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TCA扩张导管(论文文献综述)
刘道志,奚廷斐[1](2007)在《介入医疗器械与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建议》文中指出一、介入医学工程的现状与趋势介入医学工程或微创医疗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技术,它揭开了医学科技的新篇章。介入医学工程是通过采用一系列介入器械与材料(或称为微创器械与材料)和现代化数字诊疗设备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进行介入治疗,无须开
刘道志,奚廷斐[2](2006)在《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与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文中指出微创介入医学工程或微创医疗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技术,它揭开了医学科技的新篇章。微创介人医学工程是通过采用一系列介入器械与材料(或称为微创器械与材料)和现代化数字诊疗设备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进行介入治疗,无须开刀,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陕等优点,大大减轻了病人所承受的痛苦,降低了手术者的操作难度,手术时间发住院时间显着缩短,费用亦明显降低。本期专题将为大家介绍医疗器械的市场概况和具体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的刘道志先生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奚廷斐教授洋细分析了微创介入医学工程的现状与趋势;微创介入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中的应用与相关产业状况;微创介人材料和器械;介入医疗器械与材料产业健康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及建议。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于振涛所长等认为目前采用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已逐渐扩展到外周血管疾病和非血管腔内疾病的治疗,介入用金属材料、制品及其相关技术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尽管目前国产冠脉支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但所用支架材料-医用不锈钢、TiNi等金属毛细管全部进口,国内无法生产,影响了此类产品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血管介入用金属毛细管材料及其制品并尽快实现国产化,不仅是利国利民,也是大势所趋。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祖茂衡教授等介绍了旋转血管造影检查的优点:单次注射造影剂、单次检查即可多角度显示病变,相对于传统血管造影曝光量更少,造影剂用量也更少。旋转血管造影部不仅可以用于血管三维重建,也可以用于非血管管腔的和体内移植物体的三维重建。
林英忠,王风,林虹[3](1998)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操作特点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我院近年急诊PTCA25例,成功22例,5例出现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死亡1例。完全闭塞血管的PT-CA尽可能选用尖端柔软的导引钢丝。首次扩张宜选择最小直径的球囊导管。足够长度的球囊不仅可以充分地扩张病变,而且可以对病变两端的血栓予以充分的压挤。扩张不满意,则考虑扩张时间延长,但病变处为血栓形成,则不宜长时间扩张。如出现急性闭塞则用原球囊行再PTCA,数次PTCA不能解决冠脉闭塞,则用灌注球囊行低压长时间扩张,或放置冠脉内支架。
黄云洲[4](1996)在《血管内超声评价粥样硬化病变血管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血管内超声评价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系列研究 第一部分:血管内超声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正常和粥样硬化家兔腹主动脉离体成像 本研究评价了用血管内超声(IVUS)成像离体测量动脉径线和形态学的准确性[4.8F(20MHz)和3.5F(30MHz)]。离体家兔(正常6例18个血管段,粥样硬化6例17个血管段)腹主动脉超声测量与其组织学测量比较。正常血管段的腔径、内膜及中层厚度相关显着(r=0.97,0.95,0.92);粥样硬化血管段的腔径、内膜及中层厚度相关亦显着(n=17,r=0.97,0.94,0.89)。研究还发现正常家兔腹主动脉血管壁在超声图像上呈同心性层状表现,粥样硬化腹主动脉血管壁则有不均匀回声增强和减弱区。血管内超声成像可根据病变的回声特点确定病变组成成分(钙化回声增强并伴后方声影,以纤维化为主的斑块回声增强但声影不明显,以脂质成分为主的斑块回声减低)。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血管内超声成像可提供正常和粥样硬化小动脉高分辩率图像并准确确定血管形态学和径线。 第二部分: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前后血管内超声应用价值研究 为了评价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IVUS应用价值,我们应用IVUS对未接受PTCA治疗或PTCA前后12例患者(正常1例,冠心病患者11例)的冠脉进行了在体成像研究。 一.IVUS在体检查冠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除1例冠脉正常者外,11例PTCA前或/和后接受IVUS检查的患者在进行冠脉内介入性导管操作时均出现轻重不一的心前区不适,即刻暂停导管操作并推注硝酸甘油等药物后缓解;无1例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中止检查或/和治疗程序。在PTCA前或/和后,左主干(LMCA)8支、左前降支(LAD)11支、左回旋支(LCX)1支、右冠状动脉(RCA)1支共21支血管接受IVUS检查,适当操作时均获得了高分辨率图像。 二.IVUS显示血管壁的回声特点 1例冠状动脉造影(冠造)显示正常者,IVUS亦未发现内膜明显增厚。图像清晰时,管壁呈三层回声表现;管腔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接近圆形。11例冠心病患者接受IVUS检查的8个LMCA和10个冠造参考血管切面面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有局灶性斑块者(n=8)管腔形态不规则。而在冠造图像上表现正常或仅有轻微不规则。3例患者明显病变的血管切面(n=17)PTCA前内膜均明显增厚。同心性增厚(n=2)者管腔均较规则,偏心性增厚(n=15)者部分(n=7)管腔较规则。当斑块内无钙化(n=11)时,管壁仍呈层状表现。同轻度病变血管段比较,病变分级明显增大(P<0.005)。10例患者的病变血管切面(n=80)PTCA后内膜均仍明显同心性(n=11)或偏心性(n=69)增厚,残存明显的斑块,管壁回声仍呈层状表现(无钙化时,n=41);内膜未出现明显的裂口或夹层(n=49)时管腔仍较规则。同术前相比,病变分级较重(P<0.005),钙化较多(P<0.005),软斑块较少,硬斑块较多
