立法指导思想,以敕、令、格、式作为主要形式,其核心是国家对食盐产运销各环节的行政管理,还包括对违反禁榷的的刑事处罚规定,即私盐律法。从动态法制变迁看,通过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展开讨论。在空间维度上,主要阐述禁榷制度体系中的“地分”制度,北宋解盐销区大致稳定,主要分为西路、南路和东路三个分区,解销区内变迁趋势为“通商区”逐渐扩大、“官榷区”相应缩小。在时间维度上,以北宋禁榷法制重大改革为节点,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官榷与通商的交错更迭,中期钞盐法得以确立并广泛适用,后期法制变革主要围绕解决盐钞溢额问题,解盐禁榷法制逐渐变异。从变中见异,异中见性,探讨这种变迁主观上是中央政府强制推动,服务于维护和巩固中央集权封建专制的战略安排,在客观上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由于市场力量介入推动官商经济发展,国家加大对盐务管理的监督,体现为行政管理和刑事律法的整合。通过静态、动态两个方面阐述,对解盐禁榷法制变迁作出思考。讨论北宋解盐禁榷法制变迁是通过将盐利向上集中,削弱地方财力,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落实中央集权大政方针的具体举措。其变迁过程中,也存在实际效果与目标分离的情况,最后评价禁榷法制对当时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对古代中国行政法制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北宋的解盐禁榷法律制度变迁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当下正在进行的财税改革有着借鉴意义:一是特别法的立法目的应围绕服务国家大政方针,法制变革应与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二是立法层级的高低影响法律实施的效果;三是上下游制度可能相互融合或侵蚀,应予以整合或明晰边界;四是经济法制变革涉及财政收入重新分配,应保持央、地财力格局平衡和财权事权匹配。
张致和[9](2019)在《区域产业发展与区际运输供给关系分析 ——基于北宋江淮盐业发展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区域产业发展能够带动区际运输供给能力的提高和数量的增长,而市场信息传递、产业结构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等区际运输供给功能的实现,将扩大区域产品市场、促进区域生产分工、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区域产业发展与区际运输供给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清晰地反映出来,北宋江淮盐业以及其与漕运等运输方式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供应链雏形”的发展历程,就是区域产业发展与区际运输供给关系发展变化的表现。北宋初期开始,江淮盐业快速发展,而漕运直运法的弊端凸显,无法适应江淮食盐的运输和销售需求。北宋时期,江淮盐业官卖制度与漕运转般法之间产生了特殊的经济关联,形成了区域产业发展与区际运输供给之间的互动关系。北宋江淮盐业在各生产管理、运输供给部门的相互协调之下,形成了可以体现区域产业发展与区际运输供给之间相辅相成关系的“供应链雏形”,本文从江淮盐业内部业务设置、外部业务划分以及转般仓的功能整合等方面,论证了北宋江淮盐业“供应链雏形”的形成。在北宋江淮盐业不断发展,漕运等区际运输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本文对江淮盐业“供应链雏形”的特点、收益、效果进行分析,并由北宋末期蔡京变盐法的举措入手,论述了江淮盐业“供应链雏形”断裂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区域产业发展与区际运输供给关系发生变化后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此外,通过对北宋江淮盐业“供应链雏形”形成、发展和断裂历史过程的总结,本文从制度规范机制、市场调节机制两方面,对江淮盐业发展与漕运等区际运输供给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对现代盐业管理的启示与建议。
刘畅[10](2019)在《北宋地方商税务研究》文中指出地方商税务是北宋商税征收的基层机构,自北宋建立之初就在各地逐步设立,最终遍布全国。北宋地方商税务的产生和发展与北宋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北宋在各地方城镇与交通要道设立商税务,作为北宋征收商税与调节商业的管理机构,同时也利用地方商税务的经营职能控制禁榷商品交易。随着北宋生产力的发展和政府财政困难的加重,地方商税务所征收的商税在财政中比重日益增加,但也造成对百姓剥削的日益沉重,导致人民负担不断增加。
二、论宋代榷盐制度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宋代榷盐制度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金代禁榷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金代禁榷制度的历史渊源 |
第一节 春秋至隋朝时期的禁榷制度 |
一、禁榷制度的兴起——“官山海” |
二、汉代禁榷制度的发展 |
三、三国至隋代的禁榷制度 |
第二节 唐代的禁榷制度 |
一、唐代禁榷制度的确立 |
二、刘宴的盐法改革 |
三、唐代的榷酒制度 |
四、唐代榷茶制度的兴起 |
五、唐代对矿产的禁榷 |
第三节 辽、宋时期的禁榷制度 |
一、辽代禁榷制度的发展 |
二、宋朝禁榷制度的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金代禁榷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第一节 金初地方的商品专卖 |
一、金初商品专卖的出现及其原因 |
二、金初商品专卖的管理 |
第二节 金代禁榷制度的确立 |
一、金代禁榷制度确立前的政治变革 |
二、金代禁榷制度的确立 |
第三节 金代禁榷制度的发展与没落 |
一、金世宗时期禁榷制度的发展 |
二、金章宗时期禁榷制度的改革 |
三、金宣宗时期禁榷制度的没落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金代的榷盐制度 |
第一节 金代盐务机构与职官的设置 |
一、金代盐务机构的设置 |
二、金代盐务机构职官的设置 |
三、金代盐务机构职官的选任 |
第二节 金代榷盐制度下的盐业运营 |
一、金代食盐的运营模式 |
二、盐课的征收 |
第三节 金代对私盐的打击 |
一、私盐兴起的原因 |
二、政府对私盐的打击 |
三、打击私盐的机构 |
第四节 盐官的管理 |
一、对盐务机构职官执法的监管 |
二、金代盐官的考核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金代铜铁等矿产资源的禁榷 |
第一节 金代的榷铁制度 |
一、金初对铁的禁榷 |
二、金熙宗以后对铁的禁榷 |
第二节 金、银、铜的禁榷 |
一、金代金、银产地的分布与禁榷 |
二、金代铜的禁榷 |
第三节 矾、锡、丹、碱的禁榷 |
一、金代矾、锡、丹的禁榷 |
二、金代碱的禁榷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金代酒茶等生活物资的禁榷 |
第一节 金代酒、曲的禁榷制度 |
一、金初对酒的禁榷 |
二、金代榷酒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三、榷酒制度下的管理机构及职官 |
第二节 金代茶、醋、香的禁榷 |
一、金代茶叶的禁榷 |
二、醋与香的禁榷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金代禁榷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
第一节 金代禁榷制度的特点 |
一、禁榷制度在政府的完全管控下运行 |
二、禁榷商品具有地域性和阶段性特点 |
三、禁榷商品表现为一家独大的局面 |
四、战争是促进金代禁榷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 |
五、金代的禁榷制度呈现“歧视”与“体恤”的双重性 |
第二节 金代禁榷制度的影响 |
一、金代禁榷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
二、金代禁榷制度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其在学期内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元代榷茶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目的及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
四、研究方法 |
五、基本史料 |
第一章 元代榷茶制度的渊源 |
第一节 唐代的茶政 |
一、唐代征收茶税的开始 |
二、唐代时茶税制向榷茶制的转变 |
第二节 宋代的茶政 |
一、宋代榷茶制度的不断完善 |
二、宋代茶引法的确立 |
第三节 金代的茶政 |
一、金代的茶叶榷场贸易 |
二、金代茶叶官营贸易 |
第二章 元代茶业经济的发展 |
第一节 元代茶叶生产与消费 |
一、元代的茶叶消费 |
二、元代茶叶的消费区域 |
三、元代茶叶的生产 |
第二节 元代的茶户 |
一、茶户的赋役 |
二、茶户的获利 |
三、茶户的生活状况 |
第三节 元代的茶商 |
一、茶商的取茶、贩茶程序 |
二、茶商的贩茶过程 |
三、茶商的经营方式 |
四、茶商的赋税负担 |
第三章 元代的榷茶制度 |