李占全[5](1994)在《253例PTCA临床和造影资料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讨论了253例冠心病患者的294个血管段PTCA的临床及造影资料,成功率90.1%。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导引钢丝和球囊导管不能通过病变的血管段。PTCA术后再狭窄主要发生于4个月内,再次PTCA的成功率与首次PTCA相同。左前降支病变PTCA后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血管段。PTCA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7.1%。尚讨论了影响PTCA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的因素。
郑更生,唐玲娣[6](1994)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文中认为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即应用气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重建心肌血运来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技术。自从1977年Grüentzig首先临床应用以来,全世界已有数十万患者作了治疗。它具有不开胸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和治疗效果好
李天德[7](1993)在《经皮冠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经皮冠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应用于临床十几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操作技术的熟练,导管制造的不断改进,成功率已相当高。多数医疗中心均报告成功率在90%~92%以上,合并症亦逐渐减少,特别是由操作本身造成的血管合并症急性心肌梗塞的发
高润霖[8](1992)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文中提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文章约一万二千字,现分期刊出。(一)PTCA 的机制,适应证,相对禁忌证;(二)PTCA 的设备,操作步骤,术前后和术中用药及处理;(三)PTCA 的效果,并发症,术后耳狭窄
贾国良,钱学贤[9](1989)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文中研究指明 临床资料证实冠状动脉腔内狭窄超过75%以上时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腔内狭窄超过80%以上时,心脏功能和患者的运动能力明显下降,如有各种诱因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和腔内血栓形成将会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根本的治疗方法是尽早解除冠状动脉腔内狭窄,解救缺血的心肌,提高心脏功能和患者的运动能力。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就是一种以球囊导管扩张冠状动脉内狭窄,治疗冠心病的非手术疗法,经过临床近10年的应用.已经证实疗效与冠状动脉搭桥术
颜卫东,柯元南,胡镇祥[10](1989)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文中研究指明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简称 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方法。自1977年 Gruentzig 在瑞士苏黎世施行第1例 PTCA 获得成功以来,引起了心脏病学界的广泛注意,并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推广,应用于临床,成为近年来心脏病学引人瞩目的新进展之一。一、方法介绍PTCA 要求有较高的设备和技术条件。除冠状动脉造影所需的仪器设备外,尚需:①冠状动脉指引导管(8F 或9F);②双腔气囊扩张导管(4F)。内腔用于压力测量及注射造影剂,外腔供气囊充盈用。气囊长度一般为20~25mm,有不同型号,充气后直径分别可达2~4.2mm,最常用3mm。指引钢丝,一般长175cm,直径在0.012~0.016之间。压力泵或带压力表的注射器,供气囊充盈时加压用,以大气压来表示。
二、PTCA扩张导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TCA扩张导管(论文提纲范文)
(4)血管内超声评价粥样硬化病变血管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文缩写注释 |
二、前言 |
三、论文摘要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四、毕业论文 |
(一) IVUS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正常和粥样硬化家兔腹主动脉离体成像 |
参考文献 |
Table |
Figure |
附图 |
(二)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前后IVUS应用价值研究 |
参考文献 |
Table |
Figure |
附图 |
五、文献综述 |
心血管内超声成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六、简历 |
七、致谢 |
四、PTCA扩张导管(论文参考文献)
- [1]介入医疗器械与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建议[A]. 刘道志,奚廷斐. 2007第一届全国介入医学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7
- [2]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与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刘道志,奚廷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6(12)
- [3]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操作特点探讨[J]. 林英忠,王风,林虹. 广西医学, 1998(01)
- [4]血管内超声评价粥样硬化病变血管系列研究[D]. 黄云洲.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6(11)
- [5]253例PTCA临床和造影资料分析[J]. 李占全. 现代诊断与治疗, 1994(04)
- [6]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J]. 郑更生,唐玲娣. 介入放射学杂志, 1994(02)
- [7]经皮冠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应用[J]. 李天德.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3(08)
- [8]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J]. 高润霖. 心肺血管学报, 1992(04)
- [9]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J]. 贾国良,钱学贤. 陕西医学杂志, 1989(04)
- [10]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J]. 颜卫东,柯元南,胡镇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89(01)