第一节 世祖时期榷茶制度的初步构建与发展 |
一、元初茶引制度的建立 |
二、至元三十年改江南茶法 |
第二节 成宗至仁宗时期榷茶制度的调整 |
一、成宗、武宗之际的茶政 |
二、仁宗时期的茶政改革 |
第三节 英宗至顺帝时期茶政逐渐废弛 |
一、英宗茶政废弛 |
二、文宗时期罢榷茶机构 |
三、顺帝时期的茶政与榷茶制度的最终崩溃 |
第四节 元代榷茶管理机构与茶运司条画 |
一、榷茶管理机构 |
二、榷茶运司条画 |
第五节 元代的茶课 |
一、茶课的制定与征收 |
二、茶课在诸色课程中所占比重 |
三、茶课变化的原因 |
四、元朝茶课税率是100% |
第四章 元代的私茶贸易与政府的反击 |
第一节 元代的私茶贸易 |
一、元代私茶的贩易方式 |
二、元代私茶产生的原因 |
第二节 元代打击私茶法令与措施 |
一、世祖时期颁布打击私茶法令 |
二、成宗时期强化打击私茶力度 |
三、设榷茶批验所—--元朝中后期关防私茶的新举措 |
四、元代禁止私茶法汇总 |
第五章 元代榷茶制度的衰败以及对它的初步认识 |
第一节 元代社会破坏榷茶制度的诸种因素 |
一、元代政府的肆意征敛 |
二、元代吏治日益腐败 |
三、病商之政与官商结合 |
四、监察制度的失灵 |
第二节 对元代榷茶制度的几点认识 |
一、元代榷茶制度的三大支柱 |
二、元代榷茶制度在元朝财政收入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宋代商人经营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选题意义 |
1.2 学术史回顾 |
1.2.1 宋代商人在禁榷商品中的经营活动 |
1.2.2 宋代商人在非征榷商品中的经营活动 |
1.2.3 有关宋代商人经营方式的研究 |
1.2.4 国外的相关研究 |
1.2.5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宋代商业发展的基础及商业的繁荣 |
2.1 宋代农业的发展 |
2.1.1 耕地面积的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 |
2.1.2 经济作物的种植 |
2.2 宋代城市的发展 |
2.2.1 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
2.2.2 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 |
2.3 交通运输的发展 |
2.3.1 宋代水路交通的发展与管理 |
2.3.2 宋代陆路交通的发展与维护 |
2.4 宋代商业的繁荣 |
2.4.1 坊市制度的废除 |
2.4.2 商品种类的丰富 |
第三章 宋代商人的购买方式 |
3.1 入中 |
3.1.1 入中的程序 |
3.1.2 虚估与加饶 |
3.1.3 入中的风险 |
3.2 买扑 |
3.2.1 买扑的类型 |
3.2.2 买扑的程序 |
3.2.3 买扑的风险 |
3.3 赊买 |
3.3.1 民间的赊买交易 |
3.3.2 商人向官府赊买商品 |
第四章 宋代商人的销售方式 |
4.1 批发 |
4.1.1 批发网络的形成 |
4.1.2 牙人在批发经营中的作用 |
4.2 零售 |
4.2.1 宋代繁荣的零售业 |
4.2.2 零售商人的经营策略 |
4.3 垄断 |
4.3.1 行会的垄断 |
4.3.2 买扑商人的垄断 |
第五章 宋代商人经营方式的特点及影响 |
5.1 宋代商人经营方式的特点 |
5.1.1 灵活多样 |
5.1.2 经营创新 |
5.2 宋代商人经营方式的影响 |
5.2.1 促进了商品流通 |
5.2.2 影响了市场秩序 |
5.2.3 丰富了后世商人的经营方式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选题意义 |
1.3.1 学术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相关概念 |
1.5.1 在室女 |
1.5.2 出嫁女 |
1.5.3 归宗女 |
1.5.4 奁产 |
1.5.5 户绝 |
2 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发展的社会背景 |
2.1 经济背景 |
2.2 政治背景 |
2.3 法制背景 |
2.3.1 经济立法方面 |
2.3.2 民事立法方面 |
2.4 思想文化背景 |
3 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的法律规定 |
3.1 女儿的继承 |
3.1.1 在室女的继承 |
3.1.2 归宗女的继承 |
3.1.3 出嫁女的继承 |
3.2 妻妾的继承 |
3.2.1 妻的继承 |
3.2.2 妾的继承 |
3.3 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的特点 |
4 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的法律实践 |
4.1 依法裁判 |
4.2 灵活裁判 |
5 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的影响和启示 |
5.1 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
5.2 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5)宋代禁榷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
(一)论文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禁榷制度的源起及其在宋代的概况 |
第一节 禁榷制度的概述 |
一、禁榷制度的含义 |
二、禁榷制度的起源及产生 |
三、禁榷制度的演变过程 |
第二节 禁榷制度在宋代的发展概况 |
一、专卖制度由直接专卖制度向间接专卖制度转变 |
二、宋代专卖品种种类增加 |
三、专卖收入财政地位的提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禁榷制度在宋代的几种分类 |
第一节 宋代榷矾制度概况 |
一、榷矾制度的发展状况及产生背景 |
二、南北两宋榷矾制度 |
三、宋代榷矾制度的渊源及特征 |
第二节 宋代榷盐制度概况 |
一、早期的榷盐制度 |
二、宋代的榷盐制度 |
三、宋代榷盐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
第三节 宋代榷茶制度概况 |
一、宋代榷茶的背景 |
二、宋代榷茶法变革的特点与规律 |
三、宋代茶法演变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宋代禁榷制度的评析 |
第一节 积极影响 |
一、有效的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
三、加快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
第二节 消极影响 |
一、阻碍了自由商品经济的发展 |
二、损害了社会稳定 |
本章小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6)宋夏关系与北宋经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及研究现状 |
三、研究范围界定 |
四、研究创新 |
第一章 宋夏关系概述 |
一、宋初夏州时期(960-982) |
二、李继迁与李德明时期(982-1032) |
三、元昊与谅祚时期(1032-1067) |
四、秉常与乾顺时期(1067-1127) |
第二章 宋夏关系与北宋财政政策 |
第一节 宋夏关系下的北宋财政收支及政策调整 |
一、宋夏战争与北宋财政支出及收支政策调整 |
二、西夏岁赐支出对北宋财政政策实施的影响 |
第二节 宋夏关系与北宋财政政策之盐法改革 |
一、北宋盐法概述 |
二、宋夏关系下的盐法改革与变动 |
第三节 宋夏关系与北宋财政政策之茶法改革 |
一、北宋茶法概述 |
二、宋夏关系下的茶法改革与变动 |
第三章 宋夏关系与北宋货币政策 |
第一节 宋夏战争兴发与陕西货币政策变动 |
第二节 宋夏和议后新货币政策的调整 |
一、宋夏和议后新货币政策之弊立现 |
二、宋夏和议后对新货币政策的持续调整 |
第三节 宋夏战争下的北宋钱荒 |
一、宋钱大量流入西夏 |
二、宋夏战争与北宋货币流向变动 |
第四章 宋夏关系与北宋贸易政策 |
第一节 宋夏关系与西北贸易政策变动 |
一、战争引发贸易政策变动 |
二、贸易政策变动后的影响 |
第二节 宋夏关系对11世纪东段陆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
一、宋夏关系与11世纪东段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变动 |
二、宋夏关系与11世纪东段陆上丝绸之路作用的下降 |
结语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从禁榷制度看我国烟草专卖制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内容安排与主要创新 |
一、内容安排 |
二、主要创新 |
第二章 我国专卖起源—古代禁榷制度 |
第一节 禁榷制度相关概念 |
一、禁榷制度含义 |
二、禁榷制度产生 |
第二节 禁榷制度的演变 |
一、禁榷制度的演变 |
二、禁榷先进思想 |
第三节 禁榷制度初衷 |
一、获得垄断利润 |
二、维护国家安全 |
第三章 禁榷制度的作用评价 |
第一节 正面评价 |
一、体现的政策理念具有重大意义 |
二、有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三、促进禁榷产品商品化 |
四、促使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 |
第二节 负面评价 |
一、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
二、阻碍了工商业的进步 |
三、损害了社会福利 |
四、限制了私营经济发展 |
五、影响了律法意识与社会稳定 |
六、导致社会关系紧张 |
第四章 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利弊分析 |
第一节 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垄断特性 |
第二节 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变迁历程 |
第三节 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利与弊——以云南烟草业为例 |
一、云南烟草业的历史与现状 |
二、云南烟草业在云南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
三、从云南烟草业看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利弊 |
第五章 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改革 |
第一节 世界各国(地区)烟草专卖制度发展概况 |
第二节 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 |
第三节 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改革 |
一、关于烟草专卖制度的存废之争 |
二、烟草专卖制度引入竞争需谨慎 |
三、我国烟草专卖制度改革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8)论北宋解盐禁榷法律制度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经济史学关于禁榷的论着 |
1.2.2 禁榷的专题研究 |
1.2.3 法制史角度关于禁榷的论着 |
1.2.4 禁榷法制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方面的论着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创新点 |
1.5 相关名词解释 |
2 禁榷法律制度概述 |
2.1 禁榷的含义、起源及演变 |
2.1.1 禁榷的含义 |
2.1.2 禁榷的起源 |
2.1.3 禁榷的历史演变 |
2.2 盐业禁榷的目的及形式 |
2.2.1 盐业禁榷的目的 |
2.2.2 盐业禁榷的形式 |
3 北宋解盐禁榷法制体系 |
3.1 北宋解盐禁榷立法的指导思想 |
3.1.1 加强中央集权 |
3.1.2 重商思想 |
3.1.3 民本思想 |
3.2 北宋解盐禁榷的法律形式 |
3.2.1 敕 |
3.2.2 令 |
3.2.3 格 |
3.2.4 式 |
3.3 北宋解盐禁榷中的行政管理 |
3.3.1 盐务管理机构及盐官 |
3.3.2 盐的生产 |
3.3.3 盐的运输 |
3.3.4 盐的销售 |
3.3.5 盐籍制度 |
3.3.6 盐利征收 |
3.4 北宋解盐禁榷的私盐律法 |
4 北宋解盐禁榷法制的变迁及特点 |
4.1 空间维度的解盐禁榷法制变迁 |
4.1.1 解盐销区 |
4.1.2 官榷区与通商区 |
4.2 时间维度的解盐禁榷法制变迁 |
4.2.1 官榷与通商的交错更迭(宋初至康定元年960-1040) |
4.2.2 钞盐法的确立(庆历元年至嘉佑五年1041-1060) |
4.2.3 钞盐法的变异(嘉佑六年至靖康末年1061-1127) |
4.3 北宋解盐禁榷法制变迁的特点 |
4.3.1 以维护和巩固中央集权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心任务 |
4.3.2 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 |
4.3.3 形式上行政管理和刑事律法进一步整合 |
4.3.4 内容上行政管理措施更加繁密 |
5 北宋解盐禁榷法制变迁的思考 |
5.1 北宋解盐禁榷法制变迁的动力 |
5.1.1 直接诱因 |
5.1.2 根本原因 |
5.2 北宋解盐禁榷法制变迁目标与效果的分离 |
5.2.1 立法的灵活性与不稳定性 |
5.2.2 管控措施的加强与实际控制的减弱 |
5.3 北宋解盐禁榷法制变迁的影响 |
5.3.1 积极影响 |
5.3.2 消极影响 |
5.3.3 对古代中国法制发展的影响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参考书目 |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9)区域产业发展与区际运输供给关系分析 ——基于北宋江淮盐业发展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 文献综述 |
(二) 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一) 研究的重点 |
(二) 研究的难点 |
(三)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区域产业发展与区际运输供给关系的理论分析 |
一、区际运输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 |
二、区域产业发展与区际运输供给 |
三、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内涵与比较 |
第三章 区际运输供给与北宋江淮盐业发展 |
一、北宋漕运转般法的设立与江淮盐业的发展 |
(一) 漕运转般法对直运法的取代 |
(二) 盐业官卖制度与漕运转般法 |
二、江淮盐场内部业务独立 |
(一) 生产业务管理 |
(二) 物料及赋税管控业务管理 |
(三) 仓储业务管理 |
(四) 配送业务管理 |
三、转般仓对江淮盐业内部功能整合 |
(一) 物料管理功能整合 |
(二) 装配管理功能整合 |
四、江淮盐业外部业务划分 |
(一) 运输区间划分 |
(二) 运输权责划分 |
(三) 管理权责划分 |
第四章 北宋江淮盐业与区际运输供给关系的分析 |
一、运行特点和效果分析 |
(一) 运行特点分析 |
(二) 运行效果分析 |
二、与“第三方物流供应部门”的合作收益分析 |
(一) 作业收益 |
(二) 经济收益 |
三、北宋江淮盐业与区际运输供给关系的断裂分析 |
(一) 蔡京变盐法的举措 |
(二) “供应链雏形”断裂产生的影响 |
四、北宋江淮盐业与区际运输供给关系的机制分析 |
(一) 制度规范机制 |
(二) 市场调节机制 |
(三) 互动发展机制 |
第五章 北宋江淮盐业对现代盐业运输供给体系建设的启示 |
一、维持食盐专营,谨慎进行食盐市场化 |
二、明确监督机制,切实打破工业盐垄断 |
三、创新优化组织结构,完善食盐产业供应链 |
四、全面构建、升级盐业网络化供应链 |
五、紧贴市场需求,开发多元盐业产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北宋地方商税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北宋地方商税务设置的背景 |
第一节 北宋以前地方商税务的管理机构 |
(一)中唐以前地方商税务管理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二)中晚唐至北宋地方商税务的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北宋地方商税务设置的物质基础 |
(一)农业与手工业的推倒 |
(二)商业与城市经济的促进 |
第二章 北宋地方商税务的设置与管理 |
第一节 北宋地方商税务的设置与构成 |
(一)北宋地方商税务的设置 |
(二)北宋地方商税务的构成 |
第二节 北宋地方商税务的管理机构与管理者 |
(一)北宋地方商税务的管理机构 |
(二)北宋地方商税务的管理者 |
第三章 北宋地方商税务的职能 |
第一节 北宋地方商税务的税收职能 |
(一)地方商税务征税的种类 |
(二)地方商税务征税的标准 |
第二节 北宋地方商税务的经营职能 |
(一)北宋地方商税务的榷盐经营 |
(二)北宋地方商税务的榷茶经营 |
(三)北宋地方商税务其他商品的经营 |
第四章 北宋地方商税务的影响 |
第一节 地方商税务在北宋财政中的积极影响 |
(一)北宋财政的困境 |
(二)地方商税务的增收与财政压力的缓解 |
第二节 北宋地方商税务的消极影响 |
(一)不合理的征税方式与国家的纵容 |
(二)地方商税务的繁重剥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论宋代榷盐制度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金代禁榷制度研究[D]. 罗继岩. 吉林大学, 2021(01)
- [2]元代榷茶制度研究[D]. 于悦.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宋代商人经营方式研究[D]. 汪纯. 南昌大学, 2020(01)
- [4]宋代女性财产继承制度考论[D]. 朱艺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宋代禁榷制度研究[D]. 郭越.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6]宋夏关系与北宋经济政策研究[D]. 徐超群.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4)
- [7]从禁榷制度看我国烟草专卖制度改革[D]. 赵宁.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8]论北宋解盐禁榷法律制度的变迁[D]. 章巍巍. 重庆大学, 2019(10)
- [9]区域产业发展与区际运输供给关系分析 ——基于北宋江淮盐业发展的启示[D]. 张致和.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10]北宋地方商税务研究[D]. 刘畅. 黑龙江